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教案

时间:2023-05-04 18:59:28 教案 投诉 投稿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推荐度:
  •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册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下册教案15篇

五年级下册教案1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要善于开发符合学生实际的课程资源,以网络信息为载体,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求知欲和好奇心,形成学习动机,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积极的课堂氛围中更好地学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本课通过展示九寨沟迷人的自然景观,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预习和分析课文的能力,能通过预习基本扫清课文障碍,大致了解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对于经济条件落后、知识面狭窄、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孩子来说,特别对状物类课文的学习比较困难,仅凭课文中生动的文字描述和课本中有限的几幅插图往往是不能很好地满足于学生学习需求的。相信学生能在我的指导下组织起语文活动,从而达到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教材分析:

  《九寨沟》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中的一篇课文,全文共5个自然段,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词藻华美,重墨浓情,具有较强的画面感,置身于课文中,给人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九寨沟的位置和得名。第三、四自然段描写了九寨沟奇丽原始的自然风光和珍禽异兽。第五自然段总结赞叹九寨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本文作者以生动形象的笔触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珍禽异兽。读完全文,令人有一种实地游览的酣畅,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会有关九寨沟的知识。

  ②学会“插入云霄”、“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这几个词语的意思;掌握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③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

  2.能力目标。

  ①能通过文字,想象并表达出课文描绘的童话世界般的情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③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体会、感受课文描绘的九寨沟美景,培养喜爱九寨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树立保护环境,保护美丽家园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的长难句,理解描绘九寨沟的一些词语,体会九寨沟的神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感受九寨沟的神奇、美丽,体会到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美好,并且懂得这样美好的家园是需要大家一起精心呵护的,树立起环保意识,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观视频,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欣赏过被人们称为“人间仙境”的九寨沟。

  2、板书课题:10 九寨沟

  3、欣赏了九寨沟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二、范读课文,欣赏美景

  1、同学们对九寨沟这个地方一定向往吧。可是要想拿到走进九寨沟的门票,必须得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找一找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九寨沟的?(自然景观异兽珍禽)

  3、位置。

  4、谁知道“沟”是什么意思?(山沟)

  过渡:几条普通的山沟竟然会像童话世界?看来九寨沟真是个神奇的地方。让我们跟着巴金来感受一下它的美丽风光吧!

  三、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一)学习第3—4自然段。

  学习第3自然段。

  1、过渡:俗话说得好:“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只有入得深,方可知其妙。”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九寨,透过文字去聆听九寨的天籁之音,去感受九寨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板书:自然风光)

  2、用你喜欢的朗读方式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九寨沟哪些奇丽的自然风光,用着重号在文中标出来。再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美景认真地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学生用做记号的方法自由读第3自然段。

  (2)学生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雪峰(板书:雪峰插云)

  A、课件出示雪峰图片及相关语句:“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B、你为什么喜欢雪峰?你觉得作者哪些词吸引了你?

  从“一座座”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雪峰多、重重叠叠)

  从“插入云霄”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雪峰高)

  C、过渡:九寨沟的雪峰高耸入云,重重叠叠,峰顶白雪覆盖,在阳光的映照下银光闪闪。这样的美景,你能用声音表现出来吗?

  D、指导朗读:“一座座”读得重而急,以突出雪峰多、重重叠叠的样子,“插入云霄”读得重,读出雪峰的动态美,“银光闪闪”读得深情、缓慢一些,把银光读“闪烁起来”,读出雪峰的雄奇璀璨。

  E、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男生齐读。

  湖泊

  A、(课件出示湖泊图片)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湖泊?

  B、(指名说)找出描写湖泊的相关语句。

  C、体会湖泊的特点。

  从“大大小小”“颗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湖泊多)

  学习比喻句: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了解湖泊和沟谷的特点,体会比喻的用法: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它们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

  从“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湖水清、湖底石块色彩多)

  D、出示五花海、五彩池的图片。

  大家看,蓝天、白云、雪峰、森林的倒影加上色彩斑斓的湖石,使湖泊变得分外壮丽,真是美不胜收呀!这就是五花海、五彩池的美丽景色,怎么样?美吗?大家能用朗读把这美表现出来吗?

  E、指导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想象假如你就站在这五彩池边。

  F、指名读,女生齐读。

  森林(板书:古木参天)

  A、课件出示雪峰图片及相关语句:“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九寨沟的森林很多,遍布着九寨沟。)

  B、教师指图讲述:是啊,这个地方叫河谷,从河谷到山坡都布满了森林,这样的景色可真美呀!

  C、指导朗读。

  D、指名读,齐读。

  瀑布(板书)

  A、你能找出描写瀑布的相关语句吗?(指名读)

  B、(课件出示句子:“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齐读。

  C、九寨沟的瀑布有什么特点?(瀑布十分壮观,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

  D、你知道“白练”、“银花”是指什么吗?

  E、(课件出示瀑布图片)你们看,那瀑布激流而下,或宽或窄,或高或低,哗啦啦,轰隆隆,白浪翻滚,水花四溅,犹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呀!由于九寨沟的河谷有高有低,出现了“一级级天然的台阶”,因此形成了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谁能再读一下,让同学们感受到瀑布的壮观(有感情朗读)

  刚才我们欣赏了水平如镜的湖泊、又领略了雄伟壮观的瀑布,用书中的一个词就是——平湖飞瀑(板书:平湖飞瀑)

  F、指导朗读。(读出瀑布的美)

  (4)同学们,九寨沟的山美、树美、水也美,让我们齐读第三段,把这童话般的世界留在心中。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学习第4自然段(以学生合作学习为主)

  1、难怪有人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呢,真是名不虚传啊!领略了九寨沟绮丽的自然风光,让我们继续向森林深处行进,游人逐渐稀少,小游客们,看看又会发现些什么呢?

  2、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完成表格。

  动物名称 主要特点动作

  3、交流、汇报。

  (1)金丝猴(板书)

  ①为什么喜欢它?

  体态粗壮

  攀吊眨巴窥视(偷偷地看,读的轻一点,调皮一点。)

  ②金丝猴虽体形粗壮,但是那样机灵可爱。

  ③指导朗读,指名读。

  (2)羚羊(板书)

  ①喜欢理由:善于奔跑

  ②“突然窜出又消失了”说明了什么?(速度快)

  比较:句子中把“窜”换为“跑”行吗?为什么?

  ③指导朗读,分组读。

  (3)大熊猫(板书)

  ①喜欢理由。

  理解“憨态可掬”、“若无其事”、“咀嚼”。

  ②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4)小熊猫(板书)

  ①喜欢理由:行动敏捷

  ②去掉“美滋滋”行吗?为什么?

