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10 08:56:07 教案 投诉 投稿
  • 中学开学第一课语文的教案 推荐度:
  • 小学语文教案 推荐度:
  • 语文上册教案 推荐度:
  •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 推荐度:
  •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精华)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华)语文教案5篇

语文教案 篇1

  第二单元 汉语家园

  板书设计:

  词语的变迁

  丰富多彩 摇身一变 脱口而出 侧耳倾听

  课后小结:

  表达——我创编的故事

  表达内容

  如果发挥想象,几个看来不太相关的词语就可以创编成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你想试试吗?

  请你自己任选下面的一组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试着创编一个小故事,题目自拟。

  1.斧头 森林 农夫 洪水

  2.天空 白云 小鸟 风筝

  3.老虎 河水 小羊 猎人

  4.大海 陆地 帆船 狂风

  5.铅笔 橡皮 格尺 小刀

  表达提示

  1.根据词语之间的联系,想象你要编写的故事大概故事情节。比如,你选定“斧头、森林、农夫、洪水”这一组词语,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并由此展开联想。先口述故事,然后再详细地写出来。

  2.想象尽可能合理,读起来让人信服。

  3.创编故事可以选用一组词语,也可以自由挑选词语重新搭配一组,还可以挑选上述5组词语以外的词语来。

  交流评改

  1.把你编的小故事读给爸爸妈妈、朋友听,看看他们赞扬你的是什么,并概括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

  2.读一读同学编的故事,看看你能受到什么启发。

语文教案 篇2

  一、 学习目标:

  1把自己读过的译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读好书的兴趣。

  2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习作,把自己想读的意思 写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联系修改自己的作文。

  3 读我的发现,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

  5熟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任务的才思敏捷。

  二、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读一本好书。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 名言导入 :

  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

  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没译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伏尔泰说: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依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译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好书。

  二、 自由交谈:自己读过哪些好书。

  三、 介绍一本好书:

  1指名介绍一本好书

  a请一名同学介绍一本好书。

  b征求大家的意见,想了解哪个同学的哪本书,请那位同学介绍。

  2小组开始互相介绍。

  3各小组评出都感兴趣的一本书,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4教师也参与介绍一本好书,在语言上给学生一种规范、引导和点拨。

  5根据学生介绍,把好书名字写在黑板好书看台里,鼓励大家有条件的亲自读一读这些书。

  四、 再读名言,能说说通过以前读书的经历和今天的交流,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

  小结:名人们说的书,应该都指好书。今天,我们谈到的书,应该说也好似好书。这些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

  五、 生活拓展:

  1 请家长为自己购买一本同学推荐的好书,要把这本书的内容跟家长介绍清楚。

  2 在适当的时机,多开展几次推荐一本好书推荐一种好杂志的活动,使学生对读书产生持久的热情。

  课后反思:

  第二、三课时:

  一、 导入 激情,拓展思路:

  1导语 :同学们,我们已经写了不少作文了,每依次都有内容的要求。有的同学说,要是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该多好!今天,就请同学们自由习作,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2读习作提示,想想自己最想写什么。

  3全班交流:最想写什么?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体会习作的自由。如内容,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景;可以写事实,也可以写虚拟、想象中的事。体裁伤害,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话、寓言,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二、 自主习作

  三、 师生评议作文

  1 交流自己写了什么内容。

  2 小组之内交流读习作,选出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的文章,并说说好在哪。

  在读习作前,小组成员要把文章的特点讲一讲,以激发听者的兴趣。

  3 同学读自己的习作。根据实际情况,可体现以下特点:内容各异,体裁各异,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4 教师推荐一篇有明显优点也存在问题的文章,引导大家读、修改。修改后在读一读。

  四、 拓展阅读风格各异的小文

  1 导读:写作文最好是有感而发,写自己真实的想法,真正要说的`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这样的作文才会感染人。我们来欣赏一下风格各异的几篇文章,有的是专家写的,有的是小学生写的,相信一定会给你很大启发。

  2 自己读文章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 复习导入

  1 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 听写词语。

  3 互相纠错。

  二、 读对话,了解内容

  1 自读我的发现,想想从小林和小东的谈话中,你知道小东有什么发现?

  2 同桌分角色读,进一步读好对话。

  三、 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1 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2 谁还有相同的发现?

  3 抓主要内容,你还发现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自由谈,肯定学生学习中注意发现总结方法。

  四、 读课本中的歇后语

  1 读六个歇后语,说说发现了什么?

