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开学第一课语文的教案 推荐度:
-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 推荐度:
- 小学语文教案 推荐度:
- 语文上册教案 推荐度:
-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实用的语文教案13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实用的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贴春联守岁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一)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二)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
一、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④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
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
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
⑦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⑧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引导想像: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⑨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三、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从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入手,抓住重点语句研读,创设情景,结合生活体验,走进北京人的春节,感受人们的欢乐和浓浓的民俗风情。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在表达时借助情景,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拓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在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悟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受到思想、情感熏陶。
实用的语文教案2
林庚(1910—20xx),字静希。原籍福州,生于北京。诗人、学者、文学史家。著有《林庚诗选》《唐诗综论》《西游记漫话》等。
背景资料
纵观古代诗歌,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木叶”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了疏朗的清秋气息。
相关链接
“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艺随笔(文艺短评)。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是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作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与此相关,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木叶”是中国古诗中一个常见的意象,本文就古诗中木叶这一意象进行分析说理。
一、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寒砧()万应锭()言筌()窸()福?)
柳恽()徕服()桅杆()沈佺期()
二、词语解释
洗练:
绵密:
疏朗:
言筌:
疏朗:
一字千金:
三、文意理解
(一)快速浏览全文,筛选关键信息,概括出文章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第七段:
(二)试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三)阅读文章1~3自然段,思考如下问题:
1.文章第1段列举谢庄、陆厥、王褒的诗句,目的是什么?
2.为何古代诗歌中少见“树叶”而多见“树”和“叶”?用第2段中的哪句话回答合适?还可以用第5段中的哪些原句回答?
3.那么,诗词为了凝练,可否也用“叶”代替“木叶”“落木”呢?(用第3段原文中的话回答)
(四)阅读文章4~6自然段,思考如下问题:
1.“木”一般用在什么季节?
2.“木”具有哪两个艺术特征?
3.第5段引申出了什么问题?
四、试找出描写“月(婵娟)”“酒(醉)”“菊(黄花)”“夕阳(落日、斜阳)”“雁”等字的古诗文名句。并分析其在诗句中暗含的意义。(每种意象至少5句)
1.月(婵娟)
诗句暗示的含义
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永恒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怀人
2.酒(醉)
诗句暗示的含义
例: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借酒抒离情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情山水之乐
3.夕阳(落日)
诗句暗示的含义
例: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离别的不舍
4.雁
诗句暗示的含义
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怀人、羁旅之愁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思念友人
5.菊(黄花)
诗句暗示的含义
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高洁、脱俗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孤寂、憔悴、感伤
霍大香
实用的语文教案3
学习目标
同学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学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同学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资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同学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真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通过活动,同学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前准备
相关的教学挂图、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关于汉字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导语:俺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同学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打开书第76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揭示内容.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再加上刚才书上的介绍,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汉字?好,让俺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漫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真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板书课题“漫游汉字王国”)
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教师谈话: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第78~83页,让俺们一起阅读“阅读资料1—4”,感受汉字的神奇吧.
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读资料1—4”,考虑:这四则资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的?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b.除了上述四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
c.阅读后,就自身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同学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同学活动.
同学汇报,教师点拨.
a.关于字谜:请同学先独立猜出谜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身的想法,最后在全班汇报.
b.关于《有趣的谐音》:
师:课本中例举了几种有趣的谐音?(答:歇后语和笑话.)
师:能说出哪些字是字谐音吗?
c.关于《仓颉造字》:同学读完后,可以让同学用自身的话讲一讲这个传说.
d.关于《“册”“典”“删”的来历》:同学读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然后说一说自身知道的其他汉字的来历.注意检查几个生字的读音.
总结拓展,激发同学探究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俺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汉字的有趣.的确,这也为俺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妙,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下面的学习中,俺们将利用这些有效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二课时
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引语: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主要是开展活动来进行综合性学习.那么,俺们应该如何开展好综合性学习呢?
提示:在俺们的课文中,有对俺们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让俺们一起走进课本第77页.
同学自由读第77页上面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同学汇报从这段话中了解到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a.自由组成小组;b.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d.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与人员、分工情况等;e.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效果.)
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a.指名读“活动建议”.
b.汇报读懂的要求.
(同学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有趣”,有选择地开展活动,注意要认真阅读提供的资料.)