  ③指导朗读,同桌互读,做动作表演读。

  4、理解“也许”。

  (1)来到九寨沟,我们一定能看见这四种动物,是吗?为什么?前面用的“也许”是什么意思?去掉不行吗?(不行,因为他们住在---- 林深叶茂处。)

  (2)指导学生认识本段中的排比句。

  (3)在九寨沟你还可能会看到些什么动物呢?也许,——(什么?在干什么?)

  想象力真丰富!如此多的异兽珍禽在九寨沟落户,说明什么?九寨沟真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的野生动物园,这里的异兽珍禽为九寨沟增添了无限生机。

  (4)你们觉得这里的动物生活得怎么样?为什么这么快乐?

  (5)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九寨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见证。九寨沟,充满梦幻与诗意的童话世界,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我们回归自然的理想家园。如果我们们每个人都能像爱惜九寨沟的山、九寨沟的水、九寨沟的树一样爱惜我们周围的环境,假如我们都能像爱惜九寨沟的动物一样对待我们周围的小动物,那么我们整个的生活、整个的世界,都会变得美伦美幻,都会变得像九寨沟一样成为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如此美得景色,我们很珍惜,我们周围的环境同样需要保护。

  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你觉得九寨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是啊,九寨沟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用作者的话来说:“九寨沟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教师引读)”(板书:人间仙境)

  (1)这句和我们前面所学的哪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

  (2)比较句子。

  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九寨沟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3)通过小组读、男女生分组读、齐读等方式,体会“前后照应”的特点。

  2、此时,作者也用他那饱含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九寨沟的无限赞美之情,让我们齐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3、我们一起游览了九寨沟,现在请你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说说对九寨沟的感受吧?

  四、作业

  办一张关于九寨沟风景的手抄报。

  五、拓展升华

  1、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吟诗做画,纷纷以不同的方式赞美九寨沟。我国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请欣赏《神奇的九寨》。

  2、其实,我们祖国还有许许多多像九寨沟一样的“人间仙境”,比如:贵州黄果树瀑布、广西的桂林山水、安徽黄山、台湾日月潭……你们爱我们的祖国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有朝一日去祖国的各地看一看!

  板书设计:

  10 九寨沟

  雪峰插云

  自然风光 古木参天

  平湖飞瀑

  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

  金丝猴

  异兽珍禽 羚羊

  大熊猫

  小熊猫

  前后照应

五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传统文化形式的了解,感受它们独特的东方魅力,对它们产生兴趣与关注,从而更加珍视它们,激发起传承这些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能力: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理资料,并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形式的独特性。

  知识:对传统文化,如京剧、书画艺术以及中医药等有一个基本了解,能初步把握其特点;了解这些国粹在世界上的影响。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社会常识量正在逐渐丰富,可以从多种渠道了解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物,同时,其社会敏锐度也在增加。现实社会中回归传统的流行趋势让学生开始将视野开阔到了对传统事物的了解上,学生对它们的兴趣正在逐步增强中。如前课所说,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探查未知事物,对于古文化透出来的与现代生活完全不一样的特点充满了好奇,很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他们的交流兴趣应该会很浓。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是一个传统文化保存较好的区域,现代化程度的相对落后为传统文化的保存创造了一个温床。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孩子们耳濡目染了很多宝贵的传统文化,比如:春联上的书法,庙会上的戏曲,日常生活中的中医疗法。孩子们这方面积淀下来的知识和感受相当丰富。但是,也正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他们生活的环境中现代生活的困惑相对少,回归传统、寻求出路的需求少,相对而言,他们对于传统文化意义的认识就不够深刻。另外,对于中医,由于一些历史、社会原因,以及中医发展中自身弱点的暴露,还有西医疗效的速度让整个社会对中医存在一定的偏见,不利于这个部分的体会。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对于传统文化这个话题,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交流起来,内容会很充实,但是,学生看得多,自己做的不一定多,想得就更少了。从传统文化的价值这个问题入手,启发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尤其是思考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这一点上存在一定困难。城市学生恰恰相反,这些传统文化往往成为兴趣培养的一部分,但是在生活中却不常见。二者的不同缺失,都造成了他们对传统文化认识的片面。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感受传统文化项目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关注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它们产生兴趣。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程度,对传统的认识程度,生活中与之相关资源的丰富程度。其次,增强这个话题的时代感,从北京奥运会上元素的使用入手,激起学生了解文化的兴趣。然后,针对不同区域的学生,侧重在不同的方面进行交流。对于传统文化认知丰富的学生,就从已有经验出发,然后给予高层次文化作品的介绍,激发他们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对于认知不够丰富的学生,就多补充相关的信息,并鼓励学生亲自尝试学习一种传统文化技艺,丰富自身的感受。对于京剧、中医等和现代学生艺术标准不符的内容,则要规避他们不能接受的部分,从京剧脸谱以及中医的神奇故事入手,让他们对祖国文化产生正确认识。教师在课堂上要抓住每个传统文化项目的特点来展示,从而充分吸引学生;通过一些对比,发现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通过外国人的眼睛再看这些传统文化,对其独特魅力加深感知。

  教学重点

  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感受传统文化项目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关注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它们产生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回顾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影子,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收集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京剧”“书画艺术”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中医”“吹向世界的风”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说说国粹

  [播放视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些内容表演给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观看?你还知道哪些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特有的,能代表文化精华,流传千百年,至今为人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板书课题:我们的国粹)

  设计意图: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入手,初步了解的国粹。

  活动二感受京剧

  1.[播放课件:京剧]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了解京剧的历史及艺术表演形式,感受京剧的历史悠久和文化底蕴。(板书:京剧)

  2.[播放视频:《红灯记》选段、《铡美案》选段、《三岔口》片段]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了这些京剧片段,你了解到了什么?京剧与我们平时看的电视剧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呈现研讨资料:[播放课件:京剧的角色行当]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了解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丑。

  4.[播放课件:京剧的'表演手段]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研讨,了解京剧

  是各个角色通过唱、念、做、打、舞来表演的。

  5.[播放课件:京剧脸谱]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说说这些脸谱分别表现什么样的人,并画一画脸谱。引导学生了解有关京剧脸谱的知识。

  :京剧脸谱是京剧所独有的。它通过夸张的色彩和图形,表现出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品质。

  6.[出示图片:我们爱京剧]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研讨,理解京剧存在的必然性和京剧的魅力。(板书:风行中华)

  7.“我是小票友”活动。通过体验活动,谈谈学习和实践了京剧表演之后的想法,感受京剧文化的特色。

  设计意图:感受京剧这一国粹的艺术价值及其在世界上的影响。

  活动三了解其他剧种

  [播放视频:黄梅戏、越剧;播放课件:粤剧]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了解在我们广阔的中华大地上,方言不同,还产生了很多各有特色的地方戏曲。

