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案

时间:2024-05-31 11:57:35 教案 投诉 投稿
  • 初中教案 推荐度:
  • 英语初中教案 推荐度:
  • 初中体育教案 推荐度:
  • 初中数学教案 推荐度:
  • 初中音乐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精选)初中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初中教案15篇

初中教案1

  1、朗读比赛

  【过渡】好,现在大家可以自由组合,一人读妈妈,一人读孩子。看哪组读的最好?人物的感情表达的最贴切?(选3组)

  【过渡】好,下面,我们请全体同学带着感情,把整篇文章朗读一下,再次感受一下这母子之间深深的.幸福和甜蜜。

  2、齐读全诗

初中教案2

  一、教材、学情分析

  “扇形统计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江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的学习内容,是从生活中实际问题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创造使用教材设计的一节课。生活中经常需要收集数据,而统计图是展示数据的重要方法,经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媒体中,为此教科书安排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和制作。

  学生在小学里曾经学习过扇形统计图,对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特点和制作有初步的了解。本节课数据的收集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简单问题入手,让学生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进而养成数据说话的习惯,初一学生积极要求上进喜欢表现自己,课堂上应该给学生广阔的舞台,让学生充分思考、合作交流和探究,品尝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认识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

  2、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并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步骤;

  2、在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学会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3、在决策和形成猜想中的过程中,感受收集和利用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从身边的一些简单问题,体验数据在解决不少现实问题中是有用的;

  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品尝发现带来的欢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难点:从扇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并且正确地获取信息、利用数据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四、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简单课件(没有多媒体教室可采用小黑板展示);

  2、布置学生准备,圆规、铅笔、彩色笔、计算器、剪刀等工具。

  (二)教学流程

  第28届奥运会中国金牌分布统计图

  1、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今天我们将学习另外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大家小学里已经学过,有印象吗?能回忆起来是怎样的一个图吗?学生回答(是一个圆分成几部分),下面先让大家欣赏一个扇形统计图。(展示)同学们暑假肯定看了奥运会,能知道中国得了多少枚金牌吗?(32)

  射击 4 12.5%

  球类 8 25%

  水上项目 8 25%

  力量型项目 9 28.125%

  田径 2 6.25%

  体操 1 3.125%

  从这个统计图中同学们能知道中国在什么项目上有优势,什么项目上薄弱呢?大家知道吗?美国在什么项目上有优势?(田径)

  引入设计说明:

  1、从学生感兴趣的奥运会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

  2、突出扇形统计图的优点——能直观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区别于折线型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更深入一步认识一下扇形统计图,并教大家如何来画扇形统计图。

  2、出示课本学生快餐营养成份统计图,学生观察、思考,老师介绍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用圆和扇形分别表示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或称饼形图),特点是能直观地、生动地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第一问、第二问学生回答;

  第三问先说明什么是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课本上有摩天轮图(学生观察)。我们可以更直观向学生介绍,用事先准备好圆纸片对折,再对折,把圆分成相等四部分(如图1),这个直角就是圆心角。

  图1

  图2

  还有奔驰汽车的标志(如图2),把圆分成相等的三部分,圆心角为120o。

  这样学生更直观、清楚地理解了圆心角的概念。

  总结: 圆心角的度数为所占的比例乘以 360 o。

  请一个学生回答第三问。

  3、做一做,P152,第(2)小题后面部分,老师分析。

  4、合作活动,师生互动(主要让学生学会画扇形统计图)

  提出问题—→调查情况—→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画图

  问题:同学们从家里到学校交通情况。

  学生举手,一个学生点数,另一个学生记录,得出有关数据。

  不妨设有50名学生,统计数据若如下(根据现场统计情况有不同的数据)。

  ①步行 20人 40% 144o

  ②骑自行车 15人 30% 108o

  ③坐公交 10人 20% 72o

  ④其他 5人 10% 36o

  画图步骤:

  1、画一个圆;

  2、按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算出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根据算出的各圆心角的度数画出各个扇形,并注明相应的百分比,各比例的名称可以注在图上,也可用图例表明。

  注意:不用彩色,也可用白色、涂黑、斜线、网状等表示,学会动手画出扇形统计图。

  学生再看例题:气象资料统计图,计算圆心角度数需用计算器。

  5、课内练习,学生板演,一个学生计算数据,一个学生画出扇形统计图。

  6、作业 1)P153 ①②③④,思考题⑤

  2)收集扇形统计图,渠道来自报纸、杂志、上网查询。

  3)自己设计一个调查方案,用调查的数据制作一个扇形统计图。

  五、教学设计说明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设计应全面贯彻六大基本理念,更加侧重理念③和理念④,本节课突出生动有趣的特点,学习方式多样化,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入的情景设计是学生身边的问题,例题采用学生自己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最后画图,让学生感到一种自己研究成果的成就感,相比之下,比课本的气象资料更具有感染力。作业中有一题是自己设计一个调查方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这就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

