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教案 推荐度:
- 《拜年》大班教案 推荐度:
- 《动物》大班教案 推荐度:
- 最新大班教案 推荐度:
- 白露大班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大班教案(汇总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2、学习比较复杂的几何图形的组合绘画。
3、能够比较合理的'安排画面,使其看起来有序,层次丰富。
活动准备:
操作卡十六绘画纸彩色铅笔提前让幼儿观察周围的大楼
活动过程:
1、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引入话题:现在我们的城市正在搞建设,你们看到了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丽了,大楼房也越来越多了,那么老师请小朋友来讲一讲你们看到的有什么样子的楼房呢?
2、请小朋友来讲一讲自己看到的城市形象,要求描述得比较准确。
3、出示操作卡,请幼儿看一看这张画的画面上有些什么东西,看起来的感觉怎么样,和我们看到的城市有些什么不一样?(楼房太少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4、请幼儿在操作卡上添画,可以画自己见过的,没见过的,或者是自己想象中的楼房都可以,但是要求要画面安排合理。比如有的楼房被前面的房子遮住了,有的旁边有绿化带……
5、评价作业。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我选择这个活动源于班中遇到的一些现象:我们小朋友收集的图书有两种形状,一种是正方形的,一种是长方形的。那天请小朋友帮忙整理的时候,要求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这时有两个小朋友争论开了,一个说“正方形的书大!”另一个却坚持说长方形的书大,一直争不出个所以然来。在拼图活动中,当一个图形改变,或者把它分成几份,拼成另一个图形时,幼儿就认为原来的图形和现在的不一样大了等等,针对这些现象,我发现面积守恒对于大班孩子来说还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纲要》中指出5—6岁幼儿能够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自己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浅显的规律,并且部分的开始理解守恒和包含的关系。但是,他们的思维特点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幼儿的语言表达就是他们思维的体现,所以这次活动中,我将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请他们动手操作,同时为幼儿尽可能多的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他们的亲自尝试,通过拼摆图形的系列活动,训练幼儿感知面积守恒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操作拼摆图形,感受图形的组合及变化,体验图形面积的守恒。
2、喜欢探索,在拼摆游戏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电子白板课件
视频转换仪
背景音乐《安妮的仙境》、《月光》
学具:长方形、正方形、梯形模板人手一份
小三角形若干
铅笔、记录表人手一份,如图:
活动重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操作性,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验图形面积的守恒。
活动难点:理解图形的面积不会受其摆放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在拼摆游戏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起兴趣
师:小朋友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小猴和小兔也喜欢玩这种游戏。 师:游戏开始了,他们每人从盘里拿出一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大小怎么样?为什么?(一样)有不同意见吗?
师:看着差不多,怎么比大小呢?(重叠起来)
(评析:从小动物们玩拼图游戏导入,很自然的引出拼图时用到的材料——三角形,而数学活动一向追求科学、严谨性,若教师直接说给出的三角形大小是一样的,对孩子而言缺乏科学依据,而且难以置信,为此通过重叠的方法让孩子进行操作、比较,亲身实践明白所给的三角形大小都是一样的,为下面比较图形大小做好铺垫。而在重叠的时候,教师不再单一的将一个三角形叠在另一个三角形上,而是在两个三角形上做上了标记“1”和“2”,通过正反重叠,即双向验证,以此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大小是一样的,遵循了数学的科学、严谨性原理。)
师:桌上也有一盘三角形,请小朋友任意选两个来比一比,看看大小怎么样?
师小结:当两个图形看着差不多比不出大小的时候,重叠法真是个好方法。
二、比较图形大小,感知图形面积的守恒
1、师:小猴和小兔就用这些大小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了正方形、长方形和梯形,看看这三个图形之间藏着什么秘密?他们大小怎么样?