同学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同学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同学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师生一起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同学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三、四课时
(说明:在确保活动中同学平安的前提下,教师要有组织地布置同学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需要布置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五课时
同学们,上几节课俺们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大家依照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俺们体会到了汉字的有趣.这节课,俺们就来汇报大家开展活动的情况.
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效果
字谜大擂台.
a.教师引言:首先,俺们从汉字的猜字谜开始.同学们,大家在课外一定收集了不少汉字字谜,还有的同学自身编写了一些字谜.现在,俺们要举行字谜大擂台活动,大家准备好了吗?
(活动说明:教师事先将同学收集和编写的字谜和谜底集中进行整理,依照一定的比例确定必答题、抢答题若干道,分别用不同的信封装好,以便主持人活动时使用.)
b.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全班分成四个活动大组.将每个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每个组人数尽可能相等.
(2)在班级中选出一位活动主持人,五位裁判员,一位记分员.
(3)必答题每题5分.答对加5分,答错不扣分.
(4)抢答题每题8分.答对加8分,答错扣8分.
(说明:教师根据活动的效果和同学人数进行控制,尽量使每个同学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c.交流体会,感受乐趣.
活动结束后,可以请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和自身的体会,也可以介绍自身在收集字谜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谐音俱乐部.
a.教师谈话:刚才俺们进行了紧张激烈的字谜大擂台,大家不只通过猜字谜积累了汉字的知识,而且从中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下面让俺们轻松一下,进人俺们的谐音俱乐部,再次享受汉字给俺们带来的快乐吧.
b.互动游戏.
(1)歇后语:一同学说自身搜集的歇后语前半句,指名其他人说其中的谐音字.
(2)古诗:一同学读自身搜集的古诗,指名其他人说后半句.
(3)对联:一同学说自身搜集的对联上联,指名其他人说对联下联,并说出其中的谐音字.
(4)笑话:一同学介绍自身搜集的笑话.其他人说为什么好笑.
拓展延伸,激发同学实践
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上面的活动,俺们充沛感受到汉字的无穷乐趣.让俺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学习的主人.课下,大家可以把自身收集的字谜,有趣的谐音现象整理归类,还可以在教室里出一期黑板报.
总结全课
同学们,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俺们不只学会了制订活动计划,俺们还通过搜集大量的学习资料,感受到祖国文字——汉字的有趣.俺们的收获真大.大家还想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进一步了解汉字,加深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吗?好,下节课俺们继续学习.
第六、七课时
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前面几节课,大家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进行了第一个阶段的综合性学习.
下面,俺们将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
导入新课: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只要俺们主动地了解,积极地搜集资料,相信大家一定会更多地了解汉字.那么,在汉字几千年的历史中,到底有哪些值得俺们去了解呢?让俺们一同走进课本的第85—90页的“阅读 资料”.
整体阅读,了解汉字文化
教师谈话:首先,让俺们阅读“阅读资料l一7”,具体地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吧.
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读资料1—7”,想一想这7则资料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汉字的历史和文化的?
b.除了上述7个有关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外,你还知道哪些?
c.阅读后,就自身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同学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同学活动.
同学汇报,教师点拨.
a.关于《汉字的演变》:先让同学观察,然后请同学说一说演变的过程,教师可以再另找一两个汉字的演变,让同学进一步体会中国汉字演变的规律.
b.关于《甲骨文的发现》:先让同学自身阅读,然后请同学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讨论.
c.关于《一点值万金》:先由同学自读,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d.关于《街头错别字》:同学仔细观察课本中出示的街头标牌,说一说哪些字错了,并给予改正,然后对自身的作业本进行检查.(检查方式可以是自查,也可以是同学互查.)
e.关于《赞汉字》:同学自由读一读.
f.关于《书法作品赏析》:同学仔细观察两种字体的不同,说一说各自的特点,然后教师再出示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供同学欣赏.
g.关于《俺爱你,中国的汉字》:
(1)教师谈话:这是一篇很有感情的文章,让俺们认真读一读,在遇到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学自主读文章.
(3)检查课后生字表中生字掌握的情况.
(4)同学再读课文,注意将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认真体会作者热爱汉字的感情.
(5)指名同学朗读课文.师生一起评点.
(6)同学将文中自身喜欢的语句抄下来.
总结回顾,安排任务
教师总结:通过上面“阅读资料”的学习,俺们不只增加了更多的汉字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更增进了对汉字的了解,加深了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大家在学习中有了很多收获.
