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开学第一课语文的教案 推荐度:
- 小学语文教案 推荐度:
- 语文上册教案 推荐度:
-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 推荐度:
-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通用)语文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一、 谈话导入
在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将心比心》,认识更多值得我们尊重的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自渎提示:
(1)、课文讲了几件事?这几件事中哪一个是重点?
(2)、画出课文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和同学交流,然后多读几遍。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一)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
(2)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学生畅谈到的“真诚帮助,善良”等等中,教师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面对这样的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3)朗读:读出暖暖的感觉。(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的话。”
学生自由谈体会。
(是呀,阿姨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这种纯洁的爱,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是吗?)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2、“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2)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3)你认识到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语文教案 篇2
一、理清思路,抓住内容(各部分均应强调朗读)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故事中,父亲对儿子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充满希望——严厉训斥——
3、哪一部分最让你受感动?为什么?用心读一读。
4、结尾好在哪里?
二、分析心理,体会感情
1、认识文中内心活动描写的`两种方式。
(1)、有提示语;
(2)、无提示语。
2、在遭到父亲第一次严厉责怪之后,叙利奥是怎么想的?
3、尽管受到父亲严厉的训斥,叙利奥仍然坚持抄写签条,他可能是怎样想的?
三、品读结尾,体会写法。
讨论:早上醒来的时候,叙利奥“忽然发现床沿上靠近自己胸口的地方,横着父亲白发苍苍的头。原来父亲夜里就这样把头贴近了儿子的胸口,这时睡得正熟哩。”你从结尾的描述中读懂了什么?启发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1、 父亲的头靠在儿子的胸口,以表示父亲对儿子的愧疚和疼爱。
2、父亲表面上对儿子冷淡,实际一直为儿子担心,几个月来没睡一个好觉,现在父亲终于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
3、儿子能为父亲分担家庭责任,父亲可能从儿子的身上感受到一种依托。
4、父亲醒来后,父子俩会说些什么?体会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的作用。
揭示:这就叫“言已尽而意无穷”。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四、激发想象,拓展思维,开展辩论。
叙利奥还会抄写签条吗,为什么?
正方:会。理由如下:
1、他已经有能力帮助爸爸抄写了。
2、他会和爸爸一起安排好学习和抄写的时间。
3、爸爸年纪越来越大,家里开支爷越来越大,他必须这样做。
反方:不会。理由如下:
1、爸妈心疼他,不让他抄写。
2、一家人的希望都在他身上,他只能一心一意读书。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刘老师哪几件事,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刘老师的性格特点,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 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准备
师生:了解女娲的传说。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从孩子的视角,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述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和执著的追求。
课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第二部分(4~5段)写刘老师上课时的情景,表现他对工作的热爱与尽责。第三部分(6~10段)写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情景,展示他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执著追求。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和事例的学习,了解刘老师的性格特点,体会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来描写人物的方法。了解本文倒叙的写作特点。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 第1~3段:首先描写了春天的景物,抓住染上、摇摆、舒展、举起、吹奏等词语去感受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就会想起刘老师,自然引出下文(采取了倒叙)。
* 第4段:先写刘老师的外貌,介绍了他的慈祥、忠厚和身有残疾的特点。接着写刘老师从女娲补天的传说讲到自己断腿的原因,以及我们听后的心情。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从老师的话可以看出他的诙谐和乐观。而同学们在笑过之后,心里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更增添了他们对刘老师的尊敬。
* 第5段:详细描写了刘老师上课时板书的情景。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说明上课时间长,他用圆木拐杖撑地,右脚离地再转向讲台写出了他上课时板书的艰难,但很迅捷。因此,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通过这个事例,让学生体会刘老师对工作的尽心负责。
* 第6段:主要起到启下的作用,点明我印象最深的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 第7、第8段:写刘老师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快乐。教学时,要抓住描写刘老师放风筝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刘教师对生活的热爱与和对健全体魄的追求,从仰望、注视、漾出可以看出他在放风筝中更显得年轻。
* 第9段:写刘老师有一次故意把线拐撒脱手,然后蹦着去追赶的情景,表现了他不因自己的残疾灰心丧气,而是十分乐观,他尊重生命,甚至比一个正常人更有活力。要抓住他故意撒脱手,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这些描写进行体会。
* 第10段:拿50岁的残疾老师与少年对比,会引发我们的哪些深思呢?
