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氓》教案 推荐度:
- 中学开学第一课语文的教案 推荐度:
- 小学语文教案 推荐度:
- 语文上册教案 推荐度:
-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推荐)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义教材五年制小学“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课文《奇异的植物世界》。课文有生动准确的文字描述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奇异的植物世界的神奇图画,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着奇妙植物、神秘声音、奇异的植物世界中。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具已经具备了初步自主阅读的能力,对各种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在网络世界中寻找更丰富的知识,开拓视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奇异的植物世界,理清写作顺序;理解词语,认识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在读中感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探索植物世界的奥秘,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在本篇课文中,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介绍的种植物的奇异之处。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激发学生的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因此我把本课的重点放在对“奇异”上,抓住这一重点来统领全文,并引导学生在读中进行理解和体会植物的奇异之处。
教学方法: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是学生认知课文、体会课文、理解作者写作思维的一条最佳的途径。在读中学生可以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也可以使自己的情感得以升华。我还利用多媒的交互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与学习测试,使学生能在自主、宽松的学生环境中获取新的知识。本课主要以“导——扶——放——”为主要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学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为了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与他们自身的潜能,在整个教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探索者;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
教学过程:
一、解题入手,激发兴趣
导入:以旧带新,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通过投影出示图片,使学生感知到植物世界的奇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书课题:《奇异的植物世界》}在学生读后,抓住“奇异”一词,明确教学的重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次读文,通过带问题读文、指读课文、快速读文,使学生整体感知全文,概括全文,为下一步精读课文打下基础。小结中,仍以“奇异”为主线,再一次强调学生学习的重点;同时也交待了学习的难点,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这6种奇异的植物的。
三、精读课文,品学体味
在精读课文,品学体味这过程中,以李叔叔带我们到植物园去参观,课文的2——7自然段具体写了这一游览的过程为重点。首先,在教学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导——扶——放”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以第二自然段为导学切入点,以第三自然段为衔接来“扶”学,以四——七自然段为实践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来完成。在导学中,我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并和他们一起总结出学法来。出示学法,以便对学生进行“扶”学,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在“导——扶”的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语文基本素质的提高,如对字词的理解、认识打比方句、对重点语句的训练、通过读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等,为学生将来的学生打下一块块坚实的基石。我们知道,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教会学生多少篇课文或学会多少道题,而是教给他们如何去自学的能力和方法。《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指导者、合作者。由于2——7自然段的结构相同,积于以上二个原因,我在后面的学习中,大胆放手给学生。让他们的能力和学生自主性充分得以展示和调动。在汇报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导出学法出示学法,根据投影中的学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汇报,关掉学法让学生自主进行汇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多鼓励少批评为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全文都以“奇异”为线,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最后水到渠成,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多么奇异的植物世界啊!回归主题,总结全文。
四、延伸知识、激发情感
板书可以说一个微型的教案,它承载着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和写作思路。最后让学生结合板书,来理清全文的写作思路。
五、总结
教师简短、恰当的总结,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也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承上启下和画龙点睛的作用。
板书设计:
24、奇异的植物世界
树下 花棚旁 小路旁
草地上 水草地 荷花池
哈哈树 带电花 蜡烛树
醉草 捕蝇草 水笛荷
出笑声 带微电 能点亮
含酒精 会吃虫 可发音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我相信同学们会比平时表现得更出色,同学们有没有这个信心。(有)今天,我们来上两节复习课,复习第二单元的内容。
二、整体回顾
1、同学们打开书,看看第二单元有哪些内容。
2、如果让你自己去复习,你认为应该复习哪些方面的知识?
