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氓》教案 推荐度:
- 中学开学第一课语文的教案 推荐度:
-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 推荐度:
- 小学语文教案 推荐度:
- 语文上册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优)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一、预期效果
1、 应获取的知识
了解老舍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掌握“镶、水藻、贮蓄、澄澈、空灵”等一批雅词;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2、应发展的能力
学会运用“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写景类的散文,进一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养成积累佳句的习惯。
3、应培养的情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设计要旨
1、课标解读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个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明白在学生阅读中自己扮演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的角色,当好文本与学生的中介,要时刻牢记语文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要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
2、课文分析
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因此,反复朗读,深入赏读,延伸写读是教学的重点。作者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应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另外,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
3、学情认识
初一新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对于写景类的散文比较喜欢。另外,他们在小学时学过老舍先生的散文《养花》、《猫》。“喜欢阅读,方能有感受的乐趣”,加之在前一课学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对于写景类文章的阅读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也有所了解,因此,学生学习本文的难度可能不大,只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由读到写的过程中,要激之以趣,导之以情,授之以法,方能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情和体验,方能使学生“在课本与生活里走个来回。”
4、教法介绍
1、 朗读法
好的诗文当以朗读为主。尤其是写景、抒情的散文朗读需要很高的技巧,教师除了理性指导以外,应先范读,让学生模仿,再品读、想读、比读、写读,在朗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中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质疑法
质疑法是由教师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得出结论。本文的教学就比较适合这种教学方法。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查疑、揭拗的方法进行质疑。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实施步骤
1、课前准备
老舍的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
《济南的秋天》是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印发给学生,可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济南的冬天》的朗读录音带。
2、课时安排
共安排两课时。
3、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对策
引读激趣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刚刚领略了春草如茵、春花竞放的春的美景,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其实,时序更替,四季轮回,春夏秋冬都是美不胜收的。你们知道哪里的春夏秋冬是最美的吗最好能用学过的古诗文加以说明。
老舍先生在《济南的秋天》中写道:“上帝把春的艺术赐给了西湖,把夏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秋天的和冬天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的眼里,济南的秋天和冬天都是最美的;在作者的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风韵。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吧。
2、简介老舍生平及代表作品。
回忆平时积累的古诗文,背诵关于描写四季的诗句。
根据网上或课外阅读中查阅的资料,择要介绍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品。
导入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的关键,同时,导入 又能起到“定向”的作用。“若起不得法,则杂乱浮泛。”(陶明睿《诗说杂记》)
让学生多背一些古诗文,多积累一些优美诗文,对学习语文大有裨益。
在学生背诵诗文“卡壳”时,教师可加以点拨。
由学生介绍作者、作品,可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介绍的不全面的,教师可作补充。
范读感知
范读课文(或播放课文录音。)
听读课文,揣摩教师朗读(或录音)的语气、语调、节奏、感情。
