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推荐度: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推荐度: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周长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图形的拼剪引起的周长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梳理旧知:
1、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谁能说说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先闭上眼睛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
你能整理成下列这张表吗?
图形
相同点
不同点
边
角
四条边关系
周长计算公式
长方形
正方形
2、什么叫图形的周长?
师:用手指一指课桌面和长方形纸(学生人手一张)的周长。(学生用手指周长。)
二、引导探究,质疑拓展
1、要知道这张长方形纸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
(教师出示板书长25cm,宽20cm。)
在纸上计算周长。
一学生板演,完成后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做?
2、谁能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找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说说理由。(学生操作)
为什么用宽边去比?
3、教师将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贴在黑板上。
4、要想知道这张正方形纸的周长,怎么算?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师:剪下的这个图形的周长怎么求?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两个解法不同的学生板演,再交流方法。)
6、仔细观察原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剪开后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你发现了什么?
(1)为什么剪开后两个图形的周长比原来一个图形的周长要长呢?(同桌讨论后再交流)
(2)假如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周长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巩固深化,应用延伸
1、列式计算。
(1)动物园里有一个养水禽的'正方形水池,四周围了栏杆,共长60米,水池的边长是几米?
(2)用木条做一个长方形镜框,长48厘米,宽比长短8厘米,这个镜框至少需要木条几厘米?
(3)一个长方形的花园,四周围了136米长的竹篱笆,宽边篱笆长30米,长边的篱笆有几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
2、考考你。
把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拼?(画一画)你能算出拼成后的长方形的周长吗?
多种方法分别请学生上来板演,讲解思考过程。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含义的理解,使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2、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在生活中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
练习六第8题
二、练习(27分钟)
【基础练习】
练习六第9题
指出:要求长方形的周长,一般需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活用练习】
练习六第10题自主练习单:
1、完成第10题
2、菜地一面靠墙,有哪几种情况?
3、“至少”两字是什么意思?应该选择哪一种情况?
引导学生理解:菜地一面靠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长靠墙,一种是宽靠墙。在此基础上讨论哪种情况是篱笆用的最少的。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简易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操作练习】
练习六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1、先求出围成这个图形6条边的长度,最后相加。
2、通过平移可知,这个图形的周长就相当于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
【创编练习】
如下图所示,喜羊羊和美羊羊同时从学校到村长家,喜羊羊沿A路线行走,美羊羊沿B路线行走,如果两人速度一样,谁先到村长家,为什么?
现学现用,学生通过上面拓展练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平移法的经验,通过平移帮助学生理解,两人走的路是一样长的,所以两人会同时到达。
三、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6课时周长是多少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我处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总量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周长和周长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认定目标(预设5分钟)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课前你们每个小组都分得一个学具篓,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学具篓里都有些什么物体,能告诉老师吗?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运用这些学具进一步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出示课题:周长是多少
二、操作实践,主动探究(预设33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导学单:
1、拼一拼
(1)请同学们取出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动手拼一拼,看看可以拼哪些形状的'图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互动交流。
想一想你拼成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通过交流,学生发现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2、比一比
(1)谈话:同学们都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后两个图形)
同学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先估计下: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请同学们验证下自己的猜测。
(2)学生尝试测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为什么会相等?另一个多边形的周长也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吗?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转化的方法,把多边形的周长转化成正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来解决,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3、画一画
谈话: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吗?在小组交流下,看看有几种情况?你能画出这些长方形吗?
如果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画出这个正方形吗?
师:根据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小结:通常先算出一组长和宽的和,再有条理的列举出各种不同的长和宽。列举的时候要有一定地条理。
4、量一量
出示课本上两幅图。这两幅图是什么?你能指出它们的周长吗?和你的同桌交流下。(第二幅图注意让学生明确周长就是圆的周长,和里面的图案无关。)
你能估计出这两幅图形的周长吗?你能验证下吗?你打算如何验证?同桌合作测量出两幅图形的周长。(第二幅图让学生通过软线来测量,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引导学生估计周长时,先估计其中某一段的长,再通过估算得出结果。也可以先画出与相关图案大小接近的简单平面图形,再由这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推算出该图案的周长。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围一围再量一量的策略达到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目的。
三、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3
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知道它们的外形特征。
2.学习嵌板与相应卡片的配对。
3.发展幼儿的视觉与触觉。
活动准备
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嵌板、实心图形卡片、粗线条与细线条卡片(附后)。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对兄弟,请你们仔细看一看(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嵌板)。
二、幼儿观察、操作学具,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1.操作、感知,认识正方形与长方形。提问:
(1)这对兄弟长得一样吗?
(2)它们哪里不一样?
(3)那它们有一样的地方吗?
(4)师总结:这个四条边一样长的方形叫做正方形.这个两组对边一样长的方形叫做长方形。
2.三段式教学法教授正方形与长方形:
(1)师:这是正方形(长方形)。
(2)师:这是正方形还是长方形啊?
