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的发展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工业》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业》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工业》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
2、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被张謇等施己所长、报效国家的爱国操行所感染,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难点:
正确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教法:
以导学式为主
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听说过老年人把铁钉、火柴分别叫什么吗?为什么那时的中国人要在这些日用品前加一个“洋”字?这表明了什么?今天我国的民族工业品牌已走向国际市场,你能举个例子吗?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老年人叫铁钉为洋钉,叫火柴为洋火。说明近代中国技术水平十分低下。走向世界市场的民族工业品牌有海尔、康佳、TCL等。这说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
师: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板书题目)
体验新知: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近代民族工业”(展示课件)
生:读出课件内容
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又是怎样起步的呢?(展示课件)
生:读出课件内容
师:张謇为什么要舍本逐末创办实业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状元实业家张謇”一目,并圈点你所获得的信息,稍后我们一起来交流。
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生:交流信息:1、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2、《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3、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并创办了大生纱厂。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张謇的大生纱厂等企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5、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又一次在中国大量倾销棉花和棉织品,纱厂的产品被迫削价销售,收不抵支,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
师:张謇创办了哪些实业呢?(展示课件)
生:讲述状元实业家张謇的事迹。
师:由张謇创办实业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每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稍后由小组中心发言人发表本小组的讨论意见。
生:讨论。
生:答案1、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对中国人民剥削很严重。
答案2、张謇非常爱国,希望通过办实业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答案3、张謇舍本逐末,具有非凡的勇气。
答案4、张謇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才能。
答案5、张謇非常有远见。
答案6、张謇有不屈不挠的精神。……
师:大生纱厂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生:答案1、民族工业的发展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
答案2、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迫使它无生存空间,势必倒闭。
答案3、封建势力对民族工业不但不能予以支持,而且进行压制。
师: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那么,民族工业究竟有怎样曲折的发展过程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面的表格。(展示表格)
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生:三个阶段:洋务运动到清末、“一战”期间、“一战”后到解放前夕。
师:洋务运动到清末,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征是什么?
生:民族工业出现了萌芽,但这些民族工业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辛亥革命的成功促进了实业集团的纷纷出现。
师:民族工业出现萌芽的原因是什么?
生: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
师:“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怎样呢?(展示课件)
(出示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说明什么?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会出现“黄金时代”?“一战”后到解放前夕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怎样呢?
生:讲述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
师:这一时期为什么民族工业又呈现萎靡不振的状态呢?
师:以上通过表格,我们了解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生:学生讨论,交流。
师:老师将你们的讨论总结如下:发展阶段艰难曲折,发展程度极不平衡,发展水平整体落后。
师: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没能完成救国的愿望,除了受到客观原因影响外,还有主观原因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旧中国民族工业尽管发展艰难曲折,但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哪些影响呢?
明确:给中国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政治变化,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生活。
畅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展示课件)
《工业》教案2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
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被张謇等施己所长、报效国家的爱国操行所感染,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难点:正确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学法指导:1、通过分析张謇纱厂的兴衰与民族工业的发展这两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分析方法。
2、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荣氏家族的兴衰,使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3、在课堂上出示大量信息,由学生总结提炼、培养利用课程资源表达有效信息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1、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2、清末状元提出了“”的口号,毅然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知识点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从到末年,我国虽然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但受到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
2、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
3、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
4、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说来是。
5、从行业上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部门。
(二)合作探究:
1、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能得到发展?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三)知识梳理:
(四)达标检测:
选择题:
1、创办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的是()
A、林则徐B、张謇C、郭沫若D、董必武
2、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这种现象出现于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
3、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开始于()
A、辛亥革命后B、《马关条约》签订后C、洋务运动后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指()
A、19世纪60-70年代B、19世纪末20世纪初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解放战争时期
5、下列不属于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座大山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B、封建主义C、官僚资本主义D、帝国主义
二、材料题
1899年5月23日,某纱厂开工试车,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因为纱厂的创办人是5年前夺魁的状元。一个状元竟然“舍本逐末”,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更使人感到疑惑的是,当时投资办厂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而他却反其道而行之。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的状元是指谁?他创办的纱厂名称是什么?
2、说出材料中人物的思想主张。
3、此人为何要去办厂?通过他创办实业,你想到了什么?
《工业》教案3
课 题
现代工业产品的诞生
学习目标
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现代工业生产的特点。
2、知道是科学技术的进一步促进了现代工业的发展。
3、尝试现代工业的制造过程,体验现代工业对企业工人的要求。
教学重难点
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现代工业生产的特点。
2、知道是科学技术的进一步促进了现代工业的'发展。
教具准备
学生可以通过查资料、向长辈咨询等方式,调查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工业产品的简单过程。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相信你们很多人家里都有洗衣机吧,可是你知道洗衣机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让我们一起看看乐乐介绍的洗衣机生产情况,了解;一下洗衣机是怎样被生产出来的吧。”
2、阅读交流。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6~67页的课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组装洗衣机要经过哪些重要的步骤,试着写出来。
(2)组装洗衣机所用的零件是一个厂家加工完成的吗?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流水线,流水线生产对工人有哪些要求。请学生思考,在洗衣机的组装过程中,有的环节是机械代替了人的手工劳动,速度和精确读都优于手工劳动,这说明了什么?(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现代工业生产插上了翅膀。)
3、 小组探究。
将学生分成小组,谈谈“工业进步该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4、教师在小组讨论是巡视,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和帮助。
5、全班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为了使讨论更有针对性,教育可以启发学生选定某一见工业品展开讨论,但必须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能接触到的、熟悉的工业品。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工业产品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例如对环境的污染等等。但要指出这些负面的影响是可以通过其他的技术手段减少或者消除的。
6、教师。
修改意见
现代工业产品的诞生
现代化工业大生产
《工业》教案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工业生产的含义;掌握工业生产的重要性。
2.熟知我国的工业发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提高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工业的重要性清楚工业与生活的关系,增添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工业生产的重要性。
【难点】
我国的工业发展。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教师播放播放视频《中国制造公益广告》,引出我国工业发展的很快,很多发达国家都在惊呼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事实是不是这样呢?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教师PPT展示,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1)图中的工业都是哪些工业?
(2)图片中的工业存在哪些联系?
【学生活动】读图思考,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从工业部门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的工业部门之间存在联系。因此,工业也是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以及对原料的加工及再加工。
2.教师PPT展示我国工业与生活关系图片,学生读图探究。
【创设情境】讨论工业生产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影响?(从农业、城市建设、交通等方面分析)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探究回答。
【教师总结】从图中我们能读到:
(1)现代化的农业离不开工业的支持,如工业为农业提供化肥,各种各样的农用机械,大大的提高了农业水平。
(2)现代化的`城乡建设离不开工业提供的建筑机械及建筑材料,例如水泥等。
(3)现代化的交通离不开工业提供的交通工具、设备和材料。例如汽车、飞机等。
【问题】我国工业发展的历程经历了哪些?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
(1)新中国建立前,基础薄弱。
(2)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迅速,种类齐全。制造大国,世界最大的货物出口国。
(3)21世纪以来,努力打造国产品牌,向制造业强国迈进。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举例说明我国工业的作用。
《工业》教案5
教学目标
1.列举身边的工业产品,了解工业的重要性。
2.掌握我国工业的分布状况。
3.了解高新技术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观察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找出家里的工业产品。(小组合作代表发言)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
1.什么是工业?
