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时间:2022-12-28 09:33:15 教案 投诉 投稿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语文画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两个部首“竖弯勾”、“横折弯勾”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11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感受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

  2.难点:了解诗意。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导入

  同学们,老师带来一幅挂图(出示挂图),看看这幅画上画了些什么?(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看出是春天?

  1、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看见过“山、水、花、鸟的情景吗?那老师问你几个问题,请想好后回答

  (1) 如果从从远处看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 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 各种花过了开花季节就会怎样?(看不到花)

  (4) 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会飞走)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学习课文

  板书:1。画

  二、 分散识字

  1、试读课文

  A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B 找出生字并圈出来,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C 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D 愿意读的站起来一起读。

  2. 问题引路,学文识字

  A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B请一位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为什么人走近了听,还是听不到水声?

  C请一名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什么时候开的?(春天)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花还没谢?(板书:春去还在)

  D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E把课文再读一遍,圈出的生字同桌读一读,互相当小老师。

  3.巩固练习

  A试读全文,小组检查朗读,班上朗读比赛。

  B检查生字(卡片,指名读)

  C生口头组词语

  D认识两种笔画“竖弯勾”、“横折弯勾”和偏旁“走之”

  三、集中识字

  1自学课文

  A自读课文B小组读课文

  2学习字词,读音说义

  A指名读课文

  B师配音读课文,生表演,加深记忆

  C开火车、指名、做游戏读生字(卡片)

  D说说不懂的问题,集中讨论解决。(小组)

  E齐读课文,试着背诵(以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

  四、课堂练习:开火车每人一句背诵课文。

  五、小结: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能说一说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

  2找搭档背诗句,说诗意。(一人背一人说)

  二、学习生字

  1、学习“竖弯勾”、“横折弯勾”。

  2、分析字形。(说说是怎么记的)

  3、师范写,出示带有田字格的小黑板,师边说边写,重点指导“竖弯勾”、“横折弯勾”。“二”、“七”、“无”竖弯钩中的“竖”都在竖中线起笔。同学们在课本剩余格中写。师巡视指导。

  三、认识反义词

  1、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意思相反的词。同桌交流。(师板书:远---近、去——来)

  2、你还知道那些意思相反的词?谁来说一说。自由发言,师订正。

  四、课堂练习:

  在田字格本上写本课的生字,每个字写4遍。

  五、拓展延伸:

  课外收集谜语,开展猜谜活动。

  六、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谜语古诗和很多意思相反的词你们都能背上来。真聪明!在以后的学习中也有很多意思相反的词和更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留心学习,多多识记,语文水平会大大提高。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反义词:远——近

  有——无

  去——来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2

  一、教学要求

  1毖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被崛5个字。

  3闭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这些都表现出一幅画的特点。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放大的插图及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学习生字。重点指导读准生字“色、春”和要求会认的字“近、声、惊”的音。

  随生字“画、听、春”的学习,认识偏旁“”(凶字框)、“口”(口字旁)和“”(春字头)。

  指导写字。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笔画、偏旁识记字形,培养识字能力。让学生自己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利用田字格帮助写好字。注意“画”字上面的部分与“”不能离得太远;“听”字的口字旁要写得略靠上;“春”字中“”(春字头)的“”(撇)和“”(捺)要舒展些,盖住下面的“日”。

  (三)朗读、背诵指导

  本课是韵文形式的谜语,诗句节奏鲜明,讲究对仗,读来琅琅上口。可让学生边读每一行诗边看图,通过读和看图,体会诗中的“山、水、花、鸟”有什么特点,从而猜出谜底。然后通过范读,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读出节奏。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四)练习提示

  第三题,读一读。要求读的每一组词意思都是相对的,学生可以在读中巩固所学生字词。

  (五)扩展活动

  自己作一幅山水画。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3

  教学目标:

  一、通过语言与音乐的结合,帮助学生语言智能的发展和语感、乐感的培养。

  二、感受2/4拍子的强弱规律,认识2/4拍子的节奏规律。

  教学重点:

  最后一句乐句的:“rit符号,听出和唱出渐慢和渐弱的效果。

  教学难点:

  唱好一字多音的地方,也可随机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来发现新的难点并解决。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活动:全班一起背古诗两三首。(同学们,你们刚才朗诵得真好听,那时你们读出来的,可是你们听过唱出来的古诗吗?让我们来一起听听下面的音乐,唱出来的.古诗。、刚才的音乐旋律美不美?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

  二、欣赏伴奏音乐,学生听后说出感受。(同学们可以跟着音乐做适合的动作、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音乐旋律美不美?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是的,非常优美,宁静、抒情、动听,其实这是我国的一首古曲《春江花夜月》的旋律,它也,配上歌词就更好听了。、)

  三、欣赏范唱音乐,说说出自哪一首诗。(相信同学们已经听出是哪一首诗了。原来古诗除了能读出来,还可以唱出来。)

  四、学生谈听到歌词后的感受。(请同学们再听一次音乐,不要打开书,也不要唱,听听唱歌词时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看谁的小耳朵最尖、最灵敏)(同学们,你们有注意到最后一句吗?让我们来重听一次最后那一句音乐、这种唱法叫渐慢渐弱,用拉丁字母“rit”表示,以后我们唱歌遇到这个标记就要怎么唱啊?、)

  五、认识2/4拍子,感受其强弱规律。(接下来我们再听音乐,请同学们找出这首歌的强弱规律,并拍出来、)(同学们的耳朵和小手真棒,都能听出来,也能拍出来了,表扬你们自己。)

  六、学唱歌词,解决难点“一字多音“的唱法。(现在我们来学唱这手歌,同学们可以边听边学唱。)(你们觉得哪里最难唱,告诉老师,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

  七、运用:将学过的古诗套进本曲旋律来唱。(我们已经会有感情地唱《画》了,大家注意一下,古诗“画”每一句是几个字,那我们可部可以也选一些五个字的古诗套进去唱呢?同学们自己试一下。、)(有哪位同学准备好了吗?请你来、好听吗?老师也来唱、)

  八、身体动作表现音乐(我们学习了用朗读和唱的方法来表现音乐,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可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和小乐器伴奏表现音乐)(你们见过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吗?让老师来模仿、)

  九、小乐器伴奏表现音乐(请请到的同学自己到台上选乐器,选要快,还要互让,不能抢、)(另外叫两位同学来学古人朗读、)

  十、整合:(全班朗读一次,音乐响起,没表演的同学唱,其他的表演和演奏,让老师们听听是唱的同学唱得好还是演奏的好还是乐器伴奏好。)

  十一、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什么?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4

  一、背景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交际一词告诉我们,口语交际教学必须是在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教材优势,抓住课堂这一阵地,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借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创造一种动态的课堂教学氛围,既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又能让学生在自主的语言环境中畅所欲言,丰富想象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二、学情分析

  本课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我们的画。文中的插图上画着一群小朋友正在创作、讨论自己的画,准备举办一个画展。他们在的在构思,有的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画,还有的正充当小评委,认真地评说着别人的画。画面色彩鲜艳,动感及强。对于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孩子们,这样的画面有助于激发学生参加交流作品的欲望,从而让他们能发比较自主的态度投入本课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鼓励他们大胆、积极地投入到交际活动当中。

  三、教学理念

  1、为学生营造自我展示的氛围,调动学生参与交流的热情,让学生有话想说。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学生能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从事自己的活动。在比一比,赛一赛的过程当中,在游戏中既享受到了玩的欢乐,也发展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2、注重指导学生在语言实践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有话会说。从社会学角度讲,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语文课上尤其如是。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引导工作,使学生学会说话的基本技巧。在孩子说话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说话习惯,如:说话要完整、连贯;不要使用方言,要尽量使用普通话;说话时要自然、大方、有礼貌等。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讲清楚自己画了什么和作画时的想法;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进行口语交际。

  2、过程与方法:能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既要培养学生善于提问,又要让学生学会聆听,还要让他们学会以自己的方式作出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听、说认真,说话发言准确、清晰,说话通顺流畅,态度大方。

  五、教学板块:

  ㈠巧设情境,激趣导入。

  1、以争当小神笔导入课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请学生拿出自己课前画好的画,和小画家比一比。

