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 大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 大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大班科学教案锦集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实验,获得有关容量守恒的经验。
2、观察了解水在不同容量里呈现不同形状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每组6个形状不同、标有刻度的透明瓶子;2、各种形状的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
1、引导语:今天,我们来做个和水有关的游戏。
2、提问:在做水的.游戏中,发现桌子上有几个瓶子?他们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提问:这六个瓶子里,你认为里面的水一样多吗?为什么?说说各自的理由。
小结:虽然瓶子不一样,有的瓶子大,有的瓶子小,但里面的水是一样多。
二、幼儿假设
1、幼儿讨论、假设,教师汇总假设的情况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2、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知道,到底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呢?请你任选两个瓶,你有什么办法证明这两个瓶子里的水哪个多?哪个少?
3、提出实验要求:那么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做实验的时候要注意,第一不要将实验用的两瓶水混在一起。第二,倒水时小心,尽量不要把水洒出来。第三,将试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三、动手实验
1、任选两瓶水,想个办法证明这两人瓶中的水是一样多的。
2、幼儿动手实验,教师观察记录。
四、交流验证
1、幼儿各自讲述实验的结果,并对有争议的问题和实验展开讨论。
2、交流:用什么方法证明两瓶水一样多?
小结:我知道了,瓶子的高矮、粗细是不影响水的多少的。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提供以上材料,让幼儿反复实验,获得守恒经验与概念。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幼儿观察蜡烛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材料准备:
大小不同的广口瓶以及大小、粗细相同的小蜡烛。
实验操作:
(1)点燃一根小蜡烛后,用广口瓶罩住,观察蜡烛的变化,让幼儿了解蜡烛燃烧需要空气。
(2)同时点燃两根小蜡烛然后用大小不同的`两个广口瓶同时罩住,让幼儿观察比较,看哪根蜡烛燃烧的时间最长。
指导建议: 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瓶子的大小不同,里面的空气多少不同,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的不同。
●初步引导幼儿了解空气助燃的特性。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防止烫伤或烧伤。
拓展与替代:
请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了解它们发生的一些变化都离不开空气。
可以找几段大小、粗细相同的蜡烛代替小蜡烛,进行实验。
科学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使幼儿明白杯子里的蜡烛熄灭是由于杯子中的燃烧产生的热空气占据了杯子的顶端,杯子上面没有足够的氧气支持燃烧。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黑色食品的种类,了解其丰富的营养价值。
2、乐于与同伴分享生活经验。
教学准备:
1、每个幼儿带来一种自己认为有营养的食品。
2、教师带来几种黑色食品。
3、《科学》下p.1。
教学过程:
一、了解原有经验。
1、问幼儿:哪些食品有营养?为什么?
2、鼓励说得正确的'幼儿,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饮食习惯。
二、黑色食品有营养。
1、出示几种黑色食品,让幼儿认识。
2、提问:你认识的黑色食品还有哪些?它们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3、教师介绍黑色食品的营养。
4、请幼儿品尝一些黑色食品,进一步了解它的味道、口感。
5、请幼儿将带来的食品按颜色进行分类。
三、观看画册《黑色食品》
1、看图说说图中都有什么黑色食品,它们有什么特点和营养。
2、让幼儿知道吃什么食品搭配对人体有好处?
3、引导幼儿合理搭配食品,让身体得到均衡营养。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目的要求:
1、 通过“捉泥鳅”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物体表面光滑的摩擦力小,表面粗糙的摩擦力大”的科学知识。
2、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我们可以“学习”泥鳅的本领来减小摩擦力。还可以用类似于捉泥鳅的办法来增大摩擦力。
3、 使学生知道泥鳅身体表面的“粘液”具有减小摩擦力的作用。——是有效地保护自己,二是便于在泥土中行走;同时还具有吸取氧气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1、 泥鳅若干条。
2、 玻璃缸两只、小网兜。
3、 南瓜叶或其它表面粗糙的`植物叶子、青菜叶、棉手套、簿膜手套、棉布、涤沦布、干泥沙、食油、锈轴承、牛油、卫生纸、玻璃球、筷子、胶布、工具盒等。
4、 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同学们我们今天做—个有趣的活动——捉泥鳅,有同学捉过泥鳅吗?捉起来容易吗?
2、 请人家看实验记录纸思考:什么原因使泥鳅不容易被徒手捉起?用什么方法才能够更容易捉起泥鳅?
