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氓》教案 推荐度:
- 中学开学第一课语文的教案 推荐度:
- 小学语文教案 推荐度:
- 语文上册教案 推荐度:
-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语文教案【集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领略威尼斯的绮丽风光和文化艺术,体会文章对中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的歌颂。
2、学习本文以作者漫游路线为经,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纬,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描写景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领略文章绚丽多彩之美。
2、掌握文章比喻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PPT课件中关于威尼斯风光的部分,并介绍:
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水城,是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串明珠,是许多人最想去旅游的目的地之一。今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那座著名的水城去游览一下,感受它那浑然天成的美。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集体朗读后文,之后思考:威尼斯给你怎样的一个印象?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第一部分(1—3),概括介绍威尼斯的面貌和历史。
第二部分(4—6),介绍威尼斯是一个“奇特的城市”,展现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第三部分(7),赞颂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四、精读第4段:
第4段写威尼斯是一个水城,作者是怎样写的?试简要分析。
明确:
第1句是中心句,运用“不是……而是……”的`对比并列句式,强调“开门见水。”
第2句是采用比较法,突出威尼斯“独特的瑰丽的形象”。
第3—9句是具体说明独特在何处,瑰丽在何处。第3句突出了大运河中的繁忙景象。第4、5句写观赏两岸风光和建筑艺术。第6句是介绍威尼斯运河上的桥梁,突出介绍威尼斯最美的桥——大理石建成的“李亚度桥”。第7—9句介绍水上交通工具,重点突出介绍“公朵拉”小游船。由此可见,威尼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来自网!
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交通工具,“瑰丽”之处在于泛舟,大运河欣赏到的古典建筑艺术和两岸风光,表现了“水都之美”。
五、品味语言:
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请你摘抄这些比喻句,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本文文章绚丽多彩,多用比喻。
1、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个蓝色的世界。作者把威尼斯比作“蓝色的盆景”,而威尼斯的建筑则是“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的一簇簇村落。这个新鲜贴切的比喻,不仅紧扣了题目,描绘出威尼斯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且有着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瑰丽美妙起来,使游客产生了急欲去观赏个究竟的冲动。
2、11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由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这里运用了两个生动贴切的比喻。前一个比喻写水都的白天之美,后一个比喻写水都的夜晚之美。这两个比喻的共同特点是“闪闪发光”,给人光彩夺目、如诗如画的感觉。灯光、明月、碧水、大海、珍珠、瑰宝……这是多么绚烂的世界,迷人的“人间奇景”啊。
3、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这段文字是圣马可广场的秋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营造了一种和谐、幸福的气氛,给人陶醉的感觉。文中三个比喻也恰如其分,特别是“画卷”,这一比喻带有综合美,富有诗情画意。
六、探究:
课文题目特别吸引人,不说“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说“蓝蓝的威尼斯”,你认为好在哪里?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写出了作者俯视威尼斯的总体印象。蓝色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环境特征,而且它是和平、宁静、友谊的象征。如果将题目改成“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就显得太一般化,没有一点新鲜感;如果改为“奇特的威尼斯”又不能突出威尼斯的特征,“奇特”在哪里,显示不出来,与文章的内容也不甚吻合。
七、小结:
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赞颂了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激发阅读原著《爱的教育》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深情地):同学们一定很熟悉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随即响起歌曲那清澈的童声)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同学们,母亲,是给我们最温暖呵护的人,母亲,一个最温暖的名字。可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位小朋友,他,却失去了自己亲爱的母亲,他就是——卡罗纳
(板书课题——23*卡罗纳——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
2.想想、说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会是怎样的?
生1:卡罗纳应该会很悲伤。
生2:也许他把眼睛哭肿了。
生3:我读了课文,知道卡罗纳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座位上,打不起精神听课;在座位上不时哭泣着。
师: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受了巨大的不幸,他来到了学校上课,等待他的是什么呢?老师和同学们是怎样对待他的呢?
