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案范文(精选1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案 1
课前准备:
由于学生是在一年以前学习过了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尽管折线统计图还没有正式学习,但从其他一些媒体中是见过的,学生对此并非一无所知。为了唤起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回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然呈现折线统计图,课前预设了一项作业:通过报纸、书刊、电视或网络了解并收集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
教学过程:
一、交流收集的各式统计图表,引入新课
1、交流并展示同学们课前收集的统计图或统计表。(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中的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展示)指着折线统计图问学生:你们知道他们的名称吗?这就是我们在本单元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2、老师也在课前进行了调查,用多媒体或挂图出示“非典”图片。介绍2003年发生在我国“非典”期间的一些事例。在讲到全国人民都很关心北京这个“非典”重灾区的情况,报纸、电视和网络每天都要公布新增病人的人数,这也是全国人民了解疫区情况的重要途径时,同时出示教科书提供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这两份统计图表。
(1)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请上台来指着统计图或统计表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学生交流的信息主要包括:不同日期所对应的人数和不同人数对应的日期,以及新增病人最多与最少的日期,其中可能会有个别学生能说出新增病人人数越来越少。
教师:刚才我听到有个别同学说新增病人人数越来越少,你们觉得是这样吗?是怎样看出来的?(请这个学生上来讲一讲)
教师:这个信息在当时可重要了,让人们心理安稳了许多。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信息只有少数同学看到了?如果把它换成这种形式的统计图,这个信息就很明显了。(出示折线统计图)
二、认识折线统计图
1、师:从折线统计图上你都看到了些什么?(通过看图,学生明确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一样,有统计图的名称,统计的时间,统计图的横向表示日期,纵向表示新增病人数。)
2、师:请同学们观察统计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是怎么看出来的?(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说说)
学生:我看到了5月1日对(对应)的点最高,说明这天新增病人最多。
学生:我看到了5月31日对应的点最低,说明这天新增病人最少。
学生:我看到从5月1日以后的线在一直往下走(用手势在边说边比划),所以新增病人在不断地减少。
学生:我看到从4月26日到5月1日,新增病人还在增加,因为这个时间的线段在往上走。
教师:同学们不仅能说出新增病人的变化情况,还能从折线统计图中点的位置来说明人数的多与少,从线段的上升和下降说明人数的增加和较少。很了不起!
教师:刚才同学们已经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了5月1日以后的新增病人在逐渐减少,那么是不是每个月减少的人数都一样呢?能不能从图上看出来那个月人数减少得最多呢?(学生讨论)
学生:每个月减少的人数,我可以将挨着的两个点的人数相减,再比较就可以知道了。
学生:不用那么麻烦,我只要看哪一段斜得最厉害,这期间的新增人数就减少得最多。
教师:他说“那一段斜得最厉害”是什么意思?谁听明白了?
学生:我知道,比如说5月1日到5月6日,竖着看,人数减少了2?5格,1格代表20人,2?5格大约就减少了50人。在看5月6日到11日,也是竖着看,人数减少了1?5格,大约减少了30人。
教师:把相邻两个点竖着比较,看人数的减少情况,是个好办法。谁再来说说你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我发现相邻两个点横着的距离都是一样的,竖着减少得越快,这部分的线段就越陡,说明人数减少得越多,也可以说,如果线段越平,人数减少就越少,就像26日到31日那样,减少的人数最少。
教师: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线段倾斜的程度就表示了人数减少的快慢。
3、根据折线统计图独立完成第117页下面的填空。
教师:请同学汇报自己是怎样填的`,并说明你是怎样从图中看出来的。
学生:第1题新增病人在5月1日最多,达到122人,以后人数在逐渐减少。因为5月1日的点最高,所以人数最多。达到的人数我是从统计表中看到的,统计图上看不准确。因为在5月1日以后的折线都在不断下降,所以人数在逐渐减少。
学生:新增病人减少最快的时间是在5月2日到5月6日,减少了52人。我发现从5月2日到5月6日的线段下降得最快来找到的,减少的人数也是从统计表中查到的。
学生:我觉得6月初的新增病人的人数会更少,说不定没有了。
教师:做出这个预测有道理吗?依据什么?
学生:看这个折线的变化就知道,新增病人人数越来越少,折线越来越向下降,所以可以估计6月初的新增病人会更少。
教师:怎么理解?
学生:就是看折线一直往下降的趋势。
教师:看“趋势”来做预测,很有道理!
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案 2
教学目标:
1、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初步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2、理解折线统计图中所表示的数据的意义和数量关系的变化情况,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量的变化过程作简单的描述。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在教师帮助下进行绘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出示:反映同一统计内容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一幅(图略)。
1、请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1)学生观察统计图,同桌或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师生共同评价并概括出:相同的地方:都有标题、单位、制图日期和纵横轴;
不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是用折线上的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2、讨论:比较一下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你觉得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为?
