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中的地道战》的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冀中的地道战教案(通用14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冀中的地道战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认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你们看过电影《地道战》,读过与《地道战》有关的资料吗?谁愿意把你知道的介绍给大家?(学生介绍)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十八课冀中的地道战。
板书:18冀中的'地道战,引导学生理解“冀”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借助字典理解。
(1)自己独立完成。
(2)个人解决不了的与同桌交流。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2.重点词:堡垒、扫荡、封锁、孑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敌后游击战争。
3.重点句: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三、精读课文,深入学习
1.学生默读思考:课文讲了有关地道战的哪些内容?
2.说地道战是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那么它奇在哪儿?(围绕“奇迹”这一中心词深入学习地道的式样和特点这一重点内容。)
(1)介绍地道结构时,重点介绍了哪几个部分?每部分有何特点?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地道奇在哪里?
(自学、讨论后板书:地道、地洞、气孔)
然后再引导学生归纳:从总体结构看,地方隐蔽:街道下面、庄稼地下面;高深适宜:四尺多高,离地面三尺;构造齐全:住人、拴牲口、做厕所、气孔;作用极大:保护群众。
(2)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你又怎样理解地道之“奇”?
(小组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归纳: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方面的结构看,口外:隐蔽安全,堆满荆棘,设置陷坑;口内:活道——“孑口”,死道——地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对付敌人的破坏从哪两方面讲的?地道又奇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后归纳:从对付敌人破坏方面的结构看,防火攻——土和沙;防毒攻——吊板;防水攻——跟枯井暗沟相连;从通讯联络方面的结构看:“无线电”——吆喝声,“有线电”——拉铃声。这些都说明了地道的“奇”。)
小结:(1)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此时你们最想说什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读过的课外书,看过的电影、电视,谈自己的理解、感想。)
(2)作者把结构十分复杂的地道,介绍得条理分明,井然有序,使我们一目了然,如临其境。你能根据课文介绍画出地道示意图吗?试着画一画。
3.播放情景朗读。
四、总结
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把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讲明白的?
(先讲地道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讲地道的式样特点;然后讲怎样粉碎敌人的火攻、水攻、毒气攻;最后讲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课文抓住了事物的几个方面,有条理地记叙了地道战,今后写作时要学习运用这种方法。
2.谈体会: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并从中体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并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4.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描写古代战争的《赤壁之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描写的.是现代人民战争——《冀中的地道战》。(板书课题:冀中的地道战)“冀中”指什么?(河北地区中部,冀,河北简称。)你对“地道战”有哪些了解?(启发学生从看过的电影或书中谈谈自己对地道战的了解。)
二、教师简介背景知识。
三、提出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思考问题: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冀中地道的?
(2)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冀中地道的式样和特点的?
(3)从课文中描写地道的式样和特点中,选择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两点,谈谈你对“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感受。
3.同桌或小组交流讨论。
课文先讲了地道产生的时间、原因及作用;接着讲了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式样多,地道的位置和高度,地道里的大洞及通气孔,地道的出口,地道的通讯联系等。学生交流时,可引导他们画出相关语句,认真读读,体会体会。
4.结合课文内容,画一画地道的示意图。
(丑)个人画。
(2)选择画得好的在班上展示。
5.引导体会“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的意思。
6.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冀中的地理位置及战争背景。
(二)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三)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冀东的地理位置及战争背景。
(二)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学过程
(一)解题并介绍时代背景
1.板书课题后提问。
哪位同学来解释“冀中”?在预习中你是怎样理解的。
(经过查字典我知道“冀”是河北省的简称。“冀中”是河北中部平原。)当你看到“地道战”三个字时,你想的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我想的很多,主要是为什么要开展“地道战”?“地道”是什么样的?怎样“战”呢?战的结果又如何呢?)