(生字词 、重点句子 、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同学们说得很好,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自己学会复习了。老师也根据本单元的内容制定了复习目标。
三、课件出示复习目标
1、复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
3、回顾课文内容,感悟人物优秀品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四、依据复习目标复习
1、这节课我们来完成复习目标中的第一项。
2、同学们来读一读本单元的生字词、容易读错的字音。
3、老师也给同学们整理了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及复习方法。
4、 第二单元基础知识复习内容及复习提示。
(1) 生字词。(复习提示:读一读,并写一写难写的字词。)
特殊 迸发 魅力 给予 汹涌澎湃 萍水相逢 申请 措施 阻挠
庸俗 岔道 竣工 藐视 勉励 纬度 凯旋 埋伏 轻蔑
(2)、 比一比,再组词。
予( ) 测( ) 浆( )勘( )竣( )
矛( ) 侧( ) 桨( )堪( )峻( )
茅( ) 湛( )俊( )
(3)、容易读错的字。(复习提示:读一读,给画横线的字注音)
迸发 情不自禁 狂风怒号 否则 藐视 轻蔑 给予 奔走相告
肖像 要挟 强迫 吮吸
(4)、四字词语。(复习提示:读一读,查一查画线的字在词语中的意思,写一写易写错的词,用上几个词语说一段话)
流光溢彩 沁透心脾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赞叹不已 富甲一方 困惑不解 解囊相助 非分之想 初出茅庐 功成名就 如饥似渴 成竹在胸 迫不及待 不假思索 始料未及 无拘无束
5、学生复习后交流反馈,并适当拓展。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谈一谈复习这节课 后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第二单元的基础知识,同学们复习的效果很好,这节课我们再接再厉来完成复习目标中2、3、4项,同学们能完成这艰巨的任务吗?(能)
二、指名读复习目标(2、3、4)
老师也根据复习目标制定了复习内容及复习提示。出示复习内容:
阅读内容及复习提示
1、概括说一说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复习提示:浏览课文或读读喜欢的段落,想想以上问题再与同学交流。)
2、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复习提示: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1) 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
(2) 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3) 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4)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给我的生活赋予了价值,增添了欢乐。
3、 课文中的重点段(复习提示:认真读一读,谈谈自己 的感想和体会)
(1)第七课第四自然段 詹天佑不怕困难……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2)第八课第七自然段中 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三、学生根据复习内容复习。
四、对以上内容进行反馈交流。
总结理解句子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抓住重点词理解,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五、阅读方法提示:
1、把心放到文章中,边读边想,遇到含义深刻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体会。
2、要善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或感兴趣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六、综合运用阅读方法,阅读训练。
初夏的一天下午,(娇 骄)阳似火。树稍上的知了唱着令人烦闷的歌。五(二)班的同学们正在操场上做操。他们不怕炎热,认真地做着每个动作,有的同学不时掏出手(捐 绢)擦去额头上的汗水。
这时,二楼五(二)班教室窗前,出现了一个女同学的身影。她叫丁晓颖,是一位身残志(艰 坚)的少先队员。晓颖看着操场上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五年来同学们对她热情相助的情景,顿时浮现在眼前:风雨中,同学们为她撑伞;雪地里,同学们背她上学。她生活在这个集体里,感到多么幸福啊!她抬头看看(列 烈)日,恨不得变成一片云彩为同学们遮荫,化作一股清风为同学们消暑。天气这么热,她难道不能为同学们做点事吗?
忽然,她回头看见了摆在桌子上的水碗,心中一亮:“有了,给每人凉一杯水吧!免得大家又去喝冷水。”于是,她把每个同学的碗都找了出来,摆到桌子上,拣了两个大杯子,架着拐一步一步走下楼去打水。
一趟、两趟、三趟……晓颖右手架拐,左手端杯,小心翼翼(yì)地一层一层地登上台阶。汗水顺着她的脸颊(jiá)淌了下来,残疾的右腿隐隐作痛,她紧蹙(cù)着眉头,咬着牙关,不停地上楼下楼,终于每个同学的水碗里都凉上了开水,那一个个小小的水碗里充满了她对同学们的深情厚谊。她脸上露出了甜美的笑容。
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急匆匆地冲上楼梯涌进教室。看到桌子上每个人的水碗里都凉着开水,大家都怔住了,准又是丁晓颖!大家激动地端起水碗,纷纷围到她的身边,不住地感谢她。晓颖红着脸,不好意思地笑着说:“这有什么?你们快喝水吧!”看着同学们大口大口地喝着水,晓颖的心啊,比喝了蜜还要甜!
