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谁杀了我的牛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谁杀了我的牛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谁杀了我的牛读后感1
《谁杀了我的牛》,令人匪夷所思的名字,该书到底讲了些什么?为什么叫这样的书名?带着一系列的疑问拜读了此书。果然有读的价值,推荐者用心良苦。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能拥有美满关系、成功事业、健康生活、充实人生,却又满足于现状,抱着"过得去就好"的想法度日,直到发现美好事物都已是过眼云烟方感遗憾,美国超人气激励大师卡米洛?克鲁兹博士的《谁杀了我的牛》能够告诉我们答案,并启迪思考,助力我们成功的人生。
一名睿智的老师带着学生踏上旅程,期盼让年轻人真正了解自我设限的道理,看清阻碍成功的真正大敌。于是,他们造访了一户破败的人家,目睹了一宗"杀牛"事件……这家人仅仅有一头奶牛以维持生计,但是这仅有的奶牛却被老师无情的杀死了。年轻人疑惑不解,以为这家人的日子肯定会更加艰辛。一年后,年轻人返回探望这家人,居然发现他们已经过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原来那头奶牛的死,实际上并不像他所想象的那样,是那一家人生活的终结,而恰恰是他们充满了机遇的新生活的开始……这个突如其来而又神秘睿智的事件如何瞬间改变年轻人的一生?
在这则改变人生的寓言故事中,"牛"代表阻碍我们实现人生梦想的借口、恐惧、辩解与错误信念,每个人实际拥有的"牛"可能比我们愿意承认的还多。作者以简单、深刻、感性、幽默、睿智的方式告诉我们如何摆脱种种让人表现平庸的恶习、借口与念头。原来如此,"牛"其实是人生中难以逾越的困难,把"牛"杀了,就等于切断自己的后路,但是却能逼迫自己闯出一条新路来,并且会越走越宽阔。反思自己,会发现有很多的"牛"在困扰自己,阻碍着自己的成长。我们所采用的大部分的借口和画地自限的想法,都来源于我们的良好意愿。每个行为背后,不管隐藏着多大的破坏性,但都有一个正面的目的。总之,我们不会有意养成某种坏习惯来伤害我们自己。我们只是相信,这些行为能够让我们在某些方面获益。比如:"我随时都能戒烟,我只是还没有决定要不要戒它。"这种辩解只是在面对和解决问题时的一种逃避机制。对于那些看似无法戒掉吸烟这个习惯的人来说,这是一种继续维持他们的不良嗜好、掩饰他们在戒掉烟瘾方面的无能、维护他们的自尊的最简单的方法。这头奶牛提供给了他们一种"事情尚在掌控之中"的错觉,从而将他们已经被不良习惯所控制的事实真相掩盖了起来。这头奶牛最大的坏处在于,它可能会跟着我们走过一生而从未被着手解决。我们还有着千百种画地自限的想法,目的就是避免自己产生无助感。比如: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有一套看似既合理又有说服力的辩词,那就是:或许换成谁都处理不好。工作繁忙时,就容易降低工作要求等。而《谁杀了我的牛》可以给我们以多大的帮助,这样的作品可是难得一见、值得一看。让我们从工作中发掘方法,更耐心、更巧妙、更坚定,鼓舞和激励他人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方面,具有卓越的'能力,将对我们产生积极的影响。
成功人士有一个共同点:从来不会为了解释事情的结果而编造借口,也不会抱怨事情原本应该如何发展,只会积极行动。《谁杀了我的牛》告诉读者,如何摆脱借口、甩掉平庸,以拥有美满关系、成功事业、健康生活、充实人生。在人生中,你可以是参与者,也可以是旁观者。赢家不只是单纯参与而已,他们会全心投入目标,而不会编造借口。不管面对的是什么"牛",摆脱它们的唯一的主动方式就是——行动。不要让生命匆匆流逝,趁早摆脱"奶牛"的束缚,不要像有些人临终时才满怀遗憾地回顾过往,为错失的机会懊悔不已。曾经听过一种关于地狱的说法:地狱就是在抵达人生终点时和自己原本可变成的人面对面的情况。想象一下,那有多恐怖!带着新的激情开始每一段新的冒险,打破常规,挑战规范。担心、恐惧和怀疑不过是想要从你手中抢走你的梦想,并将你与平庸的生活牢牢地捆绑在一起的"奶牛"罢了。切记,阻止你走向成功的不是失败,而是平庸。
在《才子不是天生的,而是人造的》当中,提到威廉·詹姆斯他被认为是美国现代心理学之父,他曾经说过,我们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仿佛习惯了悬浮于我们头顶上的乌云,并任由它遮挡我们最清楚的洞察力、最肯定的推断力或最坚定的决策力。詹姆斯指出,和我们所能达到的境界相比,我们似乎只是处于半醒状态。明明可以完成不平凡的事业,得到的结果却往往令人失望。其实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能力有什么问题,而仅仅是因为我们允许那些自我设限的想法、错误的信念以及无数其他的"奶牛"破坏了我们的潜力。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接受挑战,开始迈向"无牛"的人生。你所有的梦想都有可能会实现,因为没有什么极限是你所达不到的。不要继续在牧场上放牛了,从现在开始,大胆筑梦,并为实现它而启程吧!