  2 熟读歇后语。

  3 讲解三个典故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周瑜打黄盖。如果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一讲。

  五、 说说在读书过程中,关于用歇后语的句子。教师出示几个带有歇后语的句子,让学生体会歇后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使句子形象生动

  1 水滴穿石非一日之功,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张小亚是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

  2 他对人了解得很深刻,讲起某人的特点来,那真是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3 你才有了一次好成绩,看,一大意又落后了。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六、 趣味语文

  1 自读二个小故事,读熟练。

  2 你觉得趣在哪?说一说。

  3 读对子,反复吟诵,感悟趣。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4 拓展作业 :

  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趣联妙对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讲给老师和同学听。

  七、 阅读延伸

  课外作业 :读选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3

  一、学习目标

  1、学会a o e 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知道单韵母有4 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的a o e 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会在四线格里书写a o e。

  二、教学重点

  学会a o e 3个单韵母,认识声调符号。

  三、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刚刚结束幼儿园的生活,来到学校读书、学习。面对一个个不认识的字,你们不要着急,你看这些汉字,给它们戴上小帽子,你们就认识它们了。这些小帽子就是汉语拼音,汉语拼音的用处可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还能帮助我们学习电脑打字呢!

  (二)学习单韵母a 《1看2猜3找》

  (1) 看图说话:小姑娘在唱歌,发出了a a a音。她的嘴巴是怎样的呢?(张的大大的)你能模仿她吗?模仿a 的口型

  a a a a a a a a

  我们念a 的时候,也和唱歌一样,要张大嘴巴,口型保持不变。

  谁来编编顺口溜?

  (2)认清形:

  请你们再仔细看看图,找一找小女孩身体的哪一部分像a 的形状。

  是啊,小女孩圆圆的脑袋就像是a 的肚子,她的`小辫子就像是a的尾巴。

  边描写头像,边念儿歌:“圆脸小姑娘,小辫右边扎,要问她是谁?就是a a a “我们一起来写个a:(教师范写)a要两笔写成,先写半个圆,就是小姑娘的头和脸,接着再写一笔竖弯,像条辫子,最后向右边稍弯一点儿,不要太长。学生书空

  a 玩累了,要回家休息了。我们送它回去好吗?

  它的家就是这拼音格,跟我一起念:“拼音格”

  四线格就是由四条线组成的,分上格,中格,下格。我们可以称它为四层楼房。我们的a就住在中格里也就是第二层,好,我们比一比,看谁先把a送回家。(教师巡回,纠正)学生在语文书上找到拼音格的中格,临摹写一个a。

  (3)学习声调:

  把a送回家了,我们也该开着汽车回家去了。小朋友你们看,这些汽车分别是怎样走的?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四声调,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声调符号,a遇上它们,读起来声调就不同了。

  你们发现汽车的走法和a的

  四声,哪些地方很像呢?(同桌学习,观察讨论)

  对了,第一声是平的,坡也是平平的,我们念的时候也是平的,教师范念ā

  跟老师说:“啊,阿姨的啊”“阿姨好”。

  第二个是上坡,也就是第二声,听老师念:á

  别人的话你没听清楚,会问他:“啊,你说什么?”就是这个音。跟我一起说。

  第三声要下坡再上坡,形状像什么?我们读的时候也要这样拐弯,边做手势边读

  “啊,怎么能这样?”就是这样个音。跟我一起说。

  第四声是下坡,声音也要从高往下降,边做手势边念

  “啊,祖国真伟大!”跟我一起说。

  巩固练习:(念儿歌):车平地走aa a a,汽车上坡a a a,汽车上坡又下坡a a a,汽车下坡a a a。

  (三)用同样的方法学习oe

  (四)拓展练习

  1、读儿歌

  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a a a

  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 o o

  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 e e

  2、联系日常生活,用带调的a o e组词

  3、游戏:在手心写拼音同桌猜

  4、制作卡片

语文教案 篇4

主要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在杂交水稻、大棚模型、无土栽培和彩色棉花几方面产生的巨大变化,本文旨在让学生们了解农业科技知识,感受农业的变化,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我校虽然是一所农村学校,但由于现在农村农业产业化的转型,使得现在的农村孩子的生活空间都基本远离了农村和农业,学生对农业技术的认识微不足道。为此,需要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对农业产生兴趣,从根本上了解农业。立志将来像袁隆平爷爷等农业科学家那样献身农业,

  教学反思

  与此同时,求培养学生搜集材料和积累语言的能力;并通过交流学习,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达到本课教学目标,我从本班学生的学情出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农、技、袁、隆、介、绍、培、育、产、棚、控、 制、 泥、茁”14个生字。会写“厂、产、介、农、科、技、纺、织”8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科技给农业带来的'变化。了解四种农业新技术特点。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一些农业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在课前,我利用网络平台,搜集大量农业变化的资料及图片,制作出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课件,同时布置学生在课外了解一些农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学习,然后进行交流。

  教学中,我不断进行知识的延伸,适时进行拓展,让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虽然五花八门,异想天开,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这样想象是可能成为现实的呀!我对孩子们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已经从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学生真正感受到科技力量的强大。是科技给农业带来了有益的变化。但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中,在语言文字训练方面,还略显薄弱。另外,如果我们能真正把学生带到大棚中去参观认识蔬菜和蔬菜的培植技术(观看大棚蘑菇)学生的收获会更大的。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以下文言字词:居、如、方、作、撰、伤、与,并背诵9-13段。

  2、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

  重点难点:

  1、 重点:目标1;

  2、 难点:目标2。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1、音形之辨:

  曾皙(xī)长乎尔(zhǎng)率尔(shuài)比及(bì)

  哂之(shěn)以俟君子(sì)舞雩(yú)

  2、疑难字句: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3)唯求则非邦也与?