以汽车为例来分析工业的一般生产过程。引导学生读图4.17,分析以下问题。
①.汽车生产有几个阶段?(三个阶段:开采铁矿石、冶炼钢铁、生产汽车)
②.各阶段的生产原料是什么?前后生产阶段有何联系?(后一阶段所用的原料是前一阶段的产品,即前一阶段的生产是为了后一阶段的进行,生产是有计划性、针对性地生产,而非盲目生产)
③.铁矿石是来自于什么地方?(自然界)生产汽车对铁矿石进行了几次加工?(两次)
④.汽车的生产反映了工业生产过程中具有哪些特点呢?(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性)
总结:工业生产:原材料→加工→再加工
2.工业部门——重工业、轻工业
判断以上所涉及到的工业部门,哪些为重工业,哪些为轻工业。
轻工业:家具加工、食品加工、面粉加工、食油加工。
重工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木材加工。
3.课后活动
①.仔细观察我们的家,它就像一个工业产品的“展览室”。看看张梦同学的家,了解对沙发这种工业产品的“追根溯源”(图4.20)
②.张梦同学的家里还有哪些工业产品?任选其中一种,参照沙发的例子,对它“追根溯源”。学生练习:依照“家具厂沙发的生产联系图”做电视机、灯具、餐桌、面包的生产联系图。
(小组合作代表发言)
二、我国工业的分布
1.工业有哪些作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小组合作代表发言)
2.读图课本图4.21“我国工业的分布”分析:
提问:①.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基地,哪儿稠密?哪儿稀疏?(东部稠密、西部稀疏)
②.全国重要工业城市都沿什么分布?(铁路线)
京广线上的重要工业城市有哪些?(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等)
京沪线上的工业城市有哪些?(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无锡、上海等)
陇海—兰新线上重要的工业城市有哪些?(郑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
③.兰州、包头、西安、郑州、济南这几个工业城市除靠近铁路线外,还有什么共同点?(都靠近黄河)
④.长江沿线重要的工业城市有哪些?(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
⑤.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这四个地区是我国工业中心分布最密集,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核心区,是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这四大工业基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点?(沿海分布)
沿海分布工业分布有什么好处?(便于利用廉价的海上运输,运输原料和产品)
(引导归纳)通过以上读图,分析影响我国工业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什么?(交通)
交通的影响使我国工业分布呈现出什么趋势?(沿河、沿海、沿交通线)
三、课后活动:阅读图,认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
1.阅读图4.21,观察我国主要工业中心的分布。(小组合作代表发言)
(1)找出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工业中心。(沈阳、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广州)(小组合作代表发言)
(2)沿长江从上游到下游,找出我国主要的'工业中心。(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2.阅读图4.22,说出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分布的情况。(小组合作代表发言)
(1)比较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心的分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工业分布区,人均工业总产值高。)
(2)比较内蒙古自治区(20xx年人口数为2472万)和山东省(20xx年人口数为9588万)工业总产值的差异。(山东省的工业总产值比内蒙古自治区的高。)
课后活动:
学生搜集、整理自己所感兴趣的高新技术产品(如机器人、电子产品等),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人们生活的贡献。
课后小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1、下面不属于重工业的是( )
A.纺织工业
B.煤炭工业
C.化学工业
D.钢铁工业
2、下列关于我国工业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旧中国工业十分落后,不能生产任何产品
B.旧中国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地只在长江沿线有一些工业
C.我国目前已拥有联合国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
D.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
《工业》教案6
【课标要求】
⑴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⑵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⑶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史实,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
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重点难点】
一、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述为主,辅以讨论法、列表法、图示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媒体】 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图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设问引导)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们知道它们发明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发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工业革命时期。那么,第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学习新课:
(教师过渡)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的重要阶段。那么,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呢?我们先探究第一个问题。(板书第一标题)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下列问题自主学习)
1.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工业革命何时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
3.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哪个部门?
(学生学习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形成如下要点)
1.兴起原因: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市场需要。
2.时间国家:18世纪60年代,英国。
3.最先部门:新兴的棉纺织业。
二、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
1.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珍妮纺纱机)
(指导学生看书,了解一系列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情况,并理解纺纱与织布是如何相互促进的)
2.改良蒸汽机的成功研制(瓦特)
(教师强调瓦特制成的是改良蒸汽机;改良蒸汽机是动力之源;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
3.火车和轮船的发明
(指导学生看书,举出火车、轮船的发明者和第一辆火车(汽船)的名称,认识火车、轮船的发明重大意义)
美国人,富尔敦,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
英国,史蒂芬孙,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
三、工业革命的完成
(引导学生知道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理解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主要从三方面总结认识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
2.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3.工业革命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拓展思考:
(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板书设计】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
1.兴起原因: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需要。
2.时间国家:18世纪60年代,英国。
3.最先部门:新兴的棉纺织业。
二、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
1.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
珍妮纺纱机
2.改良蒸汽机的成功研制(瓦特)
3.轮船和火车的发明
美国人,富尔敦,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
英国,史蒂芬孙,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
三、工业革命的完成(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
2.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3.工业革命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工业》教案7
教学内容
“考察”农业的历史
1课时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认识到农业文明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形成对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自豪的态度。
[智育目标]:
知道人类发明的简单农业生产工具;了解农业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了解科技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素质发展目标]:
具有初步探究农业发展阶段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人类发明的.简单农业生产工具;了解农业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了解科技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具有初步探究农业发展阶段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设计
小组学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考察”农业的历史。
(二)、新授:
1.出示一些古代生产工具的图片,猜一猜古代这些农具的作用 ?
2、列举了蚕桑、茶叶、大豆这三种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作物,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对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自豪的态度,为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勇敢勤劳感到骄傲。
(三)、从传统走向现代: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农业劳动场景和农业生产工具两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
2、阅读介绍镰刀和收割机的两篇短文,说一说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为劳动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创造哪些了条件?
(四)、现代农业的呼唤:
1、教师出示搜集到的一些古代农业生产图片和教材中呈现的现代农业生产图片进行比较,
2、让学生说一说科技发展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作用?
3、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是否有利无弊呢?
4、介绍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通过时间隧道,我们了解了我国农业的悠久历史,考察到了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一步步通过科技实现着飞跃,作为祖国的小主人,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农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也许将来我们班上还能出现一个袁隆平,也不一定呢?
《工业》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垄断组织的实质,掌握工业革命对早期经济组织的影响,通过分析垄断组织的影响明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2.通过分析史料,结合小组讨论,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对经济组织形式的影响,增强分析和概括史料的能力,形成论从史出的意识。
3.正确理解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局部调整的结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垄断组织的影响。
【难点】
垄断组织的实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文件,请学生归纳这份文件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根据文件归纳得出:这是1788年的一份雇佣童工的契约。
教师继续设疑:雇佣关系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从而引发学生思考,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早期经济组织的特点
过渡: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大幅提高,经济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种种变化也显而易见。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电影短片《摩登时代》,引导学生结合短片思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的经济组织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通过短片明确:工业革命后,经济组织形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在工业时代,工厂成为了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它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教师继续追问:进入工业时代之后,以工厂为基本生产组织形式的早期经济组织又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进行思考。
学生回答:早期经济组织下的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润,无情地剥削工人,尤其是对于童工和女工的残酷压榨,成为工厂出现初期的普遍现象。
教师补充总结:工业时代的工厂比手工工厂进行更加细的分工,同时还有严格纪律的约束。工人成为了机器的附属品。
(二)大企业时代的到来——垄断组织的出现
1.大企业的出现
过渡:工业时代的到来,为早期经济组织形式——工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的发展,经济组织形式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两幅图片,提问学生:知道图片中的人是谁吗?有什么样的成就?
