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 大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 大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大班科学教案8篇【精选】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器材:杯子、手帕、大玻璃缸、蜡烛、尼龙袋子、气球、打火机、水。
2、课件-空气污染
趣味练习
空气污染的原因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现实生活中仿生现象的有关经验。
2。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
活动准备
1。图片:芒草
2。带锯齿的茅草,橡皮泥,锯子一把。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知茅草有锯齿的特点。
1。出示茅草
(1)教师:小朋友,你们仔细看看这些茅草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呀?
(让幼儿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要求幼儿轻轻地摸一摸,小心地在橡皮泥上划一划,看看会发现什么?
2。讨论:你发现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茅草的边缘有什么?像什么?
3。引导幼儿发现茅草的边缘有一排小锯齿。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茅草边缘锋利的小锯齿。)
二、引导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初步经验。
1。教师:古时候也有一个很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为什么说他聪明呢?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鲁班造锯》
(1)出示锯子
提问:鲁班发明了什么?锯子有什么用?他是怎么发明的?
锯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小结:鲁班受到茅草的启发,发明了比茅草更加锋利的锯子。
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机器和工具都是受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启发才造出来的。
3。 出示匹配图片
(1)鸟,鸭,蝙蝠,鱼。飞机,船,雷达,潜水艇。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
(2)小结:大自然中的事物真奇妙,瞧,鸟会飞,鸭会游,蝙蝠会使用超声波,鱼儿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们仿照它们的特点,制造出了对我们人类非常有用的飞机,船、雷达和潜水艇。
三、竞猜游戏
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
1。 教师说出一种人造物,请幼儿猜一猜它是受哪种动物的启发而发明的。
(1) 渔网(蜘蛛网)
(2) 母子雨衣(袋鼠)
(3) 电鼻子(猎狗)
(4) 脚蹼(蛙蹼)
(5) 迷彩服(动物保护色)
2。小结:你们想做个“小小发明家”吗?那好请你们平时多去观察周围事物,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模仿这种特点能发明什么有用的东西,如果有什么好主意,来告诉大家,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一.幼儿已有经验:
1. 幼儿对魔术感兴趣,喜欢魔术表演
二.目标:
1. 在看看玩玩中产生对事物的探究兴趣,有一定观察能力。
2. 通过尝试玩纸魔术,发展动手能力,享受魔术带来的欢乐。
三.准备:
1. 每人四条长纸条(画好中线)
2. 每人两张正方形便签纸
3. 人手一把剪刀
四.重难点分析:
1. 能仔细看老师表演魔术,在老师的指导下抓住魔术的窍门。
五.过程:
魔术师表演
t: 小朋友们有没有见过魔术表演?你们看到的是什么魔术表演?
——请三四个幼儿来说说看过的魔术表演。
t: 我也会魔术,你信吗?
——教师表演魔术。(餐巾纸还原魔术)
t: 你们想不想学魔术
t: 好,那我们今天先从简单的魔术学起来好吗?
教师表演
——会动的纸兔
t: 看,我手上有一张正方形的纸,看我是怎么把它变成一只会动的兔子的。看,小兔子的耳朵动起来啦!洞洞左边,再动动右边!
t: 小朋友们想学吗?好,请小朋友拿出你的小篓子里的正方形纸,跟着我一起做,先撕一条缝,载在旁边撕一条一样长的缝。把中间这块翻到后面。好,现在请小朋友试一试,怎么让小兔子的耳朵动起来的。
——请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学魔术,撕纸,并尝试用手指控制小兔子的耳朵。
请一个小朋友说说怎么让兔子耳朵动起来的。
t:原来,秘密在兔子后面的大拇指上,现在请小朋友们举起你的小兔子,转向后面,动动兔子耳朵,给我们的客人老师看看吧!
t: 看来你们已经学会了这个魔术,所以,再难的魔术都是有小秘密的,只有仔细看才能发现这小秘密。
t: 亮亮的小眼睛来找到老师,看一下,老师这里呀,有一条神奇的`纸条,老师将它绕城一个圈,然后沿中间的黑线剪,看一下,一个纸圈变成了。。。?(两个分开的纸圈)神奇吗?