在记录纸上写上你的想法。
3、 通过讨论得出应该用东西包起来捉。请每组同学合作,试一试能用多少种方法捉起泥鳅,哪一种方法更好,为什么?在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把你们组的探究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二、全班同学分组实验,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三、分组汇报实验情况。(教师用实物展台演示各组的实验报告)
四、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实验过程中哪一种方法捉起来最容易,为什么?通过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泥鳅身体表面分泌出一种粘液,使得泥鳅身体表面非常光滑,我们就很难捉住它。事实上这种沾液减少了泥鳅身体表面的摩擦力,使它很容易从我们的手中逃脱。在分析过程中,教者应故意将“棉手套、簿膜手套”,“南瓜叶、青菜叶”,“棉布、涤纶布”对应起来比较,让学生认识到用“光滑”的物体“难捉”,用“粗糙”的物体“易捉”,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光滑摩擦力小,粗糙摩擦力大”的基本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发现当厚、千的物体吸收掉泥鳅身体表面的沾液后捉起来更容易。
教师板书:光滑难捉粗糙易捉
请大家思考:采用什么方法捉泥鳅比较好呢?
应该考虑在什么情况下而定,实验室里、农田里、在家里各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五、将刚才的探究成果用于生活实践。
l、请大家一起讨论一个问题:物体表面是光滑一些好呢?举—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
2、做两个小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1) 请人家拿出材料盒中的橡皮塞的玻璃管,将玻璃管穿到橡皮塞中间的洞里去。每组试一下,好穿吗?你们能不能想一个好的办法使得穿起来比较容易一些?操作说明:每组二个打好洞的橡皮塞子和一根事先准备好的玻璃管,要使玻璃管较容易
地穿进去在玻璃管上涂点油就行了。
(2) 比一比哪一个组夹起的球最多。操作说明:每组一瓶小玻璃球,要求从瓶里用老师指定的筷子把小球夹到碗里,比一比在一分钟内哪一个组夹得多。每个小组先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夹?然后老师宣布开始并进行计时。(可以用老师发给的实验材料对工具略加改进,但不能幅度过大)
总结全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研究了“捉泥鳅”,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泥鳅身体表面粘液的作用,我们人类可以用一些粗糙的物体来捉泥鳅。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得到启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想出一些办法来使物体表面变得光滑或者粗糙一些,以达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要求。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或学习过程中注意观察、发现,灵活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欢快与幽默,能听出aba段式,初步了解波尔卡音乐的特点。
2、在童话情境中愉快地欣赏音乐,能根据音乐用相应的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3、在音乐中大胆想象,积极表现感受,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啤酒卡波尔卡的音乐、课件、图谱、幼儿用书第1册第42页。
2、特点鲜明的波尔卡音乐三首。
活动过程:
1、教师嗲龄幼儿随欢快的波尔卡音乐进人活动室进行简单表演。
2、引导幼儿欣赏音乐。
(1)以《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情景将幼儿带人音乐,幼儿完整欣赏。
(2)教师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拍和三段体结构。
(3)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分段欣赏音乐。(欣赏课件)
(4)引导幼儿根据幼儿用书上的乐句图谱提示进行表演。
(5)请幼儿看课件完整地欣赏音乐。
3、通过几曲特点鲜明的波尔卡音乐帮助幼儿了解波尔卡音乐的基本特点。
4、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组织幼儿分角色随音乐表演。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对弹性物品感兴趣,并能大胆探索。
2、发现弹性的特点:物体受力时,它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不受力时,它又能回到原来的样子。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过很多弹性的玩具。
2、弹簧秤、皮球、拉力器(果奶瓶自制)、牛皮筋、海绵、橡皮泥、长纸条、玻璃弹珠等。
3、纸、笔、记录卡人手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 引出课题,初步感知物品的弹性。
师:今天有很多的客人老师来到我们班,我们怎么说呢?(客人老师好)
师:小朋友。我今天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这个地方叫“跳跳乐园”,看看乐园里有什么玩具啊?
幼:皮球,拉力器…….
师:小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玩的时候还要边玩边看你的玩具有什么变化。
幼儿自由探索活动,有的玩一种玩具,有的玩2-3中玩具,很开心
教师集中幼儿,你刚才玩的是什么玩具,你发现了什么?