(1)学生讨论。
(2)反馈交流,师生共同讨论明确: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3、想一想:通过刚才的比较,你觉得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在制作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你会画折线统计图吗?
二、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制作
1、出示例2:某地2004年各月平均气温
(1)思考题:根据题目中的最高平均气温,纵轴上1格表示几度较好?那么纵、横轴各要画多少长?
(2)学生尝试绘制统计图,教师巡回指导。
2、反馈交流。(投影仪)
(1)展示作品
(2)说说制作过程
(3)教师概括制作方法
三、读图练习
1、从图中可以看出: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上升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最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说说你的方法。
3、你能否说说这个地方2004年全年气温的变化情况?你认为全年气温变化的转折点在哪里?
4、你还能从图中想到什么?说给其他同学听一听。
四、练习(读图与画图)
1、试一试。
2、练一练。
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案 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4~96页。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2、引导同学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战略,发展统计意识。
3、使同学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迁移感知
出示数据。
4月10日:27℃;4月12日:15℃;4月14日:12℃;4月16日:21℃;4月18日:25℃;4月20日:26℃。
谈话:这是老师收集的近期南京地区最高气温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同学的回答,相机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提问: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出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谈话: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用什么方式来表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我们到“金陵气象”网站去看一看吧!
登陆“金陵气象”网页,检查有关气象信息。(网页上有大量反映天气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提问:看了这个网页,你发现了些什么?
指出:人们通常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气温的变化情况。(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出示网页中反映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谈话:这个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它表达了哪些信息呢?我们先听一听气象播报员是如何介绍近期天气变化情况的。
课件播放:气象播报员依据统计图介绍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配音: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登陆“金陵气象”,据“南京近期最高气温统计图”显示,南京近期气温变化较大,4月10日最高气温为27摄氏度,14日最高温度仅为12摄氏度。5天时间,最高温度降幅达15度。从4月16日起,天气转晴,气温再度上升。“金陵气象”提醒各位适时增减衣物,防止气温变化引发疾病。)
提问: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这几天的气温变化很大。)
追问: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这几天气温变化很大的?(从气象播报员的提示中知道的;从统计图中也可以看出来。)
二、情境延续,读图感悟
1、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局部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同学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着重引导同学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描述数据的方法等)。
提问:表示4月12日最高气温的点在哪里?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摄氏度?4月18日呢?
2、数据分析。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身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每几天记录一次最高气温?
(2)哪天最高气温最高?哪天最高气温最低?
(3)最高气温上升得最快的是哪天到哪天?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同学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3、小结。
讨论:人们在表示气温变化情况时,为什么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不只能够看出每一天的最高温度,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一段时间里气温的变化情况。)
三、联系生活,再度感悟
1、出示本周南京地区最高气温折线统计图。(星期日:24℃;星期一:25℃;星期二:25℃;星期三:22℃;星期四:24℃;星期五:23℃;星期六:26℃。图略。)
提问: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谈话:假如你是气象播报员,你想怎样向大家介绍一周的天气变化情况呢?
2、介绍生活中的折线图。
提问:你还在哪儿见过折线图?
展示课前收集的折线图(略),让同学说一说每个统计图所表示内容,以和从图中能了解到的信息。
四、结合活动,动手制图
谈话:认识了这么多折线统计图,想不想自身动手制作一个折线统计图呢?
1、制作统计图。
师:课前我们收集了跳绳的数据,你能根据统计表(某同学在1分、2分、3分、4分时跳绳个数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同学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同学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2、数据分析。
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这位同学跳绳的速度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为什么跳绳的速度越来越慢?
五、实践运用,课外延伸
1、提问: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2、出示:南京市20xx~20xx年私家车数量情况统计图。(图略)
要求同学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题略),并组织全班交流。
完成练习后,提问:看了这幅统计图,你想到了什么?
3、出示:南京市20xx~20xx年空气轻度以上污染天数情况统计图(图略)。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同时出示上面的两个统计图,提问:面对快速增加的私家车和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你想到了什么?
4、谈话:课前老师要同学们收集自身从一至四年级的身高与体重的有关数据,都收集了吗?你能根据这些数据制作自身的身高或体重变化情况统计图吗?
