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树》读后感

时间:2024-11-22 16:59:24 专题读后感 投诉 投稿

《爱心树》读后感【汇编1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心树》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爱心树》读后感【汇编15篇】

《爱心树》读后感1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书——《爱心树》

  这本书讲的是:一棵苹果树无私帮助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男孩小时候,苹果树让他采摘碧绿的树叶做皇冠、在柔韧的树枝上荡秋千、在凉快的树荫里午睡。

  男孩长大了,需要钱。苹果树把她所有的果实给了小男孩让他去卖。小男孩需要房子,苹果树给了他所有的树枝。小男孩想去旅行,苹果树把树干给男孩造了一艘船。

  小男孩老了,他回到了苹果树的身边。苹果树说:“我只有一个老木桩了,你可以坐在我身上休息一会儿。”

  读完这本书我想到父母对我们的爱不就像这棵苹果树吗?对我们只有给予不图回报,我们的开心就是他们的快乐。那么我应该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父母的爱。

  我上了绘本《爱心树》一课,我觉得小男孩做的`不好。因为,小男孩自己想要的东西,爱心树能给的都给他了,但小男孩que(却)一点也没有帮助爱心树,所以,小男孩做得不对。

  假如我是《爱心树》里的小男孩,我会给爱心树浇水、shi fei(施肥)、拔草、捉虫,让爱心树长的壮壮的。我会kao(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读了这本书后,我被那棵爱心树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了。我要向那棵爱心树学习,去关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不能像男孩那样自私,对那些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要懂得感恩。

《爱心树》读后感2

  今天和妈妈一起阅读<<爱心树>>,我在幼儿园就看过这本书可是只会看图画不懂这本书讲的是什么意思,今天听到这个故事妈妈又给我讲解了意思,读完后很感动。突然间觉得这颗苹果树好伟大,就像爸爸妈妈呵护我们一样,就像老师爱护关心我们一样,他们无私的为我们付出而不求回报。

  感谢爸爸妈妈给我生命,感谢老师给我知识,我终于明白了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会永远快乐。

  《爱心树》是讲有一棵树,她很爱很爱一个小男孩,男孩子,小男孩小时候每天都会来树下和树做游戏,拾叶子,荡秋千,渐渐的男孩长大了,他的'要求越来越多,想法越来越难以满足,但是树一直都支持他,包容他,最后大树一点一点被男人夺取了一切,只剩下一个矮矮的树墩,

  这个故事让我越读越伤感,觉得人一定不要太自私,只知道索取,不知回报,最后会变的一无所有!

  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给我买过一本图画书叫爱心树,后来幼儿园的刘老师也给我读过这本书,我快全忘了。今天曹老师让我们写爱心树的读后感,爸爸和我把这个故事回忆讲了一次,爸爸也忘了,我也忘了,但我们互相帮着都想起来了,后来,爸爸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老师就是那棵树,我就是那个小孩子。

  爸爸还说爱就是奉献和牺牲。我搞不明白这些话的意思,但我说我爱爸爸和妈妈,也爱奶奶和爷爷,也爱我们的老师。

《爱心树》读后感3

  这是一个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爱心树的英文“TheGivingTree”,顾名思义便是牺牲奉献的意思,但它亦是一本述说友谊的书。树并未因为男孩的予取予求感到难过,即使后来只剩下残干的他,是那么凄凉孤寂,但当男孩回到他身边只求一个安静的歇脚处时,树竟是满心喜悦将自己奉献给他,这样的喜悦比起男孩小时在树上刻的“M。E。+T。”那些甜蜜文字,更令他感到真切舒心。天才的绘本艺术家希尔弗斯坦以简单俐落的线条和充满诗意又带有嘲讽幽默的文字,为各个年龄的读者创造了一则令人心醒动容的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

  这是一个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男孩不停地向树索取,树为男孩献出了自己的`一切,无怨无悔,非常快乐。

