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居》教案设计 推荐度:
- 《村居》优秀教案 推荐度:
- 《清平乐村居》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村居》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村居》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村居》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
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
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
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1、学习一、二句:
①指名读第一句:
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②指名说,老师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③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④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⑤全班读第二句。
⑥看课件师配音说:
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卷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⑦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⑧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⑨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河堤,杨柳,醉,春烟。
⑩全班齐读一二句。
2、学习三、四句:
①指名读。
②老师解释:
“纸鸢”就是指风筝。
③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
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④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⑤男女比赛读。
⑥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
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村居》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后7个生字,会写“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村居》,背诵《村居》。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背诵《春晓》。
3、出示新课课题《村居》,读题,学习“村、居”两字,解题。
二、 学习《村居》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醉春、烟、散、学、忙、儿童
(读准音──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随机理解词义,用“醉、忙”各说一句话)
3、指名读全诗。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先认真地读古诗,看看图,想想这首诗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用“”划出来。哪些地方读不懂的用“?”标出。
两分钟后(小组长记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解决解决。
5、全班汇报交流。
6、学习全诗:
⑴学习第一、二句:
通过“长、拂堤、醉、春烟”的理解,感悟草、莺、杨柳的形象。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来说一说。
指导朗读:
用轻缓的语气读,感受春天的美景。
⑵学习第三、四句:
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风筝是怎样放的?
(唤起放风筝的记忆,体味其中的乐趣)
指导朗读:
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7、吟诵全诗。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知、忙”
四、拓展阅读有关春天的诗
《村居》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多媒体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师描绘情境:春天到了,天空碧蓝碧蓝的,小草儿从地底下钻出来了,小鸟儿在空中飞翔,在林中歌唱。河堤上,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傍晚,农家的炊烟袅袅上升。这浓浓的春色,令人陶醉。农家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这就是《村居》中描写的情景,同学们想去感受一下吗?
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3个生字和4个要求会认的新字的读音。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1、学习一句。
1)指名读上半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地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上半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下半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句。
2、学习二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小组去读这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六、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字形,提出要注意的地方。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自由练习。
4、组词。
《村居》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口述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
4、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景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词语是描写春天的,能说给大家听吗?
2、指名说。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是哪一首呢?
自读课题。我们要学习的是《村居》。
二、初读全诗,读准读通
1、释题:在乡村居住。
作者:高鼎,清朝人,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2、听录音读。
3、自读,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读后检查:
⑴出示生字,读准音,记住形。
⑵指导书写,描红,临写。
⑶指名朗读,正音。
⑷跟录音读。
三、细读全诗,解词释句,弄懂诗意
1、诗歌主要写了哪个季节的什么景色?
2、小组讨论,弄懂相关词语的意思。
3、交流,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草长莺飞:野草旺盛生长,黄莺自由飞翔。
拂:飘拂、拂拭、掠过。
堤:堤岸。
醉春烟: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
纸鸢:纸做的风筝。
4、诗句的.意思知道吗?
同桌互说后集体交流。
(早春二月,地面草儿旺盛生长,空中莺儿自由飞翔,堤边杨柳飘拂摇曳,仿佛也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孩子们放学回来天色还早,赶忙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那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5、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再朗读全诗,读出感情:
自读──指名读──纠正──指名读──齐读──跟录音读。
四、赏读全诗,进入意境,熟读成诵
1、看图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在头脑中再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作者写出了我们儿童生活的乐趣,你喜欢这首诗吗?练习背诵。
3、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时你是怎么做的,心情如何?说一说。
五、作业
1、把《村居》这首诗描写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背诵。
3、抄写这首诗。
【板书】
村居
草长莺飞儿童散学
醉春烟
杨柳拂堤| 忙放纸鸢
早春
【教学反思】
《村居》是一首教了多年的古诗,在今天的教学中,又赋予它新的涵义。让古诗融进生活,让学生融进古诗,体会到古诗背后的内容,使学生在古诗文化的熏陶下,激起对祖国古文化瑰宝的热爱之情。
春天是儿童的,在烟花三月美丽的日子里,使儿童步入自然,享受自然,放飞风筝,放飞自己的快乐和理想。儿童是春天的,儿童属于春天生机的组成部分,儿童身上散发出的芳香是春天的细胞和色彩。当学生体会到儿童与春天融为有机的一体时,古诗背后的文化的乳汁已被学生挖掘并吮吸着,可谓水到渠成。
《村居》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配乐欣赏、赏画吟诗来感受诗中山村热闹的春景,并尝试有感情朗诵古诗。
2.通过古诗新唱、表演等方式,拓展幼儿对古诗的感受,喜欢学习古诗。
3.能分析古诗,培养想象力。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古筝音乐;古诗朗诵、新唱视频各一段;小草、黄莺、柳树等胸饰若干;古诗背景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已学诗歌迁移,引出古诗
1.已学诗歌激趣。
师:记得我们学过诗歌《春天的秘密》吗?诗歌里春天的秘密在哪里?
