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名著读后感 推荐度:
- 名著读后感作文 推荐度:
- 名著读后感100字 推荐度:
- 名著读后感200字 推荐度:
- 名著读后感800字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名著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名著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名著读后感1
《平凡的世界》围绕着一个家庭展开。一切动人的故事都要从孙少平一家说起。
这一家生活在黄土高原,饱受贫穷饥饿的困扰。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他们与别人一样,唯一的愿望就是生存。但少平想要的更多一些——不仅是生存,而且是有尊严地生存。
在艰难的条件下,他选择读书。多读了几本书,或许是少平与其他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唯一的不同。这几本书让他对世界所给予的苦难有了新的看法:“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
少平的好奇心,使他不满足停留在狭小的天地。于是他离开了虽不富裕但至少安稳的家去远方拼搏。在那里,他与田晓霞的爱情萌发、生长。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性格特征。这是他们作为“人”本身的共性。但是在这个二元对立的世界里,人除了自己的身体与精神,还会被社会、被各种眼光附加许多别的东西。比如,一出生就会有贵贱高低,高矮胖瘦,丑陋美丽……田晓霞与孙少平,一个是领导的女儿,一个是山沟沟里农民的儿子。一个是省上的大记者,一个是掏煤的`工人。这些力量对比与他们两人之间的共鸣在不断抗衡着。最终,田晓霞牺牲了,少平似乎与惠英嫂走到了一起。这样的结局不能算尽善尽美,少平似乎也因为与田晓霞之间的爱情而平白蒙受了更多的悲伤与苦难。但我并不认为少平的追求有错,也不认为这个世界有错。
在我看来,这本书完全可以称作“苦难的世界”。不管是平凡的环境,平凡的际遇,还是平凡的人生,都必然包含着苦难。但如果平凡的人们在苦难的世界中不甘平庸,而是有追求地活着,必然能感受到一种充实的幸福。
时间的流逝决定了幸福与苦难都不会是永恒的。正是因为人在幸福与苦难之间不停地游走,所以才会因落差而感到痛苦。因此,苦难中得到的幸福远比幸福中得到的幸福更甜蜜,幸福中得到的苦难也远比苦难中得到的苦难更珍贵。苦也好乐也罢,接受并继续前行,苦中作乐,乐时思苦,这是少平对待人生起伏的态度,也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条曲线,少安的人生无疑是相对幸福而平缓的,少平的人生无疑是陡峭而曲折的。这两种人生我们都可以选择,最重要的是不要犹豫,更不要后悔。直面苦难,在苦难中创造幸福,这样才不枉人生!
名著读后感2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西游记》。这是一部古老的中国神话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书中的主角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各有特色,他们一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被孙悟空的智慧和勇敢深深吸引。他机智过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想出办法解决。而且,他还非常忠诚,始终保护着师傅唐僧。猪八戒虽然有时候懒惰,但他心地善良,常常用幽默来给大家带来欢笑。沙僧虽然话不多,但他总是默默地承担着重任,是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西游记》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奇幻的冒险,还教会了我很多道理。比如,团结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唐僧师徒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就是因为他们相互帮助,齐心协力。还有,不管遇到多大的挑战,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就一定能够克服。
读完这本书后,我仿佛也跟随着唐僧他们一起经历了那段奇妙的旅程。我学到了要像孙悟空一样机智勇敢,像猪八戒一样乐观幽默,还要像沙僧一样踏实稳重。这些品质将伴随我成长,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会想起《西游记》,鼓起勇气,迎难而上。
总之,《西游记》是一本非常有魅力的书,它不仅丰富了我的假期生活,还教会了我许多宝贵的人生哲理。我相信每个读过这本书的孩子,都会从中找到乐趣和启发。
名著读后感3
读《百年孤独》纯属是一个偶然,经同学推荐就借回家看看,看了一遍,我被完全雷同的姓名,无数的倒叙、插叙给弄晕了,读完后也不能完全了解其义。今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一篇《百年孤独读后感》的文章,忽然想解我一直以来的疑问,便细细的阅读起来。
文章的作者读了三遍《百年孤独》,并对作者的身世及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这种执着探索的精神着实让我敬佩,不由得让我想起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亦是如此,只要你有诚心,也够努力,总会有一定的收获。
