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 教案

时间:2023-05-10 16:57:07 教案 投诉 投稿

关于桂林山水 教案范文锦集五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桂林山水 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桂林山水 教案范文锦集五篇

桂林山水 教案 篇1

  一、导入课文,学习首节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1、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演示:“配乐欣赏”。

  2、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

  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

  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

  三、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

  1、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

  ⑴ 介绍漓江:

  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经桂林、阳朔,一直到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

  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学生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

  ⑵ 静:

  ① 请同学们来看插图:

  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演示:“桂林的水”。

  (点击略缩图可放大)

  让同学们体会漓江不的静。

  (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② 朗读指导:

  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③ 在多次指名读后齐背。

  ⑶ 清:

  ① 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

  ② 先请同学们来看一幅图片,演示“水中倒影”。

  (在课件中把鼠标放在两幅图片的中间,会出现详细的说明文字。通过这幅图片的欣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清 )

  ③ 看了图片,同学们对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具体的数字吧?

  演示“对比图”: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漓江的'水整整比黄河的水清了1000倍,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

  ④ 朗读指导:

  漓江的水清不清?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来表现呢?

  ⑤ 齐背。

  ⑷ 绿:

  ① “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② 演示:

  “半边渡”。

  (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中,还有其它的图片,教师可根据需要展示,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桂林水的三个特点)

  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⑸ 连读描写三特点句子。

  这是几个句子?一个还是三个?

  简要说明本自然节首尾两句,齐读全段。

  ⑹ 本节小结,演示:

  连续欣赏。

  (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点击画面中间的动画)

  2、了解桂林的山:

  ⑴ 过渡:

  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望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点是什么呢?

  板书:(奇、秀、险)

  ⑵ 奇:

  ① 齐读“奇”一句:

  演示“桂林的山”:

  “象山”、“骆驼山”、“苹果山”、“雪狮岭”。

  欣赏这些图片时,把鼠标放在图片的中间部分,会有说明文字出现,如不想让学生看到,请不要把鼠标放在中间。

  语言补充:

  朝板山、九马画山、八仙过海、月亮山、孙悟空吃仙桃等等。

  (需要有关这些山的文字说明,请到我的专辑中下载)

  其实又岂止是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七个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② 指导朗读。

  ⑶ 结合七幅图片,让学生理解山之“秀、险”。

  ⑷ 连读三个特点的句子。

  三、理解“连绵的画卷”,总体了解桂林山水

  1、教师接读:

  (这样的山……连绵的画卷)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哪样的山、水?(围绕、倒映)再加上……,真是美上加美,秀中添秀,像走进这哪儿?

  2、理解“连绵的画卷”:

  板书:连绵的画卷

  什么是“画卷”,“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

  演示:地图。

  由桂林到阳朔83千米的漓江,像一条青绸,如一条绿带,盘绕在两岸万点峰峦之间。一路上风光奇丽,奇峰夹岸,青山浮水,碧水萦回,真犹如一幅百里的画卷。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也不过份。

  3、齐读全段。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再次演示:

  “配乐欣赏”:看看你有没有在“画中游”的感觉。

  四、《桂林山水歌》

  桂林的山水如诗如画,下面老师要为你们介绍一首诗《桂林山水歌》,这是诗是著名诗人贺敬之写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眼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样的。

  演示:“桂林山水歌”,结合学生特点运用灵活的手段,让学生通过读感受诗中桂林山水的美。

  五、总结升华

  1、本文写了什么?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你游过桂林吗?你游过什么地方?

  (让学生畅所欲言,赞美祖国美丽的山河)

  桂林美景83千米,一幅多么宏伟的连绵的画卷啊,可这83千米,在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它又是那么微不足道,我的祖国美丽的山河又岂止在于桂林山水,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我们美丽山河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国是多美丽,我们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而感到自豪。

  3、欣赏“带”字:最后老师请你们来欣赏桂林最精彩,最奇特的一道风景线。

  演示:“鉴山楼石刻”。

  让学生根据课件提出的问题充分讨论,找学生代表来回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学生回答,总结结束全课。

