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3-07-15 08:28:20 专题读后感 投诉 投稿
  • 傅雷家书读后感 推荐度:
  • 《傅雷家书》读后感 推荐度:
  •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推荐度:
  •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推荐度:
  • 初中《傅雷家书》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傅雷家书》读后感集合12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傅雷家书》读后感集合12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关于写作:

  小的时候,写作是种媚俗,为了老师家长的表扬,为了同学的羡慕;长大时候,写作是种气质,写作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了与别人交流,但多少有些文艺青年的酸溜溜;工作以后,写作是种劳苦,各种反思,各种论文,各种读后感;读罢家书,写作是种幸福,人们经历喜悦、痛苦,写作能将自己的思想重新整理一遍,这种沉静能给人带来新的力量。

  PS:我对写作的感悟,一如傅聪对音乐不同时期的感悟,虽然境界、层次相差甚远,却自得其乐,呵呵!

  关于做人:

  傅雷为了感谢法国友人的文字帮助还寄去了法郎,可见,傅雷并不是一个获得了别人帮助就心安理得的人,适当的感谢也是求得心灵的宁静。信中,傅雷常常提醒自己的儿子,给老师,给友人去信,时刻提醒我,常有一颗感恩的心。暑假中,我去看望了我一生难以忘记的一名老师,也冒着酷暑看了小时候疼爱我的几个亲戚,我虽没傅聪那么忙碌,但对于他们来说,这种看望,这种心愿,也是弥足珍贵的。

  关于政治:

  大学的时候,我热衷于看钱钟书,狂热于“钱学”,与傅雷一样,他高傲、热烈,今天想来,钱钟书是聪明的,他能冷眼看世界,很多事情能够看得真切而透彻。傅雷和钱钟书是好友,而他却是如此的`刚烈,刚烈的让我心痛。他关心政治、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参与各种会议,我的心甚至也跟着他文字间流淌的文字而心潮澎湃起来。他一直热爱着并且极力去奉献的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然而,右派、文革,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他,。傅聪入英国国籍,他心痛的几个月不写信,信纸被揉烂了几次。从他的文字,我也感到他些许对时局的失望,而只能用极其隐含的方式表达出来。单纯的傅雷,带着自己的热情和脾气,不能遏止,这种优秀的品质是身体不可剥离的一部分了,他们的奉献一定是最最无私和挚诚的,恨不能把自己的全部都献上去。一九六六年,他走了,留下的是高贵的人格。我痛惜他的离开,可正是这样的知识分子,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对抗着那个令中国人难以启齿的时代。

  关于父子:

  总以为,那个时代对感情的表白过于含蓄。特别是家书在开始的时候,父亲甚至有些苛刻,让人觉得强势,有些时候还会以批评和建议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和期望。读到后来,轻言细语的嘱咐,深情款款的絮絮叨叨,几近于情书风格。

  一本厚厚的家书,一字一句沾着墨香,这样的流露,在今天这个社会,一去不复返。科技的进步总会带来快捷,带来安逸,可是它也带走了很多无法复制的情怀和精神。

  他三番五次地劝儿子到外面走走,保持身心的fresh,年轻的时候不过分地消耗自己,才是细水长流,言语真诚细腻丰富,蕴含着对父母对孩子的牵挂。

  他把儿子当成自己的朋友,渴望与他交流并从中学习和汲取知识,这也是对知识的渴望。“我们虽然年纪会老,可是不甘落后,永远也想追随在你们后面”,他内心深处有一份把儿子当成一位艺术家和音乐家的崇敬、追随,谁说傅雷不也是一位充满灵气甚至可爱的“老头”?

