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经历市场调查、消费、家庭消费情况、与同学交流的全过程。
2、会搜集、记录信息,并进性,能应用掌握得计算技能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3、在“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劳动的乐趣和光荣,增强做家庭小主人的自主意识。
教具准备:
纸、笔、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市场调查:
1、老师出示小黑板,提出做一天家庭小主人的要求,并帮助学生看懂统计表和要完成的事情:(1)、让学生到菜市场调查,记录各种蔬菜的价钱。(2)、让学生记下自己买东西花了多少钱,然后填在表中。
2、老师与家长联系,请他们协助搞好这项活动。
二、消费:先让学生完成下面几个问题。
1、把自己亲手花的钱记录下来。
2、了解家中其他人花的钱,并记录下来。
3、完成“算一算”的要求。如果自己计算问题(2)有困难,可请家长帮助一起算。
4、写己的实践。
三、课内交流: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当家庭小主人的生活经历、解决的`问题、获得的感受。
二、议一议:
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增强做家庭小主人的自主意识。
三、:交流教法和学法。
教学反思: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2-53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引导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的应用;会有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
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时卡片。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5分)
1、康夫一家和小婧一家寒假到中国北京旅游。前一晚通了电话:康夫一家买了第二天8时的飞机票,约小婧一家在飞机场等。可是第二天一早小婧一家在机场等了很久康夫一家没到,你们猜猜是怎么回事?(康夫买的是晚上8时的飞机票)
2、一天中还有不同的8时吗?生活中怎么来区分两个不同8时而不造成误会呢?
3、我们平时用的12时计时法,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二、自主学习(10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52页
2、组内交流:下午5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几时?
3、尝试训练:(教科书53页做一做)
连一连
晚上睡觉 吃午饭 放学啦
15:30 12:00 21:00
4、学生汇报。
5、教师强调总结:在一日(天)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6、学生自主学习教材53页例3
我们是下午2时40分从北京出发的,列车17时45分正点到达石家庄站。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
7、小组交流:可以有几种计算方法?
8、学生汇报。
9、尝试训练:春蕾画展每天的开放时间是8:00---17:00。这个画展每天展出多长时间?
10、教师总结强调: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当然把问题里面的时间都换成24时表示法之后,还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比较简单。
三、自主练习(8分)
1、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已经掌握24时计时法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进行自主练习。
四、当堂检测(13分)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最好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完成好的同学还是有红旗奖励哦!
五、评价总结(4分)
1、教师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自批,统计正确率;
2、小组汇报完成情况。
3、教师总结错题的类型,再次精讲。
4、学生谈收获和自我评价。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3
教学内容:教材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探索乘法估算方法的过程,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2、能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能较准确的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我国人口十五亿,我国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我校有0多人,刘老师大约40岁等等,这些值都是估算值。
现在丫丫就遇到了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帮忙估算一下,一起看看好吗?
学生读题并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事情中的数学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
买门票大约要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帮忙估算一下吧!
你还有其它方法吗?(1)把9看作10,把92看作90,约需900元。10×90=900(元)
(2)把92看作90,需810元。9×90=810(元)
(3)把9看成10,需920元。10×92=920(元)……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把你估算的方法向你小组的同学介绍介绍好吗?一定要说清楚你估算的`过程呦!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计算一下,看实际需要多少元?
想一想为什么有的估算结果与计算结果相差比较多,怎样做到合理地进行估算.
1.小组内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共同算法。
2.小组内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准备作补充。
3.9×92=828(元)
把92看成90只不过少看了两个9,而把9看成10却多看了1个92,所以把
92看成90更接近计算结果。
四、实践与应用
1.估算一下:在大桥上观察,1分钟过去了38辆车,大桥上1小时有多少辆车通过?
2.估算一下这文章大约有多少字?
3.小组合作,估计1千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4.作业:书上45页第2题。
板书设计
估算
(1)把9看作10,把92看作90,约需900元。
10×90=900(元)
(2)把92看作90,需810元。
9×90=810(元)
(3)把9看成10,需920元。
10×92=920(元)……
实际计算:
9×92=828(元)
教学随笔: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自主尝试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
2.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完成某件事情经过的时间。
3.通过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事情,受到热爱科学、
热爱祖国的教育,切身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教学准备:课件、28页列车时间表每生一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在我们的航天事业上更需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我们都知道20xx年10月16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神五的起飞降落,及降落地点都是很多的科学家经过精密的计算得出的结果。当然了,我们还没有办法参与这些精密的计算,不过有一些简单的计算我们还是可以进行的,同学们有兴趣尝试一下吗?
