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24 14:14:02 教案 投诉 投稿
  • 小学语文教案 推荐度:
  •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 推荐度:
  • 小学语文少年闰土优秀教案 推荐度:
  • 开学第一课教案小学语文 推荐度:
  • 小学语文八角楼上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教案(必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必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读懂课文内容,从查理的变化中,感受到查理那种善良、 乐于助人,举止言行很有“好汉”的风范,及杰西的真诚,对朋友的理解、尊重从中所受到的人性美的教育。

  3、 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预设流程

  一、过渡引导,读题质疑

  1、 本组课文,我们围绕着“爱”这个主题,学习了哪几个感人的故事?(交流)今天,我们要一起去认识一位好汉——板书:好汉。你们认为好汉应该是怎样的人?(交流)

  2、 这位好汉的名字叫——查理(补充课题,读题)

  3、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 根据导读提示的要求和自己的疑问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2、 检查学生读书情况。(几个难读的长句子。)

  3、 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感人的故事?

  好汉查理开始并不是好汉——板书“非好汉”,后来为什么又称他是好汉呢?——板书:好汉?

  三、默读课文,聚焦“好汉”

  1、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查理是个好汉?默读课文,从中找到理由,找到一处,标上1,找到二处标上2,以此类推….

  2、交流理由,教师相机归纳。——板书:好汉!为什么用叹号,不用句号(实实在在、不折不扣、真正的好汉。)

  3、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这和哪些人或事有关呢?找一找

  4、评价杰西和罗伯特先生对查理的影响。(相机指导读关键的对话。)

  5、教师小结:是杰西和罗伯特先生的善良、热情乐观、真诚、信任、理解和尊重改变了查理,原来“爱”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

  6、假如现在你是这个镇上的人,你会怎么评价查理呢?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暑假就要结束了,杰西也要回家了,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他们俩会说些什么呢?(看插图,想象练笔。)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3、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故事,或许你会发现更多——补充《苏珊的帽子》,简单说说体会。

  4、师小结:原来,爱不光包括,鼓励、信任、关心、体贴,也包括,信任、理解、尊重,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对爱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

  5、推荐阅读:《爱的教育》、《感动小学生的100故事》、《美德的种子》。

  板书设计:

  好汉查理

  非好汉

  |

  好汉!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认识2个生字,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想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了解课文记叙的顺序。

  教学构想

  首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学生自学课文,交流学习体会;再通过练习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并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片。收集有关泉水的资料。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泉水是从地下冒出的水,它是那么清澈,那么明净。它是大地母亲的乳汁,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生命的泉水。作者家乡有义演清泉,泉水不但又绿又深,而且谭底还会不断冒出一串串彩色的、像珍珠一样的水泡,乡亲们称它为“珍珠泉”。(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放课文录音,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听到的景象,然后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 学生谈谈自己想象到的景象,再次激发阅读兴趣。

  三、学生自读课文,交流学习体会,学习生字。

  1 先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再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珍珠泉的神奇景象,并把自己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

  2 对第一次的想象内容进行补充,并让学生读读画出的有关语句,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根据学生选择的句子进行组合,把选择同样语句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一气浪读,讨论自己的体会。有特殊见解的学生可以独立学习,教师与他们交流。

  (2)各学习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反复诵读,教师进行点拨、启发、引导、品位,随机教学生字“嵌”和“筛”。提醒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并通过读让其他同学听出你们的'理解,听出你们的情感。在指导朗读描写珍珠泉周围景物的语句时,启发强调“绿”字,和三个“那样”,读出珍珠泉的绿、深、清,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描写潭底冒水泡的句子,引导学生读的轻松一些,好像在夸奖活泼可爱的小孩,读好两个“照在”、一个“照在”和三个“!”,读出变化,突出作者的赞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讨论交流中,对第一次想象的内容进行补充。

  (3)让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其他同学倾听,对他们的想法进行补充、质疑。

  (4)齐读全文。

  四、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1 (出事投影)课文先介绍了珍珠泉在 ,接着重点描述了珍珠泉周围的 ,以及谭底冒出的 ,最后抒发了作者对珍珠泉的 之情。