学生明确:图片中的人物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创立了美孚石油公司。
之后教师呈现美孚石油公司发展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思考:美孚石油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组织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学生明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迅猛发展,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大企业时代到来,逐步出现并形成垄断组织。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思考:垄断组织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垄断组织?
学生回答:垄断组织是指为获取高额利润,由多家大企业通过协议、控股、持股等形式建立的组织。垄断组织的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等。资本家建立垄断组织的目的在于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教师总结并补充:垄断组织指的是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这种控制是通过订立各种协议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来达到目的。而垄断组织的实质则是资本家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对生产关系所作的局部调整。
2.垄断组织的影响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垄断组织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思考:垄断组织的.形成对当时造成了哪些方面的影响?组织学生以历史兴趣小组为单位,用8分钟时间结合教材讨论思考。
小组代表回答:垄断组织造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总体来说,垄断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增强,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资本家通过控制某部门生产进而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自己攫取了更高额的利润。
教师总结: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垄断组织的出现又使得生产更加集中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结合板书,带领学生系统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
2.作业:课下搜集垄断组织不同形式的代表企业,下节课分享。
《工业》教案9
课程标准解读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在江西饶州浮梁县,位于昌江东南,处于昌江及其支流的汇合处,四面环山。景德镇附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瓷土资源。浮梁县境内及附近地区,横卧着怀玉山脉,盛产松柴,是很好的燃料。昌江及其支流便于运送物资,河水又可用于淘洗陶瓷,并安装水碓用于粉碎瓷土。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于南朝,至五代时已经远近闻名。北宋景德年间,朝廷派官员烧制瓷器充作贡品,遂改地名为景德镇。入明以后,一些传统瓷窑日益衰落,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纷纷向景德镇集中,这里的制瓷业发展更加迅速。明清时期的景德镇为什么能成为全国的“瓷都”呢?学习“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明确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分析比较冶铸、纺织及陶瓷业的演变过程。
●再现历史情境,分析公私手工业的消长和经营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中华先民高超的手工业技艺,以及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和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自主学习精要
一、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
1、青铜冶炼术
(1)青铜时代: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
(2)成熟期: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已臻于成熟,在技艺和规模上都居于上古世界的前列,展示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2、钢铁冶炼技术
(1)产生: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这是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重大成就,也是世界冶铁史上的奇迹。
(2)发展:
春秋时期的钢是块炼钢。南北朝时发明了更先进的灌钢法。即利用生铁碳高、熟铁碳低的特点,将熔化的生铁液灌到熟铁上以改变碳分,生产出硬度高、性能好的钢。铁器的广泛使用,特别是把钢应用到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制作上,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燃料:
冶炼金属需要原料。早在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使炼出来的钢铁的硬度和质量大大提高。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思维激活
说一说金属冶炼技术在中国古代是怎样发展的?有哪些史实?
做一做下列金属冶炼技术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青铜铸造技术②灌钢法③用煤作燃料冶铁④焦炭炼铁
A. ①③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② D.②①④③
答案:A
二、纺织技术演变
1、丝织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早在上古时代,人们就已经学会养蚕缫丝了。
西周后,丝织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得了丝国称号。
唐代出现缂死技艺,以本色生丝为经、彩丝为纬,以通经断纬手法自由变换色彩,纹饰更加绚丽,极具艺术神韵。
2、棉纺技术
宋末元初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捍、弹、纺、织之具,全面革新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她发明脚踏三锭纺车,取代手摇一锭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先进技术的推广,使江苏的松江在元明时期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棉纺织业是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柔软结实的棉布日益流行,到明代后期已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思维激活
说一说中国古代的棉纺织技术是怎样发展演变的?
做一做宋末诗人艾可叔曾写道“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机杼终年织妇勤”,这反映了
A.宋代制瓷的高超技巧
B.宋代丝织业的发展
C.宋代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
D.宋代冶炼技术的进步
答案:C
三、陶瓷技术演变
1、制陶技术
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种类有彩陶、黑陶、白陶。
2、制瓷技术
东汉晚期,制瓷技术成熟,烧出了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时期,成功烧制出白瓷,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隋唐时期,陶器工艺臻于成熟,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
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元代承前启后,烧成了著名的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陶生产时期。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清代,在配料的准确、火候的控制等方面要求更为精密,又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至迟从唐朝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思维激活
说一说陶瓷技术的发展演变是怎样的?
做一做某收藏家收藏的瓷器有邢窑白瓷长颈瓶.青花釉里红婴戏碗.粉彩开光花尊,该收藏家生活的时代不早于
A.唐B.宋C.明D.清
答案:D
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不但地主田庄“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小农的家庭手工业生产也十分普遍,其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家庭手工业生产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按行业设立车正、陶正等工官管理具有各种技艺的工匠。产品主要满足王室、官府和贵族的.生活需要,不计成本,不入市场。
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使用官府供给的原料,在工官的监督下,制作加工官府指定的产品。他们职业世袭,世代为官府劳作。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规模较大,分工细密,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到明代前期为止,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明代中叶以后,官营手工业日益衰落下去。
官营手工业的利弊:
利: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又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而众多富有经验和技术的工匠一起工作,加上对产品质量的严格管理,推动了古代手工业技艺的提高。
弊:原料由官府提供,产品由官府调拨,不计成本,缺乏竞争;而且官营手工业采取强制劳动和超经济剥削手段,常常引起工匠激烈反抗。
由于商品经济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内部的生产关系不得不加以调整,出现了雇募工匠。从征役制到雇募制,是生产关系上的一大进步。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私营工商业蓬勃兴起,工、商开始与士、民并称为国家的“四民”。此后民营手工业在曲折中发展,生产范围、规模日益扩大,成为手工业生产中日益重要的成分。明代中叶以后更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生产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来,私营手工业显著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
至明中后期,雇佣众多工人的大规模手工作坊或工场日益增多,并从中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
思维激活
说一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方式有哪些?它们是怎样演化发展的?原因怎样?表现如何?
