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30 08:42:54 教案 投诉 投稿
  • 中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 六年级科学教案 推荐度:
  •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科学教案[合集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合集8篇]

科学教案 篇1

  无处不在的空气,在幼儿眼中蕴含着许多“小秘密”,而科学对于幼儿来讲,就是生活中好玩的事情,是他们觉得好奇的现象,是他们为之感兴趣的东西。为了增加孩子们对空气的认识,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找空气。

  第一个环节是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也是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我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材料,为幼儿进行探索活动提供了物质的基础,也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让幼儿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空气从而了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气体。通过小实验《手绢湿了吗?》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活动中幼儿的争论非常激烈,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孩子们个个睁大了双眼,仔细观察,动脑思考。

  通过实验幼儿知道杯子中确实有空气。接着孩子们拿着保鲜袋去装空气和感受空气的流动,孩子们都在想哪里有空气呢?不过部分孩子对空气还是有一定的已有经验,很快就装到了空气,还有部分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和老师的引导先后也都装到了空气,孩子们拿着装满空气的保鲜袋,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同时也感受到空气到处都有,通过把气球里的空气放出来亲亲幼儿的脸蛋,让幼儿感受空气的流动。

  第二个环节是让幼儿认识空气的作用,通过《吹泡泡》、《捏鼻子》两个游戏活动向幼儿展示空气的作用,使幼儿对空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幼儿对《吹泡泡》游戏非常专注,入神,都带着神秘的眼神看着杯子中时大时小的泡泡,从而让幼儿感受空气在我们周围并且身体里也有,空气是我们的朋友,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空气。

  “教师的无言是上好科学课的最高境界”。但由于自己的语言过多,导致了活动效果没有预期的好,还有活动环节设计还不太紧凑,老师准备的材料还应该更仔细选择,这样孩子的探索欲望可能会更强,游戏参与性会更高,教学效果会更佳。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竹片或尺子。

  教师自己准备:有关的建筑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

  在三年级时,我们研究过纸承受拉伸和弯曲的性能。说说纸承受弯曲的性能如何?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1)图片导入了解:房子和桥梁都是依靠柱和梁支撑的。这要通过观察、比较最简单的房子和最简单的桥的结构特点来认识。用板凳来比喻柱和梁,用板凳来比喻房子和桥梁,学生就容易理解房子和桥梁结构的共同点了,因为它们在结构上都和板凳是类似的。

  (2)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柱子承受的压力是要把柱子压短、压碎,这当然是很不容易的。横梁承受的压力要把横梁压弯、压断,这就比较容易了。所以,研究横梁抗弯曲能力就很重要了。

  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纸,那么你们在学习中特意去留心纸的特性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纸抗弯曲的能力与什么有关。

  1.、教师提出问题:

  薄的纸连自身重量都不能承受就弯曲了。那厚的纸呢?

  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加大纸的厚度,纸的.抗变曲能力会怎样呢?(小黑板出示)

  2、通过同学的猜想会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加强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影响弯曲的因素上

  3、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与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 注意实验应控制哪些量不变。

  (2) 怎样表示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4、并根据所得数据制成曲线图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本课时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得要培养)

  5、最后得出结论:增加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其承受重量的能力。

  三、平放还是立放。

  我们发现桥梁的横截面一般是什么样子的?观察桥梁是怎样安放的,通过今天的学习,请同学们说说这样安放的理由。并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由。

  四、课堂小结

  提问归纳本节课学习的要点,指名这生回答教师给予更正完善。

  【信息反馈】:

  《抵抗弯曲》是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厚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厚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第二部分: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增加纸条厚度可以大大增加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并用推理的方法认识横梁立着安放的道理。学生在实验中逐步学会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和记录数据,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我认为上好这堂课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把握好控制变量。因此,在学生做实验之前,我就让学生讨论这个实验怎样做才能减少误差。经过讨论,学生会知道:纸放在两个盒子上面做成桥的样子,两个盒子之间的架空距离应保持不变;垫圈要放在不同厚度(宽度)纸的相同位置(纸的中间),最好把垫圈叠起来。学生的回答正是解决了控制变量的好办法(两个盒子之间的架空距离应保持不变;垫圈放在同一位置),控制量一定了,于是,我让学生分组实验。学生用三张不同(宽度)厚度的纸进行实验,边实验边观察记录。实验结束后,学生对记录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并交流,不断追求实验的科学、严谨。最后,学生总结初步发现: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随之增强。