  家书到了后来,我渐渐感到,父子的心灵慢慢靠拢,互相影响吸纳、学习磨砺,这也是时间和岁月的积淀,只想象一下这种感觉就很令人动容了。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第一次读到《傅雷家书》,是在86年的那个暑假。当时,我的文选老师,现在在樟树药都电视台任职的孙鲁榕先生,在假期前把我叫到他的住处,兄长般慈爱的他,递给我一本《傅雷家书》,向我郑重推荐,说这是一本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好书,值得一读。

  那年暑假,怀着顶礼膜拜的心情,我把这本书从头至尾认认真真地研读了一遍。深为傅雷对各种各样文学艺术的修养所折服,作为我国著名的文学艺术翻译家,他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等各方面各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极深厚的造诣。他的理论分析精辟入理,对一些具体作品的批评是那么的恰中肯綮,令人耳目一新、茅塞顿开。同时填补了我在音乐和绘画等知识方面的大量的空白。今年4月份,我在一家商店逛,又一次看到了久违了的《傅雷家书》,毫不犹豫地就把它买了下来。我又一次认真地把它研读了一遍。所不同的是,身为人师、人父的我,这一次是站在家庭教育这个角度,去重新审视的,因此,也就有了别样的感受。

  人的自爱其子,本是一种自然的规律。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事业却是永无止境的,通过下一代来延续自己的生命,进而去延续自己未竟的事业,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傅雷家书》的每一篇,每一件似乎细小到微不足道的事情,都浸润着傅雷对儿子傅聪的悉心的关爱,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远在北京的儿子即将要出国了,他能设身处地的想象到孩子出国即将面临到的语言、乐理等各方面的困难,以一个过来者的曾经的经历去告诉孩子应该做好的一切准备;儿子要参加演出了,他又叮咛儿子要注意的演出中的各种细节;儿子遭到了感情的挫折,他又以自己的情感经历,教育孩子要慎重,冷静的处理感情,不能感情用事,一切要以事业为重,要艺术第一,感情第二。即使在自己受到病痛的折磨,甚至比病痛折磨更令人痛苦的精神折磨的情况下,他也念念不忘给孩子写信,教育孩子要胸怀祖国,时时考虑祖国的'利益和尊严。就是对傅聪小时候在学习、生活、音乐等各方面的不近人情的严肃管教,都是那么的主题明朗:要把傅聪培养成一个人格高尚、艺术卓越的热爱祖国的人民的艺术家,真可谓是苦心孤诣。这种爱,犹如是春蚕吐丝,呕心沥血。

  纵观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实在是到了几近令人不齿的地步。西风渐进、东风渐逝,几千年的古朴国风眼看着就要象一只黄鹤一般化为一缕青烟而去了。生而不养、养而不教的现象比比皆是。我们从渐进的西风中究竟学到了什么?自由?创新?许多人心目中,西方人的自由被曲解成以自我为中心、目无一切、及时行乐、为所欲为,把创新曲解为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西方人的主流思想却无法融入他们的心里,独立和博爱却丝毫也学不会,很多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还要父母喂饭,学校里学生间的不和谐的事情时有发生,家庭里父子反目为仇的现象也不胜枚举。这不是画虎类犬、邯郸学步又是什么?更可叹的是,这种思想竟然成了许多及时行乐,整天沉湎于吃喝嫖赌者生而不养、养而不教的一个堂而皇之的推脱责任的理由。

  养不教,父之过。每一位父亲,都应该象傅雷那样,担负起自己神圣的职责。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推诿。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傅雷家书》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头。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该的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再看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处境中写出来的。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受到伤害,傅雷缺在其中显出了他不变的本色。

  优秀的父亲,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这本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傅雷用自我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充斥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关爱及严格要求,洋溢着浓浓的父子情深。它让我感觉像戏曲那样给人以脱俗的氛围和无穷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当成了对社会,对祖国的一项光荣的义务和职责。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教育提升到这种境界,但对子女的关心爱护,却是永恒的,不变的。

  我的父亲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父亲把教育我当成首要任务,他在我身上耗费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但父亲对我的成绩并不是很注重,反倒更注重我问人处事的原则和做人的道理。父亲常常给我讲起以前的故事,虽然我不是很能理解父亲苦苦婆心的教诲,可是我明白父亲只是想让我做一个真真正正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父亲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人物,可是父亲丰富的人生阅历是我这个年龄没有经历过的。所以我明白,此刻应当好好听取父亲的教诲并且深深的记住,身体力行的去实现。

