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了》教案(精选21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下雪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下雪了》教案 1
一、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诗歌这种体裁的课文容易接受。读通顺,掌握生字词速度较快。但是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则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以读代讲”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多种朗读形式很受学生的欢迎。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设想
1.结合课后第一题,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自学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联想。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CAI:《雪绒花》的音乐,雪花纷纷扬扬飘洒树林。
五、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的情境,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CAI:《雪绒花》的音乐作为背景,雪花纷纷扬扬飘洒。
教师: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想说点什么吗?(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人们喜爱雪,赞美雪,但每一个人对雪的感受又是不同的。有这样一位作家,他笔下的雪有别样的滋味。让我们一起来品读。
(二)读中领悟课文
教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CAI 课文朗读)
1.你听懂了什么?(学生交流:诗人在下雪的早晨想起了一个小孩;下雪的早晨,整个世界很安静……)
2.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地默读课文一至两遍,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同学交流,课文该怎样朗读。
3.教师:谁来说一说,第一节该怎样读,为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第一小节,应该用轻柔的语调,语速较慢。因为诗人写道:“整个世界多么静,多么静。”)学生根据理解,朗读第一节。
4.教师:第二小节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思考,可以自己揣摩,也可以与前后伙伴交流,讨论。
汇报。(作者想起另一个小孩;作者想到了夏天的树林;作者还记得这个小孩手上提的东西……)
教师:这一小节该怎样朗读?(轻快、活泼一点)为什么?(夏天的.树林是充满生机的,太阳出来了,多么温暖,所以应该欢快一点;这个小孩有一双发亮的眼睛,他应该很活泼,所以读来应轻快点……)
指名朗读,学生互相评价。
5.教师:请同学们找到小伙伴来共同朗读最后一节。
学生可以下座位寻找朗读伙伴。上台表演朗读。
教师: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朗读呢?(因为书上写了“很轻很轻的歌声”,作者正在想着这个小孩,语速要放慢;这一节是写的“下雪的早晨”,所以要轻柔一点……)
齐读最后一节。
6.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学习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遍。(CAI音乐作为背景)
(三)品味感悟
CAI:《雪绒花》的音乐作为背景,雪花纷纷扬扬飘洒。
教师:在下雪的早晨,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这个小孩呢?你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AI:《雪绒花》的音乐作为背景,雪花纷纷扬扬飘洒。
教师:现在我们已经站在飘着雪花的树林,就让我们慢慢地,静静地读,体会诗歌描写的情景。
(五)试着背一背这首诗歌
作业设计:
办一份关于雪的手抄报。
七、教学反思
诗歌一向就受我班上学生的欢迎,生字词不多,学习起来感觉没有多大的压力。
《下雪了》教案 2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剪团花的基本方法和知识。
2.观察雪花和下雪的样子,学习用折、剪、贴的方法表现雪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对下雪天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受雪景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学习用剪团花的表现手法创作出不同造型的雪花。集体合作用剪、折、贴的方法表现下雪天的情景。
教学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想象和创作表现不同场景下有生活情趣的雪景作品。由于学生还没有“角”的概念,因此在折叠纸(三折和四折)时会遇到困难。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法
教学用具:
白纸、剪刀、教师范作和雪景图片等。
教学过程
1.谜语导入。
“一片两片三五片,掉到水里看不见。”(谜底:雪花。)
(1)让学生闭起眼睛想象下雪时的`情景。
(2)引导学生说说下雪天的情景。
(3)板书课题:《下雪天》。
2.交流感受。
(1)分组讨论后,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下雪天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和最想干的一件事。
(3)唱唱有关下雪天的歌,读读有关下雪天的诗文。
3.学习借鉴。
欣赏书本上的范作和教师范画作品。思考:怎样表现雪花?师生共同讨论后小结。
4.示范练习。
(1)教师示范:剪折三折的雪花。
(2)学生尝试练习剪折六折的雪花。
(3)欣赏其他作品,教师小结。
5.创作表现。
创作建议:仔细观察下雪时的人和动物的变化,进行合理地表现,用恰当的方法和工
具来表现思考的主题。
6.综合评价。
(1)自己评:可结合表演说说自己的作品。
(2)小组评、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7.课后拓展。
观察雪花(或图片)。了解下雪的原因。
《下雪了》教案 3
一、作品赏析
(一)内容简介
下雪了,大地一片银装素裹。汪汪叫的小狗、喵喵唱着歌的小猫、哼哼的小猪……他们拿种各样的东西,急急忙忙地走着,他们去哪儿呀?他们在一起干什么呢?噢,原来……
(二)主题分析
这个故事介绍了几种动物以及他们的叫声,在轻松而又充满悬念的氛围中,孩子们可以学习并掌握动物的名称与各种象声词。这是一个深受小年龄孩子喜爱的故事,他们喜欢悦耳的声音,重叠有节奏感的象声词更能使低幼儿童产生亲切感。
(三)情节分析
故事一开始匆忙奔走的各种小动物,一下子就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充满阅读的愿望。
随着故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小动物加入到匆忙奔走的行列,他们到底去哪里呀?强烈的好奇心将孩子们的视线紧紧抓牢。
原来,一群动物朋友正在一起滚雪球、堆雪人呢!当答案揭晓后,孩子们禁不住被他们的快乐所感染。
故事结尾处小动物们惊醒了树洞里冬眠的熊叔叔,被生气的熊叔叔追得抱头乱窜的情形,就像孩子们顽皮惹了祸后四处逃窜的样子,充满了童趣与惊险,那份快乐也达至高潮。
(四)角色分析
银装素裹的大地上,空无一人。汪汪叫的小狗、喵喵唱着歌的小猫、边走边哼哼的小猪、叽叽叫的小鸡、哞哞叫的小牛……他们身上都穿着漂亮的衣服,手里拿着各种东西,有的是胡萝卜,有的是围巾,还有的是水桶、手套……他们这是去哪儿呀?小动物一个个匆匆忙忙、连奔带跑的样子,在故事语言的反复中,一下子激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充分引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也反衬出了动物们对和同伴一起玩耍的迫切心情。
(五)图画分析
1、画面构图、色彩
故事的背景是一片白皑皑的大地,很简单。大地上除了房屋、树木,空无一人,只有各种匆忙奔走的小动物,突出了故事的主角,使孩子的视线一下子就落到了每页主角的特征上,更便于孩子观察、发现和讲述。
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
故事中的主角除了叫声不同,他们穿的衣服颜色也是不一样的,红、黄、蓝、绿,使孩子在学习象声词的同时也积累了识别颜色的.经验。
故事每个跨页中,除了匆忙奔走的小动物之外,还有一个小动物在街角、门后探出脑袋,睁着狐疑、惊奇的眼睛,一如孩子们好奇的心理,既点出了询问“去哪儿”的主题又增添了画面的情趣。
(六)语言分析
“小狗、小猫、小猪、小鸡、小牛、小麻雀、小老鼠、熊叔叔”,故事让孩子们积累了动物名称的经验:表示小动物声音的“汪汪、喵喵、哼哼、叽叽、哞哞、唧唧喳喳、吱吱”,能使孩子们学习并掌握动物的叫声与各种象声词;反复出现的“你去哪儿呀”是一种招呼用语,便于孩子们在生活中模仿运用。
出现的小动物,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而孩子印象中小动物的名称,或许是成人口中其叫声的代名词,比如:宝宝快看,喵喵来了。对于小班的孩子,应该给予正确、科学的语言信息。所以,知道小动物的准确名称是此次活动的目标所在象声词往往与形象密切相关,孩子一听到某种象声词,立刻可以唤起对某种形象的感知。如,听到汪汪,就会想到狗。知道小动物的叫声,并能与正确的名称建立联系,有助于孩子的语言学习。
2、活动目标
(1)认识小狗、小猫等几种小动物,能准确说出它们的名字,并了解动物的显著特点。
(2)知道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快乐。
3、活动准备
图画书《下雪了》、PPT课件
图片:小狗、小猫、小猪、小鸡、小牛、小麻雀、小老鼠;其他小动物(小羊、小鸭、小鹅、老虎等)
录音:小狗、小猫、小猪、小鸡、小牛、小麻雀、小老鼠的叫声
图片:游泳池、操场、图书室等场景
火车头胸饰一个、小动物胸饰人手一个
4、活动过程
(1)引发兴趣
①教师播放小猫、小狗叫声的录音:
—猜猜是谁在和我们打招呼?(结合幼儿讲述,出示图片。)
—他们是怎么叫的?
2,教师播放小鸡、小牛的叫声录音:
—这又是谁在叫呢(结合幼儿讲述,出示图片)
—咦?这么多小动物,他们这是要去哪儿呀?
(2)故事欣赏
—(播放ppt课件。)刚刚你们又听到了什么叫声?
—那是谁在叫呢?(出示故事中的动物图片,教师点击任意动物叫声,幼儿说出小动物的名称。)
(再次完整欣赏故事)
小结:原来小动物的名字不同,他们盼叫声也是不一样的。
(3)游戏:你去哪儿呀
刚刚你都看到了哪些动物?
这么多小动物都去哪儿呀?
我们玩个游戏,好不好?