同学活动,教师参与。
出示:中国儿童规范身高、体重对照表(略)。
谈话:和规范身高、体重相比,你认为自身的身高和体重怎么样?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出示:某地区新增肥胖儿童数量统计图(略)。
谈话:课前老师还收集到这样一幅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自身去查阅有关资料,对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
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案 4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节内容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学习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学生实际和已有知识经验,我拟订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在条形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
2.数学思考目标:
经历探索折线统计图特点与作用的过程,感受从“具体”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3.问题解决目标:
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预测。
4.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够依据折线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精心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和即时生成功能,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基于上述思考,我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二、旧知迁移,探究新知;
三、自主练习,应用提高;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下面就根据这四个环节具体说说我是如何利用电子白板的优势展开教学的。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引入新课时,利用白板强大的媒体插入功能,播放一段西安世园会的介绍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为继续学习统计,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做了铺垫。
第二个环节:旧知迁移,探究新知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为了有效突出重点,我把这一环节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直接出示1到7月世园会游客人数统计表,对数据进行简单梳理,出示对应的条形统计图,利用注释功能回顾条形统计图各部分名称,为知识的迁移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利用白板的调整透明度和隐藏功能,把直条变成线,再变成点,使学生清楚地感知点也能表示数量的多少,再分段连线,体会线段上升表示数量增加,下降表示减少,初步感知折线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并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第三部分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对比,实现知识的迁移,凸显折线统计图结构和特点,并结合短片的情境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简单预测。
出示8月~12月世园会游客人数的实际数据,让学生独立制作折线统计图,交流时利用白板的互动性突破画图的难点——确定点的位置;
出示1月~7月和8月~12月两张游客情况统计图,利用白板的隐藏和拖动功能把它们合并成一张,从而对去年整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再预测今年可能出现的情况,体现数据分析的完整性,又为深入分析数据、进行合理预测提供素材。
从游客增加引出停车难这一现实问题,出示世园会景区4月份私家车数量统计图,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展开合理的预测,体现数学的生活化。
第四部分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多种生活中常见的折线统计图,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
第三个环节:自主练习,应用提高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学中,我改组了课本上的练习题,目的是让学生在练习中,沟通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为此,我设计了四个情境进行练习:
情境一:我是小医生,利用白板的图片交互淡化功能,通过对制作合适体温变化图的研究,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制作折线统计图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数据分析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单位长度。
情境二:我是小博士,都是让学生利用生活常识、经验分析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标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这两个情境主要是利用白板隐藏错误选项,呈现隐藏信息,拖动正确的标题,组成一张合理的、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实现完整性、严谨性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情境三:我是科学迷,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和科学知识选择正确地表示水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利用白板使统计图完整呈现。
三个情境的练习有层次有坡度,环环相扣,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据,能对事情的发展作出预测,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是《课程标准》中关于培养学生统计意识的一个重要体现。
第四个环节: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这个环节先通过引导学生说收获,回顾本课知识点,使学生对这节课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视频播放让学生了解统计思想的演变和发展过程、统计图的多样性和它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后续学习统计知识做好铺垫。
最后我说说板书的设计,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此我设计板书如下:
折线统计图
点:数量多少描点
线:增减变化连线
标数
综观整个教学设计,我力求做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合理使用白板功能辅助教学,创设有效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体会到探索与成功的喜悦。
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案 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合理的推测。
2、在统计过程中,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小组的交流协作,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难点:
能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合理的预测。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每个学生一张画有折线统计图的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对北京奥运会的哪些地方印象最深?
(开幕式、闭幕式、比赛现场)
你知道这是第多少届夏季奥运会吗?
你知道这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队取得多少枚金牌吗?
其实,我国自1984年第一次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经历了连续7届比赛,在这7届比赛中,我国奥运健儿获得了许多金牌。
二、探究新知
1.单式折线统计图
(1)出示例题
请看,这是1984—2008年奥运会中国获得金牌数统计表
1984—2008年奥运会中国获得金牌数统计表
教师:以上统计表可以做成哪种统计图?理由是什么?
如果想看出数据的变化趋势,制成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
你能说说怎样画吗?(描点、标数据、连线)
(2)小组合作
要求:二人共同商量,一人执笔,一人检查。
展示:投影出示。
(3)回答问题。(为了便于观看,课件出示)
教师:中国在哪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数最多?哪届做少?
最多的一届和最少的一届相差多少?
中国代表队在历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数的总体趋势怎样?
(4)你知道在奥运会上中国遇到的最强大的对手是哪国吗?
这是“金牌大户”美国在这7届比赛中,获得金牌数的情况。
1984—2008年奥运会美国获得金牌数统计表
教师: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能获得有关美国的哪些信息?
2.复式折线统计图
(1)质疑
教师:中国和美国在哪一届奥运会上奖牌相差最多?
在哪一届奥运会上奖牌相差最少?
教师:同学们这样容易比较吗?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容易比较?
(把两幅图合为一幅)
(2)合并
教师:为了方便比较,我们就将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为一幅。
(3)细化要求:(进一步质疑)
教师:我们来看一下这张复式折线统计图,你觉得还有没有值得我们进一步修改的地方?(学生如果能想到,最好。如果不能,则教师引导)
①图例
教师:这个复式折线统计图上有两条折线,你能分出哪一条代表中国,哪一条表示美国吗?怎么办呢?