  这个故事最感人的地方就是树的无私、无怨,最催人泪下的是树奉献出了一切,却很快乐。

  看着看着,就想到父母、朋友、孩子。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不是无牵无挂的,父母给予其生命,老师为其启智,朋友为其排忧解难。他们都是我们生命中的那棵爱心树,在我们需要他们的任何时候,都会毫无怨言地帮助我们,支持我们。而我们,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多像那个男孩,有了快乐独自享受,一有困难,一有挫折,才会想起他们。

  诚然,爱是无私的,如果爱心是花,那么感恩就是这花结的果。但愿所有爱心之花花都会结出累累感恩的果实。

《爱心树》读后感4

  《爱心树》这个故事是有一个男孩,他喜欢上了一棵大树,男孩每天都来到这棵树的树枝上荡秋千,摘树上的苹果吃,采集树叶,大树也非常非常喜欢这个男孩,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男孩渐渐的长大了,过了好几天男孩都没有来看大树,大树很难过,有一天,男孩站在树底下说:“我需要钱,买几个好玩的东西。”大树说:“我没有钱,只有苹果,那你那我的苹果到街上去卖,那你就有钱了。”于是孩子爬到树上摘下了苹果,拿去卖钱了。我读了这个故事觉得这个男孩子一直拿大树的东西,但大树也没有什么怨言,男孩也不给大树一点回报,大树还是喜欢这个男孩,我小时候我生病了,妈妈陪在我的身边,给我拿*、端水、做饭,妈妈请了假,回来照顾我,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回报妈妈,我的爸爸教我连毛笔字、打网球、写作文,我一定不会辜负爸爸的希望,我的'奶奶给我做好吃的,想让我长的很高,晚上我想喝水,奶奶就马上给我端来了水,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的爷爷对我很好,对我很好,爷爷每天接送我,我要感谢我的爷爷!

《爱心树》读后感5

  今天中午,同学们得心情格外沉重,难过,而难过中却有着自己的领悟和对过去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感到内疚。

  叶老师带来了一本名叫《爱心树》的书给我们观看。这是本绘本,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和一颗粗壮的苹果树成为了好朋友,整天都在大树上荡秋千,捉迷藏,吃苹果。小男孩十分喜爱这颗大树,便在大树身上刻了一个爱心,大树十分高兴。随着时间的流逝,小男孩已经长成了少年,交了女朋友,可是他没有钱,于是大树让这个少年把它身上所有的苹果都摘下来拿去卖掉,青年这样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男少年已成了男青年,直至一位老人,而这个人的种种愿望,大树都满足了他,到最后这棵粗壮的大树已经变成了一个树墩,它还是满足了老人想坐下来休息的愿望。大树,在做每一件为了男孩开心的事情,同时自己也很快乐,哪怕是枯萎他也愿意,只要男孩能够开心。

  这本绘本一看完,我的心中充满了爱与对往事的'愧疚。从前,我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母亲提出要求,母亲总是尽量满足我,现在我不禁深深地对以前的行为感到内疚,不过,我也发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与此同时,我领悟到“给永远比拿快乐”的含义了。

《爱心树》读后感6

  在这短暂的寒假当中,我读许多书,有:《爱心树》、《青铜葵花》和《秘密花园》这三本书。这几本书都让我受益匪浅。但其中令我感慨最深的书那当然就是《爱心树》啦!这本《爱心树》虽然能说是小婴儿看的低幼儿的书,可是我想:张老师让我们看肯定有些什么意图的呀。于是,我就认认真真得看了一遍,果真的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爱心树》主要讲得是一个小男孩和一棵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小时候男孩和大树一起玩耍、嬉戏,可是小男孩长大了之后,却一直再向大树索取东西,而大树却一直满足了他的心愿,从不说一句怨言,还不求回报,到最后竟然使用自己唯一的身躯去完成男孩的心愿坐一会儿。可见大树是多么的爱那个男孩,多么的无私呀!

  读完这本书,我深有感慨:生活中,我也经常帮助别人,哪怕只是帮了一点忙,自己心中也会感到快乐的。这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含义了,又让我想起了高尔基说的一句话:给永远比拿愉快。还让我知道了,人类和其他植物、动物是一样的.,出生到老都是一样的过程。

  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例如:爸爸妈妈一直在我们的身边帮助我们,却一直不求回报,而且还默默无闻,这种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精神是多么的可贵呀!