安排任务:下节课,俺们将围绕这些方面的内容,制定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第八课时
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引语:同学们,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俺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同学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a.自由组成小组.b.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d.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与人员、分工情况等;e.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效果.)
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向俺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看一看第84页.
同学根据要求自由读第84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a.指名读“活动建议”.
b.汇报活动的要求.
(同学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同学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同学分组的情况,并建议做适当调整.)
同学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师生一起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同学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和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九、十课时
(说明:因为要进行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同时为确保活动中同学的平安,教师要有组织地带领同学走上街头,进入社区,所以需要布置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十一、十二课时
激趣谈话,明确任务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大家一定搜集了不少关于汉字历史和文化的资料,在活动中一定有不少收获.这节课,俺们就来进行学习效果的汇报.首先,请大家讨论一下,你打算怎样汇报?
同学讨论,师生一起评点.
(说明:若同学提出合理的、科学的建议,教师可以予以采用;若没有,则依照如下建议进行.)
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效果
小小展示台——汉字历史大揭秘
a.教师引导:同学们,汉字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其问有着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下面请大家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拿出来和其他同学一同分享.
b.分组交流,共享资料.同学在小组内由组长组织进行交流,要求每个同学都要介绍,介绍完后,大家可以互相传看.
(说明:同学提供的资料最好是多种多样的.如,有一般文本的文字、图片的,有在网上搜集到的电子文本,也有口头介绍的……)
C.全班汇报展示.由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
实用的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所学生字及笔画“乙”,拓展学生生活中识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图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堂实录】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找朋友”歌曲,师生拍手。
师:孩子们听出了是什么歌儿了吗?
师:好,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等会儿我请一个孩子来当小老师他出示拼音卡片,下面的孩子赶快找生字卡片进行抢答。我就是小老师的大助手。
(生活动。)
师:你太能干了,祝贺你成为今天的“识字大王”,并奖给你一个奖品。
(其余学生鼓掌。)
[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导入,使学生不但复习了生字,而且评出识字大王,更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师:大自然可神奇啦!她有四个非常可爱的女儿,可以让花儿变红,草儿变绿;可以让太阳变成火球,晒得我们直淌汗;可以让红红的果实爬上枝头;还可以呀,让世界一夜之间变得一片雪白,想和这四位小姑娘做朋友吗?
(师在黑板上贴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师:我这里有几幅美丽的四季的画儿,谁来给它们找一找家呢?
(生上台贴画。)
师:一年四季的景色可真美,一位作家爷爷把它写成了一首儿歌,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首儿歌,去听听、看看。
(课件显示课文内容,并伴有配乐朗读录音)
师: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生答,并简单说说喜欢的理由。)
师:想读吗?读你最喜欢的季节,要读出喜欢的语气。
(生自由朗读。)
师:孩子们读得真好,现在,有谁愿意把他最喜欢的季节读给大家听。
(抽生读,评,并指导“尖尖”“圆圆”“一挺”的读法。)
师:所有的孩子都想读,那么,去读给你的同桌和好朋友听吧,读时,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生自由读。)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言。课文的内化是孩子们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时必须让孩子们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一年级的孩子正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借助色彩鲜艳的贴图、动画、音像等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之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去感受四季的不同特点,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
三、拓展识字,训练说话
师:你们收集的与四季有关的生词卡都带来了吗?想不想告诉小组的同学你的生词卡怎么读?是什么季节的景物?
(学生小组内互认互读)
师:想把你的生词卡让大家看看吗?再教教大家怎么读,好吗?
(学生上台展示,教读。)
生一:我带来了“燕子、知了、菊花、雪人”。它们分别是春、夏、秋冬的景物。
生二:我收集的卡片是“游泳、稻谷”。
我最喜欢夏天去游泳,秋天是农民伯伯收获的季节。
师:通过合作学习,孩子们认识了更多的景物,小朋友想不想当小作家,自己来编儿歌。
(课件显示课文内容,每一节去掉前一句)
师:老师可喜欢春天啦,忍不住地想编儿歌:花儿红红,它扬着小脸蛋说:“我喜欢春天”。
(学生纷纷举手,迫不急待地想自己编。)
师:我这里有几个漂亮的帽子,你能根据帽子上的景物来编儿歌吗?
