灵隐寺导游词

时间:2022-10-28 19:09:19 尚民 导游词 投诉 投稿

灵隐寺导游词(精选9篇)

  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是杭州最大的佛教寺院,也是全国十大名刹之一,很多游客慕名而去参观,导游要向游客做好景点的解说。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灵隐寺的导游词,仅供参考。

灵隐寺导游词(精选9篇)

  灵隐寺导游词 篇1

  各位游客,杭州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七大古都之一,历史上素有“东南佛国”之称。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意境今天在杭州仍能感受到。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灵隐景区。

  灵隐景区不仅有闻名全国的千年古刹灵隐寺,还有古代石窟艺术瑰宝飞来峰造像。这里名山胜水,名人逸事,名泉名亭,名寺名佛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幽雅、秀丽,文化氛围浓郁的仙山佛国。

  请看这面写有“咫尺西天”的照壁。“咫”,是我国周代计算长度的单位,“咫尺”是距离很近的意思。就是说,从这里只要在往前迈一步就是佛国世界灵隐寺了。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进入景区游览。

  “飞来峰概况、青林洞”: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我们眼前的这座海拔仅168米的奇秀的小山风,就是苏东坡诗句中提到的飞来峰了。相传在1600多年前,印度高僧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奇峰怪石,风景绝异,惊奇地说:“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时飞来?”因此后人命此山为飞来峰,又名“灵鹫峰”。还有人说,飞来峰是从峨眉山飞来,并流传着济公活佛抢新娘就生灵的故事。真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其实飞来峰形成于地质史上的二叠纪时期,已有2亿年历史,是一座石灰岩山峰。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质地松脆,易受水蚀和风化,长年累月就形成众多形状迥异的岩洞,大自然造就了“无石不奇,无水不清,无洞不幽,无数不古”的飞来峰。特别珍贵的是,在天然岩洞里和山崖上,布满了五代、宋、元时期的大批石刻造像。在长约600米,宽约200米的区域内共有153龛,470余尊造像,保存较为完整的有338尊。这些精湛的雕刻艺术品不仅给奇峰秀石增添了神秘色彩,而且是飞来峰成为我国石窟造像中的艺术宝库。好,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叫“青林洞”,因洞口形似虎嘴,故又称“老虎洞”。

  请大家抬头细看,位于青林洞口上方的三尊大型佛像就是“华严三圣”:中间是“毗卢遮那佛”,是佛教密宗中最高的神,左边是文殊菩萨,右边是普贤菩萨。这龛佛像建于公元1282年,是元代作品中最早的一龛。

  在“华严三圣”旁还有3尊小佛像,人称“西方三圣”,它雕刻于五代后周广顺元年,即公元951年,这是飞来峰所有雕刻中年代最早的作品。中间那尊叫阿弥佗佛,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称无量寿佛、接引佛;两侧分别是他的左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这件作品虽然已经风化,但仍能看出五代时期精湛的艺术风格。

  让我们再看那洞口右边的崖壁上,是佛教故事《卢舍那佛会》浮雕,这是飞来峰中雕刻最为精致的作品。石龛里正中坐在莲花座上的是卢舍那佛,他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能以光明普照众生,故名“大日如来”。卢舍那佛头戴宝冠,身披袈裟,双臂上举,呈说法状,左右两侧骑在狮、象之上的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还有四大天王和四菩萨像,再加上随身供养,一共15尊。龛外还有两个“飞天”浮雕,都是北宋乾兴元年,即公元1022年的作品。这组浮雕,雕刻线条非常细腻生动,很有现代装饰画风格。

  灵隐寺导游词 篇2

  大家好,我姓余你们可以叫我余导。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杭州的灵隐寺,这是一个中国佛教著名寺院。

  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灵隐寺在飞来峰与之间灵隐山,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是一处古朴幽静、景色宜人的游览胜地。

  灵隐寺还有一个传说哩!相传有一天,灵隐寺的济公突然心血来潮,算知有一座山峰就要从远处飞来,灵隐寺前是个村庄,济公怕飞来的山峰压死人,就奔进村里劝大家赶快离开。村里人因济公平时从不吃斋念佛,只是饮酒吃肉,都看惯济公疯疯颠颠的,以为这次又是寻大家的开心,因此谁也没有听他的话。眼看山峰就要飞来,济公急了,就冲进一户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人见和尚抢新娘,先是一愣,随后十分愤怒,说:“这个疯疯颠颠的和尚,连这等事都干得出来。”全村的老百姓都追了上去,人们正追着,忽听风声呼呼,天昏地暗,“轰隆隆”一声,一座山峰飞降灵隐寺前,压没了整个村庄。这时,人们才明白济公抢新娘是为了拯救大家。

