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推荐度: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推荐度: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4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实物的探讨和研究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分数概念的初步构建,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设想:
“分数”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概念教学要注重教学活动的过程,即在教学领域内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来龙去脉”,学习才会充满兴趣和动力。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去做:
一、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我设计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如:“分苹果”的情境,在突出平均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分数的含义,从而引入新课。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与尝试中体验到分数的产生过程,在教师的梳理与指导下初步感知分数的概念。
二、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本课当中我充分的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折一折”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三、创新练习,让概念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度
概念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用分数自身魅力可以让概念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度。因此,我设计了从图形中找分数,折纸发现分数,借助图形寻找分数等活动,既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又让学生体会到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导(3分钟)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水、水果和月饼,请同学们分一分,怎样才公平。(课件出示情境图)
1、提问:如果把4个苹果分给2个人,怎么分才公平合理?
2、那2瓶水要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又分几瓶呢?
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在数学上称为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现在只有1个月饼也要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又该分多少?(一半)
一半该怎样表示?能不能用一个数来表示一半呢?谁知道?(指名学生回答)
揭示课题:一半可以用这样“1/2”的数表示,像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思(1分钟)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一半”怎么分?
三、议(17分钟)
1.认识1/2(课件演示)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一半正好是两份中的一份,这一份我们就说它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师边说边指月饼图)
提问:左边一份是这个月饼的1/2,右边一份呢?(也是1/2)。
小结:也就是说,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1/2。(同时教师板书)
2.认识1/3和1/4
(1)提问: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
(2)提问: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
3.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完成预习提纲任务一)
示范:先写一条短横线,表示平均分,然后把平均分的总份数写在短横线下面,叫分母;最后把表示其中的份数写在短横线的上面,叫分子。(板书1/2),读作二分之一。
4.把一张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并涂色颜色。
5.折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师:想不想用刚才的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来表示四分之一?请看要求:用这些纸先折一折,然后也用斜线表示出你认识的四分之一,并在上面标出四分之一。
四、展(6分钟)
(1)展示几个表示1/4的作品。
请学生汇报。
师:刚才这个同学涂出了…形的1/4,有谁表示出了其它图形的1/4,请举起来。(将每种图形各收一张,师问:涂色部分是它的1/4吗?然后依次贴出)
(2)提问:为什么图形不一样,图中的涂色部分却都能用1/4来表示呢?(生说:因为都是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
小结:不管什么图形,只要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3)判断涂色是不是1/4
五、评(3分钟)
通过折一折、涂一涂操作活动,我们已经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和组成,还会读写几分之一。
过渡:大家学得真不错,那还敢不敢继续挑战吗?请看:图形中的涂色部分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呢?
六、检(8分钟):
1、第91页做一做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预习提纲任务四。(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拓展练习。
七、练(2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月饼的1/2。
1......分子(其中的1份)
—......分数线(平均分)
2......分母(平均分的总份数)
读作:二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方法与过程目标:
在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认识的渗透。
教学准备:课件、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若干、水彩笔,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故事情景,引入课题。
森林里住着两只熊:
一天,熊大和熊二一起去找食物,它们找到了4个大苹果。
你说它们应该怎么分?为什么?
第二天,熊兄弟又一起去找食物,这次,它们找到了2个大
苹果,它们每只熊可以分得()个。
第三天,熊兄弟又一起找食物,找的很辛苦,只找到了1个大苹果。两只熊傻眼了,应该怎么分呢?每只熊分到()个。
二、动手实践,探求新知;
(一)认识1/2(二分之一):
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写成分数是1/2,短短的横线就象一把刀,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了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齐读一遍)
2.自主活动,巩固1/2的意义:
(1)请用一张圆形纸试着折出它的1/2,并用彩色笔涂上喜欢的颜色。
(2)成果展示:谁愿意把你的成果贴到黑板上,并说说你是怎样得到它的1/2的?追问:涂色部分是它的1/2,空白部分呢?
3.为什么不同形状都可以用1/2来表示?(它们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4.创设争辩情景:“把一张纸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对吗?”(强调平均分。)
5.联系生活: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1/2表示?学生举例。(渗透单位1)
(二)自主认识其它分数:
1、认识1/4
要得到一张纸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教师演示把一张纸平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四份之一。
(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你还想认识哪些分数?(学生自由回答)
3.请从桌上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中任意选一种图形,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出你喜欢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展示成果(贴、写))
【设计意图: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分数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迁移类推。教师顺思而导,学生顺思而学,既引导学生学会“思”,再顺着学生的“思”进行指导、点拨,让学生的“思”得到升华和提高,从而使知识得以解决。通过学生的“思”而发挥学生的学,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对于小学中段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只靠观察和思考是不够的,往往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领会书本上的概念、公式、意义和法则。学生的实践操作最大的特点是参与到手脑并用的活动中去,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广阔空间,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4.全班汇报:你认识了哪些分数?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分数的?