(3)师:这是什么?
三、嵌板与卡片的配对。
1.教师出示卡片,展示教具。
师:今天正方形和长方形两兄弟还带来了它们的照片,你们想看看吗?
(1)(出示实心图卡片)
师:你们看这张照片是谁的啊?(根据幼儿的回答摆放卡片,检验是否正确.然后请幼儿摆放另一张卡片)
(2)(出示粗线条卡片)
师:我这里还有两张卡片,和刚才的`有点不一样,你们来帮帮忙,看看它到底是谁的。(请幼儿尝试摆放)
(3)(出示细线条卡片,请幼儿尝试摆放)师:你怎么知道照片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呢?
2.幼儿操作嵌板与卡片的配对.教师个别指导。
师:小朋友们,桌子上有很多方形兄弟俩的照片,你们想不想去把那些照片发给它们啊?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学具:
教学光盘、音乐、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板书纸片、报告表格(四人一张)、钉子板牛皮筋、三角板一幅、16个小正方形。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直尺、三角板一副、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啊除了汤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上课,还多了()位老师也来和同学们一起上课,你们欢迎吗?(学生:欢迎,拍手××)谢谢同学们,刚刚拍手的时候,这两只手在位置上有怎样的关系?(学生:面对面的关系),面对面的关系,我们就叫它是相对关系。那么在平面图中有没有相对关系的边呢?现在,我们先来看这两个你们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是什么呀?请指出它们哪两条边有相对关系(出示投影,学生指图形)
图略
我们就把这些具有相对关系的边叫做对边。
问:有四条边、四个角的图形一定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吗?(学生:不是比如:平行四边形、菱形。)对了。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中比较特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黑板出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那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呢?(学生举例:电视机的屏幕是长方形;开关盖子面是正方形等)
下面我们就从我们的教室开始寻找。(师出示课件例图:)学生可结合自己教室说)(学生举例:黑板的面是长方形,数学书的面是长方形,手帕的面是正方形,地砖的面是正方形……)(学生举例。说的时候强调某一物体的某一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教师同时黑板贴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这中间还藏着很多秘密。到底是哪些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出示后一半课题:的特征)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索,发现特征。
1.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猜想。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长方形、正方形,你发现它们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呢?(个别学生回答: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验证。
师: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一下呢?谁来说说看?(学生举例:可以用尺量一量、把图形对折折一折、用三角尺直角比一比等方法来验证。)
(师:现在四人一组合作,互相讨论,你们可以利用自己桌上的工具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正方形是不是真的具有这些特点。讨论的同时把老师发的表格填一下。
)师同时出示表格。
边角实验方法
长方形
正方形
教师巡视指导。重点看好一组要展示的。
(3)班内交流、总结。
师: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哪一组最勇敢先来向全班同学展示你们一组的讨论结果?(学生到投影前展示表格。不要回座位。)
边角实验方法
长方形对边相等都是直角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
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都是直角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
师说明: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对边,那你们知道什么又叫邻边呢?(学生:相邻的边。)师:对。用手比划一下。
问:你们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贴出板书:边)(学生:有4条边,对边相等)师贴出: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边有4条边,对边相等
问:你们是怎么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学生:用尺量。)还有呢?(学生:对边相折发现对边相等。)让学生折给大家看一看。量给大家看一看。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的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师点击课件,演示长方形折、量的过程。)
说明: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学生复述一遍。(板书:长、宽。)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边宽有4条边,对边相等
问:那你们发现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学生:有4条边,每条边都相等。)师贴出: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及周长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学习运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培养空间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索活动,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喜欢学习数学。主动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积极去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探究,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2.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教学难点:
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教具准备
教具:课件,边长1分米的小正方形若干
学具:边长1分米的小正方形若干,方格纸一张,表格2张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例5是新增的教学内容,原来这种题型一般在习题中出现。教材运用此题抛砖引玉,引起一线教师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视。儿童的智慧往往产生于指尖上。但是要综合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来解决问题,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儿童的智慧往往产生于指尖上。探究活动,要精心设计引导。在探究之前,教师要明确要求;探究之中,教师要注意方法指导;探究之后,及时总结规律。
五、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做好铺垫
1.拼组练习
让学生拿出练习本,根据要求画一画。
(1)用2个边长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它的长、宽分别是多少?周长呢?