2.过渡引出古诗。
师: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春天的`秘密呢!
二、图文并茂解析,品悟古诗
(一)完整配乐欣赏古诗《村居》
1.幼儿带着问题,倾听古诗。
师:请小朋友仔细听古诗,找一找春天的秘密在哪里?(老师配乐朗诵古诗)
2.幼儿回答问题,梳理古诗。
师:古诗里,春天的秘密在哪里呀?(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完整的诗句回应)
(二)借助图片来理解古诗《村居》
1.出示古诗图片,再次完整感受古诗。
2.幼儿尝试逐句理解古诗,老师加以补充更正。
3.教师小结:古诗《村居》描述了一幅美丽的山村春景,二月里,村子前后的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边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美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使劲吹的时侯,把风筝放上蓝天。
(三)结合视频理解古诗《村居》
三、多种形式呈现,表现古诗
(一)尝试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诵古诗
1.师幼讨论如何朗诵《村居》。
师:这样一首美好的古诗,我们该用怎么样心情和声音去朗诵这首古诗呢?
(前两句轻柔、稍慢地朗诵,后两句高兴、稍快地朗诵)
2.幼儿尝试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二)在古诗新唱中表演古诗中的情景
1.欣赏古诗新唱。
师:你们知道吗?古诗不仅可以用来朗诵还可以唱歌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2.尝试古诗表演
师:这么好听的古诗新唱中,我们能不能把它表演出来呢,请你们来把《村居》表演出来。
(集体做一做草长和莺飞的样子,用身体动作表示拂堤杨柳的样子;再请若干幼儿配上胸饰进行古诗表演。)
教学反思:
对于古诗的教学,教师对全诗的准确把握很重要,需要站在小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和孩子们的形象思维同步,,才能让小孩子们的语文兴趣越来越浓郁,才能像蓝天上高高放飞的风筝一样: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村居》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观察插图等多种方式理解词句,理解词意,并能够背诵。
2.感受到词人所营造的安适恬淡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感受田园生活的纯朴和情趣,并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情趣。
3.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1.师:他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赫赫有名,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传奇英雄:在战场上,他所向披靡,英勇善战;在文学的园地里,他著作颇丰,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有许多人追随他,形成了文学史上著名的“辛派词人”。他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农村度过的,其间写下的一些反映农村生活的词作,也深受人们的喜欢。今天我们学习的《清平乐村居》,便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一篇。
2.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时边板书边说“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所以中间要空一格)要把课题读好,你认为要注意什么?你能给大家提个醒吗?(“乐”的读音,词牌与词题中间要略有停顿)
3.读题。
4.“村居”你能理解吗?(乡村人家)从“村居”一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过渡)那辛弃疾在《清平乐村居》里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文,来读读这首词,一起走进词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师:请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词,一个要求:“要读得正确、流利”。为了确保能读得正确、流利,谁愿意给大家提个醒,哪些字词或哪些地方要注意?
2.自读课文。
3.指名读,师生评,再齐读。
三、二读课文,读出节奏。
1.师:读完了,感觉怎样?【一个“美”字激荡在心头。优秀的词,不仅内容引人入胜,就是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悦耳动听。不信,再读几遍试试。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词的节奏读出来。】
请同学们拿出笔来,你觉得在哪些地方需要停顿,用“,”划出,然后试着读出词的节奏美,
2.指名读,师相机评价引导。
四、三读课文,熟读成诵。
1.师:这46个字的词,老师可以不用看书,就能背诵出来,你们能背诵出来吗?想超过老师吗?那我们来比一比。要求:要读出节奏美感。
2.指名背诵。
五、学生质疑,理解词意。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已经读了这么多遍了,再将图文结合,一定理解了很多。但古诗词毕竟难懂,到目前为止,你还有什么字词难以理解?