  2 学习小组讨论完成练习,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五、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要求自己工整、端正,不遗漏标点符号。

  六、小结,激发习作和课外阅读的兴趣。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欣赏了美丽的珍珠泉,它是多么清、多么绿、多么美啊!我们被这美妙的景象所陶醉。其实我们家乡、我们祖国还有许多美丽、神奇的地方,它们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宣传。希望同学们向本文的作者学习,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会,用手中的笔来描绘祖国、家乡美丽的河山。也可以去调查、查找资料,如果有类似的文章,可以推荐给同学,大家一起欣赏,一起学习。

  作业设计

  摘抄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其中9个生字,并记住字形。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课题质疑

  1.语言描述,激情导入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人眼里,爱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课文,体会其中与众不同而又感人至深的爱。

  2.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茉莉有什么特点?爱怎么能像茉莉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用动情的语言激荡起学生心中的涟漪,用简明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二、认读感知、初步理解

  1.自学课文。

  要求:(1)圈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3)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自学课文的三个要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既符合阅读规律,又遵循语言学习规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习惯,尽快过好认读关]2.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

  茉莉 掏出 谎话 叮嘱 光泽 静谧 洗漱 眸子 胳膊 嗔怪

  莫名其妙 平淡无奇

  一本正经 蹑手蹑脚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一些难读的句子,理解一些词语

  叮嘱:爸爸叮嘱我什么?一遍两遍是不是叮嘱?爸爸会怎样叮嘱?生活中的你有没有受到别人的叮嘱?(联系生活与展开想象相结合理解词语)

  “寻思”、“随手”与“一本正经”:抓三个词语的对比体会母亲内心世界就像茉莉一样羞涩、含蓄而芳香。

  蹑手蹑脚:形容脚步很轻。为什么蹑手蹑脚?怎样蹑手蹑脚?(做动作)

  [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需要教师对教材深入地钻研,灵活地把握]3.梳理概括。

  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

  [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归纳概括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而现行的阅读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有的即使关注到了,也没有落到实处,长此以往,学生在阅读中快速准确地捕捉信息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从而会影响到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三、巩固生字,描红临写

  1.练读词语

  2.趣味记字

  (1)温柔的手——打一字(揉)

  (2)有心不平静,有话不可信——打一字(荒)

  3.描红临写

  要点提示:茉莉(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掏、谎、叮、泽、缕、揉、哦(左小右大)

  [写字学词是语文教学的保底工程,初读阶段的教学至少要拿出10分钟识字写字]

  二、布置作业

  1.写好生字,记住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需要灵活与扎实相结合,一般还是像这样务实一些的好,便于学生作业,便于检查反馈,便于学生改进提高]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感受茉莉1.课文中几次写到了茉莉?每一次写茉莉分别带给人什么感受?

  学生读书、交流,出示词语:

  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诗意 弥漫 缕缕幽香 袅袅

  3.在作者眼里,茉莉开始是平淡无奇的,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茉莉变得洁白纯净、富有诗意、散发出缕缕幽香,还袅袅地钻进了心中。为什么呢?

  [阅读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非常重要。问题浅了,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问题深了,学生会如坠云雾。这一环节围绕作者对茉莉的感受的不断变化创设问题情境,抓住了要害,使学生急于探求“爱”和“茉莉”之间如丝如缕、似断实续的联系。]

  二、精读课文,品味爱心

  1.描述:爸爸妈妈的爱镶嵌在课文的细节中,要求同学们关注细节,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同时要感受描述的语言。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

  2.要求:自读课文,标出能表现细节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师生合作,交流深化

  1.小组交流。交流内容:从哪些细节,那些语段中感受到爱如茉莉。交流方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读一读,然后表述自己的观点;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补充。

  2.班级交流(预设)。

  (1)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引导1:在妈妈心里,生病与爸爸吃饺子哪一个重要?练习读。

  2.“爸爸直奔医院”,从“直奔”这个词读出了什么?练习读。

  小结:平凡的小事、普通的饺子、美丽的谎言却系着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真情,爱,如茉莉。(2)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引导1:谈谈对这段话的总体感受。