生一:(戴黄叶头饰)“黄叶飘飘”,她跳着舞蹈说:“我是秋天”。
生二:(戴灯笼头饰)“大红灯笼高高挂”,他高兴地说:“我是冬天”。
生三:(戴西瓜头饰)“西瓜圆圆”,他挺着大肚子说:“我是夏天”。
师:编得真好听,其余的小朋友也能像他们一样编得这么好吗?
(生自由编儿歌,情绪高涨。)
[培养学生时时、处处有语文、学语文的意识,引导孩子们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触角向课处延伸、向生活延伸。教学中创设了生活中识字、认识事物,当小作者编儿歌的情境,不但让学生产生了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知识。]
四、感情升华、动用操作
师: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课件展示四季的美丽画面,生发出赞叹声)
师:四季的景色美吗?
生:(齐)美。
师: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四季的喜爱之情吧!
爱画画的孩子可以画画,爱唱歌的`孩子可以唱歌,爱跳舞的孩子跳起来吧。(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展示。)
师:有许多孩子还想唱、还想跳、还想画,那么,课后我们专门开展一个“我爱四季”的活动,让所有的孩子都尽情地去表现对大自然妈妈的喜爱吧!生:(高兴地)好!
[在品味诗境、体难诗感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喜爱之情,激活孩子们“主角”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__原文阅读__
春天的脚步悄悄,
悄悄地,她笑着走来——
溪水唱起了歌儿
——丁冬,丁冬,
绿草和鲜花赶来报到。
夏天的脚步悄悄,
悄悄地,她笑着走来——
金蝉唱起了歌儿
——知了,知了
给世界带来欢笑。
秋天的脚步悄悄,
悄悄地,她笑着走来——
落叶唱起了歌儿
——刷刷,刷刷,
铺成一条条金色的小道。
冬天的脚步悄悄,
悄悄地,她笑着走来——
北风唱起了歌儿
——呼呼,呼呼,
雪花在欢快地舞蹈。
实用的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悉、届、滨、标、志、瓣、雄、监、控、丹”。结合课文理解“巧夺天工”的意思。继续运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三面临海”和“落成”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
3、能用“美丽”和“漂亮”选词填空,熟读描写悉尼歌剧院外形的句子。
4、通过学习课文,知道悉尼歌剧院是这座城市的标志,它不仅外形独特、美丽,而且内部结构科学。
重点难点:
1、运用先查带点的字再理解词语的意思的方法来理解新词。
2、继续学习根据不同的词语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理解的学习技巧。
3、抓住“巧夺天工”的意思,从而理解人们称赞悉尼歌剧院“巧夺天工”的原因。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将继续“世界之旅”。看看大屏幕上的照片,知道今天我们将游览哪座城市吗?
2、教师简介悉尼。
悉尼是座美丽的滨海城市,20xx年第xx届奥运会就是在这座城市举办的,悉尼歌剧院就是这座城市的标志,今天我们就要随着课文的介绍,参观悉尼歌剧院。
3、板书课题:22悉尼歌剧院
4、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习课文第1、2小节。
(1)学习生字:届滨标志
(“届”在各类活动、运动会等都能见到这个字,如在北京举办的就是第29届奥运会;“滨”的意思是水边、近水的地方,可以组成词语“海滨、湖滨、滨江、滨海”等;“志”要注意上面部分是“士”而不是“土”。)
(2)指导朗读:很亲切,就像与读者在交谈一样;重点指导问句的'朗读。(初步感受设问句的特点:先提问然后自己回答。)
(3)指导问答式朗读。
2、听课文录音,思考:为什么悉尼歌剧院能够成为悉尼这座城市的标志呢?
