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中班科学教案9篇(优秀)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进入中班后,幼儿在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基础上,又认识了梯形,但他们对于梯形的特征还比较模糊,不能把握梯形的各种变化。本次活动通过寻找游戏激发幼儿探索梯形特征的兴趣,引导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梯形的特征,加强对梯形的认识,在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中,体验图形游戏的乐趣,在游戏和生活中积累经验,尝试运用。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感知梯形的特征。
2.通过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图形王国的故事》。
2.蜘蛛拼图操作材料若干。
3.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彩色手工纸若干。
4.纸板裁割成的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在故事情境中引出梯形,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1.讲述故事《图形王国的故事》。
2.关键提问:
(1)咦?这里少了谁?
(引导幼儿快速观察,在众多的图形中发现少了什么形状,并鼓励他们大胆表述。)
(2)梯形弟弟在干什么?
(要求幼儿观察画面,尝试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描述画面,引入"捉迷藏"的寻找游戏。)
(3)如果你们遇到梯形弟弟,会对他说什么?
(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表达,在劝说"梯形"的过程中,换位思考,感受家人关爱、牵挂孩子的情感。)
二、在找找、玩玩中,加强感知,进一步掌握梯形的主要特征
1.第一次寻找比较,感知梯形的主要特征。
关键提问:
(1)请出一个三角形和梯形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出示九宫格,让幼儿在众多的三角形中指认梯形,说说三角形与梯形的不同,初步感知梯形"有四条边、四个角"的特征。)
(2)正方形、长方形为什么不能称梯形呢?
(教师出示不服气的正方形、长方形,鼓励幼儿观察正方形、长方形和梯形的区别,尝试描述区别,感受梯形"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特征,说服不服气的形状们。)
2.第二次寻找比较,巩固对梯形主要特征的认识。
关键提问:
这些梯形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出示九宫格,幼儿在众多形状中指认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不等腰梯形,尝试描述不同梯形的特征,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说说这些梯形像什么,通过对对边形态的感知,巩固梯形"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特征。)
3.蜘蛛拼图游戏,经验运用。
关键提问:
(1)这一次梯形躲到哪去了?
(出示蜘蛛拼图,提出操作要求。开始幼儿可能会遇到很多相似梯形的干扰,可以引导幼儿尝试转动蜘蛛网,调整观察角度,根据梯形的特征,比一比,找出梯形。)
(2)看一看,这些都是梯形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梯形的。
(在集体验证中,幼儿观察黑板上的"梯形",大胆纠错和辩论,再一次巩固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三、折出梯形,体验图形游戏的乐趣
1.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彩色手工纸:瞧!这次梯形躲到哪去了?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到它?
(请幼儿再一次自主探索,根据梯形的主要特征尝试自我验证,结合已有经验,动手尝试折出梯形,送到"梯形"小房子里,体验图形游戏的乐趣。)
2.延伸活动:拼图游戏瞧,梯形请来了好多兄弟姐妹,我们和这些图形宝宝一起到图形王国玩拼图游戏吧!
反思《XX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明确指出"对周围环境中的数、形等现象敏感,运用已有经验和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基本经验。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幼儿感知梯形的特征,是一次从规则形状到不规则形状的认识提升,通过这种提升,能解决幼儿新的游戏问题,丰富幼儿新的游戏经验,是一次快乐的挑战和探索。
本次活动是一次数学探索活动,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提升,为幼儿积累了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经验,体现了教育的连续性、关联性和科学性。本次活动立足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一步步引导幼儿提升经验。因此,开展活动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通过谈话、参观、个别化学习以及关于"平行"的`教学活动,让幼儿感知和理解"平行",且能够通过目测找到"平行"的存在,从而为进一步感知梯形的特征积累经验。
活动中,幼儿通过目测对是否是梯形进行判断,在多次判断、辨析中巩固对梯形的认识。由于年龄特点的关系,幼儿往往看得清,说不清,为此.,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规律以及生活经验,找到一个科学、严谨,且适合幼儿检验的方法,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实践研究的问题。我们设想在大班阶段对此进行探究。
附:图形王国的故事
在很远很远的星球上,有一个图形王国,那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形状。长方形爸爸、圆形妈妈、正方形哥哥、三角形妹妹和梯形弟弟,他们是快乐的一家人。调皮的梯形弟弟最喜欢玩躲猫猫的游戏,总是一溜烟儿就不见了,它会躲到哪儿去呢?