1、在文中选择正确的字用“______”标出。
2、照例子写词语。小心翼翼
3、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4、 从第一自然段中,用“ ______”画出一个比喻句,用“ ______”画出一个拟人句。
5、从短文中用“==”画出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6、缩句。 那一个个小小的水碗里充满了她对同学们的深情厚谊。
7、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心中一亮”是什么意思。
8、这篇文章主要讲了____________事,告诉了我们 ____________道理。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积累语言。
2、感受五花山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仿照课文的表现形式,续写五花山的冬天。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感受五花山美丽,激发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续写五花山的冬天。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要请你们欣赏美景。你们期待吗?(配乐图片展示)美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同样是风景优美的地方,让我们一起走进五花山。揭题(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
(二)引入五花山
学生自由读文,了解内容,理清脉落。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把
你喜欢的句子多读两遍,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同学们,刚才大家读了课文,谁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叫五花山?课文写了五花山哪几个季节?(师相机板书:春、夏、秋)
(三)走进“五颜六色”的五花山,畅谈美
1、了解春、夏两季五花山的颜色 。 出示描写五花山春天的句子,指名读,并用一个词语概括五花山的春天。(绿中透黄) 出示描写五花山夏天的句子,指名读,并用一个词语概括五花山的夏天。(绿意浓浓) 女生读春天、男生读夏天。
2、感受五花山秋季的五彩缤纷。 过渡:同学们,春天的五花山是绿中透黄,夏天的五花山是绿意浓浓,那么秋天的五花山还是绿色的吗? 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你看到了哪些不同的颜色?用“——”划出表示色彩的词。指名回答(金黄色 火红色 紫红紫红 翠绿)找出这些颜色所含的句子,美美的读一读。
3、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 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 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
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 只有松柏不怕 联想的写作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也使文章更加优美。 那么多的颜色,你还会用哪个词来形容它的颜色呢?(五彩缤纷)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五花山让我们领略到什么是五彩缤纷,什么是多姿多彩,此时此刻你想发出这样的感慨呢?(美不胜收)请全体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吧。在熟读的基础上,课件欣赏秋天的五花山。
(四)合理想象,写下美文
过渡:秋去冬来,转眼间,五花山的冬天来临了,(出示一张冬天的图片)请你展开想象说说五花山的冬天。 先指名学生说 ,然后让学生写下来,开头是:冬天,一场雪过后,五花山 (写一句、二句均可) 然后交流 ,并用一个词语概括五花山的冬天,并板书(冰天雪地) 。 同学们,我们在不经意间完成了一首小诗,齐读板书。
(五)拓展延伸,热爱家乡
欣赏家乡美景(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六)布置作业
写一段文字来赞美家乡。
板书设计:
五花山
春来 绿中透黄
夏至 绿意浓浓
秋到 五彩缤纷
冬临 冰天雪地
课后反思:
我设计整节课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来完成。基本按自己的预想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但还有点遗憾是:没能让学生充分地运用联想、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说话练习,学生对这些方法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应该尽量地多一些时间来让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练习。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进一步掌握aabb式的重叠词。
2.借助拼音拼读故事,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
3.学唱歌,续编歌词。
重点难点:
续编歌词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万花筒——aabb重叠词
1.出示卡片(清清楚楚快快乐乐):生认读词语并说出词语特征。
2.大家齐收集:
说出自己熟悉的这类词语。
3.了解如何判断这类词
1)师出示:清清楚楚——清楚
2)引导学生练习
高兴——高高兴兴上下——上上下下
……
4.比较句子
1)出示:
花儿开了。
花儿张开了笑脸。
下雪了,树儿都白了。
下雪了,树儿都披上了银光闪闪的`长裙。
2)生说出两句的异同。