怎么去玩呢?(教师戴上火车头胸饰。)开火车去吧。
哪些小动物想去呢?(出示小动物胸饰,幼儿能说出小动物名字的就把胸饰戴上。)
你最想到哪里去玩呢?(场景图片。)
玩游戏:
玩法一:火车头开起来,停在谁的前面,火车头问:“×××(动物),你去哪儿呀?”“×××(叫声),我要到图书室去看书。”动物边说边跟在火车头的后面。火车继续开
依次询问小动物,象声词回答正确的即能上火车。(询问动物的顺序要按照故事的情节,以使孩子理解故事。)
玩法二:火车头还可以这样问:“咩咩咩,你是谁呀?”“咩咩咩,我是小羊。”“小羊,咩咩,你去哪儿呀?”“我想到操场上去滑滑梯。”回答正确者即能上火车。
玩法三:火车头可以动物特征来开展游戏,如“有翅膀,我是谁"“有翅膀,是小
鸡”;“有翅膀,还能飞,我是谁”“有翅膀,还能飞,是麻雀”,等等。回答正确即能上火车。
(4)活动延伸
继续收集其他小动物的图片,说说它们的名字并学学它们的叫声。
二、活动设计2
1、设计思路
孩子们认识了各种小动物,能准确叫出它们的名字,并学学它们的叫声,还积累了一定的象声词,提高了发音及语言发展的能力。
在动动口之后,能不能动动手、动动脑,和小动物们一起去“堆”雪人,用各种材料
2、活动目标
(1)观察故事角色手中的物品,说说雪人是用什么做成的
(2)用自己喜欢的各种物品卡片,拼贴成一个雪人。
(二)活动准备
图画书《下雪了》、PPT课件
图片:小狗、小猫、小猪、小鸡、小牛、小麻雀、小老鼠;其他小动物(小羊、小、老虎等)
图片:胡萝卜、围巾、水桶、手套、长扫帚、树枝、干果,事先和幼儿一起绘画:先用白色油画棒画出下雪的样子,再用各色水粉涂“雪地”背景,大、小白色圆形卡纸片人手一份,各种物品小卡片:圆形的(水果、彩珠、纽扣等)、三角形的(胡萝卜、黄瓜、茄子等)、长方形的(树枝、花枝等)固体胶、抹布等
4、活动过程
(1)解读故事情节
①欣赏PPT第1~16页:。
一这是谁?,他的手里拿着什么?(或提问:××拿着什么在急急忙忙地走?
一(出示图画书第15、16页。)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
一他们都拿着什么呀?(出示图片。)
一猜一猜:他们拿着这些东西可能会去干吗?
②欣赏PPT第17、18页:
一他们在做什么事情呢?(堆一个“雪人”。)
一你们看见过小雪人吗?小动物手里的这些东西,可以做成“雪人”的什么呢?
③想一想:
一你们看见过的什么东西也可以做“雪人”的眼睛、鼻子、嘴巴、围巾、帽子和手臂呢?
小结: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东西都可以用来“堆”雪人。
(2)“堆”雪人
一你们想不想也来“堆”个雪人?
材料介绍:背景图、大小圆形纸片、各种物品图片。
玩法:每人拿好事先画好的背景图,分别用各种材料拼贴成一个“雪人”。
教师关注:材料的适宜性;固体胶粘贴的方法。
(3)续编新故事
“雪人”完成后,幼儿可以选择喜欢的小动物(特别是故事外的其他小动物)图片
贴在作品上,用故事里的语言说说:“××××,你去哪里呀?”
几个幼儿拿着作品排成一排,轮流用故事里的语言说说自己的作品,连起来就是一
本新图书。
(三)活动拓展
1、收集各种小动物的图片,说说它们的名字,并学学它们的叫声。
2、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会发出叫声,学学它们的声音,积累更多象声词。
(四)阅读区的活动
1、活动名称:熊叔叔来啦
2、活动意图:想象熊叔叔被吵醒后发生的事情,能大胆涂鸦并讲述。
3、活动准备:彩笔、绘画纸。
4、活动提示:
(1)猜想熊叔叔被吵醒、追赶小动物后可能发生的事情,并尝试用彩笔涂涂画画。
(2)愿意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别人听。
《下雪了》教案 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大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手指将纸撕成小碎片。
2、通过撒雪花的活动,培养幼儿对撕纸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通过撒雪花的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难点:
能用大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手指将纸撕成小碎片。
活动准备:
白纸、餐巾纸、挂历纸、小脸盆等。
活动过程:
一、 出示撕好的'纸屑,引出课题:
1、咦,你们看,这是怎么了啊?
2、你们说的真好,冬天到了,天空中飘起了雪花。
二、教师讲解并示范撕雪花:
1、今天我们要玩一个下雪了游戏,那你们知道雪花是怎么撕的呢?
2、看,我这里有张白纸,要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拿住纸的一端,然后用另一只手把它撕成小碎片,撕完以后放进小脸盆里,我的雪花撕好了。
三、幼儿动手用白纸撕雪花:
1、每个小朋友一张白纸,一个小脸盆。
2、小朋友动手撕雪花,把撕好的雪花放进小脸盆,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四、游戏,下雪了:
1、每位小朋友带上自己撕好的雪花,跟着老师一起把雪花往上抛,玩下雪了游戏。
2、在游戏中要注意安全,不要推挤小朋友。
五、幼儿动手用餐巾纸和挂历纸撕雪花:
1、这个游戏好玩吗?你们还想不想玩啊?
2、我这里还有好多餐巾纸和挂历纸,这次我们就用餐巾纸和挂历纸来撕雪花吧。
3、要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拿住纸的一端,然后用另一只手把它撕成小碎片。
4、再一次玩“下雪了”游戏。
六、延伸部分:
1、今天我们小朋友都很能干,能自己动手撕雪花,你们真棒。
2、游戏结束,我们请叶老师把纸都扫干净,保持地面的整洁。
《下雪了》教案 5
文本细读: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生动。作者心思的细腻,语言的精妙,让人读来回味无穷的散文。
作者以独特的生活视角,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描写了自然界中少有人关注的“下雪的声音”。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雪的赞美,对春的向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作者把自己对雪的感触娓娓道来,让你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这雪声、雪情、雪景当中。让我们的心灵在被陶冶与涤荡之余,能够潜心静气地去思考和回味。
文章开头,作者从我们熟悉的雷声、雨声、风声、涛声谈起。生活中,这些声音即使不曾积极留意也能感觉到,而下雪的声音却是要静静地积极去感受。“下雪的声音是微弱的`,微弱得几近无声。”这一句把我们的耳,我们的心带到了茫茫天地间,让我们屏气凝神地去感受这天籁之音。
作者在描写下雪的声音时,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雪声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声音,而是和匆匆而过的“春风拂面”和“鸟儿展翅飞逝”的声音来比较。不急不躁,不轻不重,像亲密的朋友在耳边呢喃细语,像轻柔、舒缓的音乐伴随着雪花飞舞,掠过每一位钟爱它的朋友。
学生在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时,需要展开丰富地想象,融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细细地品味,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感悟到作者笔下的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
“啊,下雪的声音,与其以耳倾听,不如以心感受。”是啊,也许用耳听只是时隐时现的自然之声,而积极感受的则是一个充满了无限的爱,充满了无限的美的世界。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17个生字,会认字8个,会写字11个,理解“倏忽、翩翩而至、袅袅婷婷、窸窸窣窣、窃窃私语”等生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积极感受下雪的声音,体会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境
3、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笔下描绘的情景,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谁来读读课题?
你都听过什么声音?
你听过下雪的声音吗?
这节课我们不光用耳朵来听,还要积极来感受下雪的声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此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1、反复诵读课文,中间可穿插默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感悟。
2、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
你喜欢下雪的声音吗?你觉得哪写的美?
(1) 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2) 小组交流补充;
(3) 讨论怎样读好。
3、作者从下雪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
你从下雪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
4、在生活中,你有过“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积极去感受”的体验吗?
5、指导背诵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找找生字的形近字,也可以说句子。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胸、窃”等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写下你积极感受的体验。
2、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下雪了》教案 6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观察画面,喜欢爸爸做的手影,并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用小手学学小动物的手影动作,体验手影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初步理解故事,能用小手学学小动物的手影动作。
活动准备
1.图画书2.PPT课件3.灯光照明(能够做手影游戏)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做做手指律动1.在音乐的伴奏下带领幼儿玩《小手爬呀爬》的律动。
2.认认、说说自己的手。(如手指名称、手的作用等。)小结:每个人都有一双手,手有各种各样的本领。
二、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爸爸的手有什么本领?
2.看一看,爸爸的`手指变出了什么?(小鸡、小狐狸等。)
三、观看课件,教师完整讲述故事1.小鸡要种麦子,它请谁帮忙?小鸭愿意吗?小鸭怎么说的?
2.小鸡找小猫干什么?小猫同意了吗?它怎么说的?
3.小鸡找小狗做什么?小狗同意了吗?
4.小鸡找兔子一起磨面,小兔要做什么?
5.谁帮助小鸡一起做面包的?它们做的面包好吃吗?
6.最后小动物有没有分享到好吃的面包呢?