3、组织交流(悉尼歌剧院不仅外观漂亮,而且它的内部结构科学,设备讲究。)
4、选词填空(“美丽”和“漂亮”意思相近,但有细微差别,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使用。)
三、复习巩固
1、小结:通过初步朗读,我们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同时能抓文中的关键句来介绍悉尼歌剧院。
2、复习生字新词。
3、正确朗读全文。
实用的语文教案6
《七月的天山》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词语朗读。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划一划相关句子。
三、明确学习要求
这是一篇游记散文,默读课文上面的阅读提示,看看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学习要求。
总结归纳:
1、抓住景物特点。
2、体会作者写法。
3、积累优美语句。
四、根据要求学习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⑴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⑵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2、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3、朗读四自然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
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
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五、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实用的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文中情景,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3、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可爱。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泉水吗?在哪里见过描述一下。
2、老师带领大家去作者的家乡珍珠泉看一看。
⑴ 配乐教师范读。
⑵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珍珠泉的`美景。
⑶ 问题:
你想到了什么?描写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然后用一个字来概括。(创设情境发展想像)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检测标准: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教师指导啊、担等读音)
2、再用自己最把握的方法读课文,交流:
你对珍珠泉的感受。
3、随机请学生上台板书。
(预设:绿、深、清、凉、冒水泡)
三、自读讨论,朗读体会
1、生自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
2、讨论交流,朗读体会:
⑴ 说说为什么叫珍珠泉?出示句子:
① 开始,水泡消失了!
② 水泡闪亮珍珠啊!
③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⑵ 从中你知道了珍珠泉的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跟同伴讨论讨论。
自己读书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
⑶ 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
珍珠泉水绿、探、清的特点。
⑷ 指导朗读,读出珍珠泉水的特点,重点练习朗读2、3自然段。
第2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形成画面水是那样绿,绿得像。
第3段要读出泡泡的趣和美。
四、练习朗读,体会感情
实用的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人物特点,感受浓浓亲情。
教学重点
结合文章对人物细致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感受深深情感。
教学难点
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体会浓浓亲情。
教学突破点
以“腊八粥”为切入点,结合文章中对腊八粥的描写,深入体会文中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与渴望之情,从而感悟一家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有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几天,天气很冷。于是,产生了一种民俗,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你们对腊八粥还有什么了解?谈谈你对腊八粥的印象。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腊八粥”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新词。
(1)指名读课文,订正字音。
(2)小组内自学生字新词。
四、再读课文。
在文中找一找,这是什么样的腊八粥?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什么的心情?
三、结合文章中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与渴望?)
四、从文章中对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除了能看出八儿嘴馋,十分想吃腊八粥以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五、课外拓展,找到《腊八粥》原文,继续读一读,从中深入感受一下这一家人的浓浓亲情。
板书设计
腊八粥
孩子天真可爱
教学反思
教学时重在通过对主人公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体会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喝腊八粥的.馋样。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悟,充分唤起学生的认知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实用的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按笔顺把字写得端正、美观。
2、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本课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词串,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诵读词串,展开想象,感受词串的意境美是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诵诗歌,引出课题
1、小朋友,还记得《家》这首诗歌吗?我们一起背背吧!
2、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出示中国地图)我们的“家”又大又美!爸爸妈妈带你去过哪些地方?
3、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跟着《识字6》到祖国的东西南北走一走,看一看,一起领略祖国不同地区的美丽风光。
二、初读词串,认识位置
1、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词语。
2、指名朗读词串,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课文介绍了哪些地方?
3、在朗读中我们知道课文向大家介绍了“塞北”、“江南”、 “海岛”、“高原”,知道这些地方在祖国地图的哪个位置吗?(出示地图,相机贴词语)
4、请大家再读读词串,一边读书一边看图,你能给每幅图找到相应的那行词串吗?找到了就读给你的小伙伴听听吧!
三、品读词串,理解感悟
1、骏马秋风塞北
⑴塞北草原的秋天会怎样?(播放秋风声、马嘶声)咦,耳边传来了一个声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⑵秋风吹过茫茫的大草原,塞北大草原一片浑黄,一群群骏马迎着秋风飞奔在茫茫无边的大草原上,你能把塞北的风光读出来吗?
⑶学生练读。
2、杏花春雨江南
⑴能说说你心目中的江南是什么样的?
⑵春雨使江南的大地慢慢地、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就像我们学过的识字,背背看!
⑶粉红的杏花露出了笑脸,细细的春雨飘洒着,装扮着江南美丽的春天,喜欢江南吗?江南风景美如画,我们一起来赞一赞秀美的江南吧!
3、椰树骄阳海岛
⑴春天的脚步匆匆而去,我们一起去骄阳似火的海岛看看吧!共同感受海岛独特的夏季风情!
⑵什么是骄阳?在炎热的海岛上有一种树却长得异常地繁茂,它就是“椰树”(出示椰树图片),椰树长得啥样?