边听读课文,边动笔在书上圈点勾画,,标出生字、难词,重点词语、优美语句及自己的疑问。
通过朗读,纠正一些易读错的字,如“镶、贮蓄、澄清”等,并且以声传情,以读带教,使学生通过听读初步感知课文。
研读探究
启发思考:
1、 我们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已经明确,写景的文章可按“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课文。请你运用这种方法自读课文,找出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课文围绕这些特征又写了哪些景物,突出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征
2、 课文是运用什么方法突出这些景物的特征的
3、 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请摘录下来,并说明理由。
自主学习:
按照“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合作探究,对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加以研讨分析。
“授之以渔”,非常重要。传授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并让他们掌握规律,运用方法学习课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从文中不难看出,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响晴的,是温晴的;日光下的小山是慈善、和暖的;雪后的小山是秀气的;济南的是温暖、澄澈的。
先由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对于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疑问,教师要相机诱导,加以点拨。如对比与对偶,比喻与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区别,教师要予以适当的讲解,使学生学会辨析。
美读悟情
你比较喜欢文中的哪些自然段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来
安排3---5名同学上讲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人小组互读互评,并推选出朗读得比较好的同学。
几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听读、评读。
本文阅读的感情基调亲切、自然,语调要缓慢、柔和。
教师可根据标准和学生一起参与点评。
小结归纳
“三分文章七分读”,好的诗文,必须重视朗读和悟读。本文意境优美,耐人寻味,同学们在朗读时一定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情到。边读边要在脑海中印现出那一幅幅美景,才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体会作者谴词用语的妙处。当然,“学然后知不足”,通过反复朗读,我们可能会对课文产生许多疑问,请你把这些问题及时记下来,留待下节课一起讨论解决。
“课虽尽,趣犹存”是课堂结语的最佳境界。本课时的结语意在承上启下,为下节课的质疑张本。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
要求1.了解诗歌的意思,知道诗歌赞美了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杨树。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重点
难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意,体会出杨树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感情
教学
课时两课时
杨 树 之 歌
我们的名字叫大叶杨①,
成天喜欢哗啦啦地歌唱。[句导读: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叶杨的可爱形象。]
刮风时唱得欢快,
下雨时唱得响亮。
没有风雨来帮忙,
我们的歌儿也悄悄地唱——
节导读:这节描写大叶杨歌声的特点。
唱给②学步的小宝宝,
伴他和蝴蝶捉迷藏。
唱给白发的老奶奶,
陪她在树下聊家常③。
唱给下棋的老爷爷,
和他悠闲度时光。
节导读:这节具体介绍大叶杨的歌声唱给谁听,描述了大叶杨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我们边唱边拉起手来,
为行人送去一片凉爽④。[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大叶杨为人们带来的凉爽。]
我们边唱边轻轻鼓掌,
感谢金色⑤的太阳,
春天它使我们翠绿,
秋天它为我们染上金黄。
节导读:这节写大叶杨默默地为人们带来了方便,并在歌声里感谢太阳,表达了作者对大叶杨的赞美之情。
字 词 导 读
①大叶杨:杨柳科,寿命长,树形高大、广阔、美观,树干灰白、端直,是城镇街道绿化用材的好树种。
②给(gěi):也读jǐ,如给予。
③聊家常:闲聊;聊天儿。
④凉爽:清凉爽快。
⑤色(sè):也读shǎi。
1.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出杨树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背诵诗歌。
多媒体课件,大叶杨树叶,生字卡片,有关杨树的资料。
一 谈话导入
1.老师拿着大叶杨的树叶,请学生观察并结合自己查找的有关资料与他人交流。
学生甲:大叶杨的树叶是心形的。
学生乙:大叶杨是杨树的一种,是落叶乔木。
2.大叶杨是一位天生的歌唱家。它的歌喉非常美妙,让我们倾听杨树唱歌吧!
3.板书课文题目:杨树之歌。
认读生字“之”(zhī)。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逐个认读。
(1)指名接龙读生字。
(2)分组练读生字。
2.学生自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诗歌,纠正读音中的错误,并画出诗歌共有几小节。(三小节。)
4.指名读诗歌。
三 学习诗歌,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想想这节主要讲了什么。
(大叶杨成天喜欢哗啦啦地歌唱。)
(2)分组讨论:大叶杨是怎样给人们歌唱的呢?
学生甲:刮风时唱得欢快。
学生乙:下雨时唱得响亮。
学生丙:没有风雨时也悄悄地唱。
(3)观看多媒体课件。
(4)指导朗读。
①听录音范读。你听出了什么?