  我就讲到这儿,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大家游玩时可不能丢垃圾哦。

  灵隐寺导游词 篇3

  各位团友,中国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名山名水、名楼名塔以及名碑名迹遍布全国各地。俗语说“天下名山僧占多”,古寺名刹一般都坐落在奇拔雄伟、景色秀丽、古木参天的名山胜景中。自古以来,山以寺灵,寺以山名,寻景探幽大都与访道拜佛相联系。杭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七大古都之一,历史上素有“东南佛国”之称。来杭州旅游的中外游客,一般都要到灵隐参观游览。灵隐景区有杭城创建最早的千年古刹,有古代石窟艺术瑰宝飞来峰石刻造像,还有文人墨客留下的不少诗文题刻及民间流传的许多神话传说。灵隐景区背靠雄伟的北高峰,前有秀美的飞来峰,占地16.73公顷,由灵隐寺、飞来峰石窟造像、中华石窟艺术集萃园等组成。

  近几年,为了开发旅游资源,增加旅游项目,提高灵隐景区的吸引力,杭州市政府正规划建设扩大灵隐景区。新灵隐景区在总体布局上还是以佛教文化为主题,同时结合民俗风情,展现灵隐一带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使景区面积比原来扩大十几倍。具体设想是:在景色清幽、素有“天竺佛国”之称的天竺三寺基础上,恢复“天竺香市”的盛况;营造以植物造景为主的“永清竹浪”;从天外天起沿天竺路西侧,兴建“玉液幽兰”景点;根据济公在灵隐寺出家和留下的神话传说,建“道济古村”;根据佛教原始传说,用现代造园手法建“小西天”,内有慈航普渡、佛陀足印、发心台、南宋禅园、竹林精舍等;建“云堂清梵”,以展览佛教藏品和法器;辟“天外茶源”,游客既可驻足观赏茶艺表演,也可亲自采茶、炒茶,体现自古“茶佛一味”的渊源;恢复“冷泉猿啸”、“韬光观海”、“九里云松”等景点。各位团友,接下来我们再简要介绍一下灵隐寺的历史、寺名来历及景观特征。

  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距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比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仅晚200多年,比少林寺早]70年(少林寺建于495年),是杭州最大的佛教寺院,也是全国十大名刹之一。

  公元326年,从印度来了一个和尚,名叫慧理。他见这里山清秀,白云飘渺,怪石嶙峋,很像印度的灵鹫山,惊讶地叹道:“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下的小峰,怎么会飞到此地来呢?佛祖如来在世时,灵鹫山多为仙灵所隐之地,看来这地方也将成为佛国佳境。”于是,他便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将寺前这座山峰称作飞来峰。

  灵隐寺造园的艺术,可归结为一个“隐”字。一般寺院,前面往往比较开阔,以炫耀法门的气派。而灵隐寺却处在群峰环抱的山谷中,背靠雄伟的北高峰,面朝秀美的飞来峰,寺前一泓清泉流过,使人恍如置身于仙灵所隐之地。难怪平生酷爱山水的宋朝诗人苏东坡,游灵隐之后,吟咏出“最爱灵隐飞来孤”的诗句。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站在杭州名菜馆之一“天外天”门口。请各位回头看,照壁上写着“咫尺西天”四个大字,这就告诉我们此处离佛境不远了。旁有天竺三寺,前有灵鹫飞来,只要再跨上一步,便到佛国世界——灵隐寺了。

  走在恬静的小路上,参天古树遮天蔽日,身边潺潺清流伴随,一溪之隔是幽幽秀峰,那种消除尘意的感觉,真仿佛来到仙灵所隐之地。

  这建在溪流之上的冷泉亭。1000多年来一直是诗人们流连聚会、休憩赏景的地方,特别是白居易、苏东坡常在亭上饮宴赋诗处理公事。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在亭里题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这妙句设问,引来了不少文学之士在此冥思作答。请看这副答联:“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也有:“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各位团友,你们也不妨试试。