[评析]熟悉的歌曲和教师深情的话语,创设出情意浓浓的教学情景,扣击学生的心弦,为本课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想想说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怎样的,让学生借助想象或凭借预习获得的初步印象,与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爱”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带给自己怎样的感受?可以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表达。
2.生畅谈感受:
生1:善良的老师,善良的同学,善良的同学的妈妈,他们用爱心鼓励和关爱卡罗纳
生2:我感受到的是真诚,人们真诚地理解别人遭遇的痛苦,真诚地安慰卡罗纳。
生3:我想说,卡罗纳是不幸的,他失去了亲爱的母亲,但是他又是幸运的,他有爱他的老师和同学,以及周围的人。
生4:课文写得真感人,我被感动了。
……
师:课文中强烈的爱感动了同学们,同学们也很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评析]初读阶段,意在训练和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的能力。读完一篇文章,能基本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和大致内容,体现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的习得。
三、深入阅读——理解“爱”
1.生默读课文,思考: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么做的?用笔画下来。
2.学生交流:
师(出示句式,帮助表达)当卡罗纳……谁怎么做?
生1:当卡罗纳要来上学的前一天,细心的老师提前嘱咐孩子们不要开玩笑,要热情地对待卡罗纳。
(师相机示范朗读老师说的话)(语速稍慢,语气低沉)“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到了巨大的不幸。”(郑重、严肃地)“他明天要来上课,孩子们,你们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
生2:当面容灰白,非常伤心的卡罗纳走进学校时,“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生3:当卡罗纳回忆起以前和母亲在一起的美好情景,放声大哭时,老师把他拉到自己的胸前,安慰他、鼓励他。
生4:当卡罗纳看到书中的母子插图号啕大哭时,老师暗示大家暂时别管他,同桌的“我”也伸出了热情的手,低声地劝慰他。
生5:放学时,当“我”跑过去扑进母亲的怀抱时,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
生6:当“我”发现卡罗纳目光里充满无法形容的悲哀时,我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3.感情朗读:
师读卡罗纳表现的句子,生读大家怎么做的句子。
[评析]留足时间,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提供表达语言的句式参考,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规范语言,也降低交流感受、口语表达的难度,给予学生大胆发表见解的信心。
四、品析、想象——领悟“爱”
1.再次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朗读,看看哪些词句触动了你的心,让你为之一动,为什么?在书上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播放一段轻音乐)
(师巡视,发现部分学生面露难色)
师:同学们可以注意文中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看看哪一处描写,哪个词,那个句子特别好,为什么?(学生继续读文,圈圈写写)
2.学生交流想法:
师:请同学们来交流自己的想法。
生:老师,哪个词你认为用得很好呢?(师一愣)
师:我认为“屏息凝神”这个词用得很好,可怜的卡罗纳来到学校,同学们屏息凝神地望着他,从“屏息凝神”这个词可以看出同学们不敢有任何多余的表情,生怕任何不恰当的表情触动了卡罗纳的心,只是用和他一样悲伤的眼神看着他。同学们对卡罗纳那深切的爱便在这凝视的目光中深含着了。
你们也像老师这样来说说。
生1:我找的是“暗示”:当卡罗纳看到书上的母子插图号啕大哭的时候,老师暗示大家暂时别管他。“暗示”这个词表达出老师对学生,对卡罗纳的关爱。老师会怎样暗示大家呢?肯定不是用言语提醒大家。(为什么呢?)因为用言语来提醒大家,卡罗纳也就知道了,所以老师的暗示可能是一个眼神。
师:是的,老师把对卡罗纳真切的关心淡化在一个看似不经意的眼神里了。老师时时记着不要伤害到卡罗纳,真是用心良苦。
生2:我认为“目不转睛”这个词用得很好,当“我”扑进母亲的怀抱时,母亲把我推开了,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读到“目不转睛”这个词的时候,我被作者的母亲感动了,一个并不是经常与卡罗纳接触的人,一个同学的家长,对卡罗纳也是如此同情和关心。人们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卡罗纳,大家都是关心他的。
(班级响起掌声)
[评析]对词的敏感是一种阅读素质。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触动心灵的`词语,做批注,谈感受,旨在培养学生对词的敏感,深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五、爱的延伸:
1.师:爱,不需要豪言壮语,爱,不需要惊天动地。爱,是一句真诚的话;爱,是一个轻轻的接触;爱,是一个深情的眼神;文中的老师,同学,家长,用自己的真诚理解、安慰、关爱遭遇不幸的卡罗纳。是的,就是这朴素的爱,让我们每个同学深受感动。
2.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3.知道这个感人的故事出自何处吗?