学生甲:强调了“成天”这个词,说明大叶杨每天都在歌唱。
学生乙:把唱得怎么样和怎么唱强调出来了。(欢快、响亮、悄悄地。)
②学生自己练读。
③指名读,师生评议。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读第二小节。
(2)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逐句理解。
(3)指导朗读和背诵。
出示提示:
唱给 ,
伴他 。
唱给 ,
陪她 。
唱给 ,
和他 。
(4)师生共同小结。
大叶杨给人们带来了快乐的生活。
3.学习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想想这小节主要讲什么。
学生甲:大叶杨给人们带来方便。
学生乙:大叶杨美化了人们生活的环境。
(2)多媒体课件演示,理解两句话的意思。
学生甲:一排排大叶杨枝繁叶茂,好像手拉着手,为行人送去了一片凉爽。
学生乙:大叶杨的枝叶随风摇曳,好像轻轻鼓掌。它们感谢太阳使它们春天变得翠绿,秋天变得金黄。
学生丙:大叶杨感谢太阳,人们感谢大叶杨,因为是大叶杨美化了人们生活的环境。
(3)指导朗读。
①同桌互读,互评。
②指名汇报读,师生评议。
四 发散思维,总结全文
1.启发学生想象:假如你是棵大叶杨,你会在歌中唱些什么呢?
老师鼓励学生充分说。如果加上熟悉的曲调唱出来,就更好了。
学生甲:哗啦啦,哗啦啦,老奶奶,辛苦了。
学生乙:我是一棵大叶杨,成天喜欢把歌唱。
学生丙:感谢阳光,感谢雨露。春天给我披绿衣,秋天把我染金黄。
2.依照板书,总结全文。
大叶杨给人们带来了快乐的生活,美化了人们生活的环境。它就是这样成天唱着欢乐的歌,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
1.这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要注重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2.以读代讲,激发想象。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习成果。然后让学生畅谈对这首诗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诗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让学生了解大叶杨的外形特点,喜欢上大叶杨可爱的'性格
3.在教学第二节诗歌时,在学生理解了课后的思考题后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叶杨还唱给谁听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唱给天上的白云,为它的舞蹈来伴奏。”“唱给忙碌的爸爸妈妈,消除他们一天的疲劳。”“唱给植树的小朋友,向他们表示感谢。”……教师适时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学生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情感熏陶。
1.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2.优化作业设计。
(1)照样子,填上恰当的词语。
例:唱得欢快
唱得动听 说得生动
唱得优美 说得完整
(2)按课文内容填空。
唱给学步的小宝宝,
伴他和蝴蝶捉迷藏。
唱给白发的老奶奶,
陪她在树下聊家常。
唱给下棋的老爷爷,
和他悠闲度时光。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重点指导“感、谢”的写法。
生字卡片。
一 检查复习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1)同桌互背。
(2)指名背诵。
2.如果你是棵大叶杨,你会在歌中唱什么?
二 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检查读音。
响亮 陪伴 喜欢 悠闲 感谢 之 使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讨论识记字形的方法。
3.集中交流汇报。
学生甲:我重点学习了“感”。“感”上边是“咸”,下边是“心”,合起来就是“感”。
学生乙:我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了“之”,它由三笔写成。
学生丙:我用与熟字比较法学习了“亮”。“高”去掉下边的“ ”,换成“冗”,就是“亮”。
学生丁:我重点记住了“使”和“谢”。“吏”左边加“亻”,就是“使”。“射”左边加“讠”,就是“谢”。
4.重点指导“感、谢”的写法。
感:上大下小的字,第三笔“一”不要丢,第七笔“ ”起笔在竖中线上。
谢:左右要写紧凑,第三笔“ ”起笔在竖中线上,第八笔是“一”,第九笔是“”,不要写成一笔。
5.学生书写生字并及时反馈。
三 扩词练习
1.小组内说说每个生字还可以组什么词。
2.集中交流。
喜:喜爱 喜事 欢喜 喜从天将 双喜临门
亮:月亮 闪亮 亮光 明亮 响亮 亮晶晶
感:感动 情感 感觉 反感 感谢 读后感 百感交集
杨 树 之 歌
之喜亮感谢使
为了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会,教师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了解他们自己喜欢的树。课上通过课件让学生倾听杨树唱歌,观察大叶杨的样子,了解它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再次让学生品读,从而很自然地引出诗歌的中心:其实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大叶杨一样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在快乐地生活着!让学生带着对它们的赞美再次深情诵读诗歌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将这首小诗套上曲调,并在课堂上演唱。学生会感到特别新鲜,也会跟着把自己会唱的曲调套上,唱出这首小诗。如此一来,学生既感受到了大叶杨乐观、向上的欢乐精神,又记住了这首小诗。
1.比一比,再组词。
2.用“感谢”写一句话。
我们感谢老师的教导。
3.如果你是棵大叶杨,你会在歌中唱些什么呢?写一写吧。
1.作者简介
高洪波,诗人,散文家。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人。曾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创联部主任、《诗刊》主编等职务。诗歌《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诗集《鸽子树的传说》获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代表作品有《我想》《童年的水墨画》等。
