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时间:2024-06-05 16:06:00 专题读后感 投诉 投稿
  • 红楼梦读后感 推荐度:
  • 红楼梦的读后感 推荐度:
  • 《红楼梦》读后感 推荐度:
  • 《红楼梦》读后感 推荐度:
  • 《红楼梦》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红楼梦读后感(通用22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通用2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楼梦读后感(通用22篇)

  红楼梦读后感1

  一直以为,人都有两个自己,一面是处世中的泰然,一如薛宝钗;一面是孤单下的寂寥,一如林黛玉。在院墙深深的红楼里,黛玉是寂寞的;在喧嚣浮华的社会里,我们也是寂寞的。世人都用,‘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来形容黛玉,却往往忽略了若非因‘心较比干多一窍’,哪来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唯有看遍人世的生死别离,才会有这么多的惆怅叹息。久病而成医,在这个社会上久了,我们总会变得小心翼翼起来。黛玉初别老父,踏上这条完全陌生的道路,细细思量而来,竟与一入宫门深似海,有着些异曲同工之妙。

  初入贾府的黛玉,处处小心,不求平步青云,但求自己可以过得稍微好一些,面对家中姐妹的示好,黛玉无不谨慎思虑,察言观色,也就是这个本事、这份细腻心思为她赢得了一席之地。大户人家的端茶倒水,都是十分讲究的,比起来,黛玉可以说是小家碧玉的人物。对于去外祖母家,黛玉初时是犹豫纠结的,家道中落,父命难为,去到贾府虽还是半个主子,但总不如在家里自在。贾府家大业大,一不小心自是泥足深陷,不足以自保。

  此时的黛玉,却是凭着一颗玲珑心同初见的贾母取得了很好的关系,在贾府上上下下立稳了脚跟。总是在想,后来如果没有宝钗的出现,黛玉的日子是否会好过很多,最终还是觉得,罢了,黛玉的高傲与坚强,实际上与宝钗是没有关系的,反而因有宝钗,她们两个反而更像是一个镜子的正反面,相互映照,黛玉的形象反而更加清晰起来。

  其实,以她的心思未免察觉不到周围的变化,只是因着那份骄傲的心,不想也不愿去争罢了。这样的玲珑心,骨子里的高傲,若是置之死地而后生,那么,谁又能奈何的了她呢?慢慢琢磨而来,黛玉的争强好胜似乎只有在面对自己的爱情——宝玉的时候,尤为明显。在那样一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夫为天,三纲五常的时代里,她所在乎的,注定成了泡影,亦成了悲剧。

  为了爱情,放弃婚姻,在那样一个时代,黛玉的勇气是值得我们细细回味的。无论外界如何变迁,却是保持着自己内心深处真挚的情感,用那几分林妹妹的才情来诠释一个理想境界里的黛玉。黛玉用她的玲珑心将一切铺展开来,从而表现一个聪颖大气却又惹人怜爱的形象。黛玉是孤独的,在那样一个“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环境里,虽说是两心相许因还泪,但宝玉的存在却是给这个孤独的行者一个遥望的寄托。

  我们不难发现,在太虚幻境里那个苦心修行的绛珠草,在天地之间,一如现世的黛玉一样孤单寂寞,神瑛侍者便成为她唯一的期待与守候。对于一个孤独者来说,那些喧嚣与自己格格不入,然一丁点希望却可以让自己奋不顾身,乃至飞蛾扑火。许是,爱情本该是没有顾虑的`,因爱而生,因缘而灭。

  然,目光回转,镜子的另一面宝钗却是因为婚姻,放弃爱情。在那样一个时代,不是宝钗的错,只是大环境背景下,人们总不得已为了些现实的东西而放弃了自己想要的,包括压抑着内心深处的渴望。记得之前看过这样一句话,爱情是两个人的事,但婚姻,却是两个家庭的融合。宝钗的选择未必就是让自己不快乐的行为,也未必就不是自己想要的,小家碧玉有小家碧玉的委屈,大家闺秀有大家闺秀的无奈,如此猜测,无非是庄生晓梦迷蝴蝶罢了,无论镜子的哪一面,最终的结局非是离散而矣。

  关于爱情,关于婚姻,我们想要的,不妨问问自己的心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我想,人的一生总该有那么一次不顾一切,哪怕是飞蛾扑火。

  黛玉的才情和玲珑心思为她在偌大的府邸赢得了一席之地。但却也是因着这份玲珑,焚诗稿、断痴情,从此魂游天外再回不去那个原来的自己。女子聪明是好事,但红颜薄命,太过聪明的女子注定得不到幸福。其人无罪,怀璧其罪。如果黛玉能够再糊涂一些,也许会幸福的多。因着玲珑心,却是饱尝了世间冷暖,从而失了自己的爱情,独留一丝惆怅和叹息。

  黛玉的人生是悲剧的,不仅仅因为她没有得到爱情,反而更因为,她活得太明白,却是误了自己,误了终身。便是还泪断情缘,从此了无痴念。笔墨潇湘下的暗影勾勒的更多的是痴痴的等待以及那悲伤后的无奈罢了。

  红楼梦读后感2

  读罢《红楼梦》,已是深夜,我不知该如何表述自己复杂的感受,那种感觉,像是湛然寂静,又像是迷离恍惚。荣宁二府家破人亡,红粉丽人香消玉殒,霎那间,一切宛若散场后的电影院,一片漆黑,一片萧凉。

  “骂凤姐,恨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合上《红楼》,却发现其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女子,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王熙凤。她为整个家族操劳,却因为心里歹毒,口里尖快,没有谁爱戴她。别人给她的评价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的确,她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虽然贾瑞这种纨绔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财主的女儿和长安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极度贪婪,除了索取贿赂外,还靠着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的银子的梯己利钱来。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每当读到这些情节,我都会觉得,这个心狠手辣的女人,确实可恨。

  她曾公然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但她也像一般的.妇女一样,也供瘟神,给女儿起名求福祉。她的确很精明,但费尽心机所追求的爱情落了空,她奄奄一息时,平儿求贾琏给她请个大夫,贾琏却啐道:“我的性命还不保,我还管他么!”有人说王熙凤的惨痛结局是自食恶果,自作自受。或许是吧。但我还会为这个倔强好强的女子叹惋。我觉得,人生一世,只不过是一场旅行,我们每个人都是过客,所有的栖居都是暂时的,就连生命,都要归还给日月经天的自然。王熙凤啊王熙凤,你这是何必呢,占有再多的财物,攀上再高的地位,你也无法拥有内心的安宁,享受生活的安然平和啊!