桂林山水 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设计思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教师先创设优美的生活情境,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后,通过看图、学文,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桂林山水的投影片。3、制作的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人,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谁去过桂林?桂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座美丽的城市。因盛产桂花,桂树成林而得名。那里山青、水秀、石美、洞奇。不少文人墨客写下很多诗文赞美它,唐代诗人韩愈就曾留下“江作青罗带,山如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包含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碧玉簪”的诗句。

  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继续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

  二、整体感知,带入情境。

  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演示:“配乐欣赏”。

  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

  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了解美丽的桂林。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作者又为什么要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第一的意思。“甲天下”是“天下第一”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交待了作者荡舟漓江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向往桂林山水的迫切心情,起到了统领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讲解“观赏”与“欣赏”的异同。

  (“观赏”中的“赏”,就是“欣赏”的意思,“观”就是“看”的意思,我们常说“欣赏夜景”“欣赏交响乐”这说明“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只听不看”。而“观赏”却非看不可。)

  (3)指导朗读,要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四.精读第二段,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描写漓江的水的句子用笔划出来,写一写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请学生概括地说特点。(板书:静、清、绿)

  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写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5、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

  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6.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突出了水的静。

  ( 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五、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品品、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描写桂林的山的.句子。

  品品: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扶放结合,注重学法的迁移。)

  3、出示文字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像,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4、请学生概括地说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特点之一“奇”:

  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

  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4、结合画面,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具体的描述。

  5、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的特点的?

  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写其奇、秀、险的特点。其中运用了十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形容,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

  设计意图: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段的教学由教师“扶”,

  第三段“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后,给

  学生思维以导向,使他们积极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得以充分体现。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渡语: 漓江的水静、清、绿,美得独特;桂林的山奇、秀、险,与众不同。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山,又是怎样的一幅美丽景象呢?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课件,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

  1、配音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交流: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汇报:

  课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3、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4、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边读边想象,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够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描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促进学生能够直观地、创造性地理解语言文字。

  七、总结全文

  本课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现在,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体会一遍吧。

  八、 知识拓展。

  1.出示诗

  浓碧

  是谁将百里漓江,

  染成浓碧?

  是谁在晶莹的水底,

  铺下了片片芳草地,

  轻软又柔和?

  船行在绿玻璃上,

  人影倒在绿玻璃下。

  绿草在水底探起头来,像是向水面上问:

  你下来吗?

  2.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一处景物。

  板书总述甲天下

  桂林山水 分述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总结美如画

  《桂林山水》 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的经典之作,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让人读来爱不释手。以读为主,品味桂林山水之美是本课教学的特色。

  课文开头一段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以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课文的第2、3自然段围绕“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名句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

  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主要通过读----找----品----抓(语言表达方式)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学生通过学习总结了这段的表达方法,即:①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的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把水之特点来展现;②运用衬托、对比的写作方法突出漓江水的特点。第三自然段的写法与第二自然段的写法相同,所以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放手让学生按照上述方法自学,做到有扶有放,收到较好的效果。本文语句优美,让人百读不厌。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从朗读中感悟桂林山水的美,我采用了多种不同的读书方式,如:自读、品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等,从读中品味景美,从读中感受本文的语言之美。为了让学生认识排比句,我在学习完第二自然段时安排了一个写话训练----训练用排比句式写话,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和仿写能力。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段,我又一次以引读总结全文,揭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另外,在教学桂林之山时,我还以抓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词语为重点,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如“拔地而起、奇峰罗列、色彩明丽、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只有理解了这些词语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山之险、秀、奇的特点。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桂林的山还会有哪些形状?并出示了相对应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桂林的山之“奇”的特点。课后我留了一个仿写作业,并发现学生模仿例段写话的积极性非常高,我又利用一节课时间让他们交流、互相欣赏。同学们把对比、比喻、排比等写作方法都用在了自己的写作中,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精妙之处吧!

桂林山水 教案 篇3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师: 上一课,我们和诗人一起游历了洞庭湖、天门山,这一课我们要到哪里去观赏呢?请听——我国的著名诗人贺敬之在《桂林山水歌》中写道:“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啊,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是山城啊, 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今天,我们就到有天下第一之称的桂林山水去看看。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欣赏图片。

  二、整体感知,捕捉知觉

  感觉怎么样呀?现在书就在你手边,想不想把课文再读一读?那就请大家读吧!可要注意读书方法哟!