3)师引导学生:第二句是用拟人手法把植物当人来写,生动具体。
4)生练习把句子说生动具体:
小树在晃动。(小树在点头)
桃花开了。(挑花露出了笑脸。)
……
5.读读背背
1)出示带有拼音的古诗<<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2)生借助拼音自读
3)师范读
4)生,读背。
第二课时
(三)大舞台
1.出示歌曲
2.生听录音歌曲
3.师生唱歌曲。
4.引导学生续编歌词。
一只小花猫,喵,出门找鱼儿,喵,喵喵,叼着鱼儿回了家。
一只小黄狗,汪,出门找骨头,汪,汪汪,咬着骨头回了家。
一只大白鹅,哦,出门去玩耍,哦,哦哦,池塘戏水不回家。
……
5.展示学生续编的歌词。
6.生开心地唱自己编写的歌儿。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学会写请假条的意义,初步培养遵守学校请假制度的习惯。
2、学会本课12歌声字。理解“请假条、发烧、按时、制度、冒号、原因、日期、姓名、顶格”
3、学会写请假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12歌声字;为什么要写请假条,让学生知道这是学校的制度。
难点:掌握请假条的格式。
教学准备:
1、投影、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课文1、4自然段。
2、学会12歌声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今天,()同学生病了(或前几天,()同学有事了),不能来上学,哪怎么办呢?(出示课题:请假条)学习生子“假”组词:请假,假日、放假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由读课文,标上段落。思考:为什么要写请假条?怎么写请假条(不要求回答)。
2、读后汇报。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哪个自然段写了为什么要写请假条?哪个自然段写了怎样写请假条?
三、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
(1)想一想这一段写什么?读后口头回答()把王小华爸爸写的()念给大家听。王小华请假是因为()。(应填上:李老师、请假条、头痛发烧)
(2)学习生字:利、华
(3)齐读第1自然段。
2、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听了老师的话,大家知道怎样写请假条了。)
四、指名说说1-4自然段的意思。
五、学习2、3段中的9个生字。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分清字形,想一想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六、指名分节读课文。
七、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学习写请假条。理解“制度、顶格、日期”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生读生字卡片
2、指名说一说每一小节主要讲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读这一段。思考:老师一共说了几句话?每一句讲什么?(第一句讲依照规定的时间到校上课是每一位同学都要做到的。第二句写因为生病或因为有事不能来学校上课要写请假条。第三句写这是制度。)
什么是“制度”?(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定)“这是”指什么呢?(前面说的.两句话的内容。)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学校制度”
这句话的意思。
2、齐读这一段。说说为什么要写请假条?
三、学写请假条。
1、出示请假条。思考:王小华的爸爸带王小华写的请假条是怎样的呢?
李老师:
今天王小华病了,头痛发烧,不能来校上课。请假一天。
家长:王利民
4月10日
2、自由读请假条,读后讨论。
(1)王小花的爸爸写请假条,现在什么地方写什么?再在什么地方写什么?最后在什么地方写什么?(先在顶格写向李老师请假,李老师后面写上冒号;在再换一行空两格的地方写王小华音头痛发烧,需要请假一天;最后再右下方写上家长王利民以及时间。)
(2)王小华生病了请假,为什么在请假条的右下方写上“王利民”呢?(这张请假条是王小华的爸爸代他写的)
3、你们能把这张请假条改成王小华写的吗?哪些地方要改一改呢?(“王小华”改成“我”“家长”改成“学生”“王利民”改成“王小华。”)
4、把请假条补充完整。
李老师:
今天病了,头痛发烧,不能来校上课。请假一天。
4月10日
四、作业。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设计说明:
一、对教材的把握
课文写了丹顶鹤的美丽外形及它们每年到黄海之滨越冬的迁徙习性。本文文字优美,将丹顶鹤写得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引起读者对丹顶鹤的喜爱,适合朗读、欣赏。文章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渗透于丹顶鹤的描绘介绍之中,有利于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二、对教材的整合
1、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丹顶鹤的外形美、姿态美的语句与指导学生读书进行整合,读中感悟,体会丹顶鹤的美丽与高雅。
2、对课文的文本语言和审美的愉悦性进行整合,建立美丽的丹顶鹤的形象,渗透从人文性、思想性上入手,让学生对文本语言充分理解,把握后产生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的理念
1、教学时把教材作为训练写生的载体,紧扣题目中的“美丽”,以学生到丹顶鹤的第二故乡去游玩贯穿教学始终,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发现丹顶鹤的美,重视学生自主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