7.我们听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爸爸的手影戏》。
四、玩玩手指游戏,体会游戏的快乐1.手指游戏真有趣,我们也来和爸爸一起学一学吧!用小手怎么做出小鸡、小狗、小狐狸的模样呢?(学学故事中小动物的手影动作,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学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好奇心强、爱动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使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充分开发幼儿的语言智能、逻辑智能、视觉智能、音乐智能等多元智能,使幼儿在全方位多感官的体验中掌握知识。
《下雪了》教案 7
活动目标:
喜欢参与美术活动,尝试使用棉签点画雪花。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重点:点画雪花
难点: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1、PPT课件、音乐《雪绒花》。
2、白色颜料、碟子、棉签。
3、范例、幼儿操作背景图每人一张(教师自备)。
活动过程:
二、演示点画方法:
1、介绍绘画工具: 棉签、白色颜料
2、教师示范。
师:用棉签有棉花的一头蘸点白颜料,在盘子边轻轻的刮一刮,在纸上点一下,变出一朵小雪花,再点一下,再变出一朵小雪花,点点点,变出许多小雪花。蘸一蘸,刮一刮,点点点,点雪花。
3、请个别幼儿尝试。
师:你想试一试吗?画完的棉签放在哪啊?(放在盘子里)
师:有的雪花在空中飞舞,有的雪花飘到了房子上,有的飘到了树上,有的飘到了地面上,好多的雪花啊,小雪人高兴的笑了,小房子笑了……可是这里还有雪人、房子没雪花,不高兴了,说:“我们也要雪花。……”我们帮帮他们好吗?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伴《雪绒花》音乐)
要求: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别淋的到处都是。
指导语:用有棉花的一头蘸点白颜料,在盘子边刮一刮,点一点,有的在空中跳舞,有的雪花飘到了房顶上,你们的雪花飘到了哪呀?请幼儿说一说。
四、展示幼儿作品,欣赏作品,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变出了这么的雪花。雪人,房子都高兴的`笑了,他们说:“谢谢小班的小朋友,”。小朋友们,你们可真能干,给自己鼓鼓掌吧。让我们和美丽的雪花一起跳舞吧!
教学反思:
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各方面能力中最为重要以及最常用的能力,它需要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方法,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灵活的动手能力在平时的学习、生活、游戏中都将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下雪了》教案 8
内容与要求:
1、在念念玩玩中感知冬季的季节特征。
2、做一个不怕冷的勇敢宝宝。
活动准备:
鹅毛扇
活动过程:
一、情境表演“风爷爷”
1、出示鹅毛扇(贴着风爷爷的脸),猜猜它是谁?
2、感受“风爷爷”的冷。
3、听听儿歌“风爷爷”,说说:
北风爷爷跑过天空,天空怎么样了?
北风爷爷跑过树林,树儿怎么样了?
跑过幼儿园,小朋友对风爷爷说了什么呢?
宝宝害怕风爷爷吗?
4、幼儿跟着老师边念儿歌边模仿动作进行情景游戏
二、说说我们怎么做才不怕冷呢?
鼓励幼儿说出好办法,用简单的动作演示自己的`办法。
操作建议:
根据活动的内容,与户外运动相结合进行活动。
《下雪了》教案 9
活动名称:
下雪了。
出处:
《幼儿园主题课程》。
形式:
集体活动。
内容与要求:
1、贴等方法表现下雪的情景;
2、参与美工活动的乐趣。
重点与难点:
用各种方法表现下雪。
活动准备:
幼儿活动材料,《美术》P16,胶水、小框、白纸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想象下雪的情景
1、观看活动材料上的背景图。
提问:图上有些什么?
2、教师讲述:天空下起了雪,一片片小雪花从天空中翻着跟斗掉下来。
3、教师边讲述边将白纸撕成碎片放在小框里。
二、下雪了
1、在下雪的`情景烘托下,幼儿撕成小雪花放如框内,引导幼儿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紧纸并撕成小片。
2、幼儿在背景图上涂满胶水。
3、幼儿自由地撒落小雪花。
落下后轻轻按压,使雪花粘在背景图上。
三、欣赏雪景
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作品。
观察指导重点:提醒幼儿将碎纸扔进小框里,保持活动室里的整洁
讲评:我们一起来将我们的作品贴出来好么?
《下雪了》教案 10
一、说设计意图
下雪、堆雪人,是冬季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对于幼儿来说是冬天里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因此我选择了语言活动《下雪了》。
幼儿喜欢悦耳的声音,重叠有节奏感的象声词更能使小班幼儿产生亲切感。喜欢小动物又是幼儿的天性,这个故事通过象声词介绍了几种动物以及他们的叫声,在轻松而又充满悬念的故事氛围中,幼儿可以学习并掌握动物的名称与各种象声词。通过活动可以让幼儿积累动物名称的经验,反复出现的"你去哪儿呀"是一种招呼用语,便于幼儿在生活中模仿运用,有助于幼儿的语言学习。
二、说目标
1、认识小狗、小猫等几种小动物,准确说出它们的名字,知道叫声,学说象声词。
故事中的小动物都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而孩子们印象中小动物的名称或许是其叫声的代名词,因此,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科学的语言信息,所以知道小动物的准确名称是本次活动的目标之一。
2、知道冬天会下雪,初步激发幼儿喜欢冬天的情感。
下雪、堆雪人,是冬季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可能不喜欢冬天的寒冷,但是他们喜欢雪,喜欢玩雪,玩雪会使他们不怕寒冷,因此我选择了语言活动《下雪了》,通过故事初步去激发幼儿喜欢冬天的情感。
3、象声词:汪汪喵喵哞哞等。你到哪儿去呀?
故事里告诉幼儿小动物的名字,如小狗、小猫、小猪、小鸡、小牛、小麻雀、小老鼠等,让幼儿积累了动物名称的经验;表示小动物声音的"汪汪、喵喵、哼哼、叽叽、哞哞、叽叽喳喳、吱吱",能使幼儿学习并掌握动物的名称与象声词;反复出现的"你去哪儿呀"是一种招呼语,便于幼儿在生活中模仿运用。
三、说重难点活动重点:
知道动物的叫声并与正确的名称建立联系。(给予孩子正确、科学的语言信息)
活动难点:能根据画面的情节联想到"堆雪人",并会用材料表现(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根据画面的情节去有意识联想,并会用抽象的材料去装扮的确很难,活动中也是初步培养幼儿的这种能力。)
四、说过程活动分三个环节完成:
一、导入部分通过看PPT,欣赏美丽的雪花,激发幼儿对冬天的喜爱。从而引出汪汪叫的小狗、喵喵叫的小猫……
二、理解故事
1、根据小动物的叫声猜测出小动物的名称,学学、说说,帮助幼儿学习语言。
2、小动物们拿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急急忙忙地走着,他们去哪儿呀?他们在一起干什么呢?一个个匆匆忙忙、连奔带跑的样子,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引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3、根据小动物拿的各种东西学习装扮小雪人,让幼儿初步了解原来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可以来装扮雪人。
三、延伸活动故事到此结束了吗?没有,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全部藏在好看的书本里,给幼儿留下悬念,激发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好奇心强、爱动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使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充分开发幼儿的语言智能、逻辑智能、视觉智能、音乐智能等多元智能,使幼儿在全方位多感官的体验中掌握知识。
《下雪了》教案 11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美术活动,尝试使用棉签点画雪花。
2、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点画雪花
难点: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1.歌曲《雪绒花》、视频《下雪了》。
2.白色颜料、碟子、棉签。
3.范例背景图一张、幼儿操作背景图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看视频《下雪了》,激发幼儿兴趣。
师:你看到、听到了什么?
小结:冬天到了,下雪了,雪花飘呀飘呀,飘到了树上,飘到了房子上,大地穿上了新装。好美呀!
师:你见过、摸过雪吗?雪是什么颜色的?是暖暖的还是冰冰的?你喜欢雪吗?你们喜欢雪,我也喜欢雪,我今天带来的小雪人,小房子,小树也喜欢雪,可是它们好久没有看见下雪了,想让咱们帮它们下一场雪。你们愿意帮它们吗?
二、演示点画方法:
1。介绍绘画工具:棉签、白色颜料
2。教师示范。
师:用棉签有棉花的一头蘸点白颜料,在盘子边轻轻的刮一刮,在纸上点一下,变出一朵小雪花,再点一下,再变出一朵小雪花,点点点,变出许多小雪花。蘸一蘸,刮一刮,点点点,点雪花。
3。请个别幼儿尝试。
师:你想试一试吗?画完的棉签放在哪啊?(放在盘子里)
师:有的雪花在空中飞舞,有的雪花飘到了房子上,有的飘到了树上,有的飘到了地面上,好多的雪花啊,小雪人高兴的笑了,小房子笑了……可是这里还有雪人、房子没雪花,不高兴了,说:“我们也要雪花。……”我们帮帮他们好吗?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伴《雪绒花》的音乐)
要求: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别淋的到处都是。
指导语:用有棉花的一头蘸点白颜料,在盘子边刮一刮,点一点,有的在空中跳舞,有的雪花飘到了房顶上,你们的雪花飘到了哪呀?请幼儿说一说。
四、展示幼儿作品,欣赏作品,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变出了这么的雪花。雪人,房子都高兴的笑了,他们说:“谢谢小小班的小朋友,”。小朋友们,你们可真能干,给自己鼓鼓掌吧。让我们和美丽的雪花一起跳舞吧!
