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开学第一课语文的教案 推荐度:
- 小学语文教案 推荐度:
- 语文上册教案 推荐度:
-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 推荐度:
-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语文教案7篇(集合)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的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番茄太阳“的内涵,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过残疾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你有没有想过帮助他们?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与残疾人的生活有关。(板书课题:“番茄太阳”)
3、大家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二、初读课文
1、读一读课文后的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对朗读有困难的段落,可以多读两遍。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且练习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自学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说说哪几个生字比较难记,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戚”、“献”等字。
4、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1、在习字册上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想想“番茄太阳”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默写生字。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整体把握,理清线索。
1、精读第一部分——体会作者的心情。
(1)“我”来到这座城市时的心情如何?
(2)后来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3)是什么原因发生变化的?
2、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出“我”的心情:
灰暗——温暖——喜欢——快乐——感动
3、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是盲童明明的童心、童趣和童真给“我”鼓舞和感染,给“我”带来这样好的心情变化。
(二)深入课文,悟形体情
1、 感受小女孩的爱笑,体会“我的心情觉得温暖起来”。
(1)谁能说说“我”为什么差不多总是中午去菜场?
(2)“我”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小女孩父亲的动作和语言,以及小女孩和她妈妈的表现来想象当时的情形,体会一家人相互之间的关爱和温情。
(3)为什么“每次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就觉得温暖起来”?
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感受,理解作者孤独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温情和关爱的渴望。
2、 感受小女孩的遭遇和美丽,体会“让人隐隐心疼”。
提问:为什么看到明明,会“让人隐隐心疼”?
引导学生了解小女孩双目失明的人生遭遇,知道这一家人来到城市一买卖为生,真正目的是为了给孩子治病。同时,领会明明的漂亮和天使般的笑,体会一家人生活的艰辛和明明的不幸。
3、 感受明明的聪明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体会“番茄太阳”的情感蕴涵。
(1)提问:明明虽然双目失明,但他并没有因为失明就失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她是一个非常渴望了解生活,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的小女孩,大家有没有读出这一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让学生自己读书,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现在大家明白什么是“番茄太阳”了吗?你认为明明对太阳的这一说法好吗?
引导通过讨论体会“番茄太阳”表达出来的深刻意蕴。领会明明对认识未知世界的渴望和认识以后的欣喜。
(3)体会“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
指导:明明是在什么情况下这样笑的.?你从这笑声中听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明明笑声的清脆悦耳,其中所表达出来的明明认识未知事物以后的欣喜,以及这笑声的真纯和感染力。
(4)指导读这一部分,要求能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读出人物的心情。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指名朗读课文
二、继续精读课文
感受小女孩善良淳朴,体会“我”内心的激动。
放手让学生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然后谈自己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这样几点:
(1)理解: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明明问了许多奇怪的问题,给“我‘带来了快乐,消除了“我”生活的寂寞,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价值,忘记了生活的痛苦等等。
(2)明明临走时跟“我”说的一段话是什么?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回答?
(3)为什么“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这句话用“番茄太阳”来喻指小女孩的笑脸,并且一个“挂”字,形象地写出了小女孩给作者留下的美好印象和温暖的感受。
三、拓展交流,升华情感
1、让学生说写祝福明明的话。
2、“我”今后的心情还会像开始时那样灰暗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7个字。
2.学习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和反问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重点难点:
学会7个生字,学习文中的比喻句,体会山茶花坚韧顽强的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山茶花的挂图
引导学生认识山茶花,师简介山茶花。(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山茶花图片互相交流。)
师:山茶花很美,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山茶花的美丽源于什么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生词。
2.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3.了解课文大意。
三、检查自学情况。
用各种方式抽查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四、再读课文。
1.把生字放入课文把句子读通流利。
2.边读边思考,在不懂的句子旁打“?”。
3.小组内交流学习体会。
五、共同学习123节。
1.生质疑。
2.山茶花很美,读课文23节,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山茶花很美?用“——”划句子。
3.指名读自己划的句子,并说说美在哪里?
4.全班讨论:作者是怎样写出山茶花的颜色很美的?指导读课后3个句子。
六、指导写生字。
1.认读“极、绝、汪、纱”
2.观察这些生字:怎样记写?
3.指导写“极”。
4.学生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词。
2.读课后3句话。
3.用自己的'话说说山茶花美在哪里。
二、读懂课文4—6节。
1.生自由读课文4—6节,把自己不理解的句子作上记号。
2.全班讨论:山茶花为什么会这么美呢?
3.指导朗读,注意读出感叹号和反问号所表达的感情。
4.读“下了那么…。.不美呢?”并讨论:需要回答吗?为什么?那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5.你想对花骨朵说些什么?
