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术教案 推荐度:
- 小学美术教案 推荐度:
- 幼儿美术教案 推荐度:
- 小学的美术教案 推荐度:
- 优秀小学美术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美术教案(汇总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指导学生采用泥塑、折纸等方法制作电脑,并能用绘制、剪贴的方法,对电脑模型进行简单地装饰。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画及电脑图片的欣赏,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拓展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再通过学生作品欣赏及对电脑制作方法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动手实践环节,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简单地创意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电脑模型的构思、制作。
教学难点:材料的选择和电脑模型的制作、装饰方法。
解决措施:通过图片、动画《计算机的发展史》,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计算机知识。通过外形新颖、独特的电脑造型图片欣赏,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再通过创意分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并掌握电脑的设计要素。最后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分析和制作,有效地解决本课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包装纸盒、彩纸、彩泥、剪刀、胶水、彩笔、蜡笔、铅笔等。
课时:1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引导阶段
(1分钟)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第16课《新颖的电脑》。
(板书)──新颖的电脑
2.:我是电脑博士,计算机俗称电脑,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课件出示课题
出现电脑博士
发展阶段:基础知识的讲授,过程、方法步骤演示(14分钟)
二、探索新知
1.认识最早的计算机。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重达28吨,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点击播放动画,显示计算机的区域)
2.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
播放动画《计算机的发展》,了解五代计算机的演变。
3.认识最新技术的电脑。3年6月17日,我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4.了解计算机的组成与类型。
(1)这是我们现在使用的电脑,观察主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播放自定义动画:主机、显示器、键盘)
(2)目前,电脑不断创新,有了很多新的样式:
台式电脑 方便携带的笔记本电脑 简洁的平板电脑
学生联系生活,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并回答。
观看动画,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
出示图片:最早的计算机、最新的计算机
播放自定义动画
播放动画《计算机的发展》
三、开阔思维
1.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脑不断地推陈出新。新颖的电脑还会是什么样的呢?
显示器可以摆动的电脑
可以卷的电脑
可戴在手腕
上的电脑
透明的电脑
通过投影显示并接收信号的电脑
能够生成3D影像的造型弯曲的电脑
2.看了这些新颖、独特的电脑造型,你有什么感受?
只要敢于想象,在造型、材料、功能等方面就可以创造出无数新颖的电脑。
学生观看图片,拓展思路,启发构思。
思考、回答问题。
出示图片:各种新颖、独特的概念电脑
四、创意分析
1.创意显示器设计:
苹果外形、棒球外形
2.创意主机箱设计:
机器人型、公交车型、蜗牛型、铜鼓型
3.创意键盘设计:
彩色的键盘;
键盘光电鼠标,右边部分同时具备鼠标功能。
4.创意鼠标设计:
乌龟型、汽车型、熊猫型
学生观看图片,拓展思路,启发构思。
思考、回答问题。
出示各种创意显示器、创意主机箱、创意键盘、创意鼠标设计图片
五、想象讨论
想一想:如果让你设计一台电脑,你打算如何设计?画一画草图。
思考问题,画画草图。
出示问题及草图范例
六、创意表现
让我们欣赏一下同学们设计的电脑,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
方法一:绘画
方法二:纸盒、泡塑
方法三:彩泥
欣赏学生作品,并分析制作材料、制作方法
出示范例图片
课堂实践,学生进行制作
(20分钟)
七、能力反馈(学生动手实践)
作业要求:
用你手中的材料制作一台新颖、独特的电脑。
步骤提示:
1.运用材料做出电脑的外形。
2.将电脑外部结构中的细节拼贴或画在电脑的外形上。
教师要激发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进行大胆、自由地想象,将绘画、手工制作和其他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鼓励、点评。
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个人或自选合作伙伴进行创作。
出示作业要求
展示学生作品、交流
(4分钟)
八、作业展评
1、将学生作业展示在教室里,引导学生相互、欣赏,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1)谁制作的电脑造型最独特?表现在哪里?
(2)说一说你用了哪些方法来制作你心中的电脑?你觉得你的作品有哪些优点?哪里还需要改进?
