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 推荐度:
- 小学语文教案 推荐度:
- 小学语文少年闰土优秀教案 推荐度:
- 小学语文八角楼上教案 推荐度: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锦九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旭日东升
泰山日出是壮观而动人心弦的,是岱顶奇观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随着旭日发出的第一缕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从而使东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渐转为鱼肚白、红色,直至耀眼的金黄,喷射出万道霞光,最后,一轮火球跃出水面,腾空而起,整个过程象一个技艺高超的魔术师,在瞬息间变幻出千万种多姿多彩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岱顶观日历来为游人所向往,也使许多文人墨客为之高歌。
晚霞夕照
当雨过天晴,天高气爽,夕阳西下的时候,若漫步泰山极顶,仰望西天:朵朵残云如峰似峦,一道道金光穿云破雾,直泻人间。在夕阳的.映照下,云峰之上均镶嵌着一层金灿灿的亮边,闪烁着奇珍异宝般的光辉。“谁持彩笔染长空,几处深黄几处红。”“清泉泻万仞,落日御千峰。”
泰山佛光
泰山佛光是岱顶奇观之一。
每当云雾弥漫的清晨或傍晚,游人站在较高的山头上顺光而视,就可能看到缥缈的雾幕上,呈现出一个内蓝外红的彩色光环,将整个人影或头影映在里面,恰似佛象头上方五彩斑斓的光环,故得名“佛光”或“宝光”。泰山佛光是一种光的衍射现象,它的出现是有条件的。据记载,泰山佛光大多出现在6—8月中半晴半雾的天气,而且是太阳斜照之时。
云海玉盘
云海玉盘是岱顶的又一奇观。
夏天,雨后初晴,大量水蒸气蒸发上升,加之夏季从海上吹来的暖温空气被高压气流控制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度时,如果无风,在岱顶就会看见白云平铺万里,犹如一个巨大的玉盘悬浮在天地之间。远处的群山全被云雾吞没,只有几座山头露出云端;近处游人踏云驾雾,仿佛来到了天外。微风吹来,云海浮波,诸峰时隐时现,像不可捉摸的仙岛,风大了,玉盘便化为巨龙,上下飞腾,倒海翻江。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大意,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关系。
了解课文层层递进的写法。
教学重点:
积累字词,正确理解作者观点。
一、导入课文
我们刚学了《论语》八则,了解到孔子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称为“圣人”。后来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思想,被称为“亚圣”,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我们今天要学的《天时不如地利》也体现了这种精神。
二、散读、齐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
2.注意断句、标点符号停顿要读出来
3.说说文章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
五、作业
1. 背诵
2.分类积累词句
3.拓展: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理解名言警句
三、借助注释了解大意
1、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并且圈划出自己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子的翻译。
2、质疑解疑与归纳补充
班级讨论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
3、积累几个实词和虚词
之:三里之成,七里之郭:的
环而攻之:指城郭
而:环而攻之而不胜:前,表承接;后,表转接。
夫:发语词,表示下面要发表议论
然而不胜者,……:这样却
亲戚畔之:内外亲属
去:委而去之 放弃
域:限制,名词作动词。
畔:通”叛”。
4、掌握几个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的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人心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拥有仁义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缺少仁义道德的人就会很少人帮助。
四、理解课文结构及孟子思想
1、本文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明确: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一段:提出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二三段:分析论点
从第二、三段看,涉及的主要内容是有关战争方面的。第二段从攻城方的角度写,虽然攻打的是个小城,也选择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但是没有选择有利于进攻的.良好的地理形势,所以“不胜”而返,从而强有力地证明了“天时不如地利”的观点。第三段从守城方的角度写,守城者据守着“高城”“深池”,拥有坚利的兵革、丰盛的米粟,却弃城而逃,显然是因为“地利不如人和”
第四段:总结论点,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
第四段的主要内容,涉及到“封疆”、“固国”、“兵革”、“畔之”、“攻”、“战必胜”,这些都是描写战争的词语,可见本文的主要篇幅都是写有关战争方面的内容,但作者的态度不是鼓吹战争制胜,而是反对不义战争,反对以“兵革之利”威震天下,甚至他认为即使有“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也不一定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那战争靠什么制胜呢?作者就此自然而然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得道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由此引申出的结论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使要打,也一定是打胜仗。从这段看,作者只是以战争为例,落脚点是要谈治国之道,具体来说就是“人和之道”,“仁政之道”。由此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以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本文的主旨。