2.质疑。(如果学生能解答,可让学生说说你怎么知道的)
3.老师点拨。(重点:吴音;卧剥莲蓬)
(引导):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写这首词,在江西上饶地区,春秋时代属于吴国。现在哪里人还在使用“吴音”?【苏锡常以及上海浙江地区的人还在说着“吴音”。】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热。
翁:看图,谁是翁?柳宗元的《江雪》中说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翁”就是指年老的男子。
媪:看看部首?明白吧!图上只有一位女性。指的是年老的妇女。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基本上每个词的意思解决了,可是要把它完整地说出来还不太容易。因为古人为了压韵,常常会打乱词序。没关系,试试看。(是哪一家的白发夫妻二老,带着酒意操着吴语两人谈得很亲热)
无赖:这个词的意思最有意思。它和我们现在平时说的“无赖”意思相同吗?究竟是什么?看看插图,这个小“无赖”在干什么?能用词来形容他吗?对,我们可以把“无赖”当作“顽皮”、“调皮”说。
……
(你有一双慧眼,找到了这首词中最有分量、最值得研究的`字眼了。)
4.理解了意思,这样读来就更加有味道了。我们男生先来读读看。女同学也来试试。
六、读课文,读出画面
1.读书时,如果一边读脑海里能一边出现与之相关联的画面,那就真正读进去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能做到!下面你们就低低地吟诵,甚至可以闭起眼睛来吟诵,感受一下,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当你在读这首词的时候,你是否读出了词人的心绪?是否读出了一份感动?一份向往?用心地再读上一两遍,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试着边低声吟诵,边想象画面。
3.指名学生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
*没有世俗的侵扰,怎能不悠然自得?
*一辈子相知相守,这是人生的一大幸运事呀!有一首歌不是这样唱吗?“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想想老夫妻俩会说些什么?
*这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呀!
*小儿虽然顽皮,可是我们看看他的眼睛,你能够读出他的——专心、认真。谁说我没事情做,我这不是正在干活呢?难怪词人最喜欢他呢!孩子的魅力无人能抵挡呀!
……
4、你觉得哪一句最有情趣?为什么?(一老一少)……
5、小结:
清新秀丽的景色让词人心醉,朴素纯真的人们让词人亲切,可爱的孩童又让词人身心愉悦。他是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朴实无华的人们。我想他在写这首词的时候一定在笑、在回味。——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词人的情境。
4.配乐朗诵。
七、拓展阅读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南宋杨万里的诗《四时田园杂兴》。对照注释读一读,想想老师为什么要把这首诗推荐给大家。
2、小结: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延不绝的情。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对宋词有了新的感受,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宋词中尽情遨游,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今天我们跟随着辛弃疾来到了宋代的农村,和他一起感受到那里的田园风光,一起领略了那里的民风淳朴。我想对于我们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城市人来说,心灵也受到了一次享受。
八、作业:抓住空白,展开想象,扩写句子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在表现手法上与国画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古诗词语言含蓄,给读者留下许多空白,也就有了许多想象的空间。
再读读词,联系插图,加上想象,把最打动你的景或最喜欢的人用几句话写下来。或能不能把你认为最有情趣的句子,通过你的想象使它变得更加具体呢?比如“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也多了起来,老爷爷笑着对老奶奶说:……”当然,你也可以写乡村的景色,还可以写大儿、二儿、小儿。
【意图: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并把内在的言语转为书面语言。】
清平乐村居(改写)
乐余小学五(3)茅宇婷
从前,有一对老夫妻,他们住在一所低矮的茅屋里面。他们的生活虽然很清苦,但是他们感到很幸福、快乐,因为他们有三个孝顺的儿子。
夏天到了,池塘里开出了一朵朵粉红色的荷花,它们有的已经盛开了,有的含苞欲放,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碧绿的荷叶配上粉红的荷花,真可以用一句诗来描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午饭刚过,那对老夫妻坐在屋檐下休憩。老婆婆坐在矮凳上缝补着衣服,老头喝了点酒,有点醉醺醺地对老婆婆说:“老太婆,你看我们的儿子真懂事,大儿子正在豆地里除草,二儿子呢正在编织鸡笼。”“是啊,他们已经长大了,不要我们操心了。只有那小儿子,还是那么顽皮,你看他正卧躺在溪边剥莲子吃呢。”老婆婆应着。“不要责怪他了,还小嘛,等过几年他就会像他两个哥哥那么懂事的。”……
“这正是一幅安居乐业的景象啊!”辛弃疾看到这情景,不由得感叹道,“如果我们宋朝的老百姓都能这样生活,那该多好啊!
