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读后感 1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这本书主要介绍了西太平洋上一些岛屿特有的一个名叫“库拉”的传统物品赠送仪式,在这个仪式中,人们会互相赠送精美的臂镯和项链。这个仪式非常特殊,人们获得的臂镯和项链在下一次库拉中必须交换给别人。
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岛上与众不同的信仰和用于支持库拉的多种多样的巫术。岛上的人们惧怕妖术师,这些拥有特异功能的人们能造成可怕的破坏。这一点和欧洲神话中的巫师很像,但是妖术师从来不像巫师那样隐藏自己的身份。这些妖术师的巫术非常神奇,因为作者说他们的巫术经常有效,不像那些假妖术师骗子。妖术师可以召唤大雾和暴风雨,他们也可以把病传播给他们仇视的人。妖术师念诵的咒语也非常有趣,它们大部分都很长,而且单靠字面意思很难理解。
“库拉”这个仪式很神奇。为了与远在数千米的其他岛民库拉,岛民们必须乘坐施过咒语的独木舟。这些独木舟虽然又小又简陋,但是它代表了这里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这一点可能连现代的大战舰都比不上,因为现代战舰体现不出国家的传统。库拉这个仪式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借鉴的传统。岛民们不希望自己占有这些臂镯和项链,而只是想暂时拥有它们。假如我们也这么想的话,一定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纠纷。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认识了一个与我们完全不同的文化。这些岛民有自己特殊的,不为人知的`传统,这些传统和现代的“主流”有很大的分歧,比如相信巫术。我们不应该因为他们的文化与我们的不同就排斥他们,但是,这种情况在这些岛屿上已经出现了。由于外来的干涉,很多岛民放弃了原来的传统,连原来的大酋长都失去了权利,这个神奇的文化正在逐渐消失。虽然在我们的观念里,岛民的那些贝壳饰品和同产地的珍珠相比,简直一文不值,但是我们不应该强迫这些人改变自己的文化。我希望这些独特的传统不要被现代的“主流”排斥,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文化。这样,许多非常神奇的文化才能免于消失。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读后感 2
这本书的地理范围,限于散布在新几内亚东端的群岛区域,主要岛屿:特洛布里恩群岛(博约哇、基利瓦拉),马歇尔班内特群岛、伍德拉克群岛(穆卢哇)、马西姆地区,安列菲特群岛。主要的田野调查也仅限于特罗布里恩群岛地区。这本书描述的主题是库拉这一贸易体系。作者为了使自己的民族志材料具有无可怀疑的科学价值,将直接观测到的结果、土著人的陈述及解释和作者以其常识与心理的洞察力为基础而得出的推论分开来论述。这样使得我们清楚地知道了哪些是直接观测到的、哪些是作者推论得出的,从而分清楚当地的实际情况和作者的合理推论。我很能理解作者在导论中说的:“想象一下你突然被抛置在靠近土著村落的一片热带海滩上,孑然一身,全部器材堆在四周,而带你来的小艇已是孤帆远影。当你在附近某个白人的家里搞到住处之后,除了立即开始你的民族志工作外,已别无选择。再想象一下你只不过初出茅庐,毫无磨练,缺乏引导,无人帮助。因为那白人恰巧不在,或不能、不愿把时间浪费在你身上:这便是我在新几内亚南部海岸初次开始进行田野工作时的写照。我清楚地记得开头几周我耗在那些村落里的漫长探访:记得经过多次执著然而徒劳的尝试,在刚去这些村子的时候,就是感到陌生和完全无从入手,只能先克服自己的无所适从感,然后鼓起勇气先和一个妇女先交谈,尽管语言不是完全能懂,至少还是可以沟通的,要比马林诺夫斯基的情况好很多。尽管村民也不会一开始就接受我,但我相信真心和努力是会打动人的,结果的确如此。作者在语言沟通有障碍的情况下,采取的最好的补救办法就是去搜集具体的数据,做全村人口普查,写下家族谱系,画下村落格局,搜集亲属称谓。作者也明白这一切还是不能得到作者真实想要的东西,必须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中去。