幼:我在玩气球,把气球吹得大大的,………
教师:我再请小朋友玩一玩刚才的玩具,玩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当我们对玩具用力时,玩具会怎么样?不再用力了,玩具又怎么样?把你的发现告诉小朋友。
(幼儿自由玩)
教师集中幼儿:你在玩玩具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有趣的变化?
幼:我把气球吹得大大的时候,一放手就漏气了,回到原来的样子……..
教师小结:有些东西当我们对它用力时,可以使它改变形状,不对它用力时就恢复原来的样子,我们说这些物体有弹性。
教师再边讲边操作:教师拿起一个皮球使劲地捏,问:皮球怎么了?(扁了)教师把手松开,问:皮球怎么了?(皮球恢复原来的样子)这叫物体的弹性。叫小朋友跟说一遍。
二、玩游戏,猜物品的弹性。
师:小朋友,我们来猜一猜的游戏,现在老师的手上有一张纸,这张纸叫记录卡,记下小朋友猜的东西,这里面有5样东西给小朋友猜,第一样是牛皮筋,你觉得它有弹性吗?有的话在第一个格子里打上勾,没有的话在第二个格子里打上叉。(教师在大的挂图前面示范。用铅笔指第一个格子和第二个格子)现在请你们来做一做,好吗、。(教师将纸和笔,发给小朋友)
第二样东西是橡皮泥,第三样东西是玻璃弹珠......
师:你们都猜好了吗?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说一说。
师:这些都是小朋友猜得。到底是不是象你们说的这样呢?我们来做一下实验,好不好?
三、验证结果
师:现在我们就是小科学家了,但做实验的时候有要求,首先声音要轻,动作要快,不能跟小朋友抢东西,要让一让。做好得小朋友轻轻地回来坐到位置上,听明白了吗?
师:现在我把你们分成3组,你们带上纸和笔一起做实验,边做实验边记到这张卡上,好 吗?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把弹性的特点再重复一遍。
提醒幼儿在记录卡上打勾和叉。
做好实验的小朋友,请轻轻地回座位,请他们看看实验的结果和猜的'是不是一样的?(有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
教师请两个小朋友来说一说他们的记录卡:
(1) 你猜的跟你做的实验一样吗?
(2) 哪个物品猜错了?
(3) 做了实验之后你知道了吗?
四、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物品的认识和理解。
师:刚才我们做了实验,知道很多有弹性的物品,除了这些,你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那些有弹性的物品?
启发性提问:你在家里有看到吗?你身上有没有啊?(沙发、席梦思床垫用海绵和弹簧,坐躺着舒服,夹克袖口、弹跳床、自行车轮胎、弹簧称、拉力器、弹性玩具等,弹性的东西真有用。)
总结:原来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有弹性的,它给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方便。
延伸:请小朋友回家找找看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并把它画下来,带给其他小朋友 看。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乐意参与探索风的游戏。
2、让幼儿初步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并认识风的一些用途和危害。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风的形成,认识风的一些用途和危害。
活动准备
1、纸箱、塑料袋、气球、扇子、书本、硬纸片、吸管、羽毛等。
2、风类玩具。
3、有关风的用途及危害图片
活动过程
1、初步认识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
(1)运用魔术箱和塑料袋证明空气的存在,并且就在我们的周围。
(2)出示2个充满气的气球,把其中1个松开口后吹到一幼儿的头发上,请幼儿说说观察到了什么,引出“风”。通过对比,引导幼儿说出: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不动的空气不是风。
(3)教师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
2、尝试制造人造风。
(1)出示风车,告诉幼儿它们都想和风做游戏,但是教室没有风,怎么办?