《村居》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
3、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中\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田园生活的纯朴和情趣。
难点:体会词的意境。
教法与学法教法:读议法学法:自悟法与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词作,感知宋词
1、课件出示(居)。
师:看屏幕,这个字读什么?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创造这个字的——出示“居”的古字演变。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家,所以有人说居然之家,还有人说安居乐业。)
2、出示“村居”。
师:看到这个词,你又想到什么?矮小的房子,勤劳的人们,安静的氛围……这村子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啊?
过渡:只是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就觉出了村居生活的安宁、美好。那么让你站在这村子边,走进这村子里,真实地感受这美丽的村庄,你会做些什么啊?(作诗、画画、吟诵)是啊,有多少文人墨客面对着美丽的村居都忍不住心怀感慨,就算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金戈铁马。这样的安宁还是触碰了他心里最深的细腻,于是让我们后辈人为之赞叹的佳作就这样破茧而出了。
今天我们就感受一下其中一位诗人细腻的感情,一起走进诗人辛弃疾的《村居》(板书)
3、简介词名
出示整首词。
师:这和我们平时学过的古诗一样吗?这是我们接触到的一种新的文体——
词,它是诗的另一种形式,起源于隋唐之际,在宋朝达到鼎盛。古代的词,都合乐而歌,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这曲调的名称叫“词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清平乐”,又叫“忆萝月”、“醉东风”。
4、简介作者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二、初读词作
1、检查学生自读。
2、指导朗读
师:古人诗兴大发时,会情不自禁手舞足蹈,我们不妨也来效仿一下古人。(手舞上阕,足蹈下阕,合之)
三、诠词释意
过渡: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过这么多遍之后,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指导朗读)吴音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用家乡话和老师说句话?翁:年龄大的老公公。媪,年龄大的老婆婆。师:这翁媪在干什么?相媚好?很亲热的在一起打趣交谈。翁媪你们在聊些什么啊?(x翁、x媪)
过渡: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大儿锄豆溪东”(出示画面)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正需要x大儿来锄草,来x大儿把你的`辛勤劳动读出来。
“中儿正织鸡笼”(出示画面)师:“看来翁媪的儿子们都是干将,那个字写出了了中儿的专心工作?(织,所以这个字要?重读。)指导朗读。
“小儿卧剥莲蓬”(出示画面)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小儿就在溪头莲蓬处。”小儿是怎么剥莲蓬的?(卧在那儿剥莲蓬)“卧”什么意思?(趴的意思)师:带进诗中去读一读。好不好?为什么?师:那你是怎么理解小儿是怎么卧的?可以是趴着,可以是躺着,还可以是侧着身子,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怎么卧舒服就怎么卧。师:看他的神情,他怎样剥的?送一个词给他,他在剥莲蓬时态度怎样?(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想必他吃得也是(津津有味)。师:这样的小儿让我们觉得?天真,活泼、可爱、顽皮……那这样的小儿在父母眼里就更受?所以“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那“无赖”指?可爱、顽皮。
2、(出示整首词)师:我把你们看到的画面全部呈现出来了,我认为还有一处重要的景色可以把大家看到的画面连到一起,是什么?你发现了么?你看见了么?