初中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观察到的的形态结构,说明草履虫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2)识别草履虫的细部特征,依据观察到的影像,把握草履虫的结构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资料分析,提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草履虫为例认同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并初步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相适应。

  (2)通过学习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激发热爱生物学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树立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ppt展示:制作的步骤图片和显微镜下口腔上皮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和细胞的基本结构。思考两个问题:

  问题1:如果将一个口腔上皮细胞从人体中剥离出来,放到自然界中,这个细胞能否像一个动物体一样独立生活

  问题2:自然界中有没有这样的单个细胞,它可以像一个生物体一样独立生活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使学生明白:从理论上讲,如果一个生物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那么这个生物体全部的生命活动一定也必然是由这个细胞来独立完成的。

  书写板书: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引入单细胞生物的概念

  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所构成,我们把它们称为单细胞生物。

  (过渡:我们以草履虫为例来具体探讨一下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以及它们是怎样生活的。)

  2、演示实验:观察草履虫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观察草履虫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1:通过观察你能确定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吗

  问题2:草履虫的外形像什么如何运动的

  问题3:草履虫通过什么结构进行呼吸

  问题4:草履虫以什么为食物食物由什么结构进入体内食物残渣由什么结构排出

  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草履虫的'外形、运动状态及细部特征。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在黑板上画出草履虫结构的板画并进行标注,同时补充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最终,引导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提炼和归纳,确认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

  (总结:通过实验观察,我们知道草履虫是一种由一个细胞所构成的生物,它可以进行与多细胞动物相同的生命活动,比如:运动靠纤毛来进行,取食及消化由口沟、食物泡来完成。呼吸通过表膜、排泄由伸缩泡及胞肛完成。这一切显示:草履虫这一个细胞相当于一个多细胞动物的生物体。)

  (过渡:我们为什么要来专门研究这么一个小小的单细胞生物呢)

  ppt展示资料,学生讨论交流并归纳总结草履虫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总结:单细胞动物个体虽小,但其所起的作用非常大,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单细胞动物的特征以此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三)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进行习题当堂巩固。

  1、草履虫消化食物的结构是()。

  a、口沟b、细胞质c、食物泡d、伸缩泡

  答案:c

  2、制作草履虫装片时,放少许棉花纤维是为()。

  a、将盖玻片垫高,使草履虫不易死亡

  b、限制草履虫的运动,便于观察

  c、限制颜色的反差度,可以进行对比观察

  d、与草履虫比大小

  答案:b

  3、草履虫体内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是通过()。

  a、收集管b、伸缩泡c、表膜d、胞肛

  答案:d

  4、草履虫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a、食物泡b、伸缩泡c、胞肛d、口沟

  答案:b

  5、草履虫借着__________的摆动,在水中__________前进。

  答案:纤毛、旋转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初中教案4

第五节<span style="background:#B2EC0A;"> </span>升华和凝华_56随笔美文网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提问

  什么是物体的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什么叫分子的动能?它和哪些因素有关?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着无规则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它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什么叫分子的势能?它和哪些因素有关?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它和物体的体积有关。

  物体的内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2、问题讨论,引入新课

  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呢?让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论。

  可以改变物体的温度或体积。物体内能的变化可以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呢?或者说怎样判断一个物体(如一杯水、一块铁块)的内能是否改变呢?教师指导学生得出小结:通常情况下,对固体或液体,由于体积变化不明显,主要是通过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内能是否改变。

  二、新课学习

  4、物体的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

  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一下改变内能的方法。

  (1)列举锯木头和用砂轮磨刀具,锯条、木头和刀具温度升高,说明克服摩擦力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如果外力对物体做功全部用于物体内能改变的情况下,外力做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改变多少。如果用W表示外界对物体做的功,用Δ E表示物体内能的变化,那么有W= Δ E 。功的单位是焦耳,内能的单位也是焦耳。

  演示压缩空气,硝化棉燃烧。说明外力压缩空气过程,对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到棉花的燃点而使其燃烧。

  以上实例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在炉灶上烧热水,火炉烤热周围物体,这些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些实例说明依靠热传递方式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改变。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如果传递给物体的热量用Q表示,物体内能的变化量是Δ E,那么,Q= Δ E 。

  热量的计算公式有:Q=mc Δ t,Q=ML,Q=m λ(后面的`两个公式分别是物质熔解和汽化时热量的计算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过去的单位是卡。

  所以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3)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一杯水可以用加热的方法(即热传递方式)传递给它一定的热量,使它从某一温度升高到另一温度。这过程中这杯水的内能有一定量的变化。也可以采取做功的方式,比如用搅拌器在水中不断搅拌,也可以使这杯水从相同的初温度升高到同一高温度,这样,水的内能会有相同的变化量。两种方式不同,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除非事先知道,否则我们无法区别是哪种方式使这杯水的内能增加的。

