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清明》教案 推荐度:
- 中班古诗竹里馆教案 推荐度:
- 古诗《行行重行行》的教学教案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古诗二首》教案
《古诗二首》教案1
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古诗《暮江吟》)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2、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以站起来一起背。
(课件演示:游子吟,早发白帝城,清明,望庐山瀑布——没难倒你们,咱再来一首;看来这首古诗有一定难度;想继续试试吗?)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
3、知道“暮”是什么时间吗?“吟”是本课生字,一个口字旁,一个今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吗——表示歌咏、作诗的意思。“暮江吟”就表示歌咏傍晚江边的美景。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评价:(指名3个学生)
字音读准了,看得出你已经有所收获;
读出了古诗的韵味;
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
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课件变红字“残阳、瑟瑟、可怜)能提出问题的孩子最爱动脑筋;产生问题能解决的孩子更了不起。
(板书:残阳;为什么不说“照”而用“铺”呢;瑟瑟
可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吗?这么多的同学不明白,为什么不问?大胆提出你的问题,还有不明白的吗?)
5、残阳——夕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
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看图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词。
6、就用这个方法来猜猜“瑟瑟”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江面泛起细小的波纹,波峰受光多呈现红色,波谷受光少呈现碧色。你们看!(演示课件——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1-2句)邀请学生来读。
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样的?(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当)——多么美的夜景啊!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想想看,“可怜”不仅有可爱的意思,还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怜惜之情。(你是结合第四句话读懂了“可怜”的意思)
7、想不想看看这般美景?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诗句畅所欲言)
(板书:江边残阳月夜美)
8、的确!这般美景怎能不让人陶醉?带着你们的想象,谁能读出它的美?
评价:(指名3—4个学生)
最后一句读得回味悠长;
他描绘的是第二句的景色;给你配上优美的音乐,想试试吗?
我听出你对这幅美景的喜爱——边读边想象画面是个好方法;
因为你能读懂,所以读出韵味来了。
9、如今诗人白居易已作古,可谓物是人非。欣赏着江边美景,我们也来当一回白居易感受一下吧!——夕阳美景让人陶醉不已,不禁吟诗一首……
第二课时(学习内容:古诗《鸟鸣涧》)
一、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才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暮江吟》的?(板书: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鸟鸣涧》,待会儿我们进行“古诗挑战赛”。
二、现在,我由你们的学习伙伴变成了这场古诗挑战赛的主持人。哪个小组做好准备了?你们选择几星题?派个代表,小组成员可以站起来相互补充。
三星题——背诵古诗《鸟鸣涧》(怎样背诵才能静——声音轻,速度慢);
四星题——说说带点词语意思;
(人闲——人寂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
五星题——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色也美)
(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板书: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你们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还掌握了一种自学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三、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想想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
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月。
想必大家意犹未尽吧。我这里位同学们推荐一些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李白《关山月》
苏轼《中秋月》
李商隐《霜月》
白居易《江楼月》……
同学们,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搜集,美美得读一读,也试着为明月写一写诗。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暮江吟 鸟鸣涧
残阳
江边 美 静 山中月夜
月夜
《古诗二首》教案2
教学目标: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古诗吧?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咱们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如果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
2、老师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了。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板书题目:鸟鸣涧)
二、新授
1、过渡语:唐代诗人王维描写山水的诗歌很多,尤其对明月情有独钟,他写的《鸟鸣涧》就描绘出了一幅山村月色图,想去看看吗?
2、"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品读《鸟鸣涧》,想想古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3、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
(1)寂静山村,人已入睡,在这样的夜里,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板书:夜静)后来诗人听到了——鸟鸣(板书:鸟鸣),诗人认为是什么使鸟儿受惊了呢?(月亮出来,照亮了大地)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月亮,但是却说月亮出来后使鸟儿受到了惊吓,那你认为这月亮是什么样的呢?(肯定分外明亮,板书:月明)你认为这声音破坏了原先那种宁静安逸的意境了吗?(没有,有静有动,反而是更加使诗人陶醉于其中)你认为这样的环境怎么样呢?这时候,如果你置身其中,你的心情又会如何呢?(板书:境美)
(2)展开想象,再现诗人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并和同桌交流:说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情景。
(3)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深深陶醉了。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舒缓,悠闲,沉醉)谁来读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
(3)王维的诗作人们非常推崇,后人对其诗作的评价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认为这样的评价如何呢?