师:有什么办法比出来吗?看看桌面上有些什么材料?(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模板,还有一盘相同大小的小三角形。)
师:请你任意选择两个图形来比一比,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考虑到两次操作“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比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在相同层面上的比较,没有递进关系,为此把两个环节缩成一个环节,四个图形缩成三个图形即正方形、长方形和梯形,同时在时间上也能更好的把握。另外,平行四边行对于大班幼儿来讲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妨将老师提供的平行四边形放到延伸部分,放在班级区角让孩子操作,方便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从而使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提升。)
2、幼儿操作
(1)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尝试如何将四个三角形不重复、不覆盖的放入这两个图形中,让幼儿自己摸索掌握方法。
(2)拼好后提醒幼儿观察自己选用的两个模板是由几个三角形拼成的。
3、讨论:
(1)你拼了哪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个别、师幼集体验证)
(评析:活动中增加了一个视频转换仪。视频转换仪能较直观的表现幼儿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也便于进行纠正。利用视频转换仪的演示功能,让不成功的孩子把自己的模板拿上来,集体检验后,让大家一起来帮他,最后集体总结出规律:如正方形的拼法,是三角形的长边对着正方形的边等等。最后小组成员间相互检查,纠正,让大家都获得成功,体验数学的科学、严谨。)
(2)三个图形一样大吗?为什么?(三角形数量相等,三个图形面积大小一样,
没拼好的孩子马上调整过来)
(评析:这里增加了一个“自我调整”的环节,考虑到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特别是一些能力弱的孩子,当教师讲解方法之后,给予这些孩子思考的空间,调整自己的构思,积累经验。同时本领大的孩子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思考,发现其中的奥秘。)
(3)师小结:小朋友用同样的四个三角形拼成了长方形,又拼成了正方形、梯形,形状变了,但大小没有变,他们是一样大的。
三、图形组合、变化,体验图形面积守恒
1、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帮助小猴和小兔解决了难题,现在它们还想来考考我们,它们将这三个图形进行了组合,拼成了房子的`屋顶和墙面,小猴说:“小兔,我拼的房子的屋顶和墙面合在一起的面积比你的大。”小兔说:“不对、不对,我拼的才比你的大呢?”就这样,两个人又发生了争执。
小兔1: 小猴2:
相应的问号处。
2、幼儿交流: 师:请你们来猜一猜,它们需要几个三角形才能拼成?将你们的猜测填在表格中
师:你觉得小猴拼的房子的屋顶和墙面合在一起的面积大还是小兔的大?为什么?(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 :那么结果到底是谁大谁小呢?请你选择一个图案来拼一拼,拼的时候先把房子的屋顶和墙面的形状拼好,再把三角形拼在上面,拼好后数一数每个图案用了几个三角形?将结果填在记录表中。
3、幼儿操作
4、幼儿再次交流:
师:一共用了几个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5、出示记录表
小结:虽然这些图案他们的形状不一样,但他们都是用相等数量的同种三角形拼成的,他们的面积大小是一样的。
(评析:从三个图形中任意选两个图形组合变成了房子,先让幼儿猜测,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然后通过“做中学”的方法进行验证,从记录表中清晰、明了的得出结论,再一次理解图形面积的守恒。)
四、活动延伸: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投放到区域
师:后来小猴和小兔又拼出了造型不一样的房子,这次结果又会怎么样呢?老师将这些图形的模板放在区域中,感兴趣的孩子可以去研究一下,下次我们再来讨论。
(评析:引入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特殊图形再次组合拼出造型不一的房子,以此吸引孩子的眼球,将“问题”抛给孩子,鼓励孩子大胆探索,找寻奥秘。)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关注的是幼儿的自身操作,在幼儿操作中发现结果,寓知识于现象中。在第一个环节加入了一个“三角形比大小”的环节,目的就是让孩子通过操作比较,知道我们今天所用的三角形材料都是一样大的,只有操作材料相同的情况下,用4个三角形拼出的图形面积才是一样大的,教学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为教学服务。整个活动中,考虑到了孩子的主体作用,始终把孩子放在首位,孩子们通过多次层层递进的操作与探索,发现虽然这些图形的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用了4个相同大小的三角形,所以它们的面积大小是一样的。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背景
通过给幼儿猜谜语,用讨论、说、看、亲身体验,使幼儿由感受到体验,由浅入深;由理解、认同、到实践。对眼睛在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有了较深刻的体会。学习了正确的用眼常识,了解了不良的用眼习惯对眼睛的损坏,达到了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认识眼睛的重要作用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2、懂得爱护眼睛。
3、培养幼儿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4、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5、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
1、怎样保护眼睛
2、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用眼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1、用一则生动的谜语引入活动主题:上面毛,下面毛,中间有颗黑葡萄。白天躲在草丛里,晚上急忙盖被子。(眼睛)
2、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你怎么知道的?
3、引导认识眼睛的重要性:我们的眼睛重要吗?为什么重要?
4、体验失去眼睛后的不便:这么重要的东西如果没有了会怎么样呢?
5、请幼儿用手遮住眼睛,说说感受。
引导幼儿初步认识眼睛的作用
眼睛可真了不起,但他也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受到伤害。
1、观看教学课件。提问: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揉眼睛?她的眼睛怎么了?