  因此,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虽然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是这两种方式的物理过程有本质的区别。做功使物体内能改变的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而热传递的过程只是物体之间内能的转移,没有能量形式的转化。

  课堂练习:

  1、判断正误

  (1)热传递过程一定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热量。

  (2)摩擦铁丝发热,说明功可以转化为热量。

  答案:×、×。

  2、在标准大气压下,100 ℃的水吸收热量变成同温度的水蒸气的过程,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不变,因而物体的内能不变。

  (2)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因而物体的内能增加。

  (3)所吸收的热量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量。

  (4)分子的内能不变。

  答案:以上四个结论都不对。

  三、小结

  通过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四、板书设计:

  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内能改变的量度

  (1)做功改变内能时:用做功的数值来量度。

  (2)热传递改变内能时:用传递热量多少来量度。

  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初中教案5

  【学习目标】:

  1、了解不同类型国家的人口、面积、制度等方面的不同

  2、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的特点

  3、理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差异

  【学习重点】: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的特点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差异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P87文字,结合1999年资料,了解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情况

  1、目前,全世界xxxxxx亿人,分别居住在xxx多个国家和地区。

  2、俄罗斯的领土面积广大xxxxx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xxxx的国家,xxxx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被称为xxxxxx。

  3、中国是世界xxxx人口大国,澳大利亚是一个xxxxxxx的国家。

  4、从政治体制看,中国是xxxx国家,美国是xxxx国家

  5、背诵课本P87的1999年资料中,面积前10位的国家,人口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

  学习任务二:阅读课本P88文字,了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的特点

  1、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xxxxx和xxxxxxxxxx。发达国家大多分布于xxxxxx、xx、xxxx,主要有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这些发达国家,除xxxxxxx和xxxx外,都分布于xxxxxxx。

  2、发展中国家以xx、非洲和xxxxxxxx的国家为主,绝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于xxxxxxx和xxxxx。目前中国也是xxxxxxx。

  学习任务三:阅读课本P88-P91,理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差异

  1、阅读第一段,思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哪些不同?(课本上划出)

  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xxxxxxxxx的差异造成的。

  2、发达国家利用其掌握的xxxxx和从发展中国家购买来的xxxxx,制造xxxxx的工业品,并销往到世界各地,获取xxxxx,因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

  3、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上长期受xxxxxxx和xxxx的侵略剥削,大量资源被掠夺,生产品种xx,建设资金xx,生产效率xx,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有些国家还处于非常贫困的状态。

  4、阅读“南北关系“了解”南北差距“、”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5、阅读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填空:

  (1)图5-3发达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xxx发展中国家占xxx。

  (2)图5-4发展中国家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xxx,发达国家占xxxxxx。

  6、阅读图5-5,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农业生产发展差异

  7、完成活动题的填表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各国都应该遵守”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五项原则,以求得共同发展与进步。

  二、合作共建

  1、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填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所占的比例

  (2)将下列国家同它们所属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在的大洲,用直线连接起来

  (3)根据以上连线并联系”世界政治地图“可以知道,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xxxx洲、xxx洲和xxxxx洲,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xxxxx洲、xxx洲和xxxx洲,从北半球位置分析,发达国家主要位于xx半球北部,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xx半球的南部和xxxxxxxx半球。

  三、系统总结

  发与一、不同类型的国家(数量、面积、人口、政治体制)

  展发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发达国家:主要在xxxxxx半球,

  中达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xxxxx半球的南部和南半

  国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差异

  家家三、发展中国家与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差异

  发达国家差异工农业生产发展差异、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

  四、诊断评价

  1、有关世界上面积居第二位的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口也居世界第二位②地广人稀③属于发达国家④发展中国家⑤资本主义国家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④D、②③⑤

  2、下列不是我国五项原则内容的是()

  A、各国应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B、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C、和平共处,平等互利D、求同存异

  3、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

  A、南半球B、北半球C、亚洲D、非洲

  4、下列叙述中,不符合欧美发达国家状况的是()

  A、交通拥挤,人口增长快B、工农业生产发达,生产水平高

  C、市场繁荣,环境幽雅D、受教育程度高,生活质量好

  五、课后反思

  发展中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以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初中教案6

  一、导入新课:

  出示莲花图,提问:这是什么花?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花?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 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谈谈爱莲花的道理”)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小黑板,老师读一遍。

  教学目标:

  1、识记疑难字词: 颐 蕃 濯 亵 逸 鲜

  2、理解 莲花的高洁品格。 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授课

  1、朗读:请两位同学给这几个字注音,颐 蕃 濯 亵 逸 鲜

  大家齐读两遍。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篇课文的录音朗读,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

  2、译文并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理解句子的意思。(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3、检查译文:请几位同学翻译下列句子:

  a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4、理解内容:

  (1)这篇文章题目是爱莲说,莲有哪些可爱之处值得作者喜爱呢?

