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关于科学教案合集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同学们,当你坐在平稳行使的列车上,看到车窗外的景物在不断后移。这是为什么?(相对运动的缘故)。
1.第一册中我们学过:我们在地球上看到恒星绕北极星逆时针方向旋转,为什么?
2.你知道为什么我们每天会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引起的。
二、制作模拟实验要求及分析
1.制作两个小用具(太阳平行光线板和十字方向标)
2.准备一个地球仪
注意事项:
火柴与地球仪表面是否垂直粘贴?
方向标的南北方向应与经线一致,东西方向则与纬线一致。
分别把旋转着的地球仪的北极、南极分别超向学生观察
分析:
1.绕轴旋转问题
2.地轴指向北极星的方向。
3.自转方向分别从北极和南极观察地球旋转的方向。
形象的比喻:
手势判断法:
从北极上空观察:用右手大拇指指向北极上空方向,四指握拳的逆时针方向代表地球运动方向;
从南极上空观察,用左手大拇指指向南极上空方向,四指握拳的.顺时针方向代表地球运动方向。
填写实验记录
三、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吗?
从全球看是怎样的?
从地球上任意一点看又是怎样的?
提示: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将制作好的太阳光线板对着美国,观察此时中国与太阳光线的方位关系。
当太阳照向地球时,地球表面,大约有多大面积照不到太阳?为什么?
请你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画图分析。
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分析太阳、月亮。
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真正原因是:
⑴地球自身的特征:不发光
⑵太阳光的照射
四、重复实验
在原火柴位置相对的经线位置加粘一根火柴,用模拟实验说明自转时,白昼黑夜不断变换,请根据日常经验判断地球自转周期
读教材图“昼半球和夜半球”、“地球与太阳的示意图”,了解晨昏线的含义:地球表面由黑夜转为白昼的界线为晨线,相反为昏线。
拓展:
1.查找生命形成的原理,昼夜交替周期与地球上生命形成有关吗?
2.在南半球看太阳和星辰是怎样运动的?
3.在南半球太阳在早、中、晚的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的?
完成课后练习
完成科学作业本上的相关练习。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配置吹泡泡的溶液;学会提问题并分析问题,从众多的问题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2、比较问题研究的可行性,找出问题的核心。
3、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问,善于选择问题,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的行为。
教学准备:
吹泡泡游戏需要用的配料:洗洁精、甘油、肥皂、肥皂粉、水、吸管、量筒、铁丝。
乒乓球、尺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提问题也是有诀窍的,如我们可以在仔细观察各种现象中提出问题,也可以在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还可以对一些已有的结论提出怀疑。在提出更多的问题后,我们当然要想办法寻找问题可能的原因,因为这是科学探究的必经过程。那么如何在众多的问题中选择出适合我们小学生研究的问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引入课题(板书)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二、玩游戏提问题
通过玩吹泡泡的游戏,要求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出新问题。
1、配制不同比例的溶液
2、用吸管吹,注意用气要均匀。
3、用细铁丝弯成各种形状的框制造泡泡。(框框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
4、想怎么吹就怎么吹,吹的花样越多越好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录下来:
1、为什么有的泡泡大有的泡泡小?
2、怎样才能把泡泡吹的.大一些?
3、怎样才能把小泡泡吹到大泡泡里?
……
三、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
启发学生思考:为了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你会怎么做?
介绍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的方法。
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
为了加深理解和保持记忆,我们可以自己制作信息卡。
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的信息卡,指导学生分析信息卡包括哪些内容和怎样呈现。
2、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
指导研究乒乓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和什么因素有关,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四、如何选择我们能研究的问题?