《百年孤独》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家族的一部兴衰史,其脉络就是自闭到开放,开放到繁荣;再由开放到自闭,自闭到毁灭,其实写的就是拉丁美洲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
个多世纪的兴衰。在《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接受专访时对孤独的解释意味深长:孤独就是不团结。
“不团结”在我的印象里有很多解释,从片面的角度说,它是自闭的、可怕的、是要反省的、是要摒弃的。其实在职场上也不乏这样的案例,团结协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而实际上我们往往是在本职工作上倾尽了全力,而忽略了其实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性,这也说明越是浅显的道理,越是难以企及。
偶然吸引到我的文字引导我的这次阅读,也让我感觉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阅读,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可能有时,读着读着,我们会发现它是在写自己的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就是正在阅读的自己,这种感觉会拉着我们继续阅读;有时,当发现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出现在眼前时,那种兴奋之情无以言表。
阅读不乏是个好习惯,它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知识,也能养成价值的判断力,那我们为何不取别人所长,来逐渐提升自己呢
名著读后感4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著作之一,它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以语录体对话文体记叙了孔子及其教弟子的人生痕迹,以及他们心灵的追求。《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XXX的《圣经》。孔子的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靠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涉及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言论不肯定与我们今日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常言道:百行孝为先。孔子也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其意思是如今所谓的孝,是说能养活父母就可以了。然而至于狗和马,都能得到饲养。假如对父母不恭尊敬敬,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分呢?是的,孝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是,孝顺不仅仅是能养活父母,而是要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使他们得以安享晚年,此之为大孝。对呀,假如只是养活他们,别的就一切都不理,那与对待猪狗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孝顺要真心用孝德去对待自己的父母。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在社会生活是很难立足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治理国家也应当讲求诚信。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可见,讲求信用不但是君子有的品德,还能给人们带来福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法规。这一条旨在告知我们在不同的年龄段,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思想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成熟,见解也更加完善。不说要做到和孔子一模一样,也至少是要有一个目标,给自己的人生一个明确的定位,如此,才能在老年时能够“随心所欲”。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几条则是在告知我们该怎么学习,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漫漫求学之路,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
读《论语》,让我们领悟到的是一种才智,是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伴侣的理智看待,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实生活中的理性道德。总之,《论语》从多种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作为两千多年前的闻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我们今人有很多共同之处,其中的很多思想是当代人的精神和楷模,要做到“古为今用”。我们今日也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盛、事业胜利的基础,特殊是在我们努力制造和谐社会的今日,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显得尤为重要。
