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氓》教案 推荐度:
- 中学开学第一课语文的教案 推荐度:
- 小学语文教案 推荐度:
- 语文上册教案 推荐度:
-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语文教案常用(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文章结构、谋篇布局上的特点。
2、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议论、抒情的写法。
3、体味作者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文中提到几位欧洲著名的大文豪的详细介绍。
2、编列表格,概括地填写课文中描写的四位作家的肖像、语言、行动、性格特点等内容。
3、指导讨论,体会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用词的准确。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活动设计:
1、学生自读课文,编列人物一览表。
2、教师设计问题,组织讨论,完成学习“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介绍欧洲文坛大文豪福楼拜着手引入介绍莫泊桑,从而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释题,引入阅读
这是一篇描写人物的文章,课题既交代了地点——福楼拜家,又交代了时间——星期天。但事件是什么呢?人物有哪些?让人思考,引人入胜。
三、初读课文,弄清学习目的
1、速读课文,辨析下列字词:
不约而同:(成语)没有经过商量和约定,彼此的行动、言论却完全一致。近义词:不谋而合。
“不约而同”与“不谋而合”两者结构相同,意义相近。区别在于:适用对象不同。“不谋而合”的“合”多指计划、理解相同,不能指不同人的相同行动。“不约而同”的“同”多指不同人的行动相同,也可形容心理活动。
“琐事”中“琐”偏旁“王”,不能写作“钅”或“口”。名词,指细小零碎的事情。
“忘乎所以”又作“忘其所以”,成语,指得意忘形到了极点。
“义愤填膺”中“膺”读作“yīng”,成语,指对坏人坏事的愤恨充满心胸。
轮廓魅力滑稽荒谬钦佩白皙
2、分析课文结构。
①第2段交代的时间是哪一天?这一段叙述中可以读出哪些要点?
②来拜访的客人中,有名有姓的写了哪几位?这几位是不是一起到的?
③文章写得最多的是什么?
讨论后并明确:
①时间为星期天,一点到七点,这一段表明福楼拜朋友之多,交往之密,在欧洲文坛地位之高。
②在拜访的客人中,有名有姓地写了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这几位不是一起到的,可以从文中找出“第一个来到的`”、“过了一会儿”、“接着来的”和“最后”来说明这一点。小结并点示: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叙述和描写了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情况。文章开头抓住福楼拜住所的陈设,表明他生活简朴、创新的勤奋,然后用“第一个到来的”“过了一会儿”“接着来的”把几位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大作家依次推到读者面前,从而使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③本文对人物写得最多的是人物各自的肖像、语言、行动、神态的描写,表现出人物各自的性格。
四、研读赏析
1、讨论分析,突破本课学习重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①分组讨论,填表。
将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围绕课后练习一进行讨论、分析,并将明确结论填入表中。每组指定一人发言,发言重点:第一组—福楼拜,第二组—屠格涅夫,第三组—都德,第四组—左拉。
明确:福楼拜:热情好客,豪放睿智
屠格涅夫:博学多识,沉稳持重
都德:幽默健谈,活泼开朗
左拉:沉默寡言,聪慧坚毅
人物各自的肖像、语言、行动描写答案略,各自所表现出来的性格见上面小结。
②比较,在对人物进行外貌、语言、行动三方面描写时,四个人物又各侧重写哪方面?
明确:写福楼拜时,侧重其语言、行动描写;写屠格涅夫时,侧重其语言描写;对都德,侧重写他的外貌和语言;对左拉,则侧重于写他的外貌。
③讨论,为什么要各有侧重,并举例说明。
明确:是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需要。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时,人物的哪一方面最富有特点,就侧重写哪一方面,同时这样写能避免重复累赘,使行文更活,内容更集中,人物特点更突出。如动作描写,福楼拜最突出,着墨多,拥抱屠格涅夫,充满激情说话,在客人面前周旋等,突出他热情大方的性格特点。
④作者是怎样突出福楼拜这个中心人物的?
