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科学教案10篇(精)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3. 体会课文通过几个事例来写人的方法,能自己搜集材料写一个科学家专心研究的小故事。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一、复习检查
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 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⑴出示思考题:
①开文迪许的“怪”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②他为什么有这些“怪”的表现?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第2---5自然段,
①读后讨论:衣着不考究,布置很特别珍爱图书珍惜时间
②理解“考究、特别、珍爱、珍惜”等词语。理解重点词句,指导朗读理解“一般、过时”等词。
③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理解“家当”一词比较句子: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别。
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很特别。
指名读句子,联系课文说说哪句话表达的意思准确些,为什么这里要用上“也”。
④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出示:他自己从书架上拿走一本书也要办理一下手续。自由读上面的句子,说说“也要”在这里强调了什么?
⑤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⑥自由练读第5自然段,说说哪些词句最能突出开文迪许的“怪”。
⑶指名读第1、6自然段
①说说这两段告诉我们什么?
②这两段在第一部分起什么作用?
2. 细读第二段
⑴出示思考题:为什么说这位“科学怪人”并不“怪”?
⑵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读后讨论,可联系上下文举例说明。
⑶齐读课文。
⑷小结段意三
三、作业
1.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珍爱 打扰 慕名来访 遗著迫不得已 诸如此类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初步了解“纸球反弹”是由于空气的流动产生的。
2、培养幼儿关注周围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有积极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1、长颈瓶若干只、纸球若干
2、使用大型积木和图书搭建“资料室”一间。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吹纸团”引出课题。
指导语:小朋友,老师手上有许多的小纸团,想与小朋友来玩“吹纸团”的游戏,想玩吗?让我们每个人拿一个纸团吹吹试试看,有什么发现?
(幼儿操作吹纸团,得出结论:被吹的纸团是向前跑的。)
二、教师提出进一步的'疑问,出示细颈瓶,幼儿再次操作。
1、讨论:纸团会永远向前跑吗?结论:如果前方有障碍,纸团会停留在原位
2、幼儿用细颈瓶和小纸团进行第二次操作。
指导语:如果把小纸团放在瓶口用力吹,你猜它会怎样?请你们再来试一试。
三、 确立纸球反弹的现象
指导语:有答案了吗?小纸团会向前跑吗?会跑进瓶子里去吗?
(结论:如果不倾斜瓶子,小纸团怎么也吹不进瓶子里)
四、查询资料,寻找纸球反弹的秘密
指导语: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去资料室找资料好吗?(查询资料,寻找答案)
五、活动结束:
绘制小实验
指导语:这个小实验好玩吗?我们一起把它用图示的方法画下来,告诉所有的小朋友好吗?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自己设计有关花的小专题研究方案,完成小专题研究活动,并能将研究结果以表格、图示、文字等方式呈现出来。能以报告会的形式大胆地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
2,在进行花的专题观察活动中能形成自觉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体验,在课后有继续探究的浓厚兴趣。
2、知道什么是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雄花和雌花、单性花和两性花。
教学重点:设计有关花的专题研究方案。
教学难点: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用的能涵盖“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单性花和两性花”等概念的花若干。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入
校园里有许多花开了,我们能作哪些研究呢?
二、探究过程
1、花的专题观察。
(1)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制定研究方案。
(2)交流:准备研究的内容;怎样研究;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
(3)供参考的研究专题:校园里花的种类;各种花的花瓣数量;各种花的萼片研究;花的大小;雄蕊和雌蕊;统计花的颜色;花的香臭等。
(4)研究的方法:数一数、统计、测量等。
(5)成果展现:表格、图示、文字小结等。
(6)讨论观察研究的注意事项:不采摘,不损伤花朵。
2、“花的`观察”报告会。
(1)分组汇报。
(2)将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由学生自己制定标准。
(3)讨论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3、认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
(1)观察比较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说说他们在构造上由哪些不同? 不完全花有的少萼片,有的少花瓣(如马蹄莲),有的少雄蕊或雌蕊。
(2)阅读课文,了解不完全花与完全花、雌花与雄花、单性花与两性花。
(3)判断:观察南瓜的两种花有什么不同,分别属于哪一类?观察其他的花,判断属于哪一类?
(4)推测:南瓜的雄花和雌花会怎样变化呢?
4、交流与小结
(1)通过学习,知道了花的哪些秘密?
(2)在生活中寻找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观察花的变化过程。
三、课后拓展 还有哪些关于花的问题?