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线下学习成长!
名著读后感5
当四月来临,渡边感受到的不是春天带来的新意,而是无边的冷清与孤独。
望着人们或结伴而行,或练习棒球,或卿卿我我,但身旁却连一个问声“早安”或“你好”的人都没有。木月、直子、绿子都慢慢离他而去,没有比这更可怕的了。
而对将来木月害怕了,他没有士气来面对,他甚至是恐惊的,不知所措的,他只有放下他的.责任,选择离开。或许他认为死去是躲避责任的最好方法,也是惟一的方法,但是他错了,他给别人留下的是圆满和苦痛。我不知道是不是该称他为懦夫,但我终究不能妄加评判。
直子或许是顽强的,至少木月死后她试着去生活了,她试图让生活加归原位,但她好像发觉似乎一切都转变了,什么都已回不到原点了,渡边在她心中的位置始终比不上木月,她只有狠心地抛下渡边结束了自己21岁的年华,在她心中或许只有木月才是她心灵的归属。
死去的人或许是狠心的,他们永久无法理解活着的人有多么苦痛。
我不敢说活着是一件享受的事,相反我觉得活着是一件苦痛的事。你不光是为自己活着,有时更多的时候是为家人、为伴侣,死去是多少不值得的事,死去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并不能消退全部冲突,只能给你最亲近的人带来莫大的苦痛与损害。
在苦痛中渡边选择担起责任,选择好好活着。
年龄的增长并不代表着成长,成长是不断采集欢快与悲伤,采集胜利与失败,采集收获与失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迷茫,你可能手足无措,你可能把世界都已看透彻。但回头望身后路时,那里留下了你深浅不一的脚印,不管你是否满足都无法重走一遍。
我想这就是青春。
成长的同时也是担负一种责任。
人性之美在于有士气担当,有士气面对,有士气前进。
名著读后感6
沉静于大地的阴霾,蛰伏于寒冷的冬季,四月的芬芳唤醒着沉睡的灵魂,在无边黑暗后找寻到未来的光明。朴实无华的种子,黑暗的世界,造就美丽与坚强并进的心灵。
童话故事总会有美好的一面,但恶毒恐怖的人物也如影随形。她的豆蔻年华没有父母相陪,没有朋友相交,没有新衣相衬。可是世界不会像听童话世界一样会天降王子,从此灰姑娘变成了公主,与王子相依相守。
冷漠惯了的世界,怎么会为一个少女实现质的转变呢?但她不愿就这样走在这个世界底层受尽屈辱,至少心灵上不可以。与讨厌自身的舅母的痛斥,与欺负自身的表兄打架,她在反抗,不解与朋友海伦的沉默,这个敢爱敢恨,拥有强大自尊的`少女最终蜕变,得到自身的幸福和自尊。
“真正的幸福,在于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纯洁的心灵。”她叫简?爱。她是倔强的灰姑娘。没有仙女棒,没有善良的女巫,没有精灵的帮助,12点的钟声敲响后她却不会再次成为灰姑娘,她是12点的公主,等到了她的王子,等到了她的幸福。有人说,自尊心是这个世界上最肮脏的东西,可是,即使在肮脏,每个人都必须要自尊的相伴,这是一个金钱至上的世界,如果连自尊都丢弃了,变成就了真正的奴仆。
总说要快乐的人生,但快乐从何而来,多少人的麻木被看作了快乐。快乐就像一株树,要自身浇灌,枝繁叶茂固然是好的,但只是活过了一个春季就枯败了,随风而逝遗忘了便再也找不到。自尊是快乐的养料,自尊得到了满足,不再害怕空穴来风的繁华会逝去,快乐才会永驻。简?爱是一个神话,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神话,我们可以自身造就毁灭,可以自身造就幸福,转眼一瞬的事,却决定了我们的人生。短短的数十年人生,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经历,跌宕起伏的,一帆风顺的,自尊让我们学会怎样寻找自身的幸福。简?爱追求自身的幸福,平等自由,简?爱追求自身的快乐,独立完整。
简爱,追求自我简单的爱。
简爱,追求平等坚强的爱。
简爱,追求幸福美好的爱。
她叫简.爱。
名著读后感7
暑假结束时,我读了《居里夫人传》,深受鼓舞。
《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她去世三年后写的。这本传记详细描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这本书引用了居里夫人的许多信件和日记。最后,这本书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的奖金、奖章和名誉头衔。这是一个非常详细的个人记录。
作者艾芙从一开始就承认,他想讲一个传奇故事。这本书从几个方面介绍了居里夫人,一位高贵、致力于科学、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在巴黎大学学习时,我每年秋天都要担心学费和生活费。然而,在实验室条件非常简单的情况下,我仍然取得了巨大的`科学成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战场上毫不费力地成为了一名士兵。他忘记了早餐和晚餐。当他困的时候,他可以在任何地方睡觉。他在护士住的小屋或露天帐篷里为战场上的救援服务。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生活依然艰难的时候,主动放弃了申请镭元素的专利,公开了镭的提取方法。他不得不依靠别人筹集资金,因为他想买1克镭。
在居里夫人的传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居里夫人从不浪费时间,只有严谨的生活;没有快乐的懒惰,只有勇敢的斗争;没有奸诈的人和事,只有和谐的空气;没有丑陋的画面,只有纯粹的灵魂——这是最精彩的历史传记。
名著读后感8
鲁迅的小说并不像现在的小说,用尽华丽的辞藻,却无实际意义。若不细细地读,很难发现其中所表达的。