(2)3个呢?4个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一画简单的拼组图形,为探究活动中的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埋下伏笔,也可以了解在画图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2.揭示课题
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不断探究,获得新知
1.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例5:用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1)读题思意。先请学生自己读一读题,同桌交流题目意思。
(2)分析题意。这道题要我们做什么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拼图形──求周长──比较周长
(3)让同桌同学再次互相说说题目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自读──分析──再读的过程,让学生明白这道题的意思,要我们做什么事?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条理性形成。
2.自主探究
(1)第一次探究
①说清要求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拼图形)是的,图形拼好了,接下来的两步就简单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方法。可以借助课前准备的学具。
②自主探究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要指导,适时点拨。
③汇报展示
多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a.用小正方形拼的
b.在方格纸上画图的
c.直接在随练本上画草图的
学生摆出来的结果有:
a.摆成长16分米,宽1分米的长方形
b.摆成长8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
c.摆成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
④优化方法
请摆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摆法,实物投影出学生在方格纸上和随练本上画的草图。师:你更喜欢哪位同学的方法?为什么?(在随练本上画草图的方法更好)
⑤分析画法
你最喜欢谁画的图,为什么?是的,他画的草图中还隐含着大智慧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a.摆成长16分米,宽1分米的`长方形,我们可以说成摆了几行?每行几个?(摆成1行,每行16个。)
b.摆成长8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可以怎么说呢?
c.摆成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还可以怎么说呢?
d.思考:为什么不能摆成3行呢?
e.师:只有这3种拼法吗?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明白,只有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才能确保正确解决问题。
⑥再次尝试
你能不用摆,就直接画草图吗?我们来试一试。如果有12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可以拼成哪些长方形或正方形呢?
让很快画好的同学说说是怎样想的。(适当的表扬,让学生有信心,学会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探究,呈现出不同的方法,了解在练习本上画图的优点,掌握运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只有序思考,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通过提问:为什么不能摆3行呢?让学生发现其中隐含的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
(2)第二次探究
①说清要求
我们已经用16张正方形的纸摆成了3种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接下来还需要做些什么呢?(计算他们的周长,比较他们的周长)那请你和你的同桌合作,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试一试吧!可以借助学具的帮忙。
②自主探究
教师个别指导,点拨启发。
③展示汇报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式有:
a.用数格子的方法,直接数出它们的周长。
b.数出它们的长和宽,计算出他们的周长。
c.用表格记录法。
长(分米) | 16 | 8 | 4 |
宽(分米) | 1 | 2 | 4 |
周长(分米) | 34 | 20 | 16 |
观察比较 | 用16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中,( 正方形 )的周长最短。 |
(提醒学生,表格式不一定非得画表格,也可以像表格一样上下、左右对齐,就行了,简单明了,做起来速度快。)
④思考分析
a.不管是运用了数的方法,还是计算和填表的方法,我们都得出了什么样的结果?(用16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中,正方形的周长最短。)
b.12张边长1分米的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草图,我们已经画过了,你会比较它们的周长吗?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只有这三种拼法吗?你得到了什么结果?
长(分米) | 12 | 6 | 4 |
宽(分米) | 1 | 2 | 3 |
周长(分米) | 26 | 16 | 14 |
观察比较 | 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中,(长4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周长最短。 |
c.课件同时出示两个表格。
观察这两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在小正方形个数一定的情况下,拼成的图形的长和宽越接近,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最短。
为什么呢?引导发现:拼组后,隐藏在图形内部的小正方形的边长越多,露在外面的边长就越少,图形的周长越短。
⑤整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谁来说说?师整理板书: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运用表格来呈现的解决问题的答案。表格中的结论让学生独立写出来有一定难度,所以采用了填空的形式,降低难度。让学生充分体会表格的简洁性,美观性。通过整理,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条理性。
⑥今天我们一起学到了许多知识,大家真是爱思考的孩子!其实这种拼摆的问题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我们一起去看看。
(三)联系生活,内化新知
完成教材86页做一做。
通过动手演示,让学生明白题意:将12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拼组后的图形周长最短。将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设计思路】学以致用,数学来自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努力发现并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全课总结,有效提升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及周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掌握了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还知道了运用表格呈现答案,收获多多。通过几何直观,促进了学了空间观念的形成。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6
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已认识了长、正方形,并了解和掌握了长、正方形的特点,学会了测量长度,了解一些测量单位,对周长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时的教学又为学生今后学习计算其它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奠定了基础。
教材的设计是从联系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索新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方法,从中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而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推理,归纳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一、 教学目标:
1、 在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引导、组织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总结出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2、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推理能力,学会合作学习。
二、 教学重、难点: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 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每小组木棒4支(长、宽各一对)
四、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让学生指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意图:联系学生已有的“周长”概念为探索“周长的计算”的活动予做准备。
2、让学生分小组摆出一个长方形。
3、教师提出探索活动的目的、要求,并板书课题。
师:你能求出所摆出的长方形的周长吗?这是我们师生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师:板书:长方形 的周长)
(二)分级探究,发现规律。
1、教师提出要求:先量出长方形的长与宽,再通过不同的.方法算出它的周长,请小组的记录员做好记录。
意图: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思维方向。
2、学生分组进行探索活动。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意见:
(1)长+宽+长+宽
(2)长×2+宽×2
(3)(长+宽)×2
意图:通过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法得出探索结果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汇报交流,总结规律。
1、让学生代表到讲台前,通过投影仪,说自己小组探索结果(教师边板书上来)
2、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板书:长方形周长=(长+宽)×2)
意图: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最简捷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聚合思念能力。
练一练
学生在所发练习纸上做练习
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图略)
(1) 长方形长12厘米,宽8厘米。
(2) 长方形长10厘米,宽4厘米。
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认识,初步形成能力。
(四)自我探究,扩展认识。
教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自己探求正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
边长6厘米(图略)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探求结果,总结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将课题补充完整)
意图: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同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五)结合实际,学会运用
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长方形,正方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意图: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中深化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灵活训练,发展思维
比较下面的两个图形,它们的周长相等吗?(用投影仪)