2.介绍冀中地道战的时代背景。
在抗日战争时期,具体一点说就是1942年到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封锁政策。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狠狠地打击了敌人。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辨别字形。
出示投影,请同学在学习生字词的基础上填空,以此巩固和检验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
(1)按要求填空。
①“冀”按部首应查()部,再查()画,按音序应查(),读音是()。
②“堡垒”的“垒”按部首应查()部,再查()画,字义是()。
③“妨碍”的“妨”按音序应查()部,读音是(),字义是()。
④“岔道”的“岔”按部首应查()部,读音是(),字义是()。
⑤“毒辣”两个字的读音分别是()和(),词义是()。
⑥“迷惑”的“惑”按部首应查()部,再查()画,“惑”的'意思是()。
(2)辨字组词。
碍()撑()岔()
得()掌()盆()
堡()虚()搁()
保()虑()阁()
3.解释词语,理解重点词语。
牢固:坚固、稳定。
防备:做好准备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
毒辣:心肠或手段恶毒残酷。
吆喝:大声地喊叫。
扫荡:用武力或其它手段扫清敌人。本课指日本侵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大举进攻。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
口:本课指地道里小得只容得下一个人爬过去的关口。
堡垒:在重要地点作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
纺车:手摇或脚踏有轮子的纺纱或纺线的工具。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迷惑: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
不计其数:形容数目极多,无法计算。
无穷无尽:没有穷尽,没有限度。
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牢固:坚固、稳固。
隐蔽:借旁的事物来遮掩。
警戒:军队为防备敌人的侦察和突然袭击而采取的保障措施。
岔道:分岔的道路。
转移:改换位置,从一方移到另一方。
(三)初读课文,概括各段的段意。
全文共8个自然段,教师组织学生朗读,然后分小组讨论,概括各自然段的内容并板书。
第1自然段:介绍当时的情况。
第2自然段:地道战的产生。
第3自然段:概括介绍地道战的规模和作用。
第4自然段:具体介绍地道里的构造。
第5自然段:介绍地道的出口和通道。
第6自然段:介绍地道怎样防火、防水、防毒。
第7自然段:介绍地道里的通讯联络。
第8自然段:介绍地道战的结果。
(四)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分段、概括段意。
出示投影: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创造了地道战;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利用地道对付敌人的进攻;地道战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请同学将这四句话作为分段的依据,把八个自然段分成四段,看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划为一段。
学生回答,教师在自然段的序号上画出分隔符号。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结构就会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
同学们还记得刚才提出的四个问题吗?这四段都作了回答。
教师指着投影上的四句话,复述同学们提出的四个问题。
为什么要开展地道战?地道是什么样的?怎样“战”的呢?“战”的结果又如何呢?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进而体会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二)介绍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
(三)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二)介绍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难点
介绍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找四个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看老师演示表现课文内容的投影片。
(二)学习第一段。
这一段交待了地道战产生的时间和背景。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要开展地道战呢?
(因为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冀中平原上修筑封锁沟、封锁墙,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在这种情况下,冀中人民创造了“地道战”,坚持敌后游击战争。)
说得好。日本侵略军修筑封锁沟、封锁墙,就是要使冀中平原上的人民相互之间不能来往,不能联合起来打击敌人。于是冀中人民就创造了“地道战”,打击敌人。这就是“地道战”产生的原因。
(板书:封锁沟封锁墙地道战)
这一新的斗争方式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好处呢?
(第3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地道战”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保护自己;二是能够更好地打击敌人。)
(板书:保护自己打击敌人)
在第3自然段中哪句话、哪个词最能总结“地道战”的情况?
(第一句话中的“奇迹”一词。)
“奇迹”是什么意思?
(“奇迹”是想象不到的很不平常的事。)
“地道战”的确是个奇迹。课文又从三个方面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学习第二段,这一段是以任丘的地道为例,介绍了地道的样式和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还可以分为几层,怎样分?
(这一段还可以分为地道的内部和地道的出口两层。)
地道的内部构造分为哪几部分?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默读课文后按顺序回答,老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板书。
(板书:地道内部高、深、大洞、小洞、气孔)
教师一边板书一边重复地道内部构造的特点,并在同学分析的基础上,再次提出问题,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地纺线呢。”说明了什么?