做一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答案:C
核心问题突破
1、考点一:手工业的含义;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学法指要:首先要注意历史概念手工业,然后明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式及其发展演变情况。
思维开放线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从农业中脱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之后有了较大发展。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它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在中国漫长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
案例拓展园: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
B.唐代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从征役制到募役制,是官营手工业生产关系上的重大进步
D.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两种经营方式的发展演变情况。在中国古代早期官营手工业一直是主要的经营方式,后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考点二: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享誉海内外的原因
学法指要:注意从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特点来理解,同时还要注意从国际背景进行分析。
思维开放线①中国古代手工业品是日用品与艺术品的完美结合,应用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②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向海外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③古代封建王朝利用馈赠手工业品方式,加强与亚非、非、欧各国的友好往来。
案例拓展园:瓷器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发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陶到瓷的过渡开始于新石器时代
B青瓷技术要求比白瓷的更难
C隋唐时期白瓷进入了成熟期
D景德镇在元代成为"瓷都"
答案:C
解析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制瓷业的发展历程。
3、考点三:手工业的形成及其发展
学法指要:自耕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主要的经济形态,是封建社会的赖以生存的基础。手工业始终为农耕经济的发展服务而处于从属地位。了解手工业形成的社会条件及其发展状况。
思维开放线(1)在远古社会以制陶、麻纺织为主的原始手工业是跟原始农业结合在一起。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原始经济的相对繁荣,原始手工业的地位日益重要。所以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2)中国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两种主要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宫廷、官府使用的生活用品。在资金、人才、技术和经营规模上占有绝对强势,在明朝中期以前一直占据了主导地位。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在以农为本、以工商为末的古代社会,民营手工业发展艰难。明代中叶以后,在很多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案例拓展园:官营手工工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生产规模大,范围广,分工细致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③占据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对所学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归纳,认识相关历史史实,形成正确的认识。本题考察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的形态和特点,官营手工业不是为市场生产产品,主要是为宫廷、官府和贵族生活服务。
4、考点四: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学法指要:农业和手工业是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两大支柱。尽管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很发达,在世界上曾经居于领先地位,但是,手工业作为服务于农业文明发展的从属地位一直没有发生改变。从生产力、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总结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思维开放线(1)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两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呈现不断萎缩状态;私营手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到明朝中后期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2)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地域分布广泛,生产规模巨大,分工细密,产品种类多,生产技术先进。
(3)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欧非地区,广受赞誉。
(4)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工场手工业的出现。从经营的方式来看,私营手工业经历了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的转变。到明朝中后期,在私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5)经济重心南移与工业分布的相应变化。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起初在北方,以后逐步移至南方。大约到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北方到南方的变迁。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有不少工业部门、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逐渐转移到南方。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丝织业地区分布的变化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6)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
案例拓展园:《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答案:A
解析关键是读懂材料。本题旨在考查商周时期手工业生产由官府垄断这一知识点。
5、考点五:陶与瓷的区别
学法指要:比较陶和瓷的物理特点,要注意从其原料成分和温度上进行比较。
思维开放线把陶与瓷相提并论称为“陶瓷”,这种说法由来已久,它反映了陶和瓷都是火与土的艺术。由于陶发明在前,瓷器发明在后,所以瓷器的发明很多方面受到了陶器生产的影响,如人们对火的性能的掌握、对黏土特点的充分认识等。但陶与瓷无论是物理性能还是化学成分都有本质的不同。陶器和瓷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的黏土,瓷器的胎料则是瓷土,即高岭土(因最早发现于江西景德镇市高岭村而得名);
(2)陶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下;(3)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在900℃左右,瓷器则需要1300℃的高温才能烧成;
(4)陶器多不施釉或施低温釉,瓷器则大多数都施釉;
(5)陶器胎质粗疏,断面吸水率高。瓷器经过高温烧制,胎质坚固致密,断面基本不吸水,敲击时会发出铿锵的金属声响。
除以上所举,陶与瓷的不同之处还表现在:陶器并不是某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的专有发明,它为人类所共有。任何一个早期的农业部落,都有可能制作出陶器。而瓷器则不同,它是我国独特的创造发明,然后通过海路和陆路,大量输出到海外,才使制瓷技术在世界范围得到普及。
案例拓展园:下列关于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商朝时期开始出现原始的陶瓷
B.魏晋南北朝时北朝烧制出白瓷
C.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
D.明朝时期创造了中外闻名的珐琅彩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陶瓷业的产生发展历程。各个时期制作陶瓷的技术水平是与该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清朝时期才创造了中外闻名的珐琅彩。
高考经典感悟
例1:(20xx年,全国)广州是隋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这条海上丝绸之路
A取代陆路丝绸之路,成为当时唯一的对外商路
B是通向日本、朝鲜的主要商路
C最远可抵达非洲东海岸
D可到达波斯湾
答案:D
解析隋唐时期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通向日本、朝鲜的商路是从登州、扬州出发的。C项是郑和下西洋时最远到达的地方。
例2:(20xx年,全国)下列手工业行业中,较早兴起的是
A冶铁业B制瓷业
C造纸业D印刷业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明确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早在春秋时期,冶铁业就已经兴起。
例3:(20xx年,上海)自南宋末年至明清,民众服装、被褥原料和主食品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有何积极影响?
答案变化:南宋后棉布逐渐取代麻布成为民众主要服装和被褥原料;明朝时期玉米、甘薯逐渐成为面之外新的主食品种。
原因: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及纺织技术改进;种植玉米、甘薯成本低、产量高;棉布物美价廉,深受欢迎。国内各民族间的交流和中外交流促进纺织技术进步和玉米、甘薯的引进。官府提倡,推广种植。
影响:民众生活有所改善,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商品经济发展,最终导致江南一批工商业城镇的兴盛。
解析本题看似是考查民众的服装、被褥原料和主食品种变化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农业生产发展变化和农业新品种引进的问题:要把科技进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才能领悟出其中的深意。
同步优化训练
一、选择题
我国古代有高超的冶金技术。请回答1~3题。
1.古代青铜艺术进入繁荣时期应是在( )
A.商周时代B.秦汉时期
C.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
2.下列手工业行业中较早兴起的是( )
A.冶铁业B.制瓷业C.造纸业D.印刷业
3.我国能够把生铁和熟铁混炼成钢的灌钢法,出现在( )
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
C.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
纺织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手工部门之一。请回答4~5题。
4.古代丝织业中提花机的完善、定型是在( )
A.西周B.战国C.西汉D.隋唐
5.棉布成为中国人的主要衣料是在(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我国古代手工业有悠久的历史,素称发达。请回答6~8题。
6.我国陶器文明的时代应该主要是在( )
A.新石器时期B.商周时期
C.南北朝时期D.唐宋时期
7.下列对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技术水平高,推动了古代手工业技艺的提高
B.生产不计成本,生产效益低下
C.元朝实行匠籍制度,影响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D.宋朝出现的雇募工匠制度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8.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
A.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B.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
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D.促成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
9.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历史悠久,素称发达。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有“丝国”之誉。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被称为“瓷器大国”。
请回答:
(1)简述这两种工艺品在对外交往中的地位。
(2)这两种影响巨大的工艺品为什么不能使中国的对外贸易有长足的发展?