教师:在数学上,我们往往会用线的虚实、折线的颜色、对应点的形状等方法来区分各条折线。并把区分的方法用简单的图例表示在折线统计图上。
②标题
教师:你能告诉大家这是一幅表示什么内容的统计图吗?(加标题)
3、点明课题
只用一条折线表示的叫做单式折线统计图。像这样,一个统计图中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数据的,我们称它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4、回答问题(为了便于观看,出示教师做的统计图)
教师:这次我们可以轻松回答问题了。
(1)哪一届奥运会两国金牌数量相差最多?哪一届相差最少?
(2)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5、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开动脑筋,学会了一种新的`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三、巩固提高
教师:为了增强体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天穆小学开展了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秋季运动会,你愿意来天穆小学看看吗?
1、以下是穆欣和回媛媛为了参加学校运动会1分钟跳绳比赛提前一个星期进行训练的情况。
(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穆欣和回媛媛第一天的成绩相差多少?第7天呢?
(3)穆欣和回媛媛的跳绳成绩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4)你能预测两个人的比赛成绩吗?
(5)揭示结果:穆欣获胜。
2、这是“奥运我先行”学生运动会上五(1)班、五(2)班参加篮球比赛前4场的成绩。
(1)小组讨论:如果要看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制成哪种统计图合适?
(2)如何制作呢?你能不能提示给同学们制作时应该注意什么。
(3)小组制作
提出要求
根据自己组内情况可以一人制作,一人检查:也可以每人制作一个班级的折线。
(4)回答问题
两个班的篮球队第一场比赛时成绩相差多少?第四场呢?
两个班级的变化呈怎样的趋势?
从图中看到两队的比分怎样?
你能预测第五场决胜局的成绩吗?
揭示比赛结果。
预测只是根据事物的变化趋势进行合理的推断,但并不是最终的结果。最后的结果还要取决于运动员在比赛时的身体、心情等等很多因素的影响,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吗!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一样,不能因为一次的失败,就否定自己,只要相信自己,你就会成为人生旅途中的胜者。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后,你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认识?
简短的师生、生生评价。
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案 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事先收集有关数据。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例1
2、分析统计表。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揭示课题。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遭,可由教师揭示)
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谈话、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张小楠身高的变化情况)
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身高变化情况、各时间段内身高增长幅度)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快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慢吗?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相差数或看折线的上升幅度。
谈话:那你认为就分析身高增长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为什么?
估计一下张小楠13岁生日时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说说理由。
2、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的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了解结构。
谈话: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
(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
(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一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
(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提供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
(4)标注数据: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
(5)填写制表日期。
三、完成练一练
统计身高。
谈话: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些情况外,还有很多数据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分析。比如我们同学的身高情况。
课前我们一起收集了自己每学期期末时的身高情况,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将它也制成折线统计图,看看我们的身高增长趋势如何。
学生独立将自己的身高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身高增长情况,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比较,说说能从图上发现什么。
对学生意见的预设和对策:
(1)每个人的身高都在增长,增长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大致的增长趋势是相同的。
(2)这份统计图和其他的统计图有明显区别,底部从0到110这一段用了折线和虚线。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表示。指导学生发现最低身高数据在110以上,省略O到110这段数据可以使110~145厘米之间的每一段放大,使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更明显,而且使统计图更美观。
比较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自己身高的变化情况:持续上升,没有下降)
四、综合运用
练习四第1、4题
五、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本领?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六、作业练习四第3题
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案 7
一、课题:
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8~109页以及练习十九第1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弄清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六、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学习。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到什么地方玩?那你们去过科技馆吗?多去参观科技展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科技馆的工作人员想了解1998~2003年昆明市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情况,于是做了一份统计图。
出示条形统计图。
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
1、为了更明显的'看出各年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增减情况,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板书标题:折线统计图)
说一说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统计图上的各点又表示什么意思?
2、分析折线统计图
小组讨论:
(1)、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2)、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师带领学生从点和线两方面分析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问:在折线统计图中我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数据?(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我们明明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它却叫做折线统计图你,说明这些线段中肯定藏着一些奥秘。
师问: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里面的各条线段,它们有什么作用?