《爱心树》读后感7

  这本书讲得就是一棵普通大树一直为一个小男孩无私奉献的故事。

  儿时的男孩,在树上玩儿,树下乘凉。男孩长大后,需要钱和房子,大树就把苹果给他,让他去卖钱;把枝叶给他,让他去盖房子;男孩又要远行,大树就把枝干给他做船。男孩累了,大树尽量把树墩抬高,让男孩坐的舒服。等到男孩老了,他用心的在树上刻下I LOVE YOU!我爱你!因为男孩懂得了大树对他的付出,他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报答大树。

  读完这本书,我感触很深,大树对男孩的爱心和无私奉献,让我特别感动!回想一下大树不就是我们的父母吗?而男孩就是我们。当我们一次次向父母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时,父母总会想尽办法来满足我们,当满足后,我们心情无比高兴,全然不知父母为满足我们的要求已经筋疲力尽了,而我们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给的一切。从来没有管父母的痛苦和劳累,只顾高兴了。身为母亲的我,深深懂得了做父母的对孩子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道理。因为在父母眼中、心中只有孩子,没有一点自己。这就是全天下所有父母的用心。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孩子们,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你们一定要理解父母的.苦心,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的孝敬父母,做一个以孝为先的真正的懂事的好孩子!

《爱心树》读后感8

  前天,我读了一本绘本,名字叫做《爱心树》,这本书生动感人,非常好看。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棵树,讲的是:从前有一棵苹果树,它爱上了一个男孩,男孩每天都跟它玩,但男孩慢慢长大,好久没来看这棵树了。这天,男孩来了,对树说:“我已经长大了,需要些钱,买些好玩的东西。”树说:“孩子,把我的`苹果拿去卖掉,你就会有钱。”又过了好几天男孩没来看这棵树了,这天,男孩来了,男孩说:“我要娶个妻子,需要一栋房子。”树说:“孩子,把我的树枝砍掉,去做房子吧。”男孩再也没来看这棵树。终于有一天,男孩来了,说:“我需要一艘船,去远方。”树说:“孩子,把我的树干砍掉,去做船吧。”最后,男孩来了,大树说:“我没有东西能给你了。”男孩说:“我现在什么都不需要,只想好好休息。”于是,男孩坐在了树墩上。

  这个故事让我知道爱有多深刻。男孩没有给大树回报,大树却没有责怪他。大树就像我们的爸爸妈妈,小男孩就像我们自己。爸爸妈妈从不会需要我们的回报,可我们却一直向爸爸妈妈要东西,甚至有人大了还向家长要钱。

《爱心树》读后感9

  看了《爱心树》这个故事,让我非常感动。这颗爱心树它很善良,因为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大树却没有想到自己,而是把自己的全部都献给了一个小男孩,不图一丝汇报。读完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敬爱的老师,亲爱的爸爸妈妈以及所有关心爱护我的亲人,她们对我只有付出,不求回报,我感谢所有关心爱护我的亲人。从小男孩身上我懂得了只会所取不会奉献适当苦的,也不会得到快乐的。

  我读了《爱心树》这本书,使我懂得了大树就是父母,男孩就像我自己,不管什麽事,我做错还是做对,父母都会原谅和容忍我,我高兴的时候,父母也高兴,我不高兴时父母想办法让我开心。他们就像大树一样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父母的爱就像避风的港湾,我长大以后回报他们对我的爱。

  我从中感到:小男孩在童年时和爱心树相处的很快乐,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有许许多多的想法和要求。每一次爱心树都满足了他的愿望,可直到小男孩变成了老人他还是一无所有,没有得到任何的快乐。

  从小男孩身上我懂得:只会索取不会奉献是痛苦的,也不会得到快乐!