  设计意图:扩展对戏剧的认识。

  板书设计

  我们的国粹

  京剧

  风行中华

  第2课时

  活动一欣赏书画艺术

  1.[播放课件:书画艺术]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找找我们身边的书法和国画。

  :的书画艺术装饰性很强,书画作家也在不断的创作中形成了书、画、篆刻、诗词融于一体的特色。(板书:书画艺术)

  2.[播放动画:十八缸水]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形象感受书法家学习书法历经的艰辛。

  :美的创造需要付出艰苦劳动,美的创造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书画艺术,激发对书画艺术的热爱;感受书法艺术的习得、创造与人的努力分不开。

  活动二说说中医

  1.[播放视频:神奇的中医]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找一找、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中医、中药,发现中医和中药与当今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进一步认识到人的生活智慧。(板书:中医药)

  2.讲古代神医的故事。说出历史上为中医药发展作出贡献的人的名字,并讲述他们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祖国今天中医、中药的成就凝聚着前人的努力与创造。

  设计意图:了解我国的中医文化。

  活动三吹向世界的风

  1.对外宣传和交流活动:如果让你走出国门,参加国际交流活动,你会选择什么来展示人特有的风采?先说说理由,然后展示。

  2.[出示图片:吹向世界的风]

  结合上述图片,交流外国朋友喜欢文化的事例,感受以自己的文化魅力赢得世界和世界人民的喜欢。(板书:吹向世界的风)

  设计意图:体会和感受“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才能在世界上展示自己的风采,被世界所接受。进而启示学生珍视和弘扬我国的文化传统。

  板书设计

  我们的国粹

  吹向世界的风

  书画艺术 中医药 ……

五年级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并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重点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难点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教具 主题图。

  教法 引导探究

  教学设计流程

  (一)导入

  1 .复习:什么叫分数?

  2 .用分数表示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出示教具)

  请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

  1 .提问:比较上面三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这些分数比1 大还是比1 小?并说明理由。

  2 .学生观察后,试着回答。

  学生:(第一个圆)平均分成了3 份,这样的3 份也就是一个整圆,表示1 ,而阴影部分只有1 份,所以比l 小。

  再请学生分别说出另外两个分数。

  3 .老师指出:像上面的3 个分数都是真分数。我们过去接触过的分数,大都是真分数。那么,你能说说什么叫真分数吗?

  4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一下,再指名回答。

  5 .小结: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

  (四)思维训练

  (五)课堂小结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数相等,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

  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

  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数相等,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

  教学后记:在教学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完成的效果不够好,在“做一做”第2题中,分数用直线上的'点不能准确地表示出来,尤其是假分数,齐梦蝶同学的错误率,主要原因是直线中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6段,在六分之几的分数中,一份是一段,在三分之几的分数中,一份是两段,学生发生混淆。

  弥补措施:找相关的内容进行练习。

  重新设计需要改进的地方:

  1、加强假分数大于1的教学。

  2、注重平均分的总份数和分母对应,取的份数和分子对应。

五年级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掌握“隆重、典礼、丝毫、抵御、侮辱、

  拒绝、和氏壁、完璧归赵”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精神以及廉颇知错就改的好品质中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了解“将”和“相”从“和”到“不和”的发展过程和内在的原因。

  (二)难点

  理解三个故事各自的原因和结果以及这三个故事之间的相互因果联系。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

  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理清层次

  1、课文中有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相应的自然段。

  2、给每个小故事加一个小标题。

  3、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4、第一自然段是写什么?齐读。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他六国进攻。赵国的东面是比较富强的齐国,西面是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因此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今天我们要学的“将相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四、深入研读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3、出示学习提示:

  (1)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4、自学课文。

  5、交流自学情况。

  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他有什么能耐?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

  “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

  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舍身救主不畏权势)

  五、知识拓展

  用一段诚恳的话劝劝气头上的廉颇。

  课堂小结: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盾的发生、发展、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在教学上,我把三个故事结合起来,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蔺相如为什么和廉颇不和?廉颇是怎样对大家说的?蔺相如真的象廉颇说的那样吗?

  练习与作业:

  1、写生字词。

  2、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复述“完璧归赵”和“渑池相会”这两个故事。

  板书

  将相和

  隆重、典礼、丝毫、抵御、侮辱、

  拒绝、和氏壁、完璧归赵

  教学反思: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盾的发生、发展、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在教学上,我把三个故事结合起来,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蔺相如为什么和廉颇不和?廉颇是怎样对大家说的?蔺相如真的象廉颇说的那样吗?再让学生仔细研读前面两个小故事,找出相关的语句反驳廉颇的话。然后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劝劝廉颇。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充分的时间保正下去自读自悟。体会蔺相如的性格特征和弄清三个故事的内在联系这两个教学目标也完成了。但是没有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有效的利用40分钟,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今后的努力目标。

五年级下册教案5

  一、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我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因此,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学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

  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数学好玩

  本单元设置了“象征性”长跑、有趣的折叠、包装的学问三个内容,主要目的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三、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4、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5、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6、后进生转化措施: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重视与家庭的联系。

五年级下册教案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倚、著”等19个生字,会写“冈、饥”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晌午、筛酒”等词语。

  2.指导学生遇到难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能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4.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5.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的性格和打虎的经过;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播放《水浒传》电视剧主题歌曲,请同学们欣赏。

  设计意图:在歌声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播放完毕后教师提问: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这是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歌。)你们看过《水浒传》吗?(学生自由发言)

  3.学生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对《水浒传》的了解,可以简单介绍电视剧中的故事情节,可以说说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可以说说自己观看电视剧的感受,可以说说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教师评议并小结。

  4.简介《水浒传》。

  《水浒传》是明代著名小说,又名《水浒全传》《忠义水浒传》,约成书于元末明初。

  成书以前,宋江等三十六人的起义事迹,就已经在民间广泛传颂。施耐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整理加工和艺术的再创造。

  《水浒传》长于语言技巧和描写人物的笔法。它的语言平实朴素、准确、简练而生动,富于浓烈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个性。在描写人物上,粗笔浓墨,色彩绚烂,酣畅淋漓,神情面貌如见其人。

  学生阅读,师生交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水浒传》中人物的了解。

  5.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的课文《景阳冈》。(板书:景阳冈)学生齐读课题。

  6.简介作者。

  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

  7.补充资料:

  景阳冈:位于山东省聊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处的张秋镇境内,为《水浒传》描述的武松打虎故地。据史书记载,这一带沙丘起伏,莽草无涯,古木参天,野兽出没,有九岭十八垌堆之称。

  设计意图:

  简介《水浒传》,同时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借助自己的阅读经验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词语。遇到难理解的词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或结合字面意思猜一猜。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

  1~4自然段: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5~7自然段:武松不听劝告,执意上冈。

  8~12自然段:武松赤手空拳打死打虎。

  13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

  (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四、细读课文,了解喝酒

  1.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1~4自然段,标注出人物对话,着重标注武松的语言,看看从这部分课文能了解到什么。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人物对话交流自己的感受。