明确:采用了正衬和直接表现相结合的方法来突出这个中心人物。以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这些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的人作为福楼拜的衬托,突出福楼拜,同时,对福楼拜进行直接描写,集中写他的语言、神情、动作,表现他的活跃、情感丰富、思想深邃、话语深刻的特点,显示出他的才气,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他的崇敬之情。
⑤作者在描写中常插入抒情议论,找出来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例如写左拉“他的头……虽然不漂亮,但表现出他的智慧和坚强性格”“黑色的眼睛……十分尖锐,透着探求的目光”,这些描写不是纯客观地描写,而是用议论在发表自己的主观感受。这样在描写中插入了议论,既能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得更加鲜明又隐含了作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总结、扩展
我们看到他们的性格迥然不同,但是却个性鲜明,这些得益于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还有几个议论的语句对咱们分析任务形象帮助特别大,些语句更使读者加深了对人物的认识,形象跃然纸上。句子虽不多但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请同学门试着总结一下默泊桑是怎样将人物刻画得如此生动?或者说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1细观察,抓特点
2插入议论,抒情
莫泊桑下笔如有神、刻画人物栩栩如生,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读后,可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行人物描写。
六、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写法,写出三位同学(或好友)的不同个性特点。
要求:
1、从外貌(肖像)、语言、行动三方面来写。
2、不少于300字。
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今天,它依然以它磅礴的气势和滚滚的黄河水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我们今天接着学习黄河的主人,同学们,还记得黄河的主人是谁吗?为什么说他是黄河的主人呢?
二、出示课件:滚滚的黄河。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你看到了什么?跟你想象中黄河的景象一样吗?
2、我看到了--------------------------的黄河。
3、师:这就是万马奔腾的黄河,这就是浊浪排空的黄河,这就是令人胆战心惊的黄河,同学们,你能把这种气势读出来吗?
4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二到五自然段。
1课件出示:这就是黄河中的羊皮筏子。
2、师问:这本来是一个普通的句子,可句末为什么要加感叹号呢?
有什么地方值得惊叹的呢?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自由讨论。
师指导:羊皮筏子在哪漂流?
“那么小,那么轻”应该怎么读?
“好象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你感受到了什么,能够读出这种凶险吗?
第三节中,那么小的的羊皮筏子上还有人呢!你此时又有什么感受呢?(害怕、惊讶)
指“啊!那上面还有人呢------------------------”,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危险,那这几个数字怎么读呢?谁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师过渡:更令人担心的是筏子上除了人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风险更大了,谁来读一读,读出这种提心吊胆。
4、再出示: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不平凡的羊皮筏子吧!
5、朗读课文二至五节,感受一下黄河的凶险与羊皮筏子的又小又轻。
五、学习课文六至八节。
过渡:同学们,作者在描写凶险的黄河与羊皮筏子时,还说了一句: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为什么艄公跟个值得敬仰和赞颂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六到八节。化出描写乘客和艄公的语句,并在自己欣赏的'语句旁写写自己的感受。
1、提生回答描写乘客的句子。
师提问:什么叫“谈笑风生”,从这一节中的哪写地方看出他们在谈笑风生?
2、拓展练习。
筏子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可能谈些什么?讨论些什么呢?填写句子。
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有的----------------------------,有的-------------------------还有的----------------------------------。
3、同学们,如果你现在就站在滚滚的黄河上,你敢乘坐那又小又轻的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吗?
提生回答。并问为什么。
过渡:是啊,筏子上的艄公之所以谈笑风生,不仅是他们的大胆和勇气,更是因为他们信任艄公。
4、就在艄公谈笑风生时,艄公在干什么呢?
提生读有关语句,读了此句,你认为艄公怎样?
六、学习颁奖词。
作者写了一段赞美词来赞美艄公,请同学们读课文最后一节,你觉得这样的赞美辞符合艄公吗?