  在科学课上,应该把时间把发言权都交给学生,在他们那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学生会从完全不知道的问题中,慢慢的加剧自己的看法,得到你异想不到的结果。就这个非常的严谨,数据非常的明朗,让我认识了孩子们崭新的能力。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名称:科学语言活动——奇妙的水

  活动目标:

  1、愿意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表现出来,与同伴分享。

  2、对溶解现象感到好奇。

  活动准备:一次性塑料杯子、小勺子、白糖、果珍、盐等、温水

  活动过程:

  一、提供孩子每人一个透明杯子,请孩子自由倒水喝,说说水的味道是怎么样的?(淡的,没有味道)

  怎么样才能让水喝起来有味道呢?在里面加东西

  二、与幼儿共同实验操作

  加上点白糖进去,搅拌之后发现了什么?(白糖不见了,讨论一下白糖去哪里了)请孩子尝一下它的味道怎么样?水变味道了吗?再尝试加上果珍等看看有什么变化,味道又是怎么样的?

  三、总结实验结果,像糖一样的东西会溶解在水里

  四、请孩子泡一杯自己喜欢的饮料,一起开心的喝喝说说。

科学教案 篇4

  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情景点击】

  【课程目标】

  1.尝试说出人类健康面临的挑战。

  2.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3.说明学习生物科学需要正确的方法。

  4.尝试像科学家一样实验。

  【自主预习精细梳理】

  1.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健康问题

  (1)癌症是人类健康的杀手,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都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2)癌症的预防措施

  ①避免接触物理、化学、病毒等各种致癌因子。

  ②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传染病

  ①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麻疹、伤寒及副伤寒、梅毒、疟疾、出血热、猩红热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②病死率较高的传染病:依次为狂犬病、艾滋病、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脑、钩端螺旋体病、炭疽病、乙脑、霍乱、出血热等。21教育网

  2.生物科学与社会: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1)对于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遗传病,可通过对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并对确诊患病的胎儿实施人工流产,从而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

  (2)基因治疗是治疗遗传病的新途径,其基本原理是采用转基因技术将带有治疗作用的基因(目的基因),导入患者的受体细胞中,体外培养使其增殖,然后输回患者体内,以纠正或弥补缺陷基因带来的影响;或将目的基因通过载体直接送入人体内受体细胞中,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思考】有些糖尿病是由于基因(遗传物质)突变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从而形成糖尿,目前一般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暂时缓解,但一段时间后血糖又会升高,如何根治?

  提示:采取基因工程的方法把健康基因导入胰岛细胞,即基因治疗。

  3.21世纪生物科学发展的大趋势

  对生命现象与生命本质的研究不断扩大、深入,向微观和宏观、最基本和最复杂的两极发展。

  4.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法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许多生物现象及规律都是通过科学的实验法而被发现的。实验法要遵循一定科学过程,通过雷迪→尼达姆→斯巴兰扎尼→巴斯德的实验,不但能体验到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且更能感受到实验法是挑战伪科学最有力的武器。

  5.生物科学的探究过程

  研究生命科学的.程序包括观察、假设、实验、对假设的进一步修正,得出结论、进一步地观察、进入下一个认识周期。在尝试像科学家一样实验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以下几个环节的问题。

  (1)观察:用一种或多种感官去收集有关这个世界的信息。观察有时需要使用一些辅助仪器,如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2)测量:对被测量的对象用比较精确的数据加以表示。

  (3)实验设计:预测技能实际上是根据现有证据和既往实验对将来的事件作出的推论。由于预测只是推论的一种,所以可能出错,必须通过巧妙设计实验来检验预测的正确与否。在设计实验时,特别注意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等量原则等。

  (4)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把分类、观察或测量得到的内容如实地记录下来的过程叫做数据收集。运用数学知识整理、分析、归纳各种数据,可能会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得出独到的见解,并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与他人交流。

  (5)安全实验:科学实验需要确保实验安全。只有完全理解并能自觉遵守实验安全规则才能确保实验安全。

  【思考】巴斯德的实验最精巧的一个方面是什么?