  4.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1)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①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②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

  (2)课文是怎样表现武松豪放、倔强性格的?(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师生评议,教师小结:这是武松在酒店饮酒时及饮完酒后与酒家说的一些话。表现其豪放、倔强的性格。后来,当酒家好心劝阻他不要独自晚上过冈、以防猛虎伤害时,武松更是出语豪壮,一连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性格为下文他勇猛打虎的行为做了铺垫。(板书:豪放倔强)

  (4)指导朗读:学生自由组合练习分角色朗读。

  5.谈话过渡:从课文第1~2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他真的遇到老虎了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文章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抓住文章重点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描写,了解人物性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倚、著”等19个生字,会写“冈、饥”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晌午、筛酒”等词语。

  2.指导学生遇到难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能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4.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5.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的性格和打虎的经过;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并且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学习了课文第1,2自然段。

  2.通过第1,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什么?(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3.从这部分课文我们了解到武松的什么特点?(豪放、倔强)

  4.谈话过渡:酒家说冈上有虎,经常出来伤人。真的有虎吗?武松遇到虎了吗?会不会发生危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下文。

  设计意图: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做好与上节课的衔接,为学习下文做好准备。

  二、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2.从这部分课文中,你又了解到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板书:倔强、固执和无畏)

  3.作者是怎样表现武松的性格特点的?(作者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4.找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深入体会。

  这部分课文对武松的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这时的武松已经知道冈上有虎,心里也有一点怕。但武松毕竟是英雄好汉,也出于自尊心和面子,他不愿下冈。“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充分体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无畏的英雄气概。

  7.指导朗读,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学习课文5,6自然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5,6自然段,标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反复阅读。

  2.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指导。

  讲解5,6自然段

  (1)读一读,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说说你从这段话知道了什么?(学生阅读。)

  (2)小组交流,小组长汇总学生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

  ①作者是怎样描写老虎抓人的?(一扑: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一掀: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一剪: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②“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似半天里起了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夸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从老虎的吼声巨大感受到老虎的凶猛。)

  ③“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虎尾”比作“铁棒”。)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从中感受到“虎尾”的有力,老虎具有很强的攻击力。)

  ④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老虎的凶猛。

  凶猛(突出显示)

  略按一按望上一扑撺将下来把前爪搭在地下腰胯一掀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一扑一掀一剪一兜兜将回来

  ⑤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是怎么做的?(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一躲,躲在一边。却又又闪在一边。)

  ⑥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是否胆怯了?(不是,武松在消耗老虎的体力,挫败老虎的锐气,等待时机进行反击。)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那只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梢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

  ⑦从武松沉着应战的动作描写中你感受到了武松的什么特点?(板书: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机智灵敏、有勇有谋(突出显示)

  翻身下来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却又闪在一边抡起梢棒从半空劈下来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老虎的凶猛,表现出武松的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5)教师小结:这是写大虫进攻的“三招”及武松沉着应战的“三闪”。大虫抓人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把腰胯一掀,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这“三闪”,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以至于“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般”,指种、样。从这里可以体现出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讲解5自然段

  (1)“武松将半截梢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这句话中的“势”是指什么?(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就势”是什么意思?(借着老虎的姿势。)从这里你又了解到什么?(了解到武松的有勇有谋。)

  (2)《景阳冈》一文的重点是“武松打虎”,而“打”则是“重中之重”。作者写武松打虎,生动又传神,虎虎有生气。先是他的“闪、躲”,这是面临猛虎的锋芒毕露而机智避让的“闪、躲”,说明他有勇有谋、智勇双全。接着,武松“抡起梢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只顾乱踢”,“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力气只顾打”。这里运用了哪些表示“打”的词语?你能找出这段话中描写武松打虎的动作的词语吗?从中感受到什么?

  勇武过人(突出显示)

  “抡”“劈”“揪”“按”“踢”“提”“打”。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神奕飞动,跃然纸上。

  英雄气势(突出显示)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梢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

  武松把半截梢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3)指导朗读,读出武松的勇武。

  (4)教师小结: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4.自由读课文,5,6自然段,了解武松打虎的过程。

  四、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结合课文说感受。

  (1)一场鏖战,耗尽了武松的精力,所以在打死了老虎后,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会儿,随后,便“一步步挨下冈来”。这一段里,哪个字用得准确?(挨)

  (2)为什么说“挨”字用得准确?(这个“挨”字,精确地写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手脚酥麻,筋疲力尽的状态。这样描写非但无损英雄的形象,反而会使人物更加朴实丰满,更加逼真可信。这就是古典名著语言的精妙。)

  (3)“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我却怎地斗得他过?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表现了武松的什么特点?(板书:机敏。)

  3.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在朗读中表现出武松的筋疲力尽。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潜入课文深处,对每个字、词、句、段都要仔细地推敲,弄明白了作者良苦用心之后,再从课文里钻出来。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

  《景阳冈》出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全文叙事有头有尾,情节完整,引人入胜。

  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2.拓展延伸

  (1)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并且这些人物都有表现自己特点的绰号,如及时雨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等。请你选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了解他的绰号,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板书设计

  景阳冈

  喝酒——豪放、倔强

  上冈——倔强、固执和无畏

  打虎——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下冈——机敏

五年级下册教案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制五年级下册108-109页。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经验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3.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教学难点:

  抽象概括计算规律。

  教学准备:

  计数器,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数学王国里有十个数字,它们是……

  生:0、1、2、3、4、5、6、7、8、9。

  师:就是0-9,用这简单的十个数字可以提出很多的数学问题。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例:用1、2、3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呢?

  师:问题提出来了,敢不敢迎接挑战?

  生:敢!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的?

  生:举个例子吧,221不行,因为十位上的2和百位上的2重复了。

  师:看来“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就是指百位、十位、个位三个数位上的数字不能相同。下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把你的.答案写在练习本上,咱比一比,谁写的又准确,速度又快。

  二、研究问题:

  1、解决问题: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写完了,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你的答案?

  生:(投影仪展示)123,321,213,132,321。

  师:还有其他的写法吗?

  生:(投影仪展示)123,132,213,231,312,321。

  师:两种写法,你认为哪一种更好?

  生:第二种更好。

  师:为什么?(学生茫然)同桌讨论一下。

  生:第二种更好,因为第一种有遗漏,少了231,而第二名同学是有规律地写的,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师:观察第二种写法有重复或遗漏吗?

  生:没有!

