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雷家书》读后感 推荐度:
-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推荐度:
- 傅雷家书读后感 推荐度:
-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推荐度:
- 初中《傅雷家书》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世界名著《傅雷家书》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名著《傅雷家书》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傅雷家书》读后感1
今年暑假我读了《傅雷家书》这本书。其实严格意义上这不是一本书,而是拔傅雷给海外游学儿子的家信编在一起罢了。但这本不是书的书却给了我不一般的收获。比起小说它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毕竟父亲对儿子的话是我们最熟悉的;比起现在盛行的“成功秘笈”来,它不流于说教,并档次也高了不知不少。它用独特的方式(书信)展示了一个父亲对儿子成长的`无微不至的关爱,也表现了傅雷在生活中细致、严谨、认真的作风。
总的来说,《傅雷家书》主要写了傅雷对儿子生活、艺术上疑问的解答。在生活方面来说,傅雷不仅是拉家常,嘘寒问暖,而是与儿子谈怎样做人,修养,恋爱,甚至于儿子长期在国外而偶尔写错的汉字。诸多方面,都写得让人心悦诚服,入情入理。这也表现了傅雷渊博的学识,而更重要的,一个多年与儿子分离的人,竟能一投笔即写出儿子的心声,排驱儿子的烦恼,并在生活中处处细节中给以指导,不能不说是一个父亲对儿子体贴入微的关怀。
至于艺术方面,家信中也是诸多提起,处处可见,其中傅雷对不同种类不同类型艺术作品的批评,对儿子弹琴技巧的指导,及对小说中各色人等的点评,更是显出了傅雷极高的修养,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其实书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傅雷、傅聪父子之间像朋友一样真诚交流的状态。他们之间,虽然相隔万里,却能通过书信的方式像面对面一样无所不谈。试问有多少人能像他们父子一样。尤其是年纪与书中傅聪相去不远的我们,平日与父母的交流少得可怜,有的也大多像成绩、学习、生活琐事之流,缺乏深层次的,真诚的,有建树的交流。
握紧拳头,什么也没有;张开双手,我们却拥有了一切。
《傅雷家书》读后感2
《傅雷家书》是一本很特殊的书,他不是跟市面上的大多数书籍一样,《傅雷家书》收录的是一位父亲对于教育子女的.语言,总的来说,就是一封封的信构建自己对于子女的谆谆教诲,体现了作为爸爸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
《傅雷家书》中傅雷没有用华丽的语言来传达自己的人生经历,自己的总告。他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真诚的心来和自己的儿子进行心灵的交流。
每一位父亲对于教育自己的子女都会很用心,而傅雷更是对于儿子在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傅雷对于孩子的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也看出了傅雷与儿子之间的友好关系。
《傅雷家书》读后感3
拿起这本也许并不太重的书,却觉得沉沉的。
了解过傅雷,为他的含冤自杀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学术上是一位学者,在家里是一位严厉、尽责的父亲。这些家书,有三层资料,第一层是傅雷作为一位普通父亲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表达四年、关怀之情;第二层是傅雷与儿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倾心地交谈,讨论艺术;第三层就是傅雷作为一名品德高尚、学识丰富的知识分子,认真引导儿子要具备高尚人格和艺德,启发儿子的爱国情、民族情。
《傅雷家书》能够使我们更好的提升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在风云暗涌的年代里,傅雷透过书信亲子爱子,传达出一种高尚的品质。
爱子之情本是人间常情,而傅雷却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把亲情放在第二。读了《傅雷家书》,能够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艺术造诣高深,在生活对朋友爱惜尊重,政治上关心国家发展,又如益友、知己般与儿子平等探讨艺术的多个方面的个性特征,并且还能从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中获得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体会父母之爱。可能如傅雷那样,对我们有着一颗期盼之心,期望我们成人成才,有一份浓浓的、毫无保留的爱。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我们就会发奋学习、成人成才。
这是一本“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术修养读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我们能够像傅雷一样从中体会做人、学习的道理。
认真品味这本好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亲情世界,明白不懂得的人情世态。
《傅雷家书》读后感4
《傅雷家书》给了我许多影响,傅雷的严谨作风和深遂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教导了我;我喜爱这本书,敬佩傅雷为人与学识,羡慕他和一家的相亲相爱,感动于文字间的深情,又为傅雷和其夫人和自杀感到难过。下面是读书时作和一些摘抄,我喜爱像傅雷这样一位长辈的谆谆教导。(摘抄如下,读后感略)。
一位纯洁、正直、真诚和灵魂有时会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芒不能永远淹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一个人孤独了思想集中了所发的感情都是真心实意。你所赏识的李太白、白居易、苏东坡、辛稼轩等各大诗人了是我们喜欢的,一切都有同感,亦是一乐也,等到你有什么苦闷、寂寞的时候,多多接触我们祖国的伟大诗人,可以为你遣兴解忧,给你温暖。