《药》便是这样的一篇文章,描写十分朴素,却表现出了当时国民的愚昧无知。在众多细节当中,我认为亮点应是夏瑜坟上的花圈及坟场的乌鸦。
夏瑜坟上的花圈,在文中可知并不是自然生长,也无可能是亲戚、朋友或是邻居送的,而在《呐喊(自序)》中,由“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凭空添了一个花环……”可知,这花圈是作者凭空添上去的。在文中,夏瑜是一个革命者,但却被砍了头,人们用他的鲜血做了人血馒头给小栓吃了治病,且他的革命一直不被人们认同,包括自己的母亲。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凭空添上一个花圈,我认为是那些支持夏瑜的革命者所放的,是作者对夏瑜(秋瑾)的一个最完美的赞美,同时花圈也表达出革命者是杀不完的,革命的是有后来者的意图,更深一层的表述出革命先烈的悼念。
在坟场的乌鸦有两个作用,首先突出了坟场的阴森的氛围,且乌鸦是不可替换的,若换成麻雀之类的鸟儿,便会让读者觉得氛围与坟场格格不入,乌鸦则能将坟场的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次,乌鸦的叫声是一种呐喊的象征。《药》收录在小说集《呐喊》。因此便可认为《药》中最后乌鸦“哑——”的一声是作者的呐喊,且乌鸦不是夏瑜的显灵,也打破了夏四奶奶的封建愚昧,可视为对华大妈,夏四奶奶等众人的心灵的唤醒。
名著读后感9
今年寒假我有幸阅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我一开始阅读的时候,还有点坐不住,但坚持读了几天之后,发现此书特别有意思。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文笔风趣幽默、把人物形象展现得活灵活现,越读越想读。故事主要讲述了东土大唐的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一起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徒弟三人一直保护着唐僧,一路上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终到达天竺国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住在花果山水帘洞里的齐天大圣一一孙悟空。他曾经大闹天宫,被神通广大的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唐僧看到后,帮他把符咒取下来,让他重获自由。后来他跟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为师父铲除妖魔鬼怪,保住师父平安,但孙悟空的师父唐僧却经常错怪自己的徒弟悟空,说他伤天害理,甚至还把他赶走。孙悟空走了以后,唐僧又遇难了,猪八戒和沙和尚没办法救出唐僧,于是猪八戒驾着腾云去花果山水帘洞里找孙悟空帮忙,孙悟空并没有因为唐僧说了自己几句而不去相救,最终孙悟空救出唐僧,接着保护他们一起去西天取经。如此善良宽容、大方又不计较的悟空,不正是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具有的品质吗?
孙悟空不但宽容大方,而且勇敢机智。在九九八十一难中,他多次以智取的方式战胜妖魔鬼怪。印象最深的是悟空三借芭蕉扇。唐僧师徒经过终年烈火熊熊的火焰山,需要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熄灭烈火才可以通过。
孙悟空第一次,抱着诚意去借扇子,未成;第二次变成小虫却拿到的是一把假扇子。这个时候的孙悟空依然没有放弃,他第三次聪明地变成了牛魔王的样子,从铁扇公主那儿拿到了真扇子熄灭了火焰山的`烈火。如此机智勇敢、不轻易放弃的孙悟空,不也正是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具有的品质吗?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需要的正是孙悟空这样的精神和品质。
名著读后感10
我最爱读了,它不仅是一部悲剧,而且是人类对美妙的人性、人情和美。它集中了人性最本质的东西——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心灵也是脆弱的,就如林黛玉那样。
“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如此美人,最终却落的个愁闷而死,只因她一心追求爱情的永恒与唯一。
宝黛的爱情源自太虚幻境中的木石前盟,再加上红尘中的两小无猜,双方遂有了私订终身的意愿。从一开头的一见倾心到后来的心心相印,以及最终的心灰意冷。他们爱情的产生与进展正是两颗纯净高尚的“心”相互碰撞沟通和彼此认同的过程。但在一个封建的大家庭里,这只能存在两颗真诚的心间,双方的爱情没有任何的承诺和物质保障。
宝钗是一个简单的冲突纠葛体,是一个委婉内敛的人她从小受到正统训练的熏陶,深受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毒害,为人行事遵守三从四德,纲纪伦常,但实际上她对诸如《牡丹亭》、《西厢记》等了然于胸。宝玉和宝钗的爱情一开头并没有得到贾府上下的默许,实际起初贾母或许更倾向于黛玉或是宝琴。但随着情节的进展,宝钗和宝玉的`爱情才得到了贾家上下的心照不宣。
“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他们的爱情是大家认定的金玉良缘,是建立在世俗的物质基础和家族利益上的爱情,也是造成他们悲剧性结尾的缘由之一。