三角形妹妹眨眨眼,说"我知道,我知道,看我把他找出来!"于是,在一堆三角形里,三角形妹妹一下就找到了梯形弟弟。顽皮的梯形弟弟不服气:"不行不行,我还没准备好!再来一次!""嗖"的一声,梯形弟弟又不见了。只听见圆形妈妈乐呵呵地笑了:"小梯小梯,你真顽皮,虽然你长得很像你爸爸和哥哥,可是妈妈还是一眼就看到你了。"原来,梯形弟弟躲在了长方形爸爸和正方形哥哥中间。"不算不算,妈妈找到的不算。"梯形弟弟急得直跺脚:"这次我要出绝招了!"不一会儿,只听见正方形哥哥和三角形妹妹同时喊道:"找到了!"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怎么我们找到的梯形弟弟长得不一样呢?
"哈哈哈!"只听见背后传来梯形弟弟得意的笑声:"这就是我的绝招,我可是会变身的梯形弟弟哦!"图形王国里的图形真奇妙,小朋友们,你们能找出梯形弟弟吗?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将收集到的信息汇集起来,多角度地认识春天的季节特征,丰富自身经验。
2.乐意与同伴分享交流,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制作小图书的经验。
材料投放:
1.幼儿上次春游的'记录表,幼儿春游活动收集到的各种物体,教师用的大张记录表。
2.画纸、彩色笔、记号笔、透明胶、订书机若干。
3.鸟鸣声、雨声、雷声等录音。
环境创设:活动室走廊、自然角等地布置或投放的物品均要注意体现春季的特征,让幼儿从多方面感受春天气息。
【活动过程】
一、回顾上次的春游活动引导语:春游快乐吗?你们找到春天了吗?你找到了什么?在哪儿找到的?
二、依据春游时的记录表,介绍收集到的春天的信息
(一)我看到......
1.提问:春天有哪些花?这些花是什么颜色的?
2.提间:春天的植物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几片叶子宝宝?在哪找到的?它们的妈妈是谁?为什么有的大树妈妈要换新衣裳?新长出来的树叶和原先的有什么不一样?
3.提问:你找到什么昆虫?在哪找到的?是怎么捉到的?它在干什么?
4.提问:春天还有哪些小动物出现了?(小蝌蚪、蚕等。)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
(二)我听到......
1.提问:你在春游时听到了什么声音?在哪儿听到的?你能学一学吗?
2.提问:你听到这种声音感觉怎样?为什么春天会有这种声音?还有哪些声音?
3.依据幼儿的回答播放相应的鸟鸣声、雨声、雷声等.
(三)我感受到......
1.提问:与冬天相比,春天天气有什么变化?春风吹在脸上有什么感觉?
2.提问:春天人们喜欢做哪些事?人们的服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3.提问: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4.提问: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春天?(丰富词语:多彩、五颜六色、暖和、舒适等。)
三、操作活动"制作春天小画册"。
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将本组中的记录表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小册子。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
(1)在美工区继续引导幼儿通过简单的画、剪、折、捏等来参与有关春天的环境创设,并注意分类布置。
(2)在自然角引导幼儿观赏、种植植物,饲养、观察动物,并开展植物向光性小实验。(见本书科学区游戏)。
家园共育: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设计天气观察记录表,并和幼儿一起记录春天的天气特征。
领域渗透:
(1)结合语言教育,组织幼儿开展与春天有关的诗歌欣赏和谈话活动。
(2)结合音乐活动,让幼儿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等。
(3)结合美术活动,组织幼儿绘画《我眼里的春天》《春雨的色彩》等活动资料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借助一定的材料探索多种从瓶中取水的方法。
2、培养幼儿多维思考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瓶子、水、乌鸦、盘子每组一份。
辅助材料:筷子、海绵、针筒、吸管、瓶子、笔盖、笔帽、弹珠、毛巾、信封、乌鸦小卡片。
重难点目标:
能借助一定的材料探索多种从瓶中取水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设疑,激发探索爱好。
1、出示一只乌鸦。师:小朋友们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谁?(幼儿回答:乌鸦)今天乌鸦碰到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它吗?