2、教师、。(主要从学生作品的造型、色彩及材料的运用上。
学生自评、互评。
出示建议
拓展延伸
(1分钟)
九、拓展延伸
1、不仅电脑有各种变化,电脑的“朋友”也有很多变化。
(1)这台电脑装了一个移动装置,可以自主移动。
(2)这台电脑设计了一个舒适的操作椅,可以半躺着使用。
2、本课: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电脑的发展史,了解了电脑的外形特点,并学会用纸、纸盒、彩泥等材料制作新颖、奇特的电脑。随着科学的发展,电脑的功能越来越强,外形越来越多样,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能陪我们聊天、打球吗?让我们一起期待更“新颖的电脑”吧。
丰富想象,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冷暖对比等关系,同时尝试运用不同的色彩秩序,大胆表达自己对静物的感受和想法,了解色彩与风格的关系,培养和发展色彩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提高审美品位。
重点:色彩关系换位练习。
难点:个性风格的大胆表现。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自然导入
1、复习提问美术色彩基本知识——学生回答
2、展示图片——查看有关资料,并对各幅作品进行赏析。
3、问题:——自由讨论
a。你喜欢那一幅作品,为什么?
b。以上作品你有感到不理解的地方吗?
c。你能说出这几幅作品各有哪些艺术风格吗?
4、教师点评________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交流互动、探求新知
1。让学生欣赏和分析课本上的范例——学生观察、分析、认识色彩关系,并作分类。
2。静物画的色彩关系及其表现形式——让学生讲述自己对不同色彩关系的感受
3。3、静物画如何做新的处理
4。组织学生讨论——从改变明度、纯度、色相、构图对比、色调对比等方面讨论。(提示学生“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元素可以互换”)
归纳
通过对几幅作品的欣赏、分析、比较,发现每幅作品的色彩关系是不同的,那么色彩关系的.基本规律又是怎样的呢?(可从明度、纯度、色相、对比、冷调、暖调去分析)
教师演示作品,把一幅静物画做多种色彩关系的重组、取舍,从而创造出不同的风格体系
三、合作探究、强化能力
1、静物画训练
要求:注意多种表现形式,改变色调,强调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学生自由组合,或按小组。
2、学生练习
确定主题风格,
可用多种表达形式
四、展示交流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内容:第7课 草丛中
教学目的:(1)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2)欣赏画家的作品,学会思考,能大胆想象添画,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
(3)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过程:
一、激趣
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讲草丛故事。
二、观察(单棵草)
1.教师将草轻拂学生的脸颊,学生闭上眼猜是什么。
2.学生睁开双眼,分小组讨论观察草叶各部分的外形特点。叶面出现转折的草和叶面没有出现转折的草看上去有什么不同?
3.各组再派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小组观察的结果。
三、组拼(几棵草)
1.组合游戏。在大自然中草总是会长在一块儿的,那么,几棵草长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呢?引导学生根据平时观察到的几棵草长在一起的情形,将带来的几棵草组合在一起,注意组合出高低、穿插等变化。
2.教师:几棵草长在一起时,它们会有前后、高低、大小等各种变化,呈现出生动的自然效果。
四、添加
1.思考在草丛中除了草以外,还会有些什么呢?
2.学生讨论:有蜻蜓、蝴蝶、蚱蜢、青蛙、小朋友、玩具等等。
3.请一两位学生把小玩具或动物标本等放入草丛。
五、改画
1.打开教材,看一看教材上P18右下角的三片草叶,将这三片草叶进行改画。
2.评析指导尝试作业。
(1)画有转折的草叶时,能同时看到正反两个面,叶面外轮廓线产生变化。
(2)画多片草叶时,草叶之间出现了相互穿插、
遮挡,要先画前面的,再画后面的。后面被挡住的部分不用画线条。
六、欣赏
1.欣赏教材上的'画家作品。观察作品中每棵草的转折、穿插等不同姿态,以及画面上动静结合的生动效果。
2.出示其他有关草的优秀线描作品,感受用线的变化。
3.对照刚才自己改画的草,找出与这些作品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怎么改进会更好?
七、描绘
1.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组合的场景进行观察描绘:
(1)先画一棵草,注意强调草叶的转折变化。
(2)然后再画几棵草,强调要表现出草的穿插、
遮挡、高低变化。
2.也可以画记忆和想像中的草丛。
(1)将动物、人物等适当地添画到草丛中,要画出前后遮挡关系,注意:草是主体,添加物不能太多。
(2)思考:还要怎样画,画面才更加完善呢?
八、评析
1.将学生作业都展示出来,学生下位互相欣赏、评论。
2.:今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了许许多多不同的草,并且用生动的线条描绘出了美丽的草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描绘出千变万化的事物。
美术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和研究画家绘制的花鸟画作品,加深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2、学习和分析画家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技法,在临摹的基础上添加和创作一副花鸟画。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学习中国花鸟画的`绘画技巧,在探究中积累和创新。
三、教学难点:
用笔和用墨的表现方法。
四、教学准备:
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1)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组成部分。
(2)在众多花鸟画的题材中,梅兰竹菊被认为代表高雅品质的“四君子”。
(3)出示课题——花鸟画。
2、讲授新课:
欣赏吴昌硕的作品《菊花》
面对自然界中的花鸟草虫惊醒创作时,中国的花鸟画家的表现物象的同时更重视缘物寄情。
3、组研究:
(1)对比自然界中的花鸟,欣赏和研究一副花鸟画,想一想画家是怎么用笔和用墨的?