提生回答。
知道朗读,出示课件。
七、拓展延伸。
同学们,我们对艄公的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诗行来赞美他吧。
黄河上的艄公,我敬仰你-----------------------------------------。
黄河上的艄公,------------------------------------你真了不起。
黄河上的艄公,我真想-----------------------------------------------。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
教学设想
一、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
二、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三、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四、教学时数: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金銮(luán)殿 蟠(páan)龙 鎏(liú)金 玉玺(xǐ) 妃嫔(Pín) 湛(zhàn)蓝
上谕(yù) 傀儡(kuǐ lěi) 翊(yì)坤宫 修缮(shàn) 击罄(qìng) 诏(zhào)书
2.解释加点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
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
3. 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
(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讨论后明确:
写太和殿: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及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
四、总结,完成课堂练习: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明确: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文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观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课文2、21段以及4、11段在文章主体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明确:2、21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这两段之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建筑的分写,这样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4.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写。11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5.至此,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6.课堂练习:
(1)在( )内填字来完成短语,并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
①规模(宏)大 ②庄严肃(穆) ③大肆挥(霍)④重重殿宇 ⑤举世(闻)名 ⑥(焕)发光彩 ⑦烟雾(缭)绕 ⑧腐朽昏(庸) ⑨龙凤(呈)祥 ⑩池馆水(榭)
名词短语④⑩ 动词短语③⑤⑥
形容词短语②⑧ 主谓短语①⑦⑨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故宫就是古时候所说的紫禁城。太和殿就是金蛮殿。东西六宫的养心殿则是清朝二百年间封建帝王统治活动中心。(√)
②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层层殿宇,重重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
③课文之所以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是因为这两座宫殿规模最大,装饰最绚丽,能集中体现故宫建筑群的艺术风格。(×)
④《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三篇说明文都是按照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说明事物特点的。(×)
3)课后完成“揣摩·运用”四的练习。
板书设计:
总:位置 、整体布局、总体特点
故宫博物院 分:具体说明故宫主要建筑的布局及特点
总: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点
教学后记:学生对故宫的博大雄伟有较好的理解,但对本文使用的空间顺序理解得还不是那么透彻。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积累词语,掌握“幽暗、惬意、包罗、参差不齐”等词语的音、形、义,并学会运用。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变化,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培养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
领略国画的内在美,提高艺术修养,初步形成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用简洁概括的语言复述课文,理清思路。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
研读有关国画常识的语句,体会画竹的内涵。
课时:1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查阅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竹影》的作者是,他是我国xxxx和,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原名,共有文学、美术、音乐等著作一百多种。长于漫画与散文,漫画有《》,散文作品有《》、《》、《》、《》等。
初读课文,为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惬意()蘸()水门汀()口头禅()
徘徊()撇()参差不齐()幽暗()
丰硕()朱砂()
借助工具书,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三个词语造句。
释义:
惬意:幽暗:
疏密:包罗:
参差不齐:口头禅:
造句:
1、搜集鉴赏绘画作品,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
2、再读课文,将预习中的问题记录下来。
遇到的疑难问题:
初读课文的感受:
[课堂学习]:
导入:童年是美好的、快乐的。我这儿有一首诗:“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现在啊/童年却是一枚小小的铃铛/不管春与夏、秋与冬/永在我记忆深处/放声歌唱……是啊,人们回忆往事,总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今天我们学习丰子恺的《竹影》,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一、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师生共同纠错,解决预习中出现的问题。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看谁说得棒)
1、学生听课文录音,边听边在文中找出你认为能体现小伙伴们充满童趣天真烂漫的句子。
2、学生朗读全文,然后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情节。
3、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4、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课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三、探究体验:
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天真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于是,他们开始本能的画画,这一切,被一位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爸爸看到了。他从孩子的游戏引入艺术的教育,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
思考爸爸是怎样一个人?谈谈你对爸爸教育方法的看法。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一些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等游戏,结合画竹影的文意,你认为游戏和艺术有什么关系?