2、情景讲述: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大地到处是干旱。地里的庄稼都枯死了。一只小乌鸦口渴了,好不容易找到一瓶水,可是瓶口太小,小乌鸦的嘴怎么也伸不进去。小乌鸦喝不到水,心里真是着急呀!你们谁愿意来帮帮它?
3、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小乌鸦喝到瓶子里的水?(幼儿讨论)
二、幼儿操作,解决问题。
1、提出要求: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材料帮助乌鸦。不过老师有要求,你们仔细听了。
第一个要求:瓶子不能动。
第二个要求:每一种材料都要去试一试。请小朋友都动动小脑筋,看你们能用多少办法让乌鸦喝到水。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引导幼儿大胆探索(鼓励幼儿大胆借助各种辅助材料,自由探索让乌鸦喝水的办法。)
三、幼儿讨论,经验分享。
1、幼儿介绍并演示刚才是用那几种办法帮乌鸦喝水的,使其体验成功的乐趣。师:刚才你们用了些什么办法来帮助乌鸦喝到水的'?
2、教师总结
(1)、吸的办法:海绵、针筒、吸管
(2)、填充的办法:弹珠
(3)、吊的办法:笔盖
(4)舀的办法:笔帽
四:结束活动
师:今天小朋友们帮助小乌鸦喝到水,小乌鸦很感谢你们,有一份礼物请刘老师送给你们,来领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体验、感受、理解转动的意思,探索使各种物体转动的方法,体验活动的乐趣。
2、感受转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关注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1、幼儿第一次探索用的物品:生活中、活动室里常见的能转动起来的物品,包括纸杯、盘子、积木、废弃的光盘、磁带、勺子、筷子、绳子、饮料瓶、呼啦圈、风车等,物品数量多于幼儿人数。
2、幼儿第二次探索用的物品分组摆放,包括:塑料齿轮玩具,当中有孔的积木、纽扣、光盘,绳子;牙签,不同形状的.、中心用针戳洞的纸片;纸杯、筷子、勺子,两只小碗中各盛半碗水。
【活动过程】
一、游戏:迷迷转
1、引题并介绍游戏玩法。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玩一个“迷迷转”的游戏吧。游戏的玩法是这样的:大家张开双手,边念儿歌边自转,“迷迷转,迷迷转,转到天空我不动!”儿歌结束时就站在原地不动,并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动作。然后我念数字1~10。如果我念到10,大家还能保持不动的话就算胜利。
2、师幼一起游戏。
(中班幼儿受知识经验所限,有时会将“转动”与“滚动”相混淆。我们知道“转动”是围绕着一个轴运动,“滚动”则是物体整体不断翻转着移动。这个游戏是让幼儿通过自身行动来体验、感受、理解“转动”。)
二、探索让各种物品转动起来
1、交代任务。
师:这些物品看见大家玩得那么开心,也想玩“迷迷转”的游戏。请大家帮帮忙,让这些物品转动起来吧!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观察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当幼儿已经想办法使物体转动起来时,教师宜用提问帮助幼儿提升经验:“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如当幼儿把笔放在手心并搓动使笔转动时,教师可以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这个动作叫……”
● 当幼儿已经使一种材料转动起来时,教师可以鼓励全体幼儿尝试更多的材料:“请试一试不同的材料。”
● 有些材料可有多种使之转动的方法,如,风车可用吹气、跑动等方法使它转动。幼儿尝试了一种方法后,教师可以用提问拓展幼儿的思维:“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别的方法能使它转动吗?”
3、交流与分享。
师:你用什么方法把什么转动起来了?
(这种填空式的提问能够帮助中班幼儿理清思路,完整表达自己的探索重点。)
4、出示文字,师幼一起总结探索方法。
(当幼儿说出教师估计到的方法时,教师就翻开已经打印好的文字;当幼儿说出教师没有估计到的方法时,教师就直接在空白纸上写出此方法。虽然教师并不强求幼儿认识所有出现的文字,但以上做法可以满足部分对文字敏感的幼儿的表达需要,同时有利于梳理归纳探索方法。)
师:你们用转、搓、拧、拍、跑……那么多方法使物品转动起来了,真了不起!