  2、出示小小金话筒,说说谁能当上班里的金话筒。

  3、教师出示自己的画并向学生介绍自己的画,请学生都来当当金话筒,向老师提问,评一评老师的画。通过这一环节为学生做出交际、互动的示范。

  ㈡多向互动,获得提高。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介绍自己的画,认真地评一评别人的画。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进行指导。

  2、请配合较出色的一个小组上台展示,在学生当中再次强化示范作用。

  3、在大组或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以无计名投票的方式请学生评出今天的小神笔和金话筒。

  ㈢展示成果,拓展延伸。

  将小神笔所画的画张贴在宣传窗中,请金话筒当小小解说员,向前来参观的同学或家长介绍这些画。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自然地延伸到课外。

  六、教学特色:

  1、精心创设交际情境。在这一课的口语交际当中,教师根据孩子们好胜的心理特点,营造了争当小神笔和争当金话筒这一竞赛的氛围,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2、努力实现双向互动。有的口语交际听、说双方互动很明显,有的不很明显,有的不明显。在本课的设计中,教师设计了双向互动甚至是多向互动的交流过程,重交往而轻独白,让孩子们真正动了起来。

  3、多给学生的实践机会。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注重引导学生参与交际。介绍自己的画、评价别人的画、做小小金话筒等,不仅在课堂上让学生有说话的机会,还将交际的环节延伸到了课外,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教学设计二,一上语文园地二,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5

  [内容简析]

  《看画识字真有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一)第二课。本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儿歌,第二部分是会认字和会写字的书写内容。儿歌分别写了红日、月牙、河水、火苗、鸟儿、小虫、马儿。此外,文中还印有一些图和有关象形字。教材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能借助图与字的关系帮助识字。

  [设计理念]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是由形象向抽象发展的规律,本课主要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看画识字,在情境中识字。课堂教学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认识8个会认字和4个生字,并能组词。

  3.引导学生学会书写"上、月、日、马",并掌握出现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书写4个会认字并掌握它们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

  教具准备 图画(各种动物、象形字演变过程的彩图等);识字、音节卡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图画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太阳、月亮、马、鱼画面,让学生说说:图上出现的是什么?

  2.出示象形字:日、月、马、鱼让学生猜一猜,并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师讲解:这是古代人用于记录事物的符号,是一种象形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文字很多都是象形字。

  3.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看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拼读音节。

  2.用"○"和"△"。分别找出这课中的会认字和生字,再反复拼读。

  3.同桌之间互相读读:互相纠正读音。

  4.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5.让学生遮住拼音,自己自由读课文:看看是否能读准字音。

  6.出示课文(去掉拼音部分),老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1)让学生读句子。

  (2)读错字音时要及时出示拼音让学生再读。

  7.小结表扬。

  三、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和会认字

  贴出1个会认字和2个生字。

  1.师:大家还记得学习生字的四个步骤吗?生:①读准音;②记住形;③组词解意;④认真书写。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根据学习生字的四个步骤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和会认字(会认字不要求学生会写)

  3.集体学习。师:火、日、月这三个汉字的读音有什么地方想要提醒大家吗?生:①日是整体认读音节,请跟我读……②日是翘舌音,请跟我读……

  ……

  师:同学们真棒,能读准字音。那么,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汉字呢?

  生A:我有个好办法,可以记住日字,把口字加一横就是日;

  生B:我有个好办法,可以记住月字,目字的最后一横去掉就是月……

  生C:老师,我有个意见,月字的第一笔是撇,而目字的第一笔是竖……

  ……

  师:同学们不仅能想出办法记住这些汉字,而且认真观察。下面,我们来给这些汉字找找朋友。

  生给会认字和生字组词。

  师:同学们对这些汉字朋友不仅能读准音、记住形,还能给它们找到许多朋友。下面,老师也想表现表现。师范写,生唱笔画,一起说说每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最后,学生描描写写生字。(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巡视学生的写字情况,包括笔画是否写对、笔顺是否正确、写字姿态是否规范等)。

  (3)师生互评共赏。(写得好的给予表扬、奖励,不足之处及时指出、纠正)