  《红楼梦》结尾的那四句偈语,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流转,“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正如王熙凤最后叹息,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是啊,水满则溢,月盈则缺,谁也躲不过,兴盛衰亡的轮回。但人有时总那么贪婪,总是“身后有余忘缩手”却不知道,美好的东西是会在贪欲中走失。及至“眼前无路想回头”之时才恍然大悟,那些本该安宁祥和的岁月,却一去不返,任怎样敲门,怎样借茶问路,都再也不会,看见门里探出一张桃花笑脸来。那所大宅子里的热闹非凡,珠光宝气,勾心斗角,卿卿我我,都如一场梦,最后,几近虚无。

  红楼一梦,香艳浮华都已不再,唯余一丝寂寞的气息和一段传世的故事,世事无常,尘世的大舞台上,却总也免不了这最后一幕——灯熄人寂。

  红楼梦读后感3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是曹雪芹呕心沥血之作。是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的巅峰巨著,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顶峰。全书以贾宝玉、林黛玉二人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展现了广姿多彩的世俗人情,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方方面面,宝玉、黛玉二人的爱情悲剧,大家族的兴衰荣辱,几代人的命运沉浮。

  妈妈说《红楼梦》本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年轻人看到的是爱情,医生看到了各种药方,美食家看到了山珍海味,政客看到了家族兴衰,诗人看到的是诗词歌赋……

  而我却是糊里糊涂,这书太复杂了,说实话我基本没搞懂。我搞不大清楚,贾宝玉、林黛玉二人相互喜欢又为啥要相互折磨呢?薛宝钗她到底是真善人还是假装的呢?那个可怜的.香菱是谁让她受到那么多的苦难呢?王熙凤的手段干吗要那样的毒辣?刘姥姥是真的傻还是为了逗他人开心假装的呢?太多了,我搞不清了,我还是多看几遍吧!

  红楼梦读后感4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本我爱读的好书,里面主要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一段爱情故事。

  宝玉本是女娲补天留下来的一块玉石,黛玉本是一棵绛珠草,他们木石前盟后,就各自转世投胎了。

  宝玉投胎到贾家,黛玉投胎到林家,最后他们又碰到了一起,彼此相爱了。

  他们经过了凤姐、贾母、宝钗、贾政的重重考验和刁难。可是最后黛玉死了,宝玉也为了黛玉出家了,他们的爱情也就此结束了。

  我觉得要是黛玉能相信宝玉,和宝玉一起守护他们的.爱情,事情就不会那么糟糕。如果我可以穿越到古代,我一定会去告诉黛玉,让她不要这样的;并且我也会去古代劳动、做事的,亲自体验古代的生活!

  红楼梦读后感5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又名《石头记》。全书共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创造了一大批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如,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贵族公子贾宝玉,娴静稳重的薛宝钗等等,为我们演绎了一段精彩的.故事。

  黄昏,宝玉被别人叫去一整天,黛玉心中担心,晚饭后过来看他,丫环没听出来是谁,没让黛玉进去。

  黛玉听了,气的愣在门外,想到自己孤苦伶仃。不禁落下泪来,她回房抱膝含泪坐了一夜。第二天中午,宝玉听到山坡那边有人在低声哭泣,边哭边诉说,非常伤心。宝玉止住脚步细心听,只听那人念得悲悲切切,痛彻心扉。

  原来这是黛玉因为昨夜被关在门外,伤心难过,将这些残花落瓣拿来掩埋时因感而发吟出一首《葬花吟》。当宝玉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只是谁”时,不禁大哭,黛玉看见是宝玉,就质问他,昨晚为何不让丫鬟开门?宝玉发誓说不知道这件事。黛玉想可能是丫鬟偷懒,于是原谅了宝玉,两人破涕为笑,重归于好了。

  精彩故事还有很多,建议大家看一看。

  红楼梦读后感6

  “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题记

  大观园里斑驳的树影,寂静的幽亭犹在,却觅不到曾经的绯影衣香,一颦一语,漫天落英的飘散,诉说了谁的忧伤。花开,一个美丽的开始;盛,一个繁荣的象征;谢,一个个生命的离开;葬,一段感情的消逝,更是一个家族一个王朝的陨落。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梦里花落的多少日夜,是谁感叹又是谁无奈。花会再开亦会再败,谁也扭转不了这世间的生死轮回,我忧伤,等依安慰。依不在,谁能懂我心扉。多么美的青春,多么美的人世,却没有你的陪伴,我惶恐,我徘徊,我等待,说不完的故事,诉不完的情丝,断,给悲伤一个完美的终结。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未被温。”桃花散去千秋梦,也换不回曾经一点情。酒不醉人人自醉,心不颤抖人自颤,潇湘馆的声声夙怨,怡红院的阵阵叹息,淹没了一个世界的温情。青灯照壁,泪眼朦胧,任雨敲打着窗,我沉沉入睡,听不见耳旁你的.呼唤,你的叹息,我就这样离开,不,我没有离开,我从未离开。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泪已隔绝了我们的世界,我在这头葬花,那一边是谁的欢声笑语浸入耳边,鲜血揉满手帕,我已无力再去挣扎,花瓣翩翩飞满天,我给她自由,给她寻找幸福的权利。满头的悲愁,剪不断,理还乱。焚诗、葬花,为你而牵挂,那漫天的桃花又是怎样的孤独。花落于天思寄土,人落于情不妄人。我将离去,你挽留不了,我亦留不住脚步,就由时光带走一切,从此不见、不见……