好的,那就请小朋友们也拿出一张纸条试一下。把纸条两端连起来,拿剪刀沿中间的黑线剪开。有的小朋友说没地方下剪刀,可以先将圈重叠起来剪一个口子,再把剪刀伸进去沿黑线剪。
t: 小朋友做得很好,现在看老师变一个更神奇的魔术, 还是一条纸,围成了一个纸圈,还是沿中间的黑线往下剪,看看这次发生了什么?(一个大纸圈)
t: 现在请你们拿出椅子下面的一条纸条和剪刀,来自己试试,你能不能把纸圈变成一个大纸圈?
t: 老师发现,大多数小朋友都是将一个纸圈变成了两个小纸圈,看好老师再来表演一遍,如何讲一个纸圈变成一个大纸圈的?(用两面颜色不一样的纸来示范,动作要夸张一点)小朋友们看出来小秘密了吗?
t: 这回有小朋友发现了里面的小秘密了~我们在围圈的时候,将纸条的白色和紫色的一面粘了起来,然后剪出来就变成了一个大圈了。现在我们再来试一下,看看你们能不能成功。(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指导)
t: 这个魔术是一个有名的数学家莫比乌斯发明的,所以这个环就叫做莫比乌斯环。老师手上还有一张纸条,看一下这张纸条会变成什么?(转两圈,变成两个连着的小环)
t:这又是怎么变出来的?老师想先保守这个小秘密,请小朋友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试试,然后明天来告诉我们有没有成功,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积极愉快地进行嗅觉方面的探索活动,了解人类的一些基本嗅觉知识。
2、懂得鼻子的重要性,学会对自己鼻子一般的保护方法。
3、能大胆的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嗅觉上的喜恶。
活动准备:
香水、醋、红糖、黄酒、蚊香、臭东西、香皂、墨水、冲好的咖啡、等(放在笑得不透明的瓶中,盖好瓶盖)。
活动过程:
1、猜谜:
一座小房,两扇圆窗,进入空气,能闻花香。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的鼻子,大家说说鼻子它有什么本领?
2、闻一闻游戏。
探索游戏:
(1)请4个小朋友上前在老师的桌子上的四个碗内选一个闻一闻,请他讲讲是什么味道的(可多请几人),再猜猜是什么东西。确认后打开盖子。
小结:我们刚才问出的四种味道:香、臭、糖味、酸味,是我们人类的基本味觉。
探索游戏:
(2)小朋友在自己的桌上拿一个小碗,闻一闻是什么,猜一猜,要求:小碗平放不侧倒,防止弄出来,分别请幼儿讲讲是什么?
刚才小朋友讲出了许多种味道,我们人类能闻出大约多少种,大家猜一猜?
小结:人类能闻出大约XX~4000种不同的味道,有的人在正常情况下分辨不清基本的一些味道,这种人属于嗅盲,就像分辨不清颜色的人就是得了色盲.
3、保护我们的'鼻子。
我们的鼻子非常有用,但有时它会失灵,什么时候鼻子闻不清味道甚至闻不到味道呢?有了鼻涕怎么办?学习正确的擦鼻涕方法。尘土飞舞使或有刺鼻的味道时怎么办?打喷嚏时怎么办?并请幼儿说说易损伤鼻子的几种行为,即平时如何来保护我们的鼻子。
4、说说我们平时喜欢和讨厌的味道:
我们喜欢闻许多味道,也讨厌闻许多味道,谁来告诉老师你最喜欢什么味道,最讨厌什么味道。
现在老师请你们把喜欢的味道和讨厌的味道画到纸上,然后把它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水、了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让幼儿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欲。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海绵若干、水桶、透明器皿、冰块、桌子、金属(小钥匙)、小花洒、木块
【活动难点】:
孩子们对雨水的形成过程的理解,对此教师除了有简明的叙述讲解以外,还会利用道具进行简单的演示,形象地解释雨水形成的循环过程。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组织幼儿轻松愉快地入场坐好。(音乐)
2、(播放雷电声→雨声)利用多媒体等道具营造夏天雷电雨时的氛围,通过声音刺激幼儿的听觉感受。
3、教师提问:刚刚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会想到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打雷闪电的声音、下雨的声音)
(二)基础部分
1、教师提问:你听过的雨声是怎样的呢?(霹雳啪啦、滴答滴答……)你们知道,雨水是怎么来的吗?想知道吗?