  四、做游戏,巩固学会的字。

  1.找朋友

  放音乐《找朋友》,学生在音乐声中,手拿生字卡找找自己的音节朋友。

  2.猜字游戏。

  生:日字加一横是个什么字……

  3.总结。

  通过活动和游戏,巩固识字,生动有趣,学生乐学乐记。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课文是谜语诗,理解课文的基本含义。

  2、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课堂上小组合作、图文结合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谜语、诗词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喜爱古诗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中所说特点与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生字回到课文中,谁会读?媒体的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1.学习前两行诗句。

  (1)媒体出示:第一、第二行诗句

  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诗句,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 山 有色 近水 无声

  (3)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①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

  ②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因为这是一幅画)

  (4)指导朗读。

  ①媒体出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②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2.学习后两行诗句。

  (1)总结学法:

  媒体出示学法:

  ①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②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③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 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媒体出示:图片和诗句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板书: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

  (6)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②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二、感悟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媒体出示:课文内容

  2.在诗句中找找意思相反的词。

  媒体出示:“远”、“近”、“有”、“无”、“来”、“去”变红

  3.把这些意思相反的词连起来读一读。

  媒体出示:远——近 有——无 来——去

  4、谁能有好办法说说这几个词是什么意思?

  5、游戏:找朋友 找14名同学到前面,每人手里拿一张卡片,找到与自己手里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一起,其它同学做裁判,给找对的同学以掌声鼓励。

  (这14个字是远---近、高----低、来----去、笑----哭、白----黑、晚----早、有----无)

  6、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反义词吗?

  三、背诵课文

  结合板书,自己练习背诵。

  2.看看图片,同桌互背。

  媒体出示:图片

  3.指名背诵。

  4、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山水画呢!

  四、拓展作业

  作业: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2.你喜欢这幅画吗?喜欢的话就动动你的小巧手把这幅画画出来吧!

  板书: 画 远 山 有色 近 水 无声 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7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2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二、教材说明

  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整幅画面给人以山水相衬、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读读这首诗,使人仿佛看到了诗中所描绘的充满勃勃生机和浓浓春意的画面。

  教学的重点是练习朗读,认字。教学的难点是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带领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

  2、准备一幅山水画。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要求他们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利用生字卡片,通过开火车读的方式检查字音是否读准,注意容易读错的字音,如“色”的声母是平舌音,“声”“春”的声母是翘舌音,“近”“春”“人”的韵母是前鼻音,“听”“声”“惊”的韵母是后鼻音。如果有的学生读错,就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帮助正音。

  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可能已认识了一些汉字,教师应尽量启发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形。如“元”加上“辶”是“远”,“斤”加上“辶”是“近”,“不”加上“辶”是“还”。“”“”是新学的偏旁,学生认识它以后,让他们自己认记“春”“惊”的字形。此外,要指导学生比较区别“人、八、入”和“无、天”的音形义。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四个字,笔画都比较简单,可在学生对字形有了印象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把字写匀称。“人”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要指导学生掌握它的笔顺,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三)词句

  要让学生借助拼音反复读熟诗句,然后引导学生弄懂每行诗在字面上说的是什么意思,再结合看图和启发学生回忆郊游时看到的景物,让学生思考:诗中说“山有色”,那么山会是什么颜色?流水会发出哗哗的声音,为什么诗中却说走近流水仍听不到声音?使学生弄清诗句说的`是画中的山和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理解第三、四行诗句与画上内容的关系,然后再让学生把课文完整地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这首谜语诗的谜底是画。

  诗中有几对反义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比较,理解它们的意思。如“远”和“近”意思相反,是比较来说的。可以举例说明,如“小明的家离学校远,小英的家离学校近”,让学生知道远和近所表示的距离不一样。

  (四)朗读、背诵

  1、学生理解诗意后要反复朗读。朗读时要注意掌握好停顿和重音。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可以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还可以教师引读,如“远看——,近听——,春去——,人来——”。

  2、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根据板书“山、水、花、鸟”,回忆诗句的顺序和内容,自己先小声试背,再齐背,最后指名背。