(学生汇报演示,展示作品,在黑板上写出分数。)
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相机点拨,重点交流1/4的不同表示方法。
【设计意图:交流汇报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交流得到分数的过程,呈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突出知识的本质。根据编者的意图这个环节要突出四分之一的研究和学习,采用动画演示四分之一的不同折法,巩固对四分之一的意义的理解,明白虽然折法不一样,形状不一样,但都是“将同样的纸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一份都是它的四分之一”这一数学本质问题。】
三、引导发现,归纳认知。
1.引导发现:齐读黑板上的分数。刚才同学们创造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点?
2.归纳认知:象1/2、1/4、1/8、1/10-----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我们今天重点学习几分之一。(这些分数都表示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几分之一。)你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学生介绍分子、分母、分数线)
3.质疑学习: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帮助小学中段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养成反思学习过程,质疑问难的好学习。】
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说分数。生活中处处有分数,请你联系生活实际,用几分之一说一句话。如我家有三口人,我占全家人口数的1/3。
2.找分数。从智慧园的题目中找出分数,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多媒体展示情景图。
机动练习:
1、91页做一做第1题
2、.练习二十第1题:判断图形中的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不对?
五、总结回顾,促进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了哪些认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把……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1-----分子
写作
—-----分数线
2-----分母
读作:二分之一
(学生作品展示)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一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是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在引入新课时,通过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苹果”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在新课学习完后,又鼓励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分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小组合作,交流思考。
本节课中,我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三.动手操作,勇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节课我最大的体验是: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操作,学习活动过程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实物的探讨和研究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分数概念的初步构建,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体验分数产生的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郊游的时候,小明和小红遇到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原来他们在分月饼,我们能不能帮他们公平的分一分?
生:平均分才公平。
师:那每个人得到几块呢?
生:6÷2=3每人分3块。
师:嗯,你说的真好。我现在拿出四块来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才能公平呢?
生:还是平均分,用4÷2=2每人分2块。
二、师:你说的真完整。我现在再拿出一块来分给两名同学,你说我应该怎样分才公平呢?
生:还是平均分,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一人分半块,就是每人分一半,这样就公平了。
师:噢,对,你说的很有道理。
师:那么,这半块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分数”。师板书“分数。
师:那么这半块月饼怎么用分数来表示呢?刚才老师在分月饼时是怎么分的?
生:平均分。
师:分了几份?
生:两份。
师:每人分得多少?
生:两份中的一份。
师:对也就是二分之一。那么二分之一怎样写呢?
教学写分数“二分之一”
师:拿出练习本跟着老师一起写:先画一条短横线,表示平均分。(师边说边板书)平均分成两份就在分数线的下面写“2”,(师板书)每人分到的都是两份中的1份,就在分数线上面写“1”。(师板书)
三、师:这个二分之一表示的含义就是,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
四、我们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谁来说一说下面这个月饼是怎么分的?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同桌讨论)抽生回答。
师:唉呀,真厉害。
五、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分数的每一部分都有名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师:真棒,读的非常正确。
六、老师带来了几个图形,看看下面的图形它的涂色部分应该是几分之一呢?应该是几分之一,理由。
七、下一个判断对错,运用我们刚才所学的知识来判断一下。
八、我出一个难题的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
九、师:好,请你拿出方形纸下面,,创造一个分数,可以折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也可以折出它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等等,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谁来汇报一下?(生折师巡视)
师:大部分同学都坐好了,看来是都折完了,谁愿意把你折的展示给大家呀?(指生展示)
生:我先把正方形角对角折,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上其中的1份,涂色的部分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生:我是把这个正方形边对边的对折,就把它平均分成了4份,涂上其中的1份,涂色的部分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师:刚才大家的.折法不一样,但是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四分之一呢?
生:都是把图形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部分是其中的1份。
师:对,只要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生:第二个图形的涂色部分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因为平均分成了四份,应该用四分之一表示。
师:同样的图形,用不同的折法表示出了相同的分数。
十、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继续走近分数,了解分数,去探索有关分数更多的奥秘。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
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按照课程标准“数学
教学
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基本精神。本节课试图把各知识点教学用一系列的活动串联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合作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的参与数学活动,认识分数,充分体验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努力实现课堂上学生自身多种感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立体的多维互动这一指导思想。
【学生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分数”对学生
来讲是陌生的,但“物体或图形的一半”都是学生熟悉的。因此教师充分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亲自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如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物体或图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桥梁。“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如学生在用各种图形折一个喜欢的分数这一实践活动中,个人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获得成功的经验,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把谁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冲突
1.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
结合学生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平均分”。
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数学来表示“一半”。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揭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数学教学应以使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为基本追求,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数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课始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不仅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的前提自然展现,且使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孕育而生。]
二.活动―建构
(一)着力建构二分之一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1)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
结合学生交流,师揭示:“一半”可以用1/2表示。
(2)这一份是蛋糕的1/2,那一份呢?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设计意图:平均分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教师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是以平均分为基础的。]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折长方形纸的1/2
a.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1/2涂上颜色。
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c.深究:
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
[设计意图:1/2是分数认识的重点,由实物到图形并让学生动手操作,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强化就平均分的理解。通过动手折1/2,说出自己的折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观的体验理解了1/2的意义。]
(2)折其它图形的1/2
a.从刚才分的学具中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纸片,折一折,找出它的1/2涂上颜色。
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c.深究:
(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的图形)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2来表示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图形动手折它的1/2,体现了尊重学生、教学民主的思想。在此过程中又完善了1/2意义的理解。为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打下基础。]
3.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1)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2)小结:
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2.
