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21 11:48:29 教案 投诉 投稿
  • 中学开学第一课语文的教案 推荐度:
  • 小学语文教案 推荐度:
  • 语文上册教案 推荐度:
  •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 推荐度:
  •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语文教案(热门)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热门)

语文教案 篇1

  上课之前,我参看了很多的资料,包括别人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但发现大多雷同,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只停留在“对人间真情的呼唤”这个点上,我总觉得不能体现文本淡淡的忧伤的感情基调。我又找了一些对作品解读的资料来看,最后,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1、捕捉体味作品蕴含的复杂的思想感情,深反思层解读文中“梦想”的内涵,探讨悲剧的“人性”主题;2、领略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文章含而不露的忧伤之美;3、品味作品的语言,借鉴文章通过有特色的景物描写、叙述语调来营造氛围、表现情感的写作手法。把教学的重难点定位在“感悟文章含而不露的忧伤之美”上。首先初步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调,接着深入解读作品的思想内容,然后思考探究作品的深层意蕴(小组合作),先解读农村姑娘的“梦”,后解读“我”的“梦”,再比较农村姑娘的梦和“我”的梦有何异同,探究童年的梦想对于人生有何意义,如何理解作者的忧伤和惆怅?最后重点选取两个片段鉴赏作品语言。结尾的拓展部分考虑到本文风格特殊,感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设计时选取了一首课外的风格相近的小诗来辅助阅读,并且通过诗歌的创作来进行阅读的延伸,在读写的能力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用时两个课时,较好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入选中学课本的散文都是文质兼美、风格独特的美文,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散文作品的基本规律,对组织和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把握和赏析散文有着重要作用。尽管是新课标下的教学,也不能架空文本盲目拓展探究,首先还得立足于传统意义上的文本解读,在解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散文的美首先在于意境美、情感美。本文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美文,所以教学设计把感悟作品含而不露的忧伤之美作为重点。当然,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让自己进入意境,对作品有深刻透彻的理解,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走进作品。在感受作品、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带着强烈的感情,把意境传导到学生的情感之中,使师生双方与作者作品双方的思绪自然而然地协调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带情”、“引导”是很重要的两环。

  散文的美还在于语言的美,而语言的美与情感的美又是紧密相联的,所以教学设计中把鉴赏语言也作为重要的一环,通过品味语言来升华感情,领略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⒈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未来的理想,

  体会妈妈的心愿。

  ⒊能读懂文中的^对`话,初步认识冒号、引号。

  教学重点:

  ⒈认识11个字,学写8个字。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懂文中的^对`话。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014

  一、导入新课。

  有谁能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

  学生自由回答。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5摘星星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帮助。

  3、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评价,教师指导,初步认识冒号和引号。

  4、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了解课文内容。

  6、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自主质疑解疑。板书:

  淡淡的月色闪闪的星星

  凉凉的夜风幽幽的花香

  7、分组学习要求会认字。

  8、抽读生字卡片。

  9、找出带有会认字的句子,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品位语言,体会情感。

  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问话的语气。

  2、读了课文,你认为未未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分组讨论:未未长大后要给妈妈摘一颗最大最亮的星星,他能摘到吗?说说你的理由。

  4、分组反馈。

  5、全班齐读课文。

  作业:

  读课文。

  第二课时015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语卡片。

  2、读课文。

  二、感悟朗读。

  1、分组分角色读课文。

  2、指名分角色读课文。

  3、自由组合表演朗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字:

  摘未想端面镜叔船

  2、读一读,说词。

  3、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同桌说一说书写规律。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6、作业展示,大家评价。

  四、积累词语。

  作业:

  1、写字。

  2、和家人表演读课文。

  3、画一副夜空的画,把自己的愿望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6朱德的扁担

语文教案 篇3

  一、 说话

  首先,我们继续每节课之前的5分钟说话。今天我们说的话题是“各国风采”,谁能说说你所了解的国家情况。

  二、 揭题

  在欧洲西部有一个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那就是荷兰。它又叫尼德兰,是一个低地之国。(板书 :荷兰)

  本课《田园诗情》仿佛是介绍荷兰风光的解说词。而田园诗指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的劳动为题材的`诗,单纯简朴。

  三、 新授

  1、 那么,荷兰的乡村又有哪些诗情画意呢?让我们听着如诗的解说词一起去游览这低地之国吧!请大家边听录音边想象画面。

  2、 荷兰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让我们分小组再来读读课文,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甚至可以闭上眼睛来想想一下那美丽的景色。

  3(相机板书: 水之国 花之国 牧场之国)

  4、 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板书:向往赞美)

  5、 是啊,这么美的国家,谁能不向往,谁能不赞美呢?

  今天就有一个中国孩子来到了荷兰,你们愿意成为他的导游,为他介绍一下这个迷人的国家吗?

  (生配乐朗读)6、 荷兰真是太美了,不愧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你们愿意把它画下来吗?就请同学们挥动手中的画笔尽情描绘心中的田园吧!(生画画)

  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画吗?