(2)幼儿自由选择制造风的材料,尝试用各种材料制造风。
(3)教师小结人造风的方法,并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方法。
3、幼儿观看图片,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一些用途和危害,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
4、游戏:羽毛飞起来了。让幼儿运用人造风的一些方法制造风,人鸡毛飘得又高又远。
教学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我设计的这节科学探究活动,一开始就利用魔术箱变魔术这一孩子感兴趣的现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活动中,教师首先紧紧围绕活动目标,设计了具有观察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的提问,如在活动的对于环节中,把塑料袋变鼓,使幼儿感知到我们的周围有空气,把充满气的气球松口吹到幼儿的头发上,让幼儿通过观察,对比,知道了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不动的空气不是风。活动就这样把幼儿引入到科学的'氛围之中诱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其次,《纲要》中强调:“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活动中,幼儿通过 “做中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选择材料制造人造风,让风车转起来,在动手、交流与表达中获取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习得学习的方法。最后,生成新的问题:怎样让羽毛飞起来?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 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对数数的兴趣,体验帮助小猪的快乐。
2、感受5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按顺序点数到5。
3、能够手口一致按顺序点数5以内的事物并能说出总数。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重点
感受5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按顺序点数到5。
活动难点
能够手口一致按顺序点数5以内的事物并能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1、自制教具小拖车一个(4节车厢);
2、操作卡片:西瓜、菠萝、桃子、苹果若干;
3、小货车操作纸人手一份;
4、小红花每人一个;
5、环境创设:5个气球、红绿灯、4个小汽车、2位老师、一架钢琴。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师生、家长互相问好。
师:“小朋友,今天爸爸妈妈也来到幼儿园跟我们一起做游戏,大家高兴吗?”
幼:“高兴!”
师:“那我们先跟爸爸妈妈和叔叔阿姨打声招呼吧!”
2、出示小拖车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带来了什么?”(幼儿回答)
师:“我们一起数数小拖车有几节车厢?”(复习4以内的点数,点数过程中要引导准确点数,右手食指从左向右点一个数一个。)
师:“小朋友知道这辆小车是谁的吗?”(出示三只小猪图片)
师:“有几只小猪,我们一起数一数”(复习3以内点数)
师:“有谁知道小拖车来干什么了么?
(幼儿大胆想象、发言)
师:现在小朋友认真听故事,就知道小拖车能干什么了。
二、听故事,操作探索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数量
1、老师讲述故事。
(讲到“走近一看,原来是绿绿的西瓜”)
师:“猪老大发现西瓜,小朋友,猪老大一共发现了几个西瓜?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引导幼儿一个一个的'数,然后说出总数5。)
师:“可是西瓜太重了,不知该怎么办了?你们有办法吗?”(激发幼儿大胆想象发言)
师:“那我们就帮小猪把西瓜放进车厢里。小朋友看看我们的小货车有没有跟西瓜颜色是否一样的车厢?一节车厢放一种水果。”
师:“现在请小朋友一个一个数出2个西瓜,放在自己的小车厢里吧”(引导幼儿一个一个的数,然后说出总数5)
2、故事讲到“他爬上树一看,啊!有3个菠萝”,师:“怎么办?”
(引导幼儿发言)
师:“我们一起帮猪老二数一数有几个菠萝,再装菠萝。”(重点引导一个一个手口一致点数。)
(幼儿动手操作)
师:“小朋友看看有没有跟菠萝颜色一样的车厢?”
3、师:“他们又继续往前走,猪小弟发现了什么呢?”
师:“小朋友都很聪明,再帮猪小弟数一数桃子,好吗?看看有没有跟桃子颜色一样的车厢?现在我们一个一个数着装进车厢里。”
(引导孩子动手点数桃子, 再装进小拖车里。)
4、师:“这时候,三只小猪都走累了,它们坐下来休息一下,突然猪小弟哎呀叫了一声,低头一看原来看到几个苹果。小朋友我们再帮三只小猪一起数一数苹果吧。”
(幼儿动手操作)
5、师:“小朋友们都太能干了,三只小猪在你们的帮助下,捡了满满一车水果,他们非常高兴,要送给每一位小朋友一个小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
6、师:“在送礼物之前,老师有一个想法,我们再帮小猪把捡来的水果从车上帮他们卸下来好不好?”(复习5以内的点数)
7、师:“我们先把西瓜卸下来”(引导幼儿一个一个数着放回原处,看看水果和盒子的颜色不要放错了)其他水果同上。
8、师:“现在看看小猪为我们准备了什么?”
9、师:“小花的花瓣有几瓣?我们一起数一数,一会跟爸爸妈妈一起数一数你的小花有几片花瓣?”
10、师:“我们也跟小猪说一声‘谢谢’。”
三、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跟数字有关的事物,看一看我们活动室里有没有数字是1、2、3、4、5的事物?跟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好吗?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电池_大班科学教案07-05
大班科学教案:昆虫找家_大班科学教案07-05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_大班科学教案07-02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水瓶的秘密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磁铁的奥秘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会爬高的水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树叶里的秘密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下科学教案01-30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