  灵隐寺是全国佛教禅宗十大名刹之一,江南禅院五名山之一(其余为余杭径山寺,宁波天童寺、阿育王寺,杭州净慈寺),佛教信徒素有“朝普陀必先经灵隐”的说法。历史上灵隐寺规模最

  大要数五代吴越时。因国王钱弘傲崇信佛教,令高僧王延寿主持重建寺宇,并建石塔、经幢各两座。据《寺志》记载,当时灵隐寺有9楼、18阁、72殿,僧徒3000人,僧房1300余间,寺院香火兴盛。南宋时,成为禅宗五山之一,号称东南第一山。灵隐寺至今已有14次的兴毁。康熙元年(1662年)进行扩建时,经住持具德弘礼禅师先后18年的苦心经营,灵隐寺曾拥有7殿、12堂、4阁、3轩、3楼等。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四次巡游灵隐寺,乾隆也六次南巡灵隐寺。可惜近300年来,屡遭天灾人祸,破坏严重。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灵隐寺设难民收容所,由于半夜失火,客堂、伽蓝殿、梵香阁、东山门化为灰烬,仅存大雄宝殿和天王殿。现在的大雄宝殿是宣统二年(1910年),由江苏盛宣怀出巨资用美国的红松修建。这批红松原是李鸿章用以建海军军舰的木材,后部分被慈禧太后用以建北京颐和园,部分木材便南运到杭州拱宸桥码头,转拨给灵隐寺。1949年,一根主梁被白蚁蛀空,倒塌压毁佛像。1953年重修大雄宝殿,改为永久性的水泥建筑,而殿内的24根梁柱经过防潮、防蛀、混凝土加固后,依然顶立在那里。1970年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访问杭州时,再整理寺庙对外开放。灵隐寺的真正古迹,要数天王殿前的这两座经幢和大雄宝殿前的两座经塔。经幢是按照古代旌幡形式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又于北宋景祜二年(1035年)从吴越国王钱氏家庙迁来灵隐寺。而经塔建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它外观八面九层,壶门两旁雕刻菩萨像或佛经故事,上端为线条流畅的火焰状,是典型的五代时期的造型风格。

  1988年开始,灵隐寺再次扩建,按清代格局,分期施工。现已建成第三大殿药师殿、罗汉碑室、东禅堂、西禅堂、联灯阁、大悲阁。西面正在修建的“五百罗汉堂”,占地约3000平方米,每尊罗汉像将用1吨铜铸成,1.7米高。届时将“还灵鹫之壮观,复名山之胜景”。好,现在请各位看看殿屋重檐下悬挂的两块横匾,一块“灵鹫飞来”,是由近代著名佛教居士、书法家黄元秀所题。而另一块写的却是“云林禅寺”。各位都知道杭州有个灵隐寺,怎么变成“云林寺”了呢?当然不是各位听错了,也不是导游说错了,而是写这个字的人写错的。这人就是康熙皇帝。传说康熙六下江南,四到灵隐。有一次,在寺院住持谛晖法师陪同下,登上了寺后的北高峰,只见寺院笼罩在晨雾之中,眼前的飞来峰云林漠漠,分外幽静。回寺后心情仍激动不已。酒过三巡,住持请皇上题一块匾额,留下墨宝。康熙乘着酒兴,满口答应,便铺开纸张大笔一挥,哪知一落笔,就把繁体字灵隐的“重”雨字头写得过大,下面的三个“口”和一个“巫”字,再也写不下了。但皇帝是天子,下笔就是圣旨呀。正很尴尬的时候,旁边有位名叫高江村的大学士,灵机一动,想起了杜甫“江汉终吾老,云林得尔曹”的诗句,就在手心上写下了“云林”两字,但又不能直接给皇帝看,只有假装磨墨的样子,边磨墨边侧着手给皇帝一瞄,康熙赶忙就在雨字头下面弯了两下,写下了“云林禅寺”。就这样,灵隐寺变成了“云林寺”。可住持纳闷了,这“灵隐寺”怎么就变成“云林寺”了呢?康熙皇帝辩解道:“灵隐寺身在山坳里,前有山必有林,上有天必有云,我乃写风景之幽雅矣;再看看寺院里烧香人之多,就像树林那样密不可数,香的烟雾环绕在寺院的上方就像云彩一样,我乃写寺院规模之大矣,不好嘛?”这一说住持也无话可讲,只得高高地悬挂着。虽然这四个字在天王殿上已挂了300多年了,但杭州人至今也没有人叫它“云林寺”的。各位团友,就尊重杭州人的习惯,还是叫它灵隐寺吧。