2、水的形成--观察图片(雨水形成循环图)教师用语:请小朋友们一起安静地、认真地观察这幅图,答案就在里面。
教师提问: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给小朋友自主观察与思考的时间,鼓励小朋友动脑筋、积极发言)。
教师解说:雨水是这样形成的-太阳热烈的照射,地上的水受热变成了水蒸气,飘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气变成了很多小水滴,水滴聚集在一起变成我们看见的云朵,当云朵里的小水滴越积越多,承受不了重量,就从天空中掉落下来,这就是我们看见的雨啦!你们看,就像这样……
(1)解说:把海绵当做云朵,当云朵里的水分不多时,还很轻(让幼儿感受海绵的重量)太阳照射下的空气中充满水分;
(2)给海绵注入水分,解说:当云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太重,于是从天上落下来,这就是雨了。小朋友,明白了吗?
(3)请个别小朋友体验。
3、水的形态--冰
(1)教师用语:小朋友,水除了有液体、气体的形态,还有其它形态,是什么呢?(摇动装有冰块的盒子,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与思考,引导幼儿说出"冰")
(2)请小朋友摸一摸冰块,说出感觉。(冷冷的)
(3)教师用语:水一经冷冻,就变成"冰"的状态了。
(4)提出问题:冰又怎么变成水的呢?(准备水的三态,让孩子观察与思考)
4、水的作用教师引导:水这么奇妙,它有什么用呢?(喝、清洁、游戏等等)与幼儿谈话,适当利用语言和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水可以……可以用水……让幼儿自主思考,作出经验谈,知道水的用处很多,我们都需要水。
教师提问:小朋友,如果没有了水会怎样呢?
引导幼儿说出没有水,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水非常重要。我们要珍惜水资源,不浪费水,可以怎么做呢?(水龙头关紧、洗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
(三)结束部分
1、水的游戏操作游戏准备:准备三个透明水罐、水、海绵、乒乓球三个游戏玩法:把小朋友平均分成三组,在规定的时间内(音乐控制)让每组幼儿轮流以接力的方式,用海绵吸水灌进透明水罐里,看哪组收集的水最多,乒乓球浮起最高为胜。(教师示范一次)
2、小结与提问水的用处可真多,水除了可以喝,可以用来清洁,还可以玩游戏呢!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小朋友,请看清楚--演示:把金属钥匙和木头放进装有水的透明罐中,三种物体形成对比(浮、沉)。
3、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探索:为什么乒乓球和木块会浮在水面上,而钥匙却沉下去了呢?还有什么是能浮在水上的呢?请小朋友回家后,自己去寻找一个完整的答案,回来告诉老师。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背景
这节科学与数学《水的几种状态》,主要是从我们身边的科学现象活动中得到的启发。生活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现象,物质存在着好多种状态,水到底有那些状态呢?对于学前班幼儿来说,不仅可以从语言表达、思维想象上获得重大突破,还可以动手去探究这些东西。我们就以一杯清水做实验、观察现象学习新知。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实际造作观察水,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2、通过观察去探究未知世界。
3、通过总结,实际操作去了解水世界。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水的几种状态。
教学难点:水的几种状态的相互转化。
活动准备
师:一个可移动式的`小车载小冰箱,一杯水,一个小铁盆,一个小锤子 ,酒精灯,火柴、温度计。
生:纸、笔,一个小烧杯。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小马过河的故事(根据范画创编故事)。
(2)小马夏天过河,发现河水很深,它怕会淹死在河里不敢过河,低沉着脑袋就回家了,妈妈告诉他河水很浅,它再一次尝试就过去了;小马第二次过河,它选择冬天,可是冰很薄,它差点淹死,回家都就冻感冒了,从这则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启发幼儿观察想象,能大胆说出内心所想)。
分析:教师用一个美妙的故事,把一幅简单的画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地讲述出来,生动的故事情节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给幼儿创设了思维、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实际操作,引发学生再学习
先让同学们用手指试一试水,滑滑的,是液体状态,然后教师将水倒入铁盆里面,将铁盆放入车载冰箱中经行10分钟制冷。经过10分钟的制冷后,我们发现,以前的水不是水了,它变成冰块了。然后让学生用手再摸摸,发现冰冰的。
问:水摸上去为什么滑滑的,温差不大,而冰摸上去问什么会感觉很冷呀?
