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节科学活动教案 推荐度:
-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宇宙的奥秘》含反思 推荐度:
- 小班科学活动《春天的花》教案 推荐度:
-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水》教案 推荐度:
-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神舟飞船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集锦6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获得有关雨的形成及生动的关系的经验。
2、对雨的形成产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教学准备:
此活动最好选择在雨天这后进行。
教学过程:
1、第一场雨。
(1)云是怎么样的?
(2)有一天云发现了一个什么现象?小草、花朵需要什么?
(3)云想下去帮忙,成功了吗?
(4)后来谁来帮助云?
(5)云变成了雨,动物、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2、神奇的'雨。
(1)引导幼儿海绵注满了水后水滴自然下落的现象。
(2)引导幼儿发现海绵吸水与雨形成之间的关系。
(3)请幼儿总结雨是如何形成的。(云里面聚焦了许多小水珠,当去云里的小水珠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形成了雨)
3、我们欢迎你,雨。
(1)完整倾听故事,了解雨的重要性。
(2)雨从空中落下来是什么样子的?(像风筝线、像飞机冲下来)
(3)雨水有什么用?(可以让树喝水、给花浇水、给滑梯洗澡、冲洗楼房)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摸弄,引起幼儿对球在斜面上滚动的现象感兴趣。
2、学习用语言和图表表达自己的操作和体验。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1、物体在斜面上会移动的。
2、在不同的坡度上,物体移动的速度是不同的。
活动准备:
1、幼儿在科学角活动中已对物体的滚动发生兴趣。
2、已学习过作单一物体的观察记录。
3、网球、洗衣板、积木、记录纸、笔等。
活动过程:
一、初次探索
1、设疑:怎样不用力推,球也能滚起来。
2、探索:幼儿自由的操作摆弄,教师巡回观察。(可能出现:板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积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等)
3、讨论:
(1)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法并演示。
(2)小结:板的一端垫高了,不用力推球就会从高的地方往下滚。
二、再次探索
1、设疑:请小朋友两个人一起玩,想办法使两只球在板上滚的快慢不一样。
2、探索:幼儿自由结伴操作摆弄,教师巡回观察。(可能出现:两块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积木垫的高低不一祥。或者是,一块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块板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积木垫的一样高)
3、讨论:
(1)幼儿讲述合作的经过,并进行演示。
(2)小结了两块平整的板面,积木垫的低不一样,的滚动快慢也不一样,垫的高的板球滚的快,垫的低一点的球滚的慢。两块积木垫的一样高,平的一块球滚的.快,凹凸不平的一块板球滚的慢。
4、幼儿体验
三、 记录
1、请小朋友把玩的方法记录下来,让大家一看就明白。
2、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记录。
四、延伸:
今天我们玩的是球,那么别的东西放在上面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1、年龄段:大班
2、课题名称:滚动的物体
3、课题来源:日常生活中,物体的滚动现象是常见的,也是幼儿乐于探索的。如:幼儿在玩皮球的时候,总喜欢把球放到滑梯上让它自由滚落,又或者用手推、用脚踢等,在玩的过程不自觉地进行无意识的尝试,在尝试中去发现其中的“奥妙”。平时在玩积木和笔及其它东西时常会不自觉地让它们去滚动,这种无意识的尝试让我想到有必要引导孩子去发现一些科学原理。
4、活动目的:
a、通过让幼儿自己探索问题,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通过对生活题材的挖掘,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探索的兴趣。C、在活动中注意幼儿自己的动手实验与尝试,培养孩子自我
价值的肯定能力与发现问题的自豪感,树立自信心。
5、设计框架:
一、师(提供操作物体若干):有什么办法能使物体滚动?幼儿讨论。
幼儿尝试操作,自由探索,交流。
二、为什么物体开始不动,后来滚动了呢?讨论,小结:因为对物体施加了力。
三、幼儿尝试操作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情况下滚动的差异。
1、当物体在平地时的滚动。
2、同一物体在滑坡度不同的.板上滚下来的差异。
3、同一物体在坡度一样,但质地不同的板上滑下来的差异。
4、讨论原因。
四幼儿尝试操作不同的物体在同样的条件下滚动的差异。
1、大小不同或形状不同的物体,在平地上施于相近的作用力看它们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圆柱体|、球体、不规则形状或同样的形状不同的大小的物体等)
2、同理使不同的物体在同样的坡度上滚动。
3、使不同的物体在不同质地同样的坡度上滚动的差异。
五、交流小结:物体的滚动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的物体都会滚动;物体的滚动与物体的重量、形状、坡度、作用力及物的质地都有关系。
六、启发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在坡上只会滑下来,而不会滚动?