  美梦终究成为一场空,韶华落尽,黛玉离开,宝玉出家,金簪葬雪,人泪葬花,空留宝钗独守空房,昔日遗腹已长成人,今日谁与相告,一切已非旧时风景。家族堕落,更变朝代,人已逝,梦已空。“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梦里几度回红楼,诉不完离殇,剪不完忧愁,还是年少,只能懂所谓的落魄忧愁,也许只有人到中年,才会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受吧!

  红楼梦读后感7

  《红楼梦》被誉为“古今第一奇书”,也是“四大名著”之一。

  《红楼梦》的作者是清朝的著名小说家——曹雪芹。

  曹沾,字梦阮,号雪芹,出生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之家,因家境衰落而饱尝辛酸。曹雪芹素性放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用了十年时间,历经多年艰辛,呕心沥血地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据说后半本书是曹雪芹逝世后,他的徒弟续写的。

  《红楼梦》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叙述了昌盛富裕的大家庭——贾家,一直到抄家败落的过程。

  书里的人物个性鲜明,有娇弱多病、文采奕奕的小心眼林黛玉,有优柔寡断的多情公子贾宝玉,有步步为营、为人大方的薛宝钗,还有见风使陀、笑里藏刀的泼辣管家王熙凤……

  这些人物关系复杂,这么多特点不同的人物组成了一个丰富繁琐、多姿多彩的大家庭。

  再加上一个个有趣精彩、扑朔迷离的故事,让整本书的情节变得有喜有忧,精彩万分。

  所以我觉得这是一部伟大的奇书。

  这部巨著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点点滴滴,呈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真正缩影。

  红楼梦读后感8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叫《红楼梦》。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她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晕又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然而,她的玲珑心思,于花开之时便见花落之凄,那份明了、心气、才华,在芸芸大观园里,犹如一枝傲雪寒梅,独立于世。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读中,从单纯的了解情节,到赏佳句美言,到品意境,到看字句背后的作者匠心,析人物性格命运,书中的人物,如同我的朋友,越走越近,逐渐为我了解,为我好恶。

  书如人,人亦如书。

  友谊就像酿酒,经年愈久,味道越浓。第一眼的印象不过是大致分类,如书的体裁,有散文、诗歌、小说、随笔,也有说教八股文。这第一眼,极为浅近,却又非常重要。喜欢小说的人看到诗歌,必然少一份深入品读的热情,而热衷政事的人看到说教八股文,则会有莫大的兴趣。没有热情,也许会错失一生的缘分;拥有兴趣,也许就握着了打开一个世界的钥匙。

  然而,仅凭第一眼,我们无法了解一个人。一本包装精美的书,里面也许全是空言滥言妄言,甚至谎言。人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书亦有斯是陋书,唯其言馨。要真正了解一个人,还得花时间读他。正所谓观其言而察其行,要像读书那样,静静地用心读一个人,读外表,也读言行,还读内心。有的人,第一眼很“对眼”,然而相交下来越走越远,最后甚至避之不及;有的人,第一印象不过如此,慢慢交往却发现他的众多好处,心中不免窃喜幸好未曾错过;也有的人,从见面的那一刻,恍若隔世重逢,从此相知相惜……好书难求,好友难得。

  读书,必须要读细节,细节处可得文章之真义。读人,最好和他共过患难,患难时方可见人之真情。你生病的时候陪伴在你身边嘘寒问暖、端茶递水的那个人,你失落的时候体贴问候、尽心开解的那个人,在凌晨两点还为你开着手机、肯听你唠叨的那个人,欣赏你的理想同时会提醒你踏实前进的.那个人……这些,都是你应该要珍惜的人。

  人格是用一笔一画写成的。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生活中,许多感人的东西都来自细节;校园里,许多伟大的力量都来自细节。人格浓缩在细节里,学校的精神和风貌也可以通过细节处透视。

  生活和工作也是如此,赢得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不容易,但如果你注重细节,也许你已经赢得了一半。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长期培养,严于律己,从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桩桩具体小事做起,我们的人格才能高尚,我们的校园才能美好,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希望。

  铅华洗尽,本色方露。狂沙吹尽,金玉始现。书亦如人,仿佛千变万化。人亦如书,其实万变不离其中。读书,就静静地读,直到看书不是书,看它物却见书的境界。读人,也静静地读,读出真性、真情、真义。

  红楼梦读后感9

  王熙凤是火一般的红色。她性格泼辣,敢作敢当,人人都叫她“凤辣子”。她的“摸样又极标致,言谈又极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男人万不及一的”。她“明里一盆火,暗里一把刀”,最后还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林黛玉是蓝色的。蓝色是忧愁、敏感、孤傲的,但也是坚强、叛逆、勇敢的。她有独到的人生见解,具有诗人的敏感的气质和奇逸的'文思,生就的伶牙俐齿,锋芒毕露,反抗着社会对她的迫害。她以落花自比,“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林黛玉一生以泪洗脸,在生命和理想的绝望的边缘,却反常地出现了笑容,她以笑来结束她哭的一生。

  贾宝玉是粉色的。自然,大方,惹人喜爱。他出身在一定个“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他认为“女儿是水做的”,从不因为丫头的身份低贱就轻视她们。但是最后他和林黛玉终因+势孤力单而以悲剧结束。

  《红楼梦》中的又一色彩——白色,为《红楼梦》画上了句号,正如那个混乱之世,所有的邪恶与幸福都被埋在茫茫的一片白色中……

  红楼梦读后感10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叫《红楼梦》。

  在这本书中,有心狠手辣的王熙凤、博览诗书的薛宝钗,才华横溢的林黛玉,聪明灵秀的贾宝玉,智慧靓丽的晴雯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闭上眼仿佛看见了她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是有沁人肺腑的感觉,每一句都像是尖锐又锋利的刀,深深插入读者内心,无形之中像是被掐住了自己的喉咙。记得她的.《葬花词》:“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感慨万千。

  她哭泣,因为太委屈。她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她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晕又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红楼梦读后感11

  想必大家都知道《红楼梦》这本书吧!《红楼梦》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红楼梦》吧!