10.中国古代手工业有哪几种主要经营形态?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后来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阅读思考视窗
两百多年前,有位瑞典贵族酷爱xx彩瓷。他不惜重金,派人万里迢迢到中国定做。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贵地位,他按照贵族等级标准设计成套图案,画成样稿,要求中国工匠必须严格按照样稿烧制。船在海上航行数月,图案样稿被海水打湿,渗出一圈淡淡的水痕。中国工匠拿到图案样稿,发现上面有水痕,但无法核实这是否出自作者的原意,只好照样子烧制。那位贵族收到成品后,开始很不高兴;经认真核对样稿,惊奇的发现瓷器上的水痕同样稿上的水痕一模一样,情不自禁的赞叹中国工匠的神奇技艺。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前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如今,这批瓷器已成为瑞典的国宝。
请思考:中国瓷器是何时开始走向世界的?对欧洲人的生活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1.A商周时代,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2.A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明确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概况。早在春秋时期,冶铁业就已经兴起。
3.C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
4.C经西汉以来不断改进,提花机进一步完善、定型。
5.D到明代后期.棉布已经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6.A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
7.D唐朝出现的雇募工匠制度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8.D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影响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即促成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
9.答案:(1)唐朝以前,丝绸是对外贸易的主要物资,通过丝绸之路,汉代的丝织品源源不断地运到西亚和欧洲。中国瓷器从唐代起已输出到国外,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2)古代中国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不可能有长足的发展。
解析:(1)问注意结合所学知识;(2)问注意结合小农经济社会的特点来回答。
10.答案:①中国古代手工业有两种主要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②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资金、技术力量雄厚,技艺水平较高,但生产不计成本,效益低下。私营手工业有农民家庭手工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两种形式,在官营手工业的压迫下曲折发展。③唐宋以来,农村家庭手工业生产日趋商品化。明代中叶以后在很多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关系。
解析: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归纳能力,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回答。
阅读思考视窗参考答案:
从唐代起,陶瓷开始大量出口,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17世纪,中国瓷器风靡欧洲;中国瓷器在18世纪已遍销全世界,并深入到普通的英国家庭。
解析:中国制瓷业发达,对外贸易发达,影响世界各国。
《工业》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2)了解我国工业发展速度快,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产业日趋合理;(3)掌握我国基础工业——能源工业、钢铁工业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合作探究、列表对比来学习我国工业的发展和工业分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分布情况
【教学难点】
我国能源工业、钢铁工业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展示几幅图片,
提问:你知道下列几幅图片描述的是哪种生产活动吗?(学生回答)
明确:第一幅图是煤炭工业,第二幅图是石油工业,第三幅图是钢铁工业,第四幅图是纺织工业。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的工业。
二、新课学习
(一)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提问:工业和农业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明确:
工业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生产所必需的各种原材料、能源和技术装备,也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资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农业不仅给人们提供生存保障,还给工业提供了原材料。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明确:工业可以分为两大类:重工业和轻工业(重工业是生产生产资料的产业部门;轻工业是生产生活资料的产业部门)
判断下列工业部门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学生回答)食品、机械、纺织、造船、服装、冶金
明确:食品、纺织、服装属于轻工业;机械、造船、冶金属于重工业(二)中国工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煤炭、钢铁、水泥、发电量、棉布、汽车、电视机、电冰箱的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展示“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图”
提问:从78年到11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速度怎样?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哪一项?从图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长速度快,其中最快的是彩电;可以得出,近几十年来,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部门,比如:彩电、冰箱等。
提问:从旧中国到现在,我国的工业布局情况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明确:
旧中国:工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新中国:加强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基地作用;全面推进中西部的工业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展示图片:拆除污染严重的工厂和新建工业园区(三)中国工业的分布
重工业——能源分布(煤炭工业)展示“我国主要煤炭资源分布图”
指导学生找出我国著名的煤炭工业基地:山西的大同、阳泉和西山;河北的开滦、峰峰;河南的平顶山;内蒙古的霍林河;黑龙江的鸡西、鹤岗;贵州的六盘水;安徽的淮北、淮南;陕北和内蒙古的神府——鄂尔多斯煤田等
明确:煤炭是中国第一大能源,占全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量的70%以上。山西、内蒙古、陕西是中国的主要产煤区。在陕北和内蒙古交界处的神府——鄂尔多斯煤田,已建成特大型煤炭工业基地。
展示“山西省煤田资源分布图”
指导学生找到大同煤田、宁武煤田、西山煤田、沁水煤田、霍西煤田、河东煤田等明确:山西省是我国煤炭产量最大的省份。展示“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分布图”
指导学生找到我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大庆、长庆、胜利、中原、华北、克拉玛依、塔中、塔北、玉门等
明确:石油是中国第二大能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大庆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
重工业——钢铁工业分布展示“我国钢铁工业分布图”
提问:我国钢铁工业布局有何特征?(学生读图回答)明确:
东部沿海地区:鞍山、唐山、邯郸、莱芜、张家港和上海等中部地区:太原、武汉、湘潭、新余、马鞍山等西部地区:包头、攀枝花等出示图表:
分析:
为什么中国一边在大量生产石油和铁矿石,一边还要大量进口石油和铁矿石?(学生分析回答)明确:
中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时期,人口众多,对石油、铁矿石存在大量需求,虽然我国石油年产量位居世界第4,达2亿吨,但仍不及我国每年石油用量的一半;中国铁矿石虽然很多,但大多数是贫铁矿,因此需要进口。
讨论:
阅读P96材料,说一说,首钢为什么要搬迁?首钢搬迁至曹妃甸新址对其转型发展具有哪些有利条件?(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
首钢长期以来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给北京市带来了不少困扰,如:环境污染、耗水量大、温室气体排放等。
曹妃甸交通便利,方便原料铁矿石(从澳大利亚、印度等)运输,从而节省运输成本。曹妃甸发展壮大,成为一大钢铁基地;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护北京地区的环境,减低躁声污染、空气污染。促进产业优化配置,使北京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播放视频:曹妃甸京唐钢铁
拓展延伸:
对比武汉和上海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
提问:上海主要从哪里进口铁矿石?(学生回答)明确:上海主要从巴西、澳大利亚、印度进口铁矿石。展示:三峡和小浪底发电站
明确:水力是中国重要的能源,目前水力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7%左右。中国水力发电主要在水能资源丰富的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松花江的'上游。
出示“中国主要水电站分布图”
找出下列主要水电站,看看分别位于哪条河流及省区?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我们还了解了我国煤炭工业、钢铁工业、水电业的分布情况。
四、课堂练习
1.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B)A.农业B.工业C.种植业D.钢铁工业2.下列属于工业生产活动的是(C)
A.植树造林B.天然气C.石油开采D.汽车运输
3.我国下列工业产品中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是(C)A.石油B.天然气C.钢铁D.飞机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分布变化的趋势是(D)A.日益集中在大城市B.集中在沿海地带C.沿海与内地差异大D.由沿海向内地发展5.有关我国煤炭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D)A.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B.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C.山西省的煤炭产量最多D.中国每年大量进口煤炭五、作业布置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有关本节内容练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相对于原来的教材调整了一些新的内容,如钢铁工业基地的分布,调整了其分布的划分,重新定位了其区域位置。由原来的东部沿海、沿长江流域、沿黄河流域三大区域,调整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三大区域,这样更贴近当前我国经济的区域划分,有利于对目前我国各区域经济状况加深了解。这些内容的调整,促使我们老师要适时把握当今社会的发展脉搏,扩大视野,增加信息量,才能更好地应对课堂教学所面临的新的挑战。
《工业》教案11
设计思想
“工业的空间分布”标题的内容采取了“由面到点”的呈现方法,先让学生对我国工业的分布有一个总体了解,然后以“辽中南地区”“沪宁杭地区”为例,分析工业分布的类型及特点。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采用创设情境,指导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探究,通过识图、读图、绘图,运用知识迁移分析资源、交通、市场因素对工业分布的影响,从而理解合理分布工业的战略意义,更深刻理解乡镇企业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意义,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掌握工业分布的大势,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的分布,理解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学会从工业分布图,工业基地图获取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初步学会从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市场条件说明对工业分布的影响;
学会判读工业部门饼状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合理分布工业是工业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的理念,它关系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城乡结合、国防安全、生产的经济效益。
教学重点
我国工业分布的大势和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基地的分布。理解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教学难点
理解资源、交通、市场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指导探究法 案例分析法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
学生:互联网上收集有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资料。
调查本地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带来的好处。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假设你是一位准备来华投资的世界知名钢铁、石油公司的总裁,你准备把你的资金投入到哪些地区?你能说明一下原因吗?
(角色扮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学生活动展示] 学生在教师发放的“中国工业分布空白图”上标注,并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说明理由。
钢铁工业——东北地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石油工业——新疆——西部大开发战略,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
(关注地理热点问题意识的培养。)
[教师承转] 同学们的设计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我国工业分布究竟是怎样的?来印证你的设计好吗?
[出示板书] 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二 工业的空间分布
[出示课件提问] 对照“我国工业的分布”,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大势。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学生抢答]
——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地区。
[出示板书] 1.我国工业分布大势
[教师承转] 你能说出沿铁路干线、长江沿线、沿海地区的主要工业城市吗?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你能说出主要能源工业吗?
[出示课件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我国工业的分布图”制作的电脑动画,依次指出京广、京沪、哈大等主要铁路干线的工业城市;黄河、长江沿线的工业城市;沿海的四个工业基地的位置和范围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
[教师指导] 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最为丰富能源分别是什么?