小结:转动与生活的关系。
(选择一两位幼儿演示创造性地转动物品,由此自然引导到生活中的转动。比如,请幼儿演示用筷子或绳子让光盘转动,并提问:“光盘除了这样转动,还可能在哪里转动?”幼儿会联想到光盘还可以在播放器上转动。这时,教师追问:“光盘在播放器上转动后可以怎样呢?”
幼儿会依据自己的经验回答。教师再适时总结:“转动给我们带来美妙的音乐、精彩的动画片,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如果想拓展幼儿的思维,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家里除了播放器会转动,还有什么会转动?”引发幼儿联想生活中更多的转动现象,从而自然达成第二条目标。)
师:原来转动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快乐……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转动都是有好处的呢?让我们今后在生活中再去仔细观察和发现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雾形成的原因。
2.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活动准备
1.生活中有雾天气的图片。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雾的样子。
教师:小朋友,你们谁见过雾?它是什么样子的?有雾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你喜不喜欢雾?说说理由。
引导幼儿围绕教师提的问题,交流经验和感受。
教师和幼儿一同观察雾的图片。
教师小结:雾是白白的`,感觉潮潮的,有雾时看不清远处的东西。
2.通过故事了解雾形成的原因。
教师:小朋友们都见过雾,有谁知道为什么会有雾?雾是怎么形成的呢?小兔子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咱们一起来听一听兔妈妈是怎么告诉小兔子的吧!
教师借助幼儿用书给幼儿讲述发生在小兔子身上的故事。
教师:故事讲完了,兔妈妈是怎么说的呢?
引导幼儿讲述故事中兔妈妈说的话。
教师小结:雾是一种天气现象,他是由许多小水滴和空气中的小尘埃结合而成的。
3.了解有雾的天气出门需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有雾的天气到处都是白茫茫的,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小朋友如果和爸爸、妈妈一起出门,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鼓励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不离开家长太远;知道有雾的天气,开车时要开雾灯、慢性等。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冰的变化
2、有积极探索冰的兴趣
3、制作冰灯
活动重点:
知道冰的变化,会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
活动难点:
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事先准备一些干净的冰块
2、准备不同形状的容器,各种装饰物品,绳子,彩色颜料水。
3、“好玩的冰”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幼儿感知了解水会结冰,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我带来了新朋友和你们一起玩!
师:你听到水宝宝说什么了?
师:水宝宝在什么时候变成冰娃娃?
2、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
(1) 提问: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玩冰娃娃?
(2)初次提问: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玩冰,并用笔画着记录下来。
(3)提问:你们用了哪些方法玩冰?
(4)再次探索: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看、摸、捏、砸、尝等)感知冰的物理特性。注意观察并表扬探索方法特别的孩子,促进幼儿间相互学习。
3、讨论、了解冰的物理特性。
(1) 提问:你觉得冰娃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
(2)小结冰的特性
师:原来冰娃娃有这么多的秘密!无色、无味、透明、光滑、硬、易碎。
4、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
师:你忙你的冰娃娃和刚拿到时有什么不一样?
师:你真棒说出了一个新词——融化,冰娃娃是可以融化成水宝宝的。
小结:原来冰娃娃在手里会融化掉!变成水宝宝!
5、幼儿制作彩冰灯。
师:让我们动起灵巧的小手,一起来制作漂亮的冰灯吧!送给我们可爱的冬爷爷做新年礼物吧!