2、关于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四、朗读训练
五、作业
1. 背诵
2.分类积累词句
3.拓展: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理解名言警句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
2.认识部首的意义,并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在括号里选择能够和后面的名词相搭配的动词。
4.练习修改不通顺的句子。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古诗《竹里馆》。
7.补充图意,再把几幅图连贯起来说一说。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l.审题。
(1)指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题中的这段话。
(2)学生思考并说出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3)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说哪些字不易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晨”、“碧”、“澈”、“粼”4个字。(“晨”和“碧”要把竖画缩短,写得上紧下松些;“澈”和“粼”要把横画缩短,把字写紧凑)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的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作业,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让学生说一说做这道题的步骤。(先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2.指导。
(1)分别观察最左边的四幅图,说一说这四幅图上分别画了什么。(提醒学生第4幅夸大的部位是眼睛,此图意思重在用眼看)
(2)仔细观察第二竖行的4个古文字,再和左边相应的图作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古文字是由图形演变而来的)
(3)认读第三竖行中的4个部首,并与左边相应的古文字作比较,有什么发现?(部首是由古文字演变而来的)
(4)联系左边的图形和古文字想一想:用“彳”、“子”、“立”、“见”作部首的字必定和什么有关?(以“彳”作部首的字与人有关;以“子”作部首的字与小孩、后代有关;以“立”作部首的字与立、直有关;以“见”作部首的字与眼看有关)
3.练习。
(1)根据上面的推测,想想有哪些字属于这个部首。(例“彳”:伙、伯、休;“子”:孙、孤;“立”:站、端;“见”:观、览、觉)再口头汇报,并说出理由。
(2)翻开字典,找到检字表中这四个部首的所在页次,再找出若干例字,填写在书上。
4.反馈。
(1)指名说出所填写的字,可以补充。
(2)师生共同评议正误。
(3)比比看谁写得又对又多。再读一读这些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画出能够搭配的词)
2.指导。
(1)分别读一读每个括号里的两个词。
(2)讨论:括号里每一组的两个词在意思上有什么联系?(意思相近)
(3)明确即使是意思相近的词,也会有其不同的用法,和不同的词语相搭配。
3.练习。
(1)两人一组讨论括号里的词哪一个能和括号后面的词搭配。
(2)用“——”画出选出的词语。
4.反馈。
(1)指名说出所选的词语。
(2)把选出的词语和后面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先指名读,再齐读)鼓舞斗志,改正错误,推广经验,提高水平。
(3)小黑板出示“鼓舞”、“改正”、“推广”、“提高”4个词,要求学生说出后面分别和它们搭配的词。
(4)说一说括号里剩下的词语可以和哪些词相搭配。(如:鼓励同学、克服困难、推动生产、增加收入)
二、学习第四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用小黑板出示题(1),指名读句。
(2)要求学生做缩句练习。(夏天是个城市)
(3)说一说这个句子的毛病所在。(搭配不当)
(4)口头修改,要求不改变原意。(“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或“南京的夏天是美丽的”)
(5)教师归纳修改病句的步骤:一是读句子,二是找出病因,三是进行修改。
3.练习。
(1)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己练习修改第(2)、(3)两句。
(2)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练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其余两题的答案是:(2)把“和”换成“戴着”,中间用逗号隔开。
(3)“乌云和”改为“乌云密布”,中间用逗号隔开。
4.反馈。
(1)逐题讨论修改情况,确定正确的答案。
(2)举出两种错例,说明不可以改变句子原意。①第2句仅把“和……红领巾”去掉。②第3句仅去掉“乌云和”。
(3)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4)同桌互查练习情况。
(5)让学生大声朗读修改后的句子。
5.课堂作业:将修改后的通顺句子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有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可由教师讲解。
万人空巷:很多人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轰动一时的盛况。
门庭若市:形容宫门里,朝廷上,进谏的人非常多,好像集市一样,非常热闹。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热闹纷杂。
比肩继踵:肩膀挨着肩膀,脚碰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项背相望:形容人多拥挤,连续不断。
济济一堂:形容许许多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3.练习。
(1)学生大声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小学四年级语文《练习三》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4.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查字典自读这首诗。
(2)指名试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领读。