[师生小结] 上游——水能 中游——煤炭 下游——石油
[教师承转]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可以看到合理的工业分布是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那么沿铁路线、沿江、沿海三方面来说,我国经济最发达的核心地区在哪里?
[学生抢答] 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地区。
[教师承转] 下面我们就以沿海地区的辽中南和沪宁杭地区为例来看一看区域发展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
[出示板书] 2.区域工业分布类型及特点
[教师指导] 案例 指导学生读图4.27“辽中南地区”,图4.28“沪宁杭地区”,先了解位置,然后根据图例熟悉图中的矿产资源分布,工业城市工业部门的构成,交通路线,最后根据活动1.2.的要求组织学生讨论,重点探究区域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
(学生对工业部门饼状图接触不多,教师应让学生充分熟悉图例的基础上分析工业分布的特点;学生在了解了我国工业分布的大势后,对于这部分区域工业分布的教学,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从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掌握地理学习的科学方法。)
[师生小结]
(学会学习知识归纳的方法。)
[教师承转] 学生自己分析京津唐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条件,总结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工业的分布呢?
[学生讨论交流] 政策、环境、劳动力等。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体验进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师承转] 可见,工业分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就我国工业分布来看,你能从总体上评价我国工业分布的合理性吗?
[学生抢答] 不太合理。
[教师小结提问] 日趋合理。密切联系实际,为使工业分布日趋合理国家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讨论] 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
[教师承转]西部打开发战略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对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发展都有好处。那么发展乡镇企业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活动] 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
——工业分布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
——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
——缩小城乡差别;
——能使工业更加均衡地分布;
——促进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和保持探究学习的热情。)
[教师补充指导] 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民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的一个伟大创举。到1999年底,全国乡镇企业20xx多万家,1.25亿职工,创造增加值2500亿员,出口商品交货值7200亿元,利润总额5600亿元上缴国家税金1750亿元。目前全国农村社会增加值的近2/3、国内生产总值的近1/3、农民收入的1/3、工业增加值的近1/2、出口创汇的近2/5等都来自乡镇企业。
[教师小结] 合理分布工业是工业建设中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它关系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城乡结合、国防安全和生产的经济效益。各位“老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你的投资决策有何评价?
《工业》教案12
【教学重点】基础工业的分布特点和四大工业基地的位置。
【教学难点】分析四大工业的特点。
【教学用具】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图、中国主要油气工业基地和石化中心图、我国主要电力工业的分布图
【教学过程】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农业,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础的物质生产部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工业。
(板书)第八章 中国的工业
(学生活动)
1.从自己身边的日常用品中找出两种工业产品;再找出两种与工业无关的产品。
2.读课本提供的工业作用示意图,说明图中的每一项工业与你的那些活动有关。
(教师总结)如果说农业为人们提供了生活所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那么,工业则决定着人们吃、穿、用的水平,即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工业也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的现代化水平。
(板书)第1节 基础工业与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
一、基础工业的分布
(学生活动)读书回答:
1.什么是基础工业?
2.基础工业包括那些工业部门?
3.有那些物资是这些基础工业的产品?各举一例说明。
4.假设生活中和生产中没有了这些物资,会怎样?
(总结、过渡)可见,基础工业无论在人们生活中,还是在国民经济生产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基础工业的分布状况。
(板书)
1.煤炭工业
(学生活动)在地图册中找到“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图”,复习回答煤炭资源丰富的省区。
(教师总结)因此,煤炭资源丰富的山西、内蒙古、陕西,就是我国最主要的煤炭工业基地。
(总结板书)煤炭工业基地:山西、内蒙古、陕西
(过渡)目前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比重是最大的,但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却不断上升。
(学生活动)读图“中国主要油气工业基地和炼油中心、石油化工中心”:
1.找出我国大型油气田。
2.找出图中的大型炼油厂。
3.观察炼油厂的分布与油气田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分布多于油气资源分布一致,即在油气产地,如:大庆、吉林等;另外,也有一些是建立在消费市场的,如: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
(板书)
2. 石油、天然气工业:在油气产地
消费市场
(学生活动)读图“中国主要油气工业基地和炼油中心、石油化工中心”:
1.找出主要石油化工中心。
2.观察其分布特点, 并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石油化学工业也是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因此,其分布也是在油气产地(如:大庆)和消费市场(如北京燕山、上海金山)。
(板书)3.石油化学工业
(承转)电力工业是又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业,电力工业的发状况,直接影响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其他工业部门的'发展。
(学生活动)读图“我国主要电力工业的分布”:
1.我国电力工业的主要形式?
2.这两种电力工业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3.我国的核电站集中分布在那些地区?试分析其原因。
(总结、板书)4.电力工业: 火电厂—煤炭基地、大城市
水电站—河流中上游(长江、黄河、珠江)
核电站—东南沿海
(总结)本节课介绍的四项基础工业中,有三项是能源的生产工业—煤炭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和电力工业。能源被称为“工业的粮食”,能源的生产是我国目前的战略重点。西气东输、西油东送、西电东送等工程,不仅带动了西部的发展,同时也大大缓解了东部能源紧张问题。
(反馈练习)
下列城市分别是哪项基础工业基地:大庆、大同、北京、上海、南京、兰州、锦州、广州。
【板书设计】
第八章 中国的工业
第1节 基础工业和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
1.煤炭工业
煤炭工业基地:山西、内蒙古、陕西
2.石油、天然气工业
在油气产地
消费市场
3.石油化学工业
4.电力工业:火电厂—煤炭基地、大城市
水电站—河流中上游(长江、黄河、珠江)
核电站—东南沿海
教案点评:
该教案的设计突出了教学重点“基础工业的分布特点和四大工业基地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一系列的相关讨论中学习相关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动探索式的学习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相互交流的能力。教案较好贯彻了教学目标的实施,教学设计结构严谨,注重景观图片的运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每一个读图环节中,都设计了大量而严谨的问题,由浅入深,形成链锁让学生思考、讨论,有力的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
《工业》教案1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4.使学生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结构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工业与我们”“工业的空间分布”和“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个标题内容。这三部分内容是前后联系的,形成一个整体。教材内容贯穿的一条主线是:发展工业的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现状,工业未来发展方向。
教材第一个标题下,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以钢铁工业和汽车工业为例,利用景观图片结合文字说明,形象地介绍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工业生产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其次,强调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第三,强调了工业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每天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工业品,享受工业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并且,教材通过活动练习“观察我们的家……”,使学生加深对工业生产过程的认识,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第一个标题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要实现国强民富,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
教材在第二个标题下,内容安排上采取了“由面到点”的呈现方法。首先是概括地介绍了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使学生对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现状有一个总体了解。然后,在活动练习中,以“辽中南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为例,分析其工业分布的类型及特点,分析影响工业的形成和分布的各自条件,从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材在第三个标题下,首先介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和特点;第二,介绍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第三,讲述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发展差异和不同的产业开发重点。教材在最后安排了活动练习。通过活动练习内容可以使学生明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代表了我国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内容点析