这句话进一步说明地道里既不气闷也不黑暗,非常安全。冀中人民在这里边战斗边生产,充满生活气息。
课文是怎样介绍地道出口的呢?地道出口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默读后回答问题,教师板书重要词语。
(板书:地道出口,口外:荆棘陷坑,口内:坚固的洞,迷惑洞,死道:地雷,活道:口)
教师解释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是李白诗里的一句话。讲的是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夫,古代成年男子的通称。关,关口。莫,不能的意思。
教师结合板书小结这一段。
这一段对地道的构造及特点介绍得比较清楚,使我们学习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只是一百多种地道中的一种。地道的特点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既可以保存自己,又能够打击敌人。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道战”的确是——
学生齐答:奇迹。
(四)学习第三段。
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敌人同样说明这是“奇迹”。冀中人民是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
(敌人想方设法破坏,冀中人民发挥聪明才智,想出许多妙计来防备。)
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板书。
(板书:破坏防备)
(用“土”和“沙”灭火;吊板用来挡住毒气;利用枯井暗沟防备水攻。任凭敌人想出什么毒计,冀中人民也有妙计来对抗。另外,因为地道都是通着的,还可以转移到别的村子去。)
(板书:火攻毒攻水攻土沙吊板枯井暗沟)
教师用箭头将上下板书连接起来并小结,使学生能够更清楚地理解这些内容。
冀中人民还有更先进的方法保护自己,打击敌人,因为他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发明了“无线电”“有线电”。我可要提醒同学们,这可不是现在的“手机”“呼机”,它是什么呢?请一位同学读一遍下面这段话大家就会清楚了。
学生读收,教师板书。
(板书:无线电——吆喝有线电——拉铃)
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在书上及电影、电视节目中获得的知识,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讨论:
“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第一课时后指导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泥巴等材料做一个任丘的地道模型,也可以鼓励学生画一张冀中地道示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中感受冀中人民的智慧和抗敌妙计,激发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最后使学生明白这句话是对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种种妙计的总结,同时赞扬了冀中人民对敌人斗争的智慧和才能,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五)学习第四段。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教师提出问题。
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有怎样的地位呢?
(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尾?
(总结性的结尾,写清了地道战的结果和作用。)
请同学把开头段和结尾段连起来朗读,让学生体会前后互应的作用。教师板书。
板书:
为了粉碎“扫荡”——“扫荡”被粉碎了
简直是个“奇迹”——留下惊人的“奇迹”
(六)总结板书,进一步理解课文。
课文从“奇迹”一词开始,到“奇迹”一词结束。全篇课文通过对地道的构造、特点和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巧妙地打击敌人,以及地道在战斗中所起的作用几个方面的描写,具体阐明了地道战是个惊人的“奇迹”。从而说明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人民战争具有巨大的威力。
(七)请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八)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作业1、2、3题。
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带有分号的句子,学习分号的用法。
(二)理解“如果………就………”和“不但……还……”的句式,然后造句。
(三)练习背诵第4自然段。
(四)巩固练习。
二、教学重点
画出带有分号的句子,学习分号的用法。
三、教学过程
(一)放配乐朗读课文的录音磁带,请同学边听边画出带有分号的句子。
以“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为例组织同学们讨论分号的用法。
首先从字面来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再分析它们的关系,由此体会分号的作用和用法。
这句话前后两部分分别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是对地道作用的说明。前半句说明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地道起着保护自己,消灭敌人的作用。后半句话说明地道起到了保障人民正常生活、生产和打击敌人的作用。)
这两个句子是什么关系呢?
(它们是并列的关系。)
并列关系的句子有个特定的标点“;”叫做分号。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还有哪句话是用分号隔开的,想一想它们是不是并列的关系。
引导同学在课文中找出来带有分号的句子说一说,体会并列关系。如果学生有兴趣也可以在已学过的课文中找,让学生自己分析,充分理解。
(二)理解关联词的用法,并造句。
一个句子的前后两部分都是有一定关系的,而且都有相应的关联词相连。教师可以出示几个句子,让同学们体会、理解以上的说法。投影、小黑板或直接板书均可。
“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跑。”
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句子“如果敌人放毒气,”是已经放了,还是没有放,哪个词说明了这一点。
(“如果”这个词告诉我们“毒气”还没有放,这只是一个假设,有这种情况出现,“就把吊板放下来,不让毒气往里透。”后面的.内容就是前面发生情况的结果。)
同学们理解得对。“如果……就……”的句型前后是一种假设关系,句子的前一部分假设一种情况,后一部分是假设的情况实现后的结果。表示假设关系的词语还有:“即使……也……”,“哪怕……也……”。
教师再举出几个例句或让同学在课文中找出假设关系的句子,指导学生理解,然后结合生活实际造句。
如果得了病不及时治疗,就会越来越严重。
如果明天下大雨,运动会就必须延期举行。
再出示一句话,请同学分析理解。“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这句话前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意思?它们是什么关系?