* 生字书写,可重点指导膊、翘。
* 课后第1题:前部分的要求应结合课文学习进行,后部分的背诵可以放在学文后。
* 课后第2题:列出的三个句子都是为了向读者展现一个善良、身残志坚、积极向上的人物形象。
* 本文在记叙上采用倒叙的方法。
* 此处小练笔只是某个片断描写,不要以篇章的要求让学生作文。
教学设计参考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叔阳写的一篇散文《我的老师》。文中的刘老师虽然身有残疾,但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每逢春天一只只风筝在蓝天上同白云戏耍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时时想起刘老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1.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 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3. 通过预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生字和词语?或者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 说说作者回忆了刘老师哪几件事。
三、研读课文,潜心感悟
通过初读,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刘老师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是如何描绘刘老师的形象的?表现了刘老师哪些性格特点?我对刘老师为什么至今难忘?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描写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的段落,把感受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二)学生汇报自读自悟的收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精彩片断,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的段落,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
1. 刘老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1)出示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引导学生体会刘老师的诙谐和乐观。
①读一读,说说这句话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性格特点。
②找出描写刘老师腿有残疾的句子:他有一条健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却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读一读,体会刘老师行走的不便与艰难。
③作者为什么不写刘老师左腿残疾的原因?
④一股酸涩的'感情指的是怎样的感情?同学们心里为什么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
⑤我们为什么更尊敬刘老师了?
⑥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2)出示他用圆木拐杖撑地,右脚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引导学生体会刘老师上课时板书的艰难、迅捷,结合想象去感悟刘老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①读一读,说说这句话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性格特点。
②他每转一次,为什么会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③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引导学生体会刘老师的少年心性。
(4)出示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引导学生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执著追求。不因自己的残疾灰心丧气,或者怨天尤人,而是十分乐观,甚至比一个正常人更有活力。
①读一读,说说这句话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性格特点。
②这情景带给了我怎样的感动?
③我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④有感情地朗读。
2. 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为什么会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3. 朗读课文第一、二段,讨论:为什么一看到这种情景,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和他的风筝?
4. 作者热爱、尊敬、怀念刘老师什么?
5.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品读课文,领悟写法
1.如果让你写一个自己尊敬的人,这篇课文在写作上对你有哪些启示?(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的典型事例;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我在其中,有自己的心情、想法。)
2.仔细品读1、2、3、4段,想一想,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自己以后也可以试着这样安排顺序。
五、拓展延伸,尝试练笔
1. 这篇课文节选自苏叔阳的散文《理想的风筝》,请同学们课后去读一读。
2. 请同学们以我最的人为题写个片断。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孩子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四、作业设计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英雄垂老 重披战甲 重临旧地 自掘坟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仔细品读,感悟战象的情感。
一、再读课文,说印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问题,并一起解决了问题。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二、研读语句,细感悟
1、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学生自由研读,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
(1)从哪些语句感悟到嘎羧“怀旧”“善良”?
生读相应句子汇报
“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呕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村子走了三圈。”
“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汇报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语句。
“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为什么战象见到战斗过的象鞍那么激动?为什么战象披挂上象鞍又显得那么英武豪迈?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给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
(3)从哪些地方又感受到这头战象的“忠诚”?
生汇报“战象走向百象冢,和并肩战斗的战友躺在了一起”部分。
(4)课文里还有令你感动、令你深思的语段吗?请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写下你最诚挚的赞颂吧。(学生练笔,集体交流)
2、这篇课文与我们刚刚学习过的《老人与海鸥》一课有那些相同的地方?
3、 引导学生从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和课文都有具体的描写两方面进行比较,再次体验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文章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推荐作品
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的文章还有很多,孩子们下去可以再看看《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义犬复仇》
五、作业设计
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善良 忠诚 英勇 坚强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九义教材人教修订版第十二册第十六课
学生视角:
作者为什么以“匆匆”来作为文章的题目?什么是“匆匆”的?这样的文题在小语教材里几乎从未出现过,课文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呢?
