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时间:2024-09-11 07:34:20 读后感 投诉 投稿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推荐度: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推荐度:
  •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心得体会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谈一谈作者自己吧。

  这篇后记最打动我的地方,也是《明朝这些事儿》整部书自始至终的风格:真诚。

  记者问他写完这部大部头有什么感觉。他的感觉是没有感觉。

  我信。

  当一个人日复一日、付出很多做完了一件别人看起来很了不起的事情时,大家往往会以为你会很兴奋、很失落、很有成就感、很有空落感。但自己往往会很平静。自己的兴奋、失落、成就感、空落感都已化在了过往的日日夜夜。也许这时候,只会觉得是该结束了,终于结束了。因为,别人看到的是荣耀,只有自己知道有多苦。

  《明朝这些事儿》语言是幽默的,阅读时轻松的,但幽默地写作本身并不幽默,写轻松的文章本身并不轻松。“几年来,我每天都写,没有一天敢于疏忽,不惹事,不闹事,即使所谓盛名之下,我也从未懈怠”,“继续写之前,先歇歇,累得慌”。我看过他的一个视频,准确说是差不多3年,每天3—4个小时,20xx字左右。我专门算了算,3年,每年365天,每天20xx字,总数是219万字。白天上班,晚上写作。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最开始没有鼓励,没有回馈,放弃很容易。后来“盛名之下”,放弃更容易。但他始终坚持。抱有书中说的“走上了这条路,就不能再回头”的决心和决绝。

  在另一段访谈视频中,他说起他的大学生活,基本没有社交,没有聚餐,他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来看书上。但他不觉得孤独,因为他发现自己懂得越来越多。当一个人懂得足够多,然后对这个世界有充分的了解后,就不再会畏惧。支撑一个人一直走下去的,除了热爱,还得有坚持的毅力,和在坚持前进的过程中,越来越积累的勇敢和信心。“二十多岁写,写完还是二十多岁”。我由衷地羡慕和叹服。二十多岁,有这样的坚持,有这样的见识,有这样的成就成功没有近路可抄,譬如他这样优秀的青年才俊,照样得吃必吃的苦,得走必走的路。后记中,最触动我的,是他对历史的洞见:

  “我发现,其实历史没有变化,技术变了,衣服变了,饮食变了,这都是外壳,里面什么都没变化,还是几千年前那一套,转来转去,该犯的错误还是要犯,该杀的人还是要杀,岳飞会死,袁崇焕会死,再过一千年,还是会死。

  所有发生的,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能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然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因为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弱点。所有的错误,我们都知道,然而终究改不掉。”这样的感悟,我是到了36岁的年纪,才略有所悟。他说他是一个比较有历史感的人,也就是一个悲观的人。但他说“历史没有变化”,我觉得这句话说得还是“乐观”了。历史不是没有变化,应该说历史并不一定是一直向前,甚至不一定是曲折向前。王立群教授曾说过,历史是过去的今天,今天是过去的延续。历史不一定比今天差,今天并不一定比历史好。作者悲观,但他依旧充满希望,依旧勇敢,依旧继续向前。所以结尾,他用了食指的《相信未来》,这是一首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诗歌。

  我没那么悲观,我也充满希望,我也勇敢,我也在继续向前。我喜欢顾城,我就节选引用一首顾城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吧: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想画下风

  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

  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

  画下大海——

  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相关文章: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03-19

《明朝那些事儿》经典语录摘抄05-07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2-21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07-21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04-24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0-06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0-05

读《明朝那些事儿》贰有感10-06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范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