  读完《红楼梦》这本书,我最喜欢的一篇是:猜灯谜。里面讲了:元春写了一个灯谜,让弟弟妹妹们来猜。随后,宝玉他们也都纷纷自己写了一个灯谜让其他人来猜,宝玉他们除了贾环写的诗不好,其他人写的都很好。我喜欢这一篇的理由是:读了这篇,会看到那些诗,因为那些诗写的不错,所以百看不厌,其中要数探春做的`是最妙。

  《红楼梦》中的任务有许多,下面我就来评一评这些人物,宝玉心地善良,黛玉爱发一些小脾气,宝杈八面玲珑探春正直,以上就是这些人物的性格。我最喜欢的就是探春了,因为她的性格正直。

  《红楼梦》这本书中的贾家太封建了,就是因为贾家封建导致宝玉,黛玉和宝杈三个人到最后谁都没有落到好的下场,黛玉死了,宝玉出家,宝杈一个人。如果当时让黛玉嫁给宝玉,让宝杈与其他人结婚,就不会让他们三个人谁也没有过上好日子,真是有情人终未成眷属。

  红楼梦读后感12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红楼梦读后感13

  小的时候经常听别人说到少不看三国,老不看后楼梦,那时不是特别的懂,现在慢慢的理解了这一观点。

  红楼梦这部小说是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还有叫红楼梦为石头记,此本书主要分为一百二十回“程本”和八十回“脂本”两种版本。

  这本小说主要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主要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整段小说的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性美和悲剧没。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还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在于我对于红楼梦的评价就是写了一个家族的兴衰,通过描写各个家族的琐事来体现出当时社会的背景是怎么的,人们也是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之中去,之所以能成为四大名著之一,一定会有它自己的韵味在里面,我的评析只是最表面的,这也是在于人们的经历有关,经历多了懂得也就多了,也明白了许多当时没有明白的事情了。

  红楼梦读后感14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电视中一阵凄婉的吟唱让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好奇的去看看屏幕下古朴的字体显示出的一行行文字。这些吟咏的片段深深吸引了我,于是我带着强烈的好奇以及对文学的喜爱把家里的书柜翻了个底朝天,终于在一个隐蔽的角落发现了落满灰尘的你——《红楼梦》

  《红楼梦》像是每个文科生的至宝,又像是高不可越的铁墙,只能让人望书兴叹。

  但是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丫头却千辛万苦找到你,并钻进了深深的大坑,从此开始了与这本书爱恨难分的纠缠史。

  无数个夜晚,我盯着这本厚书一动不动的读上几个小时,一边被这个可怕的古文,文白混合的小说体折腾得欲哭无泪,一遍又难耐好奇心的往下翻译去。

  读了一遍又一遍,又听了两遍评书和详细讲解后,我开始慢慢理解了这本书。很多人都认为这本小说仅仅是讲述宝玉和黛玉悲惨的爱情故事,其实这本书包含的深刻含义有很多。曹雪芹写这本书时已经被抄家了,他在一个连自己的命都很难保住时已经不再是一个浪漫多情、天真自由、锦衣玉食的“宝玉”。他懂得了很多,并把这些隐藏在书里,讲述了一个家族由繁华到衰败的过程。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只是宝玉说的一句话。这样的话在今日不足为奇,但在那个充满封建礼教的时代却是“疯话”。在那个时代,女性被束缚在“三从四德”里,甚至被剥夺拥有个性的权利。而在这本书的文字里,却有几十位个性迥异的.女子,每一个都如此鲜活。秦雯的勇毅、凤姐的泼辣,都那样直扑而来,直教人惊叹。这样一对比,除了宝玉,男子反而一个个懦弱胆怯,只会读一点死书,糟蹋女人。有这么开放的思想是那个时代很少有的作品。

  在这个家族衰败的过程中,很明显看出家族里的繁华与凄凉,这样明显的对比,让人不禁感慨万分。《红楼梦》这本书有段时间是被禁的,一开始我还不明白,这么好的书怎么会被禁呢?后来才慢慢发现,书中很多细节描写都在暗示朝廷的腐败与无能。包括凤姐偷偷放高利贷,薛蟠打死人后竟跟“没事人一般,只管带了家眷走他的路”,官府审案只称是“暴病身亡”,给点银子就完事了,可见薛家怎么能不败落?

