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

时间:2022-07-17 18:59:13 教案 投诉 投稿
  •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推荐度:
  •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运用猜测、举例、验证等数学方法学习乘法分配律。

  2、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用规律简算,增强用规律验算得意识。

  设计理念:

  1、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课堂上灵活处理教材,选择适当的教法。

  3、提高了小组的合作学习有效性。

  4、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个性化的学习。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出示数学挂图:通过看图,把图意说一说。

  二、提出问题,解答质疑。

  弄清题以后,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小组讨论)

  生答师板书: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怎样解答呢?

  (1)要求全长多少千米,可以先求每辆车分别行驶的路程,再求全长的路程。

  110 × 2 + 90 × 2 = 220 + 180 = 400(千米)还可以先求两辆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求全长的路程。

  (110+90)× 2 = 200 × 2 = 400(千米)

  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小组合作探讨)

  生交流:发现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 110×2 + 90×2 =(110+90)× 2这是个什么规律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吧。

  (小组合作学习)生自己举例来验证

  生答师小结: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再把乘得的积相加,这个规律就叫做乘法分配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出这个规律吗?

  生板书:(a + b)。c = a 。c + b 。c通过学习,让学生思考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①可以进行验算。

  ②可以使计算简便。运用乘法分配律能使计算简便吗?(生小组举例探讨)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一题:让学生在小组中快速连接,并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第二题:先让生自己解答,然后再组内互相说出师运用的什么定律。

  第三题:先观察,再说出对错,然后把错的题重新做出来,集体订正,并说出错题错在哪里。

  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

  110×2 + 90×2(110 + 90)×2 = 220 + 180 = 200×2 = 400(千米)= 400(千米)

  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先把它们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把乘得的积相加,这个规律就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a + b)。c = a 。c + b 。c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学会概括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并能用加法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自学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学习的方式探索、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自学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请看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了解黄河的.走向,弄清楚黄河流域与黄河长度的区别,汇报自己发现的信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师:黄河流域的面积约是多少万平方千米?谁会解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学生根据图中信息独立列式

  方法一:(39+34)+2=75(平方千米)

  方法二:39+(34+2)=75(平方千米)

  师:黄河全长约多少千米?可以怎样算?

  学生列式:(3472+1206)+786 3472+(1206+786)师:观察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小组研讨,汇报交流师:这是一个规律吗?想办法验证一下。经过验证这确实是一个规律,叫加法结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吗?

  生:A+(B+C)=(A+B)+C

  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加法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请完成填空,然后观察,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他们的位置,和不变。

  师:这也是加法运算中的一个规律,叫加法交换律,能用字母表示它吗?

  生:A+B=B+A

  师:学习了加法的两个定律,能根据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吗?

  三、观察下面算式,想想怎样算比较简便?

  282+63+37

  生:用加法结合律可以简算

  四、自主练习

  第1题。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3、4题。注意用简算。

  五、简要回顾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作业

  自主练习3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 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点,渗透符号化思想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及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课前准备:

  统计表 小棒 小调查:父母或亲人的年龄及与你的年龄差

  一、谜语激趣导入

  1.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想知道它是谁吗?你们猜对了。

  今天,可爱的小青蛙要和我们一起研究数学,你们愿意吗?

  二、探究发现

  (一)用字母表示数

  1.(出示视频)

  (1) 说儿歌.师生同说.

  (2) 你能用一句话来表示这首儿歌吗?(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如果说不到,师引)

  在我们的数学学习当中,-用字母来表示这句话

  2.你喜欢哪种表示方法?(学生比较方法)导入课题:用字母表示数。(板书)

  3.这个的字母N可以表示哪些数?(生说,师板书)你还能用其他字母表示吗?

  (体会可以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数)

  4.青蛙的只数是N,嘴的数量也是N,为什么用了同样的字母表示,可以用不同的字母表示吗?

