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教案 推荐度: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推荐度:
- 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推荐度:
-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会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3、会比较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千米有多长?生活中有那些距离是千米?
2、走1千米大约要多少时间?跑了?
3、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3
问:大家知道三峡吗?我们的三峡大坝呀,全长2300米,他长吗?
我们北碚有一条高速公路叫什么?谁知道?
其中有一条隧道,长6公里
你门说,大坝和隧道谁长?
学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换成米,还可以把米换成千米
2、练习
(1)对口令,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室长8()公路长800()飞机飞行高度8000()火车每小时开60()
(2)说说大约几千米
引导学估计
1675千米大约是多少千米那4850米呢?
(3)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作业
练习十二1-4
2题,学生看题目要求和图,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后在做
学生独立作业
四、课后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79页例4,80页课堂活动,81-82页练习十二5-9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体会毫米的实际长度
2、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选择正确的单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千米有多长,生活中的1千米呢?
2、千米和米有什么关系?
3、3657米大约是多少千米?4567米呢?
二、新课
1、教学例4
学生拿出直尺,请观察,直尺上长度单位都有哪些?
学生逐渐观察得出许多小格,这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也可以说是1mm,学生读
这些小格把1厘米分成了几份?
学生观察数
得出分成了10份,那么一厘米就是多少毫米呢?
1厘米=10毫米,学生读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2、感知1毫米
请你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
学生自己比划
生活中有1毫米的物体吗?
拿出2分硬币,量一量有多厚,大约是毫米
还有吗?
学生在量
3、整理长度单位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
你可以把他们从大到小排一排吗?
教师板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三、练习
1、80页1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2、80页2、3
学生测量
3、完成81页5-9
四、课后记
五、时分秒
1、能认识,写钟表的具体时刻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能进行时分面的简单换算
4、能计算经过时间,知道珍惜时间,会合理安排时间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二单元18页《除法》。
2、教材分析:
除法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之上的。为此,教材中把对除法的初步认识设计在平均分的后面。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而我所说课的除法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并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材中特别注重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来编写内容,先比较抽象地了解除法的含义,再到具体地写除号、除法算式以及读除法算式等等。
3、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我从素质教育的三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初步会读写除法算式,能规范地书写除号。
(2)能力方面:通过创设情景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听、细心观察的能力,在动手分小棒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
(3)思想方面:创设公平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是学生初步接触除法,对除法很陌生,因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设为认识除号并正确读写除法算式,难点是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
1 、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创设了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喜洋洋请客这一情境。选取了学生既熟悉又喜欢的素材为教学资源。
2 、注重直观形象,从抽象到集体
对概念的理解对低年级儿童来说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的含义,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形、色、动的变化,平均分一分青草,形成鲜明的表现。体会“平均分成几份”,从而理解除法。
3、重视学生动手动口能力。
为了巩固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请学生多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根据题意、图意写出除法算式,多写多练,对于除法算式中不能得出的商,请学生动手分一分小棒。
4、教学中面向全体,人人参与。
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中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提问时做到人人参与,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生谈话
师:小朋友看过什么动画片?