(4)教师讲解这首诗的意思。
篁:竹林,也泛指竹子。
啸:即啸歌,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诗的大意:“我”独自一人坐在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撮口长啸。竹林幽深,没有人知道“我”的存在,只有明月与“我”相伴。
(5)教师讲解后再次范读这首诗。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要纠正学生易读错的字音,如“竹”(zhú)、“篁”(huáng)、“啸”(xiāo)。
(2)指名读。
(3)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4.反馈
(1)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2)指名背诵。
第四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①合理想像图意,②补画第2幅图,③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2.指导。
(1)指导看图,思考:这几幅图中共有几个人?他们是什么人?分别给他们取名。(小刚、小红、小明)
(2)组织讨论:三幅图(1、3、4)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①小刚拿着照相机在走路,后面的事情吸引了他,使他转过头去;③小刚用相机拍下了刚才的情景;④小刚把洗好的照片拿给小红和小明看,他们三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3)继续讨论:第2幅图的内容和什么有关?(小刚拍下的照片)
(4)这是一张怎样的照片呢?(题目:《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
(5)分组讨论:小刚拍下了什么照片,他们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
3.练习。
(1)每个小组派代表站起来汇报他们的想像。
(2)对发言的同学汇报的不足之处,给予补充并发表白己的意见。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点,提醒学生想像的内容不仅要合理,而且要健康。
(2)让学生自己准备,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3)指名讲,教师及时给予提醒和帮助。
(4)和同桌互相说说这件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课程标题:
《夜莺的歌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呻吟、宛转”等词语,巩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训练要点。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读懂课文,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了解课文1-3自然段和最后2个自然段的相互照应。
难点:懂得“夜莺的歌声”真正含义,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
四、学生准备:
1.收看有关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
2.搜集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有关材料。
3.了解目前世界上有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硝烟,那里的人们生活情况是怎样的。
五.教学方法:
启发法,讲授法等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倾听录音,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夜莺吗?你们听过它们的歌声吗?(板书:夜莺。)
2.播放夜莺歌唱的录音。
3.过渡语:夜莺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
4.板书课题──夜莺的歌声。(补充)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检测预学情况,这个故事发生在苏联的卫国战争时期,关于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2.自由读课文,出示朗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课文围绕“夜莺的歌声”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3)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与以往课文不同的地方吗?全完共有几部分?四个部分分别讲什么?能不能分别用几个词语概括下作为小标题?
3.交流归纳。
(1)战争期间,“小夜莺”巧妙地和敌人周旋,利用夜莺的歌声传送情报,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2)这篇课文每个部分以空行隔开。
全文共有四部分。
第一部分:唱歌巧周旋。
第二部分:歌声传情报。
第三部分:森林灭敌人。
第四部分:唱歌站岗哨。
(三)合作探究、交流感悟
1.这个故事很精彩,请大家分小组学习,组内同学一起合作分角色读课文,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画下来。
2.各组就课文的四部分,分别进行自学,画精彩句子。
3.交流精彩句子,读句子,各小组简单说说自己的理解。
重点句子: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2)有时候学夜莺 ,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3)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
(四)课堂反馈:
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并且请学生回答其他学生提出的疑问。
(五)课堂小结:
教师请学生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
(六)作业设计,强化积累
1.摘录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推荐阅读:《红红的雨花石》。
七、板书附录:
夜莺的歌声(宛转)
巧周旋
传情报机智
灭敌人勇敢
站岗哨热爱祖国
八、教学反思
关注求学快递网教师资格证专题带您了解20xx年教师资格证小学说课稿、20xx年教师资格证小学说课辅导、20xx年教师资格证小学说课稿范文、20xx年教师资格证认定小学说课稿等资讯,让您轻松备考教师证考试!