  四、 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了一个美丽的国家,它就是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五、 作业 请同学们把荷兰介绍给你的父母。

  板书 12 田园诗请

  水之国

  荷兰 花之国 向往赞美

  牧场之国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 通过听读课文,感受谈话式的语文风格。

  2、 能理清课文思路,把握结构,分析论证方法。

  3、 能归纳作者的观点,并说出其独特之处。

  4、 能从文中发现隽永智慧的语句,采用“牛吃草”的方法,品味内涵。

  课前学习

  1、读熟课文,通过查词典扫除文字障碍。

  2、搜集季羡林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勤奋刻苦的事例。

  3、搜集有关机遇、勤奋的事例、名言各1个。

  `师 生 双 边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由题目导入新课,探知大师的成功之路

  板书:成功

  1、 成功是每个人所向往的,有的人走到了成功的彼岸,而有的人却中途失败,说明:他没有掌握诀窍,从大家的眼神中,我看到的是一种期盼——对成功的期盼,下面我们先走近大师季羡林,看看他所取得的成就。

  2、 你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吗?

  1、 交流季羡林的成就资料。

  2、 分析季羡林取得成就的原因。

  二、聆听大师的谆谆教诲

  1、 导入语:季老的经历,令我们赞叹不已,看得出大家渴望成功的欲望更强烈了,想知道他成功秘诀吗?请听他的教诲:

  2、 组织点评:强调以长者的口吻、以谈话式的语气平和舒缓地朗读。

  3、 追问:能据此给课文换一个更明确的`题目吗?

  创设情境:请一位同学以季老的身份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并作诠释。

  明确:作者的观点是“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三、精读课文,理清思路,分析论证的方法、理解中心论点

  创设问题情境:1、作者是如何阐明他的观点的?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说明。

  2、 追问:作者对三个条件有何髙见?他用什么方式让我们心悦诚服?

  3、 追问:韩愈和王国维都是大学者,他们都强调“勤奋”这一决定因素,作者与他们的观点相比,有何不同?(指明:作者积自己成功的经验,从个人角度,在强调勤奋的前提下,也提请我们注意正确地评估个人天资,不做过高预期,注意不失机遇。这就是他观点的独特之处。)

  4、 追问:你还能举出另外的名言、事例来补充论证作者的观点吗?

  5、 作者认为“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你同意他的意见吗?

  1、 思考、归纳。

  明确:借助词典,诠释“成功”,由此进入话题,提出成功的公式,接着,具体地分析了公式中的三个条件,然后对三个条件进行比较,强调勤奋是最根本的条件,希望人们能以勤奋的精神治学、工作,走向成功。

  2、研读文本,依据文本分析。

  明确:天资:由天决定,无能为力。机遇:不期而来,无能为力。

  勤奋:自己决定,狠下功夫。

  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阐明观点。

  3、思考、交流。

  四、学习“牛吃草”的方法,品味隽永智慧的语句

  如:王国维的“境界说”,你能理解吗?

  质疑、解疑

  五、教师寄语

  冰心在一首诗中写道:“成功的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源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确实,成功的关键是付出,是汗水,是泪泉,让我们携手创造成功。

  六、板书

  天资 + 勤奋 + 机遇 = 成功

  事例 道理 事例

  由“天”决定 自己决定 不期而来

  无能为力 狠下功夫 无能为力

  逐层剖析 层层深入

  旁征博引

  结论

  教 后 感 悟

  一堂课的设计犹如构思一篇作文,力求做到中心明确、结构严谨,应该说,这堂课做到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始终都紧扣“成功” 展开。由文中的名言、事例拓展到学生的课外积累。针对作者 “天资由天来决定,机遇不期而来,我们都无能为力” 的看法,学生能大胆地挑战权威,用自己的阅历反驳季羡林的看法。不过,对关键语句的品味还需多花一点时间。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故事、文章。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默读课文,想一想:

  ① 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 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划、议)

  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

  2.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又有了哪些认识?

  五、拓展阅读,迁移延伸

  1.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嗅苹果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

  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

  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

  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课后反思:

  《我最好的老师》,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老师怀特森先生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本文的文章结构清晰简洁,语文朴实。我拿着书本反复阅读。最终,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把教学重点定为:探究怀特森老师运用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具有怀疑精神的做法;教学难点定为:学习本课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围绕学生的关注点“怀特森到底是什么样的老师”、“他为什么是最好的老师”引领学生走进课文,走近主人公。我在这堂课上就抓住了“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设计了两个主要的板块。先感受“气愤”,激发学生思考:怀特森老师究竟做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气愤;后深感“佩服”,向学生提出疑问:面对气愤的学生,怀特森到底用怎样的教导让我们明白了原委,改变了看法?在这一环节设计中,我利用小组合作平台,唤起学生的内心纠结:如果你是怀特森先生,你会怎样辩解?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同时进行角色体验,感受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式,出人意料的举动,从而感受怀特森老师的良苦用心-----让我们永远记住: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通过前后情感冲突,读懂“我”对怀特森先生的赞扬,体会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的重要,并让学生恰当地表达了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从而让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近怀特森先生那充满“冒险”的课堂,从而感受到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风格

  静下心来,回头看,最大的感受是,这篇文章是略读课文,但我感觉自己上成了精读课文,大量地讲解,没有进行大胆地取舍,觉得什么都很重要,对于略读课文的定位没有把握好。虽有带着学生一起感受怀特森先生的人格魅力,但是没有和学生一起沉下心研读课文,咀嚼课文的重点词句,从而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小练笔的设计:从《我最好的老师》所想到的……学生写的内容与课堂上的回答无多深地拔高,泛泛而谈,还不如进行词语教学,结合《词语手册》中的题目进行练习。

  作为语文教师,拿起语文书,静下心来读,沉入课文读,找准问题的切入点,让学生语文能力在课堂上得到有效提高,这就是本次教学给我最大的启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0-15

语文下册教案01-31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识字教案02-23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阅读教案03-08

《语文园地》教案02-22

语文《咏柳》教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