意图:通过平移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长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7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它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作奠基。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材一开始就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然后,教材创设两个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特征。接着,安排课堂活动巩固学生对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建构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空间观念。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渗透数学美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
教学难点:
小组合作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 计算机软件、实物投影仪、小棒、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角板、 直尺 学具准备: 小棒、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钉子板、三角板、直尺、实验报告单。
第二部分 教法选择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节课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括这一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掌握知识。
第三部分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 、“量一量” 、“折一折” 、“比一比” ,有序地进行操作、观察、探究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真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第四部分 教学程序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 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图形在装扮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看,这是我们的新教室,多漂亮啊!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吗?学生观察后会说黑板的面、课桌和讲台的面是长方形;钟表的面和地板砖是正方形等等。这时我再对学生说: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已经能辨认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接下来就很自然的引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然后再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大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这一环节的设计利用了学生所熟悉的物体,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探索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要求各小组在学具中选用所需的材料,开始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请小组长做好分工,把研究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 边 角 长方形 有( )条边, 对边( ) 有( )个角,都是( )角 正方形 有( )条边, 每条边( ) 有( )个角,都是( )角
2、学生开始活动时,我到学生中去巡视指导,并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材料和方面进行研究。学生也可以到其他组去看一看,学一学,交流一下。
3、小组汇报。
请各小组汇报各自的实验情况。要求汇报时说清楚选用的实验材料、方法和研究结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这里我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汇报。 首先是探讨边的特征,学生的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在做实验时,学生选用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 通过数一数,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 通过用直尺量,发现长方形相对的两条长边一样长,相对的两条短边一样长。正方形的4条边都一样长。 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两条较长的边和两条较短的边,它们的位置都正好是相对的,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对边。从而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第二种情况:在做实验时,学生选用了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 在研究长方形时是通过折纸得出来的。学生这样折:
1、基本练习
(1)围一围 照下图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图略) (2)拼一拼 用两副同样的三角板分别拼出1个长方形和1个正方形。然后根据拼的情况进行展示和交流。学生这样拼(演示)
(3)、摆一摆 用同样长的小捧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涂一涂 在方格图上涂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图略)
(5)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 ) ( ) ( ) ( ) ( ) ( ) ( ) ( ) 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通过围一围、拼一拼、摆一摆、涂一涂、量一量、填一填多种形式的基本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并且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扩展练习
(1)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这道题有一定的挑战性,怎样才能得到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呢?我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的哪条边可以当作正方形的边?
(2)画一条线,把下面的图形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3)、右图中有( )个长方形,( )个正方形。 这里我引导学生有序地数图形。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把刚刚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扩展延伸,使学生灵活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空间观念得到加强。
四、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我先引导学生重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再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正方形的共同点是都有4条边,4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是长方形对边相等,而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2)家里客厅地板铺的砖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而不是圆形的呢? 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见解。 这一环节的设计,鼓励学生将数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真正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五、课外延伸 充当小小设计师,用长方形和正方形为学校新操场设计花池、羽毛球场、篮球场、沙池。 这一环节我提供一个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本节课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对比,着重突出长方形 和正方形的特征,使学生真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附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长方形 边:有4条边,对边相等 角:4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 边:4条边都相等 角:4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8
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推导及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影响。在学习和研究这一内容后,让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大胆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3、结合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物体的课件)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回顾旧知:图中的物体都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你能估一下这个长方形和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2、2、估一估:你们都有哪些办法能够估计出它们的面积?
3、引入新课:你能从摆面积单位的过程中,发现面积计算的方法吗?我们今天来研究一下。(板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一)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教师出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
2、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图形,合作探究出图形的面积。
3、学生以组为单位,汇报交流方法
4、总结提炼方法:
5、做一做:
先估计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是多少,再计算封面的面积。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估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能过小组交流总结出方法,再进行实际的操作。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旧知、估一估、摆一摆等环节,发展学生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合作探究,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人人动手拼摆,让不同个性、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并比较一下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关系。
2、交流总结:正方形是长、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形。
3、师:你们能不能猜想一下正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4、生汇报:因为正方形是长、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形,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设计意图: 学生思考、讨论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充分应用课本主题图,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如计算黑板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实践应用:
出示课本70页主题图:
1、黑板的长是4米,宽是1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教室前面的墙壁,长是6米,宽是3米,面积是多少?