(板书: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3、出示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请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最后师再带领学生小结。
4、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会用到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见过什么地方用到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起来说。
(三)、巩固应用
练习十九第1题
先观察折线统计图,再说一说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最后完成问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作业
课本115页第6题
九、课后反思:
略
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案 8
教学内容:
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第十册第74~7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准备:
例图、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最近,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百年难遇的旱灾,已经连续几个月不怎么降水了,旱情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我们每个同学都为灾区人民捐了款,是吗。看来,降水量、气温等自然现象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我们镇江市的降水量统计图,就是这个数据有点久了,是2003年的。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例图1。
(1)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
(2)提问:统计降水量的单位是什么? mm是统计降水量的单位“毫米”。
(3)小结:这幅统计图表示了我们镇江市2003年各月的降水量和降水量变化情况。
2、出示例图2。
(1)这里还有一张著名的海滨城市-青岛的统计图,(出示第二幅统计图)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
(2)小结:这幅统计图表示了青岛市2003年各月的降水量和降水量变化情况。
3、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通过对刚才2幅统计图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板书)
4、比较:你能快速地比较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吗? (不能,如果能则通过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
5、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
(1)提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很快比较出来吗? (生:合在一起,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问:就这样一合吗?有什么问题吗?(你觉得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吗?)小组交流,指名汇报,相机出示:
①标题;
②实线和虚线;
③统计图右上角的“镇江和青岛区别图例”。
(3)出示修改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4)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完成板书)
6、分别出示教材上的三个问题:班内交流,①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
(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知道的)
提示:可以比较相应月份的点,根据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大小作出判断。
(必要时,还需计算一下)
②从图中你还知道了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可从各月降水量变化情况以及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
7、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你觉得这样一张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方便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板书)
三、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师:用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比较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我们还可以用它来统计男、女学生的平均身高,下面请同学们来看这幅图。
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案 9
一、说教学内容
这节课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了解绘制统计图的过程。
2、根据折线统计图,学生能描述,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数据的变化,学会预测问题的结果
二、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
以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了20xx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为材料引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有效教学资源。
(二)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教师叙述:为了清晰地表示出每个月平均气温变化的情况。他们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在这张条形统计图上,你们又了解到哪些信息?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折线的上升说明什么?折线的下降又说明什么?从而突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这一特点。
(三)强化应用
通过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P38 A级部分内容来加深对折现统计图的认识,并进一初步做出预测。巩固练习中尝试独立思考交流。此题检验学生是否看懂折线统计图,作出简单的分析;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思维的能力。
三、说目标达成
折线统计图从学生观测气温这个生活情境中来,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
在观察、比较中,体会到了折线统计图的优势: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表及里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也应是由浅入深。在学生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后,教学观察折线统计图时,我分了二个层次让学生思考。第一,让学生观察表格,能得到哪些直接信息。学生能看出图上所显示的数据及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这是表面的信息。第二,让学生思考根据这些数据组织起来的有联系的信息。如:气温升得最快是几月到几月?降得最快呢?这些问题是需要学生根据数据分析、思考才能得出的。
四、说教法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了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借助课件演示展示知识的生长过程。一开始出现的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又绘成了条形统计图。(这些前面学生已经学过)然后将条形统计图进行变魔术,让一个个的长条隐去,只剩下最上面的一横,后来索性缩成一个小点。最后再将这些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点用线连接起来,就变成了一幅折线统计图。用课件演示线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倾斜角度决定增减幅度的特点,从而突破画图和归纳折线统计图特点这一教学难点。
五、说学法
本节课的学习着重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统计图,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过程。我通过气象小组测得的2010年上海市气温情况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说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板书既简洁明了,又一目了然,体现了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但粉笔字写的不好,需要加强。
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回忆铺垫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学习例2
1、出示例2统计表,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2、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3、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讨论问题。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图下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二)完成练习四的第2、5题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三)完成练习四的第6题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1、阅读第27页结合“为什么气温变化正好相反?”,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交流说说理由。
2、收集从今天起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预测本地近阶段的气温变化情况。
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案 11
教学目标:
1.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
2.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和变化规律,能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
3.经历数据的分析与表示的过程,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在方格中有条理的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读懂折线统计图。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新
提问1:由于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了这项赛事,展现自
己的智慧。大家想了解一下近几年的参赛情况吗?
二、探究新知
提问1:我们已经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制成了统计表,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
哪种统计图来表示这些数据?
提问2:谁能说说,通过这幅条形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3:仔细观察,从20xx年到20xx年参赛队伍的数量是怎样变化的?
提问4:比画时,手指放在条柱的什么位置更恰当?为什么?
提问5:想象一下,如果把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会是什么样子?
提问6:看到这个研究内容,我想大家心里一定都有一个个小问号吧?关于折线统计
图,你有什么想问的?
提问7:仔细观察两幅统计图,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不同的地方呢?
提问8:这一段一段的线都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提问9:再看这两段线,它们上升的一样吗?上升的角度是谁决定的?
提问10:这一段一段的线在向我们透露着什么信息?
提问11:刚才同学们是一段一段的看,现在从整体上看,又有什么新发现?
提问12:你能预测一下20xx年的参赛数量吗?如果按照这幅统计图的趋势,哪种可
能性更大一些?