正如作者发现的有效的田野工作的秘诀,要想获得成功,只有靠耐心而有系统地应用许多常识规则和熟知的科学原理才行,并且不能依赖发现有什么奇迹般的捷径。这些方法的原则归类为:首先,自然地,学者必须怀有真正的科学目标,并且知道现代人类文化学的价值和标准。第二,他应当将自己置于良好的工作条件之中。也就是说,最主要的就是要直接居住在土著人中间。最后,他还得使用若干特殊方法以搜集、操作、确定他的证据。以及作者谈到不要用抽象的社会学名词去询问土著人时,我也深有同感。因为我们在调查刚开始时,对每一个词他们是怎样发音的就解释了很久,我们需要想尽办法用通俗易懂的词语甚至用肢体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意思。作者还说到,他自己的经验常常是一个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每一件事情都确定而清晰了,直到开始写下所得成果的简短报告时又发现存在着大量缺陷,这些缺陷引导作者面对新的问题,并开始新的工作。我们也是这样,每次调查回来总结一天的成果的时候,总以为问题都解决了,然而并不是这样,每一次的总结都能让我们发现其中的缺陷,明白下次要去解决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地方,颇有收获。
现在来说说这本书主要写的库拉是怎么回事,库拉是一种交换形式,更多是一种礼仪性交换,也是一种重大而且复杂的`风俗具有地域广泛、众多部落参与的进行的特点,居住在海岛上的众多团体进行交换形成了一个封闭循环的圈。库拉是一种交换形式,具有地域广泛而在各部落之间进行的特点,它由居住在一大圈海岛、形成了一个封闭循环的众多团体进行。这个循环由几条线来代表,这几条线连接了新几内亚东端之北部和东部的许多岛屿。由沿着顺时针方向流动的一种红色贝壳做成的项链(索巫拉伐)和沿着逆时针方向流动的白色贝壳做成的臂镯(姆瓦利)这两种物品,并且也只有这两种物品,不断地朝着相反的方向流动。这些物品中的每一个,当它在封闭的循环圈内沿着自己的方向流动,而与其他类别的物品相遇时,常被拿来进行交换。库拉物品的每一次流动,交换的每一个细节,都受到一套传统规则和习俗的制约与管理,库拉的某些活动还伴随着复杂的巫术仪式和公开礼仪。一次交换并不会终结库拉关系,库拉规则是“一旦在库拉中,就永远在库拉中”,两个男人之间的伙伴关系也是一种永久而终身的事情,这个规则同样适用于贵重的物品自身。伴随库拉交易的还有普通的贸易往来,用易货贸易(物物交换)交换使用物品。这个交换居于次要地位。进行库拉的时候,还有许多相关的准备活动,比如建造独木舟等。库拉的交换方向,假想一个人站在一个圆圈中,库拉的交换就会是这样一种情况:他左手接受臂镯,右手接受项链,然后右手送出臂镯,左手送出项链,两物品完全是相反防线。就是说一个土著接受了项链,就必须送出去臂镯,如果接受了臂镯,就必须送出去项链。库拉中两个主要原则是,首先,库拉是一种间隔一段时间就要酬报的回礼,并不是一种易货贸易;其次,等价物品的判断在于赠送回礼者,这不能加以强迫,也不存在着任何争论,也不能反悔而要回自己的库拉礼物——这些便是所有库拉交易的基础所在。作者也在其中详细介绍了巫术,认为巫术本质上就是一种由传统社会流传下来的一种社会控制力量。它根本就是人的东西,它不是人类通过种种措施捕获利用的自然力量,而是人的内在力量施加在外部自然上。实际上大多数巫术涉及的都是人类活动、或者自然对人类活动的反映。揭示了巫术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巫术的信仰,是促成经济努力组织化和系统化的主要心理动力之一。作者最后总结道:巫术代表着一种专门的知识、它是一种特别的力量,但是其本质是人的、具有自治性和独立性。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读后感 3
当听到老师说了这本书的书名时,我就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概是这个书名就充满了浪漫气息吧,世界很大,我们的脚步却很小,有时候借着别人的眼睛我们也可以去看看世界,就像我们可以跟着蕾拉小姐环游世界,去看看某个角落,也许那儿正发生着你很感兴趣的故事。