  (五)实践活动

  1、把“我会说”中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在头上,在“找朋友”音乐伴奏下跳舞,做找朋友的游戏。

  2、布置学生回家找谜语,课后开展谜语竞猜活动。在规定的时间里谁说得多,猜得对,并说清楚是怎么猜出来的为优胜。先以小组为单位,评出优胜者,然后在全班比赛,评出优胜小组。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指导看图

  先让学生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二)理解诗句

  让学生借助拼音读熟诗句,然后启发他们说说每行诗的意思。最后完整地读一读,说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三)创设情境

  指名一位学生扮演小诗人,先站在教室后,一边看画面上的山,一边说“‘远看山有色’,这山上一片翠绿,真美啊!”又走近图画,一边听一边说“‘近听水无声’,画上的流水一点声音也没有”。小诗人指着画上的花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在盛开。”他又做赶鸟的动作,大家一齐说:“人来鸟不惊。”

  (四)指导朗读、背诵

  (五)复习巩固字词

  1、用生字词卡片检查字词读音。

  2、做反义词找朋友的游戏。

  (六)指导写字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认识两个偏旁“辶”“忄”。了解文中出现的反义词(远-近,有-无,来-去)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1、看图说话: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想一想: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3、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4、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a、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b、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c、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d、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e、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f、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g、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h、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资料城。

  1、课件准备“资料城”模块,学生朗读。

  2、学生阅读。

  3、学生汇报。

  七、说话训练,评价交流。

  1、资源准备:课件中的说话训练材料。

  2、学生思考交流。

  3、学生表达,教师评价。(鼓励为主)

  八、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九、作业: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近()京()声()

  运()听()惊()色()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资料城。

  1、课件准备“资料城”模块,学生阅读。

  2、学生阅读、交流。

  3、学生汇报,师生评价。

  四、写话训练,评价交流。

  1、资源准备:课件中的写话训练材料。

  2、学生思考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评阅。

  4、展示优秀作品。

  五、作业指导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这首古诗的教学不同于高年级,重点是引导小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地读,在朗读中感知、感悟与品味。下面将我在《画》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如下:

  1、读一读,初步感知

  揭示课题后,我出示画面,放配乐朗读录音,为学生创设情境,并结合录音朗读,指出读好古诗首要的是字音要读准,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接着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课文读正确。学生或自己拼读,或同桌互读互查读音,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再逐个拼读过关等形式进行自读尝试。随后我组织学生试读古诗并进行评议,在评议中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在学生的评议中我借机出示本课生字,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

  2、做一做,感悟诗境

  首先让学生看画面,我示范朗读,从而吸引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学生反复朗读后渐渐进入诗的意境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作出相应的动作。如读到“远看”学生把手放在额前,仿佛眺望远处,“近看”则低头下看,“花还在”做花开的样子,“水无声”学生则自摆双手或与同桌对摆单手。这样学生在看图、听读、伴读、表演中不知不觉悟出诗境而且也能因熟读而成诵。

  3、演一演,拓展延伸

  学生会背诵之后,我又指图说“谁来当个小诗人,边表演边给这幅画面配上诗?”学生的情绪高涨,都想当小诗人体会做诗人的乐趣。于是我让学生各自作准备,进一步激发读、诵乐趣。最后学生们纷纷走上讲台,又是演又是背,演的尽情尽兴,背得韵味十足。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走之底和斜刀头2个偏旁,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时间:

  两课时,本课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引入诗句。

  1、同学们爱猜谜语吗?今天我们来猜一个谜语。(灯片出示谜语)学生先读后猜。

  2、我们再来猜一个。(灯片出示一幅画,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大家看到了什么?