板书设计:
2.2 各种各样的花
1、花的专题观察。
2、“花的观察”报告会。
3、完全花与不完全花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指纹的种类和用途,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
2、简单了解指纹的特点、作用,丰富词汇:指纹。
【活动准备】
1、图片:指纹;
2、泡沫印尼、放大镜、白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的小手上都有一个秘密,找找看是什么秘密?
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小手。
二、展开
1、引导幼儿认识指纹
(1)了解指纹小朋友伸出你的小手,告诉幼儿(教师指着手指肚)这里叫手指肚。
(2)仔细看看你的手指肚的皮肤上有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有细纹)小结:这些细纹我们叫它指纹。丰富词汇:指纹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指纹
(1)你和旁边的小朋友比较一下,你两个的指纹一样吗?
(2)请小朋友用手指蘸印尼将指纹印在纸上
(3)请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手上的指纹和纸上印的'指纹说一说指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3、讨论指纹的形状指纹的形状有:
箭形水波形旋涡状等告诉幼儿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世界上的人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指纹,每个人的指纹一生都不会变,因此可以用指纹辨别人。
4、发现触摸过的地方能留下指纹
(1)教师演示蘸有红色印泥的手指触摸玻璃杯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
小结:当我们的手指和物体接触时,将会留下指纹。
(2)教师演示手指不蘸印尼去触摸这些东西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
(幼儿讨论:会不会留下指纹呢?)
小结: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也会留下指纹,会留下许多汗孔,从汗腺分泌出的汗通过汗孔在到达手,手指上的汗碰到物体时就会留下指纹5、引导幼儿说出指纹的用途教师小结:
你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啦!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到的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拾大脑这个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
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摩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紧紧地握住东西,不易滑掉。我们平时画图、写字、拿工具、做手工,所以能够那么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这里面就有指纹的功劳。
不会写字的可以按手印。
三、结束,手指印画让幼儿用手指沾上印尼,印出各种图案。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迷信是违反科学的,是愚昧无知的表现。
2.懂得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
情感: 对迷信思想感到可笑、可悲。
行为: 1.热爱科学,多读科学书刊。
2.不信鬼神,不宣传迷信思想,不参加迷信活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一、本课设置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热爱科学”德目的有关要求设置的。着重进行相信科学不迷信的教育,让学生知道科学与迷信是根本对立的,迷信是违反科学的,是愚昧无知的表现,小学生要从小相信科学,不信鬼神,不宣传迷信思想,不参加迷信活动。
二、栏目意图
1.导入部分“想一想”栏目以学生学过的语文课《河伯娶亲》导入。本课以此为出发点,一则能取得学生对迷信思想、迷信活动害人不浅的统一认识;二则可以让学生直接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情境。
2.课后练习“讲一讲”,要求学生“讲几个因迷信上当受骗的事例”。通过讲述进一步强化教育观点:迷信是无知的表现,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我们要相信科学不迷信。
3.“议一议”栏目设计了一个情景:小强生病后,奶奶让他喝香灰水。处理此题时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设想多种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就加以肯定。通过本题的处理,要让学生理解:
一、知道什么是迷信活动;
二、自己不参与迷信活动;
三、能积极劝阻迷信活动。
4.“读一读”栏目要求学生读故事,谈感想。这一栏目选取的是一个日本小孩新岛襄的故事,旨在告诉学生一些有关宗教本质的知识,教育学生不要盲目崇拜偶像。
教法建议:
为了使学生真切地体会迷信是骗人,教师可以通过演示科学实验,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做实验,从而加深学生对要相信科学不迷信道理的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六课 相信科学不迷信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迷信是违反科学的,是愚昧无知的`表现。
2.懂得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
情感:
对迷信思想感到可笑、可悲。
行为:
1.热爱科学,多读科学书刊。
2.不信鬼神,不宣传迷信思想,不参加迷信活动。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不信鬼神,不宣传迷信思想,不参加迷信活动。
教学难点:对迷信的原因的认识,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育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河伯娶亲”的故事吗?
2.学生讲河伯娶亲故事。
3.教师提问:
给河伯娶亲就能避免灾害吗?为什么?
板书:迷信
4.师:迷信就是相信一些神、仙、鬼、妖等世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5.教师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小结:我们不能相信迷信,一定要破除迷信。
板书:破除
7.师:有人曾说:“人之所以迷信,只是由于恐惧,人之所以恐惧,只是由于无知。”过去,由于人们无知,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迷信思想。认为打雷是雷公在发怒。下雨是龙王在行云布雨。生病是鬼怪缠身。
8.教师提问:
你们现在相信不相信这些?为什么?
