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诸葛亮《诫子书》有感(通用10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诸葛亮《诫子书》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诸葛亮《诫子书》有感 1
今天,我读了诸葛亮的《诫子书》,虽然只有短短八十六字,却包涵了许多道理。
其中,我最欣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名言。
节俭才会坚定志向,静心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细想一下,的确如此。范仲淹是宋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年少时好读书,又因家里穷,吃饭时,用几粒米煮一碗稀的不能再稀的粥,然后晚上将它冻住,以此充饥。有人同情他,给他送来好饭好菜,可是范仲淹怎么也不肯吃。因为他知道“非淡泊无以明志”!他要以此来养成艰苦朴素的好习惯。
明志后,怎样实现理想呢?诸葛亮告诉我们,“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代有个叫薛谭的`人,向秦青学习唱歌,心不“静”,学了一会儿,还未学深,自以为全会了,于是告辞回家。秦青见了,并无阻止,在城外高唱悲歌为他饯行。歌声“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听后非常惭愧,重新学唱歌,一生都不敢提出要回去。还有管宁固辞不就高官之行,终成大儒,无不说明了静的重要性!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们应该以此为动力,好好学习!
读诸葛亮《诫子书》有感 2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不仅在我国家喻户晓,就是在全世界也很有名气。我认真地读了他教育自己儿子的《诫子书》,深受教育。
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意思是:要找自己身上的.缺点,并改正,节约才有道德。诸葛亮说:“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意思是:想要学习必须安静,想要成才必须学习。诸葛亮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不学习就不能成才,没有志气就不能学成。这样一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随成枯落,终不济事,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等到老了就受穷受苦,对世界也没有益处。
我从《诫子书》的意义看,应当把身上的缺点找出来改掉,节约我的零花钱绝不乱花。要做到有高尚的品德,学习的时候必须静下心来,聚精会 神地学习。从今以后我要热爱学习,做个好学的好孩子。
读诸葛亮《诫子书》有感 3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留芳千古的谋略家。今天爸爸推荐我读他写的《诫子书》,让我从他教育儿子的侧面懂得了他超人的智慧不是天下掉下来的,而是他修身、立志、勤奋和学习的结果。
《诫子书》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文章主张通过静来个修身,通过俭来养德。教育他的`儿子要有远大志向,并通过努力学习增长才干来实现志向,而要学习好知识就要宁静专一。否则年华将随时光而飞驰,人的斗志也将随岁月而流逝,最终将象枯树一样枯败零落,成为社会无用之材,悲哀地坐守穷困的草舍,到老了一事无成,后悔莫及。
诸葛亮对他儿子这样教育,相信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诫子书》对我也很有教育意义,我生性好动,爱好广泛而难以专心做好一件事,遇到困难就爱打退堂鼓,以至于学习成绩起伏不定,下棋更是大起大落,大概就是因为没有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诸葛亮之所以年仅二十八岁就当了刘备的军师,谈笑间杀敌于千里之外,并在乱世中为刘备打下蜀国江山,名垂千古,肯定是从小宁静致远,博览群书。我想我如果从现在就开始专心学习,宁静修身、勤俭养德,成不了诸葛亮,也定能比诸葛亮儿子强。
读诸葛亮《诫子书》有感 4
昨天我学了初中的第一篇文言文《童趣》,它的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沈同。我读完后深深体会到了中国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这个令人入迷的文字就是文言文。我小学的时候受文言文版的《三国》,《水浒》的影响,接触了一篇文言文诸葛亮的《诫子书》。这篇文章不仅仅只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更是世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就是《诫子书》的原文。
这篇文章不长,甚至很短。但只要读懂它的`人一定会说英雄所见略同,就一定会佩服这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作者诸葛亮。
诸葛亮就是想告诉我们学习得静下心来,不要浮躁,要珍惜光阴,刻苦学习才会有大作为。这篇文言文的中心句子就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让我深刻体会到人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就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如果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就能达到远大目标。诸葛亮当年躬耕于南阳,保全性命于乱世,他不求为诸侯做事,放弃了功名利禄。在刘备三顾草庐后,助刘备与东吴联盟共抗曹操,后又辅助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一生都在追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
而我也向往这种生活。
读诸葛亮《诫子书》有感 5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化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的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诫子书强调静与俭,是学习,才干和志向的基础,是自我修养,自我砥砺,自我提高的关键。那什么是真正的静呢?静在身体外部的.表现,可以理解为泰然,稳重,礼节,娴静,含蓄等等。静在身体内部的表现,可以理解为满足,专注,快乐,充实,激情,乐观,向上等等,凡能够使身心达到积极和谐状态的一切,都应称之为静。
在小窗幽记中讲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多躁,多畏,多欲,多言,多勇都将影响身心达到静的最佳状态。
在众多名人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耐得住寂寞。盛大网络公司CEO陈天桥说过:想要成功,就要耐得住寂寞孟子也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诫子书给了我许多启示,大家可以看一下哦!
读诸葛亮《诫子书》有感 6
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卒于公元234年。千百年来,“诸葛亮”已经成为了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智慧的代名词。作为他传世文章中的代表作之一,下面这篇《诫子书》一直被中国的读书人所推崇。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谄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志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叹穹庐,终复及也!