“小溪”,溪上?——青青草。溪东?——大儿锄豆。溪头?——小儿卧剥莲蓬。
这小溪简直就是这幅村居图的“点睛”处,因为有了这溪水,所有的画面和谐地连接在一起,构成了完美的画面。听,这流水声。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溪?(涓涓的、潺潺的、哗啦哗啦唱歌的……)
师:闭上眼睛,伴着这流水声我们眼前出现了矮小的房屋,溪上绿油油的茂盛的小草,呢喃着软语的有点喝醉了的老公公和老婆婆。还有他们勤劳的儿子们以及那正在聚精会神剥莲子的小儿子。这画面多么的?——美。这美多么的让人?——陶醉。你能不能陶醉着把这美读出来?(读的真美,老师也陶醉了,我们都醉在这吴音的美景中,“沉醉不知归路”。)
四、合作探究
过渡:这种沉醉让我们忍不住想走上前和翁媪聊聊天,问一问这是“谁家”的翁媪。(这是谁家的翁媪啊?)x翁啊,看您住的草房子这么矮小,您为什么这么开心啊?x媪啊,你的日子过得这么清苦,您怎么还有兴致喝酒谈心啊?x翁:你家这么多人就住在这茅屋里,冬天来了,你们怎么过?你们为什么还总是笑容满面呢?(心安茅屋稳,家贫菜根香)
看着这和睦的一家人,我们不禁心生?羡慕。是啊,生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尚且羡慕他们,何况处于战乱之时的作者呢!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宁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遭受奸臣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十八年。这首词就是他在被贬之后写的。
你觉得作者喜欢这样的乡村生活吗?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
五、总结课文
过渡:想象一下胸怀爱国热忱的辛弃疾在看到这么美丽的村庄,这么和睦的家庭画面时,会怎样地合乐而歌?
你想听听吗?可以跟着一起唱。
师:现在这和谐美好的村居就像这首词当中的那条小溪缓缓地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流淌永远……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整首词。
2、你喜欢这样的田园风光吗?试着把它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3、你的家庭(或者老家)一定也有这样的温馨情景,这些情景一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把它写出来,写成一篇文章或者一首诗歌。
附:板书设计
26 清平乐 村居
情景(茅檐、小溪、青草)
人物(翁媪)
生活:大儿锄豆 美丽的村庄生活
中儿织鸡笼 (村居)
小儿剥莲蓬
教学反思:
从整个过程来说,这节课并没有达到原本设计的要求,内容安排较多,学生接受的容量还达不到设计要求;课堂节奏过于舒缓,与题目“村居”的舒缓有过之。虽然保证了节奏的一致性,但是一些环节拖得太长,照顾全体学生,反而导致了一些学生吃不饱的现象。
但是,本课中的一些环节也真正使得学生们在传统文化熏陶,语文素养提高和知识的掌握方法上得到了一些教育。在“踏歌”环节中,交给了学生一种全新的诗歌朗诵方法,不仅让他们了解了我国传统文化,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也记住了文章。舒缓的课堂气氛虽然使得环节显得有些拖沓,但是却能够保证全体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效果。
《村居》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重点难点:
图文结合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农村,农村生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印象,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2、农村生活有着许许多多的优点,在8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物质条件比现在差得多,那时候没有现在的水泥、柏油公路,没有车辆,交通落后,农村成了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当时动荡,连年战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目睹着这一切,他渴望见到农村平静、安宁、幸福的生活。今天,他来到了农村,终于找到了他向往的地方。
投影清贫乐·村居图
3、图上是怎样的景象,你能按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对照画面学生练说)
4、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你准备用什么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诗人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清贫乐?村居。配乐朗读。
二、初学诗意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正音)
3、集体交流检查,指名同学读文、点评。(指正读音bāo剥)
4、男女生赛读,齐读。
5、再读课文,对照图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6、交流收获:(注意学生多元理解)
茅檐低小草最喜小
大儿锄豆二儿
7、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翁媪老年妇女
卧剥伏在地上剥东西
吴音吴地方言
8、对照插图说说整首诗意。
9、指名学生试说,集体练说。
10、再对照诗意再现画面,说说你眼前呈现出了哪些画面。
三、分块品读
1、教师引导过渡,出示清贫乐?村居分解图。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场面来理解、想象、解说。
3、学生自由选择准备。(想象要丰富)
4、集体交流。(体会与指导读书相结合)
(1)小儿卧剥莲蓬。我似乎看到了、听到了
(2)大儿锄豆溪东。
(3)二儿正织鸡笼二儿会怎样想
(4)醉里吴相媚好,翁媪
这一对老人会聊些什么?(大儿、二儿、小儿以后的生活)
指名读这二句话,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景象。
四、延伸:
1、如果我们继续往里走,还会见到什么画面?