1、多提可能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
2、多提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和生物有关,和物体的运动变化有关,和地球天文有关的知识都是科学知识。
3、多提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
4、想办法把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成可以研究的问题。
四、拓展
依照以上的标准,选一个自己能够研究的有关吹泡泡的问题。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课文写的是英国有一对兄弟特别喜欢捉虫子玩,当他们得知达尔文要来时,临时拼凑了一只虫子想考考达尔文,结果被达尔文识破了,兄弟俩对达尔文更加尊敬了。课文重点写了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这个故事趣味性强,又贴近儿童心理和生活实际,学生喜欢读,从读中体会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和语言特色。二是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只有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设计理念:紧密围绕三维目标,让学生在乐趣中认识生字,学习语文,简单的应用语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知生字能力,训练其表达能力以及培养朗读热情和语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自主积累词语,必须掌握的词语有:兄弟、捉虫、蜜糖、著名、长角须、粘成、标本、鬼脸、盖子、忍不住。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达尔文和兄弟俩的对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只有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弄清楚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 难点是理解达尔文为什么称兄弟俩是“小叫虫”,以及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更尊敬了。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达乐文的有关资料
本课我采用两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设计思路介绍
第一课时,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读课题后对课题进行质疑,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并让他们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根据教师提示,把课文分为三部分,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解决“达尔文是怎样考科学家的”,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解决这部分内容主要分两步进行:首先让学生读第七自然段,了解兄弟俩为考达尔文而做的准备工作。然后指导学习8——17自然段,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让学生弄清楚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
第一课时 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教师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11课------孩子考科学家。
(2)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生大胆质疑,畅所欲言) 教师梳理问题,加以板书。
3、教师小结导入读文:我们班的孩子真会动脑筋提问题,现在就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看能否从文中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激发学生读的欲望。)
二、初读识字,读通课文
1、教师示范读课文,引导感知故事中的人物。将不会读的生字加注拼音。
2、分段指名读课文。读文中纠正字音,理解生词,学习每段出现的生字,大体了解段意。重点强调 钩与钓 忍 著与着 眨是翘舌音目字旁 多音字模和粘 ( 设计意图: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有层次性地、有目的性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自主识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让学生大体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教师给提示,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每部分大体讲了什么,然后再次将文章主要内容进行完整概括。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循序渐进,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孩子考科学家的原因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孩子为什么要考科学家呢? 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 汇报: 小兄弟俩很喜欢捉虫子玩
(1)爸爸讲著名科学家达乐文的故事
(2)兄弟俩对达乐文很感兴趣,想见达乐文,于是想考考达乐文工团是否真像爸爸说的那样有学问。
2、出示句子,让学生品位作者是怎么把孩子的高兴心情写出来的,让学生仿写高兴心情的句子。
(设计意图: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读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尽量不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用语言情的能力)
五、总结课堂,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
1、教师总结:酷爱虫子的兄弟俩得知达乐文是个著名的科学家,懂得许多有关虫子的知识,于是,他们就盼望着见见达尔文,并且想考考达尔文。
2、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兄弟俩接下来是怎么考达尔文的,结果呢?达尔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呢?请同学们下课后继续去读课文,查资料。 (设计意图 :交流读后感受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让学生参与查找资料的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找资料,了解达尔文 (设计意图 :过恰当的练习,积累语言文字,初步培养收集资料能力)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概括内容
1、谁来介绍有关达尔问的资料?默读全文,想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 梳理巩固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实现温故知新。)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兄弟俩考前的准备工作
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考达尔文的?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第8~17自然段。 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兄弟俩表情的语名,引导体会并感情朗读 弟弟向哥哥挤挤眼睛,然后对达尔文说:“爷爷,前几天我们从树上抓到一只虫子,样子怪极了,可就是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哥哥赶紧接着说:“真的,我们翻了好些书,也没有查出它的名字。” 兄弟俩可得意啦!心里说:达尔文爷爷让我们考住了。
教师质疑:达尔文真的被考信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议一议: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适时点拨引导,理解叫虫的含义,突破难点 小组合作探究
(1)组织学生小组内表演着部分内容。
(2)再次有感情地分角色读课文第8——17自然段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设计意图 在分角色朗读基础上的表演,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每个人物的内心,表现人物的特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这对调皮而聪明的小兄弟一心想用一个拼凑而来的“怪虫“来考倒达尔文爷爷,然而就被博学多才的达尔文爷爷一眼识破,在这之后,他们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2、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把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一些昆虫的知识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会将自读时的感受、课堂学习的感受融为一体,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板书设计 11 孩子考科学家
兄弟俩 拼凑虫子
达尔文 识破小计 尊敬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通过探索活动使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
2、初步学习简单的记录方法,
3、激发对沉浮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记录表、彩色笔;两人一份 (玻璃珠、钥匙、塑料瓶、小石头、小木块、泡沫板)、一个塑料盆。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直接引题“今天我们要来做个有趣的实验”引题.