  天王殿正门的楹柱上写着:“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现在请各位随我进灵隐寺天王殿看看。

  天王殿门楣上悬挂着一块横匾,上书“威振三洲”。佛教认为,须弥山周有四个洲,只有北洲是净土,韦驮要管的是东、西、南三洲。这就是匾额的'意思。

  殿内正中木雕佛龛中端坐着的大肚弥勒佛,正以“迎客僧”的身份恭候大家呢。前面那副楹联所描写的就是他,把他放在这个位置,按佛门之意是要给世人一个“当念即可入”、“皆大欢喜”的感觉。殿两侧分列着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他们手持的法器通过谐音和联想分别象征着“风调雨顺”。手持青锋宝剑的是守护南方的增长天王,“锋”和“风’’同音,增长的意思是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持剑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手弹琵琶而没有弦,需要调音,表示“调”的是东方的持国天王,他要用音乐感化众生,使他们皈依佛门。守护北方的多闻天王。手擎雨伞样的宝幢显示“雨”,用以制服魔众,保护众生财产。而手缠绢索即为龙蛇的西方广目天王能用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众生。他是群龙领袖,众龙顺从于他。合起来意思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春节过后,苏杭一带的村民由“香头”带领,数十几百成群,身挂香袋,手携香篮,腰系红带,头裹毛巾,结伙而行,来灵隐寺烧香,祈求四大天王保佑来年有个好年头,五谷丰登,保佑每家的蚕茧养得好,能“风调雨顺”。现在的生活富裕了,江浙一带的老少爷儿们每年都愿意在春光明媚的季节里“借佛游春”到杭州游览一番。富裕的乡村,每年还发给老年村民一笔津贴,供进香花费。所以在春季那成群结队的烧香队伍又成为杭城的一大民俗风景线。

  灵隐寺导游词 篇4

  灵隐寺的正门有面黄色的墙壁,上面写着“咫尺西天”四个大字,导游阿姨说这就是告诉我们此处离佛境不远了。旁有天竺三寺,前有灵鹫飞来,只要再跨上一步便到了佛国世界——灵隐寺了。走在恬静的小路,参天古树遮天日,身边潺潺清流伴随,一溪之隔是幽幽秀峰,那种消除尘意的感觉,真仿佛来到仙灵所隐之地。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冷泉亭,这建立在溪流之上的冷泉亭,是一千多年来诗人留恋、聚会、休息、赏景的地方,特别是白居易、苏东坡常在亭上饮宴赋诗,处理公事。

  接着,我们来到了灵隐寺天王殿的正门,只见殿屋重檐下县挂的两块横匾,一块是灵鹫飞来,一块是云林禅寺。说到这个还有个小故事。传说康熙六下江南,四到灵隐。有一次,在寺院主持谛晖法师陪同下,登上了寺后的北高峰,只见寺院笼罩在晨雾之中,眼前的飞来峰云林漠漠,分外幽静。回寺后心情仍然激动不已。酒过三巡,主持请皇上题一块匾额,留下墨宝,康熙乘着酒兴,满口答应,便铺开纸张大笔一挥,那知一落笔,就把繁体字灵隐的'灵字写的过大,下面就无法写了,这时康熙的大学士提醒他杜甫的诗句“汉江终吾老,云林得尔曹“的诗句于“灵隐寺”就写成了“林云禅寺”,这是寺中的拄持纳闷了,这“灵隐寺”怎么就成了“云林禅寺”呢?康熙皇帝解释道:“灵隐寺身在山坳里,前有山必有林,上有天必有云,我乃写风景之幽雅矣;再看看寺院里烧香人之多,就像树林那样密不可数,香的烟雾环绕在寺院的上方就好像云彩一样,我乃写寺院规模之大矣,不好嘛?”这一说隹持也无话可说,只得高高的悬挂着,虽然这四个大字在天王殿已挂了300多年了,但杭州人至今也没人叫它“云林寺”的。灵隐寺中的故事多又多,说也说不完,希望下次再游这佛门圣地。

  灵隐寺导游词 篇5

各位游客:

  “湖山昼明寺,明寺藏深山”作为杭州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的千年古刹——灵隐寺。灵隐寺讲究山门开阔,以炫耀法门,而气势宏伟的灵隐寺却深隐在西湖群峰密林中,就是到了寺庙前,也寻不出“灵隐寺”这个寺名。各位要了解其中缘由,我得先简要介绍灵隐寺的历史。