  用课件出示读书方法:

  ★读吧!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也可以同桌一起朗读,对你喜欢的语句还可以多读几次。

  ★思吧! 如果你和作者一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你的眼前会呈现出一幅幅怎样的画面?结合课文有关语句想一想、说一说。

  三、师生对话、品味语言。

  同学们你们读好了吗,思好了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你的眼前会呈现出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山中的溶洞)(漓江的水是静的、清的、绿的;桂林的山是奇的、秀的、险的;桂林的洞比童话里的洞更奇绝。)

  小朋友自学课文,一定要学会抓住最主要的。漓江的水怎么美?把主要特点抓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静 清 绿)

  为了让学生体会句式的整齐、排比的作用,组织安排一系列训练。

  “漓江的水,静、清、绿”,同学们想一想,在静、清、绿之间用上什么联接的词儿,就可组成一个句子? (漓江的水又静又清还很绿。)

  还可以怎么说? (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清还很绿。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又清又绿。

  指点:其实这一句就是这一个小节的概括。这样概括地写一句,能使读者感受到漓江的美吗?如果把“静、清、绿”这三个形容词重叠一下,句子该怎么说? (漓江的水静静的。漓江的水清清的。漓江的水绿绿的。)

  指点:“静、清、绿”几个字一重叠,语气加重了,程度加深了一些,但还不具体。我们看着漓江的水不禁赞叹起来,如果使它变成感叹句,句子应该怎样组织排列?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指导朗读:

  “真静——啊”,轻轻地拖长声音,给人静的感觉。

  “真清啊”,声音稍稍提高些,但又读得很轻,好像看到“江底的沙石”。

  “真绿啊”,声音响些,饱满些,给人明快的感觉。

  书上就是用感叹句。这样写,语气是加强了一些,但是漓江的水静得怎么样,清得怎么样,绿得怎么样,读者能感受到吗?

  现在就请看书,我念上半句,人们念下半句。

  (通过一系列语文训练的铺垫,来体会课文的语感,体会漓江之美。)

  指点:这样写就很具体了,而且给我们美的感觉

  书上说“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那是一种怎样的意境呢?现在我们就来一起遐想旅行:漓江江畔,有好些小船正等着我们,老师和你们一起乘着小船,轻轻地摇荡在漓江上,这就叫“荡舟漓江”。我们眯着眼,看着漓江的水,想象一下,漓江的水怎么静、怎么绿、怎么清;体会一下“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是什么情景。

  一起轻轻地哼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你们感觉怎样?

  听着音乐观察、想象片刻。(音乐、图画加上教师的语言描述,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兴奋,音乐的旋律丰富了视觉的感受,教师的语言又支配着学生想象的所在,从而把学生带入漓江畔的情境中,充分体验到漓江的宁静。)

  你们还记得表示水流的声音的词吗?(潺潺、淙淙、哗哗、叮咚叮咚)

  听一听,你们听见了漓江水流动的哗哗的声音吗?听到叮咚叮咚的流水声吗?潺潺的泥?淙淙的呢?

  看一看,你们看见了漓江水在流动吗?

  听不到,看不到,好静啊!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你只觉得船在向前移。

  现在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望去,漓江的水该多绿啊! (引导看图) 书上打了个什么比方?“翡翠”就是绿色的玉石,这块玉石上有斑点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无瑕”,指点:“瑕”是玉上的斑点。)

  读了以后更觉漓江美,文章也写得美,所以我们爱读。如果还是这些内容,老师把它重新排列一下,效果会怎么样呢?你们体会一下。 (引导学生比较,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老师读另外组成的句式不整齐的一段话: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看得见。漓江的水绿得非常可爱,简直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我们再一齐把课文上的句子读一读,大家比一比,想一想有什么不同。

  这三个分句都是写漓江的美,课文就是把这些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成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强语势,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这样的句子就叫排比句。 (结合教给知识。)

  齐读。 (女生读第一分句;男生读第二分句;男女生齐读第三分句,逐渐加强语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讲分号——这三个分句是并列的,所以中间用分号,停顿和句号差不多。