查阅了一些资料之后,才知道这本书在研究方法上是开创了田野工作的先河。这本书的整体轮廓是在导论部分作者介绍了此次调查的主题、方法和范围。开创出了一套民族志学者做田野工作的最佳途径:首先要用明确的大纲形式记录下“部族组织及文化构造。”接着就是近距离地接触他们的生活从而把这一框架补充完整。最后要搜集民族志陈述、民俗项目、巫术咒式等等,以此来作为一种“口碑集本”,作为当地人心理状态的文献。其中从第七章到第十章主要讲述了作者亲身参与的一次库拉航程,作者随同远航团队从锡纳卡塔前往多布,对远航的过程以及前后仪式进行了详细的叙述,这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
要做好一次田野调查并不是那么轻松的,作者的经历并不是像我们在阅读的时候那么轻松,“我清楚的记得我耗在那些村落里的漫长探访;记得多次执着然而徒劳的尝试总是不能真正的与土著人接触,也得不到任何材料;我记得在这之后的失望无助。很多时候我沮丧至极,就像一个人在热带的抑郁和无聊袭来之时借酒浇愁一样。”后来作者就直接在土著村落里面安营扎寨下来,作者这样逼迫着自己独自居住,远离基地、白人同伴,这样就会在村庄里独自散步几个小时,为了排遣孤独,就自然而然的进入到土著人的社会交往中去了,这样自然而然的进入一个社区并且进行人类学的工作需要的时间可不仅仅是几天几个周而已。在作者所在的年代,人类学的发展已经使得人们些许改变了对土著的看法,土著人的社会不再是毫无规律地如其所欲按其所能的生活着,其社会组织有些非常明确的结构形式,他们在公共、个人关系上都为权威、法律、秩序所支配,另外,其个人关系更是处在极其复杂的亲属关系和宗族制度的控制之下的,他们的社会规则,是传统心智与现实的环境物质条件互动而成的结果。
作者生动而且详尽的描述把我们带进了库拉地区,库拉地区有着明显的等级与社会区分的存在,酋长和有身份的人在对待陌生人的态度上表现出“最优雅态度”。此外,妇女们活泼可爱热情,她们在令人难以置信的年纪就接受了性生活的启蒙,可以自由地去她们喜欢做的事情甚至这些事请都有礼仪性的安排,但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她们的婚姻中,女方家庭要对夫家的经济做出贡献,而且要用一种非常实在的方式,还要承担夫家所有种类的服务工作。婚姻生活中她们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而且她的丈夫还必须待她好、尊重她(除了经济支持外,后者应该是我们都挺希望的吧)。部落生活中妇女不参加男人的会议但是这并不影响她们的高地位。特罗布里恩人是母系氏族,一个酋长的地位都要靠娶多位妻子来得到经济上的支持(包括大量食物和宝物等财富的供应)从而确保自己的地位。特罗布里恩人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还有劳动生活,也就是在园圃中的劳动,以前对于土著人那种幻想——土著人是无忧无虑的大自然的孩子,他们可以尽可能地避开一切劳动与努力,只是等着果子成熟然后落到他们嘴里——显然在马氏详尽的'田野观察中被推翻,相反的是,他们在其生存环境下努力的劳动、有条不紊的谋划,有目的性的进行生产生活,他们有大量的巫术与园圃的生产相关,使得园圃巫师成为村庄中仅次于酋长与巫师的重要人物。让人感兴趣的有三点:
1.在园圃工作中,非实用性成分占很大比例,很多时间劳动的付出都是出于美观的目的,使得园圃整洁干净,有漂亮而结实的篱笆——土著人对其用心远远超出作物生长所必须的程度——这样做的主要动力在于一种非常复杂的传统力量、责任、义务、巫术信仰、社会志向以及虚荣心的建构;
2.他们的收成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实际消费,很多粮食剩余以后烂在薯蓣仓里面是一件很值得展示和炫耀的事情在特罗布里恩,权势的主要象征是财富,而富有的表征便是慷慨;