  家长评语:快乐是为人处事的一种心态,不是无休止的欲望满足。

《爱心树》读后感10

  读了《爱心树》 这本绘本,我被书中的大树无私的爱深深的打动了。

  书中讲述了有一棵树非常爱一个小男孩,它把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这个小男孩。因为爱,它把苹果奉献给了这个小男孩让他去换钱 ;因为爱,它又把树枝奉献给了这个小男孩让他去盖房子;因为爱,它又把树干奉献给了他,让他去造船远航。后来男孩老了累了需要休息,大树什么都不能做了,仍用它仅剩的`老树墩当做座位让他心爱的孩子坐下休息,为男孩做最大的努力。

  透过了这本书,我想起了那含辛茹苦把我养大的妈妈,回忆起妈妈对我那无私的爱——因为爱 ,我摔了跟头她甚至急得比我还痛苦;因为爱,当我生病时,妈妈甚至可以整夜不休地守在我的床头……。妈妈就如同这棵爱心树一般,一直甘心情愿为我们付出到老,无怨无悔,无私奉献。母爱是不可代替的,母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但我们作为孩子是不能象小男孩对待大树一样对待父母的,只索取不付出,付出总应有回报,一个人要有感恩的心,一个人想要获得别人的爱和关怀,首先得学会关爱别人!特别是对你默默无闻地、无怨无悔地付出爱的人!但愿天底下所有的孩子都能懂得并珍惜这份爱!

《爱心树》读后感11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爱心树》,是美国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写的,虽然书中的文字不多,但书中的内容充满了温馨,让我很感动。

  《爱心树》这本书主要讲了:有一个小男孩遇到了一棵大树。大树非常喜欢这个小男孩。小男孩每天都来到大树下玩耍,累了,就在凉快的树荫里睡觉,大树快乐极了。为了这个小男孩,大树无私地奉献出了自己的所有,果实、树枝、树干。最后大树只剩下了一个老树墩,而那个男孩也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读到这里,我不禁热泪盈眶。啊,这是一棵充满爱心的大树,因为它总是默默地为小男孩付出,却不要求回报。这让我想到了妈妈,妈妈白天要辛苦地工作,下班后还要帮我检查作业,每天晚上她房间的灯光一直亮到深夜。可我呢?总是让妈妈操心,时不时还和妈妈顶嘴,操劳让她那头黑发增添了几根银丝。

  长大以后,我也要做一棵爱心树,关心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我要用我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等等更多给予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献出自己的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将会充满爱与温馨,我们的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爱心树》读后感12

  《爱心树》是英国著名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的代表作。我在暑假的时候阅读过,觉得很没有有趣。那到底有多有趣呢?就来听我说说吧!

  “爱树”说有一棵树,她爱一个男孩。所以爱情树把伟大的爱给了男孩,但他没有要求一分钱作为回报。渐渐地,男孩长大了,他对爱树提出了各种要求,爱树都同意了。她无私地给自己,直到变成一个老树墩。但她仍然很高兴,因为她认为:她给了别人更大的'幸福。我认为故事中的爱情树很棒。因为她让我知道我们应该给自己,让别人感受到伟大,无私,温暖的爱。

  我经常想,事实上,爱情树上的文字,就像我们的爸爸妈妈,我们就像那个小男孩。作为孩子,我们总是依靠,依靠爸爸妈妈。当我长大了,我很少和我的父母交流。有时候比较容易发脾气,把外面的怨气发泄在父母身上。但是当他们孤独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该去哪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忽视了我们父母最爱的人。我觉得我们应该多了解父母,多多陪伴父母,不要等到他们老了,才后悔。

  “爱心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书,其中的故事引起了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因为这些故事,所以我知道奉献,我们懂得放弃,懂得什么是爱。

《爱心树》读后感13

  今天,我读了一本绘本书,名字叫《爱心树》。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个男孩小的时候,经常来树下睡觉,爬上树去摘果子,大树很开心。转眼间,男孩就长大了。男孩变成了大孩子,来陪大树的时间渐渐变少,每当男孩来陪大树的时候,大树总要给男孩一些东西。最后,大树变成了一个树桩。男孩慢慢变老了,最后,男孩坐在已经变成树桩的大树上面,大树还是很开心。