  讨论归纳: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莲的这些特点写在了黑板上,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花的?

  淤泥和青涟是莲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花的`茎挺直独立;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是莲花的形态;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写出莲的品质。

  (3)小结:这些描写,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作者在这短短的文字中能够如此细致的描绘莲花,难道他仅仅是喜欢莲花的外形吗?(不是,是借花喻人) 书中把莲花比喻成了什么?(君子)

  (4)举例说明:既然莲是君子的化身,那么两者有哪些相似之处?同桌互相讨论,然后找同学回答。

  濯清涟而不妖 纯真自然,不显妖媚

  中通外直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 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高洁独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5)归纳主旨: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四、布置作业:

  A(学优生): 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仿写爱莲说,以爱------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点明所托之物,所言之志。

  B:(中等生):根据课文,把莲、菊、牡丹三种花“品格”的高下排个序,并说明理由。

  C:(后三分之一学生):整理笔记;完成练习册。

  反思:

  板书:

  爱莲说

  周敦颐

  正衬 反衬

  菊 —— 莲 —— 牡丹 托物

  隐逸者 君子 富贵者 言志

初中教案7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所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有种新鲜感,再加上文章本身趣味盎然,可以说是篇很好的教学材料。因此,要尽量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老师尽量少讲、精讲,把时间和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按照:诵读感知──品读赏析──探究讨论──延伸拓展几个步骤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想像的乐趣

  【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2、让学生学会观察、联想和想像,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教学重点

  体味作者的物外之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几幅天真可爱的儿童图画,引起同学们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诵读感知

  1、教师范读(指导文言文的诵读方法)

  (设计意图:文言文诵读前的指导十分重要。教师对诵读课文应掌握的停顿、节奏、感情作了提示。这样,就能启发学生在诵读时去体会,去感悟。)

  2、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出一种轻松、愉快、自得其乐的语气来。

  3、学生自荐选读课文段落,提示听者注意字音、停顿、感情方面是否恰当,师生共同评读。

  (设计意图:尊重读者的劳动,尊重听者的建议,相互取长补短。)

  4、四小组合力译读一段,注意:读懂文章内容。想一想:你是怎样读懂的?有了什么方法?教师点拨:大家在合作解读中发现了许多方法,如:换字法、查看法、加字法等,可见文言文并不难学。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又教给他们解读文言词句的方法。)

  三、品读赏析

  1、识记文章中的精彩情节,分小组译述课文内容,师生共同点评。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老师参与到讨论评点中去,体现了教学的民主。)

  2、作者到底是怎样观察的?他又看到了什么?挑自已最欣赏的一句读出来,谈谈你在这句中“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趣在哪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感受精彩语句的妙处,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四、探究讨论(多媒体显示)

  1、文章写了哪些“物外之趣”?

  提示:观蚊之趣、观土墙花台之趣、观虫斗驱虾蟆之趣。

  2、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借助于丰富的想像和联想创造出来的)

  (设计意图:根据学习需要,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迁移的前提。)

  3、同学们刚度过自己美妙的童年,或许也有过这样的物外之趣,讲一讲,让我们分享你的快乐。

  (设计意图: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谈自己的童年趣事,体会作者的感情。)

  五、延伸拓展

  学习这篇文章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想像能使我们发现美,能让我们从中得到快乐。其实想像也可以创造美。你们见过根雕吗?(多媒体展示几幅根雕图片)这些作品都是想像的结晶,它们也使欣赏者产生丰富的联想。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每幅作品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师生共同欣赏、取名、评议)

  (设计意图:联想是创新的基础,要保持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享受生活,用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美好的生

  活。)

  六、作业

  1、背诵《童趣》。

  2、成语积累: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夏蚊成雷

  (设计意图:布置背诵,巩固课堂诵读的成果。积累文言词语是文言文教学的目的之一。让学生边学习边积累,如此日积月累,学生就能掌握大量的文言词语,进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点评】

  《童趣》一文充满奇思妙想,意趣盎然,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消除畏难情绪的好教材。可充分利用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自然之趣、生活之趣、语文之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文章内容之间的共鸣来感性地认识文言文。

  这篇课文的教学方式以诵读和自主讨论为主。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前提,通过反复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也能让学生领悟文章的内蕴和丰富的情蕴,古人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此外,语文学习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体现,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体会、理解、感悟和思考,鼓励学生敢想、善思。在自主讨论中训练思维,培养他们的联想力和创造力。

初中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空气的组成;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有大致的印象。

  能力培养: 继续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化学现象的科学描述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对空气成分的认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介绍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使学生受对待任何事物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探讨空气的组成成分。

  重点 、难点:初步掌握空气的各组成成分,了解惰性气体的特殊性质和应用。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可是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物质呢?