(4)请闭上眼睛,听老师吟诵这首诗,在头脑中再现诗中描写的情景。
三、拓展
现在,我由你们的学习伙伴变成了这场古诗挑战赛的主持人。哪个小组做好准备了?你们选择几星题?派个代表,小组成员可以站起来相互补充。
三星题——背诵古诗《鸟鸣涧》(怎样背诵才能静——声音轻,速度慢);
四星题——说说带点词语意思;
(人闲——人寂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
五星题——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色也美)
(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板书: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你们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还掌握了一种自学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四、小结
同学们,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搜集,美美得读一读,也试着为明月写一写诗
五、板书设计:
《鸟鸣涧》
唐王维
山中月夜
美静
六、反思:
设计理念:古诗的教学尤其要注重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自由、充分的对话,在阅读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验,再现诗中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中,曾有一个学生质疑:这首诗到底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还是有歧异。我耐心地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桂花”的含义。学生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诗的内容最后一致认为写的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景色,其实我们都知道,桂花,又名木樨,属于常绿小乔木或灌木,花小,白色或暗黄色,有特殊的香气。我们常听到的一般是秋天的桂花。但是它分为不同的种类,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所以诗中所描写的桂花是在春天,这并不矛盾。学生们情绪高涨,课堂教学也进入佳境。
《古诗二首》教案3
第2课
古诗两首
设计理念:
本课是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学习目标:
1、认识枯等7个字,会写未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趣。
3、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认读、识记生字。
学习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挑选古诗的配乐曲子。如古筝或其他轻快、
优美的.乐曲。
2、彩笔和画纸。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励引入
1、老师听说,有的小朋友可聪明了,会背许多古诗呢!哪些小朋友会呀?大声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学生背诵)
2、小朋友们可真了不起,学了那么多古诗,今天老师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古诗。(板书出示课题:草)
二、范读激趣
1、老师配乐朗读。
2、学生自读,指名汇报读。
三、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人情感。
同学们都会读了,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
得最有味道。谁读得好,我就给他配上音乐。
1、学生自己吟诵体会。
2、指名生诵读,配乐朗读。
3、大家都想配乐读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吧。
四、启发想象,感悟诗歌大意
1、老师简单描述诗歌意境。
2、引导学生想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景象?(学生自读体会)
3、给三句诗配上图画:离离原上草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4、分组各自讨论完成其中的一幅画,并推选代表上台完成这幅画。
5、评议图画,说说自己的想法。
五、配乐诵读全诗
1、先自己边读边想象,有滋有味的吟诵这首诗。
2、试着背诵古诗。
3、配乐朗读、背诵。
六、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枯荣
小朋友认识这两个字吗?一起大声地说一说,它
6、引导学生想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景象?(学生自读体会)
7、给三句诗配上图画:离离原上草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8、分组各自讨论完成其中的一幅画,并推选代表上台完成这幅画。
9、评议图画,说说自己的想法。
七、配乐诵读全诗
4、先自己边读边想象,有滋有味的吟诵这首诗。
5、试着背诵古诗。
6、配乐朗读、背诵。
八、学习生字
2、出示生字:枯荣
小朋友认识这两个字吗?一起大声地说一说,它们叫什么名字呀?
3、你们会写这两个字吗?这里还有一个字烧,也会写吗?谁来提醒大家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
5、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一、赏图引入
1、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从图中猜出是什么季节吗?
2、古时候有位著名的诗人叫杨万里,他也觉得这个小孩捕蝴蝶的情景非常有趣,就写下了一首诗。(出示全诗)
教学批注:
3、老师朗读全诗。
二、初读全诗,识记生字
1、大声朗读全诗,不认识的字看拼音,遇到绳子,多读几遍。
2、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发现读得不正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3、听老师范读,体会朗诵古诗的节奏,学生模仿范读,练习朗读古诗,要读出感情,读出节奏。
三、诗画结合,感悟诗意
1、学生吟诵古诗。
2、学生看图,老师讲解。
3、引导把诗画中的情景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四、有感情地读全诗,纤细背诵
1、自由练习,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找个伙伴合作朗读。
2、读给小朋友听,互相评议。
3、练习背诵,先自己背,再同捉交换背诵。
4、配上优美的音乐,集体吟诵。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宿、徐、篱、疏、未
2、你们都记住这些字了吗?交流识字方法。
3、同桌互读互查生字。]
4、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未、追、宿、菜
5、学生书写。
六、复习背诵
指名、分组、集体背诵两首古诗。
板书设计:
教后记:
《古诗二首》教案4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泊船瓜洲》,并会默写。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歌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诗人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提起母亲,一提起家乡,我们倍感亲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吟诵母亲和家乡的诗句。
二、整体感知,重点品析。
(一)一读,初读全诗,了解诗意。
1.出示诗题,简介作者。
通过预习,你知道《泊船瓜洲》的作者是谁吗?