9.小结:
以前,人们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许多现象迷惑不解,又找不到合理的解释,以为这些是上天主宰,命运注定的。现在,随着科学的发展,对于过去人们弄不清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能用科学原理去解释。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二、分析事例,强化观点
1.学生读课文第2自然段。
2.教师提问:
(1)当牧场里的几百匹马出现各种奇怪症状时,当地人怎么想?怎么做?
(2)科学家做了些什么?科学家的研究充分证明了什么?
板书课题:相信科学 不迷信
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本来不该再迷信神、仙、鬼、妖以及命相等。然而,现实生活并非如此,在我国有些地方,有人生了病,不去医院治疗,却把巫婆、神汉请到家中。难道巫婆、神汉真的能治病吗?
3.学生自读(课文3-5自然段)
4.教师提问:
(1)巫婆治好小兵的病了吗?为什么治不好?
(2)巫婆斩鬼见血是怎么回事?
5.教师演示:姜黄汁与碱水反应的实验。
6.教师提问:
要认清巫婆骗人的把戏,没有科学知识行吗?为什么?
7.小结:
迷信活动是蒙骗、愚弄人的。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武器,我们就是要运用这个武器,反对形形色色的迷信活动。
板书:科学是 的最好武器
三、联系实际,辨别是非,指导行为
1.学生讲一讲自己了解到的因迷信而上当受骗的事例。
2.学生讨论:
听完事例后有什么感想?假如自己遇到这样的事例应该怎样对待?
3.教师小结:
迷信是愚昧无知的表现,迷信害人。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相信鬼神和违反科学的事情,不参加迷信活动。
板书:努力学习 不相信 不参加
4.讨论:遇到下面的情况应怎么办?
5.教师出示投影:
小强生病了,奶奶从香炉里弄了一点香灰,放在碗里,倒上水,对小强说:“你把它喝下去,病一会儿就好了。”
6.教师提问:
如果你是小强,你怎么做?如果你是小强的同学,看到这一情况怎么办?
7.学生用表演的方式回答问题。
8.小结: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做到自己不信,还要积极劝阻别人不要相信。
板书:积极劝阻
五、总结全课,提出希望
1.学生阅读“读一读”的小故事,谈感受。
2.教师总结:
同学们,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抵制迷信思想,反对迷信活动。
板书设计:
六 相信科学不迷信
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最好武器
努力学习 不迷信 不参加 积极劝阻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用手触摸物体,发现物体冷、热、软、硬、光滑、粗糙的属性。
2.发展幼儿的触摸觉。
3.学习运用触摸觉和正确的词表达自己的感觉,如:冷(凉)、热(温)、软、硬、粗糙、光滑等等。
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冷水和热水每小组各一瓶;海绵球和玻璃球,砂纸和卡纸贴起来的感知卡片等每个幼儿一套。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孩子复习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安定幼儿的情绪。
2.教师出示两个形状、颜色、大小相同的两个瓶,里面都装满了水。
教师:这里有两瓶水,你们看看,是一样的吗?有没有什么不同?
幼儿动手探索,自由看、摸、闻、发现。
“不一样。一个冷,一个热。”
教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幼儿:“用手摸的”、“摸一下就知道了”。
3.教师:用手摸一摸就知道一瓶水是热的、一瓶水是冷的。那么请小朋友再摸一摸你自己面前篮子里的海绵球和玻璃球,捏一捏看看有什么感觉?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呢?
幼儿:玻璃球捏不动,海绵球能捏得动。
教师:捏得动的,是软的,捏不动的,是硬的。谁来告诉大家玻璃球和棉花球,是软的`还是硬的?
幼儿:玻璃球的硬的,海绵球是软的。
4.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一只手拿着玻璃球,一只手拿着海绵球,然后告诉我,你们觉得哪个球是重的,哪个球是轻的?
幼儿:玻璃球是重的,海绵球是轻的。
5.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摸一摸篮子里的卡片,先摸摸蓝色泡绵纸的那一面,有什么样的感觉?再摸一摸红色卡纸的那一面,又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幼儿:蓝色的那一面摸起来粗粗的,红色的那一面摸起来滑滑的。……
教师:滑滑的就叫光滑,粗粗,……就叫做粗糙,蓝色的是泡绵纸,泡绵纸就是粗糙的。红色的是卡纸,卡纸摸起来是什么感觉呢?
