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术教案 推荐度:
- 小学美术教案 推荐度:
- 幼儿美术教案 推荐度:
- 小学的美术教案 推荐度:
- 白露美术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实用的美术教案5篇【优选】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 篇1
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发挥学生身上蕴藏着的创造潜能,设法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的热情。
这一节《会滚动的玩具》美术课最成功的一点,是这位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始终注意激发、调动学生各自的创造潜能。在教学一开始,老师就紧紧围绕着“滚“字来启发学生。由于教学的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物理学的原理不了解。因此,老师通过用可乐瓶、纸杯、盘子当场滚动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圆形的物体能够滚动,但是如果失去平衡,就难以滚动起来的道理,以此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勇于探索的欲望。
接着,老师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带来的材料,开动脑筋,设计一个与别人不一样的滚动玩具。由于,学生的材料是由学生自己选择所带来的,而不是老师统一发给的材料,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尽情地释放生命中的创造能量,拓宽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当学生完成了各自的作品后,老师又要求一些同学来谈谈自己玩具的特点,并展示一下,以此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对于学生中那些有独创性和富有个性的作品,哪怕是只有一丁点儿的智慧火花,老师像母亲呵护孩子一样精心地保护,给他们以成功的鼓励。因此,从整个班级学生所创作的作品来看,每个学生的作品都互不相同,真正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最后,老师又拿出一个他自己做的玩具,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并要求学生们留着课后去探索、研究。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又带着新的问题走,并通过美术可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也正是本次国家课改所提倡的。
14、以下是针对《牵牛花》一课拟定的两套不同的教学目标,请试用新课标理念分析两者的异同。 教学目标一:
1、初步认识牵牛花的生长规律,能运用线条或色彩画出其基本特征。
2、通过课件了解牵牛花的相关知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并通过发现、讨论来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不同形态,学会描绘观察到的事物。
3、对牵牛花的生长过程产生兴趣,能积极参与表现活动。
教学目标二:
1、初步了解牵牛花的生长规律,并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2、在观察、触摸中进行感官体验,认识、感悟牵牛花的生命形态之美。
3、对牵牛花的生长过程产生兴趣,能大胆表现出自己的感受。
答:不同点:两套教学目标各自的侧重点不同,第一套教学目标强调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客观物象的表现(3分),第二套教学目标侧重于学生对植物生长的感官体验的培养,重引导学生进行主观感受的`表现(3分)。
相同点:1、两套教学目标的拟定都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特征(3分),具有可测性(1分)。2、两套教学目标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2分),同时又注重了学科间的综合性(2分)。
五、分析判断题
1、某教师将《手袋设计》这一课设置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去商场柜台调查:1、手袋的造型、色彩、材料如何为功能服务;2、选择一两款自己喜好的手袋,分析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比较好。
第二课时:让学生结合第一课时的调查结果为自己设计、制作一款个性化的手袋。
步骤:1、汇报交流:在上节课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学生汇报调查情况并对自己喜欢的手袋作了分析,还说明了在什么情况下使用;2、谈思路: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性格爱好 、生活实际等方面谈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及制作材料的选择;3、选材制作:根据自己的设计构想制作个性化手袋。4、组织分组或集体展示、点评。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感受大自然丰富的色彩之美,初步了解自然色彩形成的原因与规律。
2、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3、在临摹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教学重点:
1、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2、在临摹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
1、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2、在临摹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用具:
图片、课件。
学生用具:
颜料、纸等。
学生预习:
课前自己收集的风景画作品及风景照片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演示导入:让学生运用各种方式改变一个白纸盒的颜色。(光源色,环境色)
2、师生共同总结:白色物体的受光面受光源色的影响,背光面受环境色的影响。
3、提出问题:如果景物的固有色不是白色,而是其他颜色,它的色彩会发生变化吗?