  他虽然不是像傅雷一样伟大的人物,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值得我一生去敬仰、佩服、学习的人。

  父亲,在我心中,您永远是伟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传身教下,我会有更大的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长道路。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傅雷,我国著名翻译家,他的译文被称赞为“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具有传神的特色”,同时他也是一名杰出的教育家。傅雷夫妇一生呕心沥血地培养了两个孩子——傅聪和付敏,其中傅聪成为优秀的钢琴家,傅敏成了英语特级教师。《傅雷家书》这本书就记录了傅聪留学期间与父亲傅雷的书信往来。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傅雷写这段文字时,在外留学的傅聪正处于精神消沉时期,傅雷言外之意就是引导傅聪不要太过压抑,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过激的情感极有可能导致人颓废,会对生理、心理方面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父亲收到傅聪的信后,接连寄出四信,鼓励傅聪走出低潮,相信自己,相信未来。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当我们被烦恼缠身时,父母总是最好的倾诉对象,他们能全心全意地倾听,不时送上一句句鼓励的话语,或是一个个温暖的拥抱。这看是微不足道的举动却往往能带给陷入困境的人极大的光明。

  生活总有起起落落时,那个等待期末成绩单的假期,虽只有短短一周不到,可在我看来却是度日如年般的漫长——我考砸了。好像连那几日的太阳都打不起精神,干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致,我整日闷闷不乐。父母觉察出异样,便找我促膝长谈:“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早遇到问题总比迟遇到问题好,因为现在的失败就是为了将来更好的.成功。……”我心里的难过、委屈统统倾泻而出,父母听了反而笑了,不是讥笑,倒像是释然的笑。那一夜,他们跟我说了很多,分享了年少时相似的经历,鼓励我抬头向前看,不要因一次失败而气馁。他们还教育我怀一颗平常心,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大事小事。

  《傅雷家书》中,傅雷不仅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在生活习惯、仪态礼仪等方面也花费了不少笔墨。例如,一信中傅雷教育儿子生活要节俭,要学会理财:“你向来糊涂,有多少用多少的办法,必须改变。目前逞着自己年富力强,满不在乎,但是一句老话,‘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必得留些余地,能积蓄一些总是好的。”又一信中,傅雷教育儿子注重生活中的细节:“无论是如何细小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某种技术;否则‘随时随地就能学习’这句话又怎么讲呢?”我的父母也特别注重细节的培养,平时作业总要求我格式规范,不要偷懒成性,不然养成坏习惯到考试时也很难改正。他们对我的书写也有严格的要求,一旦记作业的字迹太过潦草,便会在《家规家业》上留言指出不足。

  傅雷的一生始终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他对祖国的热爱,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他也不停灌输这种理念。傅聪留学期间,傅雷一直提醒他要珍惜这次机会,抓紧时间学习琴艺,不要辜负了国人的期望,因为他站在世界的舞台上,迎着亮眼的灯光,代表的就是中国。在傅聪逐步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他也始终惦记着祖国,始终不忘父亲的一番话:“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这就是傅聪,一个良好家风成就的优秀少年!也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与楷模!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聪,手一开动,大家都受成了泪人儿,呆呆地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首。出站时沈伯伯再三劝慰我。回家的三轮车上,个个人都止不住眼泪。”这是傅雷先生于一九五四年1月28日给儿子傅聪的信。儿行千里母担忧,尽管儿子才刚刚离开家,但傅雷夫妇已经忍不住开始思念儿子,字里行间无不充满着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牵挂。父母的爱,总是那么默默无闻,父母的关心,总是那么小心翼翼。“亲爱的孩子,等了多久,终于等着了你的信。你忙,我们自然想象得到,也自然原谅你写信写的迟。只担心一件事,怕你吃东西不正常不努力,营养不够”,这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真挚的关心。没有繁杂沉长的句子,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就只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温暖的爱。