谁杀了我的牛读后感2
《谁杀了我的牛?》这本书围绕着一个故事展开,大意是一对师生到一个偏远贫困的村庄去了解穷人的生活,晚上投宿一家人,这里虽然家徒四壁,却有一头奶牛,全家人围着它转的不亦乐乎,这是他们唯一的财富和骄傲。但是,次日早晨,老师领着学生悄悄把奶牛给杀了。一年后,老师带着学生重返这个地方,周围景象依旧,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这家穷人的破窝棚已经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崭新漂亮的房子,主人已经不认得这对师生,回忆往事,说一年前曾经拥有的那头牛给他们一家人安全感,也赢得了邻居的尊敬。但是,失去那头牛使他家的人生跌到了谷底。然而,生活的窘迫逼着他们必须奋起,反而逐渐摆脱了贫困。“失去了那头奶牛,让我们睁开了双眼,看到了崭新而繁荣的生活。”
作者是美国人,他的姓名对于中国读者是不熟悉的。为之作序的也是美国人,是《心灵鸡汤》丛书的作者,他在推荐序中这样说到,“成功人士不论在哪个国家、哪片土地,都至少具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从不找借口去解释事情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的,也不会抱怨事情应该怎样。他们会做的只是肩负起责任,使一切顺利进行。……很多人仅仅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就停滞不前。……在《谁杀了我的牛?》一书中,奶牛代表了妨碍我们过上真正美满生活的每一个借口、习惯和理由”。
我曾经不止一次和学生们提到这本书,在向他们简单地介绍故事梗概之后,我的思考就集中在这样几个问题上面:
——什么是你的奶牛?就是一种对环境和自我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方式,甘于平庸、不思进取、害怕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甘于平庸比陷入失败还可怕,失败和挫折的打击迫使你在承认一无所有的困窘之后而奋起,而平庸的生活让你自得其乐、深陷其中而不知危机降临。而且,这个奶牛有其特点:内生性,不是别人送你的,是你自己养起来的;隐蔽性,你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尽管它时时在控制你;消极性,有了它,你的积极心态和精神也就远不如前了;二重性,它即使你沾沾自喜的财富,又是你缩手缩脚的包袱;恶性循环,大约有两种模式,
一是“我很好,我不需要改变;我所以不需要改变,因为我很好”;
二是“我无能,所以我不成功;我不成功,因为我无能”;
自我设限,“我已经努力到头了,我不可能再做任何改变了”。
——你有多少奶牛?“事实上,我们真正携带的奶牛总是比我们愿意承认的要多。”两周前,我在参加一家民企股东会的时候,一边参与问题讨论,一边扫视着这本小书,随手写下一些“奶牛”的种类:我没有本钱,我没有学历,我没有工作经验,我没有人际关系和客户资源,我没有时间,我身体不好,我有家庭负担,我的处境艰难而且不可改变了,我努力过,但是无济于事,我很难改变,我天性使然,我是面对现实的……所有的奶牛大约就是两种,一是对自己现在拥有的知足、珍惜、沾沾自喜,一是对需要改变和努力的报以怀疑、推脱和逃避。
不要以为你的`努力和获得的眼前成功就不是奶牛!每个人都可能有很多奶牛!阿Q一边受着小D的欺负,一边用“儿子打老子”的呓语在安慰自己,已经觉得自己是精神胜利者,何必再去练两招来提高防御反击能力?率先拉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序幕的农民们,是否因为家有隔夜粮就沉湎于小富即安的美梦?一夜暴富的股民在赚的盆满钵涨的时候,是否从此就放弃了本来的工作和勤勉的习惯?有些学位到头的博士后、职称到顶的大学教授,为什么靠抄袭他人的成果来维持自己的名气和地位?当年辛苦劳作,今日已成百万、千万富翁的创业者们,是否已经厌倦了市场竞争,在鼓舞生平和灯红酒绿中麻痹敏感的神经?中国人的“知足常乐”,对过去努力争取到的一切而自满自得,是中国产的奶牛,而美国人的“透支未来”以维持现在的生活,以为今天的一切可以常驻未来,则是美国产的奶牛,这样说来,哪里没有奶牛呢?
——谁来杀你的牛?显然,如果等到别人来杀你的牛,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牛所累,或者自己到了非杀不可的时候才去杀牛?那样的代价和损失一定更大。当然,能够看到自己的奶牛,也敢于亲手杀掉自己的奶牛的人,在常人中实在很少。很多情况下,自己的奶牛是被他人给杀掉的。比如,那些不思进取、消极怠工、甘居中游的员工,最终被企业“末位淘汰”,那些资本缩水、勉强度日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终于难逃破产的厄运。所以,不要追问“谁杀了你的牛”,而要说“我的奶牛在那里,让我亲手宰了它”。
【谁杀了我的牛读后感】相关文章:
刘邦杀了哪些功臣10-06
《我杀了他》读后感11-08
梦见杀了很多人10-06
梦见杀了好多人10-05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学习心得10-31
我是谁经典美文10-07
猜猜我是谁10-07
我是谁作文01-18
想你的时候我是谁10-07
忘却我是谁散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