  师:看来按规律写是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老师把这种写法记录下来。

五年级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2体会九寨沟神奇瑰丽的自然景色,了解课文所介绍的珍稀动物,激发学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欣赏中品味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

  课前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了解九寨沟的相关信息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九寨沟风光)。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九寨沟风景图片(两三张),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追问。

  2、引出课题:九寨沟(美美地齐读课题)

  3、师介绍:九寨沟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为九寨沟。九寨沟是我国的风景区,每年,都吸引着国内外大量的游客到那游览,九寨沟究竟拥有怎样的神奇魅力,作者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的呢,让我们打开课本,尽情地去享受吧!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把预习中遇到的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或向同学请教,然后再放声朗读课文。

  2、出示四字词语,学生练读,把字音读准确。(雪峰插云、林深叶茂、五彩缤纷、色彩斑斓、平湖飞瀑、高低错落、银花四溅、蔚为壮观、诗情画意、人间仙境)——开火车读、男女生读。

  3、老师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让别人知道它的意思。

  (指名读、齐读)

  4、师:你们发现这组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描写景色的)

  5、检查读课文。

  三、再次读课文,理清层次

  四、钢笔字描红。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提问:你们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歌名是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九寨沟(齐读课题),在那儿有如诗如画的自然风景,有许许多多的异兽珍禽,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再次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细细地欣赏。

  2复习: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九寨沟在什么地方名字是怎么来的吗?

  (出示课件2句式:九寨沟位于,因为,所以人们称它为九寨沟。)

  学生口头填空。齐读课文课文第一自然段。

  3导入:教师引学生口述第二自然段内容"一进入九寨沟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板书:童话世界)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整体感知:那是怎样的童话世界?一进入风景区,你能看到哪几个景点呢?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表示景物名称的词,用笔圈出来。(学生读后汇报,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2导读: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景物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最吸引你的描写景物的语句,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想象描绘的画面。(板书:朗读,品味,想象),也可以和同桌或四人小组交流。

  3学生品读交流:

  雪峰: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引导抓住"插入云霄""银光闪闪"想象雪峰高耸入云,皑皑白雪在阳光下银光闪烁的景象。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这么雄伟的雪峰老师请男生来读。(读得真有气势)

  教师播放课件3,让学生欣赏。

  再引导学生说所看到的景象,教师点拨补充:

  (九寨沟三条沟谷,层层叠叠,山势挺拔,皑皑雪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登上的尕尔纳山,眺望远方,还能看到云海连天,如波浪翻滚,峰顶再云海雾浪中沉浮升降时隐时现,似乎在天宇中遨游。)

  湖泊:①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播放课件4,学生欣赏,再说说看到的景象。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得真仔细!你不仅看得仔细,还能用这么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真不简单!)指名读描写湖泊的句子

  引导抓住"大大小小""颗颗宝石""镶嵌""清澈见底""色彩斑斓"体会湖泊之多,湖水之清,湖石绚丽多彩,令人身临其境,真似到了"童话世界"。

  ②这些湖泊还有好听的名字,是什么?("五花海","五彩池")为什么叫这些名字呢?书中是怎样说的?

  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

  引导体会"五花海""五彩池"之美和名称的由来。

  播放课件5,学生欣赏,再说湖泊的美丽景象。教师点拨补充;

  (水,是九寨沟的精灵,湖泊终年碧蓝清澈,明丽见底,而且随着光照变化,季节推移,呈现不同的色彩。每当风平浪静,蓝天白云雪山树木倒映在湖水中,"鱼游云端,鸟翔海底"的奇特景色经常出现,水上水下,虚实难辨。彩池中,鹅黄,黛青,绛红,翠绿等色彩组成各种图形,如同一匹五色锦缎,视角移动,色彩立即变化,走一步,变一态,真是变幻无穷。)

  感情朗读这两句话。

  (3)森林: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引导抓住"从河谷至山坡""遍布"体会原始森林到处都是。

  要求学生看课件3-6,再说森林景象,教师点拨补充

  (1500万亩原始森林,莽莽苍苍,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出种。种绮丽风貌。尤其是如今金秋时节,林涛树海换上了富丽的盛装。那橙色的黄栌树,金黄的桦树,绛红的枫树,殷红的野果子,深浅相间,错落有致,令人眼花缭乱。每一片森林,都有如天然大巨幅油画。)

  感情朗读这句话。

  (4)瀑布: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台阶。由此形成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引导抓住"白练腾空""银花四溅"想象激流直下的壮观景象。

  师:“白练”是什么意思?“银花”指什么?

  生:白练指的是象绸缎一样的瀑布,银花指的是飞溅下来的水花

  师:那白练腾空就是_ _

  生:瀑布就象一条白色的稠带从天而降,倾泻下来,水花四溅。

  播放课件7,学生欣赏,再说瀑布的景象,教师点拨补充:

  师,假如,你现在就站在瀑布脚下,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用什么样的诗句来赞美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多么壮观,多么美丽。愿意用你自己的朗读来读好它吗?

  感情朗读这句话。

  (这里所有的瀑布都从密密的树林里狂奔出来,就像一台台绿色织布机永不停息地制造着各种白色丝绸。这里有全国最宽的诺日朗瀑布,从高高的岩石上倾泻下来,似巨幅水帘凌空飞落,雄浑壮丽。激流溅起无数小水珠,化作迷茫的水气。朝阳照射,常常出现美丽的彩虹,使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4引导学生再齐读第三段,感受九寨沟迷人的自然景观。

  5鼓励学生尝试看课件8(全景),分四人介绍九寨沟景观,背诵第三段,配乐。

  6教师小结:九寨沟的湖水千娇百媚,景色处处美丽如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引述过渡:"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珍稀动物,快速浏览第四自然段,找出它们的名字,用笔圈出来。

  学生快读汇报(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看课件,简单介绍,重点区别大熊猫和小熊猫。

  2这些动物都有怎样的特点呢,再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一个四字次与概括出它们的特点。可以同桌交流一下。

  出示课件9,练习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

  走进九寨沟风景区,向林子的纵深处行进,你也许会看到()的金丝猴,()的.羚羊,()的大熊猫,()的小熊猫。

  上面这些动物,你最喜欢哪种呢,请你们将描写自己喜欢动物的语句多读几遍,读出它的可爱。

  3汇报交流:(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的动物,可以用书中的语句。)

  (1)金丝猴:体态粗壮,机灵顽皮抓住"窥视""眨巴""攀吊"等体会。读出它的机灵可爱。

  (2)羚羊:善于奔跑从"突然窜出"又"突然消失"体会奔跑速度极快,是长跑冠军。读出它奔跑的本领。

  (3)大熊猫:憨态可掬从"憨态可掬,若无其事地咀嚼"体会。

  (4)小熊猫:行动敏捷,爱美从"行动敏捷""美滋滋地照镜子"体会。读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这些动物是不是只要进入九寨沟就能见到呢?为什么?(从书中哪些此可以看出来)。