提问13:除了这个折线统计图,生活中哪里还有它的.影子?
提问14:这是一位病人的体温记录,如果你是医生的话,怎么分析病人的病情?
提问15: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两种统计图,各有各的优势,那么,下面有
两张统计表,选用哪种统计图刻画更合适呢?
三、动手绘制,阅读思考
提问1:在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时候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提问2: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四、拓展延伸,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出示20xx年商场凉鞋销量统计图。
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案 12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能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对数据进简单地分析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正确地完成折线统计图。
2、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小组合作交流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设疑自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下面是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分析统计图。思考: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读懂条形统计图。
揭示课题。
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解疑合探
初步感知
师:刚才,我们在条形统计图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学生观察统计图,指名说一说。问:20xx年有多少支队伍参赛?谁来指一指?
生:边指边答20xx年489支。追问:489在哪?
生:在20xx年这一列和横着的489这个数据的交点。
揭示课题。
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思考所有的信息都找到了,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
深入探究。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独立思考教材中提出的'2个问题。小组交流。全班讨论、交流:你是是怎样看出来的?怎样想的?
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
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表示20xx年参赛队的点在哪里?这一年有多少支参赛队?20xx年呢?
数据分析。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的?
(2)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
(3)参赛的队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三)、质疑再探
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思考:那么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参赛队伍的变化情况呢?为什么?师:你有什么感想?
(四)、拓展延伸
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陈东的身高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为什么身高长的速度越来越慢?
(五)、课堂小结
人们在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案 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P126—P128复式折线统计图。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需要,合理选择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2、能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有效地分析和预测。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统计过程中,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研究小组的交流协作,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等能力。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具有初步的统计观念。 根据统计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理解复式统计图中图例的作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认识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教具与学具:
课件、统计图、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复式统计表。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片。(课件出示亚运会会徽)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
师:这是今年的11月12日即将在中国广州举行的第16届亚运会会徽,在这里让我们预祝亚运会圆满成功!
师:同学们,在亚运会中我们中国有几个强劲的'对手,你知道是哪个国家吗?
(韩国和日本)
二、探究新知
1、师: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统计表。请认真观察,看看能哪些信息。
生观察统计表说获得的信息。
小结:这是一个复式统计表,它向我们展示了中韩二国在这几届亚运会中获得金牌的数量,那么要想看出二个国家金牌数的增减变化情况,该用什么把数据呈现出来呢?(折线统计图)
2、师:大家的知识学得很扎实,这是四年级下学期学的知识。那么老师已按照你们的想法把它做出来了。(出示课件中的二张单式折线统计图)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试着分析一下金牌数量变化情况。
生大致能说出三种情况:哪一届最多;哪一届最少;总体呈上升均势。
接着出示韩国的统计图,同上处理。
小结:中韩二国金牌数量的变化总体都呈上升趋势,那么怎样做才能更方便、更直观地比较出两国的变化情况呢?(引导学生说出全二为一)
3、师:请同学试试看,把书翻到127页,看中间的折线统计图,这幅统计图展示的是什么内容?
引导学生看标头。问:图上已有的折线表示的是哪个国家,为什么?
自然引出图例。点击大屏幕,出现图例标志。
学生完成统计图。展示学生作品,订正错误。
师:老师也画了一个和你们一样的统计图。我们把这种统计图叫做复式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4、问:它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汇报。
A、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B、两个量之间的对比更加直观清晰。
5、师:那么你能根据这幅图回答课后的问题吗,把书翻到127页,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全班汇报。
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根据这幅图,你能推测出第15届亚运会的情况吗?中韩二国较量的结果会怎样呢?(渗透德育)
师:第十五届亚运会已经于2006年在卡塔尔的多哈成功举办,我们已经获悉中韩二国获得的金牌情况。课件展示十五届亚运会二国金牌数量。
小结:从两条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我们才能做出正确推断。
三、拓展延伸
师:生活中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还有很多。大屏幕出示陈明8—12岁体重与标准体重对比统计图。
同桌互相说一说获得了哪些信息,回答问题。
四、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全课总结:统计知识在生活中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效地运用这项知识,正确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就能判断事情的发展趋势,预知未来。希望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能拥有一个美好人生!
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案 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2、能深切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 ,能根据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投影出示例题的统计表。
2、分析统计表:
师: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吗?
3、揭示课题:
教师边指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我们还可以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师: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道,可由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优势:
师: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
那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降水量的变化请况。)
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
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两个月间的降水量上升(下降)的最快、哪两个月间降水量上升(下降)的最慢吗?
师:你认为折线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3、了解结构:
师:既然折线统计图这样容易反映一些数据的变化情况,那我们是否需要了解一下它的结构呢?