为了真爱的人可以抛弃一切世俗名利,甚至可以背上不仁不义不中不孝的罪名。这就是作者曹雪芹对精神爱情的高度赞扬。后来宝玉中举,宝钗怀孕,可他却遁入空门,说明作者在精神追求和世俗情感方面的冲突,也集中体现作者坚决崇高的爱情观。宝黛的爱情是个大悲剧,宝玉和宝钗的爱情也是个大悲剧,曹雪芹对两者结局是冲突的,但无疑都寄予了深切的怜悯。曹雪芹曾惨痛地写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孤独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爱情既是生活中的幸福之源,又是躲避人生的避难所。在《红楼梦》里,爱情是宿命的,爱情本身就是悲剧,是人的悲剧,是人的世界的悲剧。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只不过是两种悲剧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那就是它们都是抱负追求与现实世界的相互冲突,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生活在由情感的锁链所组成的世界,而在情感的锁链中,必不行少的是爱情这个环扣。在红楼梦,在大观园里,爱情是永恒的,永恒使我们选择了它,永恒的爱情成了可塑性的话题。它引起了我们对人性的思索,对生活的思索。
人活在世上,虽然有很多苦恼和苦痛,但是我们却从没有放弃过追求抱负和美,曹雪芹是这样,我们也应当是这样,历史正由于这样而连续向前进展。
名著读后感11
一、我已阅读的外国文学书目
1、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2、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3、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4、海明威《老人与海》
5、夏洛蒂·勃朗台《简·爱》
6、艾米莉·勃朗台《呼啸山庄》
7、安徒生《安徒生童话》
8、丹尼尔·笛福《鲁滨孙漂流记》
9、普罗斯佩尔?梅里美《嘉尔曼》
二、简析《鲁滨孙漂流记》的思想意义
丹尼尔·笛福出生于英国的中下层资产阶级。是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与欧洲小说之父”。
《鲁滨孙漂流记》是其代表作。主要讲述通过个人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情节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读性较强。作品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不屑守成,倾心开拓,三番五次的抛开小康家庭,出海闯天下。在遭遇海难流落到荒岛上以后,他运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世外桃源"。他在海外冒险多年,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回到了英国,完成了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的创业历程。因此,鲁滨逊·克鲁索被称为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形象。因为在他身上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
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展开。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
工业革命的胜利,使人们有着更强的进取精神和在自由竞争中求发展的意识。因此,《鲁滨孙漂流记》的出版,立即受到人们的欢迎。
《鲁滨孙漂流记》并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他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鲁滨逊也成为与困难抗争的典型模范,因此他被视作英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认为,鲁滨孙的经历其实是一个被夸张了的英国社会时代的一个缩影。首先,他歌颂了人类自强不息、永不气馁的精神。强调了人的精神力量,体现了自由发展的时代精神,肯定了劳动的伟大和价值。乐观勇于冒险,对生活充满热爱不怕任何困难,勇于向前。这是工业革命时代的一个社会特征。其次,他也表现了一种永不满足地对外扩展的殖民意识,以及无节制的对自然的洗劫行为等。看完这部小说,我觉得我们现代社会所缺乏的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已经渐渐的消逝了,留下来的多数都是那个时代的糟粕,是我们应该丢弃的东西。
三、简析《简·爱》的人物形象
《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小说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她的生活遭遇令人同情,但她那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更为人们所赞赏。
首先,简·爱是个不甘忍受社会压迫、勇于追求个人幸福的女性。
简·爱是一个来自社会下层的觉醒中的新女性,反抗压迫和社会偏见、力争取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为追求幸福生活所作顽强斗争。“当她的表兄殴打她时,她勇于回击;当舅母嚷着叫自己的孩子远离她时,她高喊“他们不配和我在一起”;当她被囚禁在空房中时,想到自己所受到的虐待,从内心发出了“不公正”的呐喊”等等,都表现了她的反抗精神。当她在孤儿院时,简对冷酷的校长和摧残她们的教师深恶痛绝。她对海伦说:“假如她用那根条子打我,我要从她手里把它夺过来,并且当面折断它。”充分表露了她不甘屈辱和不向命运妥协的倔强性格。
其次,她的爱情观更加深化了她的个性。