  这些动物正因为很稀少,很珍贵,人们不常见到,所以称它们为异兽珍禽(板书:异兽珍禽)再读词语,说说词语的意思。

  4引读:让我们一起再进入原始森林,希望能遇上它们。有感情齐读第四自然段。

  5根据老师的提示来试背第四自然段。(看课件)

  5拓展补充:九寨沟的珍稀动物还有许许多多,继续向前,也许你还会看到什么

  学习第五自然段。

  1教师引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板书:人间仙境)

  2出示词语,同学们说说这些词语所描绘的景象,前面文章有没有介绍过?同学们看老师板书,引读:联系前文,找出描写"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的语句。

  3由此可知,第五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与"童话世界"前后照应)

  总结。

  播放课件12,教师总结: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所有去过九寨沟游览的人回来都说,世上没有任何语言能够把九寨沟的美丽神奇都表现出来。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语句这么美,也不能把九寨沟的美丽全部表现,真正的九寨风光还要美得多呢!让我们用眼睛再次领略那童话世界,人间仙境的迷人风光。

  (学生欣赏)……

  同学们,你们向往九寨风光吗?将来你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希望你们把这美景积极介绍给周围的人们,也希望所有热爱九寨沟的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珍惜爱护这片没有受到污染的土地,让它永远成为我们祖国的骄傲。

  板书:童话世界雪峰湖泊森林瀑布【朗读品味想象】

  九寨沟异兽珍禽

  人间仙境(总结全文,照应前文)

  作业:

  课内:完成练习册习题:字词句训练。

五年级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步入全球化发展道路、走向世界的曲折历程。

  2、知道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了解我国对外开放基本格局。

  3、关心祖国建设与发展,初步具备社会责任意识与开放的国际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对比揭题课件播放全世界现代人生活的衣食住行,学生谈感受,师小结示题

  二、谈古论今

  1、丝绸之路

  ①、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我们的先人就已经明白要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加强来往,开辟了丝绸之路,促使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

  ②、学生谈谈对丝绸之路的.了解、感想,教师相机穿插播放有关课件。

  2、改革开放

  ①、师出示火柴、肥皂、铁钉,认一认,这是什么?这些我们日常用品,在我们爷爷奶奶、小时候为什么被称为洋火、洋碱、洋钉?

  ②、过渡: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工业的落后,产生了诸如我们刚才所说的一系列洋货;即使到了新中国初期,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实施封锁禁运,我国的经济仍然得不到大力的发展,我们想要迈向全球化的步伐是那么沉重。是谁,是什么使我国富强起来的呢?

  ③、小组讨论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发展。

  ④、小结: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使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3、加入世贸

  ①、过渡:改革开放的成功,还使我国在20xx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了WTO。

  ②、学生谈谈对WTO的了解。

  三、总结

  1、谈话:回顾我国的发展,从贫穷落后一路走到今天的发展中大国,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你们认为靠的是什么?

  2、小结:是的,靠的是我们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更靠的是英明的改革开放,它促使我国更快地发展。

  3、齐唱《春天的故事》结束本课。

五年级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搜集相关资料、调查家乡最近发生的变化。

  2.抓住家乡变化最大、印象最深的一两个方面来写。

  3.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叙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

  4.写完后,读给同学听,听取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

  重难点

  1.叙述有顺序、有重点。

  2.把搜集、调查到的资料筛选成文。

  乐学善思办法

  本次习作和学生生活联第紧密,课前让学生上或查找书籍搜集资料,学生对上都比较有兴趣,这种兴趣也可以迁移到课堂中,迁移到学生中。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是个美丽神奇的地方,它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们,根据你们的调查,家乡有了那些变化,其中那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先交流,然后把交流的内容写下来。

  二、从兴趣入手,多角度观察

  自由组合,交流学习

  学生自由组合,将采访、收集到的资料在组上进行交流,然后,选出代表在班上交流。

  环境生活工业

  多角度观察农业、旅游、饮食、交通

  三、交流沟通,共享资源

  1.请每个小组选出的代表自由上台展示汇报,把调查、收集到的.最感兴趣的、印象最深的,最能触动情感的资料讲听。(在汇报的过程中有什么不足之处和遗漏的地方,请本组同学给予补充和修改。教师相机、鼓励。)

  2.欣赏所搜集的家乡变化的资料,激发赞美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3.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把此时此刻心里最想给家乡和家乡人民说的话,说听听。

  4.: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是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独特表达,写出特色

  1.写法自由。

  (1)结合点评,学习方法。

  (2)为了能在表达上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个性,请同学们

  思考:怎样才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有条理地介绍?

  2.内容自由。

  根据自己讲的、同学说的,进一步调查、了解,增删习作内容,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3.体裁自由。

  可以是给远方亲戚、朋友的书信,可以是记叙文、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五、学生,教师巡回指导。

  六、教师

  今天这节指导课我们从兴趣、内容入手,写家乡的变化。通过调查、搜集活动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习作资料,这样同学们就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这样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同学们的水平。

五年级下册教案11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

  ②使学生掌握整除、约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尽和整除,约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下面三组题。

  (1)23÷7=

  (2)6÷5=

  (3)15÷3=

  (4)11÷3=÷3=24÷2=

  2、观察并回答。

  (1)上面哪个算式中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2)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3)如果用整数a表示被除数,整数b(b≠0)表示除数,可以怎样说?(让学生看教材第49页关于“整除”的一段话)

  3、思考:我们在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时,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①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除数不等于0明确三点

  ②商必须是整数缺一不可

  ③商的后面没有余数

  4、除尽与整除的区别与联系。

  (1)像6÷5=1。2÷3=我们只能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

  (2)除尽被除数和除数(不等于0),不一定是整数,商是有限小数,没有余数。整除被除数和除数(不为0)都是整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三整无余)

  师: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表示的是两个整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它们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约数和倍数关系(板书课题: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二、探索研究

  1、小组学习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1)让学生看教材第50页有关约数和倍数的一段话。

  (2)小组讨论:两个数在什么情况下才有约数和倍数关系?“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是什么意思?

  (3)在复习的第1题中,请你指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约数?为什么?

  (4)倍与倍数意义一样吗?