三、精读全文,学习写作方法。
1.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全班讨论:作者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3.读第四节,了解过渡句的作用。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生自由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背给同学或小组的同学听。
3.指名背诵给全班同学听。
五、指导写生字。
1.读“单、致、闭”。
2.讨论书写记忆方法。
3.师范写“致”。
4.生练习写生字。
六、课堂练习
1.写比喻句
2.画山茶花。
板书设计:
花色 美
山茶花 花形 美
花骨朵 特别劲儿
下功夫 花力气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3、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作品的思想内容。
3、作品中人物情感的表达方式。
三、教法设计
1、听一读一赏一读: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
2、课堂讨论: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形成朗读、思维、说话多维交流。
3、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四、课前准备
提供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让学生走近戏剧,走近郭沫若,走近屈原。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交流有关感受。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出国人。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现代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黑暗的时候。蒋介石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
(二)检查预习
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
(三)整体感知
多媒体课件展现情境及课文录音,学生欣赏体验,品味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气势,并谈整体感受。
1、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2、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3、与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是屈原的内心独白。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流露内心深处烈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戏剧艺术表现手法。可以直接展示人物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本文充分展开艺术联想,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
郭沫若十分注意在戏剧冲突中激化人物的内心情感,逐渐推向高潮,最后以长篇抒情独白的方式喷泻二处,以达到限度的戏剧和抒情效果。
4、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两层: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神力,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问题探究
《雷电颂》是屈原的内心独白,我们能够从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庭,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感情。
1、学生诵读,以读带品,体会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2、小组交流、讨论品读感受。
3、学生就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谈有所感的句段,并读出其中所包孕的情感。
4、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5、在朗读中不难发现作者将很多事物赋予了其它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别的含义?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6、讨论:《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
从句式、修辞等角度。
运用拟人、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爱憎。
运用排比、反复,使句式整齐,铿锵有力。
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7、全体学生配乐朗读课文,从局部理解回到整体感知。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五)练习巩固
完成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内深化”部分内容,并评讲。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外拓展”部分内容。
2、拓展延伸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引认识“线、论”等12个生字,会写“红”“绿”等6个字。
2、过程和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充分想象、分享感受、交流想法,形成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喜爱春天这个季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反复诵读感悟中,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美丽色彩。
难点:体会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了《山青青》、《小树谣》、《古诗两首》,这三篇课文描写的都是与春天有关的内容。春天是那么美好,那么迷人。小鸟们也喜欢这催人奋进的春天。
2、出示:燕子、麻雀、黄莺的图片,问:认识吗?(读词语,认小鸟名称)
3、春天来了,小燕子、小麻雀、小黄莺见面了,它们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争论了起来。想听听吗?(导入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视频,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自由朗读第1段。思考:细细的春雨落在地上,是什么样的声音呢?应该怎样读呢?
2.多种朗读体验,感受春雨的特点:
3.大声朗读第2—5自然段
(1)看图,说说图中画了哪些鸟。
(2)分角色朗读,讨论:
①三种鸟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他们的根据是什么呢?
②大家为了一件事,都说出自己的看法,你一言,我一语,你一句,我一句,谁都想说服别人,这就叫“争论”。这一群小鸟儿在争论什么问题?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鸟们在争论?该怎样读出“争论”的语气。
(三)深入研读
1、着重体会:重点体会“下、洒、落”三个表示春雨落下来样子的词语。
2、带头饰分角色表演
3、指导学生仿写句式
(四)拓展延伸
春雨是没有颜色的,但她却带给我们五彩缤纷的世界,课后,让我们用明亮的眼睛去观察春天,去观察春雨吧!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并把你最喜欢的景色画下来吧!
五、板书设计
春雨的色彩
小燕子说 绿色的
麻雀说 红色的
小黄莺说 黄色的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激趣热身
任务:搜集主题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
活动:主题预设------走近儒家传统文化(结合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走近孔子(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主题活动:《孔子世家》---司马迁、《孔子:第一位教师》---冯友兰、《孔孟》---黄仁宇、《四书五经的假面目》---南怀瑾、《孔子家语》---王肃、《儒学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余翔林等)、走近《论语》(《论语》相关简介及评论)
学情预估:
传统文化知识的搜集与整理长期以来是语文学习的“禁区”,学生相对来说比较陌生,同时又略显有点难度,因此,平时我在阅读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比较注意让学生搜集、分类并进行整理这方面的知识,依此作为文言学习的知识储备。与“走进儒家传统文化”相比,“走进孔子”“走进《论语》”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搜索与分析。
说明:
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是本节课学深学透的基础,同时随阅读量的增加,疑点会呈波浪式出现,有些问题不解自知,而更多的疑点则会呈现一派“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情景。我们正是抓住这点点滴滴的疑,从而展开探究。
二、文本导读质疑
任务:依话题为导向,结合文本交流汇报资料,从而使资源共享达到最优化,依此激趣导课
活动:话题预设-----“遨游儒家传统文化”、“感悟传统经典”“我心中的孔子”“我与孔子的心灵对白”“走进《论语》”……依小组为单位,依据搜集资料的实际选择言之有物的话题,结合文本具体信息完成初读学习的生疑、质疑,进而为下一步的悟疑、解疑作下铺垫!