[设计意图:此题围绕本课重点,有效巩固了所学认识,进一步巩固对1/2意义的理解。]
(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1.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2.操作:
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几分之一。
3.交流
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设计意图:在充分认识1/2的基础上,扩展对几分之一这类分数的认识和理解。]
(三)学写分数
1.指导书写:教师指导学生写,学生书空。
2.看图写数:引导学生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看图写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学生不但学会了写分数,还进一步巩固了对几分之一意义的理解。]
三.总结质疑、完善认识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帮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为进一步学习分数打下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91、9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判断等能力。
3.促进学生提高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教具准备:
月饼实物图、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诱趣激学
导语:“同学们,孙老师早就知道我们学校的学生个个聪明机智,反应很快。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个小比赛:比比谁的手势快。”(听问题出手势。)
师说问题。
1.有6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块?手势表示。
2.把两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又分几块呢?手势表示。
3.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多少呢?手势表示。
[第3个问题学生可能知道,但在用手势表示时可能不知所措。]
引导:我看到大家的手势有点乱,有的同学可能知道,但不能用手式表示出来,是不是这样呀?好,别急,先用语言告诉我每人分多少?
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这块月饼的一半。
[如果学生表述不清楚,教师进行引导]
板书:一块月饼 一半
引导:那我们先来看看这块月饼的一半是怎么得来的?
课件演示:将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
问:是这样分吧?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分的,得到的是这块月饼的一半呢?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关键是认识“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引导:把这块月饼平均分,也就是使分得的两块大小相等,这样就得到这块月饼的一半。那这块月饼的一半还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
学生会回答:不能。
引导:像这样的“一半”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表示了,这就是刚才同学们不能用手式表示的原因。有谁知道这个数怎么表示吗?
学生能答出:二分之一。
板书:二分之一。
引导:二分之一,用数字可以怎样写呢?老师在黑板上写,看和你想得一样吗?
教师板演。
问:谁看清了老师是怎样写的?指导学生书写,适当指导。
引导:知道这是什么数吗?(生:分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情境教学,在复习“平均分”的基础上,从每份是整数过渡到每份不是整数,自然引出分数。前两个问题是为了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后一个问题对学生发出了挑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所以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物体的“一半”。]
二、凸现主体,顺思导学
1.认识图形的。
引导: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表示。(出示一个圆形)老师这有一个圆形,谁能表示出它的呢?
指名尝试,用阴影表示其中的,并写在圆上。
引导这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得到圆的的,加深学生的认识。
2.创造图形的。
引导:在同学们的桌上有一个长方形,请你想办法表示出它的。
学生自主尝试。
指名汇报、展示不同的折法,强化认识。
引导:同学们想一想,虽然我们折的方法不同,得到的每一份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能用表示呢?
重点理解: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问:在刚才同学们的回答过程中,有一个词是很重要的,谁听出来了?
随学生回答重点标注“平均分”。
问:为什么这个词最重要呢?说说你的想法。
重点强调:只有平均分才能得到分数。
3.判断:下面图形中涂色部分用表示对吗?
注重学生说理的指导。
[设计意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顺应学生的思维,回味并理解的意思,进而引导学生由对具体月饼的认知过渡到对图形的的认知,提高了学生抽象概括能力。这样安排既遵从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也适合儿童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把知识的教学以恰当的活动形式作为载体,形象直观,一举多得。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学习新知,在学习新知中锻炼了能力。以游戏自创的形式折出不同形状图形的,建立的表象。巩固了对所学分数的进一步认识,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
三、迁移类推,引导探学
1.认识。
引导:刚才把一个月饼、一个圆平均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出示一个圆,通过对折平均分成4份,贴到黑板上)像这样,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给其中一份涂色)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呢?