生:《爱的教育》!
师:让我们再快速阅读选自《爱的教育》的另外两篇文章
《我的同学科列帝》和《朱塞佩·玛志尼》——选自《同步阅读》)
学生自由选择一篇,静静阅读。
4.走近《爱的教育》
(1)阅读文后“资料袋”:
(2)展台展示同学们带来的《爱的教育》。
(3)师补充介绍《爱的教育》,激发阅读兴趣:(幻灯出示)
《爱的教育》这本风行全球,脍炙人口的著作,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使得全世界各国都公认此书为最富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而争相翻译出版。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说教,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日常生活。《爱的教育》以娓娓动听的语言和生动感人的事例,启迪人们要爱祖国,爱人民,爱父母,爱师长。
[评析]推荐文章阅读,挤进课堂,加大阅读的容量。其次,一本好书,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爱的教育》是一生中务必一读的经典,补充介绍,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
1.阅读《爱的教育》,在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
2.与父母交流阅读感受,讨论其中的人物。
[评析]
《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作为教师,首先要让文本打动自己,再寻找打动自己的点,以这个点生发开去。《卡罗纳》一文,情意深厚,散发着浓浓的爱的气息。打动读者的是人与人之间深厚的爱,生发的点是什么呢?是人物关爱他人时无声胜有声的情意,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找准了“点”,就能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教学设计以“爱”为线,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感知文本,到亲近文本,走入文本,在畅所欲言的和谐氛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其次,对于此类情感性强的文章,教师还注意把握好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巧妙地引导学生在畅谈感受时,有效的运用文本的语言,既有表达的冲动,又有表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裕的阅读时间,“在下水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本领”,丰富阅读量,并延伸到课外阅读中。
语文教案 篇3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本课10个生字,
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千岛湖的形成,理解综合工程及水上森林的作用,了解人们为千岛湖的绿,所做出的努力。
情感目标:感受千岛湖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体会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人们保护自然,遏制水土流失,使岛更绿水更清。从而突破文章主题“绿色”及单元主题“家园的呼唤”
重点难点:
了解千岛湖的美景与它的.形成,明白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
教法指导:
指导阅读
教具准备:
小黑板 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文《绿色千岛湖》。
1、浙江省淳安县境内有一处著名的景区—千岛湖(板书:千岛湖)。
2、有没有同学去过?
3、引入读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一方面初步了解千岛湖的美丽景色,一方面解决字词障碍。
2、全班解决字词障碍。
3、谈谈自己初读文章后的总体印象。
三、充当导游,给大家介绍千岛湖。
1、既然千岛湖是一处景区,那就请同学们来当景区的导游,准备给大家介绍。
2、由于围绕千岛湖要介绍的内容很多,大家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将所有内容都掌握,所以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准备给大家介绍。
3、引导学生弄清课文讲了千岛湖的哪些方面内容。
(1)总体介绍千岛湖。
(2)千岛湖的一些著名景点介绍。
(3)千岛湖的形成。
(4)千岛湖景区的形成给人们的启示。
4、选择自己要介绍的内容(老师根据实际情况作以调整,保证每一部分都有学生介绍)。
5、学生精读自己所选择的部分,提出遇到的疑难,为解说做准备。
四、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查生字。
2、准备并熟记解说词。
板书设计:
千岛湖
1、总体介绍
2、景点介绍
3、形成及作用
4、给人们的启示
第二课时
一、当导游,解说千岛湖。
1、总体介绍。
A、地理位置。
B、概貌。
C、名字由来。
2、景点介绍。
A、猴岛:“花果山”。
B、五龙岛:蛇的天地。
C、清心岛:梅花鹿的世界。
D、桂花岛:野桂花遍地。
E、“鱼跃千岛湖”
3、形成及作用。
A、建新安江水电站而成。
B、电力、航运
C、科技形成“水上森林”。(加“绿色”,理解“绿色”:表面;健康、发展、充满了生机活力和希望)
4、给人们的启示。
与自然保持和谐就会创造绿色奇迹。
二、谈感受。
1、解说方面。
2、思想认识方面。
三、作业布置
给家长当导游,完整介绍千岛湖。
板书设计:
水绿 岛翠 山青
绿色千岛湖 诗 奇迹
优美 富庶 和谐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情节的把握;
2.语言、心理、外貌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3.了解小说的特点并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要点】人物与主题
一、课文中写了故乡哪些人,主要写了谁?