  读一本《红楼梦》,永远读不完的是深切的内涵与灵魂,你让我看清世间的真、善、美、恶。次次读,次次悟,正是《红楼梦》,你不朽的魅力。

  红楼梦读后感15

  中国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有着无数经典的文学作品,而《红楼梦》是世界文学殿堂的奇葩,是世界文化的灿烂瑰宝,是我们的文学宝藏。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阅它,并理解它所表达的深意。

  曹雪芹作为一个落没大家族的子弟,从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子突然转变为家徒四壁的穷人,他体会了那个时代的人情冷暖。从他的描绘中我们可以在《红楼梦》中找寻它的`实际价值,从中找到我们这个时代所需的东西。

  贾宝玉作为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贵族公子哥,在外人看来应该是个傲气冷漠的人,却会说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气逼人”这种话。虽说娇生惯养有点小脾气,但对女子却是极好的。他会因为林妹妹心情不好而放下架子去哄人;会因为对自己的丫鬟发了脾气而去道歉;会拿出一箱子名贵扇子给晴雯撕,就只因为她喜欢撕扇子。而贾府作为一个大家族,但是对待外人却也是十分仁慈的。就比如说刘姥姥。刘姥姥曾两次到贾府去攀亲戚,不但没有被敷衍对待,反而得到了不少的好东西。虽然说不是人人都是以真心相待,但也没有仗着家大业大而欺负人。这些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要求做到的平等。不是一个人要做到平等待人,而是整个社会都要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要做到平等待人,在实际生活中努力实践它。

  贾雨村作为一个文墨描写并不多,却极其关键的人物,他的变化让人难过。曾作为一个穷书生的时候,他连上京赶考的钱都没有,是当时仍富裕的甄士隐给了他银两,让他能去考试。后来他才可能成为进士,成为一方知府。然而他在处理薛蟠打死人并强抢民女这件事上,因为畏惧四大家族的势力,而放弃了作为一个官的应有的品质。且那被强抢的少女是他恩人甄士隐的丢失的女儿,他也没有帮助这个孤苦伶仃的女孩。他的这些做法,在我们这个时代来说,就是缺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法治、诚信和敬业。为官,贾雨村没有敬业、公正。为人,他和那些知实情却熟视无睹的人一般,没有诚信待人。这一切,都导致了这个社会的不法治。而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我们不能如此,我们一定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带发修行的小道姑妙玉,本来常伴青灯古佛之人该是有一颗大慈之心的人,可她却为人尖酸刻薄,傲慢无礼。就拿刘姥姥进大观园一事来说,当贾母一行人来到道姑们修行的院子,妙玉便差人去上了茶,茶自然是好的。贾母一高兴就赏了刘姥姥半杯茶。待大家喝完茶之后,道姑收拾茶具,这妙玉便指着刘姥姥用过的杯子说,这等脏污物就不要了。贾府中身价比她高许多的人都不曾如此,她到是如此。待人和善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千万不要学这种人的做法。

  《红楼梦》当真一本优秀的作品,我们真该好好学习,体会其中乐趣。

  品红楼,体真情!

  红楼梦读后感16

  中华文化博大精神,源远流长而中华经典更是哺育了一代又代人的成长。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经典便是被人们合称为四大名著的《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及《三国演义》。这几本经典名著不论是书还是电视剧都深受人们喜爱。而我最喜欢从《西游记》和《红楼梦》了。喜欢它们不仅仅是因为书中内容,更是因为他们所给我带来的影响。上起初我并不爱看《红楼梦》,妈妈买给我看都不看,却未曾想过看完这本书的自己会为妈妈把我这本书卖了而伤心,直到自己存够了钱又买了一本才将此事翻篇。我喜欢看这本书是因为一句“满纸荒堂言,一把辛酸泪。"这本书看从内容不多,却完整的记录了一个家族由盛至衰的过程。

  正因如此。我将这本书看了一遍又一遍,而每看一遍便哭一次,只是不知是因为如此强大的家族也衰落了,应了那句盛宠必衰,还是因为贾宝玉和林妹妹之间多情幻灭哭泣。我只知道,次有《红楼梦》都会有新的体会因为《红楼梦》能让读者明白人生百态,能让人们知道环境会造就人们的性格,性格影响你对一些事情的心态,林黛玉便是如此她因为体弱住入母亲娘家,认为自己寄人篱下,便成为了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正因为这多愁善感的`性格使其因贾宝天娶她人而死,死前焚诗也所早含恨而终,伤心欲绝了。这本书中最让人可惜的是贾。林二人之间的爱情而贾氏一族也随着一人没落了。书中也描绘了许多奢侈生活,这便是封建时代的生活。所谓由给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可想而之贾氏一族人往后生活的艰难。

  《西游记》我最先看的不是书而是动画片,可以说《西游记》陪伴了我整个童年。我先是看完了《西游记》的动画片,然后又让妈妈买了有插画的《西游记》的书,再后来又开始看《西游记》的电视剧等自己会拼音了字也认得差不多时,又买了全是字的《西游记》由此何见我对《西游记》这本书的喜爱程度了。小时候爱看它是因为喜欢孙悟空的能干及内容十分生动有趣,而现在我看到有志者,竞成的师徒四人。因为我看到了他们的不容易,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不畏艰险,只为求取真经。不论多难都朝着这个方向,在他们身上我学会了善良,知错能改。忠厚老实等等优良品格。

  红楼梦读后感17

  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有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国内至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巨作,我仔细阅读一番后,果然名不虚传。

  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贵族青年男女的爱情为主线,展现了当时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和封建制度下人物的悲惨命运。全书以贾府为中心,描写了上至朝廷下至市井的人情世故和社会风俗,并运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描写贵族青少年的日常生活、游戏、读书与社交,可谓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一部《红楼梦》,也是当时社会的真实缩影。看似繁花着锦烈火烹油的贾府,实则矛盾重重:家族统治者和叛逆青年之间的矛盾,主仆之间的矛盾,上层奴仆和下层奴仆之间的矛盾,统治者间不同派系的矛盾,嫡庶之间的矛盾……在全书中,贾宝玉挨打和抄检大观园是全书中所有矛盾的集中爆发点。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薛宝钗藏愚守拙,王熙凤机关算尽,李纨如“死灰槁木”一般,迎春是“有气的死人”,心直口快的'史湘云……每个人物都深入人心,令人回味。而这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贾宝玉和林黛玉。