学生能答出。
指导学生叙述完整: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板书:四分之一。)
问:写成数字形式谁会写?(指名板书。)
问:谁能上来指一指哪里也是这个圆的呢?(学生上前指。)
2.探究。
引导:同学们现在又认识了,如果让你们自己表示出一个图形的,能不能做到?老师有两个要求,一是从纸袋中任选一种图形,表示出它的;二是折完后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学生先独立思考,之后在小组交流。
指名代表小组汇报、展示。
重点理解:只要是把图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迁移类推。应用刚才的得来,推导得到。这一环节可以说教师顺思而导,学生顺思而学,既引导学生学会“思”,再顺着学生的“思”进行指导、点拨,让学生的“思”得到升华和提高,从而使知识得以解决。通过学生的“思”而发挥学生的学,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只靠观察和思考是不够的,往往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领会书本上的概念、公式、意义和法则。学生的实践操作安排,其最大的特点是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手脑并用的活动中去,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广阔空间,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本环节中,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让他们的创造性尽可能地发挥出来。]
四、自主探究,应用促学
1.判断分数。
师:(指黑板上的分数)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那你们能不能判断下图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如果能是多少?
2.写分数。
下图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3.看分数涂色。
4.找分数。
同学们不仅认识了分数,还会判断分数。现在我们去游乐园,看看在那里能不能找到分数。(课件出示主体图,指明学说,其他学生评判。)
你还能再说出这样的一个分数吗?
5.创分数。
引导:拿出长方形纸,先想一想你能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然后试一试。
6.动脑筋。图中的各涂色部分分别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情况。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生活信息为主要内容。练习形式由简到难,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生活性、研究型和参与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让学生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加深对分数的认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五、全课总结,疏理评学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通过这节课,疏理一下自己在知识、能力方面都有哪些提高。
[设计意图:总结部分好比一幕话剧的结尾,其意义与序幕、高潮一样,画龙点睛更是丝毫不能忽视。让学生疏理一下在知识、能力方面有哪些提高和收获。把课堂内容和课堂总结融为一体,使课堂的开始引人入胜,总结扣人心弦,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协调完美。]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p91--103)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学生回顾落实有关的分数的意义、结构、大小比较、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基础性知识。
2、能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二、发展性目标:
1.通过动手、观察、思维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2.学生主动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使他们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难点:
重点:
回顾落实有关的分数的意义、结构、大小比较、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基础性知识。
难点:
培养学生利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今天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老师非常高兴!同学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看哪个同学坐得最好,听得最认真。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老师给你们说一个谜语来猜猜,看哪个同学最聪明。
四角方方,薄面白净,传播知识,它打先锋。(猜一学习用品)
生:纸。
师:你真聪明。(出示纸)如果把纸对折,就是把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再对折就是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再对折就是平均分成(8)份!每份就是它的(),。。。。。再折下去还可以得到更多。
师小结:如果把一个物体或图形等平均分的时候,就会产生分数。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分数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谜语导入本堂课的内容,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谜底是纸,为下一个环节的折纸做铺垫。)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初步构建知识网络
仔细观察下面几幅图,看看哪些能用分数表示?请同学们把手中的学习纸折一个下面你喜欢的图形,涂上颜色,这个图形表达是哪个分数?把它写下来、并和同学交流这个的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分数的.组成,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抽取其中一个分数指名让学生读,并说一说意义。
2、在说意义的基础上引导板书分数的结构。
3、比较大小
问:你能比较上图中哪两个分数的大小?(生自由比较)
问:你是怎样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分数的读、写,分数的结构及意义等基础知识,根据自己的折纸涂色,来比较分数的大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进行活用。)
①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
图3与图4的大小比较,指名让学生比较,并说明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明确份数相同,取的份数越多,分数越大。)
②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
图1与图2的大小比较,指名让学生比较,并说明你发现 请Word版精品试题: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教材第90~91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读写分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思维,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会读写分数;
教学难点:借助具体的'实例,说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展示、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利用中秋分月饼的故事,引出课题——几分之一。
二、解决问题,深入理解
1、让学生思考一份月饼怎样表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整个月饼的。
2、板书;读作:二分之一。
3、带领学生分析意义。
三、举一反三
1、运用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形式。
2、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用其中一个分数,讲授并板书出分子、分母、分数线的位置。
四、折纸游戏
1、请学生拿出老师课前准备的纸,折一折,并用笔画出他的四分之一,老师巡回指导。
2、请学生起立展示,并总结方法。
3、让学生联系生活,并举例用分数表示。
五、课堂练习
闯关游戏
六、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教师引导完善。
作业布置:
用自己喜欢的形状的纸折出八分之一并用颜色表示出来。
板书设计: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1、 本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而且只是较为抽象。无论从其意义以及读写法都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学好本单元内容才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分数等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我们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的。
2、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几分之一即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分数,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数的简单应用等几部分。教学内容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
1、 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和几分之几,并且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和各部分名称以
及分数的大小。
2、 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 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一课时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地对几分之一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
2、为学生提供数学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课件、不同形状、大小的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中秋节到了,妈妈打算把买来的月饼与邻居张奶奶一家共同分享。课件出示:
1、把4块凤梨月饼平均分给2家人,每家分得几块?