(1)这道诗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
(2)简介王安石的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宋代人,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21岁中进士,当过十多年地方官,后来两次担任宰相推行变法改革,是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再读全诗,读清字音,标画出生字。
3.指名读诗,纠正字音。
4.引导学生了解全诗的大意。
(1)知诗人:宋,王安石。
(2)解诗题:分析“泊”的含义。
(3)感知诗意:诗人船泊瓜洲,离钟山近在咫尺,却回不去,于是感叹吟诗,写他在月光下眺望江南,怀念家乡金陵。
5.小结学习方法:初读知诗意。
(二)二读,细读全诗,理解诗句。
1.诗人泊船瓜洲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他是怎样描写的?请读全诗,用“——”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画出寓有深情的词语。
2.抓住质疑处,运用多种方法解疑。
3.理解本诗的特色。
前两行看是写眼前景象,但在诗中却饱含深情。所乘之船就在瓜洲停靠,却不能回金陵去,可见诗人怀念家乡的感情是十分浓厚的。
4.小结学习方法:细读品诗句。
(三)三读,精读全诗,想象意境。
1.夜深人静,星光灿烂,诗人在月光下眺望江南会产生哪些联想和想像?心中会有哪些感受?
2.学生扮演诗人,讲述想象到的情景。
3.小结学习方法:精读想诗境。
(四)四读,品读全诗,领悟诗情。
1.出示“泊船瓜洲”的图片,提问:大家认为诗人泊船瓜洲,在月光下眺望家乡江南,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诗情。
3.小结学习方法:品读悟诗情。
(五)五读,熟读全诗,练习背诵。
1.反复练习吟诵,注意音调、停顿,读出节奏韵味。
2.当堂练习背诵,并练习默写全诗。
3.小结学习方法:熟读能背诵。
三、总结全诗,扩展训练。
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请你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为什么最后用“绿”字?
四、作业
1.总结古诗五读法。
2.预习《游子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诗句,理解诗中所表达的伟大的母爱。
2.学习生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具准备:
《游子吟》歌曲录音,课文中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伟大而平凡的爱,这种爱无时无刻地萦绕在我们的周围。对,这就是伟大的母爱。你能从日常的生活中举例说明父母是怎样关爱你的吗?(学生畅谈)
2.解题。
游子吟:古时歌曲的名称。这首诗表现的是伟大的母爱。
3.简介作者。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年轻时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而未能成功。直到45岁才中进士,一生贫困穷寒。
二、自读诗文,扫清障碍。
1.请大家自己读全诗,学习生字,通过、查资料等多种方式理解诗句意思,并找出不懂的词。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学习成果。
三、细读诗文,理解意思。
1.解题。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吟:轻轻地哼唱。
2.逐字逐句理解。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①指名读诗。
②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慈:和善。衣:衣服。
③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线:穿针引线。
④指名读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慈祥的母亲穿针引线,儿子要出门远行,赶紧把衣服缝好。
(2)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①指名读诗。
②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临行:快要走的时候。
密密:细细密密。
归:回来。
③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不懂诗句作出解释,说明。
意恐:生怕,担心。
迟:晚,比规定的时间或合适的时间靠后。
④指名读诗,并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临走前,母亲还在细细密密地缝着。生怕儿子在外迟迟不能回来。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①指名读诗。
②说出你对诗句的理解。
寸草:小草。这里指游子。
三春晖:这里指慈母的恩情。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晖:阳光。
③教师补充解释。
言:说。寸草:这里比喻子女。
心: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儿女的心意。
报:报答。报得:报答得了。
心:赤子的心。
④指名读诗句,说出这句诗的意思。
谁说那小小的草儿赤子的心,能报答得了阳光母亲的恩情。
3.指名读全诗,两人互说诗句的意思。
4.从诗中的哪些诗句中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心?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手中线”“密密缝”)(年迈的母亲手中那一针一线充分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微不至的关心。)
5.教师小结:这句不仅写出了慈母为将出门远行的儿子细针密线地缝制衣服的动作神情,而且写出了母亲的内心世界,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回来。真挚感人。
6.齐读最后一句,这里把阳光、小草分别比作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这里把小草比作儿女的心意,把阳光比作母爱。比喻意味深远。)