  在十八世纪70年代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物质。直到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的普利斯特里认识空气中有一种能供给呼吸维持生命后,人类才揭开与自己生存有着重要意义的空气的面纱。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养气)和氮气(不可维持生命)组成的结论。

  一、 瑞雪——舍勒

  英国——普利斯特里

  法国——拉瓦锡

  讨论,回答

  倾听

  设疑问创设情境。

  拉瓦锡的钟罩实验

  在燃烧匙内放入红磷,在酒精灯外焰上点燃后伸入集气瓶内,塞紧瓶塞,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和钟罩内水面的`变化情况。

  观察后描述出实验现象。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1.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

  2.为什么会出现水面上升的情况?为什么水 面上升到瓶的容积约1/5处就再上升?

  回答:2 因为红磷只和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认识钟罩实验的意义。

  空气成分示意图

  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

  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

  二氧化碳占空气体积的0.03%

  惰性气体占空气体积的0.94%

  其它气体和杂质占空气体积的0.03%

  观察、讨论,是

  不是体积分数所占较小的气体的作用较少呢?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空气污染的防治

  空气中有害物质分为:有害气体和粉尘

  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大气污染的主要防治方法:

  1.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法》。

  2.合理工业布局,改革生产工艺。

  3.工业三废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4.积极合理开发新能源。

  5.植树造林。

  学生记忆。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防治污染的能力和方法。

  四、稀有气体(惰性气体)

  特殊物理性质:通电发出有色光

  通入氖气发出红光,用于航空、航海指示灯

  通入氙气发出强光,用于飞机场照明和医学专用

  学生倾听,记忆。

  理解“霓虹灯”的原理。

  课后记:在课堂上加入一些有关空气污染和霓虹灯的有关知识,可有效提高课堂学生学习气氛。另外,在介绍认识氧气的课外知识中加入1802年德国汉学家克拉普罗特所著《第八世纪时中国人的化学知识》一书引起的世界化学界的争论,从而得出在1100多年前的“至德元年”(中国在南北朝583-586和唐朝756-758出现两个同样年号)中国人马和已经对氧气作了深入研究。

初中教案9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并说一说怎样记这个生字。

  2、教师出示在井里唱歌的小青蛙挂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只小青蛙不小心掉进了____里,他不但没有____,反而,真是一只____的青蛙。

  3、教师导入:那么,这只青蛙掉进井里为什么还这样快乐呢?真是太奇怪了!你们看,它的歌声把大象吸引来了。(出示大象的兔)

  二、朗读、讨论、突破重点

  教师导读:大象感到很奇怪,他走近枯井询问青蛙。它知道了青蛙唱歌的原因了吗?请大家朗读课文2到6自然段。

  2、指导分角色朗读。

  (1)、指名分段读,检查学生读情况。

  (2)、教师指名评议学生读的情况,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进行感情指导。

  “是谁在井里唱歌呀?”(“奇怪”“问”:读出疑问、好奇的语气)

  “是我。小青蛙!”“大象伯伯,快救我出去吧!”(读出兴奋、激动、有礼貌的语气)

  “你掉进井里,怎么不哭,还有心思唱歌呢?“(亲切地、疑惑地)

  “你真是个聪明有勇敢的小家伙!”(“真”“有聪明有勇敢”:读出称赞的语气)

  (3)、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演一演。

  (4)、集体反馈、评议,教师适当地指导、评议。

  3、讨论、交流青蛙唱歌的原因。

  (1)、小组内讨论交流:青蛙掉进井里为什么还唱歌呢?(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我唱歌是因为我相信,朋友们听到我的歌声,一定会来救我的。要是遇到一点困难就哭鼻子,多没出息呀!”

  (3)、齐读青蛙说的话。

  (4)、指导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唱歌的原因,(进行说话的训练)

  4、再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读中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总结全文,扩展详细

  1、教师导:从青蛙的身上,你们学到了什么?

  2、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勇敢克服困难的名言警句,让学生读中感悟。

  3、教师小结:是呀,小青蛙的勇敢,告诉我们,面对困难不能灰心、放弃,要主动动脑思考,想办法克服困难。

  四、布置作业

  1、把小青蛙的故事说给弟弟妹妹听。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结:快乐的小青蛙告诉我们快乐的秘诀,那就是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哭,要勇敢地面对,要用自己的用和智慧战胜它。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做一个勇敢、聪明、有出息的人。

  板书设计:

  23、快乐的.小青蛙

  不急不慌结果

  青蛙掉进枯井}勇敢、聪明———被大象救了

  唱起歌

  后记:

  我们要学习小青蛙那种遇事不急不慌,勇敢、聪明的好孩子,但是今后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和爱动脑的习惯。