求学快递网教师资格证专题的小编们根据网民搜索习惯第一时间公布了20xx年教师证考试报名时间、20xx年教师证报考条件、20xx年教师证考试历年真题、20xx年教师证面试指导、20xx年普通话考试历年真题及模拟试题等最新的考试资讯,为方便您随时了解教师证相关考试信息,请收藏求学快递网教师资格证专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设计思想】:
传统的演示性课件从根本上讲并没有打破以教师为主的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从教育的发展性上来讲,限制和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能力的培养。要打破这种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必须引入一种新的教育手段和技术,真正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和日趋完善的今天,我们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如何利用和开发这一技术,并把它和我们的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摆在我们所有教育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现今提倡的信息化教育、模糊学科界限等教育新思路,都需要学生从众多的信息中获得教育,得到提高,培养能力。互联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资料库,我们所有人(包括学生)都可以从中获得各方面的提高,而且网络具有任何媒体所不能替代的交互优势,它可以让学生在获取大量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能力,发展个性,完善人格。
本节《识字2》一课的教学,本着以上原则和思想,利用网络浏览器和教师一部分演示性课件结合的方法进行授课,在教学实际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结果。
【基础目标】:
1.学会生字“峡、宫、运”的'音、形,并正确书写。“漓”只识不写。
2.知道我国的一些重要旅游景点。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无限崇敬。
【发展目标】:
1.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2.让低年级学生了解精彩的网络世界,培养他们网上浏览、搜集信息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将随着识字2的课文(揭示课题)进行一次愉快的假想旅行,你们高兴吗?瞧,它正等待着我们呢!(点击:柔和的音乐声中,一架银白色的飞机正停在飞机场上。)让我们一起乘上这最快捷的交通工具出发吧!(飞机徐徐上升)
二、学文
(一)学习:西湖
1.(飞机缓缓下降)我们的第一站目的地到了。咦,这是到了哪儿啦?(点击:显示西湖风景画面)
2.根据学生回答,贴词语卡片“西湖”。
3.指名读、齐读。
4.从哪儿看出这就是西湖的呢?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词语:三潭印月。
5.“三潭印月”是西湖的一个景点,西湖美丽的地方可多啦!快让我们去亲眼看一看吧!请同学们点击主页中“西湖美景”一项,自己浏览。
6.指名简要说说浏览后的感受。
过渡:让我们继续乘上飞机奔向第二站。(点击:飞机起飞、下落)
(二)学习:漓江
1.出示词语卡片:漓江。
指名读、齐读。
2.(点击:显示漓江美景,并画外配音)美丽的漓江位于广西省桂林市,有一句话说出了桂林山水的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屏幕显示这句话)这里的水说的就是漓江的水。
3.谁读懂了这句话?
4.是呀,有一段文字是这么介绍她的。请你们边听边看。
(点击:画外配音。)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快无暇的翡翠。
5.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这个词:漓江。
6.在主页上还有介绍漓江各个景点的网页,课后同学们可以细细浏览。
(三)学习:三峡
1.(点击:三峡美景图)看,我们现在又来到了哪儿?
2.出示词语卡片:三峡。
3.指名读、齐读词语。
4.课前,同学们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搜集,“三峡”是什么样的?“三峡”又是指的哪三峡呢?让我们好好去看一看。请同学们点击主页中“三峡”一项,自主浏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5.提问:“三峡”指的是哪三峡?
6.根据学生回答,屏幕定格三个画面,分别是标有词语的巫峡、瞿塘峡、西陵峡。
7.学生跟读三个词语。
8.齐读词语:西湖、漓江、三峡。
过渡:游览了迷人的自然景观,让我们再次登上飞机飞向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在那儿更有许多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不朽工程。让我们乘上飞机继续出发。
(四)学习:故宫、运河、长城
1.今天我们要去的有这几个地方。 (点击:显示故宫、运河、长城的定格画面)
2.贴词语卡片:故宫、运河、长城
3.同桌一起读词语,记住字音。
4.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词语。
5.游览开始,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最想去的地方,点击主页上的地方名,尽情领略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待会儿请你当小导游,向大家介绍。
6.学生自主选择,网上游览。
7.指名学生当小导游,边点击网页上的画面,边口头介绍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教师相机补充:
故宫:清、明两朝的皇宫,又名“紫禁城”,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
运河:又称“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2700多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造运河。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全长6700公里。宇航员登上月球只能看到地球上的两大建筑,其中一个就是长城。
(五)小结
1.今天的这次假想旅行,不仅让我们大大地饱了一次眼福,更让我们增长了许多见识。我们游览了三处自然景观,三个伟大的工程,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齐读六个词语。
3.在它们当中,你最喜欢那里呢?说说你的理由。(小组交流)
三、写字
1.我们还要学会书写三个生字。(多媒体显示:宫 峡 运)
2.小组学习,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几个生字的。
3.指名说,教师相机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
【学习重难点】
学生充分朗读,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学图片。
2、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到过树林里吗?那里最美的是什么?那里的小鸟多美呀,你们了解小鸟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一位父亲和鸟的故事。
二、指导识字
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2、学生随读文初步识字,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自已进行小组学习。
3、检查学生是否认得准,记得熟,因字而异,进行重点提示与指导。如,提示喃、浓的声母都是鼻音n,腾是后鼻音(提示:腾在热腾腾一词中变读为一声);味与妹与惜借的字形,教给学生一些记字的`方法,如味为什么是口字旁,猎为什么是反犬旁。
三、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用画出父亲说的话,用画出我说的话。
2、练读人物对话:
⑴学生自主练读。
⑵听老师示范朗读。
⑶同桌分角色读对话内容。
3、体会感情:
⑴从哪儿看出父亲知鸟爱鸟?