四、听录音,看画面,写想象文。
1.播放《游子吟》的歌曲录音,展放课本中的插图。请学生想象一位母亲在儿子即将出门远行前,借着灯光为儿子缝制衣服的情景,再写下来。
2.同学相互交流。
五、作业
1.背默两首古诗。
2.搜集有关思念家乡、亲人的诗句,记录在作业本上。
附: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教案5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非常喜欢古诗,也会背不少,不知大家是否熟悉这首诗。
(二)学习生字。
1、自学会认字。(大声读,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读出“没”的两个读音)
2、分组学习会写字。
(1)读准字音,分析字形。
(2)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字。如:编儿歌,画画,形象记忆等方法。
3、汇报分组学习情况,说说记住了哪几个字,是使用什么方法记忆的。
4、让学生说说哪个字最难记。
5、针对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想办法解疑。
可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以下几个字。
舟:笔顺是
君:强调第二笔横,要写长些,右边要出头。
渔: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鱼”。
粒:左右结构,左边米字旁,“米”作偏旁时捺变成点,右边是“立”。可联系字义与生活实际记忆。
者:第四笔撇要写长些。
(三)指导书写。
1、学生看课后会写字表,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说说希望老师帮你写好哪个字。
3、通过重点指导“舟”的.书写笔顺。请学生着重观察“皆”字的间架结构。
(四)巩固练习。
1、看音写词。
Heiabudanuzheilii
( )( )( )( )
2、建立“我的词语库”,给本课会认字组词。看看哪个同学组的词最多,就评为“组词能手”,老师发给小奖状。
《古诗二首》教案6
教学目标:
⒈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⒉朗读古诗,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⒊背诵古诗。
⒋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汪论与李白之间的情意,体会母亲的伟大。
教学重点:
⒈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⒉读背古诗,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感悟古诗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自己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你知道哪些古诗?愿意背诵给大家听吗?
(指名背诵)
你知道李白的诗吗?愿意背诵给大家听吗?
(指名背诵)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板书课题:《赠汪伦》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⒈请借助拼音把这首古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⒉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检查一下他的字音是否读得正确。
⒊学生再读古诗,把你初次看到这首古诗的感受读出来。
⒋齐读古诗:注意节奏和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感悟朗读
⒈分小组,把你对诗句的理解说给同学听,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
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你知道了哪句诗的意思?
(学生反馈)
⒊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解疑,教师制导。
⒋请一个同学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的说说。
⒌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李白与汪伦之间的友情很深厚,请你读给同学听听。想一想当时的情景,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
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五、学生背诵古诗。
六、检查识字情况。
⒈出示生字卡:
赠汪将欲踏潭
⒉教师抽读,并说说识字方法。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唐代诗人“孟郊”他写了一首古诗《游子吟》诗人选取了一件看似平常而又深情的临行缝衣的场面。不仅写出了母亲为讲出远门的儿子细针密线缝制衣服的动作、情景,而且写出了母亲的内心世界——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回来,母爱的伟大。
特别是最后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诗,去感受其中的含义。
二、初读古诗。
⒈请借助拼音把这首古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⒉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检查一下他的字音是否读得正确。
⒊学生再读古诗,把你初次看到这首古诗的感受读出来。
⒋齐读古诗:注意节奏和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感悟朗读
⒈分小组,把你对诗句的理解说给同学听,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
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你知道了哪句诗的意思?
(学生反馈)
⒊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解疑,教师制导。
4、谁能说说最后一句的含义?