2、讨论:眼睛为什么会生病?(脏手揉眼睛,擦眼睛,看书或看电视太疲劳,坐姿不端正)
3、播放教学课件引导幼儿判断哪些图是正确的,那些图是错的,为什么?
讨论怎么样保护视力?
(看电视要保持2米以上,看书,电视时间不能太长 ;坐姿要端正,看书时间长了要休息,向远处看看绿色植物,不要在强光下看书;写字要保持一拳、一尺、一寸的距离;多吃胡萝卜,毛巾,脸盆专人专用,定期消毒
结束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让我们从现在起养成爱护眼睛的好习惯,让每一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是:
1、指导幼儿认识眼睛的重要作用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2、懂得爱护眼睛。
3、培养幼儿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这节课我共分四方面来进行教学,首先让幼儿观察了解眼睛,了解它的用途。用亲身体验的方式,知道眼睛的重要性。用播放课件判断正误,了解不正确使用眼睛的害处。在播放课件时,幼儿都能积极的.举手告诉我这些行为的对错,从这里可以看出幼儿对于这些东西是十分的熟悉的;并对它们的用途也是比较了解的,大多数的幼儿一次就把所有答案都说出来了,但是对于他们的共同之处幼儿的回答就不太完整,虽然知道但是不能用一个较好的词语来进行概括,从这里我发现我班幼儿在语言发展方面,词汇还是不够丰富需要加强。
在第二环节中主要让幼儿交流生活中使用眼睛不当造成伤害的一些体会。幼儿都积极的说了一些自己使用过的不正确方法。有躺着看书,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等,幼儿的知识经验还是较丰富的,有些我也没有马上想到,但是幼儿一下子就联想到了,还对我说了很多发生在他们自己或者周围人身上的一些伤害事故,从中不难看出现在的幼儿知识面还是比较广的,他们都能对这些事情做出自己的评价,并进行分析,了解受伤的原因。
第三环节是活动的**,幼儿积极讨论正确使用眼睛的方法。在说起做眼保健操时有些幼儿口语表达不清楚,但动作就很位,我就让一个幼儿做动作一个幼儿进行讲解,孩子们对这个方法很感兴趣,都举手想参加,课堂的气氛非常热烈。当中有的幼儿示范不够标准,或讲解不清楚的,其他幼儿还会进行指正,从这里可以看出幼儿已经基本掌握了正确的使用方法,活动的目标基本达到了!
通过上这节课,我知道我准备的还是不够充分,我听取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建议,积极吸取经验,谦虚请教,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如果再让我上一次,我会努力学习,精心准备,把课上的更精彩!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通过实验纸吸收水会张开,让幼儿了解"睡莲花开"的原因。
2、乐于参与活动,养成仔细观察和探索的习惯。
活动准备:
每组一盆水,若干剪刀和质地不同的纸(蜡光纸、白纸、牛皮纸、报纸等)
活动过程:
1、导入,引导幼儿观察桌面材料你看到了什么?(激发幼儿兴趣,导入活动内容)
2、教师示范折 "睡莲"。
(1)把正方形纸对折三次b、将角对边折.
(2)再剪去多余部分,将花瓣向花心折。
3、幼儿分组折纸,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将折好的 "睡莲"放入水中:
(1)请幼儿认真观察"睡莲"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2)"睡莲"为什么会开花?
(3)为什么不同质地的纸开花的速度不一样。
(4)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纸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内有细小的.毛细管,纸遇到水后, 水沿着纸的毛细管上升,使纤维膨胀,于是,原来向里折叠的"花瓣"就张开了。不同质地纸,其吸水性不同,因而"花瓣"张开的速度也不同。
5、活动结束,请幼儿们收拾材料。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的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1、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教学课件。
2、小星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学习10的分解组成。
1、故事导入(1)有几只小兔?
(2)10只小兔要住进两座小房子里,该怎么住呢?