  提示:将玻璃瓶颈拉成弯曲的鹅颈状,如图。好处是:瓶子虽未密封,却可以保持无菌。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尝试说出人类健康面临的挑战

  2、了解癌症的病因和预防措施,了解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几种传染病。

  3、了解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的知识。

  4、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5、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理解学习生物科学需要正确的方法。

  6、学习科学家经典实验,体会实验设计的原则。

  7、尝试像科学家一样的实验,了解研究生命科学的程序。

  8、学习显微镜的使用,体会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

  【教学重点】

  1、基因治疗。

  2、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3、学习显微镜的使用,体会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

  【教学难点】

  1、基因治疗。

  2、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教学媒体】

  PPT课件。

  【教学方法】

  启发、诱思、讲解和讨论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疑问

  (1)人类社会现在面临哪些问题?(学生答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

  (2)人类健康面临哪些挑战?

  二、结合以往知识回答:

  (1)人类面临着粮食、人口、环境、资源和能源、健康等问题

  (2)人类健康面临着各种疾病的威胁,有癌症、心血管疾病、传染病、心理疾病。

  三、观察讨论、探究新知

  一、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健康问题。

  1.提供信息资料

  (1)20世纪70年代癌症死亡人数每年70万,90年代114万,21世纪初150万每年。

  (2)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1世纪全球80多亿人,将有1亿人死于癌症,癌症将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2.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癌症对人类的威胁。请结合以下问题,阅读书本P2的内容。

  (1)哪些因素会导致癌症的发生?

  (2)事实1中发病率上升较快的有哪些?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3)为什么农村发病率上升比城市的高的多?

  (4)事实2归纳的癌症发病率上升原因有哪些?结合事实分析癌症的预防措施。

  分析、讨论,表达见解:

  (1)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都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2)发病率上升较快的是肺癌和肝癌,肺癌的原因是吸烟、环境污染,肝癌的原因是不健康的饮食、压力大、劳累。

  (3)可能是农村环境污染加剧、化工厂、健康知识少、防癌意识淡薄……

  (4)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老龄化、吸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缺乏体育锻炼。预防措施主要是禁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三分之一的发病率,还有三分之一可以通过早期诊断得到有效治疗。21教育网

  3.进一步说明知识,与生活联系

  (1)生物因素是病毒等,侵入人体导致组织发生肿块等;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辐射;化学因素有烟中的烟碱、尼古丁,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一些化学药品。

  (2)讨论题3的原因可能还有农村原来的发病人数少,这两年增长的人数比起原有基数比例就显得大。

  二、传染病的危害

  1.指导阅读P3第一段,回答:

  为什么传染病的发病率也很高?

  回忆旧知识,回答:因为传染病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多样,容易被忽视。

  2.要求观察表1-1回答:

  (1)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分别是什么?

  (2)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学生回答:(1)发病率最高的是病毒性肝炎,死亡率最高的是狂犬病。(2)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多。狂犬病的潜伏期长,易被忽视。

  3.进一步提问:

  你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吗?你知道怎样预防传染病吗?

  分析、各抒己见

  预防抓住三个方面: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三、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1.指导阅读书本3页,讨论问题:

  (1)基因诊断具有什么优点?可用于哪些疾病的诊断?

  (2)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基因治疗有几种途径?