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比着光在脑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与在纸上的自我检讨,格外深刻,对自己也印象深刻。这也证明你的感受力极快。但天下事有利有弊,有长必有短,往往感受快的不能沉浸得深,不能保持得久。但你至少得承认,你的不容易“牢固执着”是事实。我现在特别提醒你,希望你时时警惕,对你新感受的'东西不要让它浮在感觉的表面,而要仔细分析,究竟新感受的东西和你原来的观念情绪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是需要冷静而强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后是能够想到而不是惊心动魄,能够从容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难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就是要你把这件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傅雷家书》读后感5
与大多数父亲不同,傅雷的大儿子傅聪,向他的父亲一样选择了艺术这条路。文艺是条羊肠小道,不好走。可傅雷父子竟然双双在这条小路上走出精彩。并且获得极大的共鸣。他们的关系由父子变成朋友,再到两个惺惺 相惜艺术家。如果说傅雷凭借的是时代造人,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抓住“天时”,经受磨砺之后,终见光辉。那傅聪这个伟大的音乐家。
可完完全全依靠“人和”。有那样一位知性的父亲,不成功怎么说得过去呢?“艺术特别 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归纳。”一位老人竟然能如此客观清晰的看待艺术,丝毫没有迂腐偏见,这样的老人,即使在所谓“新社会”的`今天也是凤毛麟角。 可在那个年代,傅雷的艺术修养达到如此境界,不得不令人为之赞叹。
傅雷的视角是从国际出发的,这与傅雷多国游历是密不可分的。这提醒着我们现在很多人记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条祖训。“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有阅历礼自直”。一个人,特别是一个男人,如果没有什么阅历、 城府的话,是永远不会成熟的。
傅雷夫妇在浩劫中遭受身体与精神的蹂躏,夫妇二人于1966年9月3日晨在家中双双自杀而亡。在傅雷夫妇留下的遗书中,注明自己的后事交由妻子朱梅馥的胞兄处理,并将事项一一列出,其中还包含保姆的生活费与 他们夫妇的火葬费,傅雷夫妇不畏死亡,而世人为他们的遭遇深感惋惜。傅雷夫妇生前所留下宝贵的书信,不仅影响了傅聪的一生,更是感动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我想,不论我们处于哪个时代,这些都是我们最该珍惜和挽留的精神财富。
《傅雷家书》读后感6
傅雷是一个真诚的人,能有这样一个父亲,我想当子女的应该是荣幸的,因为他把子女看成是独立的个体,有错就认,而且非常真诚。在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十九日晚的信中写到: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效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十八日晚。我想任何一个看到身为父亲的写出这样道歉的话,不论受到多大的委屈都会释然的。
傅雷是一个尊敬的长者,能够给孩子提出批评和要求,也是在温和而鲜明中指出,在一九五四年四月七日的信中写到:“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不仅指导孩子的.学业,还关心孩子为人处世的方法,而且态度鲜明,
傅雷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和博学的人,对音乐的分析和认识,都是令人敬佩的,不仅指导傅聪的对音乐的理解,而且还能指出孩子在艺术修养和音乐学习上的指导,包括对作品的理解,都让人敬佩。从对作品的理解到演奏技巧的提高,每一个阶段都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并传递给孩子。
《傅雷家书》读后感7
其实,说起傅雷,就不得不提的是他的儿子傅聪。由于从小对于古典音乐的热爱,所以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傅聪,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他弹奏钢琴时他的那副黑色的半指手套。他是一个老者,音乐家,钢琴家,也是艺术家。
作为中国人,他是首次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重获奖的中国人,曾经有人对他说过,为什么你不是波兰人。
而在《傅雷家书》中,我却认识了另一个傅聪,那是一个韶华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是被父亲要求“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的青年。1955年,傅聪留学波兰,傅雷在其中一封家书中写道:“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 他是把儿子看做谈论艺术的对手,也锻炼儿子的思想和文本,并随时给儿子做一面“镜子”。
“先为人,次艺术家”这是傅雷先生在和傅聪谈到艺德的时候,不止一次提到的.问题。在傅雷的家书中,我们看到的是,父亲如果再教导儿子如何做人,而不是如何做艺术家。以德为先,德艺双修,从《傅雷家书》中,这体现在父亲给儿子的点点滴滴。《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书信是维持人与人之间一个重要的沟通桥梁,而在科技日与发达的今天,这个习惯似乎在慢慢被人淡忘甚至摒弃。但看完《傅雷家书》以后,我非常有提笔的冲动,翻出信纸和钢笔,给自己的父亲,母亲,甚至长辈来写一份家书,也许寥寥几句,也许几句家常。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好句07-15
傅雷家书好句07-22
《傅雷家书》好句08-22
傅雷家书的好句01-05
傅雷家书教案10-06
《傅雷家书》教案03-07
傅雷家书教案08-26
傅雷家书心得03-22
《傅雷家书》教案02-23
傅雷家书好词好句摘抄 傅雷家书摘抄笔记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