活动反思:
小班的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精细动作有待发展,思维以直觉行动为主,意志力,自控力差。针对他们的这些特点,我认为美术活动重在调动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喜欢参与,愿意大胆尝试。现在正是隆冬时节今年冬天已下过两场大雪了,幼儿们喜欢雪,愿意亲近雪,对白白的雪花充满了向往,对雪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我选择“下雪了”这一题材。小小班的幼儿小手肌肉还不发达,正确握笔对于他们太难,于是我选择了用棉签点画来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小手肌肉,为他们今后握笔打好基础。养成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是小小班美术活动的重中之重,在活动中我也有意去提醒幼儿。
在活动中为了调动幼儿兴趣,唤起幼儿对雪的认知和情感我播放了一段《下雪了》视频,放完后从孩子对雪有说不完的话可看出它起到了作用,孩子们讲述着上次下雪谁带着他玩雪,怎么玩雪……一时导致我要说的话没办法往下说。
孩子们知道雪的颜色,雪是冰冰的,但问到“飘到手心的雪花怎么不见了?”难住了幼儿,我告诉他们:“原来冰冰的雪花遇到暖暖的手会化成水。”幼儿们对雪的认知得到了发展。为他们下次玩雪有了一个探索的方向,美术活动与科学活动有了渗透。
在进行示范时我放慢了速度、语速,幼儿们看到了,听到了,请上来的两位幼儿都做到了“蘸一蘸、刮一刮、点点点”,也出现了一点小状况,我及时进行了指导。幼儿们的作画过程中我也不断的指导、引导,并引导幼儿说一说:“你的雪花飘到了哪儿?”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发现幼儿棉签上的棉花散开、变大不利于点雪花后,我及时给予更换,帮助、支持他们的探索活动正常进行。
小朋友在作画的过程中有的告诉我:“看,我的雪花飘到房子里了。”有的说:“看,我的雪花飘到门口了。”……当别人都交了画离开后,王姝凡还一个人认真的在点画雪花,我说:“交了吧,还想画呢?”他说:“嗯,还想画呢!”从幼儿的表现中和作品中可看出目标是基本达成了,活动效果还是不错的。
不足之处:
1、《下雪了》视频播放时间有点长,导入应简短有效。
2、范画太小,根据小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应该大一点。
3、本想在作画前提醒幼儿挽起袖子,注意干净整洁,却没说。
4、在有一名幼儿完成作画后,没有给他交代任务,忽略了他。应该让他在给地面点画上厚厚的雪,或坐在作品前欣赏,给他点任务。
《下雪了》教案 12
一、课题:下雪天
二、单元:第22课
三、类别:综合探索
四、美术元素:造型
五、理念
1、教材分析:
本课让学生通过听、看、做、思等活动,惊醒感受、表现和创造,使学生通过艺术体验,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在对大自然的追寻中,了解、喜爱雪景,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本课在设置时紧密结合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更加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教学活动力求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美术学科能力发展需要,适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儿童的兴趣,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2、学情分析:
大部分的学生都看到过下雪,都感受过下雪的景象,能表现雪景应该不成问题,关键是剪团花的技法掌握。由于学生还没有“角”的概念,因此在折纸时会遇到困难,折完后,在画的时候,要注意绘制的角度与大小,剪时也要细心,不要剪断,否则前功尽弃。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观察欣赏、交流体验、探究学习、集体合作、游戏活动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准备
(1)师:课件、雪景场景
(2)生:剪刀、铅笔、等
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雪花的基本剪法。
2,观察雪花和下雪的样子,学习用剪、折、贴的方法表现雪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对下雪天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和讨论,使学生感受雪景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让学生按剪纸的步骤剪出不同造型的雪花;认识对称。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想象剪出各种不同的有创意的雪花。
八、教学流程
(一)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哪几个呢?你最喜欢哪个?
师:老师也喜欢冬天,因为可以看见雪花。点击课件。请一名同学朗读。点击课题《下雪了》(设计理念: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
(二)看一看欣赏课件图片——表现雪景的作品(油画、国画、版画、摄影作品),学生仔细认真地观看。
师:这些画面漂不漂亮呀?看了这么多漂亮的`图片,老师要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了:从这些画面中都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有雪花、雪人......)景色;(白色)颜色;(寒冷)感受。
师:大师们用他们的方法来表现雪景,那么我们今天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雪景好吗?
(生:好)今天我们用剪纸的方法来表现。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一些剪纸雪花,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雪花是什么形状的?它们各有什么不同?
(点击课件)(设计理念:通过欣赏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三)学一学师:同学生是不是很想自己动手来剪雪花啊?接下来,老师来教剪雪花的方法。
(点击课件:剪纸方法)(设计理念:学习雪花的剪法)
(四)做一做学生开始剪雪花,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合作完成冰天雪地的场景。
(设计理念:体验剪纸的乐趣,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下雪了》教案 13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粘贴能力,训练幼儿手的灵活性。
2、培养幼儿冬天不怕冷的勇敢精神。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下雪FLASH、雪景背景图、A4纸撕成的小纸片、餐巾纸小雪花、细棉花、胶水、调色盘、棉签
2、经验准备:感受过雪花飘飘落落的情景
三、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
2、活动难点:
四、活动过程:
一、观看FLASH
1)、孩子们,看看这是什么?小雪花。
二、鼓励幼儿发现小雪花都落到哪里了?
1)、小雪花飘啊飘啊飘到哪里去了呢?
(落到地上、屋顶上、滑梯上、树上、汽车上、人的身上……)
2)、引导按句式小雪花飘啊飘啊飘到xx回答问题
三、出示背景图:
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小雪花和小雪片,你们想让它飘到哪去呢?来给他找找地方好吗?
四、幼儿分成3组,自选飘落的地方材料进行操作
(一组飘到大树上,一组飘到房顶上,一组飘到汽车上)
幼儿自选材料、给小雪花找地方,鼓励幼儿一边粘贴小雪花,一边用语言描述它们飘荡的`地方,教师帮助整理成儿歌。
五、总结评价幼儿表现
幼儿作品粘贴到白板上孩子们一起欣赏,一边看边说:"小雪花飘啊飘啊飘到大树上,小雪花飘啊飘啊飘到房顶上,小学花飘啊飘啊飘到汽车上,小雪花轻轻从天上飘落下来,告诉我们冬天来到了。"
活动反思:
小班的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精细动作有待发展,思维以直觉行动为主,意志力,自控力差。针对他们的这些特点,我认为美术活动重在调动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喜欢参与,愿意大胆尝试。现在正是隆冬时节今年冬天已下过两场大雪了,幼儿们喜欢雪,愿意亲近雪,对白白的雪花充满了向往,对雪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我选择“下雪了”这一题材。小小班的幼儿小手肌肉还不发达,正确握笔对于他们太难,于是我选择了用棉签点画来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小手肌肉,为他们今后握笔打好基础。养成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是小小班美术活动的重中之重,在活动中我也有意去提醒幼儿。
在活动中为了调动幼儿兴趣,唤起幼儿对雪的认知和情感我播放了一段《下雪了》视频,放完后从孩子对雪有说不完的话可看出它起到了作用,孩子们讲述着上次下雪谁带着他玩雪,怎么玩雪……一时导致我要说的话没办法往下说。
孩子们知道雪的颜色,雪是冰冰的,但问到“飘到手心的雪花怎么不见了?”难住了幼儿,我告诉他们:“原来冰冰的雪花遇到暖暖的手会化成水。”幼儿们对雪的认知得到了发展。为他们下次玩雪有了一个探索的方向,美术活动与科学活动有了渗透。
在进行示范时我放慢了速度、语速,幼儿们看到了,听到了,请上来的两位幼儿都做到了“蘸一蘸、刮一刮、点点点”,也出现了一点小状况,我及时进行了指导。幼儿们的作画过程中我也不断的指导、引导,并引导幼儿说一说:“你的雪花飘到了哪儿?”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发现幼儿棉签上的棉花散开、变大不利于点雪花后,我及时给予更换,帮助、支持他们的探索活动正常进行。
小朋友在作画的过程中有的告诉我:“看,我的雪花飘到房子里了。”有的说:“看,我的雪花飘到门口了。”……当别人都交了画离开后,王姝凡还一个人认真的在点画雪花,我说:“交了吧,还想画呢?”他说:“嗯,还想画呢!”从幼儿的表现中和作品中可看出目标是基本达成了,活动效果还是不错的。
不足之处:
1、《下雪了》视频播放时间有点长,导入应简短有效。
2、范画太小,根据小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应该大一点。
3、本想在作画前提醒幼儿挽起袖子,注意干净整洁,却没说。
4、在有一名幼儿完成作画后,没有给他交代任务,忽略了他。应该让他在给地面点画上厚厚的雪,或坐在作品前欣赏,给他点任务。
《下雪了》教案 14
预习提示:
本诗作者为我国著名诗人艾青,写于1956年。艾青诗歌一贯的特点,即采用鲜活的口语入诗,看起来平易朴实,读起来顺畅和谐,是读者驰骋想像力和诱发思索的艺术载体。这首《下雪的早晨》也具有这些特点。在一个下雪的早晨,诗人假托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夏日里在林中无忧无虑地玩耍。通过对这个小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纯真生活的期盼向往。预习时注意:作者在下雪的早晨想了什么?人们常常在冬天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慢慢地、静静地读,体会这首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
2.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心情,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要来欣赏大诗人艾青的诗歌(板书课题“下雪的早晨”)
2.课前,大家预习了诗歌,我们还进行了“走近艾青”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你对这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呢?