  如:15是3的倍数,表示15能被3整除。是的5倍,5倍表示除以的.商。

  (5)注意事项。让学生看教材第50页的注意。

  三、课堂实践

  1、做教材第51页的“做一做”。

  2、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3、做练习十一的第2题。

  4、做练习十一的第3题。

  5、做练习十一的第4题。

  60的约数有。

  6的倍数有。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课后反思:

  给学生以丰富的材料,让他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主动的探索学习掌握概念。

五年级下册教案12

  设计说明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加深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本设计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通过分一分、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时,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的道理。

  2.实现数学学习的个性化。

  本设计充分挖掘学生潜力,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极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产生了多种算法,让学生通过尝试、感悟、体验、探索,总结出“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这一最优的计算方法。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彩色纸 剪贴画 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复习引入,提出问题

  1.把8+8+8+8+8改成乘法算式。(8×5)

  2.把0.5+0.5+0.5改成乘法算式。(0.5×3)

  3.列式计算。

  (1)5个12是多少?(12×5)

  (2)12个1.5是多少?(1.5×12)

  4.提出问题。

  师:3个是多少,能不能用算式×3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乘法。

  (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引出分数乘法问题,不仅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究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初步感知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问题:1个

  占整张纸条的',3个

  占整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1)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获得最后的计算结果?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

  预设

  ①图示法计算。

  把一个长方形纸条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个

  ,是,3份就是3个,如下图:

  3个是。

  ②加法计算。

  求3个

  占整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相加的和是多少。

  列式:++==。

  ③乘法计算。

  通过尝试计算,发现结果和其他算法的结果相同,说明几个相同分数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3=++===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学生完整表述计算过程)

  师:同学们真厉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分数乘整数。

五年级下册教案1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页,例9、例10、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九第7~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能熟练地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难点:比较分数与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说下面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0.20。320。312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知识。

  板书课题: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9。

  (1)出示例9。

  (2)要比谁用的彩带长?其实是比什么?

  (3)你有什么比较的好方法吗?

  在小组中说说。小组讨论方法。

  (4)汇报方法。

  0.5米是1米的一半,3/4米比1米的一半多,所以3/4米比0.5米长。

  把3/4化成小数,3/4=3÷4=0.75,0.75>0.5,0.5<3/4。

  指出:两种方法都可以比较出3/4>0.5,哪一种方法更合适呢?为什么?

  (5)。我们对分数和小数进行比较时,经常要把分数化成小数,谁来说说应该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呢?(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

  2、完成试一试。

  如果除不尽,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三位小数。

  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3、教学例10。

  有时候我们也需要把小数化成分数。

  (1)出示例10。这三个小数各是几位小数?

  (2)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二位、三位小数各表示几分之几呢?

  (3)你们能把这些小数该成分数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改写。你是怎么想的?

  (4)。把小数化成分数时,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同桌互相说说方法。

  4、练一练。

  观察每组数,说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几组数的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

  指导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比较的,为什么这样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7题。

  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2、完成第8、9题。

  独立完成,小组中交流。

  3、完成第10题。

  比较什么的面积大,就是比什么?怎样比好?

  独立完成。

  4、完成第11题。

  读题,理解题意。

  比谁做的快,其实比什么?应该怎样比较呢?结果呢?(谁用的时间少谁做的快)

  四、课堂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能说说分数怎样化成小数吗?小数怎样化成分数呢?

五年级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学生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进行介绍和交流,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2、结合欣赏《京调》及相关京剧片断,知道京剧的“四大行当”与“四大工夫”;

  3、了解京剧脸谱在表现人物性格中的作用,能辨识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4、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本课的一系列欣赏、模仿和表演等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体验京剧这一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

  教学内容:

  《京调》是根据京剧西皮原版和西皮流水音调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乐曲采用清脆明亮的竹笛领奏,模拟人们熟悉的京剧唱腔,配以轻快流畅的伴奏音型,构思别具一格,表现了一种欢快喜悦、生动活泼的情趣。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对京剧的介绍来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整节课以京剧知识为主线贯穿全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从京剧多彩的脸谱,到精美的扮相,再到听奏,给学生一个较高的艺术享受。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一系列的音乐表演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京剧脸谱、京剧的伴奏乐器;学生课前搜集的京剧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生在《京调》音乐中进教室坐好。师:刚才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个剧种的音乐?生:京剧

  师:对了。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欣赏、令我们骄傲的地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京剧。

  二、走近京剧

  师:课前我们分成4个大组,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了一些有关的京剧材料。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你所了解的京剧说给大家听听。

  1、京剧的四大行当

  师:请第一组同学说说你们了解的是京剧哪方面的知识。生:京剧的行当。

  (1)说一说

  生说四大行当。

  师:你们能不能结合课件中的图片给大家仔细说说行当的门类?

  生说,师播放课件配合。

  (2)演一演

  师:介绍完四大行当,想不想看看他们自己来演一演“生、旦、净、丑”?如果表演得好就给他们喝彩鼓掌,好不好?欣赏第一组学生扮演“生、旦、净、丑”.学生评价,表现好的党员用一个动作感谢大家的认可。

  师:第一组同学说得好,演得更棒。下面哪一组来继续介绍你们搜集

  的京剧资料?

  2、京剧的伴奏乐器

  (1)说一说

  师:请你告诉我们为什么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生:(强调京剧中音乐的重要性,京剧伴奏乐器在京剧中的地位。)师:那就请你来给大家介绍这些乐器吧。

  (2)辨一辨

  师:你认识这些乐器吗?想想这两组乐器有何特点?第一组:课件出示图片:京胡、京二胡、笛子、唢呐、月琴。第二组:出示乐器实物如:京锣、钹等。

  (3)听一听

  师:说到乐器,就让我想到京剧的音乐,脑海中便会出现那些对京剧百听不厌的戏迷们你在家里或电视中有没有看到过京剧迷?请你学学戏迷听京剧的样子。

  在《京调》主题音乐中,请学生上台扮演戏迷。全班扮演戏迷轻声哼唱《京调》主题音乐。欣赏《京调》

  师:看大家摇头晃脑的,手上还拍打着节奏,嘴里哼着:龙格龙格里格龙格”

  真像戏迷。下面就请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来当当小戏迷,请你听听《京调》,如果你听出了哪种乐器的声音,请模仿它演奏的样子。师:感谢这组同学让我们了解了京剧伴奏乐器的重要性。

  3、京剧的脸谱

  (1)看脸谱、说脸谱

  师:大家仔细看看这些脸谱,并说说你的发现,然后请搜集脸谱资料那一组同学评评。(生自由发言)

  京剧脸谱是表现人物的面貌,提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的道具。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和丑角脸谱两大类。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它的每一种颜色表现的人物性格都是各不相同的:

  蓝色:表示刚强、粗犷,桀骜不驯;红色:作为主色,表示忠勇义烈,比较典型的如关羽;黄脸:象征骠悍、凶残、阴险,工于心计等性格;白脸:象征阴险、狡诈等性格,如曹操;黑色:象征刚烈、勇猛、粗率、鲁莽,如包拯、张飞。

  (2)唱脸谱

  师:我这儿还有一首专门唱脸谱的歌,咱们来听听。

  (带学生跟唱,并表演)

  (3)戴脸谱表演

  师:唱得不过瘾,那咱们就带上脸谱来扮演京剧演员。

  教师为学生提供六张脸谱,请六个同学选择脸谱,并表演。请其他学生做票友,在精彩的地方鼓掌、喝彩。

  被评为最佳表演者的同学用一个动作感谢大家捧场。全班戴脸谱随着音乐(说唱脸谱)表演。(提醒学生脸谱人物不同,表演也应该不同。)