  3、(灯片圈出“山、水、花、鸟”四个字)会认这四个字吗?(引导学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再抽读。)

  4、这是一幅画,学生读诗题,老师板书课题。

  5、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灯片出示自读要求)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同桌多读几遍。

  3、指导朗读,纠正字音。

  (1)你们都会读了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2)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吗?(示范读)

  (3)谁来说说老师是怎么读的?(灯片出示朗读节奏)请你跟我画一画朗读节奏。

  (4)请你跟我这样读。(教读,自读,抽读,带读,齐读)

  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

  1、同学们朗读得很棒,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诵得最快。

  2、学生自由背诵。

  3、教师抽背,表扬背诵得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

  4、(灯片出示第一二句)同学们,“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句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说)

  (1)这两句里,有两对反义词,你能勾出来吗?(灯片出示反义词远近,有无)

  (2)色,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这个字的偏旁叫刀字头。(灯片出示刀字头),请你跟我说一说,刀字头,刀字头。撇,横撇,刀字头。

  (3)你平时看到的.景象也是“近听水无声”吗?这里为什么说近听水无声呢?因为这里说的是——画!

  5、(出示最后两句诗),读“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两句又什么意思呢?

  (1)这两句里有一对反义词,你能勾出来吗?(灯片出示反义词:去,来),你知道的反义词还有哪些?(学生说)我也搜集了一些反义词(出示灯片),请你跟我读一读。

  演一演下面几组反义词,然后再说一说,读一读。

  来——去。找学生现场演一演,体会“来、去”的相反意思。

  高——矮。通过两个学生的比较,体会“高、矮”的意思。

  远——近。哪里和我们近,哪里和我们远?通过说说,体会“远、近”的意思。

  白——黑。什么东西白,什么东西黑呢?找学生说说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体会“黑、白”的意思。

  早——晚。找学生说说知道的例子,体会“早、晚”的意思。

  (2)这两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呀?

  (3)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也是“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吗?那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是一幅画!画里的花儿不会谢,鸟儿不会飞走。

  6、总结引导: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课文题目。)

  四、巩固生字,书写生字。

  1、认读生字。

  同学们,现在,这些生字宝宝离开了课文,你还知道吗?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吧!这个游戏叫“青蛙跳伞”,生字宝宝出来,请你使劲喊他的名字。(开始游戏)

  2、我们再跳一次吧!不过这次的玩法和上次不一样,我们的玩法是,请你喊出生字宝宝的反义词。(开始游戏)

  3、游戏真好玩!现在请翻书67页,我们一起来写字吧。

  4、引导学生观察、跟着书空,书写四个生字。

  5、讲评学生写的字。

  五、布置作业。

  1、请你把这首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预习第7课《大小多少》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10

  一年级人教版语文《画》原文

  画

  (高鼎)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

  (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惊:吃惊,害怕。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斗艳,

  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一年级人教版语文《画》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远、看、近、听、春、还”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大致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设计理念]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探究其趣味,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的人本思想,意味着对每个学生学习个性的尊重。教学中,应让每个孩子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才会有灵性。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诗句,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书,引导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汲取、学会欣赏,从而产生思维的撞击、情感的交流、知识的共享和心灵的震撼。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唤起他们去探究学习中华古文化的主动性,催化了学生情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应把握“古诗诵读”这一课型教学的尺度,即重点是识字和熟读成诵,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多读,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要把每行诗读通顺,要读好整首古诗直至能熟读成诵。学生主要通过多读和结合看图,以及教师适当的诗意描述,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悟诗的意境美。教师还应恰当创设出诗境,让学生通过多读体会美、欣赏美、评价美,以至于自己表达美、创设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人学的一年级小朋友,自我约束能力差,老师如若引导不当,会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课堂上把游戏寓于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如本节课开课的猜谜语游戏,识字过程中的开火车、猜字的游戏等等,让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为他们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学语文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猜过谜语吗?谁来出个谜语给大家猜?

  (学生兴趣盎然地玩猜谜语的游戏)同学们真聪明,老师也请你们猜个谜语(出示古诗),它是一首谜语诗(板书:古诗诵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完古诗,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请大家翻开书92页,自由读诗,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出示小黑板)这六个字你们会认吗?先自己在下面读一读吧!