2、把2块蛋黄月饼平均分给2家人,每家分得几块?
3、把1块豆沙月饼平均分给2家人,每家分得几块?
二、探究新知。
1、认识 。
(1)教师明确: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 。
(2)教师提问:另一份是这块月饼的几分之几?为什么?
(3)学生交流。
动手操作:任意拿出一张纸,折出它的 。
学生汇报:把得到 的贴在黑板上。
(4) 教师提问:折出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是它的 ?
(5) 教师演示:拿起一张长方形纸任意撕成两半,举起其中一半问:“这是长方形的 吗?为什么?
2、认识 。
教师出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几分之几?
学生汇报: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三分之一,写作 。
学生互动:互相说一说 表示的意义。
教师明确:像 、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认识 。
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正方形纸表示出它的 ,在图上标出,并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得到 的。
分组汇报,并把学生得到的 贴到黑板上。
教师提问:(1)折出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是正方形的 呢?
(2)你能说这个 表示的意义吗?
教师明确:要想得到谁的几分之一,就必须把谁平均分,同时得到的分数就是对谁而说的。
老师提问:你能再任意说一个分数吗?你们所说的分数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老师边明确边板书:分数中,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作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作分母。
1 ……分子
— ……分数线
4 ……分母
4、 比一比。
出示教材第91页的例3.
小组讨论:观察这两组分数,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 > 。
生2:我发现 > 。
生3:我知道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少。
生4: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多,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
三、课堂作业。
1、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分数。
2、邻居家的奇奇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涂满了颜色,请你想一想,每种颜色各占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2——73页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在这些变化中还存在许多数学问题。
你对哪个时期印象最深?了解到什么?
二、讲授新课
他们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多少是一半?一半怎样表示?(小组交流)
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3、有没有什么符号可以表示一半?
出示:1/2 读作二分之一 这样的数,我们叫它分数。
4、教学书写:
先写“—”,再写“2”,最后写“1”
5、胎儿头长占身长的一半,也就是多少?
用纸条表示胎儿的身长,怎么表示一半?
6、婴儿、成人的头长也能用1/2表示吗?用纸条折一折,涂一涂,表示一下。
指出头长在哪儿?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成人呢?
7、今天,我们认识了3个分数:1/2 1/4 1/8
8、学习书写:
1/2:先写“—”,再写“2”,最后写“1”
分数就这三个吗?你还知道哪些分数?
三、小结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读作二分之一
读作四分之一
1/8 读作八分之一
教学反思:
通过看图和实际的操作,学生对分数的含义认识比较好,知道分母、分子的意思。分数的认读需要加强练习,一部分学生习惯从分子开始读,导致错误。
第二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图片)涂色部分是多少?
出示分数,学生涂色
二、讲授新课
1、成年人的头长占整个身长的多少?
2、成年人上身的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
3、八分之三是什么意思?(小组交流)
你能在这条线段上表示一下吗?
4、 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 分子
—— 分数线
8 分母
5、成年人下身的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你能说一说,写一写吗?
6、成年人的上身长还是下身长?(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三、练习
1、 自主练习2:看分数,涂颜色
2、 自主练习3:火眼金睛辨对错
说一说对不对,为什么?
3、 自主练习4:先写出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先自己写一写,再在小组中交流。)
4、 自主练习5:写出下面的分数
5、 自主练习6:先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填空。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3 分子
—— 分数线
8 分母
教学反思:
分数的比较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强巩固与理解。
第三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巩固练习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分数,学生认读
出示分数,学生比较大小
二、讲授新课
1、你会比较下面每组分数的大小吗?
1/4 1/9
2、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总结方法:
当分子相同,分母不同时,哪个分数大
5、你会比较下面的分数吗?
1/2 和1/4 1/5和 1/4
三、练习
1、自主练习7:同位互相合作,完成练习
2、自主练习9:填空
进行小竞赛,看谁填的又对又快
3、自主练习10:你能照这样摆下去吗?
(先自己摆一摆,再填空,在小组中交流。)
说说,你发现了火柴棒的根数有什么变化规律?
4、自主练习11:小小设计师
花坛面积占整块地面积的几分之几?
自己设计一个花坛,说说你设计的花坛占整块地面积的几分之几?
5、自主练习12:数学手抄报
估一估,“小小发明家”栏目大约占手抄报的几分之几?
“名人名言”栏目大约占手抄报的几分之几?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6、知识长廊:读一读,了解分数的由来与发展。
教学反思:
异分母分数的比较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开始时可以借助图画来观察、理解。慢慢地过度到抽象的分数比较大小。
第四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信息窗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简单的的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索,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分数,认读
2、2/7是什么意思?
3、举例说一个分数。
二、新授:
1、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当你长大成人的时候,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吗? 出示挂图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3、出示问题1:成年人的`躯干和下肢共占身长的几分之几?