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呢,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名称,在介绍名称时明确其作用、画图时注意点。
三、制作统计图:
1、 完成p65“练一练”
2、同桌互相检查并纠错。
3、实物投影展示好的作品。
四、巩固练习
1、回答书上66页的第1题。
2、完成书上66页第2题。
1) 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平均每个季度的产值是多少万元?
平均每个月的产值是多少万元?
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增产多少万元?增产几分之几?
3、完成书上67页的第3题
4、完成新《补充读本》p65页第4题。
五、课后完成
1、完成书上67页第4题
2、把你本周的数学作业分数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和打算?
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案 1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P126~ 12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做出合理推测,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产生过程,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在读图、比较和分析中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统计带给人们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
1、会分析发展趋势,通过分析能进行简单预测,掌握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理解图例的作用。
2、会分析发展趋势,通过分析能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统计表,引入。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明山区踢毽跳绳比赛就要举行了,我们学校也开始了运动员的选拔工作。我班的郝听与马玮泽同学也在被选之列,体育田老师将郝听和马玮泽两位同学最近两星期踢毽的测试成绩记录如下:(课件)表略
你从表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出示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图、表对照感受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板书:折线统计图数量增减变化)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对比感受,发现问题
郝听与马玮泽两人哪天的成绩相同?哪天两人成绩相差最多?你能一下子就看出来吗?(学生回答:不能或不容易)
那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呢?(引导学生说出将两个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
要合并成一个统计图,简单(课件演示两个统计图合并在一起的过程)。现在可以了吗?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合并在一起的统计图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如:
①、统计图的标题。(改为:郝听、马玮泽两名学生近两周踢毽测试成绩统计图)
②、统计图的图例。(统计图中的折线全都是实线,很难进行区分,所以我们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同一支笔可以用虚线和实线做区分。为了告诉看图人每一条折线所表示的对象我们需要事先确定谁用什么线表示,我们把它叫做图例,写在统计图标题的下面。)
2、完善课题、区别比较。
好了经过大家一翻周密的思考,我们已经把这两个统计图合并好了,谁来给这种新的折线统计图取一个恰当的名字?(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组织学生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对比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具有的新的优点
3、分析预测。
现在你能回答刚才老师提问的问题了吗?
问题:
(1)郝听与马玮泽两人哪天的'成绩相同?哪天两人成绩相差最多?(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学生到前面来指出)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郝听和马玮泽的成绩分别呈现什么变化趋势?谁的进步幅度大?(郝听和马玮泽的成绩都呈上升的趋势,但上升的情况不同。郝听是稳步提高,马玮泽是忽高忽低。)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请学生用手势表示忽高忽低的动作。
(4)你能预测两个人的比赛成绩吗?为什么呢?
4、小结。
三、应用实践、拓展延伸
1、走进生活
学生展示交流生活中收集到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从中发现并解决统计图中存在的数学问题。
2、实践尝试
宏宇电器2008年1-9月两种品牌彩电月销售量统计如下表:
表略
1)、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①、反馈学生画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同桌进行互评。
②、投影出示学生的作品。
机动:
2)、根据统计图中得到的直观信息回答问题
①、哪个月两种品牌彩电销量相差最小?
②、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③、如果你是商场经理,这个统计图对你有什么帮助?为什么呢?
看来复式折线统计图对于商家的作用还真不小呢!
那你觉得学会复式折线统计图对于自己以后的学习、生活会有什么帮助呢?(大家说的都很对,其实,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比如:股票走势图、心电图等等学会了它,我们就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各种问题了。)
四、归纳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案 16
教学目标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
2、初步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3、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4、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难点: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趣促学
提问:小朋友们知道2008年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北京)
师:那你知道在过去的几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金牌的情况吗?
教师出示:24届奥运会获5枚金牌;25届奥运会获16枚金牌;26届奥运会获16枚金牌;27届奥运会获28枚金牌;28届奥运会获32枚金牌。
提问:这样表达大家认为好吗?为什么?
教师:大家提出了自己的理由,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
学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
教师投影出示:
提问:从这统计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探讨)
二、探究新知,强化技能
1、教师出示完整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师:除了用条形统计图画以外,我们还可以这样画,看看和刚才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你能给这种统计图起个名字吗?
让学生发挥想象自由阐述,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教师板书课题)
2、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有哪些要素?
学生观察后回答:标题、横轴、纵轴、线段、单位长度等
3、掌握折线统计图
提问:你能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教师让学生同坐之间交流,然后集体汇报。
4、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
提问:今天学习的'折线统计图与以前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哪个能更好地反映我国奥运代表团夺取金牌数的变化情况?为什么?