  (体会同一情境下,同一字母可以表示相同的数量)

  (二)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1.同学们能用字母表示出青蛙、青蛙的`嘴、青蛙跳水声音的数量,老师还想考考你们,

  (出示小儿歌),你们能接着说下去吗?试试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指名说,能说得完吗?

  2.你能用一句话来表示这首儿歌吗?(生说自己的想法,师选择研究)

  3.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老师讲要示:同桌一个人用小棒摆,另一个在统计表里用算式表示出

  青蛙的腿的数量与青蛙的只数之间的关系.

  4.交流汇报

  5.请字母帮忙,用字母表示算式.(生独立完成)

  6.(幻灯片)不管N表示几,有一只青蛙就有4条腿,也就是一个4,有N只青蛙就有N 个4, 列式就是N4,通常写作4.N ,简写成4N,读作:4N。含有字母的式子简写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幻灯片出示注意事项)

  7.那么青蛙的眼睛的只数你能用字母算式表示出来吗?

  8.判断字母算式简写是否正确(出示练习)

  (三)也就是说用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一些关系式。导入研究年龄问题.

  1.猜年龄

  2.在统计表2里用算式表示出老师的年龄和你的年龄之间的关系。(生独立填,汇报)用一个字母

  算式表示出老师和这名同学之间的年龄关系吗?(口头说)

  3.用一个字母算式表示出你和你的爸爸或者是你的妈妈之间的年龄关系吗?

  三、练习巩固

  1. 以前学过的知识可以用字母表示?(生说,师随机出示)运算律、计算公式(路程、图形)

  2. 生活中,也可以用到字母表示数,你能说一说吗?(认真倾听)

  3. 生活问题填空.

  四、总结提升

  汶川地震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从地震发生以后,已经有A名救援人员赶赴灾区,在F次的营救中,发现了N个生还者,人们都在默默地祈祷,在爱心的捐款箱中,盛装了100A+50B+10C+5D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4

  一、素材的选取。

  本单元我们选取的素材是高速运转的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和高速运转的济青高速,选取这个素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济南长途汽车总站,连续多年创下旅客发送量、发送班次和售票收入三项全国第一,被称为“中华第一站”。据说济南长途汽车站占地110亩,日客流量4万多,客票年收入达到4—5亿元。1999年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授予“中华第一站”称号,这个荣誉一直保持到今天。

  (2)山东的高速公路全国闻名。说起山东的高速公路来,在全国是的,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据有关经济专家研究,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与其公路的优劣,成正相关。可见,我省经济之所以能够高度发展,寻其原因,不言而喻。

  (3)以比较真实的数据为素材,体现了数学的价值。本单元提供的数据与第一单元一样,都是一些真实的.数据。旨在说明交通生活中也实实在在存在着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二、本单元的情景串。

  本单元有2个信息窗。

  依次是:单元知识分析单元教材解读信息窗1的解读已学的知识乘法的认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三下52×47—50×47用字母表示数(四上1)加法运算律(四上1)一般行程问题(二下p105,三上p76,p78,三下5)路程、时间、速度三者数量关系。本单元新学知识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乘法分配律(相遇问题)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后续学习的知识乘法运算律在小数和分数计算中的推广用方程解行程问题(山东版有关行程问题的学习都安排在简易方程单元。)高速运转的长途汽车站高速运转的济青高速

  1、情景图的解读。

  此信息窗的题目为“高速运转的长途汽车站”。情景图上呈现的是一幅济南长途汽车总站的真实照片。照片的下面附有一张20xx年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大巴车中巴日发送旅客情况统计表。

  2、情景图中的信息。

  是2组数据:

  (1)平均每天发车的数量

  (2)平均每车次的乘客人数。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本信息窗一共有3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

  (1)乘法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

  (3)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乘除法各部分的关系。(第六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估算意识,并能掌握正确的估算方法,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能用小数乘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末尾有0的数的乘法的`计算。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小数的乘法。教材呈现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二是其中一个乘数是整十数。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建设方法,掌握如何确定积中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大自然中有很多的动物,你了解哪些动物?(学生列举)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那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是什么你们知道吗?