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吗?(小组内交流)
汇报:
3/8+4/8=7/8
全班交流算法:
(1)3/8表示8份中的3份,4/8表示8份中的4份,3加4是7份,8份中的7份就是7/8。
(2)3/8是3个1/8,4/8是4个1/8,3个1/8加4个1/8就是7个1/8,即7/8。
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
4、出示问题2:成年人下身比上身长几分之几?
这个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自己完成)
汇报自己的算法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算一算
先看图,弄清图意再解答。
2、自主练习2
学生自己完成练习
同位互相检查。
补充类似练习,适当扩展延伸。
3、自主练习3
指名说说图意
同位互相涂一涂,完成练习
问题:一共涂了几分之几?
谁涂的多?多了几分之几?
四、小结
板书设计:
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3 / 8 + 4 / 8 = 7 / 8
5 / 8 – 3 / 8 = 2 / 8
教学反思: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较好,但是个别学生还需要加强练习。有时候,在练习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因此必要的练习必须加强。
第五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内容:完成练习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4
出示挂图:小组开火车竞赛
2、自主练习5
指名读题,了解题意
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全班订正
3、自主练习6
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小组交流,完成填空
4、自主练习7
出示挂图,指名读题
做一朵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做一颗五星比做一面红旗多用了几分之几?
这张纸用完了吗?
5、自主练习8
独立完成,要求正确、迅速,书写工整
6、聪明小屋:
教师出示四个学生名字的卡片,小组合作,按照身高关系排排队。
说说你的推理过程。
7、你知道吗?
出示小知识,自己读一读。
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三、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一些各种各样的练习,学生对分数部分知识的学习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提高。
第六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一些拼图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过程:
一、导入:
看,小奇和小玲在玩拼图游戏。我们来看看他们拼的怎么样?
出示图画
二、我学会了吗?
1、小奇和小玲各摆了这个拼图的几分之几?
2、他们共摆了拼图的几分之几?
指名列算式,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谁摆的多些?多几分之几?
指名列算式,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丰收园
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
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综合的小练习,学生们进一步地巩固了所学习的知识,教学效果比较好。在教学中,也要适当增加一些练习,帮助他们巩固知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结合直观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平均分”及分子、分母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为进一步认识分数积累感性经验。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出示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
2、引导学生把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平均分。
(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
(2)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瓶?
(3)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二、展开
(一)认识1/2
1、讨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
2、思考: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一半,它就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3、介绍“二分之一”的写法。
4、讨论:右面的这一份能不能用1/2来表示?为什么?
5、得出结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6、拓展:你还能把什么物体平均分,表示出它的1/2?
(1)请学生从老师课前提供的学具中任选一种,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
(2)自己想一个物品,说一说怎样可以得到它的1/2。
(二)认识几分之一
1、启发:刚才,我们一起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那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3份、4份、5份,……又应该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呢?(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
2、小组里议一议: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应该是它的几分之几?
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
5、拓展:请学生自选一样物品,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6、辨析:有几个小朋友是这样表示1/4的,对不对?为什么?(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题的四幅图,让学生看图议一议,再作出判断并说明道理。)
(三)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观察比较: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1/2、1/3、1/6、1/8、……,它们都是分数。观察这些数,它们都由几部分组成?
2、结合具体的例子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举例说一说。
(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猜一猜:有两块同样大的月饼(课件出示两个圆),小明吃了其中一块的1/2,小丽吃了另一块的1/4,谁吃的多?(
2、交流猜的结果,借助图形验证猜测。
3、继续猜一猜:有三块同样的巧克力,三个小朋友分别吃了一块巧克力的一部分,大约是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一?
4、比一比: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应用
1、介绍生活中的分数: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与分数有关。
2、观察黑板报(“想想做做”第六题中的图):说说这些栏目分别大约是这块黑板的几分之一?
3、向课外延伸: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做一个用心的人,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一定还会发现更多的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估一估一系列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呢?(赏月、吃月饼)(课件)同学们爱吃月饼吗?(爱)
师:这里有4块月饼,怎样分给两个小朋友才公平呢?(课件)
生:一人分2块,这样才公平。
师:数学上把“公平、一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如果有两块月饼,又该怎么分呢?(课件)
生:每人分一块。
师:现在月饼只有一块(课件),还能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吗?
生:能。(师板书: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师:每人分得多少呢?(半块);半块用哪个数表示呢?用我们学过的数能不能表示出来呢?(不能,学生猜测1/2)师:对!就是 1/2,(课件出示1/2),谁知道1/2是个什么数?