2、根据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规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将朗读复述、背诵课文等吸收积累语言的训练放在首要位置,将吸收和积累范文语言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将知识、活动和审美融为一体。
3、以学生为本,用儿童化的方式教育儿童,教学中设计智力竞赛一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丹顶鹤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4自然段,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背诵部分语句。
2、借助图,结合朗读课文理解丹顶鹤的美,能够想象美、感受美。
3、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美丽的珍禽,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对课文形象、思想、情感的自我感受、体验。
教具:贴图、头饰、智力题、音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到丹顶鹤的第二故乡去游玩。师生共同贴鹤
师范读课文 在背景图上贴鹤看图,听师读文,复习第一自然段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趣,图文对照、整体感知 指导学生喜爱丹顶鹤的哪部分就读相应的句子把认为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读相应的句子,互相评点,开展读书比赛,夸夸丹顶鹤的美 强调学生主体作用,以读书活动为“经”,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解答疑难。
教师当好学生读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 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丹顶鹤的色彩美、体型美 边读边想象丹顶鹤的色彩美、体型美(羽毛的洁白,脖子、翅膀边的黑,头顶的红、体型的长)
学生嘴巴读,迅速在脑海中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 熟读精思,把文字符号转换成形象。
入境悟情,让生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文中所描绘的色彩。
明象才能入境,
入境便可悟情。
强化重点词语理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体会“引吭高歌”,说说想高歌什么,展翅飞翔到哪儿。想象和神仙一起飞翔的情景。 朗读、表演
说一说自己想歌唱什么,想飞到哪儿,看图理解丹顶鹤的.姿态美,想象情景。 激励学生朗读与表演,培养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能力,让文中所描绘的图象,逐步明晰。 引读2、3段,指导背一背喜爱的语句 尝试背一背,在师引导下读2、3段 整体感受丹顶鹤的外表与姿态美。注重积累,把读、背、说作为生练习的基本点。 最后一段用表演来帮助理解,师指导生看图说说图上的丹顶鹤在干什么? 生看图,自由说,如果自己是丹顶鹤会说些什么?在头脑中建立美丽的丹顶鹤形象。 指导学生感悟语言,进入角色,体会情感,想象场景,带入情境,感受丹项鹤自由、安逸、舒适的生活。 整体读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全文。 从读通阶段的整体到读懂阶段的部分回到整体,将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融合贯通,进一步“入境悟情”,感悟会之于心,诵读出之于口,心口相应,增强阅读效果。 说活动要求 智力抢答游戏 调节课堂气氛,拓展课外知识,以儿童喜欢的方式教育儿童 教生字,范写,指导、点评 学生识字,自由说如何记忆字形,写的美观,练习描红,共同评议。 培养学生识字能力,观察与辨析能力,给人美的感受。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丹顶鹤》教案设计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丹顶鹤》教案设计
语文教案 篇7
能说会写:
从一点一滴做起
目标:
1.进一步深入单元主题,提高学生对遵守社会公德的认识,并形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
2.通过交流和谈感受,提建议,使学生能够思考遵守社会公德方面的做法。
重、难点:交流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遵守社会公德的认识,并形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
教具:挂图、音像资料。
教法:交流、讨论
流程:
一、激情导课,引入话题
二、明确要求,指导方法
1.自读文学说明,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先引导学生谈谈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可以结合本单元的`课文来谈。
3.小组学习,全班交流
(1)先在小组内交流
(2)推荐生动典型的发言在全班交流。
(3)评选“最深感动奖”和“最有创意奖”。
三、小结:学生汇报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
从一点一滴做起
要求:
1.谈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和现象
2.谈感受
3.提建议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10-14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识字教案02-23
语文教案【精选】10-14
(经典)语文教案10-02
(精选)语文教案10-01
(经典)语文教案09-13
语文教案(精选)09-11
【经典】语文教案11-06