3.特罗布里恩的亲族体系和亲属观念使得一个人的收成一部分奉献给酋长,一部分则属于他的姐妹或者母亲的丈夫和家庭。马先森主要想论述的一个东西:库拉。库拉,是一种交换形式,在各个部落之间广泛分布,由居住在一大圈海岛、形成了一个封闭循环的众多团体进行。沿着这个圆圈,有,且只有两种物品,不断地朝着相反的方向流动,沿着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是一种红色贝壳做成的“索巫拉伐”,沿着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是另一张物品,白色贝壳做成的“姆瓦利”的臂镯。这些物品中的每一个,当它在封闭的循环圈沿着自己的方向流动,而与其他类别的物品相遇时,常被拿来进行交换,库拉物品的每一次流动,交换的每一个细节,都受到一套传统规则和习俗的制约与管理,库拉的活动还伴随着复杂的巫术仪式和公开礼仪。这两样物品的礼仪性交换,是库拉的主要一面——库拉是一种特别重大而复杂的风俗,这在地理范围和内容追求的多样性上都是这样,它把为数众多的部族结合在了一起,并且包含了大量复杂的活动,将这些部族关联交织在一起,这样就使之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根植于神话之中并有传统法律的支持,并围绕着巫术礼仪。库拉的所有交易都是公开的、仪式性的,并按照明确的规则进行,它按照事先安排的日期周期性发生,并沿着确定的贸易路线进行,这些贸易路线会引导土著人在固定的约会地点汇合。库拉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它不是在任何需要的压力下才进行的,因为它的主要目标是毫无实用性物品的交换。而土著人对于库拉物品的所有权是临时的——“一种新的类型的所有权制度,其特色是暂时、间歇、累积性的”。库拉有几个交换原则也简述下吧:
1.库拉在赠予礼仪性的礼物之后,无论是在几个小时、几分钟以后也好,甚至在偿付之间隔了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也罢必须酬报等价的还礼;
2.还礼的等价由给与者做出确定,决不能用强制力来执行。由此:库拉是主要目的,另外一重要追求是为了库拉远航时的贸易,为了库拉远航而准备的造船、收集事物的各种活动,远航时举行的大型宴会,以及贯穿在里面无所不在的巫术——读完下面的几章马先森完全围绕库拉远航、巫术、礼仪的描述,我突然明白了人类学课上提到的库拉的意义——这在书中也有原话——库拉交易维系着土著人的光荣与梦想,消耗着他们的时间与精力,激励着他们的聪明与才智。
然后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巫术了,在他们的世界里边,对于死者的灵魂并无恐惧,所有的恐惧都集中在对黑魔法、飞行女巫、携带疾病的邪恶生灵,甚至还有一种在树从或者是岩石里面的“图科鬼”,从田里后者薯蓣仓里面偷盗粮食并且传染轻微的疾病——这跟小时候老姥姥给我讲的童话有些类似,在树丫丫里有一种人型的小鬼,夏天晚上人们在树下乘凉的时候他们就盯着我们模仿我们的对话,到了晚上就趴在窗户上看我们,重复着我们的话,要是我们接上了茬的话就要发烧啊什么的,当时晚上简直睡不着觉,盯着老姥姥家纸糊的窗户不肯放过一丝影子掠过的痕迹,现在想想也无非是个淘气的小精灵,还能对我下什么毒手不成?——巫术作为一种维持的手段在特罗布里恩无处不在,也因为既存的秩序而得到增强。
文章的最后,令我尊敬的马先森在总结其在人类学工作中的一些话着实让我感动——不知道是我神经太脆弱还是在目前这种纷乱的环境下一点点美好的东西都能让人触动——“我们的最终目标却在于使我们自己的世界观更为丰富深刻,在于了解我们的本性,并使之在智力、艺术上更为完美。以敬重而真正的理解力去了解其他人的根本观念,即便是对土著人也是这样,那我们必然会扩展自己的观念。而如果我们不能脱离人生的狭隘习俗、信仰和偏见的限制,也就无法达到“认识我们自己”的苏格拉底式的智慧了。在这类终极意义的事情上,养成能用他人的视角来看待他们的信仰和习惯,便是教给我们最好的教训了。”
我始终觉得,看一本书不在于要对书本本身的内容理解到多么深刻,而在于我们能在书中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而这个新世界能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良性的影响。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读后感】相关文章:
航海实习总结07-15
航海个人实习总结07-19
航海作文600字08-06
航海实习日记(精选11篇)08-09
航海个人实习总结4篇07-19
航海个人实习总结(4篇)07-19
航海作文600字四篇11-16
航海作文600字3篇11-18
精选航海作文300字四篇07-08
中国航海日的祝福短信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