学生小声朗读5、6自然段,回答问题: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是什么
投影出示句子:“中国画像符号,西洋画像照相。”指导理解。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能准确归纳课文内容,揣测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
感知课文的语言风格,并能体会朴素真挚的语言之美。
3、情感目标:体验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爱,领悟生长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验父爱,感悟生长。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诗人汪静之有一首诗写得很美,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其中的几句:……生命是一树繁花,时间是一根铁鞭,一朵一朵的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诗人关于生命的比喻,真的很美妙,“生命如花,多么绚丽与多情啊!可是在作家林海音的儿时的记忆里,父亲的花儿却落了。____(板书课题)
二、同学结合注解了解作者,老师简介<城南旧事>
三、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方式:指名注音,指名听写正音正形后齐读)
注音:衣襟鸡毛掸子玉簪花骊歌花圃抽屉雇车咻咻哭号
听写:肿胀狼狈栅栏包袱廊檐徘徊
四、同学跳跃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
1、请用自身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指名回答)
2、你知道作者用什么作为线索把文章中的故事串联起来吗?请谈谈自身的看法。
A花(结合同学的发言可让同学勾画提到花的语段,感知其线索作用)
B毕业典礼
五、结合“毕业典礼这条线索,让同学按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毕业典礼后,把全文整理为三个局部(指名回答)。---------理清课文脉络。
六、朗读课文第一至十二自然段。研讨下列问题:
1、这一局部写了些什么?试归纳。
2、爸爸为什么不能参与我的毕业典礼?父亲的病情繁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你能从后文中找出一些与之相照应的句子吗?
提醒同学注意揣测下列语言的含义:
A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
B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又转过脸去叮嘱我
3、这一段中除了对父亲进行动作描写以外,主要采用的是语言描写,这一段中的父亲的几句话和后文故事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大家看着课后练习一,各小组进行讨论,把与之相照应的几件事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各小组组内交流,推荐代表发言。老师摘录精彩发言板书。
我和父亲的故事:
A爸爸鼓励我独自参与毕业典礼
B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C爸爸逼我去上学,并给我送来棉衣。
D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恬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作者在毕业典礼上回忆起自身与父亲之间的故事,这些故事主要有哪几件?同学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老师出示板书。
我和父亲的故事:
A爸爸鼓励我独自参与毕业典礼
B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C爸爸逼我去上学,并给我送来棉衣。
D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恬静
二、作者叙述这几件事,你最喜欢的词、句或段有哪些?请推荐给大家。
三、爱的体验与表达:
1、看了作者与父亲的.故事,老师领悟到了父亲的深深的父爱,这爱的成分之一,在老师眼中,是一份严格的要求(板书),老师是从父亲逼着我去上学这个故事中看出的。你知道父亲的爱中还有哪些成分吗?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摘要板书)
A殷切的希望B严格的要求C温暖的关怀D热忱的鼓励……
2、看了同学们所归纳的爱的成分,老师有一个强烈的感觉,那就是:父爱如山,我领略了它的沉稳与厚重。你也能用比喻的方式说说你的感觉吗?(训练语言表达)
(父爱如大海,阳光、月光、春风、春雨……)
四、英子在风里、在雨里、在爱的港湾里漂流,在一次次的
磨练中渐渐长大,你能找出英子生长的足迹吗(板书;生长的足迹)?(结合课后练习二)同学分小组讨论并推荐代表发言,摘要板书。
A六年后我的当上同学代表B再也没有迟到C能做许多事D生长为一个小小的大人
有勇气、有智慧、有经验、懂事
五、跳跃阅读全文,你知道课题的含义和其作用吗?小组讨论并发言。
第三课时
一、生命如花,纵使多情而美丽,但有一天,它会无奈地凋谢,殒落枝头,但一个飘香的灵魂却可以逾越时间与空间,在另一个心灵继续散发为阵阵幽香,在爱的缅怀中得到永生,永远绽放在另一个心灵之中。让同学在钢琴曲<爱的纪念>中自由朗读精美片断。
二、同学在学习和朗读之中,体会到了本文的语言风格了吗?同学自由发言后,引导同学认识朴素真挚的语言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比较阅读:给同学朗读同是表示父爱的另一篇文章--------<父亲的爱>(美国作家艾尔玛。邦贝克所著),让同学比较二者的异同,再一次认识不同风格的父爱。
三、说说自身和父亲之间的故事。
1、故事要求:注意表示充溢爱意的语言、表情、动作。你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笞下生长,叙述好自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2、各小组分别讲述,并推荐代表发言。
四、整理自身的故事,完成课后练笔。参考题目:
A生长是首歌
B阅读父亲
C父爱的光辉
D我不想(渴望)长大