3、你还能在图中找出哪些长方形和正方形,请你估计一下它们的面积,再计算一下。
(学生通过长方形与正方形公式进行计算物体与图形的面积。)
四、课后拓展:
老师想在办公桌上放一块与桌面大小相等的玻璃,办公桌的长是80分米,宽是30分米,你们帮老师算一算它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同时,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9
教学内容:
93页4、7 及94页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公顷、平方千米的意义及与其他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教学过程:
1. 做93页第4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应先求什么,再怎么办?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2. 做 94页第7题。引导学生思考:要求这个问题,应知道什么?
如果把每4平方米植1棵树改为每平方米植4棵树该怎样做?
引导学生加以区别。
3. 补充 练习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周长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一定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长方形的花坛的`面积是48平方米。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
3、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折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分别是24平方厘米和25平方厘米,求这根铁丝的长和折成长方形的各边长。
4、用总长为24米的一段篱笆在一堵墙边圈起一块长方形菜地,这快菜地的面积最大可以是多少?
课后反思:
通过综合练习,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公顷、平方千米的意义及与其他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
2、培养、操作及思维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先用手沿着边围一围,再让我们把它描下来。(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2、举例。
生活中像这样的僵局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教授新知
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请学生汇报。
(2)验证
谈话:同学们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6人一小组,互相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真的有这些特点。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3)班内交流,总结。
提问: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板书: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
讲述: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边叫做邻边。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
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老师发现还有小朋友用其他的方法发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指名回答并在展示台上演示。
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这些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讲述: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提问: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回答并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
你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呢?指名回答。(用三角形的直尺比一比,课件演示)
小结:刚才小朋友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
2.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通过电脑演示长方形的变化,呈现正方形。指出: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相等,这样就成了一个正方形。
引导学生依据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讲述: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板书:边长)
3.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应用拓展
1、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再将围成的长方形改成一个正方形,说说围成的图形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形,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3、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并说明折出的为什么是正方形。
4、剪出一个正方形。
(1)照样子剪出图形,再看看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剪出的图形为什么是一个正方形?
5、动手测量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2)先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再量一量。
6、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四、课堂总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进一步认识、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教学反思:
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图画,引出对旧知识的回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创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出示钉子板,加强学生对图形的感知,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都想上台展示自己。让学生走出教室,带上纸和笔,把自己看到的平面图形记下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数学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将它看作是一种文化,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1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
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教具和学具准备:
1、教具:四边形纸、三角板、直尺
2、学具:四边形纸若干张、报告单每组一张、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四边形,同学们都带来了好多的四边形小伙伴,你最喜欢哪一个?快举给大家看看!
2、老师也有两个特别喜欢的四边形。(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
3、认识他们吗?说一说生活中在哪见过他们?
4、既然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么常见,那么你想不想进一步地了解他们呢?
5、好,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二、探索实践 合作交流
(一)研究什么
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你想要研究他们的什么呢?(指名学生说)
大家想要研究的可真多,但是呢,今天我们先来研究研究它们的边和角。(板书:边、角)
长方形和正方形和其它的四边形一样都有4条边、4个角。那他们的边和角又有什么其它的特征呢?
(二)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1、好!现在先请同学们找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来.如果同学们找到了就拿在手里,举起来给老师看看。
2、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呢?现在大家可以猜测一下。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共同交流:找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测和证明方法。
3、接下来,同学们可以利用你手里的学具和我们说的方法来找出长方形边的特征,并把结果填在报告单里。咱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教师巡视指导)
4、大家通过交流和亲自动手操作,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结果。谁来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结果?
5、指名汇报:长方形边的特征
师: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
生1:长方形上下两条边,左右两条边都相等。
师说明:(多媒体演示)长方形有两组相对关系的边,我们把它们叫作对边。所以,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和左右两条边分别相等,我们就可以说是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大家跟老师一起说一遍: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我们把长方形较长的边就叫长方形的长,把较短的边就叫长方形的宽。
师提问: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呢?(板书:量一量)
师:你量出来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你量出来的数字足已说明对边是相等的。(板书:对边相等)
师:你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吗?(板书:折一折)
问:你是怎么折的呢?能折给大家看看吗?(学生上前面来折)哦,老师明白了,长方形的对边重合,所以相等。不如我们一起来折一折,我们先这样对折,这两条对边重合,说明这一组对边相等,我们摊开来,再这样对折,这两条对边也重合,说明,这两条对边也相等。恩,这位同学真聪明,用这种方法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真有意思!原来,折纸也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数学知识。
6、接下来,同学们可以利用你手里的学具和我们说的方法再来找一找长方形角的特征,并把结果填在报告单里。看看这一次又是哪一小组做得好。(教师巡视指导)
7、谁来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结果?