简·爱她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而不应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只有男女双方彼此真正相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追求个人幸福时,简·爱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纯真、朴实的思想感情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仆人地位而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的爱情是纯洁高尚的,她对罗切斯特的财富不屑一顾,她之所以钟情于他,就是因为他能平等待人,把她视作朋友,与她坦诚相见。她曾对罗切斯特说过“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因此,对罗切斯特说来,简·爱犹如一股清新的风,使他精神为之一振。罗切斯特过去看惯了上层社会的冷酷虚伪,简·爱的纯朴、善良和独立的个性重新唤起他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因而他能真诚地在简面前表达他善良的愿望和改过的决心。
由上述内容可知:简爱是一个性格坚强,朴实,刚柔并济,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她蔑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笨,显示出自立自强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同时她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从不向命运低头的高贵品格。
四、简析《嘉尔曼》的写作特色
普罗斯佩尔?梅里美是一位具有浪漫主义艺术品格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诗歌、戏剧和历史小说,但主要以中短篇小说赢得文学史上的地位。他广泛接触各阶层民众,了解轶闻趣事,民间风俗,写了大量的游记,因此,他在小说中将瑰丽的异域风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性格不循常规的人物结合起来,形成鲜明的画面,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中难得一见的手笔。
梅里美笔下的主人公都有一个突出的.共同点,他们都率性而一意孤行,表现为狂热激情的原始动力所支配,往往轻易地毁掉自己的梦想,自己所爱和希望,甚至轻易地毁掉自身,连命运也视同儿戏。而《嘉尔曼》是其代表作。
《嘉尔曼》亦称作《卡门》,其主人公嘉尔曼是原始强力与邪恶之美达到了完美的极致结合的一个典型人物。
作者通篇都用白描的手法来叙事。不加烘托的描绘了一个聪明美丽、独立不羁、又十分任性的吉普赛女郎。她是一个具有强烈个性的、要求自由的女性。她身上有邪恶的特点,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重要的是她的真诚、坦率、刚毅不屈。她蔑视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法律,用恶习的方式反抗社会,是社会的叛逆者。在小说中,作者描绘嘉尔曼时是这样说的:“她的眼睛是狼的眼睛”,“她的美是一种奇特的、野性的美”,“她的头发,带有蓝色的反光,像乌鸦的翅膀一样,又长又亮”等等,这些描写尽管简练,但却生动的揭示了人物的外貌、神态,惟妙惟肖。因此,精细的人物刻画,娴熟的艺术技巧是作品最突出的写作特色。
五、外国文学学习总结
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从外国上古文学学到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回顾和感受那段历史兴衰荣辱,感受那些伟大的作家所记录下的时代所展现给我们的不一样的精神。
在学习外国文学的过程中,我收获良多。
1、 通过听故事、看故事的形式更好的了解了外国历史,很好的填补我在这方面的不足。
2、通过对一些外国名著的欣赏,我看到了我们时代正慢慢消失的一些精神,如:自强不息、永不气馁等奋发进取的精神,它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强大,它虽然很血腥,但确实是人类文明很巅峰的一个时期。现在,我们应该要去找回它。
3、爱情是平等的,是不讲求条件的。在当今的社会,连感情也被物质后,人们在择偶方面通常看重“三子”:房子、车子、票子。这是很悲哀的。但在《简·爱》中,我看到了一段最为淳朴的爱情——不为名利、地位,只因为他待人平等、友善。即使他再富有,我也可以离他而去;即使他再平穷,我也要和他永生相伴。这是一种神圣的、美丽的爱情。简·爱使我仍然相信世间的真爱。
4、通过欣赏名家的作品,也使我在写作技巧上有了提高。读完《嘉尔曼》后,我为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惊叹:他竟然可以用简洁的词语就可以描绘出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像狼一样的眼睛”、“野性的美”等,让我对写作手法的认识又上了一个台阶,原来白描也是可以这样运用的。
最后,我在学习外国文学的时的最大感受是:每一个不一样的时代都会造就出不一样的文豪和英雄,而历史的舞台也正是由这些文豪和英雄所铺就。所以,不管后世怎么评价,他们始终都在那,而他们的作品,正是他们人生的演绎。
名著读后感12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所著的一部人物传记。它真实的记录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三位大师坎坷的生活和艰辛的创作历程,展现了艺术大师们伟大的心灵。它揭示了一个真理:伟大的天才必须与庸俗并且充满敌意的社会进行不去的斗争,才能获得胜利,完成天才创造的