⑵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说明什么?
4、质疑问难,以学定教:还有什么不懂的。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解决。
四、画面配音,再现理解
1、竞选配音演员。通过这种形式调动学生朗读对话的积极性,并使学生进入情境,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我说的两句话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父亲说的话要表现出惊喜、认真和对鸟的疼爱之情。
2、做配音演员。出示课文插图,指名为图片人物配音。
五、做游戏,巩固识字
1、快速找字:
听同学读字,从卡片中找出并快速举起。
2、找朋友:
字和音节找朋友。
字和字之间找朋友。
六、拓展活动
课后询问他人或读书、上网找资料,了解有关鸟的知识。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真地读一读父亲和鸟的故事。
二、朗读感悟
1、学生读,形式应多样,可以自由读、同桌合作读、找伙伴读,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朗读,激发朗读兴趣,激活朗读热情。
2、教师范读,充分发挥学生的听觉作用,注意体会教师朗读时表达的情感和相应的语气。
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二人读作者旁白,一人读父亲的话,一人读我的话,注意体会父亲深沉的爱和我的天真。
4、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指导语出适当的语气。如,父亲喃喃地说,要先理解喃喃的意思,再指导学生用轻、慢的语气读父亲说的话。
5、选读得好的小组表演读。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认一认,读一读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
2、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形。如喜,嬉去掉女字旁。妹字的女字旁换成口字旁就是味。
3、重点指导学生写好横的变化:
首先,指导学生整体观察,发现规律。可以将并、喜、重、群等字通过课件放大,并将字的短横用蓝色显示、长横用红色显示,从而让学生发现下面的书写规律:
⑴一个字中有多个横画,排列的距离应当大致相等;
⑵每个字中只能有一个长横(可以没有)。接着,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描红、临写,亲身感悟字的写法。建议教师示范书写喜、重二字,让学生观察、体会,进一步感悟前边发现的两条写字规律。
四、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说句子:从课后练习我会读中自选词语练习说话,鼓励学生展开思维,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说话练习。
⑴找出文中带××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⑵说话竞赛:每人自选一个词语说一句话,要求内容不同,看哪个小组说得好,说得快。
⑶汇报用词说话情况。老师点拨。
2、游戏小猴学样(引导积累叠词)
雾蒙蒙
热腾腾
亮( ) 绿( ) 胖( )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一种笔画和一个偏旁。
2、 知道多——少,大——小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3、 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 课件:比较多——少,大——小。
3、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二第一课比一比》。(板书课题)
二、 看图识词
1、 看图画,提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哪些动物和植物?