二、自主尝试
课件出示例题。
指名学生读题。
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某某同学的算法和书中红红的算法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样算的。
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同学们完成的真棒,看来同学们数学学得真不错,真心希望学生们在数学的海洋里能够如鱼得水。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神五”的一些精彩画面。
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的祖国太伟大了!
结合“兔博士网站”的内容,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三、试一试
同学们,刚才我们经历了计算经过时间的一个全过程,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更难一点的挑战呢。
学生拿出师给准备好的列车时刻表。
师: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答。
师:同学们了解到这么多信息,想必不会被老师的问题给难住了,请看大屏幕。
生尝试解决。
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还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了
四、练一练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
生:喜欢。
师:每个电视台呢都有自己的一个节目单,我们来看一看中央七台的节目单吧。
师:这个跟我们刚才接触到的不太一样,它只有开始的时间,没有结束的时间,我们怎么计算它的经过时间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你真聪明,那我们先来计算一下,大风车大约播放多长时间。
生自己完成
师:同学们完成的不错。接下来同学们自己给自己提一个问题并且完成。可以吗?
生自己完成。
交流自己的结果。
使学生受到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教育。
让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
引导学生读懂列车时刻表。
问题提出后,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动手进行计算,很快列出具体作息时刻,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1、数手指计算。2、画时间轴,在轴上数出经过时间。3、画出模拟钟面,标上睡起时刻再数出经过时间。4、少部分学生笔算。
1.T1次列车是从北京西开往长沙的,开车时刻是下午5点。
2.T2次列车是从长和开回北京西的,开车时刻是下午4点36分。
3.向上箭头表示进京,下向箭头表示离京。
4.T1次列车到达郑州的`时刻是23点29分。
5.T1次列车到达武昌的时刻是5点01分。
6.T1次列车到达岳阳的时刻是7点12分。
7.T2次列车到达岳阳的时刻是17点56分。
8.T2次列车到达武昌的时刻是20点04分。
9.T2次列车到达郑州的时刻是1点39分
1. 每个节目的结束时间其实就是它后边的节目开始的时间。
2. 可是这里边还有广告时间,因此如果我们把每个节目看结束时间看成后边的节目开始时间的话,里边是加了广告的时间。所以算出来的节目时间只是大约的时间。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5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边操作,边交流。先让学生把纸片放在方格纸的中间位置,再把纸片向右平移5个方格,然后交流平移的过程、方法和结果,(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把一个图形平移几个方格,只要看图形一条边平移的格数即可。)
2.将纸片从A处向下平移到C处,方法同上,重点了解学生平移的方向和位置是否正确。
3.想一想,把纸片从A处向左平移到D的位置,纸片平移了几个方格。
二、试一试:
(1)画出想左平移2格后的正方形。
2.提出蓝灵鼠的问题,鼓励学生画出其他平移后的图形。
三、练习,可采用书中的练习题。
第一题,教师和学生一起边讨论边填空。
第二题,内容涉及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另外,平移的方法很多,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索、交流不同的平移路线。如,小羊先向下平移3个方格,再向左平移3个方格可以吃到草;还可以先向左平移3个方格,再向下平移3个方格也能吃到草。
第三题,先共同判断,再涂色,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另一个虚线图是向右平移几个方格后得到的。
第四题,这是一道开放性、挑战性很强的.题目,鼓励学生自己确定平移的放行和距离,并分别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交流时,可让学生说出平移的方向和移动了几个格;也可以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个同学战事自己平移后的图形,另一个同学说出平移的方向和移动的格数。
反思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水和空气是我们每个人生存的必要条件,谁也离不开它。今天有一位好朋友要和大家见面,你们看它是谁?