  阅读、分析、归纳:

  (1)优点是快速、灵敏、简便,可以用于遗传病、肿瘤、传染病诊断。

  (2)一是采用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患者的受体细胞中,体外培养使其增殖,然后输回患者体内;一是将目的基因通过载体直接送入人体内受体细胞中。

  (3)有两种,体外途径和体内途径。

  2.结合图1-1,分析基因治疗的两种途径

  3.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前景

  学生阅读

  结合实际应用反馈

  ①基因治疗有和途径。

  ②目的基因具有的作用。

  ③目的基因通过导入患者的'受体细胞。

  ④基因治疗需要将目的基因送入患者体内。据图比较基因治疗的体内途径和体外途径,指出目的基因送入患者体内的不同之处是:。

  思考回答

  ①体内途径、体外途径②治疗③受体

  ④体外途径是在体外培养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形成重组受体细胞并增殖,然后输入患者体内,体内途径是通过载体把目的基因直接导入人体

  四、像科学家一样实验:科学实验

  1.提供信息资料:

  书本第5页“边做边学”

  ①该实验中可能会用到哪些实验用具?

  ②实验步骤

  ③你预测一下,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可能是哪种生物?

  ④你了解书本介绍的几种生物吗?

  (教师简单介绍书本上的四种常见浮游生物)

  ⑤该实验中,你觉得哪一项要求不容易达到?

  阅读,回答问题:

  ①实验中可能要用到的器具有量筒,温度计,pH试纸,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烧杯等。

  ②每组用量筒量取10mL池塘水,并用温度计、pH试纸测量水的温度和酸碱度;用滴管吸取1滴池塘水,制作临时玻片标本;分别用显微镜的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临时玻片标本,描述观察结果;仔细观察并客观记录各种生物的数量及形态结构特征。

  ③浮游生物

  ④单细胞生物

  ⑤“仔细观察并客观记录各种生物的数量及形态结构特征”要求较高,所以教师根据资料补充。

  引导探索:

  2.池塘中的生命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生分析、讨论,表达见解:

  池塘中的生命会受到温度、酸碱度、有机物含量、阳光等多种因素影响。

  反馈练习:练习册相应习题

  【教学后记】本课是高一新生入校后的首堂生物课。在进入正式教学内容前,应先简介一下高中生物学科的模块组成及学习要求,勉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1世

科学教案 篇6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课时安排:

  1节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这个单元我们研究微小世界。(板书:微小世界)

  2、提问:什么是微小世界?(细菌,细胞,病毒等)。

  3.提问:微小世界是什么样的呢,人类是怎么观察到的?需要借助一些观察工具是吗?用什么呢?

  介绍:通常我们都是借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这样的观察工具来帮助我们了解微小世界的有关知识,本单元我们就重点研究放大镜,显微镜,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放大镜》(板书课题:放大镜)

  二、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师出示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谁能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来介绍一下放大镜。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各种放大镜根据用途不同,所以结构也有所不同。顺便介绍修表用放大镜,鉴定珠宝用放大镜,台式放大镜。)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三、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教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

  ①目、镜、物三者,目、物不动,镜动。

  ②目、镜不动,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四、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五、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科学教案 篇7

  阶段

  教师活动引入。

  学生活动传粉读图、分类、填空、出示虫媒花和风媒花的图片和实物标本填空、讨论、比较。

  引入

  由春天的景象引入。

  受精

  演示花粉的萌发过程和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动画和幻灯片。

  观察、描述果实和种子的过程并交流讨论。

  果实、种子的形成。

  引导学生观察

  读花的结构图、观察、回忆、认知。

  小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春天来了,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到处繁华似锦。请你形容一下你看到的花的形态,你注意到它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吗?你能说出这些变化吗?(由花蕾到开放,再盛开,再萎谢。)为什么会这样?

  二、新课

  (一)传粉。

  定义:植物开花后,雄蕊中的花粉。

  会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传粉。

  分类:看挂图,了解豌豆花和棉花的传粉情况,填书上的空。小结:传粉可分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引导学生讨论:1。你认为哪种传粉方式最普遍?说明理由。2。你认为异花传粉的途径主要有哪些?教师小结: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也不是绝对的。

  虫媒花:演示一组虫媒花的图片及实物标本,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做过的探究:“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的?”谈谈你认为虫媒花是靠什么吸引昆虫的。说说昆虫是怎样帮助花传粉的。

  风媒花:演示一组风媒花的图片及实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与虫媒花比较并讨论:说说风媒花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对植物传粉有什么作用?