⑶迷人的海岛吸引了许多游人,站在海岛上,阵阵海风迎面吹来,听着哗哗的浪花声,品尝着鲜美的椰果,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谁来读一读,用你动听的声音把我们带到那美丽的椰树王国!
4、牦牛冰雪高原
⑴最后让我们一起到冰天雪地的高原去见识见识吧!认识它们吗?(出示牦牛图片)它们怎么能在这冰天雪地的世界里生活呢?你们了解牦牛吗?
⑵你能用朗读把画面描绘出来吗?试试看!
5、品读韵文
走遍了祖国的东西南北,领略了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风光,读读看,喜欢哪儿就把那组词语多读几遍。比一比,哪些小朋友能把这个地方的美表现出来?
四、指导描红
1、认读本课的生字,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认真描红:一笔描成,笔笔到位。
五、布置作业
诵读词串,搜集有关“塞北、江南、海岛、高原”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词串,运用词语
指名读词串。自由读一读,想一想,韵文的字里行间有什么规律?
⑴学生自主交流。
⑵老师小结:我们在朗读全文的时候可以把词串当成一首诗,一边读词,一边想象,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出现了祖国大地的自然风光,我们的祖国不仅处处美,而且处处是宝呢!横着读,词串就是一首优美的诗!瞧!词串还押韵呢,江南的南、高原的原,韵脚是“án”。
小组赛读词串。
4、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欣赏了各地的美景,那些美丽的地方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有一些外国的小朋友来我们中国做客,作为中国的小主人,你最想把哪儿介绍给他们?为什么?
⑴告诉大家一个小诀窍:用上课文里的词语选一个地方给大家介绍介绍,可以运用自己搜集的相关材料。能用上一些诗句就更棒了!(相机推荐:《敕勒川》、《忆江南》等古诗)
⑵和你的小伙伴说说看!你能行!
5、亲爱的孩子们,我们走遍了祖国各地,欣赏了各地的美景:
我们迎着瑟瑟秋风,来到辽阔的'塞北草原——骏马秋风塞北;
我们沐浴着蒙蒙春雨,漫步在美丽的江南——杏花春雨江南;
我们再去炎炎夏日下的海岛——椰树骄阳海岛;
我们再登上冰雪覆盖的高原——牦牛冰雪高原。
我们喜欢江南,也喜欢海岛;喜欢塞北,也喜欢高原。因为它们各有各的美,我们的祖国真是幅员辽阔,风情各异啊!来,看着地图,背背词串,把祖国装在我们的心中!
二、指导写字
1、小朋友把词串读得真美!相信你的字一定写得更美!
2、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呢?大家可以这样试试看:
先整体感知这个字的结构特点,再观察这个字的关键笔画,看清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最后在心中记住这个字的模样。
小朋友,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关键笔画?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塞”:拿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先写宝盖头,再写两横两竖,接着写长横,撇和捺一定要展开一点。
“骄”:小朋友想一想,书写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动起手,用心描一个,写一个。
“塞”:拿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先写宝盖头,再写两横两竖,接着写长横,撇和捺一定要展开一点。
“骄”:小朋友想一想,书写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动起手,用心描一个,写一个。
“岛”:老师要请小朋友来教了。你先教什么呢?这个字是山字旁。岛字里面藏个山,山字是扁山,里面没藏好,露在外一半。
4、请拿出习字册临写吧!
三、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导学。
2、写话:运用文中的词语向别人介绍自己喜欢的地方。
实用的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3.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教学重点: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教学难点: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展示各民族民风民俗图片)“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2.如果要让你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你会选择介绍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3.导入新课:现在,让我们用文字来把家乡特别的风俗介绍出来吧!(板书:家乡的风俗)
二、启发思路。
1.介绍之前,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种风俗。(学生自由讨论)
2.汇报讨论成果。
(1)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3)你将把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去写?