  指点烘托的手法——第二小节一开始,如果就说“漓江的水真静啊”,不是和第一小节联系得很紧密吗,为什么要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光潋滟 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波澜壮阔”——是雄伟壮丽的美。) 两者都很美。然后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起什么作用?想一想和中心有什么关系?( 突出了桂林的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

  突出了哪一个字?( “甲” )

  指导读。重点在哪儿?( “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

  提示层次:先用对比方法说漓江水的与众不同,再用排比句式说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现在就请你按照这样顺序背诵这一段。

  读写结合,延伸课外——语言训练。

  (1 )出示:“我爱长江、西湖和家乡的小河。”谁能把这个句子改成排比句。

  第一步(不加附加成份)如:

  我爱长江,我爱西湖,我更爱家乡的小河。

  第二步(加修饰语)如:

  我爱浩荡的长江,我爱明镜般的西湖,我更爱家乡弯弯曲曲的小河。

  (2 )出示:“教室里真静啊,”

  (3 )出示:“真啊,”

  观赏了桂林的水,我们再游桂林的山。

  用简笔画创设情境,通过形象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教师边说边画。

  (1 )我们来到桂林会看到这样的山 (图 ① 略) ,你们说这座山像什么?你猜老人可能在做什么? (老人在望着远方;老人在思考;老人在沉思)

  (2 )在桂林,我们也会看到这样的山 (图 ② 略) ,你们看这山有点像什么?骆驼可能在做什么? (骆驼像伏在地上;骆驼好像在沙漠上蹲着;我会产生一种联想,骆驼是不是在等我们骑上去。)

  (3 )在桂林,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山 (图 ③ 略) ,你们看,这山像什么?大象站到漓江边想做什么? (大象好像在饮水;)

  (以上三个图形逐一画出,组成一幅画。)

  (4 )你们看这些山,姿态各不相同,变化很多,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形象万千” )“万千”表示变化很多。

  其实又岂止是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七个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5 )这一座座形态万千、奇特的山峰分开排列叫什么?(奇峰罗列)“奇峰罗列”中哪个字眼表示“分开”?(“罗”)

  (6 )在桂林也有很高的山,陡峭的山峰非常险峻,书上说“危峰兀立”,这个“危”是什么意思?是“危险”的“危”吗?字典上有三种解释取哪一种恰切?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根据整个词语的意思,选择恰切的词义。危:①不安全;②损害;③高的、陡的。)

  (随手画图,图④略。)

  (7 )在这些形态万千的奇峰中,有许多怪石叠在一起 (图⑤) ,这就叫——“怪石嶙峋”,如果是一块两块怪石能叫“嶙峋”吗,一定要怪石重叠才叫“怪石嶙峋”。

  (8 )自学课文。

  提出要求,词语的意思懂了,再读课文,要求能用上一课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然后要你们自己讲书。 A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B 、桂林山的特点,课文是怎么写的。

  (9 )朗读比赛。

  谁觉得自己能够把桂林山的特点读出来,就自告奋勇来当擂主,接受同学们的挑战,挑战同学要先对擂主做出点评再朗读。

  四、感悟实践

  这样的山拱围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山水间又有这样变幻无穷的洞,这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景,就请你用课下时间来自学整理,下节课就请你当小导游,为我们介绍“桂林的山、桂林的洞”,喜欢创造的同学可别忘记给桂林山水设计旅游广告词。

桂林山水 教案 篇4

  桂林山水学习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②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④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二、朗读感悟。①展示课件,让学生欣赏画面,听课文录音朗读。②伴随录音,轻声朗读课文。③学生自由朗读。④小组内轮流朗读,相互评读.帮助正音和顺句。⑤师生引读。以第二自然段为例: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师:漓江的水真清啊──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师:漓江的水真绿啊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师生合: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⑥小组内学生相互进行引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畅谈桂林山水的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做适当的评价和点拨。

  三、理清文章思路。师:读了这篇课文,你能察觉到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吗?能不能给课文列出一个写作提纲?②学生浏览课文,动笔列提纲。②归纳。

