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不能塞耳朵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玩具不能塞耳朵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玩具不能塞耳朵教案 1
活动目标
1、了解玩具塞入器官的不良后果,指导玩具不能塞进耳朵等身体器官。
2、知道发生意外是要去医院。
3、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1、男孩木偶。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
(1)小朋友们,你们玩过穿珠游戏吗?
(2)明明也来玩串珠,发生了什么事呢?
2、教师操作木偶表演故事情景。
(1)木偶表演:
旁白:游戏时间到了,明明选了自己最喜欢的穿珠游戏。
明明:小珠子,真有趣。(明明把小珠子塞到了耳朵里。)(2)教师:明明玩串珠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你们觉得明明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3、引导幼儿观察挂图,继续讲述故事。
(1)教师:我们来看看后来怎么样了。珠子塞在耳朵里出不来了,老师赶紧把明明送到了哪里?医生是怎么做的?
老师送明明到医院,医生挖出珠子。医生还告诉明明,下次可不能再把珠子塞到耳朵、鼻孔、嘴巴里了,那样做耳朵和鼻孔会流血,还有可能会发生危险。
(2)教师操作木偶,模仿明明的声音说:我再也不把玩具塞到耳朵里了。
4、拓展幼儿经验。
(1)教师:我们身体上有一些小小的孔,如:耳朵、鼻子等等,这些小小的'孔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不能把东西塞进这些小孔里。想想看,还有什么东西像小珠子一样小?什么东西比小珠子还小?它们可千万不能塞进我们身上的小孔孔里呀。
(2)教师总结:教室里的小珠子、小插粒、小磁钉,家里的小纽扣、小橡皮都不能塞进我们的耳朵、鼻孔、嘴巴里,如果不小心掉进去,一定要马上去医院请医生来帮助我们。
家园共育家长应将家里的细小物品摆放在幼儿不易接触到的地方,同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玩具不能塞耳朵教案 2
活动目标:
1、了解玩具塞入器官后的不良后果,知道玩具不能塞进耳朵等身体器官。
2、知道发生意外是要去医院的。
3、具有初步的安全常识。
活动准备:
教学用的PPT一份,小男孩玩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玩过穿珠子的游戏吗?明明小朋友也来玩穿珠子,发生不了什么事情呢?”
二、教师操作玩偶,表演故事情节
1、玩偶表演
(旁白:游戏的时间到了,明明选了自己最喜欢的.穿珠子游戏。)
明明:小珠子,真有趣。(明明把小珠子塞到了耳朵里)
2、师:“明明玩穿珠子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你们觉得明明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呢?”
三、教师引导幼儿观看PPT,继续讲述故事
1、师:“我们看看后来怎么样了?小珠子塞在耳朵里出不来了,老师赶紧把明明送到了哪里?一声师怎么做的呀?”
2、教师操作玩偶,模仿明明的声音说:“我再也不把玩具塞到耳朵里了。”
四、拓展幼儿经验
1、师:“我们身上有一些小小的孔,如耳朵、鼻子等,这些小小的孔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不能把东西塞进这些小孔里哦!想想看,还有什么东西像小珠子一样的啊?什么东西比小珠子还要小呀?它们可千万不能塞进我们身体的小孔孔里呀!”
2、教师总结:教室里的小珠子、小插片、小磁钉,家里的小纽扣、小橡皮都不能塞进我们的耳朵、鼻孔、嘴巴里;如果不小心掉了进去,一定要马上去医院请医生来帮助我们。
玩具不能塞耳朵教案 3
教学目标:通过故事让幼儿明白将玩具塞耳朵的危险,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小熊的烦恼》故事图片或 PPT,小熊玩偶。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拿着小熊玩偶,向幼儿介绍小熊,引发幼儿兴趣。
讲故事:
借助图片或 PPT,生动讲述《小熊的`烦恼》:小熊玩小珠子时,好奇将珠子塞进耳朵,结果取不出来,疼得大哭,最后被妈妈带去医院。
讨论:
引导幼儿讨论小熊为什么会这样,塞玩具进耳朵有什么后果,让幼儿大胆发言。
总结:
教师总结,强调玩具塞耳朵会伤害耳朵,可能导致听力下降等严重后果,不能把玩具塞耳朵。
教学延伸:请幼儿回家给家人讲这个故事,巩固认知。
玩具不能塞耳朵教案 4
教学目标:
通过情景模拟,让幼儿直观感受玩具塞耳朵的危害,学会正确处理。
教学准备:
模拟耳朵模型,小玩具若干,急救箱模型。
教学过程:
情景设置:
教师扮演小朋友,将小豆子往耳朵里塞,然后假装耳朵疼,哭起来,引起幼儿注意。
幼儿体验:
邀请几位幼儿尝试从模拟耳朵模型中取出小玩具,感受取出的困难,引导他们思考如果是真耳朵会怎样。
讲解危害:
教师借助模型,讲解玩具塞耳朵可能造成耳朵损伤、感染,甚至影响听力。
正确处理:
展示急救箱模型,讲解如果不小心将玩具塞进耳朵,不能自己乱掏,要立即告诉大人,去医院处理。
教学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模拟耳朵模型和小玩具,让幼儿继续练习正确处理方法。
玩具不能塞耳朵教案 5
教学目标:
通过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氛围中牢记不能将玩具塞耳朵,培养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危险与安全” 分类卡片若干(有玩具塞耳朵、正确玩玩具等画面),两个大盒子分别标注 “危险”“安全”。
教学过程:
游戏介绍:
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将卡片分给幼儿,让他们根据卡片内容判断并放入相应盒子。
游戏进行:
幼儿进行分类,教师巡回观察,适时引导,对有疑问的'幼儿给予解释。
讨论总结:
游戏结束后,一起讨论卡片内容,重点强调玩具塞耳朵的危险,强化幼儿认知。
教学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和家人玩这个游戏,分享学到的知识。
玩具不能塞耳朵教案 6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儿歌,让幼儿轻松记住不能把玩具塞耳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耳朵保护歌》音频、视频,简单的节奏乐器(如响板、沙锤)。
教学过程:
播放儿歌:
播放《耳朵保护歌》音频,让幼儿先安静倾听,感受节奏。
学唱儿歌:
再次播放,教师带领幼儿逐句学唱,可配合简单动作帮助理解记忆。
理解歌词:
和幼儿一起讨论歌词,解释为什么不能把玩具塞耳朵,加深理解。
表演儿歌:
分发节奏乐器,让幼儿边唱边用乐器伴奏,进行表演。
教学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给家人唱这首儿歌,宣传耳朵保护知识。
玩具不能塞耳朵教案 7
教学目标:
通过观看动画,让幼儿直观了解玩具塞耳朵的危害,掌握正确保护耳朵方法。
教学准备:
《保护我们的.耳朵》动画视频。
教学过程:
观看动画:
播放动画视频,幼儿安静观看,了解故事内容。
提问讨论:
动画结束后,提问幼儿动画里发生了什么,小朋友为什么会受伤,引导讨论玩具塞耳朵的危害。
总结方法:
教师总结保护耳朵的方法,如不把玩具塞耳朵,不用尖锐东西挖耳朵等。
教学延伸:
让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观看相关动画,交流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玩具不能塞耳朵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玩具不能塞耳朵03-06
《大象的耳朵》教案03-07
大班教案比耳朵03-08
摸耳朵教案09-05
中班认识耳朵教案07-31
中班语言比耳朵教案03-28
中班教案《树叶的小耳朵》02-04
《我不挖耳朵》教案07-23
兔子和它的长耳朵教案03-29
《保护耳朵》中班教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