课后延伸:组织幼儿玩冰灯。
教学反思:
冬天是一个雪白的`世界,冬天也是一个奇特的世界。在这个奇特的世界里有雪花在漫天飞舞,有美丽的冰棱倒挂在檐边边,也有小娃娃陪着我们快乐的玩耍。虽然北风呼啸、寒风凛冽,但在这个寒冷的世界里,我们开展的活动却是热火朝天、喜气洋洋,消融了冰冻带带给我们的寒意,让浓浓的温暖洋溢在我们爱意浓浓的班级里。
晶莹剔透的冰,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对冰有着浓厚的兴趣,可对冰的认识仅仅只是一些感性的经验,对于冰的特性并不是很了解,在开展“冰爷爷的礼物”主题活动中,我从孩子们的生活中设计教学方案,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唤起他们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就是要通过情景在学生的头脑中引起认知的兴奋,产生认知的冲突,形成思维爆炸,进而引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此,我在设计此节科学课时,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孩子具有好奇心,提供适合他们的认知特点的内容,唤起他们的想象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其次,从幼儿实际出发,提供自我探究的空间,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
我认为,教师不应该把一节课的结束视作探究的重点,更不应该把孩子束缚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应引导孩子把探究的兴趣和关注的事物延伸到生活中和大自然中,注重长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教学,生成系列的不断深入的探究活动。我们的延伸活动,是让孩子们到户外玩冰灯,激发他们继续探究冰的奥秘。
设计背景:
“冬爷爷来了,冬爷爷来了”小朋友们拍着手、唱着歌,跳着优美的舞蹈,迎接着冬爷爷的到来。尽管北风呼呼的吹着,天是那样的寒冷,小朋友的手、小脸、小耳朵都被冻得红扑扑的,但依然没有冰冻孩子们的热情与好奇心,他们正用那明亮而闪烁的大眼睛,灵活而又坚强的小手探索着属于冬爷爷的奥秘。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而科学活动最能有效地让孩子们实现探索、发展的愿望,于是我设计了此节科学探索活动——好玩的冰,让孩子们充分挖掘和感受“冰”中所隐藏着的奇特奥秘。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用动作表现蜻蜓的飞行姿态。
2.初步感知儿歌的语言和结构的艺术表现特点。
3.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
1."儿歌":《红蜻蜓》。
2.图画纸、画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幼儿用书《红蜻蜓》画面,请幼儿说一说,做一做:
--图上有谁,红蜻蜓在干什么?
--红蜻蜓飞累了,停在哪里?
--引导幼儿想象蜻蜓在势头上、水上停的样子,在大风大雨中飞行、降落的样子,并用肢体动作,表现蜻蜓飞行?
2.学念儿歌《红蜻蜓》。
想象创作一。
--引导幼儿根据儿歌线索展开想象:红蜻蜓还会停在哪里?
--请幼儿把自己的.想象画成一副画。
--请幼儿交流各自的画面内容,鼓励幼儿模仿儿歌的句式来概括表达。
--帮助幼儿整理仿编的儿歌内容,并根据儿歌的结构表现特点,请三个幼儿合作创编一首新儿歌--请幼儿学习朗诵各小组新编的儿歌
想象创作二。
--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你喜欢什么动物?它会在哪里做什么?。
--鼓励幼儿嘎那据儿歌的语言和结构特点来创编儿歌。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肥皂是幼儿比较熟悉的物品,随着时代的发展,肥皂的品种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泛,平时孩子们洗手时,我发现孩子们对肥皂特别感兴趣,为进一步引发他们对熟悉物品细致观察和探索,我设计了这一活动方案,让幼儿在探索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掌握新的学习方法。
活动目标:
1、 能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肥皂的特征,并对探索活动感兴趣。
2、 乐意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肥皂,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肥皂(大小、颜色、形状不同)人手一块。
活动过程:
1、 引起兴趣,开火车至商店。
师:小朋友好,我是香香商店的售货员,我们店里有许多漂亮的肥皂宝宝,你们想去和它们做游戏吗?那我们乘上火车出发吧!
2、 找肥皂
师:香香商店到了,看,肥皂宝宝们都出来欢迎我们了,你们想不想和漂亮的'肥皂宝宝们做朋友?请每个小朋友找一个肥皂宝宝做你的朋友。(幼儿自选一块喜欢的肥皂)
师:带着你的肥皂宝宝一起坐到这里来吧!(幼儿自由围坐在老师身边)
3、 感知肥皂的外形特征
师:小朋友都找到了肥皂宝宝,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的肥皂宝宝长得什么样?待会儿告诉大家。
师:你们的肥皂宝宝真漂亮,长得都硬硬的,有颜色或花纹,有圆圆的、有方方的、有长长的、还有椭圆形的,而且有的大有的小。
4、 闻一闻
(师作吸气状)每个肥皂宝宝都有气味,你知道你的肥皂宝宝的气味吗?请你仔细地闻一闻吧!
师:这些肥皂宝宝有那么多的气味,那你们想不想和别的小朋友来交换一下闻闻别的肥皂宝宝的气味吗?
