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09-09 01:38:47 教案 投诉 投稿
  • 清明节科学活动教案 推荐度:
  •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宇宙的奥秘》含反思 推荐度:
  • 小班科学活动《春天的花》教案 推荐度:
  •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水》教案 推荐度:
  •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神舟飞船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总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总五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积极动脑的习惯

  2、通过比较,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苹果、桔子的特征

  3、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苹果、桔子若干;水果刀一把,盘子一只(内盛切好的苹果桔子),小布袋一只、记录苹果、橘子颜色,软硬程度,形状,味道的表格两张。

  活动过程:

  1、出示“水果客人”,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

  2、引导幼儿观察水果,说出它们的外部特征。

  师:小朋友们真棒,都认识他们,一个是苹果宝宝,一个是桔子宝宝。我们拍拍手欢迎它们。

  师:(教师拿出苹果)我们先和苹果宝宝打声招呼。

  师:苹果宝宝你好。

  师:我请小朋友说说苹果宝宝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啊?

  师:苹果宝宝爱漂亮,它穿着红颜色的衣服。

  师: 那谁来告诉我,苹果宝宝是什么形状的啊?

  师:苹果宝宝是圆形的。

  师:苹果宝宝真漂亮。小朋友想不想摸摸苹果宝宝?

  师:那现在请小朋友去摸摸你面前的苹果宝宝,摸完后你告诉我有什么感觉?是 硬硬的还是软软的?

  师:你摸了苹果姐姐后有什么感觉?

  师:苹果宝宝摸上去硬硬的。

  出示表格,教师总结苹果宝宝的外形特征:苹果宝宝穿着红颜色的衣服,长得圆圆的,摸起来硬硬的。

  师:我们认识了苹果宝宝,我们再来认识桔子宝宝。

  师:(教师出示桔子)那桔子宝宝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

  师:桔子宝宝穿了黄颜色的衣服,也很漂亮。那它是什么形状的呀?

  师:桔子宝宝也是圆形的。那你们也来摸摸桔子宝宝,告诉我你们摸完后有什么感觉呀?

  出示表格,教师总结桔子宝宝外形特征:桔子宝宝穿着黄颜色的衣服,长得也圆圆的,摸起来软软的。

  3、游戏:摸水果,增强幼儿对苹果桔子的外部特征的感知。

  师:桔子宝宝和苹果宝宝告诉我它们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老师把它们两个藏在袋子里。小朋友把手伸进袋子里摸其中一个水果,猜出它是谁,然后拿出来看看,是不是你说的这个水果。

  师:我先来玩一玩,恩,我摸到的是苹果宝宝,因为我觉得它摸起来硬硬的。我来看看是不是?

  (教师请三到四个小朋友上来摸一摸,猜一猜,猜错了再给一次机会,要求说出为什么你觉得摸的是苹果宝宝或者是桔子宝宝)

  师:小朋友真棒,一摸就能知道到底是苹果宝宝还是桔子宝宝。

  4、引导幼儿观察水果的内部特征。

  师:我们从外表上都认识了它们,现在我们把它们切开来,看看它们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1)教师切开苹果让幼儿分别观察苹果的内部结构。

  师:苹果的肉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苹果的中间有黑色的`籽儿。

  (2)将桔子的皮剥开,让幼儿观察桔子的内部结构。

  师: 剥开桔子的皮,里面是一瓣一瓣的肉。

  师:我们再来尝尝他们的味道怎样?

  5、品尝水果。

  (1)将切好的苹果片和桔子瓣让幼儿品尝,并说说苹果与桔子味道是什么样的?它们有什么不同?

  师;苹果吃起来甜甜的。桔子吃起来也甜甜的有点酸酸的。

  出示表格,填写桔子宝宝和苹果宝宝的味道,苹果宝宝甜甜的,桔子宝宝有点酸。

  (2)教师将幼儿眼睛蒙住后, 让幼儿来品尝水果,然后请他们说一说吃的是什么水果。

  师:现在我来和大家做一个游戏,我把你们的眼睛蒙住,给你们吃一样水果,看看到底小朋友能不能猜出你吃的是苹果宝宝还是桔子宝宝?

  6、活动结束:告诉幼儿多吃水果有利身体健康

  (1)启发幼儿说说秋天还有哪些水果。

  (2) 师:水果里营养很多,多吃水果对我们小朋友的身体很好,会张得壮壮的。今天我们小朋友认识了苹果宝宝和桔子宝宝,还尝了他们的味道。真好吃。可是我们班上的小朋友还没尝到呢,我们现在快把这些水果宝宝拿到自己班上去,让其他小朋友也尝尝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充分展示幼儿对色彩的感受。

  2、培养幼儿对色彩的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用色彩鲜艳的气球将活动室装扮起来,在活动室中间用彩纸悬挂许多幼儿能接触到的各色气球。

  2、在活动室的空地上铺上大白纸,周围摆放色彩丰富的水彩颜料和各种绘画工具(喷壶、毛笔、纸团、刷子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玩气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去小一班玩一玩,咱们看看小一班的活动室和我们的是不是一样?这么多的气球你们喜不喜欢?你们去玩玩吧。”(幼儿自由、兴奋的玩气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找喜欢的气球,引起幼儿对色彩的注意。

  教师:“这么多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气球,你们喜不喜欢?现在你们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气球给小伙伴说一说,给老师说一说。”(幼儿自由找气球,自由讲述,其间教师个别提问:“你找的是什么气球?为什么喜欢这个气球?)