8、指名汇报:长方形角的特征
师: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征?
生1: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师:你又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呢?(学生说,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师板书:比一比)
好,我们来比一比(教师演示)。(板书:都是直角)
9、咱们班的学生真棒,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有哪些啊?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10、小结方法:刚才大家都用了什么方法?
(三)认识正方形的特征
1、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下正方形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找出一张正方形的纸,让老师看看你们找的对不对。
请大家用刚才我们研究长方形特征的方法: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来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得出结果后,把结果填在报告单里。(教师巡视指导)
2、谁来汇报你们小组的结果?(幻灯出示)
生: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提问:你是怎么发现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的?
生汇报,方法1:用直尺量,每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方法2:用折纸的方法来证明。
让全班学生自己折着试试。请学生演示,说出这样折说明哪两条边相等。得出结论:邻边相等,对边相等,所以4条边都相等。
3、刚刚我们又研究了正方形的特征,大家一起说说有哪些。
(教师板书正方形的特征)学生再一起读一遍。
(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1、我们刚才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相同的特征?(指名说:它们都有4条边,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2、长方形和正方形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指名学生回答(长方形对边相等,而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3、说明: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备,所以,我们又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哪些是长方形、正方形
2、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剪出一张正方形的纸来。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有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内容。
教材简析:
本课时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直接计量学生卡的面积,预测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会有不同的计量方法。有的用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满卡片;有的用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沿卡片的长、宽各摆一排;有的直接用尺量卡片的长、宽,算长乘宽的积。对于学生的各种计量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比较,特别是第三种方法,为什么可以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要请学生讲算理和原因,并通过实验验证、举例说明其正确性和运用价值,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长方形面积,学会用字母表示。至于正方形面积公式,学生是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迁移形成的。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比较,探究得出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体验面积公式形成过程,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你能说一说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请你估计一下我们学生卡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学生交流估计答案并说明估计方法。
3.同学们估计出了很多答案,到底学生卡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呢?下面我们动手测量来验证一下。
【评析:在回忆常用面积单位的基础上,选择学生卡这个素材,让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估一估自己学生卡的面积,从而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二、实践探究,发现方法
1.动手操作。
同桌合作,用自己的方法测量出学生卡的实际面积。
2.反馈交流。
问: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测量得到的呢?
学生交流:
办法一:用学具盒里的透明方格纸盖在卡片上面,然后数一数,每排有8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共6排,所以卡片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
办法二:用我们自己做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满整个卡片,每排8个,一排一排数,6排一共48个,所以卡片面积48平方厘米。
办法三:我们也是用摆的方法,用学具盒里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摆,每行可以摆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每列可以摆6个,说明可以摆这样的6行,所以8乘6就是4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3.同样是用1平方厘米正方形摆的方法,你们更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
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办法四:我们是用尺量的,一人量长,一人量宽,量出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乘一下面积就是48平方厘米。
请你们说说你们的想法。
(长8厘米就是沿长可以摆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一排8个;宽6厘米就是沿宽可以摆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6排,所以面积48平方厘米。)
问:他们的解释你们满意吗?看来,先用尺量出卡片的长和宽,然后乘一下计算出卡片的面积是可以的,这种方法对于其他的长方形是否也适用呢?我们可以怎么办?(想办法检验。)
【评析: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得出,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现长方形的计算方法。而且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舞台,学生交流了多种解决学生卡面积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长方形面积的最好方法,但是教师没有到此结束,而是又提出了新的问题长宽是否对于所有的长方形都适用?】
三、动手实验、验证方法
同学们可以利用学具盒的学具摆长方形,也可以自己画整厘米的长方形,还可以利用身边的长方形,想办法验证一下。四人小组合作来试一试。
1.生分组实验。
2.交流汇报。
组1:(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我们从学具盒里拿了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了一个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6乘2面积12平方厘米;又摆了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4乘3面积12平方厘米;还摆了一个长1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12乘1面积也是12平方厘米。我们认为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乘宽。
组2:(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我们组每人画了一个长方形。我画了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3乘2等于6平方厘米;他画了长7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7乘5等于35平方厘米;她画了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10乘8等于80平方厘米。我们用方格纸验证一下都是对的。
组3:(在课桌上演示)我们组量了课桌的长是5分米,宽是4分米,5乘4等于20平方分米,然后我们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摆验证是对的。
【评析:在验证过程中,做到了学生人人参与教学过程,每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验证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里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四、归纳评价,总结方法
通过刚才实验验证,现在我们可以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算?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如果长方形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面积用s表示,你会表达长方形面积公式吗?板书:s=ab
五、灵活应用,迁移方法
1、口答下面图形的面积。
(1)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
(2)问:图(3)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从而你能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能用字母表示公式吗?