学生交流看了哪些动画片,说说自己喜欢的人物。
有学生会提到《喜羊羊与灰太狼》,在此,老师引出故事:喜羊羊请客,同时伴随电脑课件展示。
师:喜羊羊今天过生日,他请来了三位好朋友(同时课件出示),他为大家准备了12捆青草,在餐桌上他们要平均分这些青草,每只小羊都分数量相同的青草。
设计理念:创设了一个儿童乐于接受的故事情景,很轻松地进入课堂,在故事中学习,体会到学习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同时借助课件,由虚拟的故事进入到有色有型的情景中,更加直观、形象。
2、探究新知:
①根据课件画面定格,师板书:12捆青草平均放在个盘子里,每盘放()捆。
师: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学生说一说平均分。
②学生独立用学具分一分。
汇报结果: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小结:每盘放3捆,并引出一种新的方法——除法。
师板书课题:除法
设计理念: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平均分,并能正确地平均分,,在此环节,我要求学生再次动手分一分,对平均分加以巩固,在分的过程中感受除法的含义,得出准确的结果。我并作出及时的总结,引出除法,既教学了除法的含义,又引出了课题。
③学习除号。
师:加减乘法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我们学习除法,它也有自己的符号是除号。指导书写:先画一短横,再在其上下各点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上下对齐。
④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
师边说边板书:要分的青草是几捆(12捆),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份是几?(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12÷4=3
学生回想是如何列算式的。
⑤学习读写除法算式。
12÷4=3师解说算式的含义: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学生自己说一说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
师课件出示:18÷3=6 14÷7=2 8÷8=1
学生读一读,并说说其中的一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理念: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还有哪些弄不明白的问题”,接着教师及时解答或请同学帮助解答。在教学中,该出现小组合作的地方一定要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决不能流于形式。在教学除号的书写、除法算式的读写时,我都采用的是老师口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及时响应教师的引导,对于除号的书写,将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因此我做了很详细的指导。
3、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
①读写除法算式。
②分糖葫芦
③分气球。分别平均分成6份、4份、3份。
设计理念:
以上的3小题所反映的事实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第③题的列式以及算式的比较,有利于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的精神。
4、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同学们都学得很好,我们对除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并预告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做到了承先启后。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算理。
3.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算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 )个十和( )十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
3.65里由( )个十和( )十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二、新授。
1.教学例8.
(1)课件演示:妈妈买了3排的乐百氏饮料,每排10瓶,小明买了2瓶乐百氏饮料,他们一共买了几瓶乐百氏饮料?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0 2=32
提问:30 2表示几个十与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个十和2十一合起来是32。
(2)从32瓶中拿走2瓶(课件演示)。
提问:还剩多少瓶?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22=30
(3)提问:2个一加3个十共是多少?
2.练习:第48页做一做。
第1题
先让学生摆小棒,再对着摆的小棒写算式。
学生写完后,指定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计算,并集体订正。
第2题
以做游戏的.形式出现,看看谁的头脑最灵活。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50 6 30 7 60 9 20 8 6 50 7 30 9 60 8 20
(2)90 8 20 3 50 9 70 6 98-8 23-3 59-9 76-6
说明:卡片正面写50 6,背面写6 50,口算时先让一名学生看正面的题目并口算得数,再让另一名学生说出背面的题目并口算,如果学生有困难,再翻到背面让学生看一看口算。
2.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四、布置作业
30 8= 77-7= 70 2=
9 20= 10 5= 28-8=
65-5= 3 20= 90 9=
教学反思:
在执教这一节的前一天,我给同学们留下了准备一百根小棒的任务,就是这个准备的过程中,我们的班级微信群里热闹了起来,有的家长在群里晒出准备的小棒,并注明这是冒雨买来的;有的家长晒出了自己用一次性筷子做出来的小棒,还有一位家长晒出一堆凌乱的枝条,这让我不解,但过了一段时间,她又晒了一张照片,已经是整齐的十捆小棒了,我借机称赞这位家长的用心,大家也跟着称赞,后来,还有的家长在群里说有多余的小棒,谁若没有可以第二天找自己的孩子借用。第二天课前,我把这份家长的爱讲给同学们听,并请同学们用这份带着爱的小棒展开学习,果然,效果极佳,同学们在摆小棒时是那样认真,她们的学习是那样幸福。数学与爱就在一起,对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认知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同学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通过同学操作、表达使同学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养同学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胜利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掌握对自身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苹果树图、小草图
生:小棒或学具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电脑演示: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并对四只小鸟加以特写。同时还随同着清脆的鸟叫声。
2、问:老师想知道有几只小鸟,谁愿意帮俺?你是怎么知道的?
3、多媒体继续演示:又飞来一只小鸟(同学观察)
问: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些什么?