  引导2:从“恬静的微笑”、“紧握着的手”看出什么?(这些问题在指导朗读中相机引导)

  引导3:一个“探”字使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字与“照”“射”的比较,去体会“探”在这里的感情魅力。通过这样的比照感受“探”的独特,也能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用情感去支配语言,这就是语言有温度的原因所在。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会接近语言的真象。]小结:妈妈恬静的微笑、爸爸紧握住妈妈的手,不正像盛开的茉莉吗?作者似乎闻到了生命的芬芳。

  (3)“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她一动我就惊醒了。”和“爸爸去洗漱……爱如茉莉”。

  引导1: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感悟内心。

  引导2:联系当时情景、抓住提示语指导朗读。

  引导3:分角色朗读。

  引导4:为什么写幽香“钻”到心中?对“钻”有什么别样体会?

  小结:幽香是气味,不可能钻进心里,打动我们的是父母之间的爱;“爱”温暖人们的心,所以觉得茉莉也显得更加洁白纯净。爱如茉莉!

  [对“钻”字的处理,让学生说出别样的体会,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的含义。架构具体的文字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而促使学生深层次考虑,自己得到答案。教师的总结,延伸学生的理解,同时通过教师的话向学生传递教师的`理解,这样,把教师的理解评价与学生的理解结合起来,就有了更加立体丰富的认识。

  四、归纳提炼,它是课文精华的浓缩,压韵合辙、琅琅上口,便教利学。

  (1)读一读,背一背。

  (2)不同的人对“爱”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想一想,议一议,把你或他人眼中的真爱记录下来。

  17.月光启蒙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孙友田的经典诗句,相机介绍诗人。

  2.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3. 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 齐读)

  二、初读指导

  1. 自由读课文,要求:

  (1) 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 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2. 检查自学情况

  (1) 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 指名读,注意轻声(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凤、凰、嫦、荆、帐)

  (3) 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

  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

  混沌: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

  3. 通读课文,思考分段

  交流

  第一段(1~3):写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我”懂得了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

  第二段(4~8):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9~9):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基础。

  4. 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课文插图:看了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或想说点什么?

  2.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涵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篱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里聆听这位农家母亲的声音。

  二、精读指导

  1. 学习1~5自然段

  (1) 自由读,注意捕捉读时内心的感受

  (2) 学生交流感受

  ① 篱笆小院和谐、惬意:天上有星星月亮,篱笆院中有柔和的月色,安详的母亲,乖巧的“我”。

  ② 母亲的嗓音甜润、轻盈: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3) 谁能用甜甜的嗓音吟诵母亲所唱的歌谣?

  (4) 女生齐读2、3自然段。

  (5) 出示: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①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 交流:母亲的声音甜美,充满深情,仿佛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母亲动人的音韵使“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悠然飘逸。

  (6) 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如果你就是篱笆小院那个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孩子,听着这样的歌谣,你会想些什么?

  (7) 齐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4.学习6~13自然段

  (1) 自由读6~9自然段,找出描写母亲形象的一句话

  (2) 出示:此时明月以至中天,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

  ①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交流: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

  ② 指导读出“我”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3) 自由读10~13自然段

  ①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 交流

  ③ 分角色朗读母子间的对话

  5.母亲的歌谣故事,使我童年的夏夜变得分外的美妙。所以,引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6.出示:最后三句话

  (1) 从这三句话中,你能看出“我”想对母亲说什么?