生:分数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初步认识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经历由整数到分数的过程,着眼一个“探”字,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知道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认识1/2
师:谁能结合刚才分月饼的过程说一说1/2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 表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板书: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指名学生再次说说1/2的意思
师:(师指另一份月饼)那这一份呢?(让学生明白另一份也是这个月饼的1/2) 师:现在同桌相互说说1/2的'意思。
师:1/2怎么写呢?(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先写一短横—,表示平均分;再写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了两份;最后写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1/2怎么读呢?(生读一遍,再书空写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初步感知分数“1/2”的含义,学会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2、理解1/2
(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
师:大家想想,半块月饼可以是 1/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是这样分的?
生:一个苹果、一个蛋糕……(用生活实例完整地说一说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动手折一折
师:其实,我们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上也都藏着 1/2,想不想把它找出来?
请看要求(课件出示:先折一折,再把它的 1/2涂上颜色)
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含义。
师:(巡视指导),做完的同学同桌互相小声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张纸的 1/2 的?(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生1:我把这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生2:我把这张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1/2。
生3:我把这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师:追问,这些图形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出1/2?
生:都是把这些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
师:对!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
【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发展自己,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 1/2,丰富1/2的表象。着眼一个“动”字。通过有意识的追问,使学生感受到: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3、判断1/2,引出1/4
师:老师也折了几种图形,涂色部分是不是它们的1/2呢?请大家用手势判断“对”或“错”,看谁反应快!(课件出示:) 生1:第一一个对,因为它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 1/2。
生2:第二个错,因为它不是平均分。
生3:第三个不是1/2,应该是1/4。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练习,进一步明白1/2的含义,同时巧妙的引出了】
4、 探索 1/4
(1)、认识1/4
师:谁来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是它的 1/4。
师:谁会写 1/4?
生:一生上台板演,全班书空。
(2)、探索1/4
小组活动: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并涂一涂。
师:小组先讨论一下不同的折法,然后再动手,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又多又好。
小组合作,小组交流,小组自愿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和全班交流。
同桌互相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师:追问:这些图形都相同,折法不同,为什么每份都能用1/4来表示?
生:都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都是它的 1/4。
师:很正确!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是它的 1/4。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理解 1/2的基础上,自然的掌握1/4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明白:相同的图形,虽然折法不同,但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用表示 1/4,进一步明确分数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来!睁大双眼到生活中看一看。
1、看: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课件)
2、播放:多美滋1+1奶粉广告。
东东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一看来了八人,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第九个人。
看广告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能想到1/4。
从哪个画面中联想到1/8?
生:第一幅画面,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8
从哪个面画中联想到的1/8?
生:第三、四画面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2
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
生: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生:1/9
如果开始就有9个人,平均分成9份,每人就得到这块蛋糕的?
(四)回归生活、全课总结。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分数,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就能发现它们。下面就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内容吧!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2
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内容简析:
分数在生活化数学和形式化数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是在学生对分数的生活化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最初步的数学化的整理和概括。本课主要学习“几分之一”的分数,了解它的产生和应用,会读会写,知道各部分名称,会进行简单比较。本课的知识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是数的认识的突破(从整数向非整数的突破),是认知结构上的新建,是思维上的一次飞跃。本课的学习将对认识“几分之几”的分数产生直接影响,对日后建立完整的“分数意义”有着特别重要的'启始作用。
设计理念:
我以“动态生成”和“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设计本课教学的。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运用平日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认知体验,动手“创造”分数,在讨论交流活动中学习新知,目的在于想充分展示新知的趣味性和奥妙无穷,让学生一接触到就能喜欢上,从而萌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这才是我们的目标,这才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教育教学观;更想寻求“生本”、“互动”、“生成”、“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新突破和新建构。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产生,了解它的含义;会读、会写“几分之一”的分数,知道分数个部分的名称。
2、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对分数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探究、交流的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通过谈话,明确学习起点
首先,直接告知学生本课要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接着,通过谈话了解学生对分数的了解程度。然后抓住其中一些有关分数学习的
有效信息,引入新课。
二、实践活动,建构新知
(一)实践、建模
1、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一个分数(如:1/2、1/4等)的产生,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和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
2、动手平均分物体,把你心中的分数做出来,画出来。(折纸活动)
3、展示创作成果
做好了的且愿意把成果展示给大家看的,把作品贴在黑板上。
4、讨论、建模
师:看,这些图形漂亮吧!其中蕴藏着许多分数的知识呢?
先判断这些图形的阴影部分都能用分数表示吗?在辨析中进一步强调“平均分”。
再以这些学生自行“创作”的图形为材料,组织讨论交流,在交流中明确其中的两层含义——
第一层:形状、大小都不相同的图形,只要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其中的一份相同,就能用同一个分数表示。
第二层:形状、大小相同的两个图形,同样都表示其中的一份,只要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的分数就会不同。
5、小结:像这些数就叫分数。
6、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7、规范读、写分数的方法。
(二)比较大小,深化认识
1、第一层:以学生“作品”为材料,比较“数形结合”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第二层:直接给出两个分数,比较大小。
由此,让学生得到体验: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一、练一练
1、下列图形中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
2、用合适的分数表示下面图中的涂色部分。
3、在○里填上“>”或“<”。
二、课堂总结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三、课堂延伸
请你在自己创作的图形中,再涂上几份。想一想,这时候该用什么分数表示?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并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 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数学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认识二分之一
师:同学们,瞧,这是谁?你们认识吗?