板书:s=aa
【评析: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在练习中,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五、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估估、量量、算算,你们身边的某一长方形的面积。
【评析:整个练习,让学生自己选择素材,通过估估、量量、算算的方法,并让学生灵活的选择计算方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总评:本节课充分地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理念,改变传统的讲授接受式的模式,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自己去求证,自己去总结,自己去推行,吸引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理解数学知识,积累学习方法(实验发现验证),思维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13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猫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猫先生加菲(显示)和猫小姐凯蒂(显示)。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加菲每天沿着这个长方形的绿色草坪走一圈,凯蒂则沿着这个正方形的湖面走一圈。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原来,它们俩都说自己每天走得路多。
引导: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学生猜测)
引导:加菲和凯蒂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加菲和凯蒂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板书)
二、新课展开
1.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但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呢。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饶一圈太麻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2.提问:加菲采用了先测量再计算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草坪的长是50米(板书),宽是40米(板书), 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草坪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在自备本上。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50+40+50+40=18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50+50+40+40=180(米)先加两个长,再加两宽。
(3)50×2=100(米),40×2=80(米),100+80=180(米)。
(4)50+40=90(米)90×2=180(米)。
5.提问:用这些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什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6.小结:现在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在小组里说说可以怎样算长方形的周长。
7.解决了加菲的问题,我们该帮一下凯蒂了,她量得正方形湖面的边长是45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两种算法:
(1) 45+45+45+45=180(米)
(2) 45×4=180(米)
说明:其实这两个算式之间还藏着一个有关加法和乘法的数学秘密呢,今后你们学了就知道了。
提问: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8.谈话:原来,两人走得路一样多,通过科学地计算,加菲和凯蒂心服口服了,他们不再吵了,握手言和,又成为了好朋友。
9.通过这件事,加菲对周长产生了兴趣。它来到篮球场(出示书上的图)。你们愿意跟加菲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计算。
把书翻到63页,看看你的方法跟书上的哪一种方法是一样的。
提问:加菲有点累了,球场服务员马上递上手帕,可他不急着擦汗,却问我们(显示: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你们用已掌握的方法再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口答。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书上64页想想做做1、2两题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请你先动手量出每一题左边一个长方形和左边一个正方形需要的数据,再计算。(不出示第1.2题,看书)
3.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的周长。这不加菲又想给它的镜子做做美化了(出示第4题)。学生抢答,说出算法。
4.星期天,我们的加菲又闲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块边长6米的正方形土地种花,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践踏,要在四周围栏杆,请你帮他算一算,栏杆一共长多少米?(电脑出示图片)
如果花圃的一边紧靠着墙壁,那栏杆长多少米?(出示卡片上的简易图)
5.出示第6题。动手拼一拼。(学生同桌试拼,交流时电脑演示拼的过程及结果)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你学会了吗?
附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50+40+50+40=180(米) (1)45+45+45+45=180(米)
(2)50+50+40+40=180(米)
(3)50×2=100(米),40×2=80(米), (2)45×4=180(米)
100+80=180(米)。
(4)50+40=90(米)90×2=180(米)。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14
教学内容:教材P115、116页练习二十四第8-14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进一步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能正确地判断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指出多边形的周长。
2、学生进一步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学会解答比较复杂的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直尺、三角尺、长方形纸片2张、铁丝1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练习本单元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更加明确什么是周长,会更加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概念练习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1)做练习二十四第8题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板书:长方形、正方形)每个图形都有几条边?(板书:4条边、4个角)
量一量各个图形中每边的长度。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每个角。
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个角都是什么角?
你能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点吗?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判断(出示图形)
哪几个是正方形,哪几个是长方形?
2、周长的概念
(1)什么是周长?(指名回答)
(2)练习二十四第9题。
你能看出第9题里三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吗?
学生口答,说出是怎么得到的?
三、周长计算练习
1、练习二十四第10题。
(1)量课本封面的长和宽,取整厘米数。
周长是怎么算的?
(2)先让学生量一量。
正方形的周长应该怎么算?
2、做练习二十四第13题。
(1)做第1题。
(读题)边长是多少?周长怎么算?
(2)做第2题。
(读题)长和宽各是多少?周长怎么算?
3、练习二十四第14题
(1)读题
(2)提问:20厘米其实是围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什么?
(3)小组讨论围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15
教材简析:
在一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这部分教材以此为起点,首先安排学生认一认这些积木,然后通过描一描、印一印、摁一摁等多种方法引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从物体上分离出面以后,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面的形状,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点,形成有关图形的正确表象,教材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丰富的学习活动,如画一画、找一找、围一围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不仅在知识层面上得到巩固和深化,而且进一步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了数学思考,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这部分教学内容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乃至运用图形描述问题、借助图形直观进行思考的重要基础,因此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准确把握要求、合理组织学习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理念:
教育不是告诉。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其一,学生通过自身活动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比由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其二,再创造是一种发现,能激发其学习之兴趣,以及深入追寻探索的内部动力。其三,通过再创造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图形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发现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册第40~42页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感受几何形体的面的特征,体会形与体的联系。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
圆钟、笔筒、课件、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长方形、正方形、圆)
教学重点:
是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来的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认一认
师:同学们喜欢玩积木吗?