  (2) 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

  (3) 再读,体会其中包含的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 指名读,齐读。

  三、总结全文

  1. 默读课文,讨论: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

  2. 让我们轻轻闭上眼睛,走入记忆的长河,再在母亲的爱中回味一番,陶醉一番。

  3. 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你的母亲在你成长的历程中给过你什么帮助?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板书:

  17.月光启蒙

  唱歌谣

  讲故事 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唱童谣 飞向诗歌的王国

  猜谜语

  18 我和祖父的园子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教学过程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想一想,你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四、汇报交流

  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等等。学生回答后,追问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

  (2)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1)预设学生喜欢的事情可能有: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

  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

  ②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

  理由可以是:“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等等。

  ③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

  理由可以是:“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等等。

  ④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理由可以是:“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等。

  (2)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哪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把孩子的天真、顽皮写出来,具有真情实感。作者写得很具体,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描写的具体生动,使我们好像就看到“我”一样。等等。

  3.文章后面的几段话:“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1)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心情;“我”内心充满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快乐,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2)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后面三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五、朗读全文,布置作业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板书设计:

  《习作5》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迎六一征稿启事》,弄清征文的要点。练习向各种儿童报刊投稿。

  2、根据征文启事的要求,进行写人的习作练习,写一个我身边的小能人。

  3、学习用一两个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指导学生读懂《迎六一征文启事》。

  1、让学生自读《迎六一征文启事》。

  2、思考:这则征文启事的要点:

  (1)题目(范围)是什么?

  (2)征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3)参赛对象是什么人?

  (4)截稿日期是什么时候?

  3、学生阅读后回答。

  (三)根据习作指导提出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

  1、指导审题:教师板书作文题后,启发提问:写谁?小能人可以在几个方面表现突出的,也可以是在某个方面具有特长的?

  2、开拓思路,选择材料:从小能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找材料,也可以从他某个方面的突出表现或独有特点去找材料。

  3、指导学生围绕重点材料写具体。

  (1)你打算表现小能人的什么突出表现或特长?

  (2)你想通过写什么事来表现他的这个特长或突出表现?

  (3)师小结:选择事例要典型。

  (4)你相怎么写这件事?说一说,要求把反映人物特点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描写出来,突出重点。

  (5)学生尝试说,指名说一说,师相机点评。

  (6)师:写事要典型,但不要凭空想象,要写真事,讲真话。

  (四)学生草稿。

  (五)要求学生留心各种报刊刊登的征文启事,踊跃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

  1、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的主题:小学生上课要专心学习,不受外界干扰。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会认“外、鸟、叫、你、我、课”等10个字会写“小、不、了、下”4个字。

  教学重点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义。

  教学难点 :找出书中压韵的字、音节知道什么叫压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引入

  1、幻灯出示课本插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画面上都有什么?

  师总结过渡:教室的窗前,绿树成荫,两只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唱歌,好像在招呼小朋友出来玩呢!教室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质疑: 师:看到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课文:

  1、看大屏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课文原文)

  2、指名读,不同形式练读。

  3、读完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四、识字:

  1、课文里有几个生字小朋友想考考你,看你认识不认识它们,你敢接受挑战吗?(你们真勇敢!)

  2、出示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和4个要求会写的字,不同形式读。(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3、看着拼音你们会读,那不看拼音还会不会?(课件出示去拼音的生字)

  4、我们又认识了几个生字小朋友,老师告诉你,把它们放到课文里,你会读得更流利,你们相信吗?试试看。学生练读。

  5、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老师告诉你,一个小圆圈“。”一个小问号“?”都表示一句话。谁能最快地数出来这首诗一共几句话?(4句)

  6、同学们认真观察每句的最后一个字,看哪位同学最聪明,能发现规律。(课件提示学生最后一个字)

  7、生: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o,

  师:你们真棒!老师告诉你们:这叫“押韵”。诗歌都是押韵的,这样读起来更好听,就像唱歌一样。你们愿意再读一遍吗?(课件出示课文)

  8、学生练读后指名读。

  五、细读课文

  1、 师:小鸟在窗前唱歌,教室里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为什么叫小鸟轻点叫?把它们赶走不行吗?(带问题感悟、指导朗读)

  2、 反复练读,(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3、 深化主题:

  师:这位小朋友做的'好不好?你想学习他什么?

  4、 师总结:他上课专心听讲,不受外面环境的影响,真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卡片出示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和4个要求会写的字,指名认读。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写字

  1、 师:刚才有几个生字娃娃悄悄告诉老师,看你们学得那么认真,想和你们交成永远的好朋友呢! 你们愿意吗?