老师叫同学们用温度计分别测水和冰的温度。
水的温度>10度。
冰的温度>0度。
3、将冰化成水
我们将冻好的冰再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不一会的功夫冰就化了,发现冰还冒气很快变成了水。
4、总结
水的液态、水的固态。水还有几种状态:雾、雪。
教学反思
1、学生通过本节对已知世界的科学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2、本节课教师使用了最简单的车载冰箱制冷技术将一杯水先冻成了冰,然后又加热化成了水。
3、认识已知事物要通过观察,实际操作去了解它。
4、通过本节课我们更多的对已知世界的科学现象去不断探索,增强了我们的好奇心。
5、在试验中我们还要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去记录一些数据和现象。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在区角活动中, 幼儿在美工区用各色的手工纸进行折叠、用宣纸和图画纸绘画、用纸团装饰,在科学角用各种纸玩吸水实验、用纸浆学做纸的实验等活动,他们通过各种关于纸的活动感受着纸的质地、用途,对纸的探索兴趣越来越浓厚。为了更加深入开展对纸的探索活动,我以幼儿所熟悉的餐巾纸为活动载体,设计“纸宝宝力气大”的教学,试图让幼儿通过实验,进一步感知纸的纤维及纸的承重力,丰富幼儿对纸的认识,激发其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试验,大胆探索,感知餐巾纸的承重力,初步了解纸的纤维。
2.体验实验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餐巾纸若干,带拎把的、装满水的瓶子若干,记录纸和笔若干;黑板、磁铁或透明胶布。
2.制作ppt(纸的纤维、纸袋子、纸盒子及绳索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直接引题
1.感受餐巾纸:这是什么纸?什么形状的?你们每人拿一张看一看、摸一摸、拉一拉、揉一揉,用各种办法感受餐巾纸是怎样的。
2.集中交流:你感觉餐巾纸是怎样的?
(二)教师抛出问题,幼儿第一次试验。
1.问题:这么一张薄薄的纸能拎起装水的瓶子吗?餐巾纸有没有这个承重力呢?
2.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并提出操作要求。
操作要求:每人每次只能用一张餐巾纸尝试;要帮助纸宝宝想办法;用完了的纸要放进篮子里;听到信号要及时坐回位置。
3.幼儿动手实验。
4.集中分享实验结果:你用餐巾纸拎起瓶子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鼓励幼儿上台展示自己所使用的方法,并将幼儿的操作方法张贴在黑板上,并用数字、、、标示出来。
小结:我们通过实验,验证餐巾纸是能拎起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子的,而且方法有很多。
(三)提出问题,引发探索。
问题:纸宝宝拎起瓶子的方法可真多,哪一种方法纸宝宝力气最大,能拎起最多的瓶子呢?
1.幼儿分组实验自己猜测的方法。
(1)提出要求:选择自己认为能拎起最多瓶子的方法进行实验,每一次尝试完要把拎起的瓶子数量用笔在记录纸上记下来,最后和同桌的小伙伴比一比、讨论一下,看看哪一种方法的纸宝宝拎起的瓶子多。
(2)幼儿自主选择小组,进行第二次实验,教师巡回观察。
2.集中交流,根据纸的方法,请幼儿说实验结果,教师把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3.和小朋友一起验证,得出最后的结论。
结论:经过多重折叠的纸和拧绳子的纸拎起的瓶子是最多的,说明它能承受物体的力量最大。
(四)幼儿了解纸的纤维。
1.提出问题:为什么这薄薄的纸宝宝经过折、拧的方法,能拎起这么重的物体?为什么这张长方形的餐巾纸,用长边拎瓶子和短边拎瓶子结果会不一样呢?