教学难点:
感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匆匆(全课目标及第一课时设计)。
教师思考:
这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的一篇散文(确切地说应是散文诗)。文章写于“五四”退潮时期,属作者的早期作品,真实而鲜明地表现了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对未来的追求,探索。以及在现实中无所适从的'空虚和迷惘。文章象诗一样形象,精炼,富有抒情性和节奏感音乐美。这是小语教材中不多见的抒情文章,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发挥并挖掘文章适合朗读的优势,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引导。提高学生自读,表达,感悟等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
设计特色:
读中悟情,积累感悟。
信息资料:
1、搜集查阅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2、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
3、准备优美舒缓的乐曲。
教学要求:
1、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刻体会文章的优美语言,引导学生获得个性体验,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匆匆(全课目标及第一课时设计)》。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形象地描写表达真实感情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读、理解、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优美语言营造的思想之美、意境之美。
2、自学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培养阅读思考、质疑、感悟、表达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由题质疑,谈预习感受及收获。
2、交流课外搜集查阅的相关资料。
(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习惯,通过交流,丰富知识积累,通过质疑了解学生的迷惑,便于确定教学努力的方向。)
二、初读
1、自由读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自悟情况,引导学生的按自己的意愿,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读后谈话,通过读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把阅读的权力交给学生,把理解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表达的权力交给学生,搜集未读懂的问题,为解学生的“读书之惑”作准备。)
在交流中应明确:生字新词问题、课文究竟写了什么内容?与其他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等。
三、再读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读书,采用互读互检等方式,练习正确流利读书。
2、指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尝试说出选择的理由,引导学生补充评价。
(发挥多维互动的学习优势,促进阅读,促进交流,促进读书能力培养和课思想的感悟。)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和培养探究。
2、积累词语。
3、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4、掌握钢笔字和毛笔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的书写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收集漫画
第一课时
一、处处留心
1、自读短文
2、你受到了什幺启发?
3、读短文后面的题目。
4、根据题目自由交流。
二、读读背背
1、读成语,说说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
2、齐读成语。
3、师生比赛背诵成语。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说漫画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喜欢看漫画吗?漫画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往往不需要一个字就能表达出深刻的,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受到启发。
二、欣赏漫画
1、出示漫画
生自由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结合学生实际。
2、同学们还看过其它漫画吗?,把你印象深刻的漫画拿出来和同学们交流吧。
小组交流
班内交流
第三课时
一、写好钢笔字
1、观察这几个字
2、看看旁边的提示。
3、指导书写这种类型的字。
二、学写毛笔字
1、观察单人旁和双人旁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自由练习。
4、展示。赏析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词语,体会作者对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
2、能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如何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细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段话,在全班交流。
画虾说虾论虾爱虾
教学准备:准备有关虾的资料,学生熟读课文,处学业本课的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初步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二、导入新课:
我了解到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你能不能把你喜欢的`的小动物给大家介绍一下呢?(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动物小虾,你们想了解小虾吗?那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看看书中是如何介绍这位新朋友的?
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文,并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2、检测生字、词。(老师在文中选词,学生读)
3、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
4、你觉得小虾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小虾很(有趣)(脾气不好)?
指导朗读:有的稍带点灰黑色,
根据学生回答的顺序来学习:
小虾真有趣:从哪感受到小虾真有趣的?(吃东西时的动作、吃饱了时候的神态、动作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小虾脾气不好:从哪感受到小虾脾不好的?(生气时、搏斗时的动作、神态)
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1、小虾仁是什么样子的?
才长大的小虾:通体透明
千年虾:灰黑、长青苔
2、感悟作者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1、打出中心句。
2、是如何一句一句写具体的?
吃食有趣,非常小心
脾气不好,打架凶猛
3、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一段话,把话力求写具体。
二、作业:
要求学生画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学习如何把小动物写具体。
导学过程:
一、你觉得小虾有趣吗?那么小作者是如何把小虾写得这样有趣呢?