3.根据你要介绍的风俗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1)写特色小吃,可以直接用其名称作为作文题目。
(2)可供选择的题目:《春节习俗》《家乡的春节》《欢度 节》
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种风俗,想想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抓住重点课文,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
出示课文片段欣赏: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教师点拨:这一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写除夕。中心句是“除夕真热闹”,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从味、色、声三个角度描写老北京除夕的风俗习惯。“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作者从气味到色彩再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3.写作技巧点拨。
(1)要把风俗活动的各个环节写清楚,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2)要按一定的顺序写。一般先简要地交代风俗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内容,然后详写参加活动的经过,最后写活动的结果及感受。可以把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
(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可以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风俗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很多,写时既要对群体活动的'情景做总体描述,也要对其中的个体作具体的描述。对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内容要详细描写,其余部分可一笔带过,这样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4.写自己对风俗活动的看法,可以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注意要有理有据,论证充分。
5.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习作点评。
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习作的重点在于讲清楚所写的是什么风俗,内容详略得当、特点突出,语言通顺恰当,等等。
五、小结。
学生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风俗,选取不同材料,运用抓住特点描写风俗的方法,介绍出家乡的风俗活动,详略得当,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六、延伸。
将你的习作与同桌交换,看看你们能不能根据对方的文字描写,勾画出对方习作中所刻画的家乡的风俗特点。(看看是否详略得当)
板书设计
习作:家乡的风俗
抓特点 详略得当
教学反思
1.本次习作,鉴于学生对家乡的风俗知之甚少,没有生活基础,课前可先让学生充分搜集材料,有助于课堂上对于习作内容深入讨论,也有助于拓展学生习作思路。
2.对于家乡的风俗的介绍,学生还缺乏深刻的理解,对于一些场景的叙述过于简略,学生对于习俗的来历、一些节日的象征意义缺乏了解,缺乏实际体验。
实用的语文教案11
一、预设目标
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感受到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品质。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不同方式的学习,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二、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三、课前准备:
雪与云相互变化的录像带或课件。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初步感知课文
1、出示前4幅图片,要求:仔细看图,想想,说说每幅图上画了什么?
2、指名说说
3、小白兔睡着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学生自由想象
4、带着问题,边看图边听老师讲故事
5、你能给这个故事加个题目吗?再看看编书的叔叔阿姨给这个故事取了个什么名字。
6、板书雪孩子,学习孩字,
(二)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看着图再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
(1)注意读准生字词尤其是:让、往、烧、知
(2)会读:累、息、柴、救、却以及多音字着(zhao)
(四)读读议议
1、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到哪里去了呢?
(1)指名读读文中的句子
(2)指导朗读第八段(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3)说说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些什么。
2、雪孩子是怎样飞到天上的?(利用课件让学生了解雪化成水,水蒸发后形成云这一常识。适当扩展:衣服晒后干了,地面上水不见了都是水分蒸发的结果。)
3、读读课文想一想:雪孩子还会回来吗?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继续看课件: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
(五)朗读指导:
1、你喜欢雪孩子吗?你想对雪孩子说什么?
2、把你的这种感情用朗读表现出来
(六)续编故事:想象小白兔与雪孩子再见了面会做什么,说什么。
(七)字词练习
1、认记生字:把所有的生字词写到卡片上分发给学生。教师读一个词语,学生从卡片中找到该词语读一读。
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1)填写课后的词语
(2)你能说几个这样形式的词语吗?
(八)指导写字课本原文
【课本原文】
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雪白。兔妈妈要出去找吃的。她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让他和小白兔一起玩儿。
小白兔跳舞给雪孩子看,唱歌给雪孩子听。他玩儿累了,就回家睡觉了。屋子里真冷,小白兔赶快往火里添了一把柴。
小白兔添了柴,把火烧得旺旺的,屋子里就暖和了。他躺在床上,合上眼睛,一会儿就睡着了。
火越烧越旺。哎呀,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可是小白兔睡得正甜呢,他一点儿也不知道。
雪孩子看见小白兔家里着火了,就飞快地跑了过去。他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
雪孩子哪里去了呢?他飞到了空中,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
实用的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口语交际。
2、习作练习。
【教学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准备讲名人故事时用。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大胆、大方和他人进行交流的好品质;
2、注重交际习惯的提示和引导: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3、学生体会到和同学交流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读读要求
1、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2、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互相交流。
三、分组举行,组内交流
1、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或收集到)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3、小组评价,评出本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名单,教师颁奖。
2、全班交流:
荣获“故事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王”给全班同学讲讲?