1.教材在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工业,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的相互联系性。教材运用图4.24直观地进行了说明。处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将出现不同的工业部门和类型。例如开采矿产,采伐森林等,是“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的工业;冶炼钢铁,制造水泥等,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工业;生产汽车,制造机器,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的工业。工业生产过程中上一个生产阶段的产品,是下一个生产阶段的原料,体现了工业生产具有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性的特点。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教材利用插图表现了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科学研究、国防现代化与工业的关系。通过几个侧面,使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工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每天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工业品,享受工业带给我们的快乐和便利。教材在活动练习1中,设计了“仔细观察我们的家……”的内容,让学生由某一件家具找出人们生活与各工业部门的联系,同时找出在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各工业部门的相互联系。通过活动练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工业生产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4.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我国的工业分布,有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的特点。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集中在沿海地区,包括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教材运用图4.26(“我国工业的分布”)突出了上述重点内容。
5.合理分布工业是工业建设中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需要综合考虑。首先,要考虑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第二,要考虑发挥地区条件的优势,扬长避短;第三,要考虑城乡结合,带动乡镇经济的发展;第四,要考虑带动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第五,要考虑当地的工业基础和劳动力构成;第六,要考虑国防安全等。教材在活动练习1中,以资源配置较好的辽中南工业区为例,提出了本地资源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的问题;在活动练习2中,以资源配置不好的沪宁杭工业区为例,提出了如何发挥本区市场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优势的问题。通过这些练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分析工业分布问题的方法。在活动练习3中,安排了由学生选取一些例子,分析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这使学生又一次获得锻炼其分析能力的机会。在活动练习4中,涉及到工业的分布与乡镇企业发展的关系,这在我国当今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6.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和特点。高新技术产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现代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具有“高、精、尖”的特点,科技投入的含量很大,产品更新换代很快。
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教材运用图4.31(“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展示了我国沿海开发区、内陆和沿边开发区的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除青藏地区外,各省区多在条件较好的中心城市建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8.关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沿海地区科技力量雄厚,经济发达,形成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利用其地理优势,依靠国家的开发政策,发展了以组装、加工为主的贸易导向型产业;内地地区依靠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形成了以有色冶金、机械制造、电子、航空航天等工业为主的与国防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9.教材在最后的活动练习中,安排了材料阅读内容。三则短文中,第一个短文介绍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对上海这个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所起的作用;第二个短文介绍的是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对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所起到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第三个短文介绍的是国际互联网这一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应用于工业企业的供、产、销中,将会改变企业的传统生产方式,带来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三则短文共同明确了一点,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2~3课时。
【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①图4.25“张梦的家”,②我们的教室,找出工业产品,并说出相关的工业部门,使学生认识到工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工业生产的兴趣。
2.播放有关工业生产过程的.录像,增加学生对工业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工业与我们】
1.关于工业生产过程的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读图4.24“什么是工业”,并分析得出工业生产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阶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阶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阶段。然后,可以汽车的轮胎为例,“追根寻源”上个生产阶段,即合成橡胶工业和石油工业。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汽车工业和轮胎制造业相互的按比例发展关系。由上述内容可让学生归纳出工业生产过程的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性的特点。
2.关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阅读农民、建筑师、科学家、军人对工业重要性的评述,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多种角色,例如医生、记者、电视节目主持人、售货员等,从各自行业角度寻找与工业生产的联系,体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3.完成活动练习1、2两题内容。
由于电视机内部零件复杂,学生绘制生产联系图的难度较大,故只要求学生绘出灯具、餐桌、食品的生产联系图。在此基础上,再找出分属于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各个部门。
【工业的空间分布】
1.引导学生读图4.26“我国工业的分布”,分析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京广线、京沪线、哈大线等铁路沿线的工业城市;黄河、长江沿线的工业城市;沿海四个工业区的位置和范围,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的工业区是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应作为重点内容。
2.完成活动练习1内容。引导学生读图4.27“辽中南地区”,识别矿产符号,了解辽中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资源;识别表示各种工业部门的图例符号,了解辽中南地区的工业分布。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①辽中南工业区资源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②辽中南工业区各工业部门的相互联系。
3.完成活动练习2、3内容。引导学生读图4.28“沪宁杭地区”,组织学生讨论:①上海有哪些主要工业,对比辽中南地区的工业有什么不同?(上海的轻、重工业都很发达,辽中南的工业则以重工业为主)。②上海附近煤、铁资源匮乏,从市场的角度,分析上海发展钢铁工业的原因。③读图分析沪宁杭地区有哪几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条件对其工业分布的影响。
4.完成活动练习4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使工业的分布和农业的分布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工业,促进农业的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增加农民收入,整体脱贫致富。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介绍乡镇企业的典型事例,例如江苏的华西村、北京的韩村河等,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针对活动练习4内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报纸、杂志、因特网),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教师引导学生读图4.30“高新技术产业结硕果”,帮助学生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2.教师引导学生读图4.29“北京高新技术园区”,找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位置。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中关村科技园区或其他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录像,引导学生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读图4.31“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析得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特点: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除青海和西藏外,其他省区的中心城市都建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地理位置不同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具有不同的产业开发重点。针对这一内容,教师可以举出我国沿海、沿边和内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实例,向学生介绍。
5.完成活动练习1、2、3内容。教师可让学生阅读三则短文,然后重点针对练习2内容,进行分组讨论,最后班级交流。
《工业》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记住沪宁杭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名称了解其各自的特点。
2.在区域地图上掌握四大工业基地的主要工业城市的分布。
3.学会分析四大工业基地的形成因素,通过了解各工业基地的优势和成就,增强对我国工业的信心。
教学重点四大工业基地的位置及特点。
教学难点四大工业基地发展条件的分析。
教学方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
教学模式引导—发现—发现—探究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重工业和轻工业是如何区分的?请举例说明。
(2)我国主要有哪几个工业基地?
(3)简单介绍我国北方的两大工业基地的特点。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我国北方的两大工业基地,这一节课我们再来了解我国南方的两大工业基地,同时注意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与前面我们分析过的两个工业基地相比,有什么异同之处?
【板书】3.沪宁杭地区
【课件】用鼠标揿击沪宁杭地区,拉出沪宁杭地区图。
【读图提问】
(1)沪宁杭是哪几个城市的简称?
学生答:上海、南京和杭州
(2)除此之外,沪宁杭地区还有哪些工业城市?
学生答:扬州、常州、苏州、南通、无锡、镇江、芜湖、宁波等。
(3)上海市主要有哪些工业部门?
学生答:钢铁、机械、化学、电子、纺织、有色金属工业。
(4)沪宁杭地区还有哪些工业部门?
学生答:煤炭、石化、食品工业。
(5)那么,沪宁杭地区是哪一类工业基地呢?
学生答:综合性工业基地。
【讲述】是的,沪宁杭地区是综合性工业基地,而且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板书】——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6)沪宁杭地区有哪些矿产资源?在哪里?
学生答:煤炭——长兴;铁矿——梅山、马鞍山。
【设疑】与北方的辽中南、京津唐地区相比,沪宁杭地区矿产资源是否很丰富?(学生答:不够丰富)那么,沪宁杭地区为什么能成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呢?