2.结合PPT,让幼儿了解纸的纤维。
小结:我们把纸折叠,就使纤维变多、变密了,把纸拧成绳,就把许多细细的纤维拧成了一根粗绳,这样就能拎起更多的瓶子啦。
3.生活迁移:生活中,人们增加纸的纤维的密度、厚度做出不同的纸,有牛皮纸、硬纸板等,再用这些纸做成盒子、袋子、箱子用来装东西,方便又环保。还利用拧绳的办法,做出绳索,结实又耐用。
延伸活动:
老生活中还有报纸、皱纹纸,欢迎你们课后去用它们做更多的实验。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在班级“各种各样的纸”主题活动开展的前提下,利用幼儿熟知的餐巾纸作为实验的材料进行探索活动,其设计贴近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的探索需要。
活动主要通过猜测结果、验证操作实验的方式推进的。开始时,幼儿通过感官感知餐巾纸的质地,从表面上了解餐巾纸的形态、猜测餐巾纸“有没有承重力?”,这既引出了后面的`活动,又与后面要进行的实验结果形成鲜明的对比,激发了幼儿对实验探索的兴趣,增加了幼儿对纸结构、用途等的深刻认知。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的现象,抓住中心问题,激发幼儿一步一步深入探索操作,比如在幼儿认识了餐巾纸之后,提出“薄薄的餐巾纸能不能拎起瓶子”的问题,激发幼儿尝试餐巾纸拎装满水的瓶子的实验,之后及时帮助幼儿归纳出餐巾纸拎起装满水的瓶子有几种方法,同时提出下一步的探索问题:哪一种方法餐巾纸的力量最大?由此激发了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其次,教师为幼儿提供自主的实验操作环境,如幼儿自主选择方法进行实验、自主选择同伴共同合作、自主表达观点等等。该活动有个亮点的地方,就是用幼儿实验得出的不同的结论之间进行验证的环节(用自己所认为的餐巾纸承重力最大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得出最终结论),教师邀请幼儿上台一边展示自己的方法、一边进行实验对比,每个孩子心中都带着疑惑、每个孩子都以热情的方式支持自己认同的一方,教室里充满着紧张而热烈的气氛,用拧绳方法的餐巾纸拎起了一个又一个的瓶子,在孩子们一声声的“加油”声中,最终拎起了13个瓶子的高峰,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餐巾纸用“拧绳”、“对折”的方法拎起瓶子的力量之“神奇”,进一步加深了对纸的认识。本次活动从组织形式上看,从最初幼儿自己尝试动手,到小组同伴合作、观察,到最后请各组代表上台集中对比实验操作,形式设计既满足了幼儿个体探索的需求,又有集体操作对比实验现象的结论需要,组织形式多样而灵活,活动推进从浅入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但活动之后仔细分析与反思,还是存在着一些遗憾,如由于评优课对授课时间的把控比较严格,受其影响,在第二次实验要求方面,没有要求幼儿对每一种方法都要进行实验尝试,从而没能让幼儿获得更详细、更直观的对比认识;我对幼儿第二次的实验结果没有做到更加细致、有条理的分析(就是每个孩子用了几种方法实验、对比出什么结果等),导致幼儿对自己的实验情况不能有更明晰的认识。另外,在组织语言方面,存在反复与啰嗦的现象,语言的精准概括和简要方面做得不够,这方面有待今后加强提高。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感知雷和闪电现象,对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视频 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见过闪电和打雷吗?
(播放打雷和闪电的视屏,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觉)。
二、出示图片,了解雷电产生的`原因。
1、教师:为什么会打雷和闪电?
小结介绍:雷雨常尝会在夏季发生。因为夏天空气急剧上冲,使得云朵里带有许多的电。当云和云碰撞时,就会发生打雷和闪电的现象。
2、请幼儿想一想,在刚刚观看的视频里,你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见打雷?
小结:先看见闪电,然后听见打雷。告诉幼儿因为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传播得要快,因此先看见闪电,然后听见打雷。
三、观看图片,交流保护自己的方法。
1、师生共同讨论:雷雨时自我保护的方法。
2、看图说说:下雨打雷了,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做?这样做安全吗?
⑴雷雨时,在家里的小朋友关上电视对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雷雨时,要把家中的电源切断,最好不要使用任何电器。因为电线受雷击后,很容易把强大的电流传到电器上,使电视机、电脑等电器发生爆炸或烧起来,造成危险。
⑵雷雨时,不能在哪里躲雨?为什么?
教师小结:雷雨时,不能在空旷的地方停留,更不能玩地上的积水,还不能在大树下躲雨,也不能在高压线附件走动。因为水、木、铁都会导电。
⑶雷电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呢?
教师小结:雷电会击中人或动物,还会引起火灾。因此现在人们在高楼上装有避雷针,使雷电不会击中高楼。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水瓶的秘密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磁铁的奥秘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_大班科学教案07-02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电池_大班科学教案07-05
大班科学教案:昆虫找家_大班科学教案07-05
大班科学教案:会爬高的水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树叶里的秘密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下科学教案01-30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