学情预估:
初一的学生交流自己查找的资料,可能不很主动,最重要的是交流要切中主题,这需要教师既要点燃学生自我展示的热情,又要进行方向性极强的指导。
说明:
关注文本,注重文本的生成与创新是文言学习的主旨所在,依据资料生疑、质疑,进而围绕文本展开讨论,走进文本,深入探究。(重点参读南怀瑾《四书五经的假面目》)
三、探究研读赏析
任务:圈点文言重点字词,训练句读,分类商译文本内涵
活动:1、抄读文本,删除标点,训练句读,自主探究
2、圈点字词,商译(商讨、翻译)文本,分类整理
3、交流异议,反复诵读
4、《论语》成语、格言、警句集锦
学情预估:
学生可能对文言文中的通假、句式、词义的演变以及文言文常识性问题的解决产生障碍,诸如“说”同“悦”;“知”同“智”;“女”同“汝”以及“三省”、“三人行”中“三”的用法等,这些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正确诠释!同时,在进行句读训练时,注重语法,商译文本时,也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说明:
句读训练是文言学习的最基本能力,通过训练可以增加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为商译与诵读做好了铺垫。而商译与诵读的过程则是对文本的深层次的探究研读。由文本归纳总结成语、格言以及名言警句便是活学活用文言文的标志,更容易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
四、交流感悟,强化体验,自省笃行(实践)
任务:沉浸文言经典体验感悟实践
活动:1、诵读感受,体验经典
2、交流感悟,结合所搜集资料,整体感悟孔子思想及《论语》
3、归纳大家的想法,进行类的升华
4、参照文本,强化自我体验,实践真知
学情预估:关注学生的是实际情感体验,给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内化文本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关注学生的知识构建和人文素养。交流这个环节是最具开放性的,学生依据《〈论语〉十则》的文本信息,加之补充读物和所搜集资料,从而学生会更有可言之的话题,因此,“放之有度”的教学在这里更能体现语文学科的民主与开放,也更具有人文关怀,因为我们始终在关注着学生。
说明:
归纳是对共性的提炼,学生可能会发现都是气势很大的东西,类的升华能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思维,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的规定值得我们仔细琢磨。
情趣盎然品文言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反思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囿于“精华”二字,文言文作为课程内容,似乎已被反复固化,精确性、示范性的特征被反复强调,因此文言文的教学一味强调知识接受,只注重将语法、文法讲深讲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权威意识”尤其突出,依赖教参的统一要求是教学活动变得极为机械,教师死输硬灌,学生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整个过程忽视了学习主体,师生独特的体验无法融入整个教学的动态活动中,使整个教学丧失了主体的独立性与创造性,最终文言文教学被简单化的处理成了文言文诵记过程,并越来越呈现为单一化、模式化的过程,使得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厌烦、畏惧、排斥心理。
《〈论语〉十则》作为传统文言教学名篇,知识点、考点以及文言文常识性问题是极其好把握的,但是,我没有按照常规的教学思路去教授,而是暂且“抛开”教学目标来与同学们谈论起了厚重却又富有情趣的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涉及到很多颇富哲理的历史典故,同学们在这无拘无束自由畅谈的课堂气氛中表现的异常活跃与兴奋,自然这一切都是在我的“阴谋”之中的,因为这一节课我的目的就是希望激起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拨开他们心中一直以来存在的学习文言文的阴霾,告别他们一直恐惧的“之乎者也”的“古文”时代,同时我也没有忘记这节课应该达到的教学目的。于是,我和同学们在探讨影响中国人思想的宗教和学派时,便将他们的注意力慢慢的迁移到了儒家学派,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学生文化积累沉淀的基础上进行的,先前的一段时间我和他们一直搜集和积累古典文化方面的知识,当然更偏重于儒家学派的知识积累,所以学生们谈起来可谓“头头是道”,有的纷纷讲解孔子的思想及其奇闻轶事,有的讲“四书五经”,有的讲到古代的典章制度,有的还讲到一些古代社会的文化常识和社会人情风貌┅┅我感觉这时时机已经到了,便直接切入我们的主题,让学生们来自主学习《论语》中的这十则,学生因为有了刚才的你一言我一语,所以学习起来就更有了劲头。但是接下来一系列的问题又来了:何以为“仁”?仁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恕”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儒家“贤人”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孔子的弟子有哪些呢?他们又有哪些思想主张呢?┅┅一系列的问题如雨后春笋般从学生们的脑瓜中涌了出来,诚然隐藏在古诗文中的微言大义,也在学生们的激烈讨论与研究学习中得以深入透彻的理解,很明显这其中有他们思想的痕迹,尽管有些想法显得那样稚嫩,但这确实是他们自己的所得,这一点一直是我所企求达到的效果。于是,我也很兴奋的加入到他们的合作探究学习之中,尽可能多的给他们提供资料,引导他们扩充知识面,加深对文本的深层次的理解。一节课在我与学生们的交流探讨中很快就结束了,但是学生的学习热情丝毫没有减退,当然这其中充满的更多的则是疑惑与企盼得到挖掘的冲动,于是,我便安排了这一节课的课外作业:围绕本课内容搜集相关知识,深层次的.理解领悟其中的微言大义;搜集更多的《论语》资料依此解决你心中的疑惑;写写你学习后的点滴感悟。
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我不禁又对文言文教学多了一些思考:(一)调动经验,缩小差距。文言文、现代文是一脉相承的,许多的语词、语句、语义是相同的,学生生活中就大量存在耳熟能详的成语、名言警句,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已有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基础,这些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经验因素一旦得到尊重并被充分调动,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就会大大消除。同时,还应加强学科间的整合,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历史与政治学科,让学生在自己熟知的“历史背景中”采用合理的思维方式作出研讨。