  学习了这节课后,同学们都知道了遇事不急不慌,爱动脑思考问题的习惯,但是,同学们缺少了观察能力,今后注意培养和朗读的练习。

  通过分角色朗读,男女比赛,师生互读、给课件中动画配音等形式训练读,但是学生缺少了语气朗读的能力,今后注意指导。

初中教案10

  课题:教材分析: 版画是一种间接型的绘画形式,是通过制版和印刷来完成,并具有复数性的平面作品。本课主要学习凸版,用油磙、毛笔、毛刷、涂布在版的相对高、凸面上印刷完成。使学生了解的特点和表现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

  教学目的:

  ①了解版画的特点和制作过程,初步掌握制版与印刷的技法。

  ②尝试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幅。

  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重点、难点: 重点是版画的`制版工艺和特点。 难点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检查工具

  二、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在我们的大拇指上涂上少量颜色。(注意控制水分)在一张废纸上印出指印。 这个就是指纹,指纹在人的一生当中基本上不会发生变化,不同的人他的指纹相同的概率也很小,大概只有万分之一。所以这在古代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庭证据之一,用来辨别一个人的身份,但是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有更先进的方法来辨别。(DNA检测)它的准确度可达百亿分之一。

  三、作品赏析 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通过对作品的对比展示,介绍多种风格与特点的版画作品。 [西班牙]毕加索 枪 [西班牙]毕加索 戴帽子的人 [日本]栋方志功 二弟子

  四、制作过程 1、画稿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题材设计一个画稿。注意选择突出凹凸特点的题材。 2、制版 用剪刀或刻刀把造型的各部分剪下,用胶水贴在一底板上。 3、印刷 铺上纸后均匀的磨平。(中间可看看印刷的效果,如果不够再涂墨印刷,注意纸的位置不能移动) 4、完成

  五、布置作业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题材设计一幅。

  六、展示点评

初中教案1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

  感受全诗的音乐美、画面美、韵味美,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理解人之性情、纯洁爱情,提高审美情趣。

  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一)课前播放《关雎》音乐,营造氛围。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几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在青青河洲,,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二)介绍文学常识《诗经》。

  二、诵读诗,感受诗的意境

  (一)配乐美读

  1、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诗歌。要求:①读准字音;②抑扬顿挫。

  2、教师配乐范读。教师要求同学们注意这首诗的韵脚,也就是诗中押韵的字。

  3、男女生分角色读

  (二)再读,感受诗的绘画美

  1、要求学生结合注释,描绘自己感受到的诗中的画面。

  2、教师描绘其中的一个画面,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此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品读诗,感受诗的内容美

  1、诗中讲述什么内容?

  2、诗歌中的君子对女子有一种怎样的情感?

  3、诗中描绘的君子和淑女是怎样的形象?

  重庆市渝北区南华中学校际交流课教案

  死、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联系乐府《江南》理解女子美好善良的形象

  五、小结

  爱情,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可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人已不知如何去爱了,很庆幸我们还有这么一篇《关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责任的男子向自己的心上人郑重许诺婚姻的模样,庆幸还有这么一篇《关雎》让我们重拾了究竟什么样的女子才值得深爱。也难怪那么多的学者都认为“君子”即指周文王,“淑女”即指其妃太姒了,也难怪人将它推举为了歌颂“后妃之德”的典范。希望三千多年前的这一份纯洁质朴的爱情能让我们的男生学会做一个有责任、识分寸的君子,让我们的女生学会做一个勤劳善良、德才兼备的淑女。

初中教案12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元电荷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 、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5、单位:(1)、国际单位:a (2)、常用单位:ma 、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符号:

  (2)、方法: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ⅰ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ⅱ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测量时,先

  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

  于0.6a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

  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四、电路

  1、组成:

  ②用电器:定义:用电来工作的设备。

  工作时: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④导线:输送电能

  2、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

  串联并联

  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

  作用控制整个电路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

  实例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5、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

  为并联。

  ⑤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1.电流

  (l)电流的概念: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用水流和电流做类比:水在水管中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水管中就有了水流。电荷在电路中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电路中就有了电流。

  (2)电流的方向:电荷有两种,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有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介绍这个规定是在19世纪初,在物理学家刚刚开始研究电流时,并不清楚在不同的情况下究竟什么电荷在移动时做出的,而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这样的规定并不影响研究电流的有关问题,并且在酸、碱、盐的溶液中就有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因此这个规定一直沿用至今。按照这个规定,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3)电流的符号、单位及换算:电流的物理量符号I,电流国际单位安培,符号为A。常用单位有:毫安(mA)、微安(μA)。单位的换算:1A=103mA 1mA=103μA

  2.电流测量

  测量电流有专门仪表——电流表(出示几种电流表:教学电流表、学生电流表、灵敏电流表)

  电流表

  (1)测量电流大小的仪表。

  (2)常用的电流表是安培表(注意讲解一下安培表在电路中的符号)

  观察教学电流表(出示挂图、并展示实物),观察学生电流表(重点)。通过观察桌上的学生电流表,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①你怎样知道它是一只电流表?②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③它有几个接线柱?怎样使用接线柱?④当使用标有“—”“3”两接线柱时,量程是多大?分度值是多大?⑤当使用标有“—”“0.6”两接线柱时,量程是多大?分度值是多大?