  四、根据上述提纲练习背诵。

  五、质疑问难。引导学生从字词的理解、文章的表达等方面提出疑问。

  六、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①“甲天下”“翡翠”“瑕”等词语的意思是什么?②为什么在写漓江水和桂林山之前要先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根据问题引导学生共同对话,在对话中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一、品味词句和表达方式师:桂林山水风光秀美,作者描绘的语言也美,你能感觉到哪些词句特别能引起我们欣赏的'兴趣?学生浏览课文,动笔圈点批注。学生相互交流。交流前,教师做一次示范;“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一句,作者连续用了三个相同的句式,读起来有一种节奏感、音韵美,听着这些句子真让人陶醉。还有,作者用了很多确切的比喻,用无暇的翡翠来比喻水的绿。学生自由发言,师生点评。

  二、积累和运用。

  ①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②仿照课文,写句子。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啊,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③背诵课文。

  三、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读课后阅读材料《浓碧》,稍做指导:与课文比较,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2.课外继续搜集描写桂林山水的文章,比较体会。

桂林山水 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要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课文第2、3自然段,理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感情朗读第2、3自然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你到过哪些地方旅游过呢?

  一、欣赏录象,导入新课

  1、同学们去过桂林吗?想去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桂林游览一番。

  出示课件。

  (桂林山水风光录象)

  2、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3、揭示课题,齐读:

  读了课题,你认为作者会写些什么内容?

  (围绕课题质疑)

  估计:

  ⑴ 桂林山水的特点怎样?

  ⑵ 课文怎样具体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二、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欣赏桂林水“美”

  1、听录音。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句话写得最“美”,划出来,朗读体会“美”在哪里?

  2、根据学生的发现,随机学习:

  ⑴ 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

  ⑵ 学习第1句,水“美”在哪里?“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体会水的独特“美”。

  再读第1句,质疑。(估计)看似这句与文章联系不很密切,为什么要写这句话?释疑想象:“波澜壮阔”、“水平如静”的景象。通过对比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

  (出示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漓江的水”的画面)

  ⑶ 学习第2句,水究竟“美”再哪里?指名读,自由说:

  ① 比较句子,你认为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道它在流动。

  讨论,比较意思相同但感情不同。第2句含有赞美漓江水得思想感情。

  指导朗读:你认为该怎么读?试读,指名读,齐读。

  感情朗读课文第2句话。

  ② 填空练习,体会写法: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得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

  先填空,再体会所填内容,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讨论:从不同角度(感觉、视觉、想象)对重点词(静、清、绿)的具体描写。

  (出示漓江水的课件画面,体会静、清、绿的程度)

  引读整句话。

  ③ 课堂练习,照第2句样子说句子:

  公园里的花香( )。

  校园里干净( )。

  树林里的空气清新( )。

  3、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试读、齐读。

  (配上音乐画面)

  4、总结:

  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怎样读懂的。

  三、自主学习第3自然段,欣赏桂林山“美”

  1、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用简洁的语言或画面表达出来。

  (每人发一张白纸)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学生自主学习。

  2、交流讨论:

  你有什么发现?讨论时把练习纸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共同评议。

  ⑴ 写作方法上:

  (比较简单,学生大多能发现)

  泰山 桂 奇

  林 秀

  香山 山 险

  ⑵ 理解词意:

  (较难理解,主要通过学生简笔画、桂林山的照片和老师的提示帮助结合理解。)

  如:奇峰罗列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屏障色彩明丽(出示课件,“屏障”的样子与桂林山比较)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栽

  3、听课文录音,欣赏桂林山的画面,感受桂林山的“美”。

  4、配乐有感情齐读第3自然段。

  5、总结。质疑问难,开拓思维。

  6、再次欣赏配乐、配画的课文朗诵材料,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

  四、 作业

  1、作业本⑴第4题。

  2、根据板书试背2~3自然段。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大 海 静……

  水 清……

  西 湖 绿……

  (美)

  泰 山 奇……

  山 秀……

  香 山 险……

【桂林山水 教案】相关文章:

桂林山水教案05-20

桂林山水的教案01-08

桂林山水教案08-26

教案:桂林山水03-12

《桂林山水》教案08-11

《桂林山水》教案03-19

关于桂林山水教案06-22

《桂林山水》的小学教案10-15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09-05

人教版桂林山水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