  贾宝玉衔玉而生,聪明灵秀,是贾家寄予厚望的人物。他的思想叛逆而前卫。在他心中,人与人都是平等的,人只有善恶美丑之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蔑视假道学的夫子,不相信男尊女卑。他爱惜女孩子,认为女儿家都是水做的骨肉,清新可人,是钟灵毓秀所在。后来,贾府遭遇了一系列变故,历经革职抄家,祖母和元春逝世,迎春受虐致死,探春远嫁,妙玉遭劫……特别是被偷梁换柱与宝钗结婚致使黛玉魂归离恨天,使贾宝玉遭到了极大的精神重创。生离死别,物是人非,世态炎凉,人间冷暖,使他恍如身处水中月镜中花,时而癫狂,时而痴呆,时而清醒异常。在顿悟了一切后,贾宝玉最终“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悬崖撒手”而去。

  林黛玉同样是一个优美的女性。她楚楚可怜,多才多艺,多愁善感,充满诗情画意。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她敏感小性,不懂人情世故。她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做最真实的自我。她执着于爱情,却又压抑着自己。在封建社会传统道德的打压下,贾宝玉娶了端庄大方的薛宝钗,成就了“金玉良缘”。而她却苦恋无果,最终泪尽而逝。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随着一纸抄家皇令的下达,赫赫扬扬的百年荣宁二府顷刻间大厦将倾。那些如水般清纯的女性也惨遭厄运。黛玉泪尽而逝,宝钗独守空房,惜春落发为尼……真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合上书页,书香犹在手中。走进红楼,感知一曲悲歌一段梦。

  红楼梦读后感18

  “假亦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在第一回中,甄士隐在梦中看见一僧一道携宝玉下凡时在太虚仙境的大牌坊上看到的一幅对联。而这首对联,写的玄妙异常,其中的“假”,“真”,“无”,“有”四字更是很难真正体会。何为假?而何又谓真?眼见不一定为真,耳听不一定假。而何为无,又何为有?手上拿着的说不定是无,而心中想的则可能是有。在这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之中,就存在着巧妙的玄机。

  正如曹雪芹自己所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如果真的只如曹雪芹所说,满纸只是荒唐言,又何从谈起辛酸泪。而作者不痴,所以这部书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解”的这本书中的“味”。“假亦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只有读懂了这句话,从表面的假语中看出事实的真相,才能读懂真正红楼梦。

  这句话,到底该如何解释。我认为,读了后面的故事,这句话自然就解出来了。“假亦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句话告诉我们,当你把假的当成了真的,真的也就成了假的,把没有的东西当作有的,而有的东西也成为了没有的。而这幅对联反过来读,意思也是一样。作者用这句话来提醒读者要辨清什么是真的,有的;什么是假的,无的,才不至于在乱象中迷惑了真意。正如鲁迅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好多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只有守住本心,才能解意,万不可无中生有,以假乱真。

  甄士隐,贾雨村,这两个人物在第一回中就出现了,甄士隐接济了贾雨村,使他一举中第。而当我们分析他们两个的名字之时,就发现了其中的玄机。一个是“真事隐”,一个是“假语存”。而这正照应了这幅对联,而接下来两人的命运,也同样顺应了这句话。在第二回中,甄士隐解了“好了歌”,随着跛脚道人遁入了空门;而贾雨村,则在甄士隐最后的所居之所当上了县老爷。甄士隐遁入了空门,“真”变成了“假”的,而贾雨村却当上了县老爷,“假”的却又变成了真实存在于这个世上的。而纵观全局,甄士隐,贾雨村这两个人物的存在,无疑是作者为了告诉读者真事已经隐去,而存在在表面上的只是假语。假亦真,而真亦假,红楼梦就在真假虚实中拉开了序幕。

  而这幅对联第二次则出现在了第五回之中,当贾宝玉梦游仙境的时候,他也看到了这副对联。而这幅对联,也点出了贾宝玉不寻常的一生。而曹雪芹真实(甄)的命运和归宿,也正是贾宝玉的一生经历。在梦境中,宝玉不但看到了自己的命运,也看到了众人的命运。在万物凋零之时,“有”的变成了“无”的,“假”的也变成了“真”的。而在太虚幻境中,贾宝玉看到了金陵十二钗的正副册,听到了《红楼梦》曲,而这也揭示了贾府中人一生的命运。听完之后,宝玉自觉朦胧恍惚,告醉求卧,紧接着就发生了贾宝玉与可卿发生的云雨之事,而最后贾宝玉甚至在梦中遇险时大叫:“可卿救我!”说明这个梦境十分真实。而太虚仙境中的可卿,并非指的是秦可卿,我想应该指的是贾宝玉的梦中情人。而在第五回中对于可卿的描绘则是:“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而可卿乳名兼美,正是说明了可卿只是贾宝玉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并且产生爱慕之情的三名女性(秦可卿,宝钗,黛玉)叠加在一起而形成的,并非指的是秦可卿一人。而在太虚仙境中经历的这些事,其实是“假”的,但是每个人的命运,却又真实的发生了。正好照应了“假亦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幅对联。当你以为太虚仙境中只是假的东西,无的东西,却又发现它们变成了真的,有的东西。

  也正如《好了歌》中所唱一样。“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这其中,功名利禄,金银,娇妻,儿孙才是真的东西,而神仙只是存在于神话之中,是假的东西。人生在世时,人们总觉得真的东西比假的东西要好。但当人归西远去之时,真的东西变成了荒冢上的草,妻子金银随风而去,儿孙也离开了你。而假的东西,却变成了好的东西。

  而这也照应了红楼梦曲,“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遁入空门,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真的东西已经凋亡散尽,而只有遁入空门的才得以保全了性命。真的变成了无的,而假的又变成了有的。人不应如此执迷于有的'东西之上,看破红尘中的一切,心境空明时,便有了东西。