5、请一个同学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的说说。
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五、学生背诵古诗。
六、检查识字情况。
⒈出示生字卡:
吟郊慈临寸
⒉教师抽读,并说说识字方法。
第三课时
一、复习。
⒈认读会认字。
⒉指名背诵古诗。
二、学习会写字。
⒈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乘将踏桃游郊线寸
⒉指名说词,看谁说的多。
⒊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认为怎样写才好看。
⒋同桌说一说识字方法。
⒌有哪些字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⒍教师范写。
⒎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作业:
把学过的古诗背诵给家里人听。
《古诗二首》教案7
教学目标 :
1、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以及赞美梅花品格的情感,知道梅花自古以来是清高、勇敢的象征。
2、学会本课生字5个,词语4个。
3、能解释诗句中字、词的意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5、会用自己的话说说《静夜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读懂诗句,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歌曲磁带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教学《静夜思》,学会诗中3个生字,理解“疑”“举”等字的意思。
2、背诵并默写该诗。3、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
过程:
一、揭题。
播放《十五的月亮》的歌曲。简短谈话,揭示第一首诗的题目。
二、自由读。自学3个生字。读通诗句。
三、指导朗读。
四、讲解诗句。
1、读古诗,圈出不懂的字。
2、学生试解。
3、连起来说说诗的.意思。
五、背诵全诗,体会情感。
六、作业 。
第二课时
目标:
1、教学《梅花》,学会诗中的5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的读背全诗。3、体会梅花的风格,学习梅花不怕困难的精神。
过程:
一、启发谈话。
二、听课文录音,自学生字,读通诗句。
三、理解诗句。
1、学习第1、2 句。
正确朗读这两句诗。说说带点字的意思。试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2、学习3、4两句话。
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四、指导朗读。
范读。自读。交流讨论,朗读品味。
五、作业 。
《古诗二首》教案8
《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建议
学习本课,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还可先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来体悟课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再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古诗的配乐曲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彩笔及画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居》,背诵古诗《村居》。
3.理解古诗《村居》,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诗人对春光的赞美之情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三、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吧!(板书课题:村居)
四、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出示风筝图,上面带有生字)大家瞧,这些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in”。
“堤”的声母是“d”,不是“t”。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齐读生字)
4.自读古诗,想一想:古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5.小组交流。
五、品悟古诗
(一)学习第1、2句。
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第1、2句。
3.你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
4.你能把你看到的景物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第1、2句)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早春二月里,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仿佛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里,在春风中轻拂堤岸。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你们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指名读)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生汇报)
7.这么多美妙的感受,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两句诗的。(生齐读第1、2句)
(二)学习第3、4句。
出示: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你能读好它吗?
2.自由读这两句古诗。
3.在这么好的春光里,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4.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他们在干什么?(分组交流)
5.你们能配合画面,说说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分组交流,尝试练说)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6.读了这两句诗,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听吗?(生汇报)
7.你们的想法都很有意思,你们能将自己的想法融进诗里读出来吗?(指名读)
8.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中去呢?这样吧,让我们朗读古诗,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吧。(生齐读第3、4句)
六、背诵古诗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首古诗你们一定能背下来。
2.集体配乐吟诵。
3.生自由背。
七、指导书写
指导写好生字“诗”“童”“村”,重点写好生字“童”。
1.看“电脑小博士”的笔顺顺序,学生认真观察笔顺顺序、笔画写法。
2.指名反馈。
“童”字是上下结构,共有12画,可组词为“儿童、童年”。
3.观察田字格中的“童”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找到关键笔画,再通过课件演示,提醒学生“立”的最后一横最长。)
4.教师范写3个生字。
5.学生描红并临写3个生字。
6.师生评议。
八、梳理板书
《古诗二首》教案9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一起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酷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身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测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同学小声自读并考虑: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第一首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身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身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昼。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与。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同学试着解释全诗:
白昼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示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烘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同学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古诗二首》教案10
教材分析及教学理念:
这是两首赞美春天的好诗,它们诗中有画,静中有动,有声有色,为俺们描绘出两幅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
古诗教学重在激发同学的情趣:这里的“情”是指从诗中感悟到的思想感情;“趣”指的是阅读古诗的兴趣。重视朗读。不论是领会诗的涵义,还是体味其美的意境,都离不开朗读。朗读能激发想象,强化积累,培养语感,所以,朗读必需贯穿于古诗学习的全过程。同时,针对小同学,情境创设也很重要,它可以把笼统的诗句变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便于同学轻松愉快地感悟古诗。
学校及同学状况分析:
俺校是西安市雁塔区的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大局部同学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而且班额较大,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国家级实验区,俺区教师至少经过区一级新课程培训,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都有很大转变。相应的,同学们也变得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敏捷,独立学习能力与合作意识、创新能力都得到很大发展。四年级同学学习古诗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大局部同学早已熟背本课两首古诗。
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愉悦的心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春天画面的图片资料。
2、同学准备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句,谁能背一首给大家听一听?(1―2生背)今天俺们再学一首杜甫的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题目)
2、交流找到的有关杜甫的资料。
3、解题:看图,猜题意,交流。
江畔:江边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二、理解诗意
1、自学。指导方法:边读诗,边看图,画出不明白的词句。
2、出示全诗,交流自身理解的词或句。
(1)(要求用自身的话说诗意,只要说出大概意思,就给以适当鼓励)要求查工具书,解决“蹊”;协助同学理解词语:“留连”。
(2)再说诗意。
3、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诵。
(1)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除了这些,还可能有什么?闭目想象这一美景。
(2)结合春天景色的图片,用自身的话描绘这幅景象。
(3)动手画一画,做画配诗,(交流、评议)
[点评:古来诗画是一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诗人追求的艺术境界,也是俺们感悟的方向。在要求同学熟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的基础上,举行“好画配好诗”的活动,不只能激发大家学习的兴趣,还能检验同学们是否真正理解了诗意。整合课程,激发兴趣,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学习方式。]
(4)自由练读。同桌合作读。(要求注意读出动静相宜。)
(5)老师示范读。(重点指导:边读边看图边想象,置身美景中。)
(6)不拘形式练读、背诵古诗。
三、拓展,作业。
1、自学杜甫的另一首写花的诗《绝句》:“尽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小组制出配诗图来。
2、预习《游园不值》
板书:
江 畔 独 步 寻 花 杜 甫
黄 四 娘 家 / 花 / 满 蹊, 花
千 朵 万 朵 / 压 / 枝 低。 多
留 连 戏 蝶 / 时 时 / 舞, 花
自 在 娇 莺 / 恰 恰 / 啼。 香
课后反思:本诗的意思并不难理解,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却不能靠生硬的翻译来加以一一对应。在这一课里,俺给同学营造了一种情趣化的学习氛围,以描述春景的方式来力图让同学获得读诗的美感;尊重同学的阅读感受,放飞他们想象力,让他们以自身的语言和手中的画笔来个性化地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游园不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2、板题《游园不值》。
3、交流诗人叶绍翁的资料。
二、理解古诗
1、自读古诗,大体读懂古诗,提出疑难问题。
2、交流释疑。要求查工具书,解决“屐、扉”。
3、结合插图,用自身的话说说诗意。
(1)小组讨论“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原因,体会当时诗人的心情。
(2)看图,进一步体会诗人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时的心情。
(3)抓住机会,指导朗读。
[点评: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使同学获得充沛发表观点的机会,激发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4、诗人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春色满园”呢?
(1)你想园中应该是怎样的'景象?
(2)再次朗读。(读出春的生命力。)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自由朗读,背诵古诗。
(2)想象当时的情景,谁愿意做诗人来扮演一下?
(在评议中要求同学演出诗人由失望、扫兴到惊喜、愉快的心理变化。)
(3)指导朗读。
三、拓展、作业
1、小组举行朗诵竞赛。(两首诗任选)
2、任选本课中的一首古诗,改写成短文。
(可以把自身想象成诗人,把看到的、想到的都写出来)
[点评:在朗诵和改写中比较并体会了两首诗的不同风格。]
3、自学“目积月累”中《吴兴杂诗》
板书:
游 园 不 值 叶绍翁
应 怜 / 屐 齿 / 印 苍 苔,
小 扣 / 柴 扉 / 久 不 开。 失望
春 色 / 满 园 / 关 不 住,
一 枝 红 杏 / 出 / 墙 / 来。 惊喜
课后反思: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小朋友们会感到“易”、“趣”、“活”,同学的视野、思想也不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扮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哲理,都会深深地印到同学的脑海里。爱扮演是同学的天性。同学要扮演好,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丰富课文内容。因此,课堂扮演能促进同学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同学进行语文实践的有效方法。
总评:古诗的教学,感悟为重。小学古诗教学,目的在使他们在感悟中领会古诗意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俺们应从同学实际动身,为他们发明体验、感悟的条件,把他们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教古诗,教出古诗的诗情画意。当然,对于生活积累有限的小同学来说,体会意境是很难的,所以,俺们除了牢牢抓住朗读、背诵这样的基本方法之外,还可以创设模拟场景,让同学尝试诗人的感受过程,画一画,议一议,想一想,演一演,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
【《古诗》教案】相关文章:
古诗的教案01-07
古诗春晓教案10-21
古诗蜂的经典教案07-22
古诗春晓的教案08-25
《村居》古诗教案08-26
古诗优秀教案11-05
元日古诗教案10-17
古诗《咏柳》教案02-10
古诗的幼儿教案02-04
古诗画教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