  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元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杭州最大的丛林寺院,也是全国十大古刹之一。佛教信徒素有“朝普陀必先经灵隐”的说法。据《灵隐寺志》记载,公元326年,印度来了一个和尚叫慧理。见这里山水奇秀,怪石嶙峋,很像印度的灵鹫山,认为是仙灵所隐之地,一时便在此建寺取名“灵隐”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灵隐第一殿——天王殿前面。大家请看大殿重檐下悬挂的两块横匾,一块“灵鹫飞来”是由近代著名佛教居士书法家黄元秀所提,而另一块“云林禅寺”的匾额是清康熙皇帝的亲笔手书。那清康熙皇帝为什么要把“灵隐寺”改为“云林禅寺”呢?据灵隐寺记载,清康熙28年,康熙皇帝在寺院主持谛晖法师陪同下一早登上了寺后的北高峰,之间寺院笼罩在晨雾之中,眼前云林漠漠,分外幽静,下山回寺后,触景生情,引用杜甫“江汉终吾老,云林的尔曹”的诗句挥笔写下了”云林禅寺”四个大字,赐为寺额但300多年来,杭州人们从来没有承认过康熙的`改名,大家还是叫“灵隐寺”。

  从看天王殿前两座经幢,刻于北宋开宝二年,是吴越国王家庙“奉先寺”遗物,宋时由迎珊移置于此,经幢也称石幢,是一种刻着佛名活经咒的石柱,是古代佛教标志物,作为镇邪祈福之用,下面请大家随我进殿内参观。

  灵隐寺自创建至今,重要的毁建有14次,历史上灵隐寺规模最大要数五代吴越时,当时全寺有9楼18阁72殿,僧房1300余间,僧徒3000余人。清代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四次巡游灵隐寺;乾隆皇帝也六次南巡到灵隐寺,足见灵隐寺在当时的地位。可惜后来,灵隐寺遭天灾人祸,破坏严重。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大部分建筑化为灰烬。新中国成立后,和政府对灵隐寺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修复。现在灵隐寺的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藏经楼、华严殿等五大殿,两边有东西禅室、碑室、方丈院和五百罗汉堂建筑。实现了灵隐“还灵鹫之壮观,复名山之胜景”的梦想。

  灵隐寺导游词 篇6

  到杭州旅游,一看西湖,二看灵隐,灵隐位于西湖西部的灵隐寺飞来峰旁,离西湖不远,可谓“不可不去”。

  相传始东晋时印度僧人慧理来杭,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灵隐寺天王殿外有一冷泉亭,据说苏东坡在杭州做太守时,常在冷泉亭上饮宴赋诗。

  灵隐一带的山峰怪石嵯峨,风景绝异,印度僧人慧理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因此称为“灵隐寺飞来峰”。

  灵隐寺飞来峰是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可与四川大足石刻媲美。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灵隐寺飞来峰”的诗句。

  1993年,灵隐景区新辟了“中华石窟艺术集萃园”,它借灵隐寺飞来峰山林之势,把中国著名的'石窟艺术经典造像(如:乐山大佛、龙门石窟等)微缩于此,值得一看。

  特别关照:到灵隐旅游,一定要到灵隐寺飞来峰最大的石刻--大肚弥勒佛前照个像,取景费1元。

  餐饮:游灵隐,看灵隐寺飞来峰,可别忘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在领略佛教文化之后,你可以到合涧桥畔的天外天菜馆重食人间烟火。涧水在楼前潺潺流过,古刹钟声隐约可闻,在此品尝美味佳肴,是不是别有一番风味啊?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西北北高峰山麓灵隐寺飞来峰前,是中国佛教著名的“十刹”之一。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天王殿入口的弥勒佛坐像,已有200年历史。弥勒佛背后的护法天神韦驮像为南宋时作品。大雄宝殿高33.6米,是中国保存最好的单层重檐寺院建筑之一。殿内正中有贴金释加牟尼像,净高9.1米,加上莲花底座和佛光顶盘,高达19.69米,坐像用24块香樟木拼雕而成,精细而庄严。大殿两侧分列“二十诸天”和“十二圆觉”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殿后侧有海岛立体群塑,共有浮雕150多尊。大雄宝殿、天王殿两侧有五代时所建的石塔和北宋开宝二年(969年)所建经幢,距今已有1000余年。清康熙皇帝曾题“云林禅寺”四字。