2、同桌互说交流。
3、指名说。
4、辛弃疾看到这样的景象,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5、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
五、再读课文,品味情感,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小结、作业
选择刚才你选择的画面,把你想写的话写下来。
《村居》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理解诗中语句,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词。
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可以画成图画或扩展成一篇散文或故事。
教学过程:
一、题解。
“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是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
二、自渎,扫清生字。
1 、读准字音。
2 、解释词语。
三、齐读,指名谈词句的意思或描绘的意境,学生评议。
四、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构思、写法,讨论下列问题。
1 .开头两句写景,描会了哪些景物? 有何特点?
明确:茅舍、小溪、青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小景,将它们组合成一个画面。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富于田园特色
2 .后六句写人,写了哪些人物的哪些活动? 为什么这样构思?
明确:通过翁媪打趣闲淡,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的.简单情节,安排,寥寥几笔描画出一幅富于田园特色的生活景象,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小结: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不事雕琢而纯用白描,写人物的活动富于变化,写白发翁媪,先闻其声:写大、中、小儿.后见其人。寥寥几笔,如实描摹,写出—家两老三少的活动,全词只摄取了一个很平常的生活画面,如同一幅素描,却写得生趣盎然。
五、学生朗读、背诵。
六、课堂作业:
1 、根据词的意境,画一幅田园景象图。
2 、展开合理的想象,将《清平乐》扩写成300 字的短文。
《村居》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生字,理解生词;理解并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的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法学法
1、教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教学法”。
2、学法:
首先,“边读、边看、边想”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
其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自主地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依据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一、情景导入,理解课题
1、出示课文的插图,伴着悠扬的古琴曲,让学生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
2、告诉学生,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词人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画的。板书课题,指出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过渡:辛弃疾在这首词中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读读这首词。
(设计意图:教学以画导入,伴以琴声,创设了恬静的田园氛围,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然后以起名作引,并说出理由,可谓‘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兴趣,较好地完成了对课题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读出韵味
1、听说学校电视台要招几位主持人,今天我就来选一选,然后推荐给学校电视台。大家有信心吗?然后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学生评价、打分。
2、告诉学生窍门(假装只告诉刚才指名读的学生一人,其实大家都听到),古诗词的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有感情,还要注意停顿,读出词的节奏。比如第一句“茅檐/低小”,停顿的地方,读时要做到“停而不断”(老师范读),而不能……(举反例)学生再次自由读,再指名刚才那名学生读,学生再评价、打分。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可以自己读,同桌互读,找自己的好朋友读。)
(设计意图:诗词具有音律美,读来抑扬顿挫。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以及吟咏的指导,使学生能读出词的韵味。)
三、合作探究,质疑探索
1、通过刚才的朗读,对这首词你理解了多少,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
2、学生交流:
着重理解:
⑴“醉”字的似醉未醉,“吴音”的伲哝细软,想象“翁媪”会谈些什么?
⑵“无赖”一词的意思,感受古今词义的'区别和小儿的天真可爱。其他地方则相机点拨,一带而过。
(设计意图: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是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的。因此,教师不多作讲解,而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讨论,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着力感受吴音的特点,白发翁媪的亲密、浪漫,小儿的调皮、可爱。教学节奏张弛结合,从而实现了能力和情感目标。)
四、感悟词境,熟读成诵
1、教师范读,配乐,学生想象,问:
你好象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学生准备后,指名学生说。此刻学生仅会简单翻译一下。
2、教师点拨:
古诗词语言含蓄,有许多想象的余地。你能不能通过想象,使它变得更加具体呢?比如“几杯酒下了肚,老俩口的话也多了起来,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当然,你也可以描述乡村的景色,还可以说说大儿,中儿,小儿……
学生边低声吟诵,边想象。再次指名学生说说好像看到了什么。
3、配乐背诵。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因此,教师结合课文插图再现诗境,让学生在积累体验中,进一步体会到田园的恬静、和谐,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交流辛弃疾其人其作,推荐学生课外阅读。
结束语:
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对宋词有了新的感受,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宋词中尽情遨游,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以一课引一串,以本课为突破口,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打开学生的诗词的认识之门,树立大语文观。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村居》教案】相关文章:
《村居》教案02-24
《村居》优秀教案04-10
《村居》古诗教案08-26
《村居》教案6篇06-28
课文村居教学教案08-24
《村居》教案(精选9篇)05-24
清平乐村居的教案08-26
《清平乐村居》教案09-04
《村居》教案范文汇总六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