4、“一共有几只小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同学的`回答,教师板书:4+1= )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 小组合作,探索多种算法
问:4+1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把你的方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
2、全班交流算法。
(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并板书5)
师: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俺们学过的4和1拭目以待组成来计算的,这个方法很好,你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
1、“做一做”第1题
(1)先请同学看图说图意,,再请小朋友在全班交流。
(2)同学汇报算式;3+2=5 ,2+3=5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观察上面的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使同学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2、“做一做”第2题
要求同学边摆边列算式。
四、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1、游戏一:贴苹果
要求:在苹果图片上写出“5以内的加法算式”并贴到苹果树上去。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大家摆学具说算式,一人写算式。
评价方式:请同学当“小法官”
2、红花配绿叶
要求:这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比一比哪能个小组找到的“红花”答案多。
评价:给找到正确答案多的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智慧星”
五、托管时间完成第27页的第1————4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表格、图像、关系式,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为后面学习正比例、反比例打下基础,同时体会函数思想。
教材呈现了三个具体情境,鼓励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中,体会在生活情境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会随着发生变化,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关系。这三个情境分别用表格、图像和关系式呈现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使学生体会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多种形式。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民办实验小学,学校的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突显人文性,这样学生喜爱学习数学,敢于在课堂上表现自我,学生有较好的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高的变化。
2、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体重的变化。
3、师:身高、体重都会变化,这些都是变化的量。(板书课题)
二、观察表格,感知变量。
1、出示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
师:这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
(1)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师生共同画一画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4)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2、说一说。
(1)我发现( )随( )的增加而增加。
(2)我发现( )随( )的减少而减少。
3、师:通过你们举的例子,可以发现什么?
三、通过读图,感受变量。
1、师: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2、出示骆驼体温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
3、读懂统计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一天中,骆驼体温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感受量的周期变化。
(1)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2)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3)第二天,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第三天呢?第十天呢?
(4)师:每天骆驼的体温总是怎样变化的?
四、建立模型,感悟变量。
1、出示叫的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关系的情境。
2、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
即气温h=t÷7+3。
3、理解式子中量的变化。
师:如果蟋蟀叫了7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14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
你能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是怎样变化的?
4、举出而变化的例子。
5、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这些量就是变化的量。
五、课堂巩固,加深理解。
1、连一连,把相互变化的量连起来。
路程 正方形周长
边长 购卖数量
总价 行驶时间
2、说一说,一个量怎样随另一个量变化。
(1)一种故事书每本3元,买书的总价与书的本数。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与宽。
六、全课小结,谈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 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相同数连加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事例体会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重点难点:
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知识链接
5+5+5=( )( )
9+9+9+9+9=( )( )
43改写成加法算式 或_______、_______
54改写成加法算式 或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大胆质疑,透析重难点
导学释疑
1、 小朋友,秋天到了,满山遍野的果实都成熟了。小动物们决定开一个庆丰收的联欢会,你们看,都有谁来参加?能够将自己的劳动果实与小伙伴们分享,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
请解决以下问题
(1) 每个盘子里有6个桃子,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2)每群小鸟有3只,3群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
(3)有6只小松鼠,每只松鼠采了3个松子,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
(4)如果有3只小兔,第一只小兔拿了3根胡萝卜,第二只小兔拿了5根胡萝卜,第三只小兔拿了7根胡萝卜,一共拿来几根胡萝卜?
能不能改成乘法算式呢?小组讨论一下。
2、想一想,连一连
3、想一想,用36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小组合作讨论提出两个问题
三、当堂检测-技能拓展应用,搭建晋升平台
1、学生独立完成P23练一练 错题改正及整理
四、课堂小结
你对你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能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
能主动参与小组活动。
在活动中能积极思考。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2-24
小学数学教案06-14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07-12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03-31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02-07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2-21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02-24
小学数学教案【精】01-24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01-24
【热】小学数学教案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