学生讨论,发言:
沪宁杭地区交通十分便利:海上交通便利,上海、金山卫、北仑港等出海港口;“黄金水道”长江的横贯东西,芜湖、南京、镇江、南通、上海等都是港口城市;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联结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京沪、沪杭、浙赣、皖赣、宣杭、萧甬等多条铁路干线;再加上海、南京、杭州等航空港,可以说,本地区的交通条件是得天独厚的。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原料、燃料的运入及工业产品的运出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使本区可以利用西南地区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和华北地区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著名的宝山钢铁厂使用的是来自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这样就弥补了本区矿产资源的不足。
其它有利条件:人口密集,市场庞大,资金、技术力量雄厚,建立了新安江、富春江水电站和秦山核电站,农业基础好,工业历史悠久等。
【课件】音乐配声总结,同步字幕(内容用课本“沪宁杭地区”)。
【承转】在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中,位置最靠南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区。
【板书】4.珠江三角洲
【课件】用鼠标揿击珠江三角洲地区,拉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图。
【讲述】与前三个工业基地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面积较小,但却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个。请同学们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布局图并联系实际,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位置、工业中心及其工业部门的特点。
学生读图分析:
位置: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毗邻香港,面向南海。
主要工业中心:广州、深圳、珠海等。
工业部门:广州——纺织、造纸、钢铁、石化、机械、制糖工业;深圳——电子、制糖、纺织、机械工业;珠海——电子、化学、机械工业。
【教师引导】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工业部门来分析,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工业基地?(学生答:综合性工业基地)好,这也是一个综合性工业基地,那么它与京津唐综合性工业基地和沪宁杭综合性工业基地相比,有无不同之处呢?(学生答:轻工业所占比例更大)非常好,实际上,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轻工业的比重要大于重工业,因此我们说它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板书】——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提问】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地区在发展工业上有什么不利的方面吗?
学生分析:缺少矿产资源,工业原料和燃料缺乏,能源不足。
【提问】原料、燃料和能源都是发展工业的基础,珠江三角洲地区都明显存在不足,那么这里如何能建设成大的工业基地呢?
师生共同讨论;
固然有缺陷,但也有许多优越的条件:地理位置好——直接与经济发达的香港地区相接,靠近经济发展迅速的东南亚地区,区域内有许多地方是侨乡,与国外联系密切,这些都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极有利的条件,这也是我国将这里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的原因。80年代以来,我国将深圳、珠海、广州等定为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引进外资,发展工业,因此,这一地区很快就成为一个新的工业基地。
弥补不足:部门定位好,以轻工业为主,发展以出口型的加工工业和制造工业,消耗原料和燃料较少;大力开发红水河流域丰富的水能资源,建设了大亚湾核电站,以补能源之不足。
【总结全节】
在这一节里,我们学习了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划分,着重分析了我国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中心和工业部门,并对各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讨论。我想,通过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形成因素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要我们利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工业,我国必将建设出更多的有特色的工业基地,不但在沿海,还会走进内陆,并带动全国,我们的工业发展必将日新月异,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必能跨入工业发达国家之列!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二、主要工业基地
3、沪宁杭地区
4、珠江三角洲地区
《工业》教案15
高中人文地理中,区位地理教学是重点,因为区位理念贯穿了几乎所有人类空间活动的章节,从人口、城市、农业、工业到交通区位和商业布局等,将各章节有机联系在一起,成为人文地理部分活的灵魂。而区位条件又包含很多自然地理因素,所以区位的地理教学对学生地理素养的整体提高大有裨益。本节课标要求为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区位因素,运用案例分析主要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工业导向类型,联系实际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趋势。工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最基础的物质生产部门,而工业又因其特点在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上比农业更加复杂与灵活,所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也是为后面知识作辅垫,具有承上启下作用。同时,本节的工业区位理论在本章后面各节的学习中要反复应用,是理解各节内容的基础,所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也是本章核心内容。笔者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新课标要求,作以下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1:连环追问,动态生成
(活动形式)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相互评价。
(活动内容)问题1:假如你要创办一个工厂,选择地点时会考虑哪些因素?问题2:是否需找到符合上述所有条件的地点才会投资创业?问题3:不同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否一样?问题4:假设你要投资建甘蔗制糖厂、家具厂、发电厂、制衣厂、汽车厂等,主要考虑哪些因素?问题5:作为一个老板,建工厂是否仅考虑经济效益?
(活动意图)激趣是本活动设计主旨。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育探索未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质,释放潜能。激发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究的兴趣,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把学、思、疑、问结合在一起,给自主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始终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情绪,就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学生自然能产生浓厚兴趣,主动进入自主探究阶段。学习兴奋度迅速提高,在你一言我一语的相互补充中,影响工业区位的几种因素已被归纳出来。学生互评,师生共同直面问题、探索和发现,形成动态生成的地理课堂。教教材不如用教材教。教材的价值,最终是通过教师的智慧教学来实现的。这部分跟区位有关的课程通过该活动的开展,给学生留下一份具有地理课堂特色的回忆。
活动设计2: 回马一枪,温故知新
(活动形式)学生发现并比较教材图3.3和图4.2的差异。
(活动内容)工业区位PK农业区位。
(活动意图)温故而知新是本活动设计主旨。为充分开展学生活动,采用开火车的办法提问,一个学生找一个差异即可。这样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复习与回顾,比较得出两种重要生产活动的区别,从而为之后的教学重点——工业的主导因素打下基础。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分析,强调自然因素的影响,但社会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工业区位因素分析,提示从工业原料角度思考,将社会经济因素中的社会和经济因素分别加以说明,体现了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多样性。由于工业带给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而农业带给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生态破坏。大多数工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小,但部分资源密集型工业(如采掘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如制糖业)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活动设计3:翻转课堂,有效教学
(活动形式)课前将表格发给学生填写。课上学生展示,由教师点评与学生互评。
(活动内容)学生课前填表1、表2。
(活动意图)这部分知识点是重点内容,本活动设计主旨是重在过手。因为教师教百遍,不如学生过手一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是前提、手段,不教是目的。所谓教,重点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发引导、培养能力。所谓不教,是在教师的引导训练下,学生拥有自己学习的能力,能独立探索实践、解决问题。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即现在比较流行的翻转课堂形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预习作业填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活动设计4:思考练习,总结提升
知识点1:工业的区位选择
(活动内容)某集团公司计划在某地新建有色金属冶炼厂。图1为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分析信息图(单位相同),读图完成1~2题。
1.主要从经济成本考虑,最适宜建厂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该集团公司最终选择在乙地建厂,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A.接近原料产地和市场
B.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C.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
D.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好
(活动意图)考查工业的区位选择这一重难点是本活动主旨。第1题,有色金属冶炼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其运输量也较大,应布局在能源及运费成本最低的甲地,所以选择A选项。第2题,乙地工资水平最高,说明经济发达,社会发展水平高,环境优美。其余各项可用排除法,所以选择D选项。
知识点2:钢铁工业的布局与变化
(活动内容)钢铁工业受区位因素的影响,且区位是发展变化的。据此回答3~4题。
3.世界钢铁工业受其区位因素的影响,布局变化的基本规律是:
A.20世纪初多指向煤炭产地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多规划建设在港口
C.最早多指向铁矿产地
D.目前,多在既有煤炭又有铁矿的地方建厂
4.根据钢铁工业布局主要区位因素分析,下列钢铁企业所在地排序正确的是:
市场—①—交通 原料—②—燃料
政策—③—原料 交通—④—原料
A.①攀枝花②武汉③上海④鞍山
B.①武汉②攀枝花③鞍山④上海
C.①鞍山②上海③攀枝花④武汉
D.①上海②鞍山③攀枝花④武汉
(活动意图)考查钢铁工业的布局与变化这一重点为本活动主旨。第3题,钢铁工业区位的变化为原料—交通—市场。钢铁工业最初布局在原料丰富的地区,二战后,钢铁工业主要布局在港口,便于运输,接近消费市场,为临海型工业布局,所以选择B选项。第4题考查钢铁工业的布局原则。上海的工业布局属于临海型,鞍山、攀枝花主要是资源型,所以选择D选项。
【《工业》教案】相关文章:
工业的发展教案11-30
工业科总结07-24
工业统计总结10-30
工业环保公司口号12-30
工业工程就业前景05-16
《工业先声》缩写_1000字02-11
工业设计实习总结11-29
工业设计实习总结01-21
工业办工作总结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