七、延伸活动:到生活中去寻找“滚动”的现象,并思考。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让孩子知道为什么枝叶会变色、还会飘落,有些树叶为什么又不会变色。
重点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小朋友知道气候变化导致树叶的变化
难点是我们南方冬天树叶变化不是很大,多是常绿树木。
活动过程
1、选择好能代表秋天的挂图。
2、出示自己准备好的树叶。
3、让小朋友感觉自己现在的穿着和夏天有什么不同。
4、介绍我们气候变化导致树叶的变化,然后让小朋友自己做比较。
5、教学反思
通过秋天树叶的变化让小朋友知道大自然气候的替换,但由于地域的.不同会让小朋友遇一些迷惑不解的问题,比如秋天树叶变黄,枫叶变红这些现象,而榕树、松树、樟树等一些常绿树就要我们费些时间向小朋友解释才行,要不会让小朋友感觉到我们老师说话自相茅盾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感知花生的特征并学习简单的记录方法。
2、探索剥花生的方法,了解工具用处大。
3、尝试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花生、记录卡、盘子、剥花生的工具等。
三、活动过程
1、感知花生的特征
师: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收获了很多果实,今天,他们有份果实要送给大班的小朋友,你们觉得可能是什么礼物?瞧,这是礼物的影子,你们有新的想法了吗?说说你的理由。究竟是不是呢?请你们打开看看。请每位小朋友从盘子里拿一颗花生和她做朋友,一起玩一玩。教师启发性提问:
(1)你们手里的花生是什么颜色的?(黄色)
(2)我们用手捏一捏,看看有什么感觉?(硬硬的)
(3)我们来摇一摇,听听有没有什么声音?怎么会有声音呢?(哦,原来是花生宝宝住在里面)
2、用手剥花生,并记录每个花生的房间和花生米的数量。
(1)师:有的花生有一个房间,有的有2、3、4个房间(有谁手里的花生和我一样?)
(2)那你们想知道花生宝宝住的房间是什么样的吗?
(3)请小朋友想办法剥开看一看,并且把每个花生里住着几个花生宝宝记录在记录卡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记录卡应该怎样记录呢?
(4) 教师巡回指导:与个别幼儿交流剥花生的方法,指导幼儿记录
(5)将完成的记录卡贴在黑板上,
提问:你们有没发现什么秘密?(花生房间的数量和里面花生宝宝的数量相等)
有没有有的花生一个房间里有两个宝宝,有的房间里是空的?呆会有机会的.时候你们再去找一找。
(6)集体交流剥花生的方法
提问:老师想问问你们刚刚是用什么方法把硬硬的花生剥开的?(用手剥,用嘴咬,在桌上敲)
剥花生时遇到什么困难?
3、用工具剥花生
(1)尝试用工具剥花生
师:刚刚我发现小朋友们很费劲才剥开一个花生,有什么好方法能很快把花生剥开?(幼儿相互讨论剥花生的好方法)
老师今天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特别的工具,瞧,这是什么?呆会你们可以用工具试试剥花生,看看能不能帮到你们。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用的什么工具,你是怎样完成的?
(教师总结各种工具的用法)
你们觉得用工具剥花生好,还是手剥好?
(2)使用工具和用手剥花生进行比赛,体验使用工具又快又省劲。
师:用工具剥是不是比用手剥的更快,下面我们进行比赛,两组用手剥,两组用工具剥,老师给你们相同数量的花生,看看用工具剥花生的小组是不是比用手剥的快。剥花生的时候,同一组的小朋友可以相互合作。总结:原来使用工具剥花生的确更方便!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可以用做工具帮助我们更好更快的完成任务,我们小朋友一定要多动脑筋去发现哦!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一.活动名称:《破译密码》
二、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分解组成,知道7的多种分法。
2.提高对7以内数加法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三、活动准备:雪花片、数字卡、PPT。
四、活动过程:
1.利用多媒体,玩“碰球”游戏,巩固复习6的分解组成。
“小朋友,我问你,我的1球碰几球?”
“王老师,我告诉你,你的1球碰5球。”
2. 出示7个正反面不同颜色的雪花片,撒地面上,根据颜色引导幼儿说出7的`6种分解。
3. 凑数游戏“我的朋友在那里”,7个幼儿拿着1-7其中一个数的数字卡,根据音乐两人找朋友组成7,以理解7的多种组成。
4. 利用多媒体,出示“森林音乐会邀请卡”,想参加音乐会就得破译密码,根据7的组成完成加法算式获取密码。
5. 播放音乐会乐曲,带领幼儿参加音乐会,活动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02-16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5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07-11
科学活动筷子中班教案04-07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1-27
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转动12-18
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1-07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九篇01-09
《认识鸟》科学活动教案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