  3.谁想读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自主选择读宇,重点指导读好前鼻音“近”、后鼻音“听”)

  4.读得很好,去掉拼音朋友也能读这么好吗?咱们开火车比赛来读一读吧

  5.猜字游戏:老师藏一张字卡在身后,让学生猜是哪个字宝宝这么调皮,在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的读音)

  三、再读古诗,读通诗句

  1.生字读得这么好,相信大家再读古诗时一定能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自己在下面读一读。

  2.同座互读、评,指名全班读、评。

  3.全班齐读。

  四、品读词句,领悟诗境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座听。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

  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四行诗都读好了吗?现在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练读,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4.让学生猜出谜底:画。(板书课题,齐读)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五、积累诗句,熟读成诵

  1.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

  2.学生在学习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这首诗吧!

  (小组合作多种形式练读)

  3.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4.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六、课外延伸,再现情境

  1.师:(充满激情地)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扩展背诗,激发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这首古诗的教学不同于高年级,重点是引导小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地读,在朗读中感知、感悟与品味。下面将我在《画》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如下:

  1、读一读,初步感知

  揭示课题后,我出示画面,放配乐朗读录音,为学生创设情境,并结合录音朗读,指出读好古诗首要的是字音要读准,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接着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课文读正确。学生或自己拼读,或同桌互读互查读音,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再逐个拼读过关等形式进行自读尝试。随后我组织学生试读古诗并进行评议,在评议中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在学生的评议中我借机出示本课生字,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

  2、做一做,感悟诗境

  首先让学生看画面,我示范朗读,从而吸引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学生反复朗读后渐渐进入诗的意境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作出相应的动作。如读到“远看”学生把手放在额前,仿佛眺望远处,“近看”则低头下看,“花还在”做花开的样子,“水无声”学生则自摆双手或与同桌对摆单手。这样学生在看图、听读、伴读、表演中不知不觉悟出诗境而且也能因熟读而成诵。

  3、演一演,拓展延伸

  学生会背诵之后,我又指图说“谁来当个小诗人,边表演边给这幅画面配上诗?”学生的情绪高涨,都想当小诗人体会做诗人的乐趣。于是我让学生各自作准备,进一步激发读、诵乐趣。最后学生们纷纷走上讲台,又是演又是背,演的尽情尽兴,背得韵味十足。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11

  教材分析:

  《画鸡》是明代著名画家唐寅为表达自己对鸡的喜爱与赞美,写的一首咏物诗,语言浅显易懂。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鸡并不陌生,对于写鸡的古诗,学生乐于学习。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鸡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3、会认写本课生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难点:品读诗,理解意,感悟情。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动物的古诗。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们很有礼貌?今天,老师作为奖励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猜是什么?(出示谜语,打动物名字。)

  红冠子,白外衣,

  每天早上喔喔啼,

  它叫人们早早起。

  2、你见过大公鸡吗?什么样子?你们喜欢它吗?

  3、我国明代杰出的大画家大诗人唐寅,他也喜欢大公鸡,为它画了一幅画,还为它写了一首诗,名字叫《画鸡》。

  4、说到这老师突然想起前几天我们也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骆宾王,他也写了一首描写小动物的诗是什么?齐诵《咏鹅》

  5、我们接着来了解一下今天走入我们课堂的大诗人唐寅,课件出示。

  6、(大屏幕出示大公鸡的图片)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图,你看到什么?(从感官上感受大公鸡的美。)

  共学:

  一、读诗,整体感悟。

  1、指名读。学生互相评价。

  2、读给同桌听。

  3、教读

  4、齐读诗歌。

  5、再次听读画出诗的停顿,课件出示对照齐读。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听,读出了古诗的韵味。让我们再细细品读诗

  句,感受唐寅对公鸡的喜爱。

  二、品读诗,感悟情。

  1、出示前两句。

  (1)指名读前两句诗。思考:读了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 板书(红冠)。看到红冠你想到了什么?观察鸡冠花图片,对比,感受公鸡的美丽。

  (3)第二句诗人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雪白)。你能描述一下“雪白”吗?

  ( 4 )像“红冠”里的“红”和“雪白”这样的词语就是表示什么的.词语(颜色的词语)用波浪线画出,你还能说说这样的词语吗?