(2)游戏:请你对照黑板上的菊花图片(中锋勾花,侧锋勾叶),分别尝试以下几种笔法:
侧锋画麻雀头——点、抹
中锋画翅、尾——短线
4、分析:
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胸腹灰白,活泼可爱。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
5、临摹一副花鸟画作品,可以大胆的对原作进行添加和创造。
6、展示: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说说哪里好。
7、小结
美术教案 篇5
包装设计美术教案:包装设计教案
课题:包装设计
课时:1课时
课型:单一课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本章节的授课,让学生对系列化包装设计有所了解和认识,明确系列化包装的设计目标和设计功能,通过实践掌握包装设计的整个过程。包装的定义,中国包装设计发展历史,设计师的地位和作用,现代包装设计的特征和功能包装设计方法及设计流程,包装设计定位.
教学目标:
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对包装设计有一个相对系统的概念。
1.知识和技能目标:
让学生理解包装设计的涵义、功能及分类;让学生掌握包装设计的工艺流程及动手制作模型能力;提高学生对包装设计的设计思维,使学生所做设计作品具有一定的内涵。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讲解和实地观察,让学生了解包装设计中常用材料和容器,并能够在包装设计中合理选用材料和容器以获得不同的效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包装设计得讲解以及制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和审美评价力。
教学重点:
重点在于学生对包装设计概念、三大基本功能:保护性功能、便利性功能、销售性功能的理解。要求学生牢记、掌握。系列化包装设计特点;系列化包装设计原则:一般性包装材料的纸张的规格;种类;特点;成型工艺和一般容器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生对包装设计有一个直观的理解和正确的评判,以及对现代包装设计的作用和功能的理解和把握。系列化包装设计方法掌握各类包装材料及容器的造型特
点及特性。
教学方法:
1.教法:多媒体ppt演示,小组讨论及交流评析,现场实物讲解讲课与作品图例赏析结合,课堂讲解一般材料及工艺图片展示、课堂讲授、学习讨论。
2.学法:实验室+材料样品库实习、动手体会不同和材料。
教具准备:
教案,多媒体课件画笔,相关包装彩色纸,剪刀,小刀,糨糊。学具准备:
画笔,相关包装彩色纸,剪刀,小刀,糨糊。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
安定课堂秩序,检查学生课前准备等情况。
二:引入新课:(3分钟)
出示图案范画数幅,如日常用品的包装图样等,简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包装设计风格的定位及创意构思;
2、包装设计模型造型的设计及与之相关包装材料的运用;
3、包装设计的包装设计的功能。
三:讲授新课:(10分钟)
(一):包装设计涵义:
包装设计由于每个国家对此的定义都不一样,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包扎、安装、填放、装饰、及装璜之意。作为设计师心中的包装设计:是为了塑造一个能被商品世界所接纳的新生命、新产品。从整体来说,包装设计是一门立体的、多元的`、多学科综合体现的学科。
(二):包装设计重要性:
大家知道,包装无处不在,无处不存。且包装设计与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时尚引领消费,包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
对于包装设计,着眼在消费者的心理、品位、感觉和使用方便、便于保存等等。包装设计已成为市场销售竞争中重要环节之一。
(三).包装设计的功能:
1、物理功能:为了保护商品;
2、心理功能:主要体现在视觉感受,包装传达了商品信息,促进市场销售。
3、生理功能:指便于被人操作,便于运输、装卸、保管、储存、使用、携带、处理等等。
(四)、包装设计的分类:
1、从包装形态分:大包装、中包装、小包装、硬包装、软包装;
2、从包装材料分:纸盒包装、塑料包装、金属包装、木包装、陶瓷包装、玻璃包装、棉麻包装、丝绸包装等等;
3、从商品内容分:食品包装、烟酒包装、文化用品包装、化妆品包装、家电包装、日用品包装、土特产包装、药品包装、化学用包装、玩具包装等等;
4、从商品销售分:内销包装、外销包装、经济包装、礼品包装等;
5、从商品设计风格分:卡通包装、传统包装、怀旧包装、浪漫包装等;
6、从商品性质分:商业包装、工业包装。
(五)组织学生对优秀作品进行针对性的欣赏。
(六)、制作步骤和要求:
1.讲述包装的材料运用:
(1)纸张:牛皮纸、双胶纸、铜版纸、白板纸、玻璃纸、有光纸、过滤纸、瓦楞纸等等(2)金属:马口铁皮、铝、铝箔、镀铬无锡铁皮(3)塑料:(4)玻璃:(5)陶瓷:(6)木材:软木、人造板材(7)丝绸、棉麻:
2.包装纸盒的结构与造型
(1)纸盒的分类:套桶式;插入式;粘合式(如牛奶合);摇盖式(如鞋合);套盖式;拉链式(如纸巾抽);姐妹式;手提式;嵌入式(如珠宝盒);异形式;吊挂式等等(2)纸盒结构设计:(A)粘接:用粘合剂连接不同的面或其他附加部分的结构;(B)结扎:指用线或麻绳等对包装物进行包扎(C)镗扣:指包装盒的各个面相互进行锁扣连接的方式(D)间壁:指在包装盒中加入搁板构造,便于抗震抗压,对商品起保护作用。
3.指导学生动手制作包装盒,对制作工艺进行示范。