(前面的句子讲了那里的人民坚持了生产,后面的句子是说在生产的基础上又打击了敌人。后面的句子比前面的句子深入了一步。)
说得好。后面的句子的确比前面的句子更深入,程度上更强一些。这样的句子我们称为递进关系的句子。这种句子的关系,一般是后面的句子比前面的句子有更深一层的意思。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还有:“不但……而且……”,“不光……还……”,“不仅……也……”等。
教师再举出几个表示递进关系的句子或请同学在课文中找一找同样关系的句子,然后请同学结合生活实际用“不但……还……”造几个句子。
小华不但自己学习好,还经常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在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已不是难点,但是教学时一定要提示同学讲究方法,尤其是背诵。
第4自然段是以任丘地道为例,介绍了地道的总体结构,按“地道”、“洞”、“气孔”的顺序,有条理地作了具体的介绍。背诵的时候也应该抓住写作上的特点,分几部分有条理地进行背诵。
首先教师按照写作的条理帮助同学将第4自然段分成几部分,然后由同学自己标出各部分的特征或主要的词语,以这些词语为点带动全段文字,以便深刻记忆。
在反复背诵的基础上,集体背诵结束这一课。
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6
教学要求
1.地道战是冀中人民创造的一种十分巧妙的对敌斗争方式,通过学习了解地道战,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理解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的特殊地位。
3.为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并学会分层和写出层意。
4.朗读。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理解冀中地道战的特殊地位。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冀中地道战
解题:冀,河北省简称;冀中:指冀中平原;地道:在地下挖洞,形成通道。
二、整体入手,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思考:
①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②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各是什么?
2.预习生字、新词。
堡垒:作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
妨碍:阻碍。
隐蔽:借旁的事物来遮掩。
迷惑:辨不清,摸不着头脑。
三、读熟课文、理清顺序,划分段落
第一段(1~2自然段)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用地道战同敌人斗争。
第二段(3~7自然段)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有效地打击了敌人,体现了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第三段(8自然段)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提问: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了?这节课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写了什么?
时间、地点、事件。
抓重点:斗争方式——地道战。
2.自由读,体会内容。
三、学习第二段(逐自然段学习)
1.自由读全段,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全段意思:
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地道在打击敌人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地道——是人民武装坚强的堡垒。
3.自学4~7自然段。
自学题,在书中找一找哪些地方体现了“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①自由读文。
②勾划。
③讨论。
④汇报。
教师摘录要点作.总结。
地道:式样100多种,洞内设施较完备。出口隐蔽,虚实结合。洞内“关口”多,防毒,防水,设“有线电”等等。
4.朗读,把地道的奇迹及对人民无穷智慧的感受读出来。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说说写了什么?
2.追问:你怎样理解“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3.说一说。
4.读全文,再次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7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清条理。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在艰难的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智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的智慧。
[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地道战》。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题,释题
1.同学们看过《地雷战》《地道战》的电影,还记得那里的人民是怎样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的吗?
2.板书课题:冀中的地道战
3.从课题来看,哪一个词是中心词?(地道战)
“冀”是河北省的简称,河北省的中部就叫“冀中”。
二、初读课文
要求: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3.理清课文层次,考虑分段。
三、逐题检查、讨论
1.指名读课文,并说出课文大意。
2.小黑板出示生字词。
(1)指名读,齐读。
(2)会认字:强调“厕”是平舌音,“棘”不要读成“辣”。“任”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rén,另一个读音是rèn。
(3)会写字:注意“妨”的部首是“女”,不要写成“纟”;“栓”的部首是“木”,不要写成“扌”。
3.讨论分段。
第一段(1~3自然段)讲地道战的产生及其作用。
第二段(4~7自然段)介绍了地道的式样、特点。
第三段(8自然段)讲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
2.讨论交流。地道战是怎样产生的?(为了……创造了……)
“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这是个总起句,课文从几个方面分述“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板书:不计其数(形式多,数量多)
敌来我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
3.结合课文内容解释“扫荡”“封锁”。
4.总结第一段段意。
五、作业
1.抄写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
2.思考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2.读讲讨论:
(1)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每层说了什么?