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小动物,并进行描写。(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描写小动物的写法)
以文章为例,让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部分:12写我家葡萄架下有一口水缸,我捉到了一些小虾养在里面。
第二部分:34写作者对小虾的细心照顾,它很有趣,但脾气不好。
第三部分:56作者发现小虾一天天的变了,体现了作者对小虾仁的喜爱之情。
学生总结如何写好小动物。结合语文天地的笔下生花,进行练习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朗读课文。
二、作业:
语文天地D2、D3、D4。
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本课选的古诗,是南宋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中的两首。反映农村生活,是范成大
诗歌的重要内容。第一首诗描写了一幅男耕女织的劳动场面,及劳动带给人们的乐趣。引导学生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是难点。
班级情况:本班学生虽不是很活跃,但在诗歌的朗读方面还是很不错的,这有助于理解,更何况农村的孩子
学习这首古诗有一种亲切感,较易突破难点。
教学内容:学习《四时田园杂兴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 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 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言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材料交流
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诗歌成就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2田园诗歌: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
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
4诗歌体裁: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诗歌朗诵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蕴涵的感情?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内讨论探究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小组内讨论探究
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3诗歌的写法(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练习
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四
1,文学常识
2朗诵知识
3诗歌的内容及感情
五作业
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板书设计
男耕女织 勤劳
儿女当家
学种瓜 快乐
课堂习题设计:
一,解释《四时田园杂兴一》中划线的词的意思,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昼出耘田( )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
童孙未解 ( )供( )耕织,也傍( )桑阴学种瓜。
诗句的意思:
二。《四时田园杂兴一》的作者是( )描写了一副
( )表达了诗人(
)
自问自答:这堂课通过实践教学效果如何?
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独立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好,达到了
预期的目的。
语文教案 篇9
一、说教学设想;
二、说教学流程;
三、说板书设计。
【教学设想】
一、总体教学设想
1、把握新教材特点,理解本课编排的目的。
2、知晓学生学情,为共同学习奠基。
3、与学生同阅读课文,同在一个平台上探讨人生的哲理。
4、在自读中感知,在合作中领悟,在探究中启迪,在实践中运用。
5、注重读写过程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个性,亮出自己。
教学设想阐述:
1、把握教材特点,理解课文编排目的:
(本课选自人教版教材七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是一篇学读课文。这篇课文是著名的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它主要是写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8岁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将困难化解为一个个小的困难,最终战胜困难。)
整个第四学段的教材编排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的外在线索是与生活的联系,内在线索的是按三大板块: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而本课是属第一板块:人与自我。这个单元都是谈人生。写的都是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课文,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2、知晓学生学情,为共同学习奠基:
(从教材的编排特点,看本课,它是新教材的第一篇学读课文,它是第一二单元人与自我中的主要课文。作为一篇学读课文,教会学生读书,即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这是最主要的。而面对刚进入第四学段的(初中)学习生活的学生,从教育心理学的分析看学情:其一,天真、活泼,富于表现力。其二,面对着带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喜欢读。其三,喜欢讨论,喜欢发问,喜欢探究。其四、喜欢说自己的故事。然而难点是对一件事或一个活动中蕴含的哲理或悟出它的哲理有一定的难度。
面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引导、和学生同攻难关。为共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与学生同阅读课文,同在一个平台上探讨人生的哲理:
(因为本文就是通过作者在童年时爬悬崖的一段感受,及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遇到困难,就应在悬崖上走下一样,“走一步,再走一步”。那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文字材料,共同的人生体验,和学生同在一个平台上,同读课文,同探讨人生的哲理。)
4、在自读中感知,在合作中领悟,在探究中启迪,在实践中运用: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讨论、探究本课蕴含的人生哲理;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会有吗,我们应怎样对待?这个故事的主要叙述的情景是什么?我遇到困难的情景是什么?作者想到了什么,我想到了什么?一是要让学生知道要多读,读出味,才能懂其意;二是要领悟文章的内容所蕴含的意义,要多思,三是要多说,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桥梁,和作者莫顿·亨特进行心与心的对话。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从读到写,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谈谈自己对生活的憧憬、体验和思考。)
5、注重读写过程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个性,亮出自己:
(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更重要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以,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标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师──生──作者──课文之间的共同学习、探讨的和谐气氛,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在学习过程中处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励学生展现自我,亮出自我。
本课教学设想的目的,学生阅读本文后,知晓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脚印都能折射出人生的哲理。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处处是与生活相联系的。)
二、具体教学设想
1、教学目标:
⑴ 自读、合作读、探究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感知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悟出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⑵ 从课内到课外,举一反三,运用感知的方法,拓展阅读汪国真的诗,品出诗的哲理。
⑶ 从读到写,和学生共同结合自己人生中遇到的困难经历及怎样处理的,是教训还是经验或二者皆有之,写成短文。
(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形成整体;听说读写形成一个整体;课内和课外阅读形成一个整体;教、学的方式方法形成一个整体。
二、科学地安排了学习序列:读:一读,自主读,二读:合作读;三读,探究读;四读,拓展读;写: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谈体会。从读到写,符合人的思维特征,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符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质量的要求。从课内到课外,体现教学的整体性。
三、切合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四、明确、清晰,便于落实和检测。体现了本课学习的特点:读写结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
2、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复述故事,悟出“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3、教学难点: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一件事中能悟出人生的哲理。
4、课型:
读写结合课。
5、教学时间:
一节课。
(教学时间的分配: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随机调控。)
6、教学策略:
问题策略、多读策略、与文本对话策略、合作学习策略、读写结合策略。
7、教学方法:
情境法、诵读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评价法。
8、学习方法:
诵读法、复述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评价法。
9、课前准备:
⑴ 预习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⑵ 想想第一课与这课有什么联系?
⑶ 阅读这一课,你有哪些问题,请写在纸条上,交与科代表。
(此环节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认字写字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问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情的一个重要环节。并把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整理归类,放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节研讨。)
【教学流程】
语文教学过程设计的目的: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连成一贯;也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所以说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认识语言世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经过严格而有高效的言语技能训练,学生习得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人格的感染。
一、课前导入,创设情景,和学生共同走进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回忆中
运用学生阅读前一课《山那一边》的感悟 、学生的生活、理想和这课的联系,采用抒情性的语言,和学生共同走进课文的情景中,共同寻找人生的哲理。激发学生阅读和探讨问题的兴趣。
二、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复述主要故事情节
1、学生放开声音朗读一遍课文后,再默看一遍课文: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是学生才进入新课文,虽前面已进行了预习,但学生在课堂上,放开声音运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朗读是否畅通。这实际上是工具性也既是基础知识的落实,也是落实单元教学的要求,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二是默看课文,学生经过一次高声朗读后,进入静静地思读阶段,也实际上在对课文的故事情节“疏理”阶段,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培养。为下面复述故事主要情节而打下基础。
2、学生复述故事:
⑴ 照原文顺序复述。
⑵ 创造性的复述:
① 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情节。
② 可以命小标题似的复述。
③ 将故事中人物没有说完或在行动上没有完成加之合理的想象进行复述。
(这个环节既是知识转化为能力,书面语言变口头语言的训练;又是对课文整体感知的一个语文实践活动。复述故事,可以同座进行,这样就能达到全员参与,然后让一两名同学在全班复述。这既是体现培养学生对读本整体感知、概述、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是学生的多元性、阅读的多元性得到体现,它实际上也是学生的个性培养。)
三 、悟读,合作讨论作品中“我”爬悬崖的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和父亲鼓励“我”“走一步,再走一步”具体动作化的语言及所折射出的哲理
(这个环节实际上是上一个教学过程的继续。在感知了全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时,还要通过这个故事情节知其它所蕴含的哲理,这是本课文要达到人文教育的主要目的。但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不是枯燥的说教,也是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其中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可结合课文讨论体会。)
1、分角色朗读“我”爬悬崖的经历。
(特别对课文中所涉及的对悬崖、“我”、父亲的话描写的词语要有一种体验的读,要读出味来。)
悬崖的高、险:悬崖耸立、垂直的峭壁、大约二十来米高、(“我”眼中的悬崖)高不可攀的险峰。
“我”的身体状况:八年来一直有病;瘦骨嶙峋。
爬悬崖(半山腰):冬冬直跳、蹲、心惊肉跳、几乎晕到、软弱地哀求、头晕目眩 、啜泣。
环境描写:暮色开始四合、暮色苍茫,天上出了星星,悬崖大地越来越暗。
父亲的语言:“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
2、分组阅读讨论:
(可以以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设置讨论题。)
⑴ 作者描写悬崖及“我”眼中的悬崖是怎样的?