  2、 师分别出示生字卡片(小、下、了、不),先抢读,后不同形式练读。

  分别练习组词、说话、意思找反义词、记忆字形方法。

  3、 师:你想学会写它们的名字吗?

  师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该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 投影学生作品,指名说一说他写的好在哪?不好在哪?应该怎么改?

  三、巩固延伸

  1、 同学们,你们喜欢逛超市吗?一进门先要做什么?(生:提篮子、推小车)

  2、 老师今天也推来了几辆小车,我们要进行一次,词语搬家比赛,找自己喜欢的词语放到 小推车里,看谁找的又快又多?

  3、 学生找词,师巡视指导。

  4、 指名汇报。

  教学后记:

  投影学生作品,指名说一说他写的好在哪?不好在哪?应该怎么改?这是我根据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的。让他们来说比老师的说教要好的多,以后我还要尝试做。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重点难点]:

  1.《诗经》六义及重章叠唱的手法是学习要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鉴别又是学习的难点。

  2.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用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学习的要点。

  3.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也可能有困难。

  《诗经》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加之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我们在学习中首先要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预习课文,把握大意;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反复熟读课文直至背诵,透彻理解。学习的重点不必放在字词句的逐一解释上(但某些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至今仍在沿用的词语、成语一定要掌握);重点应是学习掌握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用及章法结构和停顿节奏等的艺术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了解《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②孔子删诗说。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 ,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有些诗,用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用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用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用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用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 ,《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用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二、学习《采薇》

  1.学生朗读,整体把握。

  思考讨论:这首诗表现了怎么样的主题?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2.再读诗歌,疏通词句。

  译文:

  野豌豆苗采几把,一些豆苗已长大。说回家啊难回家,岁末又将来临了。没有屋来没有家,只因匈奴太凶煞。没有空闲坐下来,只因匈奴久徘徊。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柔嫩刚发芽。说回家啊难回家,心总忧愁总牵挂。忧心如焚烤艳阳,又饿又渴实难当。战事难将帐安定,无人归家问音讯。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茎叶老又硬。说回家啊难回家,转眼又去半年了。朝廷差事不停遣,没有一处可休闲。忧心积郁成久痛,只恐死讯往家送。

  路边何花争娇艳?白棣花开一片片。路边何车真威武?将军出征将路堵。战车前方套上马,四匹马儿真高大。如此怎敢图安乐?一月捷报一箩箩。

  趋车策马征四方,马儿强健势浩荡。将军树威车旁立,兵士也靠车隐蔽。四马雄威多整齐,雕弓箭袋不曾离。哪敢一日不戒备?匈奴战事催人急。

  想我当年出征日,杨柳春风真美丽。如今归来返故里,却是雪花纷飞时。行路迟缓路漫漫,又渴又饿不胜寒。无限伤悲在我心,谁人知晓叹伶仃。

  3.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首四句,用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古者戍役,两朞而还。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秋,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诗集传》)这段话告诉我们,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用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言戍人念归期之远,而忧劳之甚,然戍事未已,则无人可使归而问其室家之安否也。”诗仍用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4.明确特点,熟读成诵。

  从艺术上讲这首诗很有特点。

  首先,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用想见战争的残酷。

  其次是情景交融,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用乐景写哀,用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再次,是它的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用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三、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相关练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看图,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难点:感受和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板书内容的表格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看图初步感受黄山石的奇妙。2、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你去过黄山吗?知道黄山有哪四绝?

  2、黄山在我过安徽省南部,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为四绝。读了这个课题,你认为课文中可能要写什么呢?