5、 探索了解肥皂的用途
师:你的肥皂宝宝可以干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洗手(引导幼儿正确地使用肥皂的方法)边念儿歌边洗手。
师:肥皂宝宝还有什么用处?
6、 说一说
师:你喜欢什么样的肥皂宝宝呢?
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肥皂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从大小、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讲述。
师:这些肥皂宝宝真可爱,它们有着不同的形状、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味道、不同的用处,我们生活中可少不了它们,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已经不早了,我们把肥皂宝宝整理好,跟这些肥皂宝宝说
再见,来,我们乘上火车回家吧(开火车出活动室)。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设计背景
小朋友喜欢和小动物一起玩。所以,设计这堂课时,我从幼儿已有的知识出发,培养幼儿积极思考的习惯,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嘴巴特征的欲望。同时,把爱护动物的情感贯穿于活动中,让幼儿获取知识的同时,情感也得到熏陶。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认识小动物的嘴巴,简单了解其不同特征。
2、针对幼儿对动物的喜爱,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知识的欲望。
3、 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动物嘴巴的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
1、让幼儿回家观察鸡、鸭、猫、兔,并记住这些动物嘴巴的特征。
2、老师准备鸡、鸭、猫、兔的图片和它们嘴巴图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我采有游戏的方式欢迎四位小客(鸡、鸭、猫、兔)的到来,激发幼儿兴趣,导入教学活动。
2、逐一出示图片,以提问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小动物。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通过观察,幼儿发现这些动物都没有嘴巴。然后老师引导幼儿帮它们找嘴巴。
4、逐一出示动物嘴巴图片让幼儿进行观察,说说这些嘴巴的形状。再让幼儿说说这些嘴巴各是什么动物的嘴巴。
5、引导幼儿给小动物找相应的嘴巴,并贴上去。同时告诉幼儿,我们要爱护小动物。
6、在老师的示范下,根据动物嘴巴的形状编儿歌——《嘴巴歌》 。
老师编儿歌:小鸭小鸭嘴巴扁,嘎嘎嘎嘎嘎嘎嘎。老师再鼓励幼儿给小鸡、小猫、小兔仿编儿歌,如:小鸡小鸡嘴巴尖,叽叽叽叽叽叽叽;小猫小猫嘴巴长,喵喵喵喵喵喵喵;小兔小兔三瓣嘴,蹦蹦跳跳蹦蹦跳。
二、活动结束
老师和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走出教室,结束本次活动。
三、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回家后观察其它小动物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
教学反思
《动物的嘴巴》是针对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通过游戏让幼儿主动参与了解一些小动物嘴巴特征,从而萌发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小动物的家的情感.因此,针对这一活动意图,我充当好活动的引导者,让幼儿轻松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小动物是幼儿很感兴趣的,他们也是满怀新奇。整个活动,幼儿始终处于轻松、愉快、自然的活动氛围中,特别是游戏活动将幼儿所观察到的动物的特征说出来,增加了幼儿的活动兴趣,有利于增进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寓教于乐,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取得了好的活动效果。
因为本次活动内容,是幼儿身边的、熟悉的、比较喜爱的内容。所以,在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小朋友们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发言,抢着说老师出示的图片是什么动物,抢着给动物找嘴巴,抢着上台给动物贴嘴巴。编儿歌时,小朋友们积极动脑筋,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老师的示范,仿编儿歌。
在活动中,个别幼儿对老师的指令理解不清楚时,我亲自到其身边进行解释和引导,对个别不能达到要求的幼儿降低对其的要求。大部分幼儿都能配合老师的指令进行活动。因此,活动也得以顺利开展、完成。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还培养了小朋友们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动物的嘴巴》是一堂科学性很强的课。不仅让幼儿了解了动物的生活场所,并从中了解动物嘴巴的特征,让幼儿了解了动物世界的神奇,并能感知动物的多样性。虽然我能把课完整的上下来,但仍有不足的之处:太急于将答案告诉小朋友了,而更应该让幼儿从中发现。在以后的巩固教学中我可以找出更多的图片,引导幼儿学习发现。另外,我觉得,这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还差了一点,在以后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幼儿的组织、引导,让幼儿举手、有序发言。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9-03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9-03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9-16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14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9-06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4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27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9
中班科学教案07-20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