世界
作者开篇就说:“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让我们呼吸一下英雄的气息! ” 在物质生活极为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对于我们来说这部作品无不是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粮。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他们敢于正视黑暗现实,揭露社会腐朽,渴望自由,主持正义的精神,赞美他们以造福人类为己任,坚持真理和信仰,追求“真正的艺术”而受苦受难的钢铁般的意志。
这三人中我最同情贝多芬,他的一生是多么的不幸,多么的坎坷,几乎作为一位音乐家所有的不幸都让他遇上了,暴力粗鲁的父亲,痛苦的童年,16岁母亲逝世,父亲也经常酗酒,不断地挥霍,从此贝多芬独自一人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不幸的爱情,凄凉的遭遇,通心的亲情奖贝多芬抛入了悲苦的深渊。贝多芬在内心深处呐喊着,斗争着。他只有在音乐的世界里寻找生命的快乐。逐渐的,他的听力越来越来差,他因此变得越来越孤僻,性格也越来越怪异。然而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尽管他的生活依旧没有任何的改变,音乐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物质利益,他的生活依然那么的窘迫,疾病依然折磨着他,他依然是那么的孤苦伶仃。可是苦难让他更加坚强,他战胜了疾病的痛苦,战胜了世俗的庸俗,战胜了命运的悲苦。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坚毅的品格,高尚的道德,还有他为之终生奉献一切的精神圣坛——音乐。他说:“您要抛弃,抛弃生活中的庸俗愈无聊,为了您的艺术——这个至高无上的皇帝”。人生的低谷给他带来了创作的巅峰,在痛苦的生活中他的意志并没有消沉,他在艺术世界中寻找快乐,发泄自己的痛苦,倾诉自己遭遇。音乐是他最好的'朋友默默的帮他分担,然后它又把高亢激昂的旋律展现给世人,但是麻木轻浮的人们却置之不理。是啊像他那样个性激昂,狂傲不羁的天才是无法在轻佻浮华的城市立足的。
他的一生如同一个暴风雨的日子,而他则如海面上与暴风雨搏斗而跌宕起伏的海燕,那样羸弱。但最终他还是胜利了,什么胜利能和这场命运的胜利相比?这种灵魂的凯旋!令人由衷的敬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最后,我希望全世界人都能够记住贝多芬,并像贝多芬那样活着。
名著读后感13
最近一段时间,我读了《青鸟》这本书。故事发生在奇尔奇尔和米琪儿两个孩子身上。他们在精灵的帮助下寻找青鸟,来医治老婆婆的女儿的重病。
在寻找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许多离奇的事情。在回忆之国他们见到了死去的爷爷、奶奶、弟弟、妹妹。在夜的'宫殿,他们见到了很多疾病,比如感冒、发烧。在森林里,野猪、熊、狼向他们发起了攻击,在他们的朋友狗的帮助下,脱离了危险。在未来之国,没有出生的孩子会被时间爷爷送到地球!时间爷爷可是很顽固的呦!连我好像都说不服他!唉!真拿他没有办法!最后,他们只好回家了,回到家才发现奇尔奇尔的鸟都变成了他们要寻找的青鸟。原来他们千辛万苦寻找的青鸟就在他们的身边!读书的感想300字作文 篇37
今天我读了《大林和小林》这本书的第四十页到六十二页,下面我说说我心里的大林和包包。首先我讲一下大林,我觉得大林十分贪婪,因为他为了财富而背信弃义,背叛亲人。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不想付出,只是一味的索取,这种回报对别人是不公平的,也是对自己无益的。我相信只有那些勤劳朴实的人,付出劳动之后才会真正的享受到生活的快乐。所以大林越来越堕落,我觉得这样很不好,我以后不要大林那样贪财酿成了这样的杀身之祸。以后我要做一个勤勉励志的人。下面我来说一下包包,我觉得包包是一个欺软怕硬的人。
因为他在运动会上不问那个老年人打架的原因,就惩罚那个老年人,只是因为他们老年人在班里中毫无地位权势。所以包包等人就这样欺负她,自古以来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不尊重别人的人,也注定不会被别人尊重。
名著读后感14
我看过一本很好看的书,书名叫:《秘密花园》。秘密花园中的小主人公叫玛丽,她是一个相貌丑陋、脾气暴躁,人见人厌的小姑娘。在一次家庭瘟疫中,她的爸爸和妈妈被残酷的命运瘟疫夺走了生命,而她则成为了一个没有爸爸妈妈的孤儿。
我看到这时,总是想问:“这本书里怎么都是一些让人不开心的人或事呢?”我带着这个问题一直看下去,随着看到另一个小主人公狄肯,我逐步明白了,作者首先采用对比的方法,让我们看到孤单、寂寞、对什么事都感到烦的玛丽,结识到了朋友狄肯之后,逐步变得开朗、变的漂亮,逐步地,让我们看到了开朗、快活、漂亮的玛丽。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友谊的.价值。活泼,爱小动物的狄肯,用自己真诚的心打动了对什么事都烦的玛丽、打动了身患重病对生命不报有任何希望的柯林,使他重新振作了起来。
如果我是玛丽,我也会厌恶所有的人或事,因为在这个家庭里,我的父亲是一个总是不回家的人,而我的母亲也每天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舞会,根本不在乎我的存有,只让保姆们照顾我,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我感到孤单、寂寞,一个快乐的我逐步地变成了谁都不理睬、对什么事都感到烦,有谁不会变成这样呢?