4、教师对风景画中同一景物的受光面,背光面和中间面的色彩分析并总结规律。
受光面:固有色+光源色
中间面:固有色为主
背光面:固有色+环境色
5、请同学上讲台演示水粉色彩调和的方法。
6、学生练习调色,教师辅导。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欣赏油画《迷人的.夏日》(总结:不同的色彩对比和笔触能体现作者的心境情绪,也能给观者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2、欣赏不同意境的画面,总结绘画步骤。
A、安排构图。
B、画出主要色块。
C、适当补充和调整细节。
3、学生选择图片,选择合适的构图方式,运用水粉工具绘制一幅色彩风景画。教师随堂辅导。
4、学生互评,教师总结。
5、展示学生作业。
6、展示各个艺术流派的风景画,初步比较一下不同的表现手法,为《绚丽的阳光》一课做铺垫。
美术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是—节学科之间的综合课,以美术学科为主。结合音乐的课程内容进行学习。活动设置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的情感体验,透过美术、音乐、文学感受相织的艺术情感。让学生产生共鸣,选择自己的绘画表达方式进行交流学习。
教材中的一些学生作业是听听画画的一种呈现方式,听的过程以学习活动的展开为线索,通过听声音——听歌曲——听曲子这三个过程营造美术、文学、音乐学科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根据实际绘画能力,选择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达对艺术的感悟和共鸣。
本课试图构建视觉与听觉之间的通道,潜在地在幼小孩子的心中埋下综合性艺术智慧的种子,将美术 ( 绘画 ) 、音乐 ( 旋律 ) 、文学 ( 歌词 ) 三种艺术,形式的美积淀、渗透到学习之中,不断提高学生对美的直觉判断和表现能力。对于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将呈现极大的学习热情,作业表现将呈现异彩缤纷,如教材图例所示。
教学目的
1 、认知:感受音乐旋律、节奏的律动起伏,欣赏与歌曲匹配的画面,激活感觉联通,让学生明白对音乐的感觉可以用色彩与线条来表现。
2 、能力:能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听歌曲的`感受。能用简单话语表达内心的感受。
3 、情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感悟音乐、文学与美术的联系,重视自我感受和表现。
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热情,能听歌曲把自己的感受画下来,并注意视觉 听觉的协调运动。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l、绘画
播放克莱德曼钢琴曲 ( 乒乓之歌 ) 与儿童歌曲《表情歌》多媒体选段不同旋律与节奏自然衔接的音乐,学生听并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随着音乐做律动。学生可选择—种颜色蘸在手上,在专门的墙壁上或大张纸上随音乐的旋律涂抹作画 ( 画完后,用湿布把手擦干净 ) 。
2 、回味
让学生相互说说在作画时的感受,如:听音乐作画时的心情。手触摸颜料时的感觉,不同的色影碰到—起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速度、力度影响了线条的粗细、长短、转折等的变化 ) 。
学生以尝试表现的方式体验音乐和美术相交融活动的感觉。才会急切地投入到综合学习的活动中来。
二、综合学习活动
1 、 观看课件配乐的抽象、具象图画:优美的歌曲运用平缓的线条,调和色彩来表现。活泼的歌曲运用起伏的线条、对比色彩来表现。
2 、播放贴近儿童生活的歌曲,让学生听一听并随着歌曲齐唱。
3 、请喜欢舞蹈的学生上台挑选彩带或彩球,根据歌曲运用色彩配合律动即兴表演。 4 、欣赏与歌曲匹配的画面,并请学生想象歌词大意。用简单富有感情的语言描绘场景。通过学习活动,激活音乐、文学与美术的感觉联通,明白音乐的感觉可以用色彩 线条来表现。
三、 创作表现
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听歌曲的感受,借助多媒体呈现听觉效果,把流水、下雨、刮风、鸟叫、车鸣、敲击声、运动声。儿童歌曲 ( 《大自然的声音》、《小月亮》的听声音与听曲子听歌词自然而流畅地衔接起来播放,学生倾听。选择印象最深。最愿意表现的绘 画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表现工具不限,如用彩笔进行具象表达;用毛笔、水彩、油画棒进行抽象表达。
四、 学习活动评价
自评与互评都参考下列条件:
1 、自己是否对本次学习感兴趣
2 、是否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3 、自己是怎样理解音乐。并能否大胆地用绘画形式表现听歌曲的感受。
4 、在体验练习及创造时有无注意清洁 ?
5 、是否与同学和睦相处,不发生冲突 ?
6 、能否发现自己或别人在学习以及创造表现的优缺点 ? 还可以怎样表现会更好 ?