  (二)受精和果实、种子的形成

  演示被子植物的雌蕊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回忆已形成的表象,建立新的表象。

  演示花粉的萌发过程和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动画或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认知。

  根据学生以往的观察,引导学生描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中,花的各部分的变化。教师小结并板书。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若水稻、苹果树等作物在开花期间传粉受阻或开花期间出现天气连续下雨、刮大风或无风等,对农作物的产量会不会造成影响?为什么?”从而让学生了解人工受粉,并进行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情感教育。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说说人们对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利用情况,并让学生了解我国对野生植物驯化种植的悠久历史;畅谈当前全球性的大问题:粮食问题,我们还需要做的工作。

  (三)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被子植物开花后,传粉、受精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密切相关;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关心全球面临的粮食紧缺问题。要求学生不迷信权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或相反的、有一定依据的观点,进行调查和探究。

  教学反思

  “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它是指: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进入胚囊后,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融合的现象。融合后,受精卵和受精极核就要发生变化,它们变化的同时,也就是子房发育的过程,子房发育的结果,就意味着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不论是双受精过程,还是子房发育的过程,都是动态的、变化的,而且内容都非常抽象,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学生易于接受。书上没有提到受精极核,也没有讲它的发育,我认为应让学生得到全面的知识体系,而不是片面的。有时间可以让学生讨论无籽西瓜和无核蜜橘的形成,了解现代的农业科学技术。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背景:

  在开展主题活动“ 篮子里的菜”时,教师让家长带孩子去超市或菜场认识蔬菜,并让孩子挑选两三种自己喜欢的蔬菜带到幼儿园来。在引导孩子们“玩菜”的过程中,教师渗透了认识大小、外形、色彩等教育内容。

  孩子的已有经验:主题活动已进行一段时间,孩子们能说出常见蔬菜的名称:有用肢体动作表现滚动的皮球的经验:玩过“手拉手走成一个大圆圈”的游戏。

  目标:

  尝试比较圆形蔬菜的大小,并在教师引导下初步体验大小的`相对性。

  准备:各种圆形蔬菜。

  过程:

  一、说蔬菜

  1.从大篮子里挑选自己喜欢的蔬菜,说出它的名称。

  2.滚滚、玩玩手中的菜。说说:为什么它们都会滚。(都是圆圆的。)

  二、比蔬菜

  1.找同伴或教师比一比谁手中的菜大。

  2.谁的菜最大,把它放在最前面,谁的菜最小,把它放在最后面。

  3.老师的菜该放在哪里呢?(引导孩子观察教师手中的菜比最大的小一点,比最小的大一点。)

  4.给这些圆圆的菜排排队,你们的菜应该放在哪里呢?

  三、扮蔬菜

  1.我们试着让自己的身体变

  成一棵圆圆的菜。

  2.我们一起变成一棵大大的圆菜。(引导孩子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

  说明与思考:

  这个活动是分组进行的,也由三个环节构成,其中比较自然地整合了许多教育因素。在“说蔬菜”环节中,教师鼓励孩子们说说自己喜欢的菜是什么菜,什么味道,什么颜色等,然后带领孩子们让菜在地上滚、转等。这个过程除了可以让孩子表达生活经验以外,还可以感受球状物体的一些特性。

  在“比蔬菜”环节中,教师主动与个别孩子比一比菜的大小,以引起孩子们比大小的兴趣,然后引导同伴互相比较。教师引导大月份的孩子将手中的菜按大小排列,小月份的孩子只要能两两比较就可以了。

  “扮蔬菜”这个环节主要是帮助孩子迁移已有经验.用肢体动作表现圆圆的菜,并从个体表现向群体表现过渡。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8-14

(经典)科学教案08-01

[经典]科学教案09-02

【经典】科学教案08-31

科学教案(经典)09-26

【精选】科学教案07-29

科学教案(精选)10-29

科学教案【经典】10-19

(精选)科学教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