  我们总说,父爱是深沉的,母爱是细腻的,无论我们走到天涯海角,他们的牵挂总是无处不在,他们的爱,总是爱到骨子里,他们的关心,总是隐藏在看不到的.地方。人生的苦难,主题不过是这几个,其余只是过客而已。爱情的苦汁早尝,壮年中年时代可以比较冷静。这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担心与思念。傅雷先生以自身言传身教,他的心随着儿子的近况起起浮浮。儿子开心,他便开心,儿子难过,他便担忧,他,此时此刻,只是一位父亲,一位合格的父亲,一位为洋彼岸的儿子牵挂的父亲。微黄的灯光下,书桌旁,一位双发微白的父亲正伏首给在太平洋彼岸的儿子写信,他写道:音乐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克里斯朵的象征。

  天舅舅说你小时候常以克里斯夫自命,而你的个性居然和罗曼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河,莱茵,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一钟声,响遍世界,向遍每个人的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位父母心里所希冀的。傅雷夫妇也不外乎,他们对新中国对儿子充满着希望。当儿子有所成就时,他们为此而感到骄傲。此时的傅雷,只是一位为儿子而骄傲的父亲。唯有把过去的思想包袱,一齐扔掉了,才能得到真正精神上的和平恬静,才能真正心胸开朗地继续前进!孩子,勇敢些!别怕!别铸讁!没有过激的语言,只是用鼓励的方式告诉儿子别怕,别铸讁。此时的傅雷先生心中应该是担忧的吧,只是,他未曾将自己的担忧传达给儿子,只是鼓励。也许,这就是父亲,他只会用最简单,最原始的方式保护我们。

  精神上的折磨也无法阻拦傅雷先生夫妇对儿子的牵挂。尽管自己已处水深火热之中,但对儿子的思念却是不受控制的。这种爱,爱到了骨髓深处。不知此时太平洋彼岸的傅聪是否能感受到。这份爱,令我悄然泪下。看《傅雷家书》时,我落了很多次眼泪,应了那一句“情到深处泪自流”。看着傅雷先生给儿子写的一封封信,我置身其中,久久无法自拔。不知道是什么信念支撑着我看完了整本书。

  我只知道,在我的心中,傅雷不再是那位著名的翻译家,他只是一位父亲,为儿子担忧,为儿子牵挂的父亲,一位普通的父亲。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6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能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

  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能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

  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坚强”是贯穿这封信的内在精神。傅雷对孩子说:“只要你能坚强,我就放心了!”可见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坚强有两个方面的体现:a不怕挫折,b永远保持谦卑之心。也就是胜不骄,败不馁。这也是我们能学到的。还有,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能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不错,很多家庭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一个优良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可是有多少家庭能适当地教育好孩子呢?在中国,许多家庭的教育不恰当,家长都没有用心与孩子沟通,不了解孩子的情况,没有正当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步入歧途,最后后悔莫及。

  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出现了数不胜数的家庭暴力,让孩子身心受到伤害,不但没有使孩子懂事,反而让孩子变得反叛。用合适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家长们应该欣赏这本《傅雷家书》。其实,作为孩子的我们也有必要看看,因为它能感染我们,让我们察觉到家长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谢父母,它更让我们懂得艺术的欣赏,在生活的处事做人,得到正确的指引

  不一样的父亲,相同的父爱。尽管这札家信的作者和最初的阅者都与我们有几重世纪之遥,尽管不同时代社会制度下,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实有迥异,尽管如今的出版业为其缀加了更多的商业炒作,但是今天的读者应该做到的是摒弃这些外在的隔阂和枷锁,静读字里行间的文字深情,一定会受益匪浅。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人类的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我们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业,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那么,就从这本书开始吧!它将告诉你所有迈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你打开财富的智慧之门,开创你辉煌的人生!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7

  当我们用感官第一次触碰这个世界时,那两位无名者就执意陪伴我们,他们会先步入森森寒骨的野林,却不会弃我们与深不见底的海洋。——题记

  品读傅雷家书之际,会深陷其中,忘却身在品书,忘却朱梅馥的贤淑豁达,忘却傅雷的闻名远扬,至多不过是在仔细聆听一对父母对儿女的浅喃之语,他们不加任何掩饰地直抒念想之感,同时又用千言万语来表达对远在他乡的儿子的谆谆教诲,这如何不使人感慨万千呢?