学生自由谈对艾青的了解。(艾青的简单生平;他的诗歌的主要特点等等)
二、初读感悟
1.你们愿意听老师来读一遍吗?听完后,谈谈你有怎样的感觉。
(出示画面配音乐范读,使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
2.读同一首诗,每个人的感受也会不一样,请大家再自由朗读一遍,说说你又什么感悟?(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以恰当的'即时评价使学生明确自己读书的收获)
3.承接学生的自由发言简单概括、板书。
三、走进诗境,感悟诗情
学习第一小节,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1.(指名读)你们喜欢这个早晨吗?(播放画面和音乐)谁愿意来读读第一小节?
2.请学生交流:读完后,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雪世界? (学生发散思维,想像雪景。通过画面和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早晨的美好寂静。)
3.这个飘雪的世界多么美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现它的静谧美好吧。(训练朗读能力。在有感情地朗读中陶冶情操。)
学习第二小节,想像体会孩子的可爱,揣摩作者的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早晨,看着飞舞的雪花,作者的思绪飞到哪里去了呢?请大家读读第2小节,想像诗人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学生自由读,想像画面,读后说说第2小节大意――引导学生说完整:夏日树林里的早晨,一个小孩在捉知了,蚂蚱,玩得多高兴啊)
2.诗人想到了一个在树林里玩耍的孩子。请大家再来默读一遍第2小节,画出描述这个孩子的诗句。指名读句子。
3.(出示画面)看,这个孩子从晨光里向我们走来了。
大家再来自由读读描写孩子的诗句,请你静静地读,慢慢地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想像到的情景。
(学生自由读描写孩子的句子,想像。通过对重点语句反复朗读,想像体会孩子的可爱。)
4.(小结情景),谁愿意把你看到的情景展现出来?(指名读)(引导评价朗读)
5.(出示四句话,师读)你觉得诗人还有哪些话没写出来?(启发想像孩子捉知了的情景――怎么捉?捉到了?眼睛?耳朵?神态?动作?)
你能替诗人接着这句话把他捉知了的情景往下说吗?(想像孩子捉知了的情景)
6.刚才大家通过朗读和想像,对这个孩子有了很深的印象,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板书――天真 活泼)
7.(播放课件音乐)谁来把第2小节连起来读读,让我们再来感受这个孩子的可爱形象?
8.你认为这个小孩是谁呢?诗人为什么会在这个下雪的早晨想到他呢?
(猜测这个孩子是谁,揣摩诗人情感。诗人很渴望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诗人也希望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
介绍背景:这首诗写于1956年,当时艾青在事业上遭受挫折,婚姻和家庭也很不顺利,以至于他的心情非常压抑。他多渴望拥有自由自在,纯真美好的生活啊。所以看到眼前飘飞的雪花,他想到了这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那么地期盼美好纯真、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理解不能深入之时,以简练的语言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使学生更深入,更确切地把握诗人的情感。)
学习第三小节
1.语言描述:雪还下着,诗人还沉思着――虽然我们很久没有到树林里去了,虽然这孩子并不知道我正在想着他,但我一直都记得他那鲜花一样的小脸和很轻很轻的歌声,想着他此刻在雪地里玩耍的情景。我多么盼望像他一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啊。
2.齐读
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再次与诗人的心灵交流吧。(以既有的感情体验充满感情地朗读、背诵,对外抒发。)
四、抒发情感,美读背诵
1.(放音乐指导美读全文)指名读。
(过渡)大家都读懂了诗人的心,你们愿意来抒发诗人的情吗?请把这份情感凝聚在我们的朗读中吧。让我们再来朗读全诗。(学生自主选择)
2.这么美的语言,你愿意牢记下来吗?请把你最喜欢的小节背下来,和同桌一起分享。(播放画面和音乐)
3.指名背诵
五、创设情境,即兴创编
1.大家背诵得多投入啊。(示意看课件)在这个冬日的早晨,看着雪花飘落着,你想到了什么?(出示句子)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模仿诗人,把你想到的事情创编成诗歌,抒发你的感情吧!(发散思维,即兴创编。激发创作欲望,唤起美好情感)
2.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哪位小诗人愿意朗诵自己的作品?(展示)
板书设计:
下雪的早晨
下雪————夏天的树林
安静、洁白 小孩天真、活泼
喜悦和期盼
课堂检测
1、你认为诗歌中的小男孩写的是谁?
2、 如果你认为作者描写的是小时候的自己,请你写写小作者童年的快乐时光。
课外作业
1、 如果你认为作者描写的是童年时的玩伴,请你写写两个好朋友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
2、 如果你还有别的想法,大胆地写下你的想法。
《下雪了》教案 15
一、教学内容分配建议表
课时
感受与鉴赏
音乐表现
音乐创造
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一课时
《雪花飞舞》 《江雪》跟着录音学唱《江雪》 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熟读古诗
第二课时
唱歌《雪花》 雪花的形成
第三课时
唱歌《小雪橇》 用打击乐器编配伴奏
第四课时
跟着录音学唱《小动物告别会》 动物冬眠的有关知识
第五课时
排练、表演《小动物告别会》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通过演唱、听赏本单元的歌曲、乐曲,使学生了解与冬天有关的音乐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冬天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继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3.完整地表演《小动物告别会》。
(二)具体要求
1.学会歌曲《雪花》和《小雪橇》?了解雪花的形成。
2.听赏《雪花飞舞》,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听赏童声齐唱《江雪》,熟读古诗,并跟着录音学唱这首歌曲(齐唱)。
3.分角色表演《小动物告别会》,可以将这首歌表演作为新年音乐会的重要内容。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1.录音机、投影仪。
2.录音带或CD《雪花飞舞》《江雪》,歌曲《雪花》《小雪橇》《小动物告别会》(以上歌曲均需范唱带及伴奏带)。
3.雪花飞舞的录像带。
(二)文字、图片材料
图片:
1.国画风格的“江雪”图。
2.小动物头饰及场景布置。
3.《小动物告别会》歌词。
四、教材分析
(一)编写意图
冬天来到了!在这寒冷的季节里,唯一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莫过于一场飞扬的大雪。那晶莹、透明的雪花,能给孩子们带来多少欢乐!那银妆素裹的大地,仿佛就像童话世界一般,孩子们在雪地里尽情地玩耍: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橇、滚雪球。而可爱的小动物,也早早地进入了冬眠期,相约明年再见了。
本单元就从以上几个不同的生活侧面入手,来编排教材内容。学唱歌曲《雪花》,表达了孩子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心理;《小雪橇》表达了孩子们快乐的天性;听赏乐曲《雪花飞舞》则与《小雪橇》快乐的情绪有所不同,乐曲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歌曲《江雪》含有一种空旷的`意境;表演唱《小动物告别会》则从小动物告别这样一个角度,介绍了动物冬眠的知识。通过学唱、听赏这几首歌曲、乐曲,进一步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进行本单元教学时,正值冬天来临。在飞扬的雪花中,同学们唱着《雪花》《小雪橇》等歌曲,自由地玩耍,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画。
本单元继续使学生在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多方面得到锻炼。在创造力的培养方面给学生以更多的空间,如在欣赏乐曲《雪花飞舞》时,可用动作、语言或舞蹈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可为歌曲《小雪橇》设计打击乐器伴奏(可设计模仿马蹄、马铃的节奏),教科书没有任何提示,教师应启发学生自己创造、设计。
表演唱《小动物告别会》教科书只有插图,没有歌谱及动作图示,这既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但也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极大的创作空间。教师可根据设备、场地和学生的情况,与学生一起,共同精心设计好这一活动,并在教学现场进行各种即兴创造活动。场地的布置、
小动物的头饰等,教师要提前作好准备(在配套教学光盘中,有表演示范,供教师参考)。如果编排、表演效果较好,可将这首表演唱作为学校(班级)期末晚会的节目。
(二)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1.进一步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养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和与同学们友好合作的能力。
2.继续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3.在音乐表演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本单元的难点:
1.在欣赏《江雪》时,教师应讲解古诗,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所描写的意韵。
2.在学会歌曲《小雪橇》后,教师启发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特别应注意启发学生模仿马蹄奔跑的声音。
3. 表演唱《小动物告别会》,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较大的曲目,可能会有一定难度,需要靠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完成。
(三)音乐材料分析
1.《雪花飞舞》
这首乐曲是根据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所创作的钢琴组曲《儿童园地》中的第四首。《儿童园地》由6首乐曲组成:1.练习曲“博士”;2.小象催眠曲;3.洋娃娃的小夜曲;4.雪花飞舞;5.牧童;6.木偶的步态舞。本册教科书所欣赏的《雪花飞舞》是电子合成器演奏的。
乐曲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乐曲开始,在高音区奏出一小节柔和而清淡的 ,接着第二小节开始左手在中音区进入,随即左手的同向进行变为反向进行,仿佛雪花在逐渐变大; 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密集音型在快速的流动和不断重复中游离、模进,惟妙惟肖地模仿了漫天飞雪的景象,同时,乐曲弥漫着一丝淡淡的忧郁。
四小节经过句后,乐曲进入第二部分。连续的三连音、丰富的和声色彩、多变的节奏与音色、渐强的力度变化,仿佛漫天的大雪、刺骨的寒风,也使人隐约感到狂躁与不安。
经过四小节逐渐减弱的连接句后,乐曲进入第三部分(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渐弱的力度、逐渐上行的音区,仿佛漫天的大雪、刺骨的寒风已逐渐变为纷纷扬扬的雪花。最后,大地变得一片沉寂,人们的心情也显得无限惆怅和寂寞。