2.大叶杨
大叶杨,杨树的一种,因叶片宽阔而得名。杨树的种类很多,有山杨、毛白杨、小叶杨等多种,多为速生用材树,木材供建筑、做家具、造纸等用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交流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及对父母之爱的回报,注意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2.写父母对自己的爱要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3.能发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述。
4.认读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背诵古诗《游子吟》。
5.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课前准备:
1.选定凝聚着父母之爱和回报父母之爱的照片、录像、玩具或小礼品等。
2.准备为回报父母之爱而做的礼品。
3.邀请学生家长参加口语交际课
口语交际
导入课题,激发交际兴趣
同学们,在这几天的综合性学习中,我们一定了解到了很多感人的事情。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板书课题)
回忆感人事例,同桌交际
拿出课前准备的记录或物品,回忆一下你所了解到的故事,然后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在交际中把事情的细节回忆清楚。
小组交际,邀请父母一同参加
1.组员轮流说,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向同学和父母介绍。
2.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向同学的父母提出问题。
3.推举出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全班交际
1.各组代表轮流上台,展示综合性学习收集的物品,并介绍物品后面所蕴藏的感人故事。
2.对自己的父母说几句话,说说自己应该怎样爱他们。
(如:大家看,这张照片是我刚四十天时拍的。我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正甜甜地笑呢。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通过采访奶奶了解到,原来我小时候爱哭,是因为我肚子疼。每天夜里我都哭得妈妈没法睡觉。每到那时,妈妈就把我的肚子紧贴在她的肚子上,抱着我在屋里遛来遛去,一遛就是一两个小时,有时我哭得太厉害了,妈妈又着急又心疼。奶奶说我出生后的三个月,一直这样,而妈妈因为总抱着我,累出了肩周炎。
妈妈,我想对您说:您为我付出得太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还有锻炼身体,让身体棒棒的,等您老了的时候照顾您)
3.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模拟采访,家长学生交际
1.我们刚才听了那么多感人的故事,知道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深沉的、宽广的,更是无私的。我们可能有许许多多的话想对爸爸妈妈说,也可能有许多问题要请教别的同学的父母。下面我们就请刚才到台上交流的同学的父母到前面,我们根据刚才同学所介绍的感人事,来采访这些叔叔阿姨,好吗?
2.在学生与家长的交际中,进一步感受亲情之爱。
与自己的家长自由交谈,沟通情感
习作
拓展思路,激发习作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上完一节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那些感人的'事例我们终生也不会忘记。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先自己想一想写什么。
2.自由发言,互相启发,拓展思路:可以写自己在口语交际课中讲过的事,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其他事,还可以写自己和父母之间其他感人的事。记住:只要是爱的故事,无论大小,无论远近,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写。
鼓励有个性的表达
1.我们这篇习作的第一读者将是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的理解并铭记他们的爱呢?让我们小组内讨论一下。
2.各组说一说你们讨论的写法有几种(如,写信,给自己的习作绘制插图,附上照片,在习作前给爸爸妈妈写几句话等)。明确:只要表达了真情实感,把感人的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爸爸妈妈一定会将我们的习作当做最好的礼品。
进行习作,注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教师对部分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延伸课外
1.同学们,我相信我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就让我们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回家后,请读给父母听。
2.让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我们认真改一改,再请他们在我们的习作后写上批语,做上“星级评价”。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及词语。
2、积累一句句子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节,熟读4、5节
4、能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用处
教学重点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用处。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入新课
1、师:这些都是哪些动物尾巴?