这篇文章写于1800多年前,影响中国无数代读书人。即便今天读来,仍能感受到里面文字的.简约、洗练,内容的深刻、旷达。
我们今天社会的诸多问题,都出在教育上。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也必然得回归到教育上。我们希望培养什么样的年轻人?希望他们有什么样的德、有什么样的才?如何才能达成我们的目标?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尝试。因为国家的希望就在这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身上。
如何引导孩子们立志?如何教会孩子们修身、养德?如何让孩子们静下来,学进去,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如何让他们将来有一个幸福、充实而无悔的人生?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希望在后续的文章里,跟大家一起探讨。
读诸葛亮《诫子书》有感 7
每次读《诫子书》,我都感慨于全文虽不足百字,却言近旨远,含义隽永,是诸葛亮立身处世的智慧结晶。《诫子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文辞,丰富的蕴含,更有诸葛亮的志存高远的精神境界和千年不灭的人格力量。从《诫子书》中,我们领悟到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人生真谛,体会到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命哲学。
初中的时候听老师讲《诫子书》,看到老师那陶醉的表情,心中有疑惑,这书有那么好吗?那时我们读书只是随性式的,家里只是说“农村里的孩子只有考上大学才有前途”,当时也只是随便听听,并没有深刻体会读书的用处和乐趣。但随着走完高中,踏入大学校门时,才体会到“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这句话的内含。在这物欲高涨的社会,每个人都自己的梦想,都有自己的创业梦,都幻想自己能成就一翻事业。想创业、有梦想都是好事,如何努力去实现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名话提醒我们搞创业,实现梦想,就要打好基础,积极的为将来做好准备,正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走上社会以后,周围纷繁复杂的现实扑面而来,有时候心中的那个创业梦想未免会动摇,也逐步认识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的含义。心中有梦,信念不灭,只有沉下心来,不断提升自己,扩展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应变能力。正如《诫子书》里所就“非学无学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经过多年的'努力,虽然不能闻名于世,但也尽了自己的才能,带领同事为公司、为社会、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人民大众谋福利是无止境的,努力提升自己是无止境的。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适应于社会发展的潮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真正的做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读诸葛亮《诫子书》有感 8
《诫子书》是54岁的诸葛亮写给自己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篇家训。全文围绕“静”“躁”两个字来告诫我们“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道理。
这篇文章有着宁静、励志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告诉我们学习时保持宁静的心态是重要的',不能急躁,证明了宁静的心态是必不可少的,与“险躁则不能冶性”形成对比。“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告诉我,学习不仅要学会宁静,还要靠自主学习,有志向,不能依靠别人鞭策。可见,拥有认真自主学习的志向也很主要。
我的一个同学,不光要被爸爸妈妈催促才能学习,还总是急躁,动不动就生气。并且上课时总是分心,开小差,写作业也不认真,一会儿东瞧瞧,一会儿西望望,回过神才发现作业没写完。但是,如果认真学习不受外界影响,你将会走向成功。再说,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也是其中一点,光有好的心态,没有志向也是无法走向成功的。可见,这两点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
诸葛亮的这篇《诫子书》使我懂得了学习要拥有宁静的心态,有志向才能取得成功。而且,只有好心态和志向是不行的,还要认真学习,自主学习。《诫子书》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更让我懂得学习和做人的道理。
读诸葛亮《诫子书》有感 9
今天上午我在家用步步高家教机认真学了第十五课的课文,题目是《诫子书》,这篇课文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领悟到了文章中的含义,并且还可以背诵下来。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君子的行为要屏除杂念与干扰,宁静专一,这样才可以修身。用节俭的方法养自己的'德行。没有淡泊不可以明确志向,没有宁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的时候,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全神贯注地学习,不可胡思乱想。所有人的才华都是靠学习获得的,如果你不学习或者说对学习不太感兴趣,那么就无法增长知识和才干。没有志向尽管学再多的知识也是没有用的,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龄随着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也随着岁月而消失,到了那时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又怎么能来得及呢?
这篇课文告诉我一个重大道理,那就是要珍惜时间。时间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太宝贵了。我们要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不能让其白白浪费,总之,我用十四个字来概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读诸葛亮《诫子书》有感 10
今天,我在学习了《诫子书》,《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自己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信,信中告诉诸葛瞻要“修身养性,治学做人”,与其说告诉诸葛瞻,还不如说是告诫全天下的孩子。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宁静的力量。“险躁则不能冶性”,这是性格险躁的后果。诸葛亮意思是说内心宁静才可以修身养性,冒险急躁不能陶冶性情。静下心来,做事从容不迫,不要急躁,险燥是不对的`。
诸葛亮说的这两点,可真是戳我的内心,我的性格就很急躁,不会静下心来做事。记得有一次,数学老师留了一项很难的作业,我真是很着急,静不下心思考。就越来越烦躁,越烦躁越写不好,看什么都烦,最后我一生气把作业本撕了。可明明时间很充足,我却那么急躁,一心想要早点写完。看着同桌那么从容不迫,我忍不住问他为什么不着急,还能写得这么好?他只回答不要那么急躁,心要静下来,自然就写得又快又好。我同桌不就像是《诫子书》中所说的“静以修身”吗?
往往一个人太过急躁,一心只想着成功,这样不仅不会成功,反而会适得其反。只有内心宁静,做事从容不迫才会真正的成功。我以后也要像《诫子书》所说的那样,要“修身养性,治学做人”。
【读诸葛亮《诫子书》有感】相关文章:
读《诫子书》——给诸葛亮写一封回信08-27
《诫子书》教案03-18
《诫子书》教学设计09-25
诫子书教学设计03-14
《诫子书》教学反思02-22
《诫子书》教学设计03-22
《诫子书》的教学反思05-23
诫子书教案范文08-27
读《诫子书》有感08-23
诫子书教学设计范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