教后小结:课堂教学环节清晰,问题的设置密度与深度适宜,且有一定的创意,在启发同学鼓励同学方面做得较好,教学语言较美,营造了较好的语言学习的环境,同学的主体性发挥很好,在发言中有许多闪光之处,其中徐俊文同学所说“父亲的花儿落了,但结出了甜美的果实,和关于父爱的比喻,说得非常精彩。同学叙述自身与父亲之间的故事,许多同学讲得非常动情,对写作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缺乏之处:在进入““生长的足迹这一教学环节时,没有和时抓住徐俊文同学所说“父亲的花儿落了,但结出了甜美的果实而顺势进入,说明在教学机智方面还要留心学习。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并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通过朗读词语、背儿歌,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积累。
3、练习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在学习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并体会发现的快乐。
2、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
3、练习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积累。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进入第二关“日积月累”
1、词语关:
课件出示:
娃娃 胳膊 光盘 名片 旅游团
山峰 巨石 枫树 菊花 风景区
翠鸟 甲鱼 高粱 橘子 降落伞
勤劳 观察 认识 尤其 奇形怪状
⑴ 学生自由读词语。
⑵ 读给伙伴听,互相正音。
⑶ 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找相应词语,当小老师领读。
⑷ 齐读。
2、儿歌关:
⑴ 创设情境导入:现在已经是秋天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田野、果园。
⑵ 课件展示:秋天田野、果园风光。
⑶ 学生谈感受。
⑷ 带着美好的感受自读儿歌。
⑸ 读给小伙伴听,互相正音。
⑹ 指名读,小组竞赛读。
⑺ 教师指图画引读。
⑻ 试着背诵。
⑼ 检查背诵情况。
二、第三关:“展示台”
1、激发兴趣:同学们一定收集了许多赞美秋天的作品。这节课就来展示一下吧!比一比谁的收获最大。
⑴ 在小组内,学生拿出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
⑵ 评议谁的作品好。
⑶ 选出小组优秀作品全班展示。
2、评选收获之星。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3、会认本课的生字“憧、憬、泼、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产生共鸣。
教具准备
提前收集学生假期的生活照。
导学过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自读课文,独立识记生字,理解“率真、憧憬、无拘无束”等词语。
2、熟读课文,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齐读课题,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自由说。
3、小结:“假期”的确是令人向往的,我们的许多梦想都要在那 个时候实现。因此,“假期”也总是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让 我们走进课文,重温假期的快乐吧。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出示生字词,认读、识记。
3、联系上下文,理解“憧憬、无拘无束、率真”等词语。
三、范读课文,练习朗读。
1、范读课文,示范语气与停顿。(如果学生能力较强,可采取评读的办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边读边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暑假生活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注意融入自己的情感,努力读出韵味。
四、结合实际,体会情感。
1、学生自由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第一节:结束学校生活,开始了暑假生活。
第二至四节:暑假生活的快乐情景。
第五节:孩子们自由成长的愉快心情。
2、说说自己在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快乐。
引导学生结合诗歌中的具体语句来谈体会,如 “做一回阳光的儿女”“重拾书本外的童年”等都表现出自己在活动中的愉快、兴奋、无忧无虑的情感。
3、结合自己的.暑假生活,说说孩子们还会有哪些活动。可尝试仿照第四节的句式来说一说。
4、有感情朗读全诗,抒发自己的情感与体会。
(可采取个人读、同桌互读、小组里读、班内展示读等形式反复练读)
五、总结全文。
1、为什么假期会带给我们如此的快乐?(避免对学校生活形成负面影响)
2、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享受我们的童年生活?
3、总结:拥有假期,拥有自由。在快乐的假期里,我们更好地亲近大自
然,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童年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回忆。希望我们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自由地成长。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自己的快乐假期。(选做)
3、搜集并阅读其它描写童年生活的诗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0-15
语文《咏柳》教案11-09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教案(精选)11-18
语文教案[精选]09-19
(经典)语文教案09-13
语文教案(精选)09-11
【经典】语文教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