2、教师介绍篮子里的准备一些材料,思考:这些材料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浮上来、沉下去)
今天,我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试验,你们看看篮子里有什么?如果把这些东西放到水里,它们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呢?
二、试验:沉与浮
1、教师示范.教师取一块积木请来猜猜:这块积木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请把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你们猜木块放在水里会怎样?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表,把猜测的结果这张记录表上。木块浮上来的,那就在在“?”这一列中,我们就在“?”这一列中,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是沉下去,那我们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2、实验,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记录纸上。
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的表现.
钥匙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呢?是不是这样的,那其它的东西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老师准备好水了,我们端上这些东西到那边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试好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小手”这一列中。
3、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提问:“有没有试验结果和猜测结果不一样的?”
总结:(出示表格和实物并演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上来的东西有`````沉下去的东西有``````
三、提升实验操作:怎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1)尝试使原来沉在水底的东西浮起来?
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些沉下去的东西不太高兴了,它们也很想浮到水面上,你们能帮他们想出好办法吗?你们去试试看。
(2)、自由操作,鼓励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3)、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老师不断总结。如:小石头原来是沉下去的,谁帮他浮上来的?
小结: 浮的东西可以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
四、经验迁移
发大水时,我们人会沉到水里,请想办法使自己不沉到水里而得救?
谁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水太大了,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发大水的时候,我们周围的东西都沉到水里,我们人也沉到水里。这个时候,我们想什么办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脚盆、木头、船等)
五、结束
下一节咱们探索怎样把浮的东西可以沉下去?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植物生长过程和变化的相关信息。
2、能按照植物种植方法的提示种植选定的植物。
3、能根据公式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4、能搜集如何给植物施肥的资料。
重点:指导学生亲自播种一种植物,并设计制作记录植物生长的表格。
难点:指导并鼓励学生坚持持久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准备:
花盆、花铲、植物种子、热水、冷水、泡种子的小盆、放土壤的其他容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了解一些植物的生长过程,都带来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搜集到的?
2、教师小结:搜集资料可以利用上网查询、利用声像资料查询、想有经验的'菜农请教等方法。
(二)学习新课:
1、种茄子。
(1)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来,我们光说还不行,还需要同学们亲自来实践!你们小组商量一下,种什么好呢?
(2)确定种植的植物,并明确小组内的分工。
(3)师:种植需要哪些步骤?
(4)选择合适的工具,种植植物。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1)师:通过这段时间种植植物,你们有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有的小组活的比较多,有的比较少。
(3)师:怎样确定哪个小组的种子发芽率高?
(4)学生汇报测定。
3、给茄子准备“营养”。
师:人的生长需要营养,茄子的生长也需要营养,让我们给茄子准备一些营养吧!
4、记录茄子的一生。
师:想一想,茄子的生长过程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可以采用哪种方法记录茄子的生长过程?