幼儿:泡绵纸是粗糙的,卡纸是光滑的。
常识教案-活动名称:科学教育活动《请你摸一摸》
标签:幼儿园中班常识教案,幼儿园大班常识教案, 常识教案-活动名称:科学教育活动《请你摸一摸》,
6.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摸一摸自己的小脸,有什么感觉呢?
幼儿:软的,热的,滑滑的……教师:再摸一摸你们身上衣服,有什么感觉呢?
幼儿:衣服薄薄的、软软的,纽扣是硬的……
7.教师:现在我们到教室外面去,摸一摸外面的东西,(墙壁、栏杆、运动器具……)看看有什么感觉,然后告诉我你摸到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是软的,还是硬的;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
8.幼儿分散开,自由的去触摸各种各样的物体,说出自己的感觉,要求孩子们用学到的形容词形容出来。
9.自由下课。常识教案-活动名称:科学教育活动《请你摸一摸》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过程与方法: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教学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难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并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描述云
1、 出示“云”字。问: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网状图记录学生想法。
二、探究内容:
(一)观察云
1、问: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2、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
4、反馈
(二)对云进行分类
1、分组活动: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2、生汇报
3、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云进行分类的方法。
4、再次观测,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来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 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之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出来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下一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准备
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
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
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板书设计】: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外部:形状、大小、颜色 植物的种子
内部:胚根、胚芽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
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
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参考书7面),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重点指导:
(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
(2)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吗?
(3)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
3、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交流。
4、提供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
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3、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观察更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书8面):
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的不同。
2、香蕉、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
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4、说说平时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科学教案 篇10
认识鞋的正反
活动目的:
1、分清鞋的正反,学习区分鞋的正反的方法。
2、提高观察能力、辨别力。
3、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1、纸制鞋样每人一双,贴绒板,大的一样的鞋子两双,大鞋样一双贴有笑和哭的表情。
2、“找朋友”的音乐磁带一盘,另“开汽车”和“哭”“笑”的音乐磁带。
3、创设鞋阿姨的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接鞋阿姨的`电话:喂!是鞋阿姨啊,什么事啊?哦,好的。“刚才鞋阿姨打电话来,让我们去参观,高兴吗?”“呀鞋阿姨家的鞋可真多,
出示一双放反的鞋样。(哭声)
教师问:“鞋娃娃,你为什么哭呀?”
鞋娃娃:“我被小朋友穿反了,我可难受了。”
教师:“谁来帮助鞋娃娃?”教师请一个幼儿把鞋正过来。
鞋娃娃:“现在舒服多了,你们真是爱帮助人的好孩子。谢谢你们。”
二、引导幼儿进一步辨别鞋的正反。
出示两双鞋样(一正一反)。“仔细看看,这两双鞋子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和旁边的好朋友说说,然后请个别幼儿讲述,及时表扬能认真观察的小朋友。
教师总结:穿对的鞋子就像两个好朋友头碰头,中间有个小窝窝,就像两个好朋友张着嘴笑。如果头和头不在一起,那就是在生气,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说明鞋子穿反了。有了这个方法,我们就能分清楚鞋子的正反了。
三、通过做游戏,反复操作,分清鞋的正反,并学会穿对鞋。
1、“送鞋娃娃回家”
游戏方法:将小鞋样(幼儿每人一双)摆在教室四周。
教师:“看!鞋阿姨家还有很多鞋娃娃没有找到好朋友呢,请小朋友来帮助它们找到好朋友,再送它回家,好吗?”“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帮鞋娃娃找到朋友呢?”请个别幼儿讲述,教师小结,然后幼儿去帮鞋娃娃找朋友
幼儿每人拿一双鞋样贴到贴绒板上,然后集体评价,看看谁找错了,为什么,应该怎么放?”重点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找到自己的鞋子的?
3、“找朋友”
游戏方法:教师和幼儿将鞋子脱下放在椅子下面,一起听音乐做找朋友的游戏。音乐结束,幼儿快速找自己的鞋子穿好。
要求:鞋子要穿对,教师检查。
四、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鞋子的兴趣。
“鞋阿姨今天真高兴,因为小朋友帮了她很多忙。她家的鞋娃娃多么?其实啊以后做成了鞋子就更好看了,那么那些鞋子会用什么材料来做呢,小朋友先回家去看看自己家的鞋子都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下次我们再去鞋阿姨家做客、交流好吗?”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精选】科学教案07-29
科学教案(经典)09-26
[经典]科学教案09-02
(精选)科学教案11-11
科学教案【经典】10-19
科学教案(精选)10-29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8-14
(经典)科学教案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