(有四种意思。第一讲地道的式样多,有100多种;第二讲地道的位置和高度;第三讲地道里有许多洞,功用各别,生活设备齐全。第四讲地道中有通气孔,既透气又透光。)
(2)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
(开在隐蔽的地方,用荆棘掩护;有的出口旁是陷坑;有的出口旁是警戒洞,迷惑洞;地道里每一段都有“孑口”。)
“迷惑”“孑口”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迷惑”是辨不清,摸不着头脑的意思。“迷惑洞”是让敌人分不清什么是死道,什么是活道。“孑口”这里指地道里小得只能容一个人过去的关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意思是:一个人把住关口,一万个人都打不进来,形容孑口险与窄。)
(3)“想方设法”是什么意思?敌人是怎样想方设法来破坏地道的?(火攻、水攻、毒气攻)冀中人民怎样对付敌人的进攻?(用土和沙来灭火;用吊板来挡毒气;地道和枯井暗沟连起来,使水流走;还可以转移到别的.村子里去。)
(4)人们在地道里是怎样进行联络的?(一个个口传称“无线电”;用铁丝拴小铜铃称“有线电”。)“无线电”和“有线电”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因为不是真正的有线电和无线电。)
(5)“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赞扬了冀中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智慧和才能。)
3.总结段意。(这段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对地道的式样、特点作了详细介绍。)
4.齐读课文第二段。
二、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根据课文第二段的内容,画出地道的示意图。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第二段,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这段有两句话:
第一句讲了什么?和前面的哪句话相呼应?
(地道战粉碎了敌人的“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第二句讲了什么?(冀中人民坚持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是惊人的奇迹。)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地道战是我国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
三、自由朗读全文
四、结合课文,学习句式,练习口头造句
如果……就……
不但……还……
五、练习概括课文主题
1.冀中人民是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
2.“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这篇课文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六、了解记叙方法
1.这篇课文讲了冀中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争精神和无穷无尽的智慧。那么,课文的这一思想是怎样一层层表达出来的呢?
2.讨论:
引导学生弄清课文围绕中心,先讲地道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讲地道的样式、构造和特点;然后讲怎样粉碎敌人的火攻、水攻、毒气攻,怎样进行通信联络;最后讲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3.教师总结。
课文有条理地记叙了内容,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写作方法。
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8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记叙文如何使用说明方法介绍事物的。
2、读懂课文,了解我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树立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围绕“地道战是个奇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42-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国华北敌后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修筑封锁墙,封锁沟,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封锁政策。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但冀中人民没有屈服。
二、学习第一段:
1.朗读第一段,说段意
(地道战的产生和作用)
2.板书:地道战的产生是为了粉碎“扫荡”。
3.这一段中哪个词最能概括地道战的情况?
理解“奇迹”(意想不到的,不平凡的)
4.课文从哪儿看出地道战是个奇迹?
规模作用
(1)保护人民
(2)坚持生产
(3)打击敌人
三、过渡:
这是全文内容的概括,下文具体介绍了地道的式样和特点,说明地道战是个奇迹。
1.指名读第二步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地道的式样,并试着把它画出来。
2.投影显示,对照课文内容,看画的对不对。
3.说说这种构造的地道有哪些好处。
a.不同用处的地道在固定的地点,便于辨别。
b.地道既隐蔽又不妨碍种庄稼。
c.大洞既牢靠,又能容纳很多人。
d.小洞用处多,为人们生活提供方便。
e.气孔设置,隐蔽又透气,透光。
总结:这样的.结构可以有效地保存自己,正常生活,坚持生产,足以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
4.再读第3节。
四、地道不仅能保护人民群众,同时还巧妙地设置了一些御敌结构。
1.自读课文第5节,找一找地道中设置了哪些御敌结构。
(陷坑警戒洞迷惑洞孑口)
2.设想:一群日本鬼子进了村,他们发现了一个地道口,请大家读一读第5节,想一想这群鬼子的下场会是怎样的。
3.可用“一...就...”来说话,体现地道结构的巧妙。
“就算...也...”