学生充分探讨,然后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显示数据的增减变化规律。
5、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论证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提问: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学生回忆在生活中见到的折线统计图,如股票分析图、病人的心电图等,根据学生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6、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师:折线统计图有这么大的优点,那怎样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它的画法。
让学生打开课本看第110页例2,教师课件出示“陈东0~10岁身高情况统计图”。
提问:观察与前面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理解纵轴上0~50厘米用折线表示的意义(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选择正确而合理的刻度)。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先确定位置再描点,然后再将这两点连成线段。(教师课件演示0岁~2岁的描点、连线过程)
提问:你能把这张折线统计图完成吗?
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在课本上绘制折线统计图,完成后教师课件演示绘制的完整过程,同时选取部分同学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在实物展台上展示。
三、全课总结,构建模型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阐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适当点拨。
四、巩固拓展,内化新知
1、收集从今天起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情况,并制成能折线统计图,预测本地近阶段的气温变化情况。
2、完成课本第112页练习十九的相关习题。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案 17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 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
师:你们回想近3个月深圳的下雨情况。
生:9月只下过一、两场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较多,还有台风。
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最大。
2、 回顾旧知
出示2005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
师问: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这些原始数据?
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师:选用那种方法最好?
生:折线统计图。师:制成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生:易于看清气温的变化情况。师:怎样制作? 生:先描点,还应标数,数不会标错。 生:画线要用尺子。
3、 引出新知
老师又提供了2005年的乙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这时你们又会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呢?
好,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二、全班交流,形成方法
1、学生交流:
(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2)这种统计方式有什么好处
(3)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
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行分析。
3、教师对学生在黑板上的统计图进行讲解。
(1)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主要要解决图例问题。为了能清晰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
(2)教师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在这里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想一想进一步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的.观察角度。)
4、通过比较,形成共识。通过比较大家都认为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更能反应这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
三、联系实际 激发兴趣
师:想想,生活中还从那儿见过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前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复式折线统计图。
生: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四、巩固练习,复习小结:
1、完成课本第62页的试一试。
2、小结: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它帮助我们便于看出事物发展的变化趋势。而且单式和复式两种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只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比较,逐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发现最佳的统计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
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案 1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它的制作方法;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
解决问题方面:
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培养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操作方格纸。
教学过程设计:
1、情景引入复式折线统计图,凸现特点。
情景引入:了解了奥运会的成绩,关注奥运会的成绩。
出示第24—29届奥运会中国获金牌情况统计图。(课件展示)
指出成绩的好坏应和对手比较,引出第二幅第24—29届奥运会美国获金牌情况统计图(课件展示)
2、通过提问,引出新知。
那届两国的成绩最接近?相差几枚?有什么困难?怎样比较更方便?谁可以帮老师想想办法。
将两幅统计图合并成一幅。
学生动手画图。(教师巡视)
3、完善例图,引出画法。
重点指导学生说明如何画图,并运用实物投影展示正确的和有问题的画图。从而板书画图时注意方面:标题、图例、制表时间。(课件演示画图步骤。)
4、练习运用,初步分析。
讨论: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势:
(1)表示多种数量;
(2)方便地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
(3)方便表示数量的发展变化趋势。
5、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预测、提出建议、作出决定等。
6、欣赏体会,总结本节学习内容。(课件演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生活的中的运用。)
课件出示课后小调查。
板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标题图例制表时间
多比较发展趋势
预测建议决定
教后反思:
1、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不是很完善,没有把主动权完全的交给学生,学生说的有点少。其中在教学中美两国统计图合并后,我设计了一各让同桌根据图互相提问题的环节,由于是课上的突发奇想,所以组织开展的不够完善。其实这里如果组织好的话,应该可以成为这节课的一各亮点。让学生去根据图提出让别人回答不了的问题,这个设计本身就让学生对于图有了全面的认识,而且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这里很遗憾。
2、通过一次试教和一次评优,使我一次次做了更多的思考,对于这堂课的教学把握页更大了。第一次我的一些问题设计的针对性不强,如:看这张统计图你能知道上面?所以有些学生不知道要怎么回答。正式上的时候,我对问题做了仔细的分析,如:从这幅统计图中你了解了上面情况?你认为中国队的成绩好不好?为什么?使问题更加有针对性。
3、对于本节课的教学预设上的教学重难点设计的不够全面。应该把绘制图也加上去,从而通过画出的图让学生看看统计图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以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
4、现在课结束了,我还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怎样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时刻都围绕着老师转、围绕着学习转?但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中总是发现学生一不留神就走神了。请各位同仁给给意见。
这是我在市评优活动中上的一节课,教学预设不是非常详细。由于比较匆忙,还忘各位同仁谅解。
【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教案】相关文章:
《折线统计图》教案03-12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03-16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01-24
(实用)折线统计图教案10-08
折线统计图教案15篇03-30
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24篇)03-29
《折线统计图》教案15篇03-16
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14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