  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佛教思想。正如六祖慧能所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在心中,而只有这些假的东西,才能长存于心中,永驻于世间。“酒肉穿肠过,佛祖在心头”,酒肉这些世俗真实之物,只是穿肠而过,变成了假的东西。而佛祖,这是一个虚的东西,却是在心中真正有的东西。佛教告诉人们获得幸福与超脱需要“四大皆空”,要求人们放下执念,放下理想,看破红尘,超然于世间。而一味追求“空”的人,却又会有“空执”。“空”,只是在人有的特别的经历经验之后,再回想自我,明醒己身的产物,它存在于刹那间。在那一刻之前,人是俗人,“有”的即为“真”的,“无”的即为“假”的;在那一刹那之后,才为真正的明悟,人才真正找到了“自我”,“有”变成了“假”的,而“无“变成了”真“的。

  在红楼梦第五十六回之中,江南金陵的甄家来京拜访贾家。这个甄家,在第二回中就出现在冷子兴的口中,甄家是个富而好礼之家,曾经接驾过皇帝四次。奇怪的是,甄家也有一个长得眉清目秀的少年,名叫甄宝玉,长得也酷似贾宝玉。而这也是作者的另一个意象,甄宝玉,贾宝玉,就变成了真假宝玉。而这两个宝玉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根据对联上所说“假亦真时真亦假”,我们则可以看出,其实两个宝玉亦真亦假,其实他们两个有着同样的本源—也就是作者曹雪芹本人,所以也就不存在真假宝玉之分了。而从接驾四次的角度来说,也是如此,康熙皇帝南巡不止四次,所以身为江宁织造的曹寅接待过皇帝四次也就不足为奇了。而甄府,贾府,一个身在江南金陵,而一个活在大都,这很可能是作者因为清朝时让人谈之色变的“文字狱”压迫,不得不避嫌才为之。

  而随着故事的发展,情节的深入,贾府这个庞大的整体也看是走向了毁灭。而故事的情节也正如红楼梦曲中所说,贾宝玉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不得不遁入空门。而在贾府覆灭之前,与贾府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甄家却是被提前就被抄家,彻底的败落了下去。而根据对联所说,“假亦是真,真亦是假。”而贾府这个庞大的大厦,最终也受到了命运的惩罚,倒了下去,树倒猢狲散,府邸被抄,财产充公,有罪者(贾赦,贾珍)或被斩首或被发配,家眷也被贩卖成了奴隶。一代巨族,贾家,就这样倒了下去。而它的命运也终究没有逃脱红楼梦中所说的一样。在第五回中,当宝玉听见“红楼梦曲”时,应该只是把它当作一个虚渺的东西,没有认真地去听,否则又怎可能悟不透。而红楼梦曲中的内容,最终也应证了太虚仙境前的那副对联,”假亦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而就从贾府整体而言,一开始我们看到了表面上的荣华富贵,但也如对联所述那样,当你认为拥“有”荣华富贵是“真”的时候,却没发现其实那些全都是“假”的,是“无”的。而背后真的东西是虚无,是空。而这种空,不仅仅只是物质上的,而更多的则是心灵上的一种境界。

  “假亦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句话在红楼梦开始就出现在了读者们的眼帘之中,它贯穿了红楼梦整本书,它是贾府命运的主旨。在红楼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事都正如这对联所说一样。而这也是作者曹雪芹想告诉我们的东西,人不要一味的追求执念,追求物欲,这样终究你认为有的东西也会变成无的。我们人生追求的应是空,看破红尘,使自己心境空明,看淡世间的得失。而这些,我想也是作者曹雪芹经历了人生的如此大风大浪之后得到的收获吧。

  红楼梦读后感19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就其中味?”一首千古流传的诗词吟诵来,拉开了《红楼梦》这部千古巨作的华丽帷幔。——题记

  《红楼梦》,我见过比它架构庞大的,见过比它华丽宏伟的,但是,它却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吸引着人们去一遍遍品读一遍遍揣摩。是了,是曹雪芹倾心刻画的人物形象使这本古典名著魅力无穷。

  飘飘洒洒落下漫天花瓣,一个纤小的人影拿着花锄正进行着她认为无比神圣却哀戚的仪式——葬花,那便是林黛玉。黛玉纤弱而敏感,是个痴情悲观的人儿,先天的身体虚弱造就了她“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的忧郁气质。她一直爱恋着宝玉,却是敢爱不敢说,总是把心意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最后为爱情而死去。

  宝玉,一个痴心多情的少年,他平时看似嘻嘻哈哈乐乐呵呵,用情却是一往情深。他一直喜欢着黛玉,却中了凤姐的计策稀里糊涂地与宝钗成亲,最后遁悟空门,随两位仙人而去。

  还有那娴静端庄大方温婉的宝钗,狠厉泼辣的王熙凤,具有叛逆性格的晴雯……一个个人都刻画得如此生动、性格鲜明,这正是《红楼梦》最为精妙之处啊。

  这本书不但人物刻画精妙,那庞大而华丽的架构也令人为之震撼——《红楼梦》以宝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细致地描写了贾府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这儿到处都是琪花瑶草,金玉遍地,丫鬟小厮到处可见,华丽的布局看得读者们眼花缭乱的同时也为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深深感叹,完美地契合了题目,“红楼梦”啊,华丽的朱楼梦境般的富贵生活啊。

  当我们沉浸在书中精妙的词藻构造之时,是否早已忘却了书的作者,那位饱经风霜生活潦倒的明代文豪曹雪芹。这样一个曹雪芹——一个洞悉社会、冷眼看世的人;一个怀着惊天纬地之才却被黑暗现实埋没的人,他或许饱尝世态炎凉,却拥有满腔热血;他或许消极避世,却又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者!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不仅是《红楼梦》的'开篇诗,更诠释了曹雪芹对艺术与爱情的执着追求。“荒唐言”,小说的本身是荒唐的,给人非现实之感,那《好了歌》讲的便是这个意思;而作者要写这部小说的选择也是荒唐至极的。当时人们认为小说不过都是些虚浮琐屑的言论,庄子曾说过:“饰小说以干县令,于大达再远矣。”但曹雪芹还是执着地选择了艺术,一心去追求着自己的艺术与爱情。