  “中国哲学的思想,佛教的思想,都是要人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 ”傅雷与朱梅馥坚持着的原则便是将道德行为与艺术尊于首位,而舐犊之情屈居二位。自傅聪出国后,书信中屡次警醒傅聪切勿太过着急地去追求情感,那会使人迷失理性,迷失作为一个艺术家的`高尚情操。傅雷以身例行,通过语言表达了对国家,对艺术的崇拜与热爱,使傅聪明白艺术的尊严以及作为一个艺术家其道德品格的重要性,在苦心孤诣地启示傅聪之时,无不体现出其对傅聪的殷殷期盼。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音色变化的确很多。”傅雷对傅聪的客观赞赏,无疑是对远在他乡的傅聪的一种鼓舞,他仔细品味聪的作品,不是作为一个艺术家,而是作为一位父亲。在此之前,傅雷无数次对傅聪的学习乐理知识的方法进行纠正与督促,并提议聪将其的课程安排明确记录下来,以便生活的合理安排。此外,从生活琐事到日常礼仪,朱傅二人花了许多笔墨去纠正傅聪,他们认为礼仪是对一个人的尊重,对艺术的尊重,若连基本礼仪也无法把握,如何成大器,成璞玉?偶尔讲论文义,论李杜,谈其诗缠绵悱恻,至情至性,父子二人都毫不拘束,直抒独特见解,而傅雷对傅聪之见也尤为夸赞。如此可见,傅雷对傅聪的爱并非空有嘘寒问暖,而是暗藏在他与儿子的文学沟通中,暗藏在他对儿子们的谆谆教导中,暗藏在他对儿子们道德和艺术的严格要求中。

  “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傅雷表示其思念之情,如你所见是十分直接而坚定的,未加任何修饰,从未拐弯抹角,因为他爱他的孩子,他爱他的至亲,所以要展示最真实的一面,何必去掩盖内心呢?而傅雷对儿子的严格,也可谓情有可原,一方面是对儿女的殷殷期盼,一方面则是对儿女的但又顾虑————父母所碰的壁,是不希望儿女重蹈覆辙的。

  但从此延伸至我们的现实生活,不免有些惭愧。我们总是难以将感谢之情表露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觉得这种行为幼稚,可笑,甚至是丢脸,但又可曾想过父母的感触?父母含辛茹苦地将我们培育至今,期望我们翱翔于青天的那一刻,本是不求回报的,也未曾抱怨,但我们却连一声感谢也无法脱口而出。正如傅雷,他作为父亲,就是世间千万父母的缩影,直接地表达他对儿女的爱与思念,陪伴儿女跌倒,鼓励儿女站起,直至儿女有所成就之时,就如同放下了一切重担,但仍旧不求回报,给予我们未署名的关切。

  或许往往被我们忽视的无名者们会先一步远去,步入森森寒骨之界,然而人是迟钝的,直至那时才认识到他们的珍贵已然无济于事,我们应当珍惜现有的时光,以傅雷一家为模范,回报那未署名的关切,认识到,那无名者的姓名——是父母。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8

  《傅雷家书》是一篇呕心沥血的教子篇,那一封封家书,就像那促膝的谈心,在默默无言中不知不觉地拉近了我与父母距离,我聆听着,感受着,铭记着。

  谁人没有父母,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与教诲。《傅雷家书》让我发现了另一种父母之爱、父子情深。它不是父母对儿女的谆谆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最平凡的关心、理解与沟通。傅雷敢于在家书中剖析自己,敢于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把自身经历中的经验与教训像涓涓细流灌注在儿子成长的心田中。傅雷先生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做人要直面困难。

  傅雷告诉儿子“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的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泪是培养心灵的琼浆。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博大的同情心。”人生路上,困难、汗水与辛酸是在所难免的。面对这些挫折,我们只有“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抱着永不放弃的心理,最终才能超越自我,走向成功。这样的人生感悟,既是傅雷对儿子的告诫,也是天下所有父母对子女们的忠告!