师:同学们一定要坚持进行长期不懈的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能半途而废。
5、教学反思:
科学教案 篇6
新生入园时,为了稳定幼儿的情绪,缓解分离焦虑。我们班布置了一个墙饰------列快乐火车。每节车厢里貼的是幼儿与家人的照片,孩子们看见照片后哭闹的现象有所好转,不哭的幼儿还愿意把自己的照片介绍给别人。过了一段日子,照片贴的差不多了,我就带着孩子们一起看,并建议他们把照片装饰得更漂亮些。经过商量,孩子们决定做花。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我们把皱纹纸裁成小张教幼儿搓成小球,贴到照片周围就像花一样。在孩子搓小球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幼儿用手摸皱纹纸,还说“有点剌手”,“像卫生纸”。这是孩子通过自己的感官,对皱纹纸有了最初的认识。我赶紧又拿了两张画纸和糖纸,让他们摸摸是否一样。他们摸完后告诉我:“不一样。”还告诉我他们对纸的质地不同的感受。我问他们:“你们知道这些纸叫什么名字吗?”孩子们都是根据纸的颜色来说的, “白纸”、“彩色纸”。“你们想认识这些纸吗?”“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看到孩子们有这方面的.探索需求,又考虑到这个年龄段幼儿发展感知觉的目标,我们决定设计有关纸的活动并做一本纸书,有意识地让孩子多接触一些不同质地的纸,通过感官操作活动去感受、比较纸的不同,发展他们的感知觉。
撕纸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通过撕纸感受不同的纸质地不同。
2.让幼儿初步尝试撕纸,练习撕的技能。
材料准备
彩色纸、即时贴、皱纹纸。
活动效果
除了继续提供一些皱纹纸满足幼儿搓纸团做花的需要外,我还在美工区投放了许多用剩下的比较规则的纸,或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曾用过的被丟弃的复印纸、即时贴纸等,让孩子练习撕纸。我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想让孩子自己主动探索找出适合撕的纸,感受纸的不同;另一方面,还有一个长远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学会珍惜身边的资源,发现其新的价值。在操作中我看到,孩子们爱选择鲜艳好看的即时贴纸撕,多次尝试后发现这种纸好看不好撕,于是改用其它纸。有的孩子拿到一张折过的旧纸不太愿意用,这时,我适时引导他们看看能不能撕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并带头撕了起来,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从纸的好坏转移到撕的兴趣上来了。
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1、学生在认识了温度计的使用后提出要测定气温。因此在教学中将使用温度计的技能训练,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保证学生较顺利地获取我们生活中的环境与气象台预报气温的环境下的各种温度数据。
2、在强调动手实践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得失形成更理性的思考,所以在本课教学活动中,对温度数据的和分析放在本课的核心地位,以突出交流活动和结构性探究作为本课的基本教学方式。
3、为了充分保证上述活动和学生自主观测,应当为学生的活动做好各种准备及有效的指导。如:百叶箱的设置、观测地点的选择,学生用温度计的课前检测,带领部分学生用学校百叶箱观测一周气温。收集上课当天本地(教室)的气温实况等。把测定的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4、教学中指导学生们作折线图,通过折线图,清楚地看出当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了解气温、天气预报的主要含义。
2、会用温度计等进行简单的观测,搜集有关数据并能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3、激发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兴致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
测量气温和分析气温变化规律。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百叶箱、温度计、气温变化折线图
2、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1、导入
(1)谁知道今天早晨气象台预报的气温是多少?
(2)请一位学生看看我们教室里的温度计,它有多少度?
(3)我们教室里的气温是不是和气象台预报的一样?
(4)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导入课题——气温的变化
2、认识气象台预报的是什么环境下的气温。
(1)学生参观学校气象站。
(2)百叶箱(没有气象站的学校看课本第35页的百叶箱插图)
(3)观察百叶箱,并进行讨论。
①百叶箱的构造怎样的?
②百叶箱这样的构造有什么作用?
③百叶箱里有哪些仪器?
④百叶箱应放在什么地方?
⑤百叶箱里的气温和外界气温有什么不同?
(4)谁知道气象台的情况,介绍一下。
3、测测教室里的气温
(1)想一想:温度计应该挂在教室的什么位置比较合适,怎么挂?