  二、观察图画。

  1、出示多媒体课件或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上的三块石头象什么。

  2、过渡。课文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些石头呢?读一读就知道了。

  三、读文识字。

  1、第一遍,要求读正确、读流利。不会读的字可通过“桃子”、“树叶”上的拼音来解决。

  2、第二遍,要求边读边想想课文介绍了几种黄山奇石,用横线画出来。

  3、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14个生字,让学生认读。

  4、找一找这些生字在文中组成了什么词语。

  即:风景区尤其仙桃石石盘山峰胳膊,巨石每当脖子著名形状

  5、课件出示以上词语,开火车认读。注意“膊”在“胳膊”一词中读轻声。

  6、巩固识字。

  (1)、猜字谜:横山上面三根草(当);一个人,在山边(仙);学者头上带草帽(著)。

  (2)、读新组的词语:山区其它仙人盘子巨人当然著作图形形态

  7、指名读,分组读,全班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观察“尤、其、区、巨、它、安“六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说说怎样写。

  3、比较字形。区——巨,都是半包围结构。笔顺分别为:区巨

  尤——其,都是独体字。它——安,都有宝盖儿。

  4、师范写生字,请学生认真观看。

  5、学生练习写字,师巡视指导。写好后组织学生评议、参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图文结合,感悟课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感悟课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2、理解“闻名中外”和“尤其”。

  (闻名中外:国内国外都有名。尤其:特别、更加。)

  3、指导读,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认真观察,图上的石头是什么样子?看到石头你会想到什么?

  2、找出写这幅图的段落读一读。

  3、比较句子:

  它是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它好像从天山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4、小结:这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依次写了“仙桃石”的名字、样子、地点。)板书:

  先写再写然后写第二段名字样子地点

  5、比一比谁读得好,背得快。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猴子观海”图。观察那石头的样子,看到石头让你想到什么?

  2、找出图中对应的段落读一读。

  3、想一想这段写黄山奇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试着补充板书。

  板书:

  先写再写然后写

  第二段名字样子地点

  第三段地点样子名字

  4、比一比,第二、三自然段的两种石头的`写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写好不好?(写的方式有变化,读起来更有趣。

  5、指导朗读。

  6、比一比谁背得快。

  四、小组合作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每四人一小组,每组发一张卡片(内容同板书),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想怎样补充表格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填写。

  2、评议。

  3、指导朗读、背诵。

  4、对比表格中各段的不同写法,讨论:如果各段写法相同,好吗?

  (写法有变化,文章才生动)

  5、自选一段,试着变换顺序说一说。(如:在山顶的石盘上,有一块巨石好像是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这就是有名的“仙桃石”。)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读懂了什么?

  2、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挑一块像第2、3、4、5自然段那样说一说。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如:就说“天狗望月”吧,它瞪着眼睛,伸着舌头望着圆圆的月儿,就像要一口吞掉月儿似的。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几只可爱的狮子像是你追我赶,抢一个圆溜溜的石球。

  六、指导写字。

  1、复习“尤、其、区、巨、它、安”六个字的写法。

  2、指导写“块、站”。

  块:第四笔是横折。

  站:第五笔是提。

  3、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

  板书设计:

  2黄山奇石

  仙桃石

  猴子观海闻名中外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字,认识多音字挑。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3.激发学生热爱小英雄、学习小英雄的情感。

  教学建议:

  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北方山区,对于当今的儿童来说,由于年代久远,抗日战争、解放区、扫荡、埋伏圈、后方机关、等都是生疏的事物,这对学生理解课文、体验情感会有一定的障碍。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前通过看电影、电视片、采访年长的亲人。使学生对那个时代有一些感性认识。至少能明白中国人民。王二小的行为是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正义行为,再来学习课文。

  教学时还可以启发学生想象王二小的动作、他与敌人的对话、牺牲时的场面。

  在教学本课时可以和音乐课结合起来。本课以儿歌的形式编写了王二小的故事,形式新颖,读起来琅琅上口。诗歌的瘟病开头是悲剧性的,以悬念引出主要人物王二小。主体部分给王二小着色不多,而是从敌人的凶残、狠毒方面下笔,和这样凶残、狠毒的敌人做斗争,王二小表现出多么大的勇气和智慧。从面引导学生理解能在非常时刻表现出非常人的行为,做出使人叹服的正义之举,这就是英雄。

  在教学生字时可以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采用学生间的互帮互学,采用小组之内或同位之间借助后面的生字条学习。老师一定要做好检查。