3、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五、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教师小结:
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六、作业设计
课后继续交流名人故事。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课时目标
1、要写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2、要写值得写的事,并能从这件事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帮助选材,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1、小组交流:
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
2、小组交流:
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学生有话可说,也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进入了写作的状态,降低了学习难度。
3、教师指导写好事件: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⑴事情发生的时间。
⑵事情发生的地点。
⑶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⑷事情的起因。
⑸事情的经过。
⑹事情的结果
三、教师指导写好人物形象
1、抓特征,一定要抓好肖像描写:
千人千面,人的外表是很少有雷同的。但是仅有外表描写是不够的,因为人是立体生动的,不是呆板的模特,他有自己的思想,有不同于他人的行为和习惯,所以写人物外貌时要体现出人物神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要学会画眼睛,学会抓住描写对象身上最能表现个性特征的东西进行刻画,这样,这个对象就能栩栩如在眼前。
2、抓语言,一定要抓好对话描写:
语言要个性化,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流露,不要人云亦云,千人一腔。
3、抓事例,一定要抓好细节描写。
四、学生动笔写习作
实用的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3 个字,会写“一、二、三”3 个字。认识1 种笔画“一”。
2、培养学生识字兴趣,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 :
同学们,开学到现在大家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还学了不少汉字。从今天起呀我们去认识更多的汉字了。
二、观察图画,初读课文。
1、看图。首先请同学们看屏幕(图一),这是什么地方?仔细看看,你还发现了些什么?你们觉得这地方怎么样?(很美)
2、揭题。两个孩子在小山村游玩,那里的景色可真美呀!有一首古诗说的就是这幅画。出示PPT 播放《一去二三里》儿歌,听老师读一遍。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学习“一、二、三”字。 让学生找找教室里面那些东西是一、二、三,出示音节让生拼读,强调“三” 是舌齿音,并拼读“yi ”老师说明。(单个“一”读第一声,如果“一”后面是第四声,那么“一”读一。第二声。跟老师读第一句。“二”、“三。”再拼读。老师说明:“二”和“三”有异同。单个读就读“二”。如果“二个苹果”应该读作“两个苹果”如果“第二”就读 “er ”, 三就没有什么变化,直接读作“san ”
2、方法同上,分别学习“四”到“十”。指名拼读,口头组词。强调四的写字笔顺:先里头后封口。反复书空。 随生字学习新笔画:竖弯、横折、点、竖弯钩、撇、捺、横折弯钩、竖。
3、(生字变换位置)现在这些字的位置变了,谁会读?这么多同学都会读,我们开火车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读的又快又准。
4、记住了这些字,谁能用“十”字说一句话呢?点生(3~5 名);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说,老师再给大家一次机会。下面每个同学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字说一句话给全组的小伙伴听,说完后小组长把你们组说的最好、最完整的句子说给全班同学听,看哪个小组说的最好。(奖智慧星)
5、(贴一贴)大家想一想,今天学的这些字里有很多都是表示什么的?(数字)你们能把他们分别放到花盆和花蓝里吗?(贴完)你的花篮里有哪些字?能给大家读读吗?你为什么要这样贴?(这些汉字都是表示数字的)
四、指导朗读 欣赏儿歌
1、图文结合。 (悠扬的音乐声中,教师描述古诗意境)两个孩童去郊外游玩,一路嬉戏一路欢畅。只见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炊烟袅袅的小山村,村子里住着几户人家。向前看去山里隐隐约约有几座亭子,弯弯的小路上盛开着美丽的鲜花,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这么美的诗大家想背下来吗。]会背的同学站起来,我们一起背着古诗走进这美丽的.小山村吧!
五、指导书写
1、介绍田字格 。 我们知道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生字的家在哪呢?这就是生字的家(屏幕显示田字格)他叫田字格。有了田字格的帮助我们就能把字写端正写匀称。跟着老师读儿歌你就会了解他: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他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介绍横。要学会汉字还要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笔画朋友他就是横。(屏幕显示横)注意写横时要从左到右的写。(生书空)
3、指导“一 二 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写的三个字。(显范字)同学们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都有横)大家再仔细的观察还有什么发现?(长短不同,位置不同)--师小节:这三个字的笔画虽然都是横,但它们的长短和写的位置都不同。(范写)
4、写一写。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写的最好。请大家打开书45 面一起完成“我会写”。注意先描红再写,描一个写一个。(师边巡视边指导,并强调坐姿。)学生写完后展览好的作业。
六、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想办法认识了很多的汉字。在生活中只要大家注意观察肯动脑筋就一定能认识更多的汉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0-15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咏柳》教案11-09
语文写作教案12-03
语文下册教案01-31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园地》教案02-22
语文优秀教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