(七)、课中练习:(20分钟)
在课中,我们同学就礼品盒的包装进行设计和制作,教师从旁辅导和协助。四:课堂总结:(3分钟)
通过本次对包装设计的教学和制作,以及教师对作品进行点评,同学的设计成品可以进行作品展示。
五:作业布置:(2分钟)
制作各种纸盒样式的结构,可任意添加自己喜欢的图案。
六:板书设计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准备:课件陶泥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试一试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评一评
美术教案 篇7
课题:
我心中的老师
课时:
2课时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欢迎的老师,并通过平时的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或拓印等方法来表现心目中最尊敬的人。
3.通过绘画培养学生对社会建设者们的热爱和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基本描述出最受欢迎的人的外貌等特征。
2.在肖像绘制的过程中能否既表现出人物的基本特征,又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3.能否大胆、自由的运用绘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绘制肖像。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
学生:课前观察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的面貌特征,多种绘画、制作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5月17日——5月18日
活动一:“猜猜她是谁”
教师将同级部的一位老师的特征编成一段谜语念出来,请同学们猜猜她是谁,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学生也尝试着编一小段谜语来描述一位教师的外貌特征。
引导学生理解如何抓住人物最主要的面貌特征。
活动二:
课件出示大家熟悉的几位教师的`照片,请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谁,为什么?他的特征是什么?
你最喜欢老师什么样,最不喜欢老师什么样。
教师请最喜欢自己的几位同学上来分析一下自己的特征,并在黑板上简单画一下。
同学们评价一下谁把老师的特征表现得最像。
活动三:
大家拿起画笔用彩笔线描的形式来为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画张像。
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根据这位教师的喜好以及所教的学科添画上背景。
活动四:
“猜猜他画的是谁”画展,通过“猜猜他画的是谁”的方式评价谁的画将老师的特征表现得最为突出。
收拾与整理。布置下节课工具材料。
第二节
施教时间:5月19日——5月21日
活动一:
课件出示运用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来表现老师的作品。请学生边欣赏边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并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绘画、拓印、粘贴、立体制作摄影等形式来表现老师分别有什么表现效果。
活动二:
引导学生观摩不同风格的名家肖像画,使学生理解画肖像画既要抓住人物特征,注重色彩和线条的表现力,又要体现自己的风格。鼓励同学们大胆、自由的运用绘画、拼贴、拓印和立体制作等方法为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绘制肖像。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活动三:
“我们的老师”作业展,将所有的作业粘贴在一张大纸上,请学生简单的写上自己想对老师说的话。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与表达师生共同生活中感人的事,激发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思想感情。
收拾与整理,布置下节课所需工具材料。
札记:
在导入新课时,我灵机一动,请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老师的特征编成谜语,以“猜猜她(他)是谁”的形式展开一个小游戏。学生在出谜面的时候自然会将这位老师的特征表述清楚。当同学猜对了时,我又反问他们:“你是从哪些地方猜出是这位老师的?”这样激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到如何概括和表现人物的特征。比以前老师帮助学生分析、比较得到的只是极易的要牢固,掌握的要灵活。这正是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魅力所在。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的教案11-08
《美术》教案02-21
美术教案07-20
美术教案(经典)08-08
美术雪教案03-14
插花美术教案12-01
《彩虹》美术教案12-02
走进美术教案02-21
小学美术教案11-19
《纸杯》美术教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