  做人要懂得善良。

  傅雷告诉儿子“人应该为了善,为了荣誉,为了公理而善,而不是为了惧怕永恒的惩罚,也不是为了求取永恒的福祉。”善,应该是发自我们内心,奉献给社会的。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去关爱别人,使别人因为自己的“善”而变得无比幸福,这才叫真善。

  读《傅雷家书》,我感动于傅雷先生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子女的关爱。大到事业、人生与艺术,小到吃饭、穿衣与花钱,事无巨细,关怀备至。从家信的言谈语气中,我们看出傅雷是一位要求极其严格的人,甚至有些刻薄。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这样的爱子教子的精神怎么能不令人感动至深,钦佩至极。

  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对子女满怀关爱,使儿女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从而获得巨大的成功。其实我们的`父亲也像傅雷一样的平凡而伟大: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他们的鬓角已经斑白;为子女的成长费尽心血,这就是伟大的父爱,这就是真正的父亲。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令我刻骨铭心:“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多么深刻的一句话啊!当我们面对成功时,要谦虚待人;面对失败时,要积极进取、相信自己;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乐曲,只有这些高潮与低潮,我们才会有多姿多彩的生活。我们只有坦然面对它们,选择合适的方法应对,这样才能真正感受生活的乐趣,才能真正幸福。

  读过这本书后,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导,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给了我巨大的感染启发。我觉得傅雷不仅在为他自己的儿子指路,他也成为了我心目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与父母沟通的道路。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9

  时移世迁,过去的岁月是一去不复返了,人生的正道,是在于不断地前进,而现实的一切,也确实在大踏步地向前迈进。我们回想过去,品读经典,也正是要为今天和未来的前进,增添一分力量。在上世纪那个现代通讯不发达的时代,闲来无事,愁绪来袭,人便会铺开一张信纸,提笔写下自己的心绪,装入信封,交给邮筒,等待远方亲朋的回复,《傅雷家书》便是在那个时代诞生的。一位父亲用自己默默的坚持,书写着一封封家书,尽着父亲的教育责任,带给后人无限的启迪。

  《傅雷家书》不是普通的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在这本集子里,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在我看来,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建议,便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不能死读书,要学会变通,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某某学科。一般修养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即不能偏科。因为,人生或生活绝不像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必要的。

  《傅雷家书》是教育成功的标榜,对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看看当前学校的学生教育问题,现在学生中“留守孩子”很多,家长长期在外打工,把孩子扔给在家的老人、扔给学校,一年到头不闻不问子女的情况,不关心子女的做人和品行,电话交流甚少,更不要说写信了。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这是孩子成长不能缺乏的生命元素和精神营养啊。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0

  “赤子孤独了,就会创造一个世界”我第一次翻开书时这句话就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发现这句话是傅雷收到傅聪从波兰来的信,知道傅聪的老师、朋友、听众对傅聪的演奏的赞美后所写的回信上的文字。继续阅读了解到:这本书是傅雷的儿子傅聪出国留学和父母来往的家信的收录。鱼传尺素,父亲有含蓄的不舍和留恋跃然在家信上。

  我看到家信上说“我们之间,除了“爱”之外,没有可说的了。只要常常写信来,只要看见你写着“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已满足了。”在那个时候的中国,留学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傅聪和父母分别时间之长可见一斑。那个年代没有手机,只能通信。国际之间传达信件是费时费力又费钱。父母和孩子互相的思念之情也从信件上一行行的文字中涌出来。想到当我独自出门研学时,每天父母都打电话来的嘘寒问暖,不是和傅雷的爱子之情相仿吗。

