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小说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迅的小说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鲁迅的小说读后感1
鲁迅在小说、诗歌、散文、杂文上均有建树。他写的小说不多。但却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鲁迅曾经写过一篇小说,名字叫《示众》,小说中充分展示了看与被看的关系。
鲁迅的小说《示众》,小说中所有的人只有一个动作:看,他们之间只有一个关系:一面看别人,一面被别人看。每天每刻,都处在被众目睽睽地看的境遇中,而自己也在时时窥视他人。时不时的在互相堵、挡、塞着,挤压着他人的生存空间,于是就引起无休止的争斗,打着、冲着、撞着、麻木着…这就是中国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也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
这是一个病态的社会,特点是:处于被看地位的是下层社会的人,是供他人来鉴赏的;而看客也不忘演戏,叹息一番,以获得自我崇高感,然后满意地离去。
其实,《药》中还将这“看”与“被看”的关系上升为“吃”与“被吃”的关系。夏瑜为革命而牺牲了,而却被无知的小栓吃掉了。革命者的鲜血就这样被糟蹋了。鲁迅就希望通过这样的结局在读者的心灵中引起拷问,希望从而唤醒民心,并反思革命失败的原因。这就是鲁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所在了。
鲁迅的其他作品大多采用了这个“示众”的描述方式。《祝福》中的祥林嫂是“被看”,乡村里的人是“看客”;《啊q正传》里的啊q既是“看客”也是“被看”之人;《呐喊自序》中革命者因杀头而“被看”,中日学生均为“看客”等等。而鲁迅小说成功的原因之一,大概就是他采用了这样的一种令人哭笑不得的特殊模式。
鲁迅希望人们在读他的小说的.时候得到一种警醒,一种反思,一种启示。鲁迅深刻地感到改造国民性的迫切感,他希望通过他的笔唤醒那些麻木而善良的灵魂,希望他们和他一样并肩作战,一起努力,为推翻吃人的社会而斗争。
鲁迅小说中的“示众”描写反复出现,令人当时的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反复思考。于是,他达到了他的写作目的,“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他是成功的。
鲁迅的小说读后感2
第一次接触鲁迅是在小学。我仍然清晰地记得,我们捧着课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遍遍地读着踢鬼。文中生动的描述,起伏的情节,令我不禁多读了几遍。对文中描述的勇敢的鲁迅也增添了几分敬意。用老师的话说就是,鲁迅是一个不迷信,崇尚科学的人。虽然这个概念也只是在我脑海中停留了几天。
再次就是拜读他的作品了,药是我读的他的第一部作品。这个发生在华夏的故事,发生在华家夏家的故事,在我初次读来是那么陌生,那么不解。“人血馒头”这个当时封闭社会的产物,那么不可思议地出现。然而在这个阴冷恐怖的气氛下的故事中我读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病态,中国公民的愚昧和无知。无知得可笑,无知得可怕。就是在这样一个众人皆醉的环境中,鲁迅不仅保持着清醒,还弃医从文,用笔拯救着国人。
他的爱国让他的小说闪耀着不同的光彩,吸引着人们。
不禁又想起在看表演时,鲁迅对看到自己的国家被侮辱还拍手称好的国民的无奈和心中油然而生的悲凉。
于是,犀利的笔触,锐利的语言,鲁迅揭示着种种社会现象。中国的高尔基,托尔斯泰就此诞生。
如果说爱国是鲁迅文章的一大亮点,那么塑造的鲜明的形象便是他的作品深入人心的又一原因。
令人同情的孔乙己,精神和肉体都被抹灭的觉悟者夏瑜,永远乐观的阿Q,那个高大的'车夫……这些鲁迅塑造的耳熟能详的形象,一部分是当时国民的缩影,一部分则代表了他,他对唤醒国人的执着,对迷信的蔑视都在先觉者的身上体现出来,如狂人。
我想有这样的一份执着,有这样的一份无私,没有什么不能成功。多少个废寝忘食的夜晚,鲁迅伏案写作,和衣而睡。笔尖流淌的便是这些充满智慧的文字。
鲁迅不为名利而奋斗,却留在了我们的心里。无论是作品还是行为,这位文学大师启示了我们太多。
那么执着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吧,不言放弃。永远不为名利左右。
鲁迅的小说读后感3
鲁迅的《呐喊》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也是五四运动社会人民的真实写照。鲁迅介绍了这本书。它揭示了各种深层次的矛盾。虽然那个时代离我们很远,但读完这本书后,我还是忍不住感到沉重。
书中的第一部小说《狂人日记》描述了迫害症患者的心理活动。这个可怜的人啊!深受封建礼教和制度的迫害,对社会乃至身边的人都有恐惧感。它总是认为现实是一个吃人的世界,封建社会是一个吃人的社会。虽然那个社会不会吃人,但那句话半夜仔细看,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也要引起我们的深思。这篇文章是作者对食人社会的勇敢挑战,也是反对封建社会的第一枪。
而《孔乙己》则是一篇攻击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文章。孔乙己是封建社会的落魄读者。在封建统治的毒害下,他只会呼唤者,一无所能,不得不做梁上君子,在生活的折磨下慢慢死去。可怜的他,因为贫穷成了人们的笑话,因为偷窃被打断了腿,虽然他心地善良,但谁会同情他呢?在茫茫人海中,他只能这样走下去。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是的,谁帮他还债?苦涩的故事鞭挞了封建社会对知识分子的伤害,让人心旷神怡。
再说说《阿Q正传》,再熟悉不过了。他是鲁迅的代表作。他以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塑造了贫穷你阿q的典型形象。他也很穷,一无所有,被欺负和剥削,只能用所谓的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曾经,他浑浑噩噩,苟且偷生,听到辛亥革命后,他向往革命。但这一切,都是在他被枪杀时结束的,他的死,他的死是另一场悲剧。阿q,这个看似不合理的人物,正是当时广大农民的缩影。阿q的命运揭示了农民在腐朽思想毒害下的人生扭曲,不得不引起人民的慷慨。
鲁迅的小说思想深刻,发人深省。他唤醒了所有被封建制度迷住的人。那么,我们在现代应该做些什么呢?让我们和鲁迅一起喊吧!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的生活,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努力!
【鲁迅的小说读后感】相关文章:
《鲁迅小说》读后感09-26
鲁迅小说的读后感范文10-07
鲁迅小说朝花夕拾读后感范本10-03
鲁迅短篇小说《故乡》读后感(精选25篇)04-12
鲁迅短篇小说《故乡》读后感(精选7篇)10-03
读鲁迅小说《故乡》有感(通用16篇)08-26
鲁迅的作文01-15
鲁迅的作文(经典)01-15
鲁迅的语录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