2、 词卡与实物相对应
A、 学生将词卡贴在相应的植物和动物旁边。
B、 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准这些音节,词语。
3、 认读带拼音的生字
个别认读,全班认读,开火车读。(苹果的“苹”,杏子的“杏”,黄牛的“黄”是后鼻音,“少”是多音字,要注意正音。)
4、 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卡认读
先全班读,在分男女生读,比一比。
三、 记忆生字
1、 学生选择生字,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2、 学生选择生字进行组词或说句的练习。(引导学生在组词时理解“堆”的词义,理解堆的偏旁。)
四、 学习韵文
1、 自由读韵文。(两遍)
2、 小组合作学习
A、 交流朗读成果。
B、 交流读韵文后的发现。(有四句话,两句比大小,两句比多少。)
3、 比一比,认识量词。
图上的桃子和杏子有多少?(一堆杏子一个桃。)
杏子可以一堆一堆的数,还可以怎么样数?桃子呢?(一个,一箱,一筐……)
4、 提出疑问,开展互相解疑的活动。
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同一种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词。如:一只鸭子,一群鸭子;一只小鸟,一群小鸟;一个苹果,一堆苹果,一篮苹果,一筐苹果………)
五、 指导书写
1、 出示“牛,羊”,学生观察,说说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牛的竖要出头,竖要压竖中线;羊的竖不能出头,竖也是压在竖中线上的。)
2、 师范写,生练习。(书空)
3、 学生写,师巡视指导。
综述
本课依据课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作到认字和学词相结合,学词和认识事物相结合,鼓励学生在诵读中熟悉量词的用法,逐步学习正确使用量词。本课12个生字,在字音上,“苹,杏”是后鼻音,“少”是翘舌音,上课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音。“杏,桃,苹”的偏旁和字义有关,要提醒学生注意。韵文浅显易懂,节奏感强,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儿童朗读。因此在学习韵文这一块注重学生朗读,用比赛读,展示读,拍手读这些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能基本读懂课文,理解树的年轮、树冠的有关知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进行了寻找秋天的足迹系列活动,同学们从树上找到了秋天,原来五颜六色的树叶就是一个季节变化表。其实,看似平凡的树,还深藏着许多的科学奥秘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有关树的文章《院子里的悄悄话》,(板书)相信大家一定会有非常大的收获。看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板书。
二、读阅读提示,看看向导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三、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
1.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老师补充两个要求:
(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不仅要交流读懂了什么,还要提出不懂的问题,通过大家的交流读懂课文,收获知识。
2. 学生按要求自学: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己读懂的内容。不懂的地方标上问号。
3. 交流收获,质疑。同桌互相说说,互相解答。
4. 全班交流收获,有问题实在弄不懂,提出来,大家交流解决。
(1)筛选问题:哪些有利于我们理解课文?哪些与课文关系不大,可以课外通过查阅资料、讨论解决?
(2)让学生通过画一画、讲一讲、改一改等方法,理解:年轮、树冠、气候等词语。
(3)让学生通过问一问、谈一谈等方法,互相释疑,理解课文。
四、教师:
这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谈得很热烈,从小槐树和老槐数的'悄悄话中得到了很多科学知识。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那么,你喜欢老槐树和小槐树吗?他们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老槐树和小槐树的故事,同桌两个一人当老槐树,一人当小槐树,分角色在在来读读他俩的悄悄话。声音要轻。
六、,布置作业:
大自然就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树木就是他的宠儿,人类的朋友,不仅教给了我们知识,而且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那么,假如你就是校园里的一棵树,你想跟同学们说些什么悄悄话呢?
教后反思:
一、教学设计是科学的。这是一阅读课文,阅读课文就是要让学生运用过去学过的一些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自己去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遵循这个原则,我设计了质疑、自读、交流、画画、改改、讲讲、体验分角色读、想象谈话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读懂课文,符合阅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学生学习常规好:活动有秩序,积极思维,举手发言,勇于质疑,认真读书。
三、问题是多方面的:
1. 估计学生不足——备学生不充分。教学任务没有完成,30分钟的课,内容安排过多。
2. 学生质疑内容太宽泛,不能紧扣课文内容提问题,占用了太多的时间。
3. 读书时间少,不够充分。
重建:
1. 今后要加强质疑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筛选,选择、围绕重点问题,展开读书,充分读书,把读书的权利和时间还给学生。
2. 引导学生在读书的同时体验角色,走进故事,分角色朗读,在读中更好的理解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认读带有木字旁的字,引导学生发现,许多字都有相同的偏旁,可以联系起来记。
2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字,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主动识字的兴趣。
3、学会比较形近字,并能认真书写。
4 、通过读句子和朗诵古诗,达到巩固积累语言文字的目的。
二、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利用汉字偏旁表意的特点提高识字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玩一个有趣的转盘游戏。(显示“木”)小朋友们认识这个字吗?