小水滴:大家好,我是你们真诚的朋友小水滴。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中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在全国640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300多个,其中,有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据医学专家介绍,一个健康的人,如果4天喝不到水,就会有生命危险。爱护水资源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命。可是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浪费水的现象,同学们,在你周围有这种不好的现象吗?学生发言。
以“小水滴”可爱的形象来引起讨论的话题,亲切自然生动,学生乐于接受。
通过小水滴的介绍,引起学生对浪费水现象的思考,为新知的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在浪费水的话题上学生可能会提到身边发生的小事,例如:水笼头没有拧紧,总是滴水浪费的现象。老师应适时引入例题。
学生讨论适可而止。
二、自主探索教学新知
(1)教学例题
一个没有拧紧的水笼头,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这样算,2个月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附3、4月份的月历表)使学生了解“2个月”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和周围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在此学生可能出现的计算方法:
1、 12×31=372(千克)
12×30=360(千克)
372+360=732(千克)
2、31+30=61(千克)
12×61=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学生交流展示个性化的计算方法时,关注用竖式计算方法,并让学生生讨论:这个7是怎样算出来的?帮助学生掌握进位的方法。
(2)情感培养节约用水
师:同学们,我们平时喝一瓶矿泉水才500克,一个没有拧紧的水笼头两个月要浪费掉732千克水,够我们一个人喝1000多瓶水了。多可怕的数字啊!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节约用水呢?
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谈一谈如何节约用水。
小水滴发出号召:朋友,让我们一起节约用水!
三、综合练习巩固新知
让我们一起到神秘的海洋世界去游览一番吧!你能解决可爱的小鱼背后的题目吗?
请选择题目试一试吧。
(1)校园小主人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2)计算小能手
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说一说验算方法和验算时出了哪些问题。
(3)小小超市
让学生自己计算、填表,再交流。
P41页练习1—3题。
四、知识窗
介绍古人计算乘法时用的一种巧妙方法—格子法。
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个性化的计算方法。在相互交流中解除困惑,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探索活动中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
关注学生竖式计算的方法,通过讨论百位上的7是怎样算出来的,帮助学生掌握进位的方法。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身边小事作起增强节水意识。
通过情境创设,设计三道练习题,了解学生笔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在开拓学生思维的同时,培养民族自豪感。在此过程中,学生在交流个性化的计算方法时,可能还会出现以下方法:
1、把两个月都看作30天。
30×2=60(天)
12×60=720(天)720+12=732(天)
2、把两个月都看作31天。
31×2=62(天)
12×62=744(天)
744-12=732(天)
老师应及时鼓励算法多样化。当学生用竖式计算时会遇到进位的问题,可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计算,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计算方法。
在练习“小小超市”一题中,36×31这道题中出现三次进位,老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并酌情进行点拨引导。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认识简单分数的过程。
2、初步认识分数,了解几分之几表示的意义,认识分母、分子和分数线。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习分数的兴趣。
教具准备:每生准备几张圆形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提出观察教材中的(1)题中的两个示意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是平均分,哪个不是平均分。指出哪部分表示这个圆的1/2。
二、新授:
1、提出(2)题中的活动要求并呈现示意图。师生一起边涂色边读、写分数。重点让学生理解2份是这个圆的三分之二,2/3里面有2个1/3。
2、提出(3)题中的活动要求,教学仿照(2)进行,也可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分、涂色,读写分数。
三、议一议:
先在小组内进行,给每名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再进行全班讨论。
四:认识分数:
教师说明什么是分数。以3/4为例,介绍3是分子,4是分母,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然后写出一个分数,让学生说出这个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五、试一试:交流时,给学生表达个性化结果的机会,以便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六、练一练: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评判。第三题,完成书上的问题后,再让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如,每人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两人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
六、知识窗:介绍有关分数的知识。
七: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8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中,经历发现规律、运动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事物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单推算。
3、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发现事物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单推算。
教具准备:扣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探索规律。
1、摆扣子。呈现教材上的三组扣子图,师生共同观察,接着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操作,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在学生充分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4)组、(5)组是怎样摆的,为什么这样摆。
2、完成统计表,可全班一起做,也可分组做;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然后交流。
3、全班讨论。先让学生讨论“议一议”的第一个问题,再讨论第二个问题。
三:探索规律:
参照前面的方式进行。
四、: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教学反思:
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与同伴合作,经历运用所学知识研究、解决生活中现实问题的过程。与同伴合作