我非常喜欢秘密花园这本书,我更加希望拥有狄肯那样宝贵的友情,因为他,这本书的出现,使我明白了友情能够改变一切别人认为改变不了的,甚至能够是自己的人生不是吗?
名著读后感15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主要讲述的是北平人力车夫祥子的苦难生活。
祥子是在城里谋生的农民,他勤劳本分,只想用自己的力气吃上饱饭。拉车是他热衷的一件事,省钱买一辆属于他自己的车,是他的一个梦想。可当他用血汗钱实现自己的梦想时,却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死里逃生时,祥子顺手牵走了三只骆驼,并且在睡梦中讲述了自己偷骆驼的经历,从此,他有了“骆驼祥子”的外号。
因为进了刘四爷的车厂租车,刘四爷女嫁不出去的女儿虎姐看上了祥子。虎妞是一个天生男儿性格,长得虎头虎脑的女人,连粉扑在脸上,都像黑枯了的树叶上挂着层霜。祥子自然是不喜欢她的。但虎妞设计圈套骗祥子与她结了婚。婚后,刘四爷却与她断绝父女关系,卖了车厂到处消遥。失去经济来源的虎妞和祥子搬进了大杂院里。祥子用虎妞给的钱,买了一辆车又开始了车夫的生活。
虎妞在大杂院里认识了小福子,小福子是个命苦的女子,她的父亲将她卖给了军人,后来被抛弃回到了大杂院。虎妞成了她唯一可以说话的`人。因为身后还有两个弟弟要养,虎妞居然出主要让她入窑子,在那个年代,女人的地位极其卑微,也无路可退,小福子只能做了此等买卖。后来虎妞怀孕了,她因缺乏运动,爱吃零食,因难产而死,祥子无奈卖车葬妻。虎妞死后,小福子走进祥子的内心,愿意与他同甘共苦。但小福子父亲的无理取闹,又使祥子产生躲避的心理,他答应小福子出去拉车赚到钱就回来娶她。就在他生活越发窘迫时,他又遇见了曹先生,一个他眼中的“圣人”,他抓住了救命稻草,想带着小福子去给曹家打工,自己帮曹先生拉包月。这是个全新的开始,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让祥子不顾一切地去找小福子,然而小福子却早已吊死在了树林里。祥子仿佛经历了“全世界的黑暗都在等着他似的,”他再也没有信心面对苦难的人生了,从此,老实勤奋的祥子换了个人似的,他开始堕落,唯利是图,抽烟、喝酒,打架骂人,样样不落下。甚至出卖朋友。他已完全不是我们心中纯洁坚定的祥子。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样子最后靠着替人家出殡赚点生活费,终于混成了个人主义的来路鬼。
【名著读后感】相关文章:
[中外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03-31
《追风筝的人》名著读后感,《追风筝的人》名著读后感01-08
名著的好词08-29
经典名著的名言02-04
经典名著读后感09-28
经典名著读后感09-21
经典的名著读后感03-07
名著读后感09-21
名著的读后感09-21
精选名著读后感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