2.《雪花》
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词描写儿童对晶莹的雪花感到好奇,数“花瓣”的情景,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奥秘的初步探究。
从歌词上分析,前面是描写儿童对雪花“花瓣”感到好奇;后面是对雪花的组成的探究,虽然歌词似乎没有给出答案,但从“只见一个圆圆亮亮的小水点”来看,实际答案已经不言而喻了。歌曲为F大调,2/4拍,是多乐句的不规整结构。第一、二乐句的节奏与第三、四乐句基本一样,“一二三四五六”虽然是念白,没有旋律,类似一个经过句,但从歌曲的整体结构来看,伴奏却是歌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念白部分应为第五乐句;第六乐句音域从高到低,节奏也与前面产生对比,给出肯定的答案。第七、八乐句不论是节奏,还是旋律的走向来看,都与前面几个乐句有较强的对比性。的节奏,与儿童急切的问话结合紧密“雪花哪去了?雪花不见了!”最后用肯定的切分节奏、重音起句:特别在“水”上,标记了保持音记号,已经找到了答案。
《雪花》这首歌曲虽然短小,但歌词具有儿童特点、音乐形象生动,是一首比较优秀的儿童歌曲。
3.《江雪》
《江雪》是根据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同名诗篇所作的歌曲。此诗为作者受贬于永州时所作。描写雪后鸟息人绝的空旷景致,而突出孤舟独钓的老翁形象。迎风斗雪,寒江独钓的渔翁,正是诗人坚贞而又孤寂无援形象的写照。此诗纯用白描,意境空旷,耐人寻味。
歌曲为宫调式,4/4,由不对称的五个乐句组成(第四、五乐句为经过扩充的乐句)。
歌曲第一乐句,音乐在较高的音区展开,显得空灵而静谧与诗句的意境相吻合;第二乐句在中音区进行,将诗句完整地咏唱一遍,但因乐句结束在角音上,未能产生稳定的终止感。第三乐句变化重复第二乐句,但作者似乎对孤舟独钓的老翁似有无限的赞誉,不惜再用笔墨,用衬词“啦”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慨,在较低的音区咏唱“独钓寒江雪”。综观全曲,音乐的走向是由高到低,而每一个乐句也有这样的趋势,音乐的发展暗合诗句意境,词曲结合紧密,似有惆怅之感。
听赏这首歌曲后,可让学生小声跟着录音学唱。因歌曲音域较高,如时间允许,也可由教师教唱,定调可改为1=bE或1=D。
4.《小雪橇》
歌曲《小雪橇》描写儿童们在冰天雪地中不畏严寒、快乐嬉戏的场景。歌曲为降B大调,2/4拍,由6个乐句组成。第五、六乐句是补充乐句,进一步渲染了歌曲欢快的情绪。歌曲节奏丰富、速度较快,欢快、活泼,充满了童趣。歌曲中有几处音程跳动较大,此外,还有两处切分音,教唱时应注意。
5.《小动物告别会》
歌曲为三段体。第一乐段为3/4拍,由五个乐句组成,音乐情绪较为抒情。第二个乐段为2/4拍,由七个乐句组成,音乐情绪欢快、活泼;第三乐段又回复到3/4拍,由四个乐句组成加一个尾声构成。速度放慢,好似动物伙伴们在依依惜别,相约来年再相会。
这是一首表演唱歌曲。需要学生在学会唱歌的基础上表演。由于歌曲相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讲,篇幅较大,所以,建议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一节课的时间,指导学生学唱歌曲(可跟着录音学唱,也可跟着教师学唱)。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表演排练。
由于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节音乐课,此后,学生们也将放假,准备过春节。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次告别。所以,建议将这首表演唱,放到期末晚会上表演,一定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下雪了》教案 16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背景,理解词语,欣赏诗歌形象,领悟借咏雪抒发的思想内容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词语魅力,感悟词的意境,通过朗读传递词的磅礴大气;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⑶、情感、价值观目标: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教学重点: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全词点睛之笔,如何表现全词主旨
教学难点:
下阕评古的态度及用意
教学过程:
(一)、预习交流,认定目标: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设计了如下导语: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其实,毛泽东还是一个文人,而且绝对是一个大气十足的文人。毛泽东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七十多首诗词,每一首都像一扇窗户展示着他那风骚独具的个性情怀。不信,就让我们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亲自感受一下他的词风。(板书课题)
老师介绍写作背景,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预习交流.
(二)、走进文本,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全文,想~想词的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绘北国壮丽雪景,抒爱国之情。
下片:评历史人物,赞当代英雄。
(三)、研读文本,指导朗读
1、走进雪国,感受诗人形象
(1)、虽然历史风云已经散去,但我们仍可以用“第三只眼睛”在想像的世界里再现当时豪壮的雪景。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诵读上片,为大家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画面。
学生交流。
教师点拨:①读着“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这几句,这几个句子让人仿佛看到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给大地披上了红纱,皑皑白雪在红日的映照下,宛如青春美少女一般妩媚动人。
生二:我喜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两句,感觉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座巨大的粉妆玉砌的宫殿,还不时有雪花飘飘悠悠落下来,好富有诗意又好壮观!
生三:我喜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几句,起伏的群山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大片大片的高原像白象在奔跑,远远望去,雪山与蓝天相交接,似乎是在和天公比高低呢!那种辽阔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
(2)、诗人的词写得好,同学们理解的也很到位。诗言志,那毛泽东笔下的雪世界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是人呢?
生一从“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两句我感到毛泽东是一个勇敢的人,一个有大气魄的人,一个伟大的人。
生二:从“欲与天公试比高”,可见毛泽东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
生三:从“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这几句,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一个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人。
(3)、刚才同学们能够结合文章,介绍画面,感受诗人形象,谈得都很好,但是却未能通过你的朗读展示词的魅力,将这首词的磅礴大气传递出来。下面请同学们观察画面,揣摩意境,再次朗读文章上片。
注意:朗读要收到成效,标准的.普通话必不可少,但把握感情,做到适当的停顿、重读则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个别示范朗读,自评(你是如何处理重读、停顿的);同学点评,穿插老师点拨。(把握关键处:如“冰封”和“雪飘”动静结合;望领起七句写景;山舞的“舞”、原驰的“驰”;竞折腰的“竞”;“惜”等)
师生一起朗诵上片。
2、俯仰古今,探询诗人心路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面对北国雪后美景,毛泽东又该如何?请同学们听读下片,探寻诗人心路。
教师范读
请同学们借助刚才的听读,体味作者情感,做一次“朗读指导老师”,范读并讲解理由。
(学生四人小组活动,互听互评互指点)
生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应重读“如此”、“无数”和“竞”字,“江山”、“引”、“英雄”后应停顿。这样可以突出江山之美,突出英雄为江山之美折服人数之多。(示范)
生二:“惜秦皇汉武”中的“惜”字可轻读,但要延长,表现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缺少文治的惋惜之情。(示范)
生三:“只识弯弓射大雕”中的“只识”要重读,并且要停顿一下,感觉毛主席对成吉思汗的批评更严厉些。(示范)
生四:“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读得要慢,“俱往矣”语调上扬,“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可用平调,但要读得字字顿挫,坚定有力,现出毛泽东那天之骄子的自信来。(示范)
这几位老师指导的多好啊!朗读就要这样,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一下下片。师生一起朗诵下片。
注意:朗读方法的指导很有必要,不然的话,学生对于作者的情感把握可能不那么顺利,对于重点词句的理解就不会那么深入。这一环节,在指导朗读时,对重点词注意:朗读方法的指导很有必要,不然的话,学生对于作者的情感把握可能不那么顺利,对于重点词句的理解就不会那么深入。这一环节,在指导朗读时,对重点词语要作品析,只有如此,才能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品读文本,激扬文字
感受了诗人豪迈的胸怀、宏伟的气魄,读懂了诗人那傲视群雄的天骄情怀,下面我们把目光收回来,关注文章的语言之美。(投影:品读文本,激扬文字)
诗词的语言凝练而形象,特别有表现力。如“舞”字,既让人感到舞蹈的轻盈灵动,又展示了群山绵延的秀丽之美、生机之美。你还对那些词感受较深,用一句话说一说。
生一:“千里冰封”的“封”字写出了万里河山被冰雪覆盖的景象,“飘”写出了雪花飘飘悠悠落下来的样子。动静结合,表现力强。
生二:我喜欢这个“望”字,一下子将长江黄河等祖国江山尽收眼底,这诗人真像个顶天立地的巨人。
在这个环节又加入词语品析,通过词语品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事半功倍。
(五)、诵读全词,升华感情
看!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和词人溶为一体,也变的气宇轩昂,意气风发。老师是灵机一动,又有了一个新的提议,看看我们同学能否给词配上必要的神态、动作等,更好地展示这首词的魅力。
【设计意图】诵读是不讲之讲,是熏陶。诵读文本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音的抑扬顿挫,无不传递着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感悟与态度。诵读时的文本成了读者心灵间的一个载体,交流与沟通汇集于文本一身。
(六)、徜徉诗路,吮吸营养
一首《沁园春雪》只不过是毛泽东播撒在民族精神文化长河中的一朵小花,在毛泽东的诗里,有蓬勃的青春意气,有婉丽的爱情悲欢。有残阳如血的壮烈,有战地黄花的灿烂。有风流人物的慷慨,有人间正道的沧桑。有宏图惊世界,有腊梅傲雪霜。课下请同学们徜徉诗路,搜集毛泽东诗词,吮吸香甜的文化之蜜,让自己的人生摇曳多姿。请让我们一起上路吧!