⑵ 作品中的“我”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我”,在爬悬崖中的表情及动作说明了什么?
⑶ 父亲在文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3、各组选一名同学发言。
四、探究学习最后一段,研讨这次“脱险”经历所蕴含的哲理
(这一段是文章的宗旨所在,是引起作者值得回忆的价值所在。也同时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为刚进初中的学生,对事情所蕴含的“哲理”比较陌生,老师可举一些学生所常见的例子,来理解“哲理”。如学生最熟悉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想想这句话蕴含的道理?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想想本文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这个学习过程同样应在读中体会、感悟。师生共同结合自己人生道路上成功与失败的例子,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蕴含的哲理。这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就能化难为易。)
1、集体朗读最后一段,勾勒出段中你觉得重要的句子。
2、师生互动,对“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达到的地方。”结合自己的体验谈体会。
五、拓展阅读课文后面汪国真的诗,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得到一点什么?
1、集体阅读,感悟诗意。
诗人采用对比手法,说明意志对人是很重要。“垂下头颅”是预示遇到困难,低头沉思。是为了更好地迎接困难。
2、自由发言,谈谈从诗中想到了什么 ?
(这个环节,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整合。体现阅读课教学在通过课内阅读的方法,把它运用在课外阅读上,既是方法的运用,又是学生阅读多元性的展示,个性的发展。因为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都是谈的人生,“人与自我”,我的梦想是什么样,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怎么办?这里再一次阅读汪国章的诗,无疑又是一次对人生的感悟。)
六、读写结合
学了本文后,叙写自己遇到的一次困难,来说明一个道理的短文。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本节课读写结合的最后一个终点站。因为这篇课文是写的作者亲身体验的一件事,它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从读到写,既开源,又导流。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是读写结合的特点。而这篇课文从故事的叙述,到揭示蕴含道理的过程,对学生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实质上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再一次体现。)
七、课堂教学结尾,再次创设情景,情感的熏陶,在人生道路上同启迪
(和学生共同呤诵课文的最后一段,激励学生在人生中应有作家的气质,战胜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困难,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
【板书设计】
悬崖高、险
读:“我”的一次“脱险”经历 “我”瘦骨嶙峋 怕、嘲笑、恐惧、父亲鼓励“我” 爬下悬崖
悟:人生中的困难应怎样对待──“走一步,再走一步”,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化解成小困难克服
写:遇到的一次困难,是怎样处理的?从中感悟是什么?
(板书设计目的:课堂教学的缩影,提示课文中心的导读图,是教学重点、难点的辐射源。它沟通了作者写作思路、教师教学思路、学生学习思路的桥梁,是提示旧知与新知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新知的生长点,激起学生的探求新知的欲望。是课堂教学的集成块,它集教材编者的“编路”、课文作者的“文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于一体,是当代“微型技术“的妙用。)
语文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学习带竹字旁的字6个,写字3格。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棵:
出示竹子图,同学们你们看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猜出土上的字念什么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带偏旁得字,你能猜出我们今天学的是带什么偏旁得字?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词语:竹子竹笋竹竿毛笔竹筐筷子箱子篮子笛子
2.练习读一读,互教互学。
3.讨论:带点的.字有什么特点。
4.为什么这些字都是竹字头。
5.读一读:风筝灯笼帐篷篱笆
算盘话筒水管筛子
(1)互教互学。
(2)说一说这些字为什么都是竹字头?
6.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筷箱蓝笛算管
(2)指名读一读。
(3)说一说这些字的结构,有什么组成?你怎样记这个字的?
(4)找朋友。
7.学写字
(1)出示生字:篮笛算
(2)互相说一说:这些字的结构,怎样写,注意什么?
(3)在田字格里练习写。
三.巩固复习:
1.比赛:带竹字旁的字看谁说得多。
2.比一比,并组词。
篮()萝()笛()
蓝()箩()苗()
四.课堂总结: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丁丁冬冬学写字
筷箱蓝笛算管
篮笛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0-15
语文备课教案08-07
语文《咏柳》教案11-09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下册教案01-31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下册教案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