  在指导书写时着重指导:耍、急、昏。耍写字时注意要和要区别开来,下边的女字横要拉长,托住上边的而字才好看。急中的彐写在中间,里边的横要压横中线。昏第三笔横稍向上翘,第四笔要拉长,拉到横中线位置再出现。

  拓展练习:

  一、比一比,组词语。

  耍()坡()扬()

  要()披()场()

  二、想一想词语的特点,再照样子写几个。

  昏头昏脑

  三、照样子连一连,先组字再组词。

  皮而氏扌今

  爪日口女土

  ()()()()(坡)

  ()()()()(山坡)

  相关资料:

  精品教案:

  歌唱二小放牛郎(一)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郞》。这是歌唱谁的歌曲?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小英雄,师板书课题:王二小放牛郞。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读课文。电脑出示自读要求:⑴自读课文标出小节。⑵圈出生字词。

  2.听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词。

  3.同位之间合作识记生字。

  4.检查识字情况。电脑出示:玩耍危急含着染红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掩护着几千老乡。就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敌人快要走到山口。二小顺从地走在前面。每一个人都含着悲愤。(采用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

  三、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其它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小组内交流本课中感受最深的部分。

  3.汇报交流情况。结合汇报情况,相机引导。理解:残忍、掩护、危急等词语。引导学生谈谈:敌人是多么残忍?二小面对敌人的凶残是怎样做的?王二小给敌人带路时是怎样想的?

  4.让我们带着对小英雄的敬佩和怀念一起读最后两小节。

  四、朗读课文,升华感情。

  1.王二小英勇地牺牲了,可他的故事一直在流传,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朗读这篇课文呢?在小组内讨论并练习朗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2.学生朗读并进行自评与互评。

  3.课文学完了,现在你们有什么话想对王二小说吗?(学生举手发言)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电脑出示要求会写的10个汉字,学生书空,找出自己不会写的字。

  2.老师及时指导。

  六、课外拓展:

  1.你还知道哪些英雄人物?课下搜集一下。

  2.演唱《歌唱二小放牛郞》歌曲。

  歌唱二小放牛郎(二)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英雄人物的故事。2.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长辈了解抗日战争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课前知道了多少英雄人物?(生答)

  2.师:同学们知道的英雄人物可真不少,今天老师向你们介绍一位英雄人物,大家请听歌曲,你们能从歌曲里找到答案。(师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郞》)

  3.大家知道这位英雄是谁了吗?对,是小英雄王二小。王二小是六十多年前的一个放牛的`孩子,那时候,日本鬼子来侵略我们中国,杀害了很多很多的中国人,侵占了中国大片土地。当时,全国人民都团结起来抗日,很多老百姓组成了游击队,小孩子组成了儿童团,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坚决地同日本鬼子作斗争。经过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终于把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在战争中有许多许多中国人为了保卫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的小英雄王二小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在与敌人的斗争中牺牲的。为了纪念这位小英雄,作者写了一首诗歌颂王二小,后来还被谱成了曲,就是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歌唱二小放牛郞》)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范读。要求:生边听边把不认识的生字画出来。

  2.学生自读课文,认识认读字,了解课文内容。

  3.同位之间互读课文,纠正字的读音。

  4.检查识字情况。大屏幕出示:贪玩玩耍敌人扫荡掩护危急昏头昏脑迷失方向顺从埋伏圈乒乒乓乓受骗枪炮牺牲传扬含笑染红(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5.学习多音字挑。大屏幕出示:读一读加点字的读音。①我每天放学后要帮助妈妈挑水、做饭。②敌人把王二小挑在枪尖上。③请挑选合适的词语填空。④我要向你挑战。

  三、品读课文,领悟情感。

  1.生默读。

  2.指名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3.指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解决疑难问题。

  4.为什么称王二小为小英雄?为什么王二小死的时候脸上还带着微笑?

  四、朗读课文,升华感情。

  指名读,老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老师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五、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要求书写的字。

  2.老师针对难点字进行指导。

  六、课外延伸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郞》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07-22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03-21

小学语文《牧童》教案03-17

小学语文教案11-08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2-30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01-10

小学语文《春》教案01-29

小学语文《鲸》教案01-13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01-18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