如果说故乡景色的悲凉可能会受到“我”的心情的影响(怎样的心情?)或者天气的影响(怎样的天气?),而故乡的人却使“我”不折不扣地感到悲哀之至了。
--------闺土杨二嫂水生宏儿母亲我
二、我们先来看看二十年后的闰土有哪些方面使我悲哀.
1、描写
少年闰土中年闰土
外貌淳朴天真、可亲可爱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
动作语态聪明勇敢、活泼开朗迟疑麻木、痛苦难言
对“我”的态度情真意切亲密无间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
对“生活”的态度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将希望寄托神灵
2、变化原因
社会的: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如同一把把挫刀,在时间这块励石上,活生生地把一个少年小英雄磨成了一个木偶人。
阶级的:一声“老爷!”就把自己与儿时的好友隔在了无形的厚障壁的两边;带回家去的香炉、烛台何尝不是在增加这厚障壁的高度呢!
结论:闰土是在生活重压下艰难地挣扎着的中国劳苦民众的代表。
三、杨二嫂:
外貌:西施圆规”
职业与性格:美貌招生意无业泼悍、放肆、尖刻、自私
结论:杨二嫂是一个被社会扭曲了的变形人,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表现在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同时,又在侮辱和损害着别人。
四、“我”的形象及其意义
(1)叙述者线索人物------小说真实便于抒情
(2)我的思想感情怎么样----悲哀愤怒别离希望
(3)怎样对待闰土----悲哀中同情遗憾中关注
结论: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形象。“我”:曾使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一下子就显露出了它的丑陋;为使它美丽,只有在本来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新路来。
五、“我”母亲:
慈祥、宽容、厚道地对待所有的.人,对待这个世界;世界却没有给她以公平:变卖家产,告别家园,跟儿子去外地谋生,她的前面是一片未知。
六、水生宏儿:
20年前的闰土和“我”,20年后,或许不会再成为今天的闰土我;对他来说,与生俱来的苦难其实也是一种改变命运的财富!
结论:
从“飞”出家门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飞”向这个既陌生又新鲜的世界了。----也便有了路。”--------希望
板书:
景
悲(对比)变——农村破败人际隔膜
人
教后反思阅读经验积累:
欣赏小说,要学会分析人物,因为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分析人物时,不妨写一写人物小传,这是一个从整体感知到局部分解,再从局部分解到整体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才有助于进一步分析人物的性格,小说中的人物才会成为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阅读小说才有可能成为个性化的阅读。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究身边事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
2.运用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逐步养成查阅资料、观察事物的习惯。
3.在训练过程中,学习将查询的资料与观察所得整理成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将查得的资料,有选择地、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金秋时节,是菊花盛开的季节,五彩纷呈的菊花把秋天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姿,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要去参观菊展,漫步在菊花的.海洋中,看着千姿百态的菊花争奇斗艳,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情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菊花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卉。令我们自豪的是,菊花的故乡就在我们中国。今天,我们好好地了解一下菊花,写一写菊花。
二.组织讨论,明确写法
1.自由读习作提示,想一想,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
2.同桌讨论交流:本次习作要写什么?怎样才能写好这篇作文?
3.师引导学生归纳写作要求:
(1)查阅资料,弄清菊花原产于哪个国家,人们根据花瓣、花型把它分成多少类、多少型?你认识几种菊花?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的花瓣、花型有什么特点?