  呈现下列几组数据:

  1、南美赤道地带的三趾蛞蝓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

  2、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分钟大约爬行2.1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上的1.2倍。

  读了这几组数据,你想到了哪些可以用数学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建立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模型

  1、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解决。重点研究乘法问题。

  例如:三趾蛞蝓在树上每分种大约爬行多少米?

  (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2.1×2.15

  (2)估算。

  引导学生估一估2.1×2.15的积,并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在此基础上,师引导学生用笔算来解决问题。

  (3)尝试计算。

  讨论: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法的数位怎样对齐?结合上一课的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的关系进行研究。

  (4)规范小数乘法竖式写法。

  2.15

  ×2.1

  215

  430

  4.515

  使学生明确第一个乘数是2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是一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有3位小数,所以积就是3位小数。

  (5)结合整数乘法你有什么发现?

  2、师提出问题:三趾蛞蝓在地面上1小时大约爬行多少米?

  (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2.1×60

  (2)用竖式计算。

  2.1

  ×60

  126.0

  (3)思考为什么要把0写在一边不乘,直接写下来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小数乘法当成整数乘法说说道理。

  三、课堂活动

  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四、解决问题

  练一练第4、5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

  五、课堂总结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在理解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2、让学生利用知识迁移,借助“用字母表示数”的经验和形式,在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习本课内容。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知识回顾

  (1)速度、时间、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口答。师强调公式的完整性。

  师: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你能写出它的另外两个变式吗?速度等于什么?时间等于什么?请你在练习本上写出来。

  生: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二、探究新知

  师:用文字表示这些计算公式比较麻烦,你能想个简洁一点的表示方法吗?生: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他们。

  师:那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字母先表示一下“路程=速度×时间”这个公式,写完后可以同桌看一看。

  指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写法。预设可能的写法有:c=a×b,Z=xy,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研究的内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板书标题)

  刚才同学们的表示方法都不错,但在今后的学习中,一般用一个固定的字母来表示一个量,通常我们用s表示路程,用v表示速度,用t表示时间。那这个公式就可以表示为?

  生:s=v t师:那这个公式还能怎样变化?生:v=s÷t,t=s÷v师:大家看这,我把s=v t写成v t=s行不行?

  生应该有争论,师直接说明:这个公式求的是路程,在数学上通常把要求的量写在前面。师:那求路程直接写成vt行不行?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师见机点评,引出正确答案。师:第3个同学说的非常棒,咱们表示的是路程、速度和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vt不能反映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咱们在表示公式时一定要把三个量都写出来。师:下面请你试着用字母表示一下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学生自主探索,交流汇报,师总结并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C=(a+b)×2长方形的面积:S=a×b

  正方形的.周长:C=4a正方形的面积:S=a×a

  师:a×a可以写成错误!未指定书签。a2,读作“a的平方”,表示两个a相乘。它跟2a一样吗?生:不一样。2a表示两个a相加。

  师:这是两个容易混淆的小兄弟,大家可以从表示的意义上区分一下。师:小组内交流一下咱们还学过哪些数量关系,并试着用字母表示一下。

  三、课堂小结

  师:对照板书,回想一下咱们主要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

  四、作业设计

  课本P11第5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重难点

  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看图说一说你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交流。

  2、图中告诉我们等量关系是什么?

  (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

  3、求姐、弟各有多少张?你会画线段图吗?画一画。

  X

  弟弟

  3X180

  姐姐

  4、设谁为X比较简便?为什么?

  5、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呢?你会列方程解答吗?

  6、学生汇报。

  7、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样想?

  4X=180(1个X与3个X合并起来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那姐姐有135张邮票。

  8、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9、做完后还需要验证,怎样验证?

  10、想一想,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么列方程?

  先画线段图,再列,方程解答,并交流。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90+X张邮票。

  90+X+X=18011、通过刚才解决问题,你们有什么收获?