  “你要学习的不仅仅有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否则,我对你们也不会从小就管这管那,在种种礼节方面跟你烦了。但希望你不要嫌我繁琐,而要想到一切都是要使你更完满,更受人欢喜!”这是信中的语句。傅聪来波兰有一年左右了,父亲、母亲仍是经常给他写信。作为一个父亲,傅雷事无巨细,又是指导傅聪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待人接物,又是提醒傅聪他身处西方上流社会,言行举止都是格外重视,融入西方礼仪,细致到一件件小事都仔细说明,父爱就张显在一点点的小事上。

  傅雷的爱子之情让我心中也感到温暖无比。在自己远走高飞,去追寻自己新的生活时,父母就像这样在背后默默支持你,陪伴你。而傅雷还怕说多了傅聪会厌烦,还苦口婆心的解释,令人感动。我的父母不也是一遍遍不厌其烦的教导着我吗,可我还总因此跟他们吵架,看到傅雷剖析自己的内心,我不禁感到万分愧疚。

  “以我们的感情来说,你一定懂得我们想见见你的心,不下于你想见我们的心。可是我们不能只顾感情,我们不能不硬压着个人的愿望,而且为你更远大的.问题打算。”他们互相都想团聚,可是出于傅聪的事业考虑,现在这个时间点也不适宜回国。作为父亲傅雷也很矛盾,一方面自己已经许久未见到儿子,想要和儿子见一下,谈谈心,可客观情况不允许。所以傅雷抑制住了自己的思念,反过来又去劝说傅聪不要回国。还替他排忧解难,分析局势。含辛茹苦,一步步哺育成人的孩子,在成才之际,离开屋檐之时当然是充满不舍之情的,他们希望傅聪独立、自立开辟属于自己的天地。

  现在来看傅雷已经逝世了,但他们的精神和他的贡献是永远也不可以磨没的,傅雷家书中所传达的人生道理和独特的傅雷家风将永远不朽。家书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傅雷对儿子深沉的爱,更是他精神的汇聚。

  一天天地阅读《傅雷家书》真的好像同傅雷一家过了半个人生。每一页书都代表时光逝去,傅雷一家是如此,我亦是如此。体悟父子情深,我会带着傅雷的精神财富奔向未来。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1

  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的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不调皮的孩子耍调皮反而吃亏,一个道理。看到这儿,我就想起来,一个好人总做好事,会因为做了一件坏事而遭到诟病,一个坏人,总做坏事,会因为做了一件好事而得到赞扬。最近读的文章说,一个人帮助别人一次是恩情,帮助十次是大恩人,第十一次不去帮助,就成了仇人了。这,或许又是一个道理吗?

  书中一直在强调理财,说实话,对于我这种经常性出现经济危机的人而言理财可是一门学问,生活要过的体面而省俭,要小心而勿小气,要慷慨而勿易于上当。

  当看到~字小纸薄,才可以多写而不费邮费~~瞬间就感觉到了亲切感,感觉到了普通人的亲切感

  对于傅聪父母写信要傅聪千里迢迢寄并不贵重的牛油一事,一眼看上去我也想不到是家里出现了财政危机,细想也的确的。这个年纪,以后,我们也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的,父母可能会因为颜面什么而不会明着说出来采取暗示的方式,我们是该留心的。小心记下的好。

  我们来问你讨家信,像是讨情一般,你是了解你父亲的脾气的,别为了写信的事情叫他受屈辱,好不好?细想来我又何尝不是这个样子,不体贴父母,没事就不打电话,长的时候三四个月不曾主动打过,短的时候也有半个多月,几乎都是他们主动打过来的,唉,自己是有多不应该。他们很爱我,我却总让他们担心了。

  你至少要用你不近视的眼睛来检查我看到的是否准确,果然不正确,你当然也不用听我的,这是极不适用我家的情况的,我们家从来不带民主这一说的,我爸说的,我不敢反对,也很少反对,然后,我爸特别怕我妈,我妈很少跟我爸提意见,除非我反对的时候,我们家感觉很奇怪,不过,我觉得还是民主点好,氛围好,不会跟我家一样压抑,让我都觉得自己有自闭症一样~

