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在细雨中呼喊》有感

时间:2022-11-09 15:19:03 读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读《在细雨中呼喊》有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在细雨中呼喊》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完《在细雨中呼喊》,印象最深刻的是余华先生在文中对于人的存在和对时间的看法。他说“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土地上,而是生活在时间里……时间将我们推移向前或向后,并且改变着我们的模样。”余华先生的笔像一条绵延的河,从遥不可及的远方,曲曲折折,蜿蜒至今,诉说着那个时代的荒谬与阴晴。每个人开始的时候都在时间里行走着,慢慢的,那些不幸的,多舛的,被亲人朋友抛弃的,或被疾病困住的人,走出了时间,从此定格在那里;而生者则继续走动,这便是余华先生所叙述的人生。

  作者化为主人公“我”重温并饱尝了那个特殊时代带给他的辛酸,以一个通晓全局的设定在提前叙述着故事的结局。“我”仿佛是一个记忆的统治者,有着无可排除的被命运安排的无奈,又仿佛是游走在时间长河之外的人。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我”历尽艰辛,一次次被命运抛弃的悲惨。作者笔下的各种人物,不管是可恶的父亲,还是无助的母亲,又或是文中反差极大的冯东青……在交错复杂的人生道路上,他们都夹带着不同的幻想,或平平淡淡,或轰轰烈烈,但最终都会奔赴向那场盛大的死亡。而人生就是这样,很多时候、很多情境,都是我们不可掌控的。

  书中的每个人都有着不堪回首的往事。正如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说的那样:“幸福的家庭无不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辛酸。”孙家、苏家没有一个人躲过了命运的折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哥哥孙光平为了不穿打补丁的衣服而告父亲,“穿这种旧社会才有的衣服是对共产主义新社会的诬蔑。”父亲孙广才是一个“响当当”的无赖,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每一句扯着嗓子的咒骂,都体现了作者可哀可悲的人生。 “我”与哥哥孙光平、弟弟孙光明同时喜欢上少女时的冯东青,在一系列的争风吃醋后,冯东青却爱上了村里的无赖。这样的情节无非使文章显得更加黑暗,反衬出三兄弟的贪婪与不择手段。

  家人关于弟弟孙光明突如其来的死亡感想各有不同:父亲和哥哥忙着借英雄的光出人头地,父亲一直期待着穿中山服的人来奖励他这个“英雄的爸”,最后到来的却是穿警察制服的人,无不体现出当时的社会对人们过分的制约,使人们的思想开始腐朽,以至于做出有违人道的事。而“我”则感受到了时间的流动。所有发生的一切都孕育在这段灰暗的时光里,一些事物均是我们置身时间之中的伙伴。而弟弟孙光明只是不小心走出了时间,死者永远躺在那里,而生者则继续走动。河流有生命,需要用弟弟的生命来填补自己,死者的家人同样也需要用别的生命来填补自己。一棵白菜或一头牛,吞食了另外生命的人也会像江河一样若无其事。

  这本书中的太多语言都扣人心弦,正如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不再装模做样的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这是“我”在经历太多的虚情假意、离开和背叛后而发出的呼喊。在我们的心里觉得一个人如果有朋友,他就不算失败。如此看来,当时的“我”是多么的孤独、失败,内心又是多么的辛酸。

  当我们闭上眼,张开手指,感受时间从指缝中流去,裹夹着那段灰暗的岁月。母亲的隐忍,父亲的放纵,弟弟的离去,想起来是那么的清晰,却又的的确确被抛弃在了时光里,慢慢地被生者遗忘,甚至沦为生者牟利的工具。亲情寡淡,丑相毕露,却不知自己终有一日也会被时间抛弃,定格在那里。读完《在细雨中呼喊》之后,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份压抑,更多的是对那个灰暗年代的审视与思考而我们,作为时间长河中的一股溪流,我们更加应该积极地面对生活,走出生活与情感的种种阴霾,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就像文中的“我”一样虽然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依然可以把握住自己的心,做一个勇敢面对生活的人!

【读《在细雨中呼喊》有感】相关文章:

读《细马》有感12-08

读《细米》有感(精选15篇)08-28

《细米》读书心得10-01

细米读书心得04-27

《细米》读后感02-25

细米读后感09-20

细米最新读后感09-20

细米初中读后感09-20

细米读后感精选15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