  活动二:解释运用:试一试

  解方程:5Y+Y=96X+3X=724M-2M=48

  Y+Y=335X-2X=1232X-X=4

  (1)读题

  (2)怎样解方程

  (3)怎样检验?

  练一练

  1、解方程:

  2、岚岚几岁了?

  列方程并解答

  理解题意,解方程解答,并检验

  X+6X=35或7X-X=30

  3、列方程30X=600。

  生独立完成。

  4、(1)书上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提什么问题?

  (2)怎样列方程?

  25X-4X=31.5

  (3)怎样解方程?

  (4)你怎样验证?

  板书设计

  邮票的张数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样想?

  4X=180(1个X与3个X合并起来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那姐姐有135张邮票。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8

  学习目标: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 )元,用小数表示是( )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 )份,用小数( )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 )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 )表示,用小数( )表示。

  3. 1.11表示( )元( )角( )分。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1. 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2页第2题)

  2. 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3. 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学习收获,自我总结

  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

  2.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9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他们,会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自学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学习的方式探索、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自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数量关系,请同学们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以下题目:(用字母表示课件出示)

  二、新授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这个寒假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又运来了一些新书,现在这些新书已经上架了并被老师们贴上了精美的标签想不想一起去看看?生:想。

  2。自主探索

  师出示情境图提问: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和咱们数学有关系的信息?生1:科技书有475本。生2:故事书有282。生3:文艺书有225本。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亮,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那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问题1:科技书和故事书一共有多少本?

  问题2:故事书和文艺书一共有多少本?

  问题3:科技术和文艺书一共有多少本?

  问题4:科技书比故事书多几本?

  方法一:(475+225)+282

  方法二:475+(282+225)

  师生共同分析两种方法在计算方法、结果、解题思路上的相同点不同点。

  指生回答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在加法算式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

  师:这个规律在其他算式里是不是也适用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着写几个这样的例子验证一下。

  师:刚才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字母把它表示出来吗?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板书:加法结合律)(a+b)+c=a+(b+c)师:学习了加法的结合律,

  第七个问题解决了。咱们来看第一个问题:科技书和故事书一共有多少本?找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做到自己的练习本上。生:它们的加数交换了一下位置,和没变。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二个规律——加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

  三、总结

  谈谈这节课收获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课本自主练习第5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10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针对这一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在教学中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探究怎样把用“厘米”作单位的数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和把用“克”作单位的数改写成用“千克”作单位的数,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渗透转化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在把低级单位的数转化成高级单位的数时,先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再转化成小数的形式,渗透了转化思想。转化思想有助于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及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用手势表示一下(学生用手势表示1米的长度),再看看我们使用的黑板有多长(学生估测黑板的长度)。要想准确地表示它的长度,需要进行测量。

  2.量一量。

  (1)以小组为单位测量黑板的长度。

  (2)汇报结果。

  组1:黑板长2米多。

  组2:量出2米后还多出36厘米。

  组3:量出是2.36米。

  3.交代学习目标,引出新课。

  师: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测量黑板的长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探究新知

  (一)探究把低级单位的数转化成高级单位的数的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2.小组合作学习:剩余的36厘米怎样用“米”作单位来表示呢?

  3.交流汇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考虑的,在探究中运用了什么思想方法。

  4.归纳学生的方法。

  (1)多出36厘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1份就是1厘米,即1米=100厘米,1厘米=米。36厘米=米,也就是0.36米。

  (2)在把36厘米转化成0.36米的过程中,先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再转化成小数的形式。

  5.师生共同总结把低级单位的数转化成高级单位的数的方法:根据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先把低级单位前的数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把分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并在后面加上所要化成的高级单位的名称。

  6.尝试练习。

  12克=千克=( )千克

  500克=千克=( )千克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获取新知,又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还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

【四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08-28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8-27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30

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01-05

四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02-14

数学四年级下册优秀教案08-23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01-05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01-10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02-24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