2、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经验,与同伴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能克服解决问题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经验,与同伴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铺地面问题。
1、引出问题。师生谈话提出亮亮家装修的问题,同时,师出示小黑板,亮亮卧室的长、宽和可选择的瓷砖信息。
2、进行关于铺地面问题的一般讨论。提出“议一议”中的问题,让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交流自己的经验。
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根据本班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方法一,同时给出两个问题,先小组内研究,再小组间交流。
方法二,分别对两个问题进行研究。即:先提出问题(1),鼓励小组合作解决(计算方法)。在交流之后,再进行需要钱数的计算。
注:在上述两种方法中,问题(1)是本节课的重点。交流时,要让学生把计算每种瓷砖块数的方法都说一说。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讨论。在交流、归纳各种之后,让学生队进行讨论。
三、: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9
教学过程:
一、做风车:
1.在教师的指导下,让每个学生动手用正方形彩纸做风车。
2.在室内或室外让学生动手亲自制作的风车玩一玩。
3.让学生观察风车转动的情形,说一说风车和风车转动有什么特点。通过交流和讨论,使学生了解风车是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然后教师说明风车的转动就是旋转。
二、说一说:
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旋转现象?也可以让学生先观察教材中的素材,说出旋转现象,再交流自己知道的事例。
三、做一做:
1.在老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操作,取书和推书的动作。(教师要提出要求。)
2.让学生交流自己取书、推书的'动作。
3.讨论:刚才做的取书、推书动作以及书的移动有什么特点?使学生了解书是沿一个方向做平行移动。交流时,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致的意思即可。然后教师说明书本等物品的运动就是平移。
四、说一说:
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事例,说出平移现象。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平移现象。交流时,教师和学生要对所举事例谈谈感受,帮助学生正确识别平移现象。
五、练习:可采用书中的练习
第一题:这是一道自主性、趣味性强,又能表现学生理解知识和创新的题目,可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做平移、旋转动作。
第二题:图中的平移、旋转信息非常丰富,要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的空间。(如电视机的旋转、柜子门的开关等都是旋转现象;抽屉的抽拉、屏幕开关的左右移动等都是平移现象)。
第三题;可先让学生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先让学生指出事物的运动情况,再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重点了解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的情况。
玩陀螺:这是一次实践活动,课前由学生准备鞭子和陀螺,课上组织学生交流一下玩陀螺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课下玩一玩,或让学生到室外表演一下,还可以举办一次陀螺比赛。
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经历认识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画平移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在探索简单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设计意图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在议论、探讨、推测的活动中,经历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过程。
2、知道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知道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具准备:边长为一米的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对“议一议”中的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不同想法,为下面的探索活动铺垫。
二、小组合作探索:
1、在“议一议”的基础上,提出问题(1),让学生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注意巡视和个别指导。
2、让学生交流各组合作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如,用什么方法,我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是多少,以及是怎样算出的等。
3、师生共同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和字母表达式。
4、呈现平均分成100份、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并提出教材中的问题(2),请各组研究。
5、在交流各组推算方法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和字母表达式。
三、议一议:
全班讨论,可利用学生已有的认数、数数经验,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推算的。
四:练一练:
第一题,学生填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第二题,是本节课内容的变式练习,也是下节课学习的基础。
第三题,让学生不摆,只算。若有的学生直接推算有困难,可先摆、画,再算。
五、: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教学反思: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结合演示和操作,经历探索两个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相加减的过程。
2、会计算两个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分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具准备;圆行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
1、演示计算。师出示分好并涂色的圆形纸,按教材中的图示进行演示。
2、根据演示过程,写出算式并计算。重点让学生理解分子相加减的道理。即,“1个1/8加上4个1/8是5个1/8”和“5个1/8减去1个1/8是4个1/8”。
三、练一练:
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第三题,可采取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来完成。还可以启发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说出结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四、: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12-30
冀教版英语教案01-03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15篇12-30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3-03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丑小鸭》教案10-06
安徒生公园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06
《小乌鸦和妈妈》冀教版教案08-26
二年级数学冀教版教案07-23
冀教版美术教学设计03-07
冀教版《最后一片树叶》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