教材只是个例子,为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特设计此环节。
(七)拓展迁移,学以致用
1、请学生对对联:上联望万里河山见雄浑壮丽,美哉!
下联评千古帝王显胸襟气魄,壮哉!
2、结合诗词的表现手法,写一段关于雪的短文,字数不少于200字
《下雪了》教案 17
一、导学目标
1、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能有感情的背诵全词;
2、掌握上下阕所写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重点)
3、学会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揣摩,并能体会其作用。(难点)
二、导学引领,自主学习
(一)基本知识学习
1、识记文常,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2、识记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以及文章注释中注音的字词。
3、反复朗读全词,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1)词的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主要采用那些表达方式?
(2)作者欣赏这幅图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从词的上阙中哪个字能看出来?
(3)上阙中的有虚写的景色也有实写的景色,请你把它在文中勾画出来。
(4)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
(5)下阕中哪句话是过渡句?下阕由景到人,写了哪些英雄人物?作者用哪一个字概括他对五位历史英雄的评价?作者这样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6)本词的主旨句是那句?抒发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
(二)重难点突破
词的下阙部分作者评论历代的`帝王,分别用了“略输”、“稍逊”和“只识”三个词语,请问它们有什么含义?
点拨:“略输”、“稍逊”两个词语一方面表明了毛泽东对秦皇汉武
的惋惜之情,同时又对他们在历史上的贡献;而
“只识”一词则表现了毛泽东对成吉思汗只重武功忽视文治的之情。
(三)学法指导
学习本词,应该先弄清它的创作背景,在掌握上下阕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困惑所在:
三、组内合作,收获共享
(1)我们组讲解的问题是:
(2)我们组讲解的思路是:
(3)讲解中需要强调的关键点和重难点是:
四、课前热身,自己完善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沁()分()外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
2、“沁园春雪”中的“沁园春”是词的()“雪”是词的()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课堂交流流程建议:
导入→课前热身→介绍背景→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揣摩关键词句→小结练兵
(二)交流点拨
可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弄清词各部分的内容;再细读课文,分上下两阙进行讲解分析;最后三读课文,揣摩关键词句,再次体会作者的情感。当然也可以把揣摩关键语句放到细读课文时进行交流。
六、课后练兵,体验成功
1、“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指_______,全句表达的感情是________。
2、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
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
七、直击中考,幸福提升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特点。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下雪了》教案 1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生字(孤),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为学生补充诗人创作诗的背景,体会诗人的感情。
4、体会诗人柳宗元借《江雪》这首诗,寄托自己万分孤独,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课前背诗:刘禹锡的《望洞庭》,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二、揭题。
1、师: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一首好诗,往往蕴含着一幅图画,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江雪》。(生齐读题目—江雪)
2、师: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诗中充满着诗情画意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读诗题。你能从诗题中感受到怎样的画面呢?(生闭眼读:江雪,江雪,感受画面)
(生1:江面上雪花飞舞;生2:江面上大雪纷飞;生3:辽阔的江面上飘舞着鹅毛大雪……)
3、师:雪是美的,是大的,是晶莹剔透的,令我们浮想联翩啊!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题目。(生齐读题目)
三、初读感知,了解诗意。
1、师:题目,我们可以读出一幅画,那么从这首诗我们又可以读出一幅怎样的画来呢?先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出示诗句《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指名读:生1读,生2读,全班齐读。(评价: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理解有关带点字意思:“径、绝、踪、灭、孤、蓑、笠”。
1)“径”什么意思?(小路)“万径”什么意思?是一万条小路吗?(所有的小路,许许多多的小路。这是虚指。)
跟“万径”相对应的一个词是——“千山”,什么意思?是一千座山吗?(是所有的山)这里的“千山”“万径”都是夸张的说法,是虚指。
2)“绝”什么意思?(绝迹,不存在。)“灭”呢?(尽,灭绝,消失,不再存在。)“踪”什么意思?(脚印,踪迹,踪影。)什么旁?(足字旁)跟脚有关。
3)“孤舟”的“孤”什么意思?(孤单,孤零零)“蓑”指什么?(蓑衣,一种用棕、稻草等编成的雨具。蓑,草字头)“笠”指什么?(斗笠,用竹叶编成的遮阳、挡雨的帽子。)
4、有关字词的意思理解了,下面请同学们说说这四句诗的意思。(所有的山上都没有飞鸟的踪影。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行人的踪迹。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上坐着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一人冒着飞雪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
四、感受意境,想象画面。
1、1)师:“千山”本应是飞鸟翔舞栖息之地,“万径”本应是行人熙熙攘攘之处。可为何千山不见飞鸟,万径不见人影呢?(因为雪太大了,处处覆盖着晶莹洁白的冰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片白茫茫。这样的环境让你觉得怎样?(寒冷、凄凉、幽僻、寂寞、荒凉、广阔、清冷、寂寥、寂静)板书:环境:寒冷凄凉
2)让我们来一齐读读前两句,读出那种荒凉、清冷、冰天雪地的场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1)在这荒寒寂寞的世界里,有孤舟一叶,渔翁一人。这是茫茫江雪中的一个生命的亮点,是孤寂中的一线生机。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老渔翁怎么样?(他很寂寞,很孤独,不畏严寒。)板书:心情:孤独寂寞;精神:顽强不屈
2)让我们再来一齐读读后两句,读出老渔翁的寂寞、孤独、不畏严寒、顽强不屈——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诗所展现的画面吗?(远处,千山万壑,层峦起伏,覆盖着洁白晶莹的冰雪,大地一片白茫茫,看不到鸟儿的一点影子。所有的小路上看不到行人的一丝踪迹。在辽阔的江面上,孤独地漂着一叶扁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他向大雪纷飞的江面甩出了钓竿。而鱼儿此时畏惧那寒冷的'冰雪,早已潜入了水底,老渔翁钓的,仿佛是那扑面而来的寒江飞雪……)
4)师范读古诗(音乐伴奏),然后描述:
这是一幅壮美的寒江独钓图。远处,层峦叠嶂,连绵起伏,皑皑白雪覆盖着整个大地。大道小路,茫茫旷野,不见飞鸟的影子,没有行人的踪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好一个粉妆玉砌的冰雪世界。
雪还在纷纷扬扬地下着,幽静寒冷的气氛笼罩着大地,连空气似乎都凝固了。就在这几乎凝固了的画面上,出现了一条孤零零的小船,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他手执钓竿,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他如同一尊雕像坐在那里,全神贯注地钓着,忘记了寒冷,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这包围着他的广大晶莹的冰雪世界。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寒冷凄凉的世界,读出老渔翁的不畏严寒、顽强不屈。(齐读全诗。)
五、反复诵读,体悟心境。
1、师:醉翁之意不在酒,渔翁之意不在鱼。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他是在向人们展示他孤傲的性格,不屈的精神。
同学们,寒江独钓的老渔翁形象其实就是诗人柳宗元的化身。柳宗元是唐代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21岁考中进士,一度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他参加了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但朝中有一些顽固分子出来反对,导致革新失败。柳宗元一下子从政坛高峰摔了下来,被贬到了荒凉偏僻的永州。满怀一腔热血,想干一番事业,却突然被贬到荒凉的永州。想想当时的柳宗元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啊?(气愤、孤独)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把贬到荒凉地方的柳宗元心中的孤独和悲愤,读到诗里去。(生齐读全诗)(哀缓)
2、不到半年,随他一同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的67岁的老母亲病故了,这对柳宗元来说,又是一个打击。他的心里该是多么——(悲凉、哀伤、凄凉、孤独)。带着这种心情,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低缓地读)
3、祸不单行啊!老母亲去世后,他心爱的大女儿也染上重病离他而去。柳宗元仰天长叹,心中该是多么——(凄凉、悲伤)。带着这种心情,再次齐读这首诗。(低、哀、缓)
4、他被贬到永州,一贬就是十年。十年的漫漫光阴,满腔的抱负难以施展。他的心里充满着——(悲愤、孤独、凄凉)。再次齐读这首诗。
5、柳宗元的内心世界是凄寒的,悲愤的,是“千”“万”“孤”“独”的,(教师指四句诗的首字,引导学生读)但他面对恶劣的环境又是凛然不惧、顽强不屈的。让我们把柳宗元的这份清高不屈之精神融化在诗行里面吧!(生再次齐读全诗)
6、放歌曲《江雪》,静听,哼唱,感受诗意美。
7、总结:《江雪》这首诗,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记住柳宗元这位清高孤傲、顽强不屈的诗人,记住《江雪》这幅壮美的寒江独钓图,记住《江雪》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再次齐诵全诗。)
六、作业。
诗中有画,将《江雪》所展现的画面用语言描述下来。边想象边描写。
板书:
江雪
环境:寒冷凄凉
心情:孤独寂寞
精神:顽强不屈
《下雪了》教案 19
教学目的
1.理解诗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2.领会本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大意;
2.理解上下阕的内容层次及艺术手法;
3.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难点 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具电脑,投影仪,录音机,自制电脑软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根据经验,学生会认为是吹捧之词)。
2.投影著名诗人柳亚子赞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一段文字:
“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
教师说明:这段文字决不会是吹捧,因为他写于1945年国民党统治时期,那时吹捧毛泽东,可能有杀身之祸。
下面,我们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
二疏通字词,理解本词大意。
解释下列词语:
[沁园春]词牌名。
[北国]北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大河上下]黄河的上上下下。
[顿失滔滔]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意思是黄河水结冰了。
[山舞银蛇]群山好象银蛇在舞动。
[原弛蜡象]高原(上的丘陵)好象白象在奔跑。
[须]等到。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
[分外妖娆]特别艳丽多姿。
[娇]美好可爱。
[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略输]稍差。
[文采]文学才华,这里指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
[稍逊]稍差。
[风骚]义同“文采”。风,原指《诗经》里的《国风》;骚,原指《楚辞》里的《离骚》。后来“风骚”代指文学才华,。
[一代天骄]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天所娇纵宠爱的人。
[弯弓]拉满弓。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
[数]数得上。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下雪了》教案 20
教材说明: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
《江雪》,即江上雪景。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绝:绝迹。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千山:虚指所有的山。万径:虚指所有的路。这两行的意思是: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小路,都没有人的踪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孤零零。舟:小船。蓑:蓑衣。笠:斗笠。这两行的意思是:(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这首《江雪》与其另作《渔翁》,都以渔翁“自寓”,反映了柳宗元在长期流放过程中交替出现的两种心境。他有时不甘屈服,力图有所作为;有时又悲观愤懑,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江雪》中的渔翁,特立独行,凌寒傲雪,独钓于众人不钓之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的意思,认识冬日江雪的壮丽及春日的美景,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感受柳宗元孤傲不屈的品质。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感受到诗歌美的意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古诗意境的体会
设计理念:扩大阅读量,打造人文课堂,喜爱古诗,热爱中国文学。
设计特色:以情动人,以心会文,触动学生情感的需要,让时空不再成为距离。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营造氛围:感知词语的温度
1、谈话:孩子们,今天冷吗?让我们真正的感受一下寒冷吧!