(二)调动情感,关注体验。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体的。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每每发现学生与文言文文本之间缺乏对话,学生“活生生的体验”及“自我的精神体验”得不到重视和尊重,属于学生自己的、自由的体验被冷漠无趣的所谓翻译所代替,学生学习的诗文似乎是与己无关,与情趣、精美无关的一堆符号。因此,调动经验之后,还需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予以充分的关注,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想象,让生活帮助他们来理解文本,促使他们的趣味、感情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以感知为基础,以吟诵品味为感情投入和个性理解为切入点,最终达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心灵沟通”。
(三)提高能力,激活课堂。语文能力是人的心理文化结构表现于语言层面的品位、格局和发展的倾向,其核心是语感,语感的获得说到底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形成。我们应该关注文言文的文本特点,凭借“注释”、“文言空白”,凭借工具书来培养学生的文言思维能力,通过诵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加入了学生知识与生活经验,融入了学生情感体验的文言文阅读就是融入学生主体和个性见解的过程。,这从而从一个更高的层面和更广阔的视角去把握文言文。通过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小组间的交流与探讨等多种途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经历“自由的言说”,自主的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海德格尔曾说:“语言就是人的生命活动,”语言本身具有提高人类修养、使人精神高尚的人文价值,加之文言文作为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大量的精神财富,我们何不在这片深邃的海洋中积极探索,在古文的世界中尽情沐浴人文素养之光!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点:
1.理解文言文实词的意义。
2.掌握文言文的诵读方法。
能力培养点:
1.学会仔细观察事物,发挥联想和想象。
2.围绕中心,选取富有表现力的同类材料进行表述。
情感体验点:
体验生活,爱惜生灵,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言字词,掌握诵读方法。
背诵全文。
课型:朗读课
教学方法:采用四轮诵读的方法,层层推进不断提高阅读要求,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投影片、卡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正音、指导朗读、反复朗读。
2.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
3.体会作者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
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按学号说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
教师要作适当的点拨。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
教师:同学们,你们的童年生活如何的呢?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请一学生讲讲。
(备学生)没有学生回答,教师可以讲讲自己童年时的快乐时光。
三、指导朗读,了解文意。(目标1)(15分钟)
1.教师正音。
藐( )小项为之强( )鹤唳( )怡( )然
土砾( ) 壑( ) 虾( )蟆( )
2.教师提示、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见 /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
3.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四、翻译课文。(目标2)(23分钟)
1.幻灯显示,先根据课文注释完成练习提纲,再翻译全文。
(1).弄清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己)
②又留蚊子素帐中,徐喷以烟(慢慢地)
③鞭数十驱之别院(用鞭子打)
④以虫蚊为兽(把……当作……)
(2).弄清加点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①必细察其纹理(代藐小微物)
②昂首观之(代夏蚊)
③使之冲烟飞鸣(代蚊子)
④常蹲其身(代自己)
⑤观之正浓(代二虫)
⑤驱之别院(代虾蟆)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想一想该怎样翻译。
①心之所向,则或干或百果然鹤也。(用心地想象,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了鹤。)
②常蹲其身(常蹲下身子),使与台齐(使身子与花台平齐)。
③神游其中,恰然自得。(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
④见二虫斗草间。(看见二只虫子在草间争斗。)
2.讲解联系答案。
(备学生)有个别词语较难或教重要,教师板书而且要求学生进行识记。
3.根据刚才的练习,学生独立试译。
4.学生纠正或修改,教师补充。
五、小结(1分钟)
这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从文章里,我们看出了作者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确实,我们跟作者的年代比较,现在的生活不知好多少,那么我们是否要更珍惜现在的生活呢?