  2、集体游戏“气球跳跳跳”,引发幼儿感受色彩的美。

  教师:“咱们一起玩游戏《气球跳跳跳》我们边念儿歌边围绕气球跑,当念完儿歌后拍你喜欢的气球,看谁的气球跳的高。”

  幼儿念儿歌:“大气球,真正好,拍一拍,跳一跳,我的气球跳得高”。念完后幼儿去拍气球。教师提问:“刚才,你拍的是哪个气球?”幼儿反复玩2―3遍。教师提问:“这么多花花绿绿的.气球飞起来你看着像什么?”

  3、玩颜色,让幼儿充分展示对色彩的感受。

  教师:“花花绿绿的气球这么美,谁能想办法把它们画在这张白纸上?幼儿自由选择绘画工具和自己喜爱的颜色在白纸上玩色。教师对个别幼儿提供帮助。

  三、结束部分: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活动反思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探索、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科学教育对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探索多种不同玩具的玩法。

  2、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

  活动准备:

  请每位幼儿准备一个玩具(长毛绒的,木质的,等多材质种)

  活动过程:

  1、幼儿自己介绍带来的玩具,并自由玩玩具教:今天呀,小朋友带来了好多的`玩具,请英雄介绍一下他带来的玩具,和小朋友说一说他是怎样玩的。

  2、幼儿自由探索不同玩具的玩法教:找两个小朋友交换玩具玩玩,你会怎样玩呢,怎样使玩具动起来?(提醒幼儿爱惜同伴的玩具)

  3、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与感受教:你喜欢什么样的玩具,为什么?

  4、请幼儿轮流演示一种玩具的不同玩法教:你是怎样使玩具动起来的?其他小朋友有没有别的玩法?

  反思:

  这节课幼儿很喜欢,因为他们不但可以玩自己的玩具,还可以和幼儿交换玩,所以他们都很开心。 他们的玩具比较多,玩具很能吸引小年龄的孩子,但他们也缺乏与人分享的意识,在幼儿自由探索玩具时,我请幼儿有礼貌的方法和幼儿交换,如:"我可以和你换玩具玩吗?""你的玩具可以给我玩一会吗?"幼儿在玩具的同时还学会了与人分享,又使用了礼貌用语,一举三得。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周围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使幼儿感知身边湿的物品与干的物品的不同特性。

  2、培养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盘子、水、树叶、花瓣、小纸片、熊猫纸片、布、毛线、塑料布、地毯、吹塑纸剪成的各种图形、手套、盘子、用布剪成的各种面具、画好的大灰狼等。

  活动过程

  1、试一试:哪张纸片能吹动起来?

  2、方盘子里放干纸片,圆盘子里放湿纸片。

  (1)干的纸片容易被吹起。

  (2)湿的纸片不容易吹起。

  3、探究的问题。

  (1)熊猫能站在指尖上吗?

  ①在手上蘸点水就能让熊猫纸片站在指尖上。

  ②干的熊猫纸片不能站在指尖上。

  ③手上有唾液、汗水也能让熊猫纸片站在指尖上。

  (2)戴干、湿两种不同手套有什么感受?

  ①湿的手套不易戴也不易脱。

  ②干的`手套容易戴也容易脱。

  幼儿讨论:生活中的现象。

  (1)裤子尿湿后不易脱下来。

  (2)下雨淋湿衣服后也不易脱下来。

  (3)洗澡后马上穿衣服会很难穿。

  4、画一画:把自己探索的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拓展思路

  雨后让幼儿做值日生,感知湿的落叶粘在地上不好扫,也不容易吹走,请幼儿提出解决的办法。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主要引导鼓励孩子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亲历活动,探究科学的秘密,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本活动就是较典型的让孩子探究力学现象的实验课。摩擦现象孩子都看到过,也都感受过,但孩子不一定能觉察到。本活动从现象入手,从宏观出发,引导孩子认识摩擦力,了解摩擦力产生需要的条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摩擦和摩擦力的现象,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体验探索发现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感知摩擦和摩擦力的现象。

  活动难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活动准备:塑料管、PPT、实验操作材料等。

  活动过程:

  拔河比赛

  导入活动

  意图:通过拔河比赛,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1、师出示一根塑料管请两位力量悬殊的幼儿进行两次对比拔河比赛(一次塑料管一端涂洗洁精,一次不涂)

  2、师:两次比赛,第一次,大个子失败了,第二次却胜利了,是什么帮了大个子的忙?

  3、小结:原来是手和棍子之间的.力在变化,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其中的奥秘。好吗?

  感受摩擦力

  寻找摩擦力

  意图:感受摩擦力的存在条件,从生活中寻找摩擦力。

  1、师生实验感受摩擦现象

  手移动的时候,和桌面接触,感到比较费力的现象就叫摩擦现象,桌面阻碍手掌向前移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探究摩擦力的产生

  接触——运动

  3、举例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摩擦力。(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摩擦力)

  4、小结:摩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摩擦力也经常陪伴在我们身边。

  设疑探究

  实验验证

  意图: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课件展示两种生活现象)猜一猜: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现象1:当你推箱子时,为什么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重量有关;

  2:为什么下雪天汽车的车轮裹上铁链?——猜想摩擦力大小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幼儿实验验证。

  4、交流探究结果:你们的发现说明了什么?

  5、小结: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物体越重,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意图:通过课件展示,拓展幼儿敢于摩擦力的相关经验

  拓展经验

  活动延伸

  1、摩擦力无处不在,它有可爱的一面,也有不可爱的一面。(课件演示)

  2、介绍两个关于摩擦力的小实验“你拉得动吗?”、“筷子提米”。(备选)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8-05

科学活动教案06-21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3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8-02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8-02

科学活动教案(精品)08-02

科学活动教案[精华]07-20

[荐]科学活动教案08-05

[优]科学活动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