  师:这脸谱一戴,我仿佛置身于一个京剧的大舞台,你们精彩的表演让我拍手叫好。

  4、京剧的表演形式

  师:听说京剧不仅在角色上内容丰富多彩,并且还有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请第四大组给我们说说。

  (1)说一说

  生:京剧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也就是京剧中的“四大功夫”。唱——演唱;

  念——念白,具有音乐性,像唱歌;做——只表演,不出声,有节奏性,像舞蹈;打——打斗时的`表演动作。

  (2)欣赏与分辨

  师:请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请你说说这出戏中有几个角色?出现了几大功夫?(生答)

  师:对了,有两个角色:铁梅、奶奶。铁梅应该是花旦,奶奶是老旦的角色。其中出现了唱、念、做三大功夫。

  (3)模仿与表演

  师:请一位同学出来,并用京剧的念白邀请另一位同学和你合作表演。表演得好请大家鼓掌喝彩。

  (4)欣赏《孙悟空大闹无底洞》中武打戏的片段。

  师:在这场戏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精彩的打斗表演,人们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的精彩表演,都是在台下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

  三、总结、延伸

  1、谈感想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京剧的一些知识,大家是不是有一点喜欢京剧了?有什么感想?请你说说。

  2、介绍京剧的发展

  师:京剧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也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发展。现在,除了古装的传统京剧以外,还编了许多现代京剧,像著名的《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但它们的唱腔并没有变。因此京剧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还有的被改编成歌曲的形式演唱,很受大家欢迎,像《唱脸谱》、《我是中国人》等,都已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传唱。在座的同学如有兴趣,可在课外多听、多看、多学,为弘扬我国传统的京剧艺术出一份力。

  四、结束

  播放京剧武场音乐。

五年级下册教案15

  第1课时

  教学课题:可能性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3-13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事例,初步学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在游戏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3、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体会游戏规则公平性。

  教学难点:

  1、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体会游戏规则公平性。

  教学具准备:课前预习、各种颜色的球数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你们喜欢下跳棋吗?下跳棋时你们用什么方法决定谁先走子?

  由学生口答

  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办法,我们学校举行了一场跳棋比赛,李力和方明是四年级的种子选手,他们怎样决定谁先走子的?

  出示情景图:摸棋子决定吧,摸到红子你先走,摸到蓝子我先走。

  出示两袋棋子。

  这里有两袋棋子,应该摸哪袋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

  看来,同学们一致认为摸甲袋棋子公平,(板书:公平)摸甲袋棋子为什么公平呢?

  甲袋中红子和蓝子的个数同样多,摸到红子和蓝子的可能性相同吗? (甲袋中摸到红子和蓝子的可能性都是一半)

  学生说完后老师小结:红子和蓝子的个数同样多,都占总数的.二分之一,也就是摸到红子和蓝子的可能性相等,你能用一个数表示出摸到红子和蓝子的可能性都是多少吗?

  为什么用二分之一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重点引导学生说出红子和蓝子的个数都占总数的二分之一,所以摸到红子和蓝子的可能性相等,都是二分之一

  板书:可能性相等公平

  摸乙袋棋子为什么不公平呢?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乙袋中红旗子有1个,摸到红子的可能性是三分之一,蓝子有2个,摸到蓝子的可能性是三分之二,所以摸乙袋不公平。红子的个数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蓝子的个数占总数的三分之二,摸到蓝子的可能性大,所以摸乙袋不公平。】

  这节我们就学习可能性的大小。

  板书:可能性有大小不公平,老师就说,在甲袋中红子和篮子各一个,都占总数的,我们就说在甲袋中摸到红子和篮子的可能性相等都是,然后问学生:在甲袋中摸到红子很篮子的可能性为什么都是呢?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抛硬币

  刚才李力和方明用摸棋子的方法决定谁先走子,用抛硬币的方法可以吗? 请同学们认真的读一读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任意抛出一枚硬币,如果正面朝上李力先走,如果反面朝上,方明先走。

  你认为这种方法公平吗?为什么?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其实抛硬币这种方法科学家们经过大量的试验证明是公平的,现在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他们的实验数据。

  浏览抛硬币的数据:

  法国数学家、自然科学家蒲丰的实验数据,他做了4040次实验,其中有xx次正面朝上,1992次反面朝上。

  美国数学家费勒的实验数据,他做了10000次实验,其中有4979次正面朝上,5021次反面朝上。

  英国统计学家皮尔逊的实验数据,他做了24000次实验,其中有1xx次正面朝上,11988次反面朝上。

  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找学生回答

  通过大量的实验科学家们发现实验的次数越多,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就越接近二分之一,所以抛硬币的游戏规则是公平的。

  2、转盘摸奖游戏

  刚才同学们通过研究摸棋子和抛硬币的游戏规则,知道了可能性有大有小,当可能性相等时游戏规则就是公平的,现在我们就利用刚才的知识做个幸运转转转的游戏好吗?

  教师出示颜色大小不等的转盘。

  老师决定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给第一小组发奖品,指针停在绿色区域给第二小组发奖品,指针停在黄色区域给第三小组发奖品,指针停在蓝色区域给第四小组发奖品,指针停在紫色色区域给第五小组发奖品。这样抽奖公平吗?

  怎样才能使转盘公平呢?学生回答

  教师拿出五等分的转盘,问:使用这个转盘公平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指针停在每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都是。

  3、装球游戏

  刚才我们做了幸运转转转游戏,我们再来做个装球的游戏好吗?。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装球的要求。

  你能按要求装球吗?现在请小组长拿出我们的学具,请同学们按要求装球,装完后把你的装球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

  班内汇报交流:你是怎样装的,为什么这样装呢?

  (相同的方法只说一次) 备注:如果学生没有说出可能性是

  4、砸金蛋

  刚才我们在游戏中学习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隐藏着许多可能性大小的问题,现在让我们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走进非常6加1砸金蛋的现场。

  你能解决这里面的可能性的问题吗?

  出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第一次砸到一部手机,第二次再砸,再次砸到手机的可能性是()

  5、摸牌游戏

  同学们喜欢玩扑克牌吗?在我们经常玩的扑克牌中也有有趣的可能性现象呢。

  6、成语中的可能性

  看来同学们对可能性的问题掌握的很牢固,解决问题已经是十拿九稳了,“十拿九稳”这个成语中用没有我们今天学习的可能性的大小问题呢?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看来语文和数学是相通的,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限时作业。

【五年级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下册教案01-12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6-21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02-03

英语五年级下册教案01-04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03-22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的教案11-22

五年级下册语文《景阳冈》教案05-24

五年级下册语文《桥》教案05-24

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05-25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教案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