六、布置作业(1分钟)
1.用“明察秋毫”、“藐小”、“怡然自得”等词语造句。(A)
2.翻译全文。(B)
3.找出课文当中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原因。(C)
七、说课精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设计一系列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熟悉并理解文言词语,自主翻译课文。
八、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口头翻译课文,在熟悉文句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并且思考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来的。
3.学习作者发挥创造性想象。
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按学号说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
教师要作适当的点拨。
二、以旧联新,复习导入。(2分钟)
1.请一学生回忆上界课的内容。
2.教师明确今节课的学习目标。(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并且思考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来的。)
三、复述课文内容,先拟出复述提纲。(目标1)(15分钟)
1.教师提出问题:作者记叙了儿时哪几件"物外之趣"?
2.请学生先列好提纲,再根据提纲复述课文内容,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①拟夏蚁为“群鹤舞空”。
②把草、虫、土砾拟作森林、野兽、丘壑。
③惩治虾蟆,为小虫打抱不平。
(备学生)这一步要让中下生有发言的机会,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指导,让学生敢说、乐说。
四、讨论理解文章中?"物外之趣"。(目标2)(23分钟)
1.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解决。
(1)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指什么?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产生的?
(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
(2)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来的'?如:
夏蚊成(想象成)群鹤舞空。
冲烟飞鸣(想象成)青云白鹤
丛草——森林 虫蚊——兽类 土砾——丘壑
(富有创造性)
(3)你小时候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试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备学生)这题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并不需要太多的讲解。
五、小结(1分钟)
文章这种“物外之趣”是通过创造性的想象而得来的。想象出事物超出了原事物所具有的特性,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体现了作者小时候知识丰富,想象力的丰富。
六、布置作业:(1分钟)
1.熟读、翻译全文。(A) 2.《掌握语文》练习。(B)
3.把你童年的趣事,在小组或班上说给同学听。(C)
七、说课精要:本节课主要通过复述文章内容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务求能够让中下生有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还专门设计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八、教学后记:
九、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7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l.板书课题,看到课题后你想到了什么?
2.范读课文,引起读书的兴趣。
生自由表述。
听读课文。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1、自己试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并练习把语句读通顺。
2、检查识字,多种形式练读生字。
3、检查指导读课文,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4、整体感知内容,说一说课文写了几件事,分别
把妈妈的爱比作什么?
1、自由读课文。
2、圈画生字、新词。
3、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
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1、重点指导读好一节(可以从第一节开始,也可以让学生从前三节中任选一节)
(1)自读自悟。读这一节时你想表达会感情,每一句话你怎样读。
(2)指读评读。交流:这一节诗告诉我们什么?(妈妈的爱是无私的`)讨论:每一句诗应怎样读,才能充分表达感情(必要时老师可以范读、领读)
(3)自己练习读出整节诗的理解和每句诗的理解,表达出诗的思想感情。
2、采取以上方式,读好前三节中另两节诗。
1、生读课文,思考问题。
2、边读边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3、能有条理地表述。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1、指导读好第四节。
(1)自读自悟。讨论:哪儿能看出“我“一天天长大?这和妈妈的爱有什么关系?
(2)指导读好每句话,表达“我”懂得回报的心情,颂扬母爱的伟大。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进一步整体感受。
1、学生汇报,质疑。
2、自己在读中领悟词句的意思,能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一说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写几句话表示自己对妈妈的爱。
生自由写话,只要能表达自己的感情即可。
六、研究性作业: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妈妈关心爱护自己的具体实例,谈一谈自已怎样回报妈妈的爱。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0-15
语文备课教案08-07
语文写作教案12-03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桥的教案01-13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下册教案01-31
《语文园地》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