  3、一词多义:

  (1)如:如或知尔【2】如果。

  如五六十【6】或者。

  如其礼乐【6】至于。

  如会同【8】或者。

  求!尔何如【5】即“如何”,怎么样。

  (2)方:可使有勇,且知方也【3】义,道义。

  方六七十【6】古代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为方。

  (3)乎:以吾一日长乎尔【2】比

  摄乎大国之间【3】在

  异乎三子者之撰【10】与

  4、词类活用:

  (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

  (2)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

  (3)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

  5、特殊句式

  (1)毋吾以也宾语前置

  (2)居则曰:“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居:平常,平日里。)

  (3)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状语后置

  (4)比及三年,可使有勇省略句

  (5)为国以礼状语后置

  二、新课研习:

  1、引入:

  这是一篇关于孔子与其四名弟子谈志的文章。(全文思路)首先孔子问,你们都有什么样的理想,然后四名弟子一一陈述,最后孔子点评。这里面孔子特别赞同谁的观点?曾皙。

  那么他为什么会“与点”呢?(幻灯)

  2、详解:

  面对这么大,以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分解。

  我们可以把这个大问题拆成几个小问题。

  那么你们觉得我们必须在了解哪些东西之后,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明确】:(1)曾皙表达观点的语句曾皙的观点。

  (2)其他人表达观点的语句他们的观点和曾皙的差异何在?【提示:赞同点,隐含了不怎么赞同其他人这个问题。】

  (3)孔子的基本思想倾向是怎样的?

  回答以上六小问:

  【明确】:(1)第12段。请学生不看课后译文来翻译。

  曾皙的观点不明确。(孔子有云:“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我们姑且将这个问题存而不论。)

  (2)子路:第3段。请学生不看课后译文翻译。

  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第6段。请学生不看课后译文翻译。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第8段。请学生不看课后译文翻译。

  公西华--“愿为小相”。

  思考:三人观点的共通之处?

  【明确】: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都是符合儒家“不仕无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这一入世精神的。

  讨论:我们学习前面几篇课文的时候已经知道孔子周游列国,忙于求仕,很显然,他是主张积极入世的,但这里孔子对三子的入世精神没有明确而直接的`肯定,是不是孔子当时观念有所改变?还是曾皙与其他三人的观点只是态度或表述差异,曾皙态度或对入世精神的表述比前三者更好?

  【二次讨论前提示】:(1)如果是孔子观念有所改变,你是否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例证?

  (2)如果曾皙和其他三人的观点只是态度差异,那么曾皙的话到底该如何理解?可不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例证?

  附:对三子观点评述的含义:针对子路“率尔”答出“可使有勇”,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不语,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

  针对公西华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既然也是治国大事,你却只是“愿为小相”,“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

  【明确】:(1)孔子虽然热衷于入世,但多次碰壁后心灰意冷,知道自己“道之不行”,有“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之叹。曾皙的志向表明他“知时而不求为政”,这和孔子此时的心情契合。

  (2)曾皙描绘了一副雍容暇豫(安闲逸乐)的盛世气象,这正是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心怀天下的主张的生动写照,体现了孔子的政治理想。

  3、延伸:

  讲到这里我们这个问题是否解决了呢?

  孔子“安贫乐道”思想介绍:

  传说,孔子有学生3000,其中最出名的有72人,而颜回又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颜回的一举一动,在孔子看来,都合乎心意。所以孔子常常以颜回的事例来教育其他学生。

  有一次,孔子对学生们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指:颜回,真贤者啊!他住在荒僻的巷道里,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他乘饭用的器皿是竹子做的箪,舀水用的器具是木头做的瓢。这要是落在别人头上,则是不堪忍受的了,但是颜回始终感到满足、快乐。颜回确实是个十分贤德的人啊!

  这个故事展示的是一种安贫乐道(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的思想。我们是否可以从“安贫乐道”这个角度来解释曾皙的这段话呢?

  【明确】:曾点所描绘的是学习圣人之道的快乐(即感受沂水春风之乐),符合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

  【补注】:沂水春风:比喻深受孔子(老师)的教育与熏陶。

  本堂课所研究的这个问题,不仅是要大家进一步接近孔子思想,接近儒家文化,也是希望能引起大家对发散性思维能力的重视,多做这样的分析思考,可定会对大家有益。

  三、作业:

  (1)课后思考:你觉得孔子赞同曾皙这个问题是不是还会有其他解释?

  (2)以“我看‘其言不让’”为题,写一篇评论性的文章,字数:不少于200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0-15

语文下册教案07-15

语文写作教案07-12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备课教案08-07

语文《咏柳》教案11-09

《语文园地》教案02-22

语文识字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