  (3)电流表的示数

  ②使用前,先要观察:确认是电流表;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②读数时,应由量程确认分度值后,再从指针位置读出结果。

  3.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1)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2)必须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进入,从“—”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说明后果)不能预先估计被测电流大小时,要先用大量程进行试触。

  (4)绝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连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4.测量串、并联电路的电流

  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

  五、巩固练习:

  画出灯泡L1和L2并联,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电流表测通过灯L2的电流强度的电路图。

初中教案13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能口译全文。

  2、分析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3、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老虎的心理、动作描写来分析老虎认识驴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常会遇到一些成语,他们中有不少就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成语“黔律计穷”就是一例,他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提到寓言,我们应该比较熟悉了,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寓言的特点?(语言是一种文学体材,它往往用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来阐明深刻的道理。)

  二、 介绍作家作品

  三、 整体感知课文

  1、点名学生试读

  2、正音

  黔(qián) 好事者(hào) 窥(kuī) 慭慭然(yìn) 骇(hài) 遁(dùn) 噬(shì) 搏(bó) 狎(xiá) 跳踉(liáng) 口阚(hǎn)

  3、全班齐读

  四、 疏通字词

  1、置疑

  2、字词训练

  五、 朗读课文并复述大意

  六、 课文分析

  1、课文对驴进行了那些描写?

  2、是分析驴的形象特点?

  3、课文对虎进行了那些描写?

  4、由这些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可看出老虎认识驴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表现了老虎怎样的性格?食驴的动作有表现了老虎怎样的性格?

  5、 理解本文的寓意

初中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储备点:

  (1)积累重要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积累语言,揣摩语言

  2.能力培养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味鉴赏语言的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4)夹叙夹议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1)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设备

  2.音像资料:歌曲《致爱丽丝》《常回家看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环节:

  1.朗读课文,自己查字典,解决字的读音,找出课下注释中没有,自己又不理解的字词,整理在笔记本上,小组同学之间交流字词整理情况。

  2.朗读课文,感受亲情的和暖。用一句话说说你读这篇文章的感受。

  二、文本研讨环节:

  课堂导入:

  记得周国平说过,家,是一只船,是避风的港湾,是游子心中永远的岸。家庭中,正因为有了父母坚强的臂湾,有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嘘寒问暖,我们才感受到无尽的温情与和暖。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再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天,去共享亲情的无限。

  (一)初读入情整体感悟

  1、配乐朗读。

  阅读提示:(1)播放乐曲《致爱丽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家庭的亲和力。

  (2)思考:课文向我们讲了何事?何人?何景?(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2、反馈、点评、小结:(1)我们一家三代四口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师生明确:“和美”的家庭。

  (二)研读入境合作研讨

  (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讨论)

  1、展示题目:

  (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什么?(小组口头表达)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假如是父亲或母亲,当尊老爱幼不能两全时,你会怎么做?(班上书面交流)

  2、研读要求:

  (1)小组内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

  (2)小组观点一致: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

  3、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4、反馈、小结。师生明确:

  (1)中年人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一肩挑两头,上要赡养父母,下要抚育子女,责任重大。

  (2)“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爱幼的亲情链条缀接而成的。

  (3)家和万事兴

  (三)美读入理品味意境

  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找出文中佳句,赏析本文语言特色。

  1、提示:(1)你喜欢文章哪几个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2)师生明确: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3)集体朗读,注意读出初春的生机和散步的情趣。

  2、提示:(1)从你更喜欢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2)自由朗读品味

  (3)学生简谈文中写景的作用。(点明散步的原因及走小路的原因,也是对生命的礼赞,同时渲染一种和谐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四)赏读入心学习技巧

  (我们品味了本文生机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们来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有些句子虽然不是写景,但我喜欢)

  1、展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请学生猜老师喜欢的原因?

  2、反馈: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3、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请画出来(每组看两段,找到一句即可举手)

  4、深情赏读:领读辅之以跟读,评价。

  5、师生一齐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师生明确:以小见大,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读)

初中教案15

  【教学目标】

  (1)知道磁场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

  (2)理解磁感线的特征并能做简单辨析,学会应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

  (3)知道电流的磁场;学会应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磁场的方向。

  (4)知道几种常见的电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情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电流的磁场和形象描述磁场的方法——磁感线。

  教学难点:用磁感线描述电流的磁场,以及判断电流磁场的方向。

  【教学资源】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小磁针、磁感线空间演示器,螺线管,线圈、铁粉、磁浮陀螺手机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播放视频:极光

  师:极光是一种罕见的天文现象,绚丽多彩,非常美丽,那大家知道极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生:地球周围有磁场

  师:初中我们就学过磁场的有关知识,除了地球周围有磁场,哪里还有磁场呢?