总结:这样的结构,使地道能攻能守,具有了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的特点。
五、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呀,毒气攻呀,大家又是用什么妙法来防备的呢?
引读:
敌人用火攻——
敌人放毒气——
敌人用火攻——
六、那么人们呆在地道里是否就一无所知了呢?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请两位同学介绍无线电和有线电。
总结:
文章从奇迹开始,到奇迹结束,展现了地道的一系列巧妙设计,从而说明了地道战是个惊人的奇迹,反映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9
教学目标:
1、了解地道战的产生及作用。
2、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过程:
一、了解单元要求。
二、导入新课文,提示课题。
“冀中”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地道战”的?
三、课堂预习。
1、默读课文
2、各自小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思考预习题。
4、提出不理解的'内容。
四、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3、全文可分几段?
(1-3)(4-7)(8)
五、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讨论交流。
(1)为什么称“扫荡”?
(2)敌人为什么修封锁沟、封锁墙?
3、总结第一段段意。
(讲了地道产生的时间、原因及作用)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思考文后1、2。
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了解地道的结构特点和地道战的历史地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读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读后讨论。
(1)地道的'式样和特点是在第几自然段讲的?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每层说了什么?
(2)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孑口”有什么作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想方设法”是什么意思?冀中人民是怎样对付敌人的进攻的?
(4)人们在地道里怎样进行通讯联系?“无线电”和“有线电”为什么加引号?
“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
3、总结段意。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句读第三段。
2、这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了什么?第二句讲了什么?
3、这段话主要意思是什么?
四、自由朗读全文。
五、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根据课文第二段的内容,画一张地道示意图。
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1
教学目标:
1、练习概括本文中心思想。
2、了解记叙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交流地道示意图?
二、概括中心。
1、冀中人民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
2、举例说“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3、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了什么中心?
三、了解记叙方法。
1、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将中心表达出来的?
2、讨论。
3、小结:学习课文有条理地记叙。
四、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2、默记本课生字,然后写在练习本上。
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2
教学要求:
通过阅读,理解“例话”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式;了解几种基本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了解几种基本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顺序写.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初读例话.
请同学们轻声读例话.同桌说说读懂了什么
二、反复阅读,理解内容
读第一自然段,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式.
默读第二自然段,了解几种基本的表达方式.
三、讨论:
例话主要讲了什么
提出了哪些要求
四、小结
再读课文的时候,了解叙述的顺序,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理清课文的内容,在作文的时候,按一定的顺序写,可以叙述的更清楚,能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
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3
教学目标:
1、了解地道战的产生及作用。
2、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过程:
一、了解单元要求。
二、导入新课文,提示课题。
冀中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地道战的?
三、课堂预习。
1、默读课文。
2、各自小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思考预习题。
4、提出不理解的.内容。
四、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3、全文可分几段?
(13)(47)(8)
五、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讨论交流。
(1)为什么称扫荡?
(2)敌人为什么修封锁沟、封锁墙?
3、总结第一段段意。
(讲了地道产生的时间、原因及作用)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思考文后1、2。
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4
教学目标:
1、了解地道的结构特点和地道战的历史地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读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读后讨论。
(1)地道的式样和特点是在第几自然段讲的?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每层说了什么?
(2)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孑口有什么作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想方设法是什么意思?
冀中人民是怎样对付敌人的进攻的'?
(4)人们在地道里怎样进行通讯联系?
无线电和有线电为什么加引号?
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
3、总结段意。
(这段主要讲地道战的特点。)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句读第三段。
2、这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了什么?第二句讲了什么?
3、这段话主要意思是什么?
四、自由朗读全文。
五、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根据课文第二段的内容,画一张地道示意图。
【冀中的地道战教案】相关文章:
《冀中的地道战》的教案03-01
冀中的地道战的教学设计09-20
地道战的读后感地道战的读后感03-30
观《地道战》有感11-04
观《地道战》有感06-08
地道战观后感11-21
《地道战》观后感10-01
观《地道战》有感20篇07-06
地道战观后感优秀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