2、出示壁虎的尾巴,让学生猜,学习虎字头,书空
3、师简介小壁虎
4、出示课题,齐读,学习生字“借”
5、听录音,想想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6、学习第一节,学习“蛇挣断”
7、指名朗读第二节,指导朗读
二、教学第3~~5节
1、分组学习,出示要求:1)读通课文,每人选一个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一学。
2)说一说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
3)再想想小壁虎借到尾巴了没有?为什么?
(媒体出示自学提示)
2、交流
3、说话训练
出示句式:小壁虎向、和借尾巴。(指名)
小壁虎向借尾巴,不肯借,是因为。
谁能读读这节中壁虎和小鱼的对话?
指名读,他们读得怎么样?
4、师生配合读第3节
5、学习4、5节
6、到了家里,他发现了什么?自由读第6节
7、有感情朗读课文
8、出示松鼠啄木鸟图,说说它们尾巴的`功能
9、选一幅图说一说:小壁虎爬呀爬。
三、出示第一张图,说一说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
四、课外阅读《动物世界》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因为他们各自尾巴都有用处所以没有借到。通过这个故事,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功能,课文浅显易懂,线索明了,其中三四五自然段结构相似,人物对话角色鲜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最佳范例。
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文中没有注音,上学期学生接触过这样的文章,另外学生在《比尾巴》一课又初步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所以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和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五、教学准备:
1、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头饰。
2、学生搜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1、猜谜语。出示谜语:活动地盘在墙壁,专门收拾飞蚊虫,尾断无碍会再生,医学名称是守宫。
2、复习导入。你还记得《比尾巴》这篇课文吗?指名拍手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动物尾巴的童话故事。
(二)自学
(学生自己想办法扫除字音障碍,利于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1、课文没有注音,怎样才能读懂这个故事呢?学生联系以前的经验自己想办法。(看图、查生字表、猜读或请教别人)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重点看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三)识字
(有创意的识字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读得准的词语,并提醒大家应注意的地方:蛇是翘舌音。虎的声母是“h”,不是“f”.
(四)读文
(举一反三,让学生感悟对话的不同语气,提高朗读水平)
1、图文对照读课文,思考: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借到了吗?
2、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读好小壁虎和小鱼对话的语气。
(1)出示句子: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把尾巴借给我。
通过比较朗读,学生体会出小壁虎说话很有礼貌,语气略带请求。
(2)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学生做动作理解“拨水”,体会小鱼的心情。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3、方法迁移,学生练习分角色读好小壁虎和黄牛、燕子的对话。
评价(自评和互评结合,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和评价能力)
学生带头饰分角色表演对话,先自评然后请大家评价。
(五)写字
有针对性的指导,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1、重点指导“有、在、什、么”四个字。
2、学生书写,教师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字。
(六)表演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创造性表演。(熟悉角色,加上表情动作练习排练。)
3、分组表演,全班评议改进。
(评议标准:表演的连贯性;角色的表情语气是否恰当。)
(七)拓展(多种形式的练习设计,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1、书后练习“读读说说”。
2、小壁虎还会向谁去借尾巴呢?模仿文中的说法结合查找的资料,再续说一两个自然段。
3、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教学反思:
首先,以谜语的形式导入,后讲解壁虎的相关知识,后出示“尾巴”这个词语,引导学生复习上个学期学过的课文《比尾巴》,学生在旧知识的启发下能很快地进入情景,课文的动画课件学生看起来特别的感兴趣,所以对于文章所讲的内容记忆也就特别深刻。
用板书示图来表示小壁虎的借尾过程,并让学生根据示图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种简易的示图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课文的内容,也可是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锻炼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在指导朗读方面,我让学生假想一下自己就是那只小壁虎,当自己的心情高兴时是怎样的语气,当自己的心情悲伤时又该是怎样的语气,这样学生会感同身受,读的效果也自然好一些。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教案(精选)11-18
(精选)语文教案11-22
[精选]语文教案10-07
语文教案(精选)09-11
(经典)语文教案10-02
(精选)语文教案10-01
语文教案[精选]09-19
【精选】语文教案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