2、感受词语的“冷暖”:出示“雪”,让孩子们谈谈感觉到了什么?交流所搜集到的关于冬天的成语。
3、出示课题、引至古诗:出示“江”并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千年前的唐朝,去欣赏那一场雪景。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冬天”的成语,既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又能了解学情,同时,对感知“词语冷暖”及后面的诗意都奠定了认知基础。]
二、整体感受,理解诗意: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
1、轻读古诗:通过轻读古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初步理解大概意思。
2、汇报检查: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适时并有层次的点评、鼓励。
3、配乐吟诗:师述:听说古代的诗、词不是读的,是吟,意思是可以唱。你们能听着音乐唱一唱吗?(播放低沉空远的音乐,学生配乐吟诗。)
4、汇报感受:汇报你读到了什么?(师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吟唱的情感基调)带着自己所感知的情感再多次吟唱,并向大家介绍你脑中的那幅图画,师随机出示挂图。(了解学情,不求太完整)
5、回归诗句,搜寻字词:同这都感觉到了寒冷,难道诗中告诉了我们?(出示挂图:引出一、二行,板书:千、万)
6、你是如何知道的?(点明“注释”是理解古诗的学习方法)
7、难道诗人真的去数过有一千座山,一万条小路吗?
(1)不是确数,形容多,牵引至旧知识吗?
(2)补充:千()万()
(3)知识迁移:能把“千”、“万”改成意思一样的词语,连着诗意说一说吗?(如:许许多多、不可胜数……)
(4)朗读指导:“千山、万水”远吗?多吗?这两行该如何读?(师通过范读感染、多元评价,着重引导读出“拉长、低远”的语调。)
8、体会冷的程度
(1)品读一、二行,(要求读得冷得直发抖)并完成句子拓展:“冷得……冷得……”(用一、二行诗)
(2)引读三、四行:如此冷的天,是不是万物都灭绝了,没有人烟了?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深读三、四行诗。
9、观察挂图上的老翁,问: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10、闭眼想像,勾勒画面:师范读,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绘的那幅画?[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教师丰富而有语言描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多向互动及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元评价;让学生以文本为依托落实字词并玩味字词(如:千、万),借助挂图与教师适时点拨,激发学生想像思维,从多向多层去理解古诗意思,并通过追问“冷得……冷得”直逼学生心灵,贴近古诗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
三、探寻意境,感悟诗情:体会“寒江独钓”的孤傲。
1、语言描述,创设情景:师用低沉的语调娓娓道来:坐在江边静静垂钓,此刻又有谁能体会老翁的沉重心情呢?看着老翁的背影,你感觉到了什么?(孤单、孤独……)
2、到底他的孤独有多深呢?出示:千万孤独,并介绍这是一首藏头诗。
3、深情叙述:在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无边的、难言的孤独,指导学生齐读:千万孤独。
4、质问学生:这是谁的孤独?
5、了解诗人背景,引导学生感受“十年、颠沛流离……”。
6、板书“十年、颠沛流离”,并指导学生查字典释词,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颠沛流离、十年……)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深情朗读与语言描述,创设足够浓厚诗韵情景,初步再现千年前的唐朝生活形象;其次,教师充分搜集展现作者心境的背景材料作补充,为学生贴近作者、走近文本、走近唐朝去感悟作者柳宗元的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人生际遇搭建桥梁。]
四、穿越时空,走进心灵:溶入“寒江独钓”的坚持
1、质问:那么多的苦、痛,他倒下了吗?他畏惧了吗?
2、质疑:现在,你认为渔翁真的是在钓鱼吗?(一种坚持、坚强、等待……)
3、感悟“坚持”:对,他在坚持,在等待,他相信冬天终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他相信,久别的朋友终会相见,亲人还会团圆。也许,还会回到魂牵梦绕的长安……(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心灵。)
3、多元解读古诗:愤读:你是孤傲的柳宗元,对那不公的社会,激愤地读;你就是执着的柳宗元,相信自己的坚持,坚定地读……
4、劝勉: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5、勉励学生,配乐赏读:师配乐深情、激昂地读;劝勉学生“人生路上多磨难,但别怕,请相信只要坚持,就会等到春暖花开。”
6、师生共读《江雪》结束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迈步走近唐朝与柳宗元牵手,体验作者的品格魅力与人生际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自己的人生。在心与心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中师生共同赏读全文结束教学,给学生留下心灵的震憾与阅读的萌动,激发阅读期待,延续古典诗词的生命力。]
板书设计:
()千()万
x十年=
孤独
《下雪了》教案 21
活动主题的由来:
语文第三册《看雪》一文,写的是台湾小朋友从来没有看到雪,他们只是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用棉花做的雪景,他们的老师给台湾小学生讲述儿时在家乡北京玩雪的情景,从而激发了孩子们到北京看雪欲望的故事,这个故事暗示了两岸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两岸同胞渴望同欢乐,寓意深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这种理念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引进了一溪活水,让语文勃发了生命的活力。基于“语文生活化”带给我们一些新的理念和冲击,结合威海美丽的风光以及雪景地理优势,特做本次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教育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建设家乡、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2、通过小组的调查探究活动,对自己的调查探究的成果有喜悦感和成就感,在活动感受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3、使学生知道台湾是我国的领土,是我们祖国大家庭的一分子。
发展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家乡的美丽风光以及风土人情,从而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综合运用美术、语文等学科知识,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其他学科、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能力目标:
1、学生学会通过实地观察、采访、查书和上网等手段搜集有关的信息。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4、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活动计划:
1、使学生明确本次实践活动的意义,提出本次活动要求。
2、在自己生活环境里进行实地观察,搜集威海的有关资料的方法。
3、在搜集威海图片资料的同时,也搜集自己在生活中的照片等。
活动设想:
本次活动分三个方面:
1、首先指导学生给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封邀请信,向台湾小朋友介绍威海的美丽风光,(重点介绍的威海下雪的情景)以及风土人情,在活动中既培养了观察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2、搜集威海的图片以及同学们在生活中的照片,并要做资料介绍,在班级进行交流,并模拟向台湾小朋友做介绍,创设生活情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把眼中的威海用画笔画下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也达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
活动反思: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新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除了在语文课堂上和课本中学习语文外,还要从生活中学语文,从生活中吸取语文知识。本次活动就是遵循这一理念,通过小组的`调查探究活动,对自己的调查探究的成果有喜悦感和成就感,在活动感受合作与交流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建设家乡、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生活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广。
[学校评语]
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能结合课本自发地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开展了一个如此有意义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以语文素养的培养为总龙头,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表达、想象、创造、观察、交际、审美等。
提点建设性意见,写反思时,如果能搜集学生的资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谈,是不是更有说服力。
【《下雪了》教案】相关文章:
下雪了教案01-30
大班下雪教案11-26
《下雪了》小班教案12-15
《下雪的早晨》教案03-05
《下雪了》小班教案02-14
《下雪了》教案(精选20篇)06-17
《下雪了》教案(15篇)04-03
《下雪了》幼儿中班教案02-24
下雪了教案15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