(2)请学生设计一下,你认为怎样测教室气温的变化:
①一天测气温几次
②什么时候测
(3)把自己的观测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4、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1)观察课本第36页上图,2年不同季节的'气温记录。
比较一下: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里,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距有什么不同
(2)观察课本第36页下图:2年12月8日的气温变化折线图
①想一想:做折线图时,应注意些什么
②教师示范:制作气温折线图
从这幅图中,12月8日工资这天的天气变化有什么特点:最高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
(3)模仿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
①学生模仿12月8日的气温变化折线图,做己记录的一天的气温折线图
②教师提示:学生应一天、一天地作折线图
(4)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制作的气温变化折线图,分析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5、布置作业
(1)收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准备下一堂课交流。
(2)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
科学教案 篇8
科学概念
学生通过提供的工具和自己的观察认识常见的几种矿石。知道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过程与方法
学生利用工具,多种途径发现岩石的成分。通过对岩石的观察,收集记录岩石的一些性状。通过阅读资料,能够确定一些描述矿物特征的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研究身边的矿物有浓厚的兴趣,将生活中的发现利用所学知识检索定位。
教学重点:观察几种常见岩石,了解岩石的组成。
教学难点:能描述常见的矿物。
教学准备:花岗岩、云母、长石、石英、小刀、放大镜、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花岗岩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颗粒组成的,那么这几种颗粒是什么样的?它们又是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来研究岩石的组成。
二、探究过程
1、研究花岗岩
师:请大家拿出花岗岩,仔细观察花岗岩,我们进行小组间的竞赛,比一比那个小组发现花岗岩的秘密多。
(1)学生进行观察活动,师巡回指导。(准备:放大镜)
(2)汇报交流。小组派一代表,参加其他组的讨论研究,交流发现所得。
(3)教师提供云母、长石、石英矿物标本。
投影图片:云母、长石、石英标本
(4)学生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交流、汇报:云母有闪亮的薄片;长石有肉红色颗粒;石英有白色透明颗粒。
(5)利用提供的矿物标本再次鉴定花岗岩的成分。
比较:花岗岩中的什么物质与这三种矿物中的哪一种矿物最为接近?
(6)学生再次观察并进行汇报。
小结: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花岗石就是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的。
2、常见的矿物
教师提供一些矿物标本,学生试着观察,进行描述两块不同的矿物标本。(描述中要求学生不是比较它们的异同,而是分别描述他们的特征。)
(1)投影:煤、硫磺、石膏、赤铁矿、方解石
(2)师解说:世界上已发现的矿物近4000种。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如我们吃的盐,点豆腐用的石膏,做铅笔芯的石墨,中药用的雄黄,做首饰的金、银和钻石等。
(3)你对矿物知道什么?请大家阅读单元资料库《矿物特征卡》,了解人们是怎样描述矿物特征的。
(4)学生阅读单元资料库《矿物特征卡》。
(5)交流汇报: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描述矿物?(学生:名称、性状、用途)
(6)教师提供矿物,学生明确描述矿物着重于哪些方面后,试着模仿描述。
(7)学生制作矿物鉴定分析卡。
(8)汇报交流,教师与学生共同修正。
三、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什么?
2、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并能够确定一些矿物的特征。
四、课外延伸
制作自己带来的岩石矿物鉴定分析卡。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主要感官和感受器的功能。
2.学会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探究嗅觉、 味觉、皮肤感觉的特点。
[本节相关的知识条目和教学建议]
1.感觉器官与感受器
2.皮肤的感觉功能
3.鼻和嗅觉
4.舌和味觉
[教学方法]
1.体验 皮肤触觉、鼻的嗅觉、舌的味觉。做到人人参与,亲身体验。
2.比较 触觉、嗅觉与味觉在信息接受上的异同
3.观察 自己的舌头
4.实验 皮肤不同部位、舌头不同部位不同刺激的敏感性
[教学重、难点]
皮肤感觉、嗅觉、味觉实验及归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生活的世界丰富多彩,如果生物不能很快感觉和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就无法生存与繁衍。
二、新课教学
读 图:图中的人感觉到了什么?
(由于图中几种情景的感觉都比较简单、常见,让学生读图,谈谈各种情景的感受)
1.学生讨论
2.学生讲述各自的感受
3.学生归纳人的感受和感觉器。
讨 论:
1.你最喜欢和最讨厌的环境刺激有哪些?大家的结论都相同吗?(学生积极发言)
2.小明为什么要戴着耳机欣赏音乐?(从不同角度讨论,戴耳机的利弊)
总 结:人的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等,相应的感受器为眼、耳、鼻、
舌头、皮肤等。
(一)皮肤的感觉功能
探究提出问题1:皮肤能感受到哪些信息?(皮肤能感受到哪些刺激?)