二、“我会认”出示转盘
过渡:听到同学们的回答,“木‘字的朋友也来了,你们瞧。(点出转盘)
A、你们认识吗?(引导学生自由认读)
B 、请3—4位同学大声认读。(注意读准字音)
C、学习小组开火车认读。
D 、这8个字里藏着一个秘密,聪明的小朋友一看就知道。(引导学生观察转盘上的8个字与木的关系)
E、为什么这些字里都有个“木”字呢?请各小组的同学讨论。如“机”,原来的意思是织布机,后沿用为机器。“休”,可以理解为人*在树旁休息。
F、做游戏“玩转盘”,猜字谜。
G 、课外延伸:除了老师带来的这些字以外,你还能想出哪些字是木字旁的呢?(想一想,找一找,记一记。)
三、“我会读”
1 、激趣导入;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有趣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有许多小朋友们常见的字。(点出“我会读”)
A 、小男孩在读什么?(出示电影院)你会读吗?你是怎么会读的?(引导学生说)
B 、引导学生观察:标牌大都挂在大门边或大门上,你们注意过吗?结合图,出示书中的6个标牌,学生自由读。
C 、出示6幅图,学生互相讨论,交流选出合适的标牌贴在图上。
2 、识字比赛。
在展示台上有很多标牌,请各小组的同学找到自己会认的字后,把它轻轻地摘下来,等一会儿介绍给大家。如果你遇到不认识的字,也可以先问问同学或老师,再把它记下来。最后看哪个小组对的字最多。
A 、分小组活动,讨论,认字,摘卡片。
B 、活动交流
C 、教师抽查奖励
3 、引导学生发现识字发法。
A 、小朋友们会人这么多字,能不能告诉老师,平时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字?
B 、原来,在商店的广告牌上,路标上,高楼大厦上,我们都可以认识很多很多的字。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C 、模拟情境表演:现在我们在大街上,这位同学遇到了不认识的字,可以怎么做?
4 、巩固练习,做游戏“爬好汉坡”
A、每小组发一张空白山坡图,小组的每位同学都贴出几张自己准备的标牌,读一张上一级,看谁先爬到山顶,谁就是可以拿到山顶的“好汉旗”
B、各小组做游戏,教师巡视,检查。
四、扩展练习:
从家中的'包装袋,废报纸或纸盒上找出汉字,剪贴到自己的识字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区分字形相近的字,力求书写美观、工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写一写
1 、出示生字。
A 、请小朋友们仔细比一比,这些排在一起的字有哪些地方不同,自己选择说一组。
B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说,教师巡视、参与。可以引导学生用猜字谜的形式说。如:多一笔:“十”字下面加一横“土”
“日”字里面多一横“目”“小‘字去钩多一撇“少”
变一笔:“天”的捺笔变弯钩“无”
“手”的竖钩变弯钩“毛”“田”上出头下弯钩“电”
写字。
A 、强调关键比画。
B 、注意强调写字姿势,教师巡视。
C 、请同学把自己感觉最满意的作品摆在实物投影下,让全班同学欣赏、评价。
二、我会读
1、出示三句话。
A 、看谁读得最认真,能发现这三句话中相同的地方。
B、学生自由读,再同桌互相读。
2、教师抽查。
A、指名学生读。
B、这样的句子我们好象在哪里见到过,考考谁的记性好?(南瓜越老皮越黄)
C、扩展
加入几幅电脑动画,如:刮风的画面,风越来越大,小朋友的个子越长越高。夏天到了,越来越热。
三、读读背背
1 、激发背古诗的积极性。
过渡:同学们平时都很爱背古诗,现在就请把自己爱背的古诗展示给同学们,看看哪位同学记住得最多。
A 、学生自愿参与。
B 、背完后,评选出背古诗的小能手。
2、今天又要介绍一首新的古诗《锄禾》,一定有同学听到过这首古诗,会的同学可以跟着老师一起读。
A、出示挂图,配乐,范读。
B 、吸、引学生并激发他们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发跟读。
C、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古诗读正确。(自己读,与同桌互读,4人小组和读)
D、教师抽查。
E 、学生评议,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
3、感悟诗意。
A 、学生反复朗读后,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感悟做动作。
B 、学生做擦汗的动作,可以借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诗意。(天人、活重)
C、知道背诵,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避免拖腔拉调的齐读。
四、课后延伸
找一找还有哪些诗或儿歌是写农民伯伯的,读一读,背一背,看谁记得多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跳水》教案03-09
小学语文《家》教案03-04
小学语文教案09-04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2-02
小学语文《春》教案01-29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2-30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01-10
小学语文《鲸》教案01-13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