  生:磁铁周围

  二、磁场——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

  师: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你怎样检验呢?

  演示实验:条形磁铁使小磁针发生偏转。

  引导:为什么会偏转?说明小磁针在磁场中受到了磁场的力的作用。说明磁场是真是存在的一种物质。

  师:除了地球和磁体周围,还有没有哪里存在磁场?

  生:电流周围

  下面我们来再现一下奥斯特实验

  演示实验:电流是小磁针发生偏转——奥斯特实验(手机投影实验过程)

  师: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怎样形象的描述磁场呢?

  生:磁感线

  三、磁感线

  师:磁体周围的磁场是怎样分布的呢?怎样显示出来?

  引导:我们可以类比电场,电荷周围的电场分布是怎样显示出来的呢?

  生:在蓖麻油中放入头发屑

  师:由于轻小物体在电场中受力,会按一定的方向排列,就可以显示出电场的分布情况。把这样的形状做理想处理,就抽象出了电场线。那么磁场呢?

  生:放入小磁针或者铁屑

  演示实验:用磁感线空间演示器演示条形磁铁和马蹄形磁铁的磁场分布

  师:小磁针在磁场中被磁化,他们N、S极因相吸而首尾相连,按一定的方向排列,显示出磁场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来,非常对称,非常美。把这样的分布情况抽象出来,就得到了磁感线。

  多媒体演示:条形磁铁的磁感线、马蹄形磁铁的磁感线

  师:磁场是有强弱和方向的,我们规定: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就是磁场的方向。

  师:大家对比电场线,4同学一组来讨论一下磁感线的特征。

  分组讨论:磁感线的特征

  总结:

  (1)假想的曲线

  (2)磁体的外部由N极指向S极,内部由S极指向N极,是闭合的曲线

  (3)任意两条磁感线不相交

  (4)磁感线的切向方向表示磁场的方向,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自主活动1:

  请大家根据磁感线的特征画出同名磁极和异名磁极的磁感线

  师:上述是磁体的磁感线,那么电流周围的'磁场是怎样分布的?磁感线又是怎样的形状呢?

  四、电流周围的磁场

  师:显示电流磁场的形状,要在电流周围放很多小磁针,地方有限,我们用铁粉来代替。每一粒铁粉就相当于一个小磁针,效果是一样的。

  1、演示实验: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情况(手机投影)

  引导观察: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是一圈一圈的同心圆,磁场方向是怎样的呢?放入小磁针

  师: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之间又怎样的关系呢?法国的物理学家安培巧妙的用右手解决了这个问题。

  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师:(介绍物理学史:安培定则的由来)所以右手螺旋定则又称为安培定则。

  师:将直线电流换个角度看怎样表示在纸面上呢?比如俯视看?正视看?所以要在纸面上表示磁场和电流的方向。

  2、磁场电流的表示方法:

  师:(结合PPT)边讲解边示范

  3、演示实验: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

  师: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是怎样分布的呢?我们用铁粉来显示。磁场分布和条形磁铁非常类似,所以我们把通电螺线管等效为条形磁铁。

  引导:条形磁铁的磁感线我们已经知道了,所以我们只要判断出条形磁铁的N极和S极就可以知道磁感线的分布了。如何利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N极呢?

  动画演示:

  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一致,则大拇指指向通电螺线管的N极。

  4、自主活动2

  (1)、标出下图中的N、S极或者电流方向

  (2)、在下图中标出电流方向或磁场方向 (3)、在下图中标出小磁针N极的指向

  (教师手机投影学生活动结果)

  4、大家谈:通电圆环周围的磁场是怎样分布的?磁感线又该是怎样的形状呢?

  师:我们研究了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研究了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通电圆环周围的磁场又是怎样分布的呢?你能否结合右手螺旋定则来猜一猜呢?

  生:分组讨论

  引导:通电圆环可以看做只有一圈的通电螺线管,右手螺旋定则怎样用呢?

  师:请几组同学选派代表回答

  播放视频:通电线环的磁场分布

  五、小实验:磁浮陀螺

  师:给大家看一个有趣的小实验,由于陀螺是悬浮起来的,阻力很小,所以陀螺的转动可以持续很久。你知道陀螺是怎样浮起来的吗?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陀螺上的A和支架上的B都是永磁体,且都是同名磁极,由于排斥,可使陀螺悬浮起来。

  师: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磁悬浮列车

  视频播放:磁悬浮也是靠磁体间的相互作用使列车悬浮起来,所以阻力很小,而且磁悬浮列车的动力也与磁场有关,下节课再介绍

  六、小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

【初中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的教案01-07

初中教案05-27

初中惯性教案08-29

初中安全教案08-23

初中感恩教案11-19

初中足球教案11-23

初中教案:感恩01-02

初中整式教案02-25

初中数学 教案02-24

英语初中教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