猜 想:冷热感、软硬感、疼痛感、压力感。
设计实验:被实验者戴上眼罩,另一同学取物品给他触摸。
收集证据:摸刷子的感觉。[(1)背面有纸部分不冷(2)无纸部分背面光滑,正面部分有刺感(3)刷子拿在手中,有沉甸感。(解释)]
探究提出问题2:哪里的皮肤最敏感?
实 验:一根鬃毛,用镊子夹住后接触皮肤不同部位:手背、手指、手臂、头颈等处, 各标上记号,说出感受(要求闭上眼)。可以相互进行。
实 验:铅笔尖,快速刺痛不同部位,手心,手背,手指头处。(解释)
结 论:人体皮肤上有丰富的神经细胞,能感受到很丰富感觉,如有冷、热觉、痛觉、解压感等。
(二)鼻子的嗅觉
活 动:戴上眼罩,让同学闻月季花香,请他辨别是什么物质。
知 识:花的香味刺激了鼻腔中的神经末梢形成兴奋,嗅觉神经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
形成嗅觉。
阅读课本:P4图1-4,讨论对图中所示情况有过的`经验,归纳嗅觉特点。
嗅觉特点:
(1)嗅觉灵敏度会因人的体质状况而变化。特别是疲劳。
(2)嗅觉灵敏度随人年纪增长而有所减弱。
(3)不同的动物对不同气味表现出不同的敏感度。
气味可以收集和保存:出示十只已收藏好的瓶子,请学生回家模仿着做。
(三)舌和味觉
1.讨论的舌的特征:(预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舌)出示舌的,再出示一张放大的舌面。
小知识:舌的表面约有一万个味蕾!
2.讨论味觉形成过程:以甜味为例。
糖放入嘴里,溶解于唾液,刺激味觉细胞,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
3.探究。
问 题:舌不同区域的各种味觉敏感度一样吗?
猜 想:舌上不同区域对不同的味觉敏感程度不一样。
设计实验:配制好甜、酸、苦、辣四种液体,分别用棉签蘸取并擦拭舌不同部位:舌尖,
舌两侧,舌根。分别感受。
收集证据:由学生讨论而得(甜咸在舌尖,酸在侧,苦在舌根)。(解释)
4.嗅觉和味觉共同工作。
实 验:捏住鼻子吃香蕉,味道怎样?(说明味觉和嗅觉是共同工作的)
生活中感冒了为何食欲不振,味道也不佳了?
课堂小结:
1.了解了人有哪些感受器,有哪几种感觉、
2.具体认识了触觉、嗅觉、味觉的形成原因和一些特征。
课堂反馈:
1.通过 感知天气变化,通过 感知周围肯定有正在开花的桂花树。
2.盲人是怎样辨认人民币的?
3.公安警察破案时为何要带上一只警犬?
科学教案 篇10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厨房的用途和厨房中的主要物品,研究厨房中的水池;
2、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及画布局简图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认识生活和学会生活的能力。
二、学习准备
1、课件
2、作业本
三、学习过程
1、教师:厨房是干什么用的?你觉得厨房应该是什么样的?
2、学生回答。
3、出示厨房图片:你观察过你们家的厨房吗?你知道厨房里都有些什么物品?
4、学生讨论、汇报。
5、厨房里管线多,电器多,风、水、火、电样样俱全。管线有水管、燃气管、排气管、暖气管等;五金电器少不了燃气灶台、抽油烟机、水池龙头三大样。现在又添了微波炉、干燥消毒碗柜、洗碗机、粉碎机、各种炊具等新品种。当然还少不了米面油盐。
6、教师根据图片画出厨房的布局简图,学生观察。
7、学生活动:画出自己家厨房的布局简图。
8、评价活动。
9、出示水池图片。
10、教师:厨房中水池的'作用非常大,如果处理不好水池,会给家庭生活带来很多不方便。
11、介绍水池的结构。
12、作业:观察家中的水池并向家长提出自己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8-01
(精选)科学教案11-11
【精选】科学教案07-29
【经典】科学教案08-31
[经典]科学教案09-02
科学教案(精选)08-14
科学教案(经典)09-26
科学教案(精选)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