(2)按上面问题的顺序写。
(3)选择自己熟悉的菊花写,要有详有略。
三.指导观察图片
1.出示银针、苍龙爪;狮子须、紫矛、金绣球、鸳鸯菊等几种菊花图片。
2.观察思考:这些花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和姿态怎样?
3.同学们还认识哪些菊花,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
四.交流查阅资料情况。
1.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哪些关于菊花的知识?
2.阅读。教师将关于菊花的参考资料印发给学生阅读。
菊花,原产于中国,是中国传统栽培名花之一。传至国外后用为世界著名花卉。菊花以扦插繁殖为主,亦可嫁接,育种可用种子繁殖。菊花的品种多达数千种。1982年中国菊花学术讨论会将菊花分为5类30型,5类即平瓣类、匙瓣类、管瓣型、球类、畸瓣类和桂瓣类。花型也多种多样,有宽带型、荷花型、莲花型、松针型、垂丝型等。
3.讨论。
通过阅读,你知道了菊花的哪些知识?
五、练习说话
1.按问题的顺序,说说你对菊花的了解。
2.同桌互说。
3.指名学生说,教师着重指导学生说好菊花瓣、花型的特点。
六、学生写稿,教师巡回辅导,指导学生准确用词
七、评讲
1.指名学生谈自己的习作,教师引导学生修改并给予评点。
2.学生对照习作要求,修改习作。
八、誊写
板书设计:
习作5
查阅资料
按顺序写
有详有略
文献摘录:
菊花,原产于中国,是中国传统栽培名花之一。传至国外后用为世界著名花卉。菊花以扦插繁殖为主,亦可嫁接,育种可用种子繁殖。菊花的品种多达数千种。1982年中国菊花学术讨论会将菊花分为5类30型,5类即平瓣类、匙瓣类、管瓣型、球类、畸瓣类和桂瓣类。花型也多种多样,有宽带型、荷花型、莲花型、松针型、垂丝型等。
语文教案 篇6
《窗》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小说之林”。所选几篇小说通过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人物的灵魂。所以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引导学生抓住情节,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借助形象思维,让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
初二年级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对小说阅读的基础上,由理解能力上升为欣赏能力乃至研究能力的训练内容。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上的要求是: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领悟作品的内涵,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因此学习的重点是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创造性阅读,并转化为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和体验作品给予我们的生活观和人生哲理,发现和创造新的艺术形象。
本文教学的难点在于领悟作品的深刻内涵,能认识人性的美丑。因此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品味和体验深刻的人生哲理。课堂教学的.目标为1、学习精巧的构思,精练、含蓄的语言(知识储备点)2、认识人性的美与丑(情感体验点)3、独特的写作手法(能力培训点)
由于是普通班的学生,基础偏差,而且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学法指导上,以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认可、赞赏、宽容、鼓励去激活他们的学习欲望。使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愉悦的状态中茁壮成长。
本课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提问法,讨论法,分析研究法,比较法,实践法,答疑法等。
本文拟定一课时完成。
教学设想:一、激趣导入 二、自读交流,整体感悟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文 四、拓展提高,课后延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面对这扇窗,你看到了什么?
佛说:心中有佛,眼里就有佛。
二、自读交流,整体感悟。
1.引导学生理清全文结构
2.思考:
同样的窗口,为什么病友能够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文。
1、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2、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3、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因不得而知。
4、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洗漱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四、拓展提高,课后延伸。
1.小说以“窗”为标题,好在那儿?你能给它另拟一个标题吗?
2.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耐人寻味。你“寻”出了什么味?
3.请发挥你的想象力,续写一段:
当这位病人看到光秃秃的一堵墙之后,他……
五.总结全文
1.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来。
2.真正的光明在我们的心里,该点燃的是我们的心灯。----证俨法师的话结束全课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0-15
语文《赵州桥》的教案10-10
语文优秀教案02-04
语文桥的教案01-13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教案【经典】09-17
[经典]语文教案01-14
语文教案(经典)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