  “说道心酸处,荒唐愈可悲。因是同一梦,休笑世人痴”有始便有终,还是一首渺渺虚浮的诗在悠悠回荡,《红楼梦》的故事终了,谁解其中味?还有多少味儿可解?只待你去细细品味慢慢琢磨,《红楼梦》是一部永远品不尽读不完的书。

  红楼梦读后感20

  曹雪芹的《红楼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将四大家族的兴衰与人物的命运紧密的串联在一起,通过前后的对比将故事推向了高潮。

  读《红楼梦》,不得不说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这是一点凄美的爱情故事,结局让人叹息,因为种种缘由,明明两情相悦的一段爱情故事就这样被拆散。究其原因,还是封建观念在作祟,林黛玉从小孤苦伶仃,没有后台靠山,试问贾家这样的'封建家族怎么能容忍贾宝玉找这样的妻子呢?答案很明显。这是时代的局限性造就的悲哀,如果在现在自由开放的社会,贾宝玉和林黛玉肯定能成就一段爱情佳话,这也是身在封建王朝,封建家庭的无可奈何。

  我在为身在这个自由民主的社会而庆幸的同时,也要学会珍惜,珍惜眼前的一切,亲情、爱情……活在当下,享受这自由的空气!

  红楼梦读后感21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很多人读了《红楼梦》这本书,会有不同的感受。在我看来,这本书写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以一个悲惨的结局作为一个结尾,这本书也讲出封建社会制度的败坏。贾府和其它家族以及社会经历了一个由盛到衰的一个阶段。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文中的林黛玉,她是一个体弱多病,且自怜,自卑的人,因为自己的这些行为特点而让自己没有一个很好的结局。因此,我认为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只有相信自己,给予自己力量,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结局中,元妃过了世,使贾府失宠,被抄了;贾府中的'人犯了罪,别关进狱里,也是贾府被抄的原因之一。读了《红楼梦》这本名著,也让我从中悟出了很多道理,贾府的由盛到衰,其中,只有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后面元妃过世了。难道,真识的原因就是元妃过世吗?而是贾府不努力,去依靠元妃,元妃不在了,他们就自然倒下了。

  我想贾府的没落再次告诉我们,只有自己变得强大,才能改变命运!有一户人家,他们家的女主人是一个官二代,每次都是依靠她拥有的关系去发财致富,从未想过要自己努力,过得日子基本叫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像一个小孩子一样。突然,有一天,让她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的父亲过世了,所有跟她父亲有关系的人再也不去接触他们家了,听到消息后的她,心情已经崩溃,从此,她领会到要自己脚踏实地去做事,不能去依靠别人,只有自己做出来的事是真实性的,她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活。

  一个简单的实际例子让我领悟到无论是做人做事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好,不能贪婪。

  红楼梦读后感22

  这里鸳鸯见邢夫人去了,必在凤姐儿房里商议去了,必定有人来问他的,不如躲了这里,因找了琥珀说道:“老太太要问我,只说我病了,没吃早饭,往园子里逛逛就来。”琥珀答应了。鸳鸯也往园子里来,各处游玩,不想正遇见平儿。平儿因见无人,便笑道:“新姨娘来了!”鸳鸯听了,便红了脸,说道:“怪道你们串通一气来算计我!等着我和你主子闹去就是了。”平儿听了,自悔失言,便拉他到枫树底下,坐在一块石上,越性把方才凤姐过去回来所有的形景言词始末原由告诉与他。

  这段说到为躲尴尬的鸳鸯来到大观园,不巧遇到出来闲逛的平儿。平儿为显摆自己消息灵通,一句“新姨娘来了!”把这个心里正不自在又无计可施的鸳鸯惹毛了。

  平儿是贾琏的妾,算是半个主子,此刻又兼任了荣国府当家奶奶王熙凤的助手,在众奴仆面前正是权势熏天的'时候;而鸳鸯虽然是家生奴才,但却是贾母最信任的大丫头,贾府的头层主子们也轻易不愿意得罪她。而这种情况天长日久、日积月累下来,鸳鸯学会了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谋生存的方法。

  正因为如此,鸳鸯面对平儿的取笑,又气又急,张口就说要去找“你主子闹去”。

  鸳鸯气急之余的这句话,既有威胁的意味,也有俯视的角度,加上贾琏凤姐夫妻日常面对鸳鸯时还有三分客气,平儿听了之后自悔失言。

  平儿和贾琏、王熙凤一样,也不想得罪这么一个特殊的丫头,因此听鸳鸯这么说,也觉后悔。但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那是无法收回的,只能想办法补救。

  平儿补救的方法非常简单,还是老套路,向人泄露主子的秘密,以换取对方的信任。这次,“便拉他到枫树底下,坐在一块石上,越性把方才凤姐过去回来所有的形景言词始末原由告诉与他。”

  之前我们就说过,平儿的好人缘是怎么来的?全靠出卖主子的秘密而来。这一段不过就是一个佐证罢了。

  说实话,我越来越不喜欢平儿。

【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书心得 《红楼梦》 读书心得11-17

红楼梦读后感08-17

红楼梦读后感10-06

《红楼梦》的读后感10-06

《红楼梦》读后感10-06

红楼梦的读后感08-18

(精选)红楼梦读后感07-24

(经典)红楼梦读后感07-25

【精选】红楼梦读后感07-28

《红楼梦》读后感(经典)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