五、 学习迁移
出示—些绘画作品,让学生联想到—些曲子或歌曲,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对音乐美术的感受,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综合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画家和小朋友的画再次证明。音乐和美术是相通的。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够对写实的画面形象进行初步的明暗造型归纳与整理。
2、能够运用明暗色块整理的处理方法对画面进行明暗造型的简化练习。
3、能够初步理解与把握美术作品中明暗处理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
4、能够基本把握画面中的空间透视规律,运用简单的空间透视表现技巧。
教学重点:
1、能够对写实的画面形象进行初步的明暗造型归纳与整理。
2、能够运用明暗色块整理的处理方法对画面进行明暗造型的简化练习。
教学难点:
1、能够初步理解与把握美术作品中明暗处理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
2、能够基本把握画面中的空间透视规律,运用简单的空间透视表现技巧。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用具:图片、课件。
学生用具:颜料、纸等。
学生预习:
课前自己收集的风景画作品及风景照片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让学生欣赏油画作品《天山之晨》:感受画家在美术作品中是如何运用光影的'黑白灰变化赋予画面生命力的。(炽热浓烈的高原景色令人陶醉。)
2、欣赏教材上的彩照《沙漠》,谈谈它给大家的视觉感受。
3、转换成黑白效果,分析构图韵律主线形成的主要原因。
4、用简洁的黑、白、灰三色概括画面。简洁地描绘画面中的影调关系。
5、活动一:将自己课外搜集的风景照片或风景画作品用单色工具进行概括和描绘。
6、展示并简要评析两幅优秀的学生作业,优化描绘的步骤。用概括的线条和块面将黑白灰调子进行整体的描绘。
7、欣赏一幅列维坦的风景画作品,体会其中黑、白、灰组合的形式韵律。(重点分析空气透视规律: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8、活动二:对画面进行描绘和修改,以求更好地表达画面的视觉情感体验。
9、课堂小结:展示学生作业,请作者谈谈对画面艺术处理的感受。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凡高的作品《夜间露天咖啡座》,引导学生分析画面中的光影构成方式,对应讨论画面带给人的情感体验。
2、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景照片,根据自己对画面的情感体验,注意画面韵律表现及主体物的位置处理。
3、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提出修改意见。
4、《夜间露天咖啡座》创作草图中,不同远近住宅的光影与形状有何变化?(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5、将构好图的画面,在把握好明暗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更具体细致的明暗处理,使画面呈现出一定的空间立体感。
6、展示评价学生作业,进行适当的示范和修改,提高学生处理画面空间立体感的技巧。
7、课堂小结。
美术教案 篇5
一、说龙:
1.收集关于龙的资料。
2.说说你对龙的了解。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初步感受龙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看龙:
1.欣赏龙的`演变:
a、玉龙猪——新石器时代
b、瓦当上的行龙——汉代
c、赵州桥栏板上的双龙——隋代
d、通经北面上的云龙——唐代
e、高足杯上的云龙——元代
f、金冠上的升龙——明代
g、黄帝玉玺上的蟠龙——清代
2.了解龙的组合形象:骆驼头、鹿角(风华稳重)、马齿、牛耳、蛇身(灵敏矫健)、鲤鱼鳞(条理有序)、鹰爪(扎实气魄)、泥鳅尾。
教学意图:了解龙的演变过程,如商周粗狂抽象;春秋战国秀丽洒脱;秦汉雄建豪放;隋唐健壮圆润;宋代成熟稳健;明清繁复华丽等。龙是摄取了最精华、最完美的部位,是万物之灵,同时
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三、画龙:
1.欣赏书中学生作品。
2.画龙的口诀:昂首、张口、露齿、睁眼。
3.提出作业要求:画一条龙。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四、赏龙:
1.欣赏作品。
2.谈谈创作体会。
教学意图:体验成功感。
五、做龙:
1.我们是龙的传人。
2.怎样做一个龙的传人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经典】08-24
[经典]美术教案08-28
美术教案07-20
美术教案(经典)08-08
美术教案(精选)08-23
美术教案[精选]08-16
《美术》教案02-21
美术的教案11-08
美术教案(经典)09-19
【实用】美术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