  爱心树的`故事深深的感动了我,大树把全部的爱给了男孩,实际上,这就像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

  《爱心树》读后感

  读了《爱心树》这本书,我懂得了大树妈妈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

  为了孩子的快乐,她把她的树枝、树干、苹果、都给了这个孩子,孩子已经渐渐的老了,大树妈妈很想孩子,有一天,这个孩子又来了,大树妈妈说:“我没有什么可给你了”,孩子说:“我什么也不需要了,我只想休息一会儿,”大树妈妈就让孩子坐在了树墩上,大树妈妈很快乐,可是心里还是有一点点不高兴,因为大树妈妈爱孩子,为了孩子,她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可是孩子不回报妈妈,所以妈妈有一点伤心。

  看了这本书,我想告诉所有的孩子们,我们的妈妈爱我们,我们应该更爱我们的妈妈!

《爱心树》读后感14

  《爱心树》是我用最短的时间读完的一本书,但是我却用了很长的时间来咀嚼它需要用很长时间来思考它。我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是母爱。

  这本书讲述了一棵大树和一个男孩之间发生的格式,大树非常喜欢小男孩,男孩天天陪它玩,他在树下采集掉落的树叶,在树上荡秋千,吃树上的苹果,和大树玩捉迷藏,玩累了就在树荫里睡觉。小男孩爱大树,大树非常快乐,但是小男孩一点点地长大了,需要很多东西,大树为了男孩,把自己拥有的全部都给了他,自己虽然感到非常孤寂,但是看到小男孩很满足,大树还是非常快乐的。

  读了这本书,我发现与这棵大树相似的不正是我们的'妈妈吗?妈妈把我们抚养成人多么不容易,就像故事中的这棵大树,为了小男孩能快活点,什么都愿意付出,妈妈,我真该真诚地对你说声:谢谢!

  我相信,看了这本书,孩子会更爱妈妈,理解妈妈,不给家长添麻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沉甸甸的母爱,有谁能掂量出它的分量,能够真正偿还呢?母爱无言,母爱无垠啊!

《爱心树》读后感15

  早就知道有这么一个绘本,讲的是伟大的爱。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所以真的是“还未遇见,便已牵挂”。去年曾经在图书市场看到这本《爱心树》,毫不犹豫地打开读了起来。短短几分钟我就把这个故事阅读完毕。但是就是这几分钟已经泪眼婆娑,眼前模糊一片。我想到了我的妈妈。

  这个寒假学校特意让老师们阅读《爱心树》,我又在网上看了几遍,虽不再眼含热泪,也一次又一次被这棵树所感动。《爱心树》的英文原名叫TheGivingTree,直译的'意思就是:一棵不断给予的树。也许,原文更准确地传递出故事那淡淡的,却又无限延伸的寓意和韵味。这本书不仅仅是写给孩子看的,虽然它的文字非常浅白,但故事中的哲理也许只有饱尝索取与付出的成人才能深深地去思考:我们,是那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还是那个贪求不厌的孩子,或者两者都是?而我,则想成为这棵快乐的苹果树。

  给予比接受更快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自然不就是这样的吗?为人类付出自己的所有,而不求任何回报。人类就像这个小男孩,一味地索取,直到剩下一个树桩,也要在上面坐下来休息。我没有那么高的境界,作为教师,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不求回报,只求为心无愧,不误人子弟。这是我第一天登上三尺讲台就对自己说的一句话。二十三年来,一直与这句话相守相伴,从不敢有半分倦怠。我也努力成为这棵快乐的苹果树,为学生奉献我的一生。

  “还未遇见,便已牵挂”,孜孜不倦,默默追求,终其一生。

【《爱心树》读后感】相关文章:

爱心树作文02-19

《爱心树》教案02-16

《爱心树》教案六篇05-23

《爱心树》教案15篇02-16

大班健康教案《爱心树》01-16

《爱心树》教案(15篇)03-05

《爱心树》教案(汇编15篇)05-29

《爱心树》教案(通用23篇)02-15

大班语言教案《爱心树》03-10

爱心树的读后感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