  灵隐寺导游词 篇7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灵隐寺的山门前。大家请看,这堵赭红色墙的照壁上写着“咫尺西天”四个大字,就是说,我们再走进一步,前面就是佛国世界了。进入寺庙我们还要走一小段路,沿途要经过合涧桥、春淙亭、壑雷亭和冷泉亭,趁这个机会,我来简单介绍一下灵隐寺的建寺情况。灵隐寺又名“云林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距今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现在是杭州最大的丛林寺院,也是全国十大名刹之一。灵隐寺比少林寺的创建要早170年(少林寺建于公元495年)。关于灵隐寺的创立·,据{灵隐寺志}记载,公元326年,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风水蕴藏着灵气,于是就把对面的这座飞来峰比作天竺(印度)灵鹫山的一座小岭,不知何时飞来,认为“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于是就在此驻足,建立寺庙,取名“灵隐”。起初山门寺额,题名“绝胜觉场”,到了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改题为“景德灵隐禅寺”,明朝后直名为“灵隐禅寺”,一直沿用至今.历朝以来,寺院屡毁屡建先后14次,现在的殿宇,是19世纪重建的。目前灵隐寺可供游人游览的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和云林藏室等;各位,现在我们来到了灵隐寺的第一个寺院天王殿。大家请看殿屋重檐下悬挂着两块横匾,“灵鹫飞来”金匾是黄元秀居士的题字,还有一块“云林禅寺”的匾额是清康熙皇帝的亲笔手书。这就是康熙皇帝将“灵隐寺”改为“云林寺”的.由来。那么,灵隐寺为什么又叫云林寺呢?这里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民间,传说在清康熙二十八年,康熙皇帝南巡到杭州。有一天,康熙喝得酩酊大醉,前呼后拥,一路游到灵隐。寺庙住持和尚深知这位皇帝喜欢作诗题字,于是就提出想请康熙重题一块寺额,康熙也就乘着酒兴,满口答应。不料因酒误事,落笔太重,把“灵”字上半截的“雨”字头写得太大,下半截的三个“口”和一个“巫”字,再也写不下去。康熙一慌,’急得汗如雨下,、酒都醒了。正在为难之际,旁边有位大学士名叫高江村,急中生智,在手掌心上写了“霎林”二字,然后假装磨墨,向皇帝暗示,康熙也就随机应变,把“灵”字写作“雩”字,于是“灵隐寺”也就变成“云林寺”。到杭州旅游,一看西湖,二看灵隐,灵隐位于西湖西部的飞来峰旁,离西湖不远,可谓“不可不去”。

  相传始东晋时印度僧人慧理来杭,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灵隐寺天王殿外有一冷泉亭,据说苏东坡在杭州做太守时,常在冷泉亭上饮宴赋诗。

  灵隐一带的山峰怪石嵯峨,风景绝异,印度僧人慧理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因此称为“飞来峰”。

  飞来峰是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可与四川大足石刻媲美。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1993年,灵隐景区新辟了“中华石窟艺术集萃园”,它借飞来峰山林之势,把中国著名的石窟艺术经典造像(如:乐山大佛、龙门石窟等)微缩于此,值得一看。

  特别关照:到灵隐旅游,一定要到飞来峰最大的石刻--大肚弥勒佛前照个像,餐饮:游灵隐,看飞来峰,可别忘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在领略佛教文化之后,你可以到合涧桥畔的天外天菜馆重食人间烟火。涧水在楼前潺潺流过,古刹钟声隐约可闻,在此品尝美味佳肴,是不是别有一番风味啊?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西北北高峰山麓飞来峰前,是中国佛教著名的“十刹”之一。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天王殿入口的弥勒佛坐像,已有200年历史。弥勒佛背后的护法天神韦驮像为南宋时作品。大雄宝殿高33.6米,是中国保存最好的单层重檐寺院建筑之一。殿内正中有贴金释加牟尼像,净高9.1米,加上莲花底座和佛光顶盘,高达19.69米,坐像用24块香樟木拼雕而成,精细而庄严。大殿两侧分列“二十诸天”和“十二圆觉”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殿后侧有海岛立体群塑,共有浮雕150多尊。大雄宝殿、天王殿两侧有五代时所建的石塔和北宋开宝二年(969年)所建经幢,距今已有1000余年。清康熙皇帝曾题“云林禅寺”四字。