  师:大公鸡头上长着红红的冠子,满身羽毛像雪一样的白,它正向我们走来,我们一起来夸夸它。这真是一只( )大公鸡。来,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第一句吧。(读出公鸡的美丽。)

  过渡:公鸡不仅有红红的冠子,雪白的羽毛,非常漂亮,而且它还会叫。

  (1)谁知道公鸡怎样叫?(模仿做动作)全班模仿

  (2)公鸡什么时候才叫?公鸡一叫就怎么样呢?平时公鸡乱叫吗?所以诗人说——

  2、出示后两句

  (1)朗读后两句。

  (2)公鸡叫,人们就知道天怎么了?就把门怎么了?

  (3)大家知道农民伯伯很勤快,但公鸡比农民伯伯起得早,你们想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公鸡?课件出示填空

  (引导学生体会公鸡的可爱、勤快。板书:勤快)

  (4)指导朗读后两句。(读出勤快)

  三、探究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自由认读扩词。

  2、检出认读,开火车认读。

  3、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了哪个字?

  4、学写字(先观察再动笔)平和开。板书演示。

  5、学生描写。

  四、整体感知,齐背古诗。

  五、作业。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教具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

  (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13

  教材简析:

  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但对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要让作业富有游戏形式,但必须将基本方法和要求渗透于造型游戏之中,使学生在愉快的造型游戏中自然的接受到美术知识。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

  2、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

  3、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触摸对对象产生知觉,自觉地采用不同的线条、色彩、采用不同的笔触,进而产生新的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表现身体触觉的图片资料、不同的材料以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水彩笔、绒线、棉花、石头、木片、胶水、彩色纸等。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你来猜猜我带的是什么?”游戏,选一位同学将自己带来的东西装到布袋里,另外一位同学将手伸到袋子里,说说自己摸到的东西的触觉感受,从而引导大家判断出袋子里装的是什么。

  活动二:

  想想如何描绘表现出刚才的触觉。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表现触觉的大师作品,让学生了解运用各种造型语言表现触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

  活动三:

  由学生表述自己的触觉,教师实际操作示范各种用笔方法,做出不同的笔触效果和肌理效果以表现不同的触觉

  活动四:

  鼓励学生自己选用不同的工具、材料、通过画、拼贴等造型手段表现出自己对不同触觉的感受。

  在活动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通过多次实践,力争表现出对某一种触觉的独特感受。

  引导学生上访设法突破平面的绘画形式,将绘画与制作结合起来。

  活动五:

  作业完成后展示在教室里,又学们互相猜一猜对方画的是什么触觉。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做一些触摸实物的游戏,并与家长一起感觉与表现,提高造型语言的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

  1、是否积极地参与造型游戏。

  2、能否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运用。

  札记:

  这一课的.作业效果好的出乎我的意料,有的学生虽然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触觉时不够到位,但却能用生动的绘画语言将其表现出来。如: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学生运用不同节奏的的波浪线表现出了“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感觉,虽然不是触觉,但这种感觉却是人人都有过的,但一般人没有用绘画形式来表现的。还有“烫得直跳”、“心怦怦跳”等感觉,孩子们表现得都很好。这说明本课的教学目的已达到,学生已能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自己的视觉表达能力。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14

  【教学目的】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 无”“远. 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⑴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⑵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⑶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⑷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⑸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⑴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⑵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⑶“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⑷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⑸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⑴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⑵看手势朗读后两句。(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⑶朗读全文。

  ⑷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准确、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4.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时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与杨桃有关的课文。(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老师出示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 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着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倒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板书设计:

  5、画杨桃

  父亲: 是……就……

  老师: 角度不同 样子不一

  要……不要…… 是……就……

  我: 一生受用

  教案点评:

  这篇课文蕴含的道理深刻,和同学们的现实生活也很接近。这篇教学设计示例抓住这一特点,首先以实物导入新课,让学生也自己观察杨桃的外观,看看他们能不能有什么发现。继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再读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第一课时做好了“读”的铺垫后,在第二课时教师步步设疑,引导学生更深的进入课文,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整体说来,设计比较严谨,思路清晰,不过在第一课时设计的有些简单,学生书读的不透。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02-08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08-27

一年级上册《画》语文教案02-16

小学语文教案:《玲玲的画》03-28

一年级画的教案02-01

一年级教案:《画》11-19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01-19

《画》教案08-25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学反思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