引出课题《10的分解与组成》。
2、幼儿看图,学习10的`多种分法。
3、引导幼儿观察10的分解式,发现总结10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除1以外,每个数分法的种类都比本身少1;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较小的数,所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1,即递增递减规律;交换规律。
(二)游戏活动"猜猜猜"。
活动反思:
在课上的每个环节及时给予鼓励,并奖励小粘贴,这样可以清楚的让学生感到自信和努力的方向,并给其他人做出好的榜样。在玩和游戏中探究知识,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学生会参差不齐,会有个体差异,调动积极性让他们充分愉快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7”及正确的发音。
2、能正确书写“7”的格式,能看图写数。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数字“7”所代表的具体数量。
教学难点:会用实际相同物体来表示数量“7”。
活动准备
数字歌音乐、神奇的手指歌音乐、若干手偶、多媒体课件、数字7、魔术道具。
活动过程:
一、律动:播放《神奇的.手指歌》音乐,师幼共同完成。
二、记忆犹新:播放《数字歌》音乐,复习幼儿在中班认识的数字,从而导入新课《学写数字7》。
三、教师板书:学写数字7。
四、激发兴趣
1、变魔术;通过教师变数字7,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的思维活跃起来,并且让幼儿观察老师变的是什么。
2、幼儿回答正确后,老师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数字7,幼儿拿出小手模仿老师书写数字7。
3、老师再次表演变魔术,让幼儿猜一猜老师这次又会变什么,正确引导幼儿如何在田字格中写下一个数字7。
4、幼儿回答正确后,老师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数字7。
5、师幼摘苹果:师幼共同来数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老师再次在田字格中写数字7,且强调书写数字7的正确格式。
五、游戏
1、老师拿出手偶,让幼儿数一数并回答有多少个手偶?
2、师幼共同选出最喜欢的手偶进行找朋友(两个手偶,激发幼儿寻找自己的好朋友),通过找朋友具体指导数量7及书写7的正确格式。
六、巩固练习
1、老师发给幼儿练习题,通过做练习,加强数字7在幼儿记忆中的印象和书写格式。
教学反思
通过巩固联练习,大部分幼儿都能准确的发音,以及数字7的书写格式都能正确掌握,除个别的民族幼儿发音不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写数字7,而且还要教会如何把数字7写得更漂亮。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作品,懂得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述动物们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
2.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创编故事情节。
3.感受动物保护色的神奇,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大象躲在哪儿》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师幼弹唱歌曲《捉迷藏》。
2、 经验迁移:
(1)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怎样躲才不容易被捉到呢?
(2)有一天,大象和它的好朋友也来玩捉迷藏的游戏,猜猜它们躲在哪儿?怎样躲?
活动过程:
1、 观看演示,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主要内容。
(1)提问:猴子会躲在哪儿?它为什么躲在树上?
老虎会躲在哪儿?它为什么躲在草丛里?
乌龟躲在哪儿?它为什么没有躲起来?
大象躲起来了吗?它本来想躲在哪儿的?伙伴们看了觉得怎么样?为什么呢?
(2) 总结:这些小动物都躲在和自己身体颜色很像的地方,这种保护自己的方法就叫动物的保护色!
(3)大家都躲好了,只有大象还不知道要躲在哪儿,它的好朋友帮它出主意了。
A.猴子说:“大象,你来和我一起躲在树干上吧!”(你们觉得这样行吗?为什么?)
B.老虎说:“你那不行,大象,你应该躲到我这儿来!”(老虎躲在哪的?大象也可以躲在草丛里吗?为什么?)
C.乌龟说:“哎!他们的方法一点儿也不好!大象,你应该躲在那儿一动也不动,看上去就像一块大石头了。”(乌龟的这个方法好吗?为什么?)
(4)提问:大象到底应该躲在哪儿呢?小朋友们,你们谁能给它出出主意?(多问,游戏才能更精彩。请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将具体的地方和理由表述出来。)
师:故事欣赏完了,你们为大象想了这么多好办法,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现在,让我们一起也来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吧!、
游戏规则:
我这里有树枝,有石头,还有枯黄的草丛。游戏开始前,请先听清楚规则: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保护色,请你准确地躲到自己的保护色里,如果躲错就算失败哦!
分配角色(尊重幼儿自主选择):
1、愿意扮演大象的站到我的右手边。(大象的长鼻子甩起来)
2、愿意扮演乌龟的站到我的左手边。(乌龟是怎么缩到壳里的)
上前一步:
3、愿意扮演猴子的到这儿来。(猴子会有哪些动作?)
4、愿意扮演老虎的到这儿来。(老虎够凶猛吗?)
(老师闭上眼睛,数3声之后,游戏就要开始了。)
1、找到一个小动物就问他:“你为什么要躲在这儿?”
2、请问被找到的小动物:“你觉得XX会躲在哪儿?我们一去找找吧。”
重点采访大象躲在哪儿去了
三、活动延伸
动物保护色在生活中的运用。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大班教案08-26
大班教案(经典)09-17
大班教案01-21
【经典】大班教案08-01
【精选】大班教案08-21
大班教案(经典)08-04
(精选)大班教案08-04
[经典]大班教案08-04
大班教案【精选】08-05
大班教案【经典】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