  书中有些话说的很不错,1。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2。凡事都应理清思路,光想是不够的,写在纸上才能印象深刻。不能浮于表面。3。坚持你认为对的东西,从人家那学到的精华,都要紧紧抓住,深深种在自己性格里,无论何时,始终不变,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独特性培养的深厚。4。一个人要做一件事必须考虑周详。5。原则就是要取主动,不能处处被动。6。假如念的书不能应用到自己身上来,念书干嘛?7。只有傻瓜自己碰钉子才回头,聪明人看到别人吃了亏就学了乖。8。修改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和性情。9、慎于许诺。

  你记住一句话,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形象,其实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忙着吸收新东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负义,但是懂这个心理的人很少,你最好不要让人误会了。话说,高三那会,跟很多老师关系都在不断地恶化,最后临近毕业,我却反而写了很多明信片亲手给他们送过去。

  你始终太容易信任人,我素来不轻信人言,等到我告诉你什么话,我必有依据的。而你还是不太重视,轻描淡写,这样的不知警惕,对你的将来是十分危险的。一个人妨碍别人,不一定是本性的坏。往往是头脑不清,不知轻重。所以你在这些方面没有认清一个人的时候,切忌随口吐露心腹。一则,太不考虑你说话的对象。二则,太不考虑事情牵扯的另外一个人。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2

  还记得,初三时,因为在一次月考的阅读节选了这本书中的一段,读罢觉得意义深远,加之老师又对它进行了一番介绍及推荐,于是便迷恋上这本书,这本充满着父爱的教子书。

  再次翻出这本书,是因班级的作业,多了些许的强迫,不过也好,借此机会,重启《傅雷家书》,重新感悟,攀登这座雄峰,所谓“温故而知新”也便如此罢。

  《傅雷家书》是由傅雷先生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书,摘编了傅家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印象中,第一次读这本书,大体上都难以读懂,甚至觉得有些反常规,所以,记忆最深刻的,应是最浅显易懂的,所以,初三时,读完这本书,这句话最通俗不过了,也就印象最深刻了。“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

  这是傅雷老先生对儿子的最细微的从细小的生活细节开始。很多小细节,我也经常会疏忽。从说话,待人到礼仪,风俗都能恰到好处,也是成熟的表现。

  现在,读这本书要写读后感,着实不是一件易事。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妄加评论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自己之精髓。所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像读其它书一样,在旁边记录下所思所悟,相反,只是记录一些读完之后有感触的句子。至于写这篇读后感,我只列举一两句罢了。

  “比赛问题固然是重负,但无论如何要做一番思想准备。只要尽量以得失置之度外,就能心平气和,精神肉体完全放松,只有如此才能希望有好的成绩……倘若能常常想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名句,你一定会精神上放松得多。唯如此才能避免过度的劳顿与疲乏的感觉,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而是操心!”似乎,这一句有点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进入大学来,忙忙碌碌,每天忧心忡忡,压力山大,到头来,竟不知究竟在干什么,只知道,每天的赛跑不可属于他人,又怎能将得失至于度外,于是乎,操心过头,久了,也就累了。而下面这句话则给我这片渴望甘霖的干渴的大地降了及时雨。“下功夫叫自己心理上松动,保管叫你有好成绩。紧张对什么事都有弊无利。……存着”我尽我心“的观念,一紧张就马上叫自己宽驰,对付你的精神要像对付你的手与指一样,时时刻刻注意放松。”好吧,说实话,看完这句话并不能立马就解决你心中的一切问题,这当然需要慢慢品味,慢慢研读,或许,其中的奥妙才能解开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的好句01-05

《傅雷家书》好句02-16

傅雷家书好句12-25

《傅雷家书》好句12-13

《傅雷家书》教案02-23

傅雷家书心得03-22

傅雷家书教案08-26

《傅雷家书》教案03-07

傅雷家书好词好句摘抄 傅雷家书摘抄笔记10-20

《傅雷家书》好句摘抄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