  灵隐一带的山峰怪石嵯峨,风景绝异,印度僧人慧理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故称“飞来峰”。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山高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与周围群山迥异。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飞来峰的厅岩怪石,如矫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仿佛是一座石质动物园。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峰棱如削。明人袁宏道曾盛赞:"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

  飞来峰奇石嵯峨,钟灵毓秀,在其岩洞与沿溪的峭壁上共刻有五代、宋、元时期的摩崖造像345尊,其中尤以元代藏传佛教造像最为珍贵,堪称我国石窑造像艺术中的瑰宝,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飞来峰西麓有冷泉掩映在绿荫深处,泉水晶莹如玉,在清澈明净的池面上,有一股碗口大的地下泉水喷薄而出,无论溪水涨落,它都喷涌不息,飞珠溅玉,如奏天籁。明代画家沈石田诗云:"湖上风光说灵隐,风光独在冷泉间。"冷泉池畔建有冷泉亭。

  灵隐寺导游词 篇8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0xx年),占地面积约87000平方米。灵隐寺地处杭州西湖以西,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浙江灵隐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赐名灵隐新寺。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筹资重建,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 。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赐名"云林禅寺"。

  灵隐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直指堂(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联灯阁、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构成。

  灵隐寺导游词 篇9

  灵隐寺,江南著名古刹之一。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至今已有约一千七百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也是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古刹之一。地处杭州西湖以西灵隐山麓,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

  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他在东晋咸和初,由中原云游入浙,至武林(即今杭州),见有一峰而叹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遂于峰前建寺,名曰灵隐。

  又传灵隐寺原来叫“灵鹰寺”。始建于唐初。相传1400多年以前,今秦岭湾门前,有一座笔架山,笔架山左侧,是块凤凰朝阳地。原先这里荆棘纵横,荒无人烟。后有一吴姓僧人在山后住,打柴种地为生。一天,僧人在笔架山丛林打柴,因为天热,将道袍脱下,挂在树枝上,又去忙活。忽然,一只大雁凌空而下,将袍叼走,向南飞去,至灵隐寺落下。吴僧望空向南一路追来,但见此处绿树森森,翠柳成荫。绿影婆娑间,一岭土坨南头北尾;前饮碧水绿荷,后交浮菱青湖;左右两侧隆起两扇翼状土丘;整个地貌有如巨鹰卧地。吴僧人感悟为神灵指点,遂于此焚香祷告,搭棚立寺,故名“灵鹰寺”。

  从此,灵鹰寺香火兴旺,庙宇初具规模。传至碧钵和尚时,寺内有僧人一百多人,耕地两百多亩,牛十余头,水井十多口,影响到上五府、下八县。唐朝贞观年间,有一天,碧钵大师在寺内说法,大将军尉迟恭受朝廷委派前来平叛剿匪,路过此寺,见寺庙巍峨庄严,井井有条,特进庙朝拜神圣,祈祷此去如能平妖剿匪,定禀告皇上拨款重修庙宇。尉迟恭果然一举平息叛乱。班师回朝后,尉迟恭元帅立即禀奏皇上。大唐天子李世民准奏,还钦命灵鹰寺改为灵隐寺。

  初创时佛法未盛,一切仅初具雏形而已。至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其规模稍有可观。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曾作过全面修葺,香火旺盛。然而,唐末“会昌法难”,灵隐受池鱼之灾,寺毁僧散。直至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新建石幢、佛阁、法堂及百尺弥勒阁,并赐名灵隐新寺。灵隐寺鼎盛时,曾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房一千三百间,僧众多达三千余人。南宋建都杭州,高宗与孝宗常幸驾灵隐,主理寺务,并挥洒翰墨。宋宁宗嘉定年间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立志重建,广筹资金,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梵刹庄严,古风重振,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南巡时,赐灵隐为“云林禅寺”。新中国成立后,灵隐多次进行大规模整修。于今,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灵隐寺导游词】相关文章:

杭州灵隐寺导游词06-15

深圳南澳导游词-广东导游词12-31

山东灵岩寺导游词-山东导游词12-31

导游词08-21

庐山导游词范文-江西导游词12-31

关于阳江的导游词-广东导游词12-31

广西旅游的导游词-广西导游词12-31

导游词范文广西-广西导游词12-31

经典导游词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