师:今天,喜羊羊和美羊羊两个好朋友来到了我们的数学课堂,它们想请同学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
师:你们看,它们带来了4个苹果,谁来帮它们分一分?
根据学生回答,副板书1、3或2、2或3、1.
师:你们最喜欢哪种分法呢?为什么?
引导孩子说出平均分的慨念,板书
师:你们看,他们俩还带来了什么?
师:这下又该怎么分呢?
师:可是现在月饼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吗?每人又会分得多少?
预设:每人分到一半
师:一半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吗?
预设:(1)用二分之一 (2)用0.5
师:二分之一你会写吗?
指名学生板演,订正。
师:通常情况下,我们先写一短横,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下面的2,叫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2份,最后写上面的1,叫分子表示这样的1份。读作:二分之一。
师:(指另一份)那这一份呢?可以怎么表示?请在你的本子上再写一次,指名学生板演。
师:你们看,他写对了吗?在数学上,像这样的数我们称它为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 同学们跟着老师读一遍,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直观认识,教学新课
1.理解二分之一的意义
师:现在谁能结合刚才分月饼的过程再来说一说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示范,再跟同桌互相说一说。
请2名同学说一说。
师:如果老师把这个圆片当作这个月饼(教师板演分月饼),将它平均分成2份,这一份我们就可以用来表示。
(1)体会实际意义
师:刚才我们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它的,那么它还可以表示谁的?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一下。
预设:把橡皮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把水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你们看,老师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2)动手操作活动一
师:其实,我们的数学图形里面也藏着很多二分之一,你们想把它找出来吗?
学习任务:请看大屏幕,一起来读一读红色的字。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长方形纸片,按要求操作,限时1分钟。
预设反馈:展示不同图形。
师:同学们,请看黑板,这几个同学找的二分之一对吗?
关键问题:这些长方形为什么折法不同,而且涂色的形状也不同,都能表示出二分之一?
2.判断二分之一,引出四分之一
师:没错,只要将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带来的'图形涂色部分是不是它们的二分之一?
师:想一想,如果老师给你一个正方形纸片,你能找出它的四分之一吗?(能)
学习任务:请看大屏幕,一起来读一读红色的字。( ....... )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正方形纸片,按要求操作。
预设反馈:展示大小不一的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关键问题:同学们,这些正方形的大小都不一样,涂色部分也不一样,为什么每份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
师:那你们会写四分之一吗?伸出你的手指我们一起写一写。
【特殊】师:看到同学们的方法,老师也想来试一试。你们看,老师的这种分法这样的一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吗?
是的,这个方法非常的特殊,请看大屏幕 课件演示
只要这两条线段经过正方形的中心点,就可以把他平均分成4份。
【小知识卡】你们看,这是多少你们认识吗?没错,在我国古代,人们分东西时候经常出现结果不是整数的情况,就渐渐有了分数,最初是用算筹表示的。后来,印度人发明了数字,就出现和我国相似的方法来表示。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就有了现在的分数。
3.猜想几分之一,创造几分之一
师:我们认识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们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学习任务:那么,你们能把你们说的这些分数表示出来吗?请拿出信封中的纸片,按要求操作。完成后小组成员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预设反馈:有目的地挑选比较好观察的几分之一。
关键问题:老师特别挑了一些图形,请你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
预设反馈:图形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只要把它平均分成几份,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4.相同的图形,比较分数大小
师:你们看,这两个同学都是把圆形进行平均分,一个是平均分成2份,另一个是平均分成4份,你们从中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学生说出,分得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三、巩固练习
师:看同学们学的这么认真,我们的村长慢羊羊也来到我们的现场,想来考考大家,请大家拿出我们的巩固练习单,花3分钟时间来做一做。
师:时间到,我们一起来校对一下.
练习1:一两个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这个分数来表示。
练习2:你是怎么知道的?
练习3: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师:你们都做对了吗?全对的同学请在你的练习单上打一个五角星。
四、课外延伸
同学们,你们看,如果老师把这个长方形用1来表示,那么请你估一估这个涂色部分可以用几来表示呢?空白部分呢?
如果老师继续往下分的话,还会出现很多很多的分数。像这样的我们称它为分数墙。请大家观察这面分数墙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分得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五、课堂小结
师:看来同学们学的都非常认真,那么现在请你问一问自己,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下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4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四、练习运用(略)
反思: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06-16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08-26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5篇)02-26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5篇09-04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21篇)06-18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精选5篇)04-10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汇编15篇)03-17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16篇)02-20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20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