生:喜欢。
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套积木,请你拿一个你认识的最喜欢的积木向大家介绍介绍名称。
生:我拿的是
(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师:那这些图形你认识吗?
(黑板上贴出长方形、正方形、圆)
生:认识。
师:哪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
生: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师:谁能说说它们长什么样子?
生:我能的,长方形是长长的,正方形是方方的,圆形是圆圆的。
师:说得真棒!老师今天请来了许多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到我们的课堂做客,你们欢迎吗?
生:欢迎。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说长方形、正方形、圆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子,让他们来课堂做客等教学活动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学得有趣、活跃、自然,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二、找一找、画一画、摁一摁、印一印、贴一贴。
师:他们呀,就藏在你们手中的积木上呢,不信,你仔细地看一看,摸一摸,看谁先找到他们!
生1:我找到了,我在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生2:我找到长方形了,瞧,他在长方体上!
生3:我在圆柱的底上找到圆形。
课件演示(从物体中分离出面的过程)。
师:再拿出其他积木,用手摸一摸,你也能找到这些图形吗?
生观察、交流、汇报。
师:小朋友们找到了这么多图形小客人,能不能想一个好办法让他们离开家到我们课堂上来跟大家见见面呀?老师提供给同学们一些物品,看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小组长拿出印泥、白纸。学生拿着积木、白纸、铅笔、印泥等物品讨论着,探索着,尝试着。
汇报方法:有一种方法的举1个手指,有二种方法的举2个手指,有3种方法的举3个手指。我先让有一种方法的小组里的同学发言,其他小组的同学补充。
学生的方法有:
1:把积木放在纸上,描下来。
2、用印泥印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3、用白纸在积木上一摁,图形就出来了。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有描的,有印的,有摁的,那就开始行动吧。然后再剪下来。
师:刚才同学们让长方形、正方形、圆离开了家,其实,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这些平面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家,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你们能给你们剪下来的这些图形分别找到新家吗?(能)
师:找到了他们的新家后,就把这些图形贴在相应物体的面上。
学生有贴在墙壁的书画上、门窗上、桌椅上、开关上、钟面上、国旗上、地砖上、笔筒上
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这么贴?
[设计意图:跟好朋友见面学生是很乐意的,所以能想出描一描、印一印、摁一摁等多种方法使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离开家来到大家面前,又让他们找到了新家,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围一围
师:刚才我们初步认识了这些图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动手来创造这些图形好吗?让我们在钉子板上来围一围(板书)引导学生知道围图形不能把皮筋就这样往上一放,而应该把皮筋拉紧围出图形来。
生:在钉子板上围图形。
全班交流展示,说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生1:我围出的是正方形和长方形。
生2:我围出的也是正方形和长方形,不过我围出的是没有摆正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生3:我围出的正方形比小陆的大。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数点子的。我的每条边都围了6个点子,他的每条边只围了3个点子。
生4:我不能围成圆。
马上有同学附和着说:我也不能围成圆。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围出的图形的线都是直线的,而圆是曲线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我马上表扬他。
四、画一画
师:你们想不想来画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呢?(想)那我们就在方格纸来画一画。
师:谁来说说你准备怎么画呀?
生1:要用尺来画的。
生2:正方形的四条边要画的一样长。
师:那就开始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吧。
生: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请大家说说自己画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几小格。
生1:我的正方形画了1小格。长方形画了2小格。
生2:我的正方形画了16小格。长方形画了3小格。
生3:我的正方形和长方形都画了2小格。
生4:我的正方形画了4小格。长方形画了6小格。
生5:我的正方形和长方形都画了8小格。
生6:我的正方形画了9小格。长方形画了5小格。
学生的作品用实物投影仪向大家展示。大家看到了大的或小的、摆正的或没摆正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围一围、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又动脑,进一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征。]
五、玩一玩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些图形,我们通过认、找、描、摁、印、贴、围、画,对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有了新的认识,最后,我们就一起来和这些好朋友来玩一玩好吗?(好)
A、玩涂色,请你涂一涂,数一数。涂色时不要将颜色涂到外部。
B、玩积木,用这个长方体,你能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呢?
六、全课总结
小朋友,谁能给这节课起个课题?(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总评:新课程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交流,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物体的表面用多种方法抽象出平面图形,整个课堂中,动手操作贯穿始终,注重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体验、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征,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相关文